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34300000025

第25章

章子之意,以霸统重其实,而不知实之轻自霸统始。使天下之名皆不得过乎实者,固章子意也。天下之名果不过乎实也。则吾以章子为过乎圣人。圣人不得已则不能以实伤名,而章子则能之。且吾岂不知居得其正之为正,如魏受之于汉,晋受之于魏。不如至公大义之为正也哉,盖亦有不得已焉耳。如章子之说,吾将求其备。尧、舜以德,三代以德与功,汉、唐以功,秦、隋、后唐、晋、汉、周以力,晋、梁以弑。不言魏者,因章子之说而与之辨。以实言之,则德与功不如德,功不如德与功,力不如功,弑不如力,是尧、舜而下得统者,凡更四不如,而后至于晋、梁焉。而章子以为天下之实,尽于其正统霸统之间矣。

欧阳子纯乎名,故不知实之所止。章子杂乎实,故虽晋、梁弑君之罪,天下所不容之恶,而其实反不过乎霸。彼其初得正统之虚名,而不测其实罪之所至也。章子则告之曰:“尔,霸者也。”夫以弑君得天下而不失为霸,则章子之说,固便乎篡者也。夫章子岂曰弑君者其实止乎霸也哉,盖已举其实而着之名,虽欲复加之罪,而不可得也。

夫王者没而霸者有功于天下,吾以为在汉、唐为宜。必不得已而秦、隋、后唐、晋、汉、周得之,吾犹有憾焉,奈何其举而加之弑君之人乎。呜呼!吾不惜乎名而惜乎实也。霸之于王也,犹兄之于父也。闻天下之父尝有曰尧者,而曰必尧而后父,少不若尧而降为兄,则瞽、鲧惧至仆妾焉。天下将有降父而至于仆妾者,无怪也。从章子之说者,其弊固至乎此也。

故曰:莫若纯乎名。纯乎名,故晋、梁之得天下,其名曰正统,而其弑君之实,惟天下后世之所加,而吾不为之齐量焉,于是乎晋、梁之恶不胜诛于天下,实于此反不重乎。章子曰:“尧、舜曰帝,三代曰王,夏曰氏,商、周曰人,古之人轻重其君有是也。”以为其霸统之说。夫执圣人之一端以藉其口,夫何说而不可。吾亦将曰:孔子删书,而虞、夏、商、周皆曰书,汤武王、伯禽、秦穆公皆曰誓,以为吾皆曰正统之说,其谁曰不可。圣人之于实也,不伤其名而后从之,帝亦天子也,王亦天子也,民亦人也,人亦氏也,夫何名之伤。若章子之所谓霸统者,伤乎名而丧乎实者也。

论治道二首

道德

人君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守此二言,终身不易,尧舜之主也。至诚之外,更行他道,皆为非道;至仁之外,更作他德,皆为非德。何谓至诚?上白大臣,下至小民,内自亲戚,外至四夷,皆推赤心以侍之,不可以丝毫伪也。如此,则四海之内,亲之如父子,信之细心腹;未有父子相图,心腹相欺者,如此而天下之不治,未之有也。丝毫之伪,一萌于心,如人有病,先见于脉,如人饮酒,先见于色。声色动于几微之间,而猜狙行于千里之外。强者为敌,弱者为怨。四侮之内,如盗贼之憎主人,鸟兽之畏弋猎。别人主孤立,而危亡至矣。何谓至仁?视臣初手足,视民如赤子,战兵、省刑,时使、薄敛,行此六事而已矣。祸莫逆于好用兵,怨莫大于好起狱,灾莫深于舆士功;毒莫甚于夺民利,此四者陷民之坑阱,而伐国之斧钺也。去此四者,行彼六者,而仁不可胜用也。《传》曰:

