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32700000009

第9章 我家什么也没有——自私

一天中午,王鹏家的门铃响了。由于妈妈正在厨房忙着做饭,忙不过来。于是她便让王鹏赶快去开门。当他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隔壁的刘奶奶。

“小鹏,你妈妈在家吗?我来借一样东西。”刘奶奶说。

“妈妈不在家,你要借什么呢?我们家没有。”小鹏撅着小嘴说,一听见借东西小鹏就不高兴了。

这时候小鹏的妈妈走出来,刘奶奶说:“瞧瞧你家宝贝儿,才三岁,就精明的什么似的,我还没说要借什么呢,就跟我说没有了。”说完刘奶奶和小鹏的妈妈都大笑起来,而小鹏嘟着个小嘴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

刘奶奶回去了以后,妈妈开始和小鹏聊天了。

“小鹏,我们家明明就有,你为什么告诉刘奶奶说没有呢?而且妈妈也在家,你这是撒谎,你知道吗?”

“可是,我怕她借了就不还给我们了怎么办呢?”

“不会的,就算不还也没关系的。我们是邻居,要互相帮助的,不是吗?”

“可是借给她我们家就没有了呀?”

“我们家还有,而且现在我们家也用不到啊。下次不可以再撒谎了,好吗?”

“哦,”尽管小鹏答应了妈妈,可还是觉得不情愿。

由于孩子年龄还小,他们会自私,当别人问他借东西的时候,找借口不借给别人。有时连他自己也不明白自己是在撒谎,更不知道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其实这种情况家长完全没必要紧张,只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就可以了。若是孩子年纪较大,再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认真对待了。

专家认为,孩子的自私心理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岁多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增强,两三岁的孩子逐渐懂得区分出“我的”和“你的”,开始出现了占有欲,产生了自私心理。这一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处于自我中心思维中的孩子只会从自身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在他们看来一切东西都是“我的”,不允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也正是由于这种“自我中心”使孩子在与同伴的最初交往中“随心所欲”,不会自我克制,不会协调办事,因而出现抢夺别人的食物和玩具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然会逐渐去除这种观念,减少自私行为,学会谦让、克制。

另外一种导致孩子自私心理的原因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和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所有的好东西都是归他一人所有。长辈对他备加呵护,更是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观念。在以前的传统家庭中,由于有兄弟姐妹,孩子从小就要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分享自己的东西。而独生子女的家庭却没有了这样的先天条件,让他们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这会导致他们不会处理自己和同伴的关系,不关心他人利益,往往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本来就容易产生一定的优越感,如果祖辈和父辈再过分宠爱,家中一切都是以孩子的要求为中心,对孩子的过分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就更会使他们不能受一点苦或一点委屈,一切为己,养成独食、独玩等不良习惯。有的家长甚至容忍、迁就自己孩子的错误,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味地袒护自己的孩子,从而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助长了他们的自私行为。孩子的天性是好模仿的,父母之间或父母与邻里之间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公交车上鼓励孩子抢占座位等,都可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渐产生自私的心理。

彬彬是独生子,家里人都非常疼爱他,只要是彬彬喜欢的东西,家人都会尽量满足他。逐渐地,彬彬养成只要是好的东西,就要据为己有的坏习惯。不管是幼儿园哪个小朋友的,每次看到喜欢的玩具,他就会悄悄地把它放到自己的口袋里或者小书包里。有时,妈妈看到彬彬书包里有一些陌生的玩具,问他哪里来的,彬彬就会说是别的小朋友送的,或是自己拾到的。

