登陆注册
11131100000011

第11章 上帝的观念

但是为什么会有上帝这个观念?自从亚里士多德将所有的

概念融合为一,并且提出了作为普遍解释原则的“思想的思想”,而这与柏拉图哲学善的理念是相近的,作为亚里士多德继承者的现代哲学家,也走到了一条相似的路上,这在必要的时候是可以理解的。比较不容易理解的是,我们称上帝为一个原则,但是这个原则与人类一向所说的原则的含义没有任何共同点。

古代神话中的神与基督教的上帝并不相同,但是毫无疑问,人们都向它们祷告,它们也都对人类很感兴趣,无论这种兴趣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宗教都认为这点很重要。但是哲学家称上帝为存在的情况也仍然有,其实质是要人们忽略掉人类自身对自己的保佑,就好像理论上上帝会接受所有的事物,但事实上,它却对我们的苦难和祈祷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继续深入探讨这点,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对人类心灵而言很自然的混淆,那就是一个解释性的观念和一个已有原则之间的混淆。事物总是会回到它们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则将一类事物套入到另一类事物中,最后我们终于得到了一个关于所有观念的理念,通过它,我们以为一切都是可以解释的了。其实,这个理念并不能解释一些重要的大事情。首先,因为它接受把现实的部分分配在概念中,并且这些概念是社会已经寄存在语言中的,它还常常利用自己的方便实现这种分配;其次,因为这个理念对这些概念进行的综合操作是没有实际内容的,是纯粹字面上的。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避开深邃的哲学家的,以及这些哲学家又是如何相信他们已经掌握了原则

的特征,并且他们还可以用这个原则来解释世界。所以,事实上他们只限于按照惯例用一个符号来代表原则。说得更好些,人们是在给“事物本身”取名字,例如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谢林的绝对、黑格尔的理念,或者叔本华的意志,有了规定好的含义,这些词语会很好地表达出它们自己的意思。

但是当我们将这些词语运用到事物的总体时,它们就会失去,并清空所有的含义。

为了不在最后才说出这些伟大的命题,意志只有与那些不愿意的人相比较的时候才称得上意志,这不是很明显的吗?那么精神又是如何在物质中凸显的呢,是否物质本身就是意志呢?把意志置于所有的地方就等于不把它置于任何地方,因为,辨别我感觉到的自身中的事物的本质——时间,喷涌,连续的创造——与我在事物中觉察到的本质,这里显然有重复,即可预测性和必要性的重复。我不在乎人们说“一切都是机械论”

或者“一切都是意志”,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一切都混淆了。

在这两种情况下,“机械论”和“意志论”都变成了“存在”的同义词,也因此,它们成为了彼此的代名词。这里就是哲学体系最初的弱点。这些哲学体系认为给“绝对”一个名字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绝对”了。但是,不得不说,当这个词特指某个东西时,它可以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只不过当你把它运用到一切事物上时,这个词就会丧失这个含义。

此外,如果你认为意志的意思是指我的愿望机制,或者像

我一样的人类的愿望机制,或者甚至是与我的意识冲动相似的、有机生命体的重要冲动,那么我知道了这些也算是意志。但是,人们越增加术语的引申范围,就越会降低我们对于术语的理解。

如果你把物质并入其引申的含义中,那么你就清除掉了物质对于积极特征的理解,正是通过这种特征,自发性与机械论、自由与必要才形成了对比。当一个词语最终用来指定所有一切存在的事物时,它就不再是指存在了。那么,当你不去老老实实地观察这个世界是什么,而是说世界是意志的时候,你又会得到些什么呢?