“至诚如神。”又曰:“至仁无敌。”审能行之,当获四种福。以人事言之,则主逸而国安;以天道言之,则享年永而卜世长,此必然之理,古今已试之效也。去圣益远,邪说滋炽,厌常道而求异术,文奸言以济暴行。为申、商之学者则曰:“人主不可以不学术数。”人主天下之父也,为人父而用术于子,其可乎?为庄、老之学者则曰:“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匆狗。”欲穷兵吁武则曰:“吾以威四夷而安中国。”欲烦刑多杀则曰:“吾以禁奸慝而全善人。”欲虐使厚敛则曰:“吾以强兵革而诛暴乱,虽若不仁,而卒归于仁。”此皆亡国之言也。秦二世、王莽尝用之矣,皆以经术附会其说。《书》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此言威福不可移于臣下也。欲威福不移于臣下,则莫若舍己而从众,众之所是,我则与之;众之所非,我则去之。夫众未有不公,而人君者天下公议之主也。如此则威福将安归乎?今之说者则不然,曰:“人主不可以不作威福。”于是违众而用己,己之耳目,终不能篇天下,要必资之于人,爱僧喜怒,各行其私,而浸润肤受之说行矣。

然后从而赏罚之,虽名为人主之威辐,而其实左右之私意也。奸人窃吾威福而卖之于外,则权与人主侔矣。《书》曰:“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威者,畏威之谓也;爱者,怀私之谓也。管仲曰:“畏威如疾,民之上也;从怀如流,民之下也。畏威之心?胜于怀私,则事无不成。”今之说者则不然,曰:“人君当使威刑胜于惠爱。”如是,则予不如夺,生不如杀,尧不如桀,而幽、厉、桓、灵之君,长有天下,此不可不辨也!

刑政

《书》曰:“临下以简,御众以宽。”此百世不易之道也。昔汉高祖约法三章,萧何定律九篇而已,至于文、景,刑措不用。历魏而晋,条目滋章,断罪所用,至二万六千三百七十二条,而奸益不胜,民无所措手足。唐及五代,止用津令;国初加以注疏,情文备矣。今编敕续降,动若牛毛,人之耳目所不能周,思虑所不能照,而法病矣。臣愚谓当熟议而少宽之。人主前旒蔽明,黈纺塞聪,耳目所及,尚不放尽,而况察人于耳目之外乎?今御史六察,专务钧考簿书,摘发细微!自三公九卿,救过不暇。夫详于小必略于大,其文密者其实必疏。故近岁以来,水旱盗贼,四民流亡,边鄙不宁,皆不以责宰相;而尚书诸曹,文牍繁重,穷日乏力,书纸尾不暇,此皆苛察之过也,不可以不变。《易》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先王之理财也,必继之以正辞。其辞正?则其取之也义。三代之君,食租衣税而已,是以辞正而民服。自汉以来盐铁酒茗之禁,称贷榷易之利,皆心知其非而冒行之,故辞曲,而民为盗。今欲严刑妄赏以去盗,不若捐利以予民,衣食足而盗贼自止。夫兴利以聚财者,人臣之利也,非社稷之福;省费以养财者,社稷之福也,非人臣之利。何以言之?民者国之本,而刑者民主贼。

兴利以聚财,必先烦刑以贼民,国本摇矣,而言利之臣,先受其赏。近岁宫室城池之役,南蛮西夏之师,车服器械之资,略计其费,不下五千万缗,求其所补,卒亦安在?若以此积粮,则沿边皆有九年之蓄,西夷北边,望而不敢近矣。赵充国有言:“湟中谷斛八钱,吾谓籴三百万斛,羌人不敢动矣。”不待烦刑贼民,而边鄙以安。然为人臣之计,则无功可赏,故凡人臣欲兴利而不欲省费者,皆为身谋,非马社稷计也。人主不察,乃以社稷之深忧,而徇人臣之私计,岂不过甚矣哉!