由于从小总是自己独享一切,当孩子到了大环境,就会显得很自私。有的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识地说谎,家长发现后要及时制止,否则时间一长,孩子就养成说谎的习惯,尤其是行为性的撒谎,危害极大,孩子长大后会伴随偷拿抢骗等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不懂得与别人分享,自私的孩子往往很难得到同伴的欢迎,他也因此交不到好朋友,如果他还会撒谎就更不讨人喜欢了。为了让孩子懂得与别人相处,家长平时要多让孩子和外人接触,改变他整天自己一人独自玩耍的环境。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孩子们会产生孤僻、自卑、破坏行为、攻击行为等心理问题,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如果孩子因自私出现撒谎的行为,家长要冷静对待,不能因一时生气打骂孩子。另外不要轻易给孩子定性,认定他就是个“爱说谎”的坏孩子,这样也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因此,对于孩子在其生理发展过程中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产生的自私自利现象,家长的责任是要想办法加以引导,帮助他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而作为长辈的祖父母还要学会给孩子理智的爱,避免给孩子以“特权”,防止他的独占意识更加膨胀,逐步养成利他行为。

为了让孩子克服自私的心理,在平时的行为教育中,家长就应加以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一方面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让孩子懂得好东西不能自己一人独享,而是要和爸爸妈妈以及其他长辈一同享用。为此,家人平时在吃饭的时候最好全家人一起吃,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吃,家庭成员每人都要有一份。这会让孩子知道吃好东西不是他自己的特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喜欢吃好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习惯,学会分享。

为了让孩子摆正他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让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家长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自己收拾玩具、摆凳子、分碗筷等。这会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庭中普通的一员,也应该为家人尽点义务。当孩子所做的得到大人的认可、自身价值得到承认时,孩子自然能减少自私行为,学会关心别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因此,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好的表率。平时家长就要事事垂范,与邻里和睦相处,好吃的先让给老人,给生病的家庭成员特别的照顾,出门坐车主动让座。这些行为虽然很细小,但会在耳濡目染中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克服自私心理。平时家长还应注意培养孩子谦让长辈、谦让同伴、谦让客人的习惯。当孩子表现出礼让、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给小朋友玩、主动让座等好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这样做的愿望。

张辉虽说才刚满十岁,却是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他之所以养成这样好的习惯。和父母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每回坐公交车的时候,爸爸妈妈遇上老人总是给他们让座,而且妈妈还告诉他尊老爱幼是社会成员应尽的职责。自从妈妈和他讲完这句话后,他就牢牢记在心上。以后当他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总是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

有一次,张辉遇见一位盲人叔叔在打听去超市的路。可是周围很少有人去回答他。这时候,张辉主动前去,说道:

“叔叔,你是要去超市吧。我也是朝那个方向走,我们一起走吧。”

“小朋友,太感谢你了。你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盲人表扬他。

“没什么,这是我应当做的。我是少先队员,帮助他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由于超市要坐公交,于是张辉和盲人叔叔一起等公交。在张辉的耐心指导下,盲人叔叔终于来到了超市的门口。等到他到达超市的时候,他十分激动地说道:

“你是我见到的最善良的孩子,现在像你这样的孩子实在不多了。你叫什么名字?”

张辉并没有告诉对方他的名字,他答道:“我的名字无所谓,能为你提供帮助我很快乐。你只要知道是一位少先队员帮助你就可以了。”

盲人听后连连赞叹张辉的所作所为,对他的帮助由衷地感谢。

为了让孩子学会和同伴相处,平时家长要创造与同伴一起游戏的机会,使其逐渐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孩子可以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鼓励孩子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喜欢的食物与大家分享,让孩子亲身体验与他人共享的快乐。另外还可以到亲子机构或公共儿童游乐场所,多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让他在交往中逐渐学会考虑别人的权益以及如何与人相处。

