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54300000029

第29章 拜住与铁失

拜住为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左手万户木华黎国王的后裔。其祖父安童,在世祖朝长期担任中书省右丞相,统领怯薛宿卫。武宗至大二年,拜住袭任怯薛宿卫长,地位尊崇。仁宗即位后,延祐二年,拜住任资善大夫、太常礼仪院使。四年,进阶荣禄大夫、大司徒。五年,进阶金紫光禄大夫。六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拜住每次参议国家大事,总是询问是否合乎旧制。太常礼仪院事务不多,拜住在空闲时间总是延请儒士咨询古今礼乐、行政、治乱得失,整日不知疲倦。英宗尚为太子之时,曾向左右询问宿卫之臣的情况,大家都称拜住贤能,于是遣使召见,欲与之交谈,不料拜住竟然婉言回绝了邀请。拜住认为硕德八剌此时应该行事谨慎,他作为仁宗的宿卫大臣,与太子往来,恐遭人怀疑,这会对太子不利。

英宗即位后,拉拢、重用拜住,延祐七年四月,起用拜住为中书平章政事,五月又提拔他为中书左丞相。这样,在太皇太后答己及右丞相铁木迭儿势力充斥朝堂的背景下,英宗利用提拔拜住来制衡铁木迭儿的势力。左丞相拜住为蒙古勋臣之后,又长期担任怯薛宿卫长,在一向很重视根脚出身的蒙元朝廷,拜住的地位无疑是十分显赫的。另外,拜住与英宗在政见上也很契合,他们都主张吸收儒学汉法。拜住作为东平王安童的后裔长期居住在山东地区,深受汉地文化的影响。东平王家族与汉族士大夫集团有着长期的交往与合作,因此这个家族中出现过不少蒙古儒者。此前,拜住作为主掌礼仪、祭祀宗庙和赠谥的太常礼仪院使,有更多的机会与儒臣交往,并受其影响。所有这一些,都使得英宗十分信任、重用拜住。在英宗即位后不久,拜住就率领宿卫之士帮助英宗镇压了太皇太后答己支持的失列门、亦烈失八等的谋逆,沉重打击了答己集团的嚣张气焰。(《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五《别里哥帖木儿神道碑》;萧功秦《英宗新政与“南坡之变”》)

拜住执法严峻,协助英宗革除近侍干政、徇私枉法等弊政。英宗近侍传旨到中书省,给出了六七百人的注官名单,负责此事的中书省机构选曹的正常工作程序被打乱。拜住为此上奏英宗,奏准革除了上述近侍的传旨。拜住认为选注官员应该按照相关制度有序进行;在惩治违法官吏方面,拜住则认为对做事合理但不合法的官吏可以从宽处理,而对于那些贪污暴虐的官员,一定要严惩不贷。英宗曾对左右之人讲,你们一定要谨慎行事,一旦触犯了国家的法律,丞相拜住决不会饶恕你们。

拜住还经常建言英宗遵循礼制,不要铺张浪费,滥用民力。至治元年春正月,英宗欲结彩楼于宫中,准备正月十五张灯设宴。时仁宗死后不久,英宗尚在服丧期间,为此参议官张养浩上疏请求英宗取消这一计划。拜住认为张养浩的上疏十分合理,于是便拿着这道上疏入宫禀明英宗,结果英宗欣然接受了张养浩的建言,并对张养浩进行赏赐以褒奖他直言不讳的行为。至治元年三月,拜住跟随英宗巡幸上都,中途驻扎在察罕脑儿之地。英宗觉得自己的行宫亨丽殿过小,准备扩建,拜住持反对意见,他上奏说,该地气候寒冷,只有到了夏天才能种些粟黍之类的作物,皇上即位不久,如果马上兴此大役妨害农业生产,恐怕会有损皇上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英宗采纳了拜住的意见。

英宗虽对亲信拜住大加重用,但有时也担心拜住不能尽心治理国政或完全效忠自己。一次,英宗对拜住讲,你身为国朝重臣木华黎、安童的后裔,一定要励精图治,尽职尽责。拜住深为触动,马上回答道,英宗委他以大任,他日夜担心三件事:一是有辱祖宗的名声。

一是天下政事繁多,自己恐有处置失当的地方。一是自己年少不堪重任,无法回报英宗的大恩。为此拜住希望英宗对自己严加训斥,英宗于是安慰拜住说道,天下之大,并非他一人的思虑所能及,希望拜住不要忘记他的规谏,好好辅佐他治理国家。拜住叩头谢恩说,古时尧、舜为君主,他们遇事征询众人的意见,从善如流,古往今来人们都称他们为圣君,而桀、纣为君主,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重用小人,结果国家灭亡,自己也被杀害,人民至今仍称他们为无道之君。拜住进一步讲,自己身受大恩,怎能不竭忠报效,然而事情总是言易行难,希望皇上身体力行,而如若他知而不言,则是他自己的罪过。(《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