新论上

古之君子,因天下之治,以安其成功;因天下之乱,以济其所不足。不诬治以为乱,不援乱以为治。援乱以为治,是愚其君也;诬治以为乱,是胁其君也。

愚君胁君,是君子之所不忍而世俗之所徼幸也。故莫若言天下之诚势,请言当今之势。

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此天下之所共知而不可欺者也。然而世之言事者,为大则曰无乱,为异则曰有变。以为无乱,则可以无所复为,以为有变,则其势常至于更制,是二者皆非今世之忠言至计也。

今世之弊,患在欲治天下而不立为治之地。夫有意于为治而无其地,譬犹欲耕而无其田,欲贾而无其财,虽有锄耰车马、精心强力,而无所施之。故古之圣人将治天下,常先为其所无有而补其所不足,使天下凡可以无患而后徜徉翱翔,惟其所欲为而无所不可,此所谓为治之地也。为治之地既立,然后从其所有而施之。植之以禾而生禾,播之以菽而生菽,艺之以松柏梧檟,丛莽朴樕樕:音sù,一种小树,无不盛茂而如意。是故施之以仁义,动之以礼乐,安而受之而为王;齐之以刑法,作之以信义,安而受之而为霸;督之以勤俭,厉之以勇力,安而受之而为强国。其下有其地而无以施之,而犹得以安存。最下者,抱其所有伥伥然无地而施之,抚左而右动,镇前而后起,不得以安全而救患之不给。故夫王霸之略,富强之利,是为治之具而非为治之地也。有其地而无其具,其弊不过于无功。有其具而无其地,吾不知其所以用之。

昔之君子,惟其才之不同,故其成功不齐。然其能有立于世,未始不先为其地也。古者伏羲、神农、黄帝既有天下,则建其父子,立其君臣,正其夫妇,联其兄弟,殖之五种,服牛乘马,作为宫室、衣服、器械,以利天下。天下之人,生有以养,死有以葬,欢乐有以相爱,哀戚有以相吊,而后伏羲、神农、黄帝之道得行于其间。凡今世之所谓长幼之节、生养之道者,是上古为治之地也。至于尧舜三代之君,皆因其所阙而时补之。故尧命羲和历日月以授民时,舜命禹平水土以定民居,命益驱鸟兽以安民生,命弃播百谷以济民饥。三代之间,治其井田沟洫步亩之法、比闾族党州乡之制,夫家卒乘车马之数,冠昏丧祭之节,岁时交会之礼,养生除害之术,所以利安其人者,凡皆已定,而后施其圣人之德。是故施之而无所龃龉。举今《周官》三百六十人之所治者,皆其所以为治之地,而望人之德不与也。故周之衰也,其《诗》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由此言之,幽、厉之际天下乱矣,而文、武之法犹在也。文、武之法犹在,而天下不免于乱,则幽、厉之所以施之者不仁也。施之者不仁而遗法尚在,故天下虽乱而不至于遂亡。及其甚也,法度大坏,欲为治者,无容足之地,泛泛乎如乘舟无楫而浮乎江湖,幸而无振风之忧,则悠然唯水之所漂,东西南北非吾心也,不幸而遇风则覆没而不能止。故三季之极,乘之以暴君,加之以虐政,则天下涂地而莫之救。然世之贤人,起于乱亡之中,将以治其国家,亦必于此焉先之。齐桓用管仲,辨四民之业,连五家之兵,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相地而衰征,山林川泽各致其时,陵阜陆墐各均其宜,邑乡县属各立其正,举齐国之地,如画一之可数。于是北伐山戎,南伐楚,九合诸侯,存邢卫,定鲁之社稷,西尊周室,施义天下,天下称伯。晋文反国,属其百官,赋职任功,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懋:音mào,劝勉。