刘颖以前是个很自私的孩子,没有人愿意和她交朋友。可是现在的她周围却有很多好朋友,她对别人也变得大方起来。

刘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平时她都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此,平时她穿衣比不上同学时髦。这让她心中有点自卑,不愿意和别的同学多交流。有一次,她在体育课上把脚扭伤了,是她的同学把她背到附近的医院,进行了包扎。大家知道她的家庭不是很富裕,医药费很贵。于是全班同学为她捐款,献出大家的一片爱心。在她疗养的这段时间,为了不落下她的功课,每天同学都会轮流去她的家,为她辅导功课,还和她一起玩,讲笑话,看电视,打消她心中的寂寞,不让她感到自己是孤独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刘颖的脚伤养好了。她终于可以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得上学了。通过这件事情,她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以前我觉得班里的同学很冷漠,他们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通过这件事我才真正了解了他们。他们乐于助人,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会这么快得到治疗,得以痊愈。这次我深深地被老师和同学的友爱和关心感动了。以前我有了好东西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那是一种极其狭隘的认识。今后我要和他们友好相处,一起度过今后的日子。”

家长还可以通过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来让孩子关心他人,让孩子懂得凡事多为别人想想。当孩子表现出“不愿意拿出自己玩具或者食物”的时候,家长不应立即责备孩子,应该使孩子设想“如果别人也不让你玩他的玩具或吃他的东西,你会怎么想?”这会让孩子懂得只有多给别人爱心,才能获得别人的喜爱。

良好习惯的形成绝非容易之事,因此要想让孩子告别自私,培养他与别人分享的好习惯,家长平时就要多加努力。懂得关心他人,进行换位思考,多和同伴玩耍,相信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会纠正自私的坏毛病,结识自己的好伙伴。

同类推荐
  • 姐姐北大,妹妹清华

    姐姐北大,妹妹清华

    本书经提炼浓缩成英雄母亲盼女成凤的至情至爱和英才培育的超凡智慧,以及两个女儿富有实效的精妙学习方法和高考实战技巧,展示了现代青少年的情感、心理、习惯、志趣、潜能等成功素质的培育进程。
  • 美满的亲子关系

    美满的亲子关系

    父母在物质方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必故步自封,不一定要子女和自己采取相同标准,吃尽同等的苦头。但是在精神方面,坚持各项不变的生活法则,先进德以修己,然后才能各自利用万物,发挥各入的长处。父母最好明白,管教子女应该从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子女正确的生活技能。一般人总认为一技之长指的是就业所需要的技能,却经常忽略了基本生活技能才是终其一生都需要的一技之长。子女心目中有父母,最具体的表现即在好好做人,不让父母生气,不使父母受辱。长大以后,更应该奋发图强,有好的成就,以显扬父母。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变动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不同的变化。父母教养子女,最好制订长远的计划,依照年龄和阶段的不同给予不同重点的教养。
  • 胎儿发育与胎教

    胎儿发育与胎教

    胎教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是随着科学文化和优胜优育的发展而产生的。本书介绍了各胎龄的胎儿发育、胎教科学、胎教方法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好妈妈,你会教女孩吗

    好妈妈,你会教女孩吗

    本书结合女孩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从女孩要富养、让女孩经受点儿挫折、培养女孩的自立能力、好好和女孩沟通、提高女孩的交际能力、培养女孩的良好品质、帮女孩养成好习惯、教女孩学会理财和提高女孩的学习成绩九个方面入手,对“怎样教好女孩”这一主题,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着重讲解了教好女孩的方式方法。
  • 产后恢复完全攻略

    产后恢复完全攻略

    本书是由权威专家根据多年的妇产科临床经验,全书分七个部分进行详尽介绍,为产褥期与哺乳期的新妈妈度身定做的恢复全攻略。本书将给予新妈妈们最贴心的帮助。
热门推荐
  • 赐支曲

    赐支曲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岂不知人生再见亦如歌如风。他在沧河遇刺后隐于市间,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一心要将他忘却的她;她在偏远的蜀地悬壶乡间,似乎寻到了内心的平静,却总有锁不住的记忆从心间逃逸而出;他是疏朗侠义的的羌族“闲”王子,路见不平带她穿越羌中险地。大汉和西羌间的一场战争将他们的命运纠缠在了一起。本书为《云中歌》的续写,构建了新的故事格局,以汉宣帝时的汉羌战争为背景,孟珏和云歌的重逢为主线,以骥昆,丙汐,刘贺,阿丽雅,霍曜,丽史,雕库等角色为辅线,描绘了汉羌两族儿女为了和宁,在爱情,亲情,战争,部族,阴谋间挣扎与拼搏的广袤画卷。
  • 一舰倾星