然而,我们最终走向的是有着不确定内容的概念,或者说没有内容的概念,它什么都不是,但我们却希望它就是一切。

于是,人们就向宗教的上帝求救,上帝本身就是决定,而且,本质上也是有效果的。上帝在人类的顶端,我们错误地用我们所认为的知识的顶端来配合它。人类献给它的崇拜和尊敬于是就被美其名曰“原则”,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现代哲学的教条主义。

但事实是,存在只有在经验中才是存在的,如果它与一个物质性的对象有关的话,那么这样的经验将会称为视觉或触觉,它们是一般的外在观感。当这种存在建立在精神之上时,它就会称自己为直觉。直觉将会走向何方?只有它自己知道答案。

直觉重新抓住一条线索:它想看看这条线是否会一直上升到天空,或者在离地面不远的地方就会停止。在第一种情况下,形

而上学的经验将会与伟大的神秘主义的经验相连接,我们相信,从我们的角度看,真理就存在于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下,二者仍然是相互分离的,但也因此而不会相互厌恶。无论如何,哲学将会把我们提高到人类现有的生存条件之上。

当哲学以精神而非物质来提出精神方面的问题时,在一般的情况下,当它不让我们把概念运用到某个工作上,且这个工作的大部分还没有完成时,哲学就已经向我们给出了一定的、思辨的束缚。这些概念都包含在了词语中,通常,它们已经被社会机制给转化了,而这种转化是为了一个与形而上学无关的对象。为了构造这些概念,社会已经根据自身的需要裁剪了现实。为什么哲学会接受这样一种裁剪分割?这个分割有着一切的可能,它可以不与现实的细节相符合,但是它却照常接受这些细节。这种分割经受着由语言提出的问题,因此,它事先就逼迫自己接受一个现成的解决方法;或者,把事物往最好的地方想,逼迫自己在两个或三个唯一可能的方案中简单地选择一下,这些解决方法与问题的处境是永远共存的。所以我们还不如说,所有的真理已经潜在地被认知,模型也已经被置于城市的行政蓝图中。

并且,哲学是一个关于重建的谜语游戏,我们运用社会给予我们的部分,还有它不愿意向我们展示的图画来重建谜语。这还不如向哲学家分配小学生的角色和态度呢。小学生会寻找那些一不小心向他展现出来的问题的答案,他会在老师的本子上,边记

录边说明。但事实是,不论是哲学还是其他的学科,它们都是要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还要解决问题的。因为一个思辨性的问题从它被提出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被解决了。我的理解是,虽然答案可能仍然隐藏着,并且被覆盖住了,但是答案也会因此而立即存在:剩下的工作就是去发现它了。但提出问题并不是简单地发现,而是发明。发现建立在已经存在的事实上,不管是实际的事物还是虚拟的事物,因此,它迟早会来。而发明则是让那些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出现,它有可能永远都不会到来。发明的努力通常是坚持要提出问题,坚持要创造能让问题落脚的术语,在数学方面它已经是这样了,在形而上学方面它则有着更强的理由。因此,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在这里是相等的,真正的伟大的问题只有当它们被解决的时候,才会被提出。

但是,许多小问题也是同样的情况。当我翻开哲学的一篇基本论著时,发现开始的几章中会有一章是谈到关于快乐与痛苦的问题的。它们在那里会提出下面的这个问题:快乐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但是,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快乐和幸福是否符合事物的自然分割。在紧要关头,这句话可能仅仅意味着:

“鉴于快乐和幸福在通常情况下的含义,我们应该说幸福是快乐的结果吗?”而这就变成是一个词汇的问题了。只有当我们知道能够把语言运用得最好的作家们是怎样使用“快乐”和“幸福”这两个词的时候,我们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我们还要有效地工作;我们要更好地定义两个常见的

术语,也就是说定义两个社会习惯。但是,如果我们声称要做更多的事,要抓住现实,而不是订立习惯,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希望提出问题的是人为的术语呢(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否是人为的,因为我们还没有研究对象),而这个问题甚至关系到事物的性质呢?一方面,假设在快乐的名义下研究分组的状态,我们不会发现任何共同之处,除非它们是人类研究的状态。人类将会把这些非常不同的事物划分到同一类中,因为他们在其中发现了相同的利益,并以同样的方式处理了所有问题。另一方面,假设我们通过分析幸福的观念导致了类似的结果,那么问题就会立即消失。