穑劝分,省财足用,利器明德,举善援能,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然后入定襄王,救宋卫,大败剕人于城濮,追齐桓之烈,天下称之曰二伯。其后子产用之于郑,大夫种用之于越,商鞅用之于秦,诸葛孔明用之于蜀,王猛用之于苻坚,而其国皆以富强。是数人者,虽其所施之不同,而其所以为地者一也。夫惟其所以为地者一也,故其国皆以安存。惟其所施之不同,故王霸之不齐,长短之不一。

是二者不可不察也。

当今之世,无惑乎天下之不跻于大治而亦不陷于大乱也,祖宗之法具存而不举,百姓之患略备而未极,贤人君子不知尤其地之不立,而罪其所施之不当、种之不生,而不知其无容种之地也,是亦大惑而已矣。且夫其不跻于大治与不陷于大乱,是在治乱之间也,徘徊彷徨于治乱之间而不能自立,虽授之以贤才,无所为用,不幸而加之以不肖,天下遂败而不可治。故曰:莫若先立其地,其地立,而天下定矣。

新论中

治国而为其地,非圣人而后然也,古之君子莫不皆然,而其不然者则仅存之国也。人之治其家也,其最上者为虞舜,其次为曾闵,而其次犹得为天下之良人,其下者乃有不慈不孝。置其不慈不孝,盖自其得为良人以上至于为舜,其所以治其身,上以事其父母,下以化服其妻子者不同,而其所以为生者,子耕于田,妇织于室,养其鸡豚,殖其菜茹,无失其时,以养生送死,虽舜与天下之良人均也。舜而不然,不得以为舜;天下之人不然,不得以为良人。何者?是亦治家之地焉耳,而至于为国而岂独无之?

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故周

公因之,建为步亩沟洫之制。何者?其所因者治世之成法也。孔子之治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何者?其所因者衰世之余制也。当战国之强,诸侯无道,然孟子亦以为有王者起,今之诸侯不可尽诛,惟教之不改而后诛之。故汉之兴也,因秦之故而不害其为汉;唐之兴也,因隋之故而不害其为唐。由是观之,则夫享国之长短,致化之薄厚,其地能容之而不能使之也。地不能使之长短薄厚,然长不得地则无所效其长,厚不得地则无所致其厚,故夫有地而可以空,有所为者举而就之可也。

当今之世,祖宗之法或具存而不举,或简略而不务。具存而不举,是有地而不耕也;简略而不备,是地有所废缺而不完也。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完以平,而后加石木焉,故其为室也坚。今之治天下则不然。盖尝论之,自五代以来,强臣专国,则天下震动而易乱。自吾祖宗削而渐磨之,则今世可以粗安。

凡今世之所恃以为安者,惟无强臣而已。然恃其一之粗安也,而尽忘其余,故尝以为当今天下有三不立。由三不立,故百患并起而百善并废。何者?天下之吏,偷堕苟且,不治其事,事日已败而上不知使,是一不立也;天下之兵,骄脆无用,召募日广,而临事不获其力,是二不立也;天下之财,出之有限而用之无极,为国百年而不能以富,是三不立也。基未平也,加之以其所欲为是,故兴一事而百弊作,动一役而天下困,投足而遇陷阱,侧身而入河海,平居犹惧有患,而况求以驰骋于其上哉,固不可矣。

今夫夷狄之患,是中国之一病也。吾欲拒之,则有以为拒之之具;和之,则有以为和之之费。以天下而待一国,其为有余力也,固亦宜矣,而何至使天下皆被其患?今也天下幸而无它患难,而唯西北之为畏。然天下之力,亦已困而不能支矣。一岁之入不能供一岁之出,是非特纳赂之罪也,三事不立之过也。