    一舰倾星

    上过学堂进过班房,发过传单摆过地摊,炸过油条拉过皮条,脚踏N船却船船皆翻。大战过后,星际世界人类对于未来走向趋于迷惘,我们是谁,要去向何方?但谁也没想到,引领新世界方向的,竟然是这样一个来自异世界的无良灵魂?一舰倾星,天下无双。
  • 你是我的魔法师

    你是我的魔法师

    十年前,哥哥离开家的时候,也像我这般年纪,当初的他或许也像我现在这般彷徨吧。这场战争才开始的时候,我才五岁,所以没有被选入莱洛将军西征的队伍,但这场战争带走了我的哥哥,还给我的,却是一位帝国的皇家骑士。
  • 带着孩子去相亲

    带着孩子去相亲

    背叛、欺骗、陷害。一次又一次的袭击着与世无争的她,她会选择绝地反击吗?五年的学生生涯,五年的出国进修,当一向默默无闻的她以高调的身份再度出现到众人的面前时,又将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孰悲,孰欢?这样的十年,究竟是谁错过了谁,谁伤害了谁?
  • 错过了还能再来吗

    错过了还能再来吗

    七年之前,她(朴晗可)只爱着一个人—鹿晗。七年之后,他发现自己错了,她该放手了。当另一个他(白贤)走进她的生活,一切的一切都变了,一件又一件是缠绕这他们。
  • 残疾人员常见病自我保健

    残疾人员常见病自我保健

    本书内容包括:残疾基本概念;神经系统常见病自我保健;骨关节疾病与损伤自我保健;内科致残疾病的自我保健;其他残疾自我保健。
  • 阴间道士

    阴间道士

    我叫唐三,女友跟人跑了。然后我被人打了。一气之下,我买了充气娃娃......这个娃娃有点意思,是阴间牛头马面喝多酒卖我的。这是一本搞笑抓鬼笑死人不偿命的正品道士文。
  • 鼠猫,一谎千年

    鼠猫,一谎千年

    白玉堂是个上古大神白玉堂是天地初开释放的煞气化形而来好吧他其实就是一团煞气-_-||然而就是这团煞气,他的红线居然被牵到了一个男人身上!这个男人还是天纲所在之人!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喵了个吱的居然是五爷自己把他从小养到大的,你以为南侠就是给人家当童养媳的吗?!其实这只不过是后文虐的设定罢了(/ω\)
  • 黑猫

    黑猫

    精选了爱伦·坡悬念故事中的精彩篇目,包含玛丽·罗杰疑案、黑猫、情约、贝蕾妮丝、闹市孤人等5个独立的短篇悬疑故事。小说风格怪异离奇,充满恐怖气氛,且短小精致,便于携带,是读者旅途或工作途中及闲暇阅读的方便读本。
  • 鬼循环之鬼说诡话

    鬼循环之鬼说诡话

    传统科学认为鬼只是人们的想象,属于唯心主义,尤其对于无神论者,一般认为现实中并不真的存在鬼,鬼只存在于人们的心里。对于一些有宗教信仰的有神论科学家,他们虽然相信人死后有灵魂存在,但大多也认为灵魂是超自然、超物质的,是科学无法研究的。鬼是为魔王所摄,憎嫉佛法中修行之人,常有热铁槌从口而入,生前邪见迷信,不信正法,堕于地狱,多劫受苦。——————————————————————————————————————关于鬼,你知道多少?这部小说对鬼做了一个简单的诠释,有兴趣的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