为了建立人为的对于快乐和幸福的一般的观念,它甚至消解在新的问题中,而我们对这些新问题一无所知;并且,在我们研究社会已经采用的人类活动之前,我们连术语也不拥有。我们首先仍然要确保“人类活动”这个概念本身要符合自然的划分。只要我们离开物质的领域而走向精神的领域,那么在这个根据其固有的倾向而有的现实的分离中,就会隐藏着最主要的困难。

同类推荐
  • 有一种智慧叫手段

    有一种智慧叫手段

    《有一种智慧叫手段》介绍的七种手段,是从古今成功人士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切身经验,虽然简单,却招招实用。只要悟通其中任何一字,安身立命即可无虞;只要悟通其中二三字,必有一番成就;若是七字精通,必可挺立于凡俗之间,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
  • 第一次搭讪就上手

    第一次搭讪就上手

    搭讪,也不只是搭讪,它其实就是一种毛遂自荐的态度,让你对得起自己,在爱情上勇敢去认识自己心仪的异性,也在事业上不放过任何一个能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它将带给你的,是个人魅力的培养,以及全方位的自我提升。好好研读并实践《第1次搭讪就上手》中的观念和技巧后,将发现自己不仅异性缘变好,同侪关系更是左右逢源,这是一本无论如何都该赶紧入手的经典之作。想要成功,就是要跳脱给自己设定的框框,大胆地去尝试一次。不去尝试,当然不会失败,也不会有痛苦;去尝试虽然可能遭遇挫折,承受痛苦,但同样有可能一举成功,享受无法言语的喜悦。
  • 生活中的关系学

    生活中的关系学

    本书共分九章,立足于生活中的细节,分别介绍了语言、社交、家庭、商场等对于人成功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避免与他人相处时遇到的盲区。
  • 走出心理的误区大全集

    走出心理的误区大全集

    我们每个人既相同又不同,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生活,我们的内心每天都在上演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故事。怎样才能消除那些有损健康的消极心理,使自己时刻都生活在快乐幸福之中呢?本书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众多角度阐述了现代人常见的各种不良心理,介绍了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以期能给各位读者带来切实的帮助。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是一把标尺,衡量着高尚与卑微;它是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它更是一种力量,鞭策人们与真为邻,与善为伍,与美同行。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事例,精辟深刻的论述,阐释了道德的内涵以及道德修养的途径。无论你是企事业单位领导、普通职工,还是在校学生,都有必要沉下心来好好读读,因为只有重建道德高地,我们才能拥抱一个灿烂的星空。
热门推荐
  • 梦三国之乱世争雄

    梦三国之乱世争雄

    这是综合网游梦三国和三国演义改编的小说,讲的是人神魔三界各路英雄从乱世争雄到三分天下,再到炎帝降世的故事!
  • 妖兽地球

    妖兽地球

    普通版:避难所醒来的主角发现一群成精的动物在地球上建立了新文明的故事自传版:我的名字叫沈洛,是一名异能者,从避难所出来之后我发现地球上的人们都长着萌萌哒的兽耳和尾巴,于是我的故事就这么开始了……轻小说版:《我的妖狐妹子不可能这么可爱》《当不了魔法师的我只好研发科技了》《我的S级空间异能果然有问题》《在妖怪城寻找人类是否搞错了什么》(待补充)
  • 甜宝一加一,爹地请接招