故三事立,为治之地既成,赂之则为汉文帝,不赂则为唐太宗。赂与不赂,非吾为国治乱之所在也,治乱之所在,在乎其地之立与不立而已矣。

天下之事因循而维持之,以至于渐不可举,犹曰是养之未至也。乘舟中流,释其楫而听水之所之,旋于洄洑洑:音fū,漩涡,格于洲浦,以为是固然也,其为无具,亦已甚矣。以今之时,天子仁恕,士大夫好善,天下之风俗,不至于朋党乱正、诬罔君子也,世之清议凛然在矣。公卿之欲有为以济斯世,谁有言者,而曰吾有所待,是徒空言,非事实也。

故为之说曰: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夫惟有私者不可以果敢,果于一不果于二,天下将以为言。不果者不可以强力,力虽强而辄为多疑之所败。天下之人惟能为是三者,则足以排天下之坚强,而纳之于柔懦,扰天下之怨怒,而投之于不敢。惟不能为是三者,则足以败天下之贤才,而卒之以不能有所建。是故无私而果敢,果敢而强力。以是三者治天下之三不立,以立为治之地。为治之地既立,然后择其所以施之,天下将无所不可治。

新论下

天下之未治也,患三事之不立。苟其既立,则患其无以施之。盖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皆可得而知也。惟其所以施之,则不可得而知。

周公之治周也,修其井田,封建百辟,可得而知也,其所以使天下归周者,不可得而知也。孔子之治鲁也,堕其三都,诛其乱政,可得而知也,其所以使羔豚不饰贾,男女别于道者,不可得而知也。孟子之所以治邾者,正其疆界,五口之家,桑麻鸡豚必具,可得而知也,其所以使之至于王者,不可得而知也。孔子、孟子之所汲汲以教人者,在其不可得而知,而其可得而知者,不详论也。

同类推荐
  • 大汉遗梦之未央浮沉

    大汉遗梦之未央浮沉

    刘邦死后,大汉王朝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了和平的时期,天下大的战事基本结束。直到刘彻登基这数十年的时间中,统治阶级上层相继发生了吕雉擅权、诸吕乱政、铲除诸吕、文帝登基,以及后来波及天下的七国之乱等大事件。
  • 风尘战歌

    风尘战歌

    这是一个充满着战乱的年代,人们都在战火中挣扎,权势与利益诱惑着人心。谁能抵挡无尽的诱惑,是否在人性的最底层,才能唤醒心内中的那份炙热。风火席卷中原土,尘埃飞扬盖苍天。战破天地唤人性,歌颂今朝享太平。
  • 风流三国美人系统

    风流三国美人系统

    金戈铁马,二十军爵。风流才子,十大美人。建安风骚,七步成诗。美人如虎,十五姬妾。没错,这就是我,我就是曹植曹子建。(草……自贱,这名字不好。)我是魏武帝老曹的儿子,魏文帝小曹的老弟。(这……不好,为嘛自己不当皇帝!)曹小直这个渣男,带个美人系统,穿越到了三国官渡前期,一上场就成为老曹的儿子曹植。现在这个时代,当不成你老婆,就当你大嫂!爷怕啥,一天三顿小烧烤,窃国之后窃大嫂。
  • 九品状元郎

    九品状元郎

    公元前……公元前……哎呀,反正是公元前不知道多少多少年,神秘的华月古国,一夜颠覆!硕果仅存的二人,一人逃出生天,一人生死不明!三个月后,一男两女,踏上了大秦王朝的土地……现代的知识,华月的古武。且看史上第一个九品状元郎,会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怎样的足迹!
  • 名将谱

    名将谱

    古今名将,灿若星河。名将谱,一一历数。军戈铁马,冰河入梦;看不一样的古今风云,品非一般的名将传奇!
热门推荐
  • 问道游梦

    问道游梦

    一块黑色石枕,让人一觉之间已经是前世今生。
  • 九灵归元录

    九灵归元录

    一段被隐藏修仙时代一段传奇的登仙传说阳光少年的追寻之路在我们面前慢慢展开
  • 天神转世在都市

    天神转世在都市

    我是神,虽然已经穿越成个屌丝但是小说常写,劳资迟早会成为***。一代屌丝,居然是天神转世。看他怎样再都市泡妞,打架。看看一代屌丝怎样逆袭高富帅,主角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山幼稚园。
  • 修真淘宝大户