拜住虽为蒙古贵族,但自幼对儒学汉法有较深的了解,这对其施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拜住认为学校是施政教化的根源,似缓实急,而由于得不到主管官员的重视,致学校废驰。拜住于是请求令朝堂内外的官员共商拯治之策。朝中有人言佛教可治天下者,英宗就此事询问拜住,拜住则回答佛教只可以修身,只有儒学才可治天下。英宗又询问拜住:当今也有像唐朝魏徵那样敢直言上谏的官员吗?拜住回答道:“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即有了唐太宗那样善于纳谏之君,才会有魏徵那样敢谏之臣。英宗认为拜住的话十分有道理。

至治二年春,在元朝建祭祀祖宗的太庙数十年后,英宗首次前往太庙大行祭祀之礼,而这乃是拜住施加的影响。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就建成太庙,不过世祖、成宗、武宗、仁宗都没有亲自前往祭祀,这也说明元朝诸帝对汉地的祭祀之礼有着较深的隔膜。英宗即位后,拜住奏请英宗亲自前往祭祀太庙,这一建言得到了英宗的采纳。于是英宗诏命有司,制定祭祀的礼节,要求严格遵守传统旧制,不得擅自增损。至治元年冬十月,英宗亲自前往太庙拜祭祖先。至治二年春正月,英宗正式按照相关礼节祭祀了太庙。当时宫廷设立了黄麾大仗,英宗穿戴通天冠、绛纱袍,自崇天门而出,拜住等跟随其后。英宗看到仪仗颇为美丽壮观,回头对拜住说:“朕用卿言举行大礼,亦卿所共喜也。”拜住则说:“陛下以帝王之道化成天下,非独臣之幸,实四海苍生所共庆也。”英宗在近郊太庙行完祭祀之礼,次日还宫。此次祭祀太庙大礼,钟鼓齐鸣,场面十分宏大,而“百年废典,一旦复见,有感泣者”。(《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

凭借着英宗的信任和重用,中书左丞相拜住经常抵制右丞相铁木迭儿的非法行径。当时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贪污腐败,为人欺诈阴险,屡次诛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是不依附自己的官员他都要找借口加以陷害。铁木迭儿尤其憎恶中书平章王毅以及右丞高昉,他以京师诸粮仓遭盗窃为由上书英宗,请求诛杀二人。拜住秘密上言英宗:中书省宰相的职责在于论道经邦,不宜仅以钱谷小事降责于他们。英宗认为拜住所言有理,于是王毅、高昉二人均幸免于难。

拜住积极倡导宫廷和谐,不主张打击异己。其实不管拜住还是英宗,都对太皇太后一党诸多迁就,不想使矛盾公开化。当时铁木迭儿提拔亲信,中书参知政事张思明为中书左丞,张思明忌恨拜住廉明刚正,经常与同党密谋,打算陷害拜住。拜住身边之人听到张思明的阴谋后告知拜住,要他严加防备。不料拜住却说:他一家效忠朝廷已有百余年,自己年少得宠,必然会遭致各方面的忌恨。大臣之间和睦相处才能好好治理国家,如若因为右丞相仇视他,他就想办法加以报复,这样的话,并非他们两人的不幸,而是国家的不幸。他只要尽心做事,上不负国君、祖先,下不负黎民百姓就可以,至于死生祸福,一切顺应天命。拜住还要求手下的人不要再提及此事。对于大臣王结“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他变”的劝告,拜住也只是表示赞同,却不愿意采纳。(《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元史》卷一百七十八《王结传》)

英宗和拜住虽对铁木迭儿的势力加以限制,但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铁木迭儿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铁木迭儿的党羽充斥朝堂,朝中之事,必有人会禀告铁木迭儿。但因为有拜住的制衡,铁木迭儿做事不得不有所收敛,为此铁木迭儿想方设法陷害拜住,不过均没有得逞。京师仓漕管库一职空缺,年终应该由中书省任命,主管官员中书左丞张思明借口有病在家休养,故中书省官员皆观望,不敢私自决定。一直在英宗身边执掌宿卫的左丞相拜住得知这个消息,认为事情紧急,便到中书省责问有关人等:“左丞病,省事遂废乎?”中书省郎中李处恭回答说:主管钱谷之职,非常重要,必须谨慎挑选主管官员,没有合适的人选,不敢马上任命。拜住大怒,骂道:你是在考虑如何卖官吗?拜住于是遣人慰问张思明,张思明不得已赴中书省,与同僚共同处理了这件事。