    甜宝一加一,爹地请接招

    宴会上。九年后再遇仇人,让她回忆起那种种恶心想吐的画面。他:“相信我,我会让你过得生死不得。”她:“欧炎,你想怎么玩我都奉陪。”他邪恶靠近:“那么,你想怎么玩?”她怒:“你废什么话,有本事各种来。”某天,酒店床底钻出个孩子,“爹地,你为什么压着我妈咪?”她惊慌失措:“尹点点,你怎么会在这儿?”他暴跳如雷:“尹安意,这个小不点是你的谁?”从此,她和他纠缠不休……
  • 呆萌娇妻:高冷首席惹不起

    呆萌娇妻:高冷首席惹不起

    他们是青梅竹马,安沐晴爱慕珉帆,爱到最后都不敢爱,慕珉帆却只爱若浅汐,爱到眼中再也没有旁人的存在。七年,她在思念中度过,也是最后爱他的期限,与他相识十二年,苦恋他七年,她爱到累了,没有力气再追着他的脚步。七年后,他和她再次相遇,他的身边还是只有她,而她,却已失去了所有光明正大爱他的资本。在这场爱与不爱的追逐战中,安沐晴以为,她是食物链最底端的人,爱得最卑微,慕珉帆爱他的若浅汐,而她,只能跟在末尾,追赶着慕珉帆的脚步,却从不曾想,易初轩,这个外表虽桀骜,却宠她到了及至的男人,竟是就那样一声不吭地等了她七年!只是,她再也不是七年前,不谙世事的木木,她变了,那段曾经刻骨铭心的爱,她在试着遗忘···
  • 三生缘再相见

    三生缘再相见

    千年的等待,再次的轮回,无望的爱情,彼岸花下的誓言,樱花下的守护,再次相见,他是王,她是妃,他无情,她是妖魔结合,前世她走上奈何桥,喝下孟婆汤,三生石旁刻下他们的誓言,这一次是否能够记起前世的记忆
  • 静临

    静临

    我想等着你,像你试着等我的那样,但好像,我等不到了。
  • TFBOYS爱上你不后悔

    TFBOYS爱上你不后悔

    爱情是什么,什么叫爱情?爱情——是一见钟情,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一心一意不弃不离的守候,是一往情深的会眸,是海枯石烂永不变心,是磐如坚石携手到老,是只为伊消的人憔悴,是衣带渐宽终身不悔,是两情相悦长时间的朝朝幕幕,是天各一方的心有灵犀,是心心相印。他,易烊千玺,外表高冷,实则孤寂温暖人心的少年;王源儿,一直表现得很呆萌,实际上他是个简单细心的吃货;王俊凯,笑时会露出可爱的小虎牙的邻家大男孩。她柯可何德何能能有他们的陪伴和爱!若不是那次相识,我不会遇见你,更不会爱上你,但我不后悔!
  • 单车和别处

    单车和别处

    在无人觉察的夜里,他离家出走了。无从前瞻,也不想后顾,少年开始了一段看不见终点的巡礼。
  • 满世烂漫

    满世烂漫

    前世,自负如她也难逃命劫。生如夏花,逝如冬雪,却也还留遗憾。今生,魔殿宫主穿越到夏王府当了个不受宠的嫡长女。掩去一身光芒,扮猪吃老虎。王妃设计毒害?她就让她看看清楚什么才叫玩毒!庶出妹妹想比琴棋书画,她一舞惊鸿艳压群芳!可是,谁能告诉她,她招谁惹谁了?半夜散步落入妖孽战神的浴池,偏偏这妖孽还缠着她不放了!看光了身子就得以身相许?谁怕谁!人前,他是残忍嗜血的不败战神,人后,他是无耻滥用美男计的妖孽!当腹黑遇到妖孽,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希腊神话和传说(上)

    希腊神话和传说(上)

    本书主要讲述了古代希腊的各种神话故事与人物传奇,根据各种希腊神话文献加以整理编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本书包括《普罗密修斯》《人类的世纪》《阿耳戈英雄们的故事》《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俄狄浦斯的故事》等,并选用了几十幅古代希腊瓷画,以更加完美地展示古希腊文化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