    修真淘宝大户

    修真之道,讲究财侣法地。财永远是第一。财,就是指天材地宝,灵丹妙药,法宝秘笈,等等一切可以帮助修真的资源。无财不修真!为了求得大道,上古修真者掠尽了天地间一切修真资源,导致修真资源消耗怠尽。于是,修真这一项前途广大的职业,很快便衰落下去。从此,末法时代,来临了!在这个前途无亮的时代里,为了追求长生大道,苟延残喘的现代修真者们,只能搜寻上古修真者遗弃的资源垃圾,淘淘捡捡,捡捡淘淘,从垃圾堆里回收一些可以利用的薄弱资源。就这样,现代修真界便诞生了一项新的职业——淘宝!无财不修真,从此变成了无淘宝,不修真!
  • 塔拉盾的荣耀

    塔拉盾的荣耀

    刀刃上跳舞的鹿,眉目间小丑的鬼步调皮的隐身埋伏,狡诈虚伪的黑兔悄悄在耳边低诉,出没在黑暗的蛇腹不懂面具的耍酷,见血封喉的毒阴险欺诈的蜘蛛,绅士般猎物据俘笑靥如花柔弱无骨,千里长袖藏了弓弩沾了血液涉足,生与死跨个纬度一剑长过匕首几路,却输在招数
  • 江南武馆

    江南武馆

    江南学院,全国著名高等学府,创办百年,在各个方面都全国领先,大大小小的荣誉都是由校长颁发,高高在上的分数都是老师出手,一些专业在国内可以说是绝无仅有,随着校长千金,米雪建立跆拳道社团开始周昊的加入,开始带领着社团一步步走向传说。
  • 四大陆之龙的哀鸣

    四大陆之龙的哀鸣

    许多年前的一场血案,某一族在血案中被灭族。SS年后,一场失败的实验,让陆溟成了个“蚀人”。本该被销毁的“残次品”陆溟得养母相助,带着封印了他记忆的石头,逃出了实验室。他的命运将会如何?他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尽在《书名》
  • 桃源英雄

    桃源英雄

    黑龙团首领水芙蓉盗取轩辕观的至宝,在被追杀的过程中,误入桃源世界。适逢桃源乱世,给了她统一桃源的野心和机会。为追寻至宝的刘道长收弟子思无恨进入桃源。一正一邪的力量开始对峙。思无恨和水芙蓉之间的爱恨情仇就此展开。红豆国的国相女儿海明月,为帮助思无恨打败水芙蓉的麒麟国,自杀,用肉身为将士们最后一餐。思无恨和众将士义愤填膺、群情激愤,最后一举消灭麒麟国,迎来桃源统一。愧对海明月的思无恨看破红尘,出家归隐,然而,不死的水芙蓉又闯入了他的生活世界------
  • 世子爷,你别逗

    世子爷,你别逗

    话说,六王爷老来得子,那是一个兴奋万分的喜庆事情,可是随着儿子的长大,很多事情越来越奇怪,最后这世子被人一致认为是全京城最奇葩的人物,为此,六王爷很是头疼….重活一世,顾媛都还没有缓过神,就被告知要嫁给某个王府的世子,她不过一个小小的商贾之女,命如此之好?可是也没见几个人恭喜她,更没说是正室侧室还是小妾,后来她才知道,大婚的那天,抬进门的不止她一个,另外还有五个…
  • 恶魔双择:恶魔对恶魔

    恶魔双择:恶魔对恶魔

    她爱他,他也爱她。他在她的面前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她丢下离婚协议带着一岁的娃走了,她继承了她父亲的公司。她出国一趟回来就发现儿子不见了,抢回儿子。他却对她依依不扰,死缠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