至治二年五月,英宗以拜住领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佩三珠虎符。秋七月,拜住奏召中书左丞张思明前往上都。拜住列举了张思明的罪名,“杖而逐之”。同年八月,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病死。然铁木迭儿病死,拜住却恸哭流泪。拜住的这一举动,当然史料记载有渲染的成分,但也多少反映出年轻的拜住丞相对铲除铁木迭儿一党既欣喜,又颇感觉心酸。在铁木迭儿死后次月,太皇太后答己也死去。少了太皇太后答己势力集团的干扰,拜住终于可以辅佐英宗施展其政治抱负了。

至治二年冬十二月,拜住升为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英宗欲赐拜住三公之爵,拜住辞而不受。英宗为了体现对拜住的信任,不设左丞相一职,让拜住全权处理中书省事务。拜住担任中书省右丞相后,推荐儒臣张珪为平章政事,以优厚的待遇征召一些退休的老臣到中书省议事。拜住平日即十分注重延揽人才,“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在拜住的推动下,英宗还颁布了仁宗朝编写的法律汇编《大元通制》。

《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对拜住有如下评价:其忧国忘家,知无不言。宫中主管膳食的官员进呈拜住美酒,拜住则忧形于色。拜住家中被盗金器百余两,宝物价值巨万,在有司捉拿到盗贼并缴获赃物后,家童急忙去告知拜住,拜住面无喜色。自仁宗延祐末年以来,国家水旱灾害频繁,民不聊生。拜住担任宰相期间,整治朝纲,罢省不急之务,轻徭薄敛。英宗巡幸五台山佛寺,拜住奏曰:“自古帝王得天下以得民心为本,失其心则失天下。钱谷民之膏血,多取则民困而国危,薄敛则民足而国安。”英宗深表赞同,说道:“卿言甚善。朕思之,民为重,君为轻,国非民将何以为君?今理民之事,卿等当熟虑而慎行之。”至治三年夏六月,拜住认为每年从江南漕运到京师的粮食比世祖时增加了数倍,故江南的老百姓十分困苦,京师的粮仓却十分充足。为了减轻江南百姓的负担,拜住上奏英宗,每年从江南运到京师的粮食减少二十万石。英宗基本接受了拜住的意见,命令铁木迭儿当政时期新增漕运的江淮粮食予以蠲免。元代自世祖朝开始,每年都要从江南漕运大批的粮食到北方,这些粮食主要供给皇室以及北方诸王部族,这给江南各地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以至于元人有“贫极江南,富称塞北”的说法。(《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草木子》卷三上《克谨篇》)

英宗倚重拜住,相与励精图治。“时天下晏然,国富民足,远夷有古未通中国者皆朝贡请吏,而奸臣畏之”。

英宗朝另一位重臣铁失,在英宗即位之初,相继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宣徽院使、太医院使,并特命领侍卫亲军中都威卫指挥使,可见英宗对铁失十分信任和重用。至治元年,英宗赐铁失珍珠燕服。是年三月,英宗特授铁失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仍佩金虎符,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依前太医院使。这样铁失就成为朝中最高的监察官员,同时领侍卫军、太医院使。英宗对担任御史大夫的铁失寄予厚望。有一次英宗在鹿顶殿对铁失讲,徽政院虽然隶属于太皇太后,而他却认为该机构与其他机构相同,均应接受御史台的监督核查。既而英宗又命铁失统领左右阿速卫侍卫军。至治元年冬十月,英宗亲祀太庙,以中书左丞相拜住为亚献官,铁失为终献官,可见铁失与拜住同为英宗十分倚重的官员。铁失也与拜住一起负责统领侍卫亲军,手握兵权。铁失之所以为英宗重用,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铁失的妹妹是英宗皇后。时人称铁失与英宗“情过骨肉”。(《元史》卷二百七《铁失传》;《蒙兀儿史记》卷一百二十二《铁失传》)

铁失虽为英宗最信任的官员,但其施政却与拜住大相径庭。铁失经常贪赃枉法,并且与太皇太后一党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权臣铁木迭儿死后,其子治书侍御史锁南被罢为翰林侍讲学士,铁失为此上奏英宗请求让锁南官复原职,但这一奏请并没有得到英宗的应允。

至治二年十二月,铁失以御史大夫、忠翊亲军都指挥使、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太医院使,兼领广惠司事,职权进一步扩大。但这以后,英宗对铁失逐渐不满。英宗曾对御史台大臣说:他深居宫中,怎能悉知臣下奸贪,民生疾苦,故任用御史台官员为耳目,辅佐行事,之前铁木迭儿贪蠹无厌,御史台官员为何闭口不言?今铁木迭儿虽死,也要籍没其家,以警示其他官员。至治三年正月,英宗命御史大夫铁失振举台纲,诏谕中外。既而御史台请求英宗降旨大开言路,英宗十分不悦地说道:言路何尝不开?只是御史台选人不当。英宗进一步说:他得知御史台官员因积怨而参劾其他官员,罗织罪名,陷害忠良。监察御史曾举荐八思吉思担当大任,可八思吉思不久就以贪墨被杀。可以说英宗对以铁失为首的御史台官员十分不满。

权臣铁木迭儿死后,铁木迭儿所犯罪行逐渐被揭发,英宗于是委任拜住为中书右丞相,振立纪纲,以进贤退不肖为急务。而与铁木迭儿关系密切的铁失等人日益感到不安,谋求发动政变。尽管如此,英宗竟一点也没有觉察。至治三年五月,英宗以铁失独署御史大夫事。

同类推荐
  • 重生之铁血王爷

    重生之铁血王爷

    一次任务中,意外丧生的华夏龙组成员,穿越到不属于原来的历史帝国中去,在那里的身份是一位因智力不高而无法登入大宝的王子,因而被分封一地,打发去做了一个安乐王爷......
  • 重生之疯神演义

    重生之疯神演义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一个网络混子到唐朝能做什么?书里杨风说了,能做的事,其实很多,书里杨风又说了,当11中学的时候不是考过古诗的填空选择么,总之你弄的越香艳越好,唐朝女人就喜欢这调调。怎么才能做一个无敌的统帅?杨风还说了,不告诉你,自己看书去。
  • 乱世三国华夏的救赎

    乱世三国华夏的救赎

    三国时代的华夏一族就如同远山寂寥徘徊的夕阳,带着不舍的眷恋,带着难言的哀伤!对于华夏一族而言,曾经的辉煌已是过去,过去的辉煌已是曾经!曾经横扫六合的霸秦锐士早已尘封土埋,曾经威凌天下的雄汉铁骑早已烟消云散!黄花将谢,落日将西!曾经的霸秦雄汉,似乎只是夕阳将落的一抹晚照,黄花将谢的一缕残香!一个惊才绝艳天下无双的少年不惜以命相搏,逆天改命,扼杀命运;只为解救民族的苦难!可他却是终究逃不过天罚!在渺渺茫茫的天命面前,凡夫俗子之力总是那么的渺小苍白!在本书中,在下会给大家呈现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会给大家讲述诸子百家纷争对于华夏一族的深远影响!
  • 大明国士

    大明国士

    崇祯十七年正月,客户总监唐遥在四川某镇的悦来客栈醒来。在乱世中一番挣扎求存之后,得知自己所附之身竟是大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巾帼女英雄秦良玉之孙时,面对这大明天下的分崩离析,他决心重振威震天下的白杆兵,立中流之砥柱,扶大厦之将倾……
  • 孙策之子

    孙策之子

    益州的辣妹,南蛮的女将,荆州的熟女,扬州的萝莉,交州的女仆,中原的正妹,西凉的……都是谁?你猜日本卡哇伊,欧洲巧克力,中亚小甜心,西亚清教徒,埃及靓女王,有木有,有木有?征服世界从征服女人开始。————————————————本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着,汉子们,赶快给点票票,征伐之路已经开启,第一站,荆州!
热门推荐
  • 异界殖民总督

    异界殖民总督

    我来到,我看到,我征服科学和魔法的碰撞,文明和愚昧的战斗,实力和谋略的交锋文明之花,却只能用铁和血来浇灌
  • 万千绝宠:神秘公爵的小萌妻

    万千绝宠:神秘公爵的小萌妻

    (此文签约不了,大家别跳坑了。)他是帝都太子爷,更是爱斯德家族的神秘继承人,身价无法估量,冷霸,倨傲,却独独对她上瘾。
  • 关键词里看中国

    关键词里看中国

    历经三十余年,中国经济挥别了持续的高速增长。未来,世界经济将走向何处?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又在哪里?A股市场长期低迷,各类理财产品陷阱不断,究竟怎样才能不让自己的财富越理越少?科技创新广受质疑,电商大战胜负未分,白酒企业毁誉参半,行业内外为何如此动荡不安?买不起房,开不起车,治不起病,养不起老,月薪上万仍感惶恐,谁夺走了我们的幸福感?讯息背后读真相,关键词里看中国,网罗最受全民关注的热点词汇,还原最真实的中国财经。一本小书,助你“解读关键词汇,把握财经智慧”。
  • 基因世界之起源

    基因世界之起源

    一次意外的穿越之后,主人公穿越到了另一个平行世界,成为了一只小小的单细胞生物,我们一步步向前,向着更高层次进化,最终成为了食物链、整个世界、整个宇宙的顶端。新人第一次写书,写的不好请见谅。暂时先暂停这本书的更新了,因为在更新另外一本新书,主神游戏世界。所以对不起大家了。。。
  • 我是球王

    我是球王

    我是汪萩!我是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代球王!这是我的故事!
  • 秣心有你,终为一人

    秣心有你,终为一人

    一次邂逅,他对她一见钟情。不停示好,打动美人心。在她想全心全意爱上他,他默然离开。即使整天在同一个校园,也似陌路人。她重启决心倒追他,匿名的关心,默默的守护,他又能知否?最后又是否能终了。在一切终将尘埃落定时真相大白时,她又该如何选择,他又何去何从?
  • 眸倾天下:腹黑冷帝狠辣后

    眸倾天下:腹黑冷帝狠辣后

    魔鬼教官重生在从小被扔进斗兽场中的少年身上,恶毒父亲处心积虑要用除掉她,哼,墨九姝冷笑,重生一世,她怎么可能活的无声无息,死的静所安置,睥睨天下,死神降临,是福还是祸?修元素,炼丹药,玩转空间,本来一切在顺利的进行着,就因为她一次重伤跌落某男的浴池了,“好看吗?”妖孽男拨动湿软软的发丝,懒懒问到,“好看!”墨九姝吞了吞水,“还想看吗?”“不想看了!”“为什么?难道我不好看?”某妖孽懒散靠着浴池问,墨九姝在心里泪奔,她怕她再看下去会长针眼……某男:“若有人敢折断你的羽翼,我必会摧毁他的天堂!霸宠天下,溺宠一世!)
  • 这个道士不太冷

    这个道士不太冷

    一个自带特异体质的少女,因路见不平教训了几个恶作剧的顽童,从此与沉默寡言、却又拥有高强法力的道士解下不解之缘,踏上了四处漂泊、“惊喜”不断的降妖之旅。怀孕三年产下死去丈夫的痴情女子,莲藕化成的人类少年,被冤魂的报复缠扰的村落……一个黑暗世界的大门向少女敞开,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深的疑问:道士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他为何在人类世界中漂泊徘徊?小桃的降妖之旅又将如何终结?
  • 婆娑柔骨

    婆娑柔骨

    黄峰拔地而起,苍松翠柏尽收眼底。忽睁眼,满眼苍茫。诉不尽衷肠,道不尽悲欢。他不曾知道,那仓皇落下的尘埃,竟是她掩埋的痛楚。那被血染浸的白露,竟是她曾落下的泪。恍然回眸,我已陪你走了一程又一程…
  • 残王追逃妃

    残王追逃妃

    轩辕孤绝,蓝萧国的二王爷,传说,阴狠,诡异嗜血,他是个天才,十岁便上了战场,战功无人能敌,可是,天妒英才,在轩辕孤绝十五岁的的时候,却意外残废了,在不能站起来,此后,他变得更是阴狠,嗜血无比民间都称他为残王,虽然他狠,他嗜血,但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却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个救过她的小女孩。她,是异世的幽魂,一朝穿越,却穿越到了将军府最不受宠的小妾生的女儿南宫玥惜身上。为了自己的梦想,她隐藏锋芒活到了十六岁,却遇到残王轩辕孤绝选王妃,好吧!去就去吧!反正她也是去过过场子,没她南宫玥惜什么事的,别家的千金小姐在残王面前跳的都是绝世舞姿,而她南宫玥惜跳的是广播体操,人家千金小姐忙着画绝世丹青,她南宫玥惜却只会画简笔画的小猫钓鱼,人家千金小姐忙着想绝世诗句,她南宫玥惜随便写了一首打油诗以后却在现场呼呼大睡了起来,一场选妃大赛,她南宫玥惜成了啼笑皆非的将军府三小姐,让全场的人笑的前仰后合,哈哈...笑吧!笑掉你们的大牙最好,本小姐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可是谁能告诉她,那残王的手为什么会指着她………,可谁又知道,锋芒后的她却是蓝萧国人尽皆知的商业女王……掌握了整个蓝萧国的经济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