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54300000036

第36章 文宗与明宗的皇位之争

元文宗图帖睦尔(1304—1332),在位五年,享年二十九岁。泰定帝死后,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等人在大都发动宫廷政变,扶植文宗即位。之后,燕铁木儿又帮助文宗铲除了上都泰定帝后王以及明宗的势力,巩固了皇位。在此背景下,文宗朝权臣燕铁木儿的势力颇为强大。文宗又是一位汉文化素养颇高的蒙古皇帝。在权臣干政的背景下,文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诗词书画以及与汉族儒士们讲经论道上。

元代中后期的皇位继承,始终伴随着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而在这一过程中,朝中权臣力量的向背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泰定帝死后,以武宗旧臣,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为首的一批大臣,联合部分蒙古宗亲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控制了大都,而大都作为元廷国家权力的中心,拥有可以调配的众多资源,同时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既可以切断中原汉地与漠北草原的政治军事联系以及对漠北的物资供应,又可以向南控制中原汉地,中原汉地丰富的物质、人力资源正是战争的重要保证。由于燕铁木儿控制了大都这一国家权力的中枢,加上正确的决策以及作战策略,使得他能够击败上都以左丞相倒剌沙为首的泰定帝后王的支持者。而图帖睦尔正是在燕铁木儿刚刚发动宫廷政变,政治斗争形势颇为严峻的背景下登上皇位的。在英宗、泰定帝朝遭到流放、排挤的图帖睦尔,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燕铁木儿一党扶上了皇位。在一定程度上,图帖睦尔充当了燕铁木儿发动宫廷政变的重要工具。

在燕铁木儿一党的精心安排下,致和元年八月,图帖睦尔从江陵迅速来到大都。由于面临着与上都泰定帝太子争夺皇位的严峻斗争,燕铁木儿率诸王、大臣请图帖睦尔马上即位,以安天下。具有较高汉文化素养的图帖睦尔却推辞说兄长尚在漠北,自己不敢紊乱长幼之序。其实蒙古旧制中并没有嫡长子继承制,图帖睦尔之言显然是受到汉制的影响。不仅如此,这一时期蒙古最基本的忽里台选汗制度也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权臣的扶植推荐,权臣在元代中后期政坛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图帖睦尔有所推辞,暂且不论这是否是图帖睦尔的真实想法,在当时的斗争形势下,图帖睦尔早登大位,无疑可以起到稳定民心、号召诸王的作用。于是燕铁木儿进言:“人心向背之机,间不容发,一或失之,噬脐无及。”图帖睦尔曰:“必不得已,必明著朕意以示天下而后可。”致和元年九月十三日,图帖睦尔正式在大都大明殿即位,是为文宗,同时改致和元年为天历元年(1328)。文宗在即位诏书中表明了三个主要意思:一是泰定帝参与了弑杀英宗的宫廷政变,泰定帝即位是非法的;二是泰定帝权臣倒剌沙等专权自用,变乱祖宗法度,打算借扶植年幼的泰定帝后王即位来垄断朝政;其三,宗王、大臣协谋推戴,神器不可以久虚,天下不可以无主,皇兄又远在朔漠,自己姑且即位以安天下,并等待皇兄的到来。

文宗虽然即位,但大权仍掌握在燕铁木儿一党的手中。颇有政治头脑的文宗赐予燕铁木儿崇高的地位,仍令燕铁木儿继续统领军队与上都军队作战,并封其为太平王,以太平路为食邑,赐金五百两、银二千五百两、钞万锭、平江官地五百顷,随即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依前知枢密院事。这样,燕铁木儿就成为朝中具有最高权威的大臣。文宗同时还加命燕铁木儿为答剌罕,仍命子孙世袭其号。燕铁木儿借着宫廷政变、扶植新君,从泰定朝正三品的佥枢密院事一跃而成为正一品的中书右丞相,大权独揽。朝臣利用宫廷政变来垄断、控制朝政成为元朝中后期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政治现象。(《元史》卷三十二《文宗本纪一》)

在右丞相燕铁木儿的指挥下,大都军队很快击溃上都军队,文宗的皇位日渐稳固。值得注意的是,在燕铁木儿的辅佐下,文宗即位伊始就重组国家中枢机构,随着战争的进展,又把政治、军事大权牢牢控制在手里。不过,皇位的归属还没有最终确定。文宗即位之时声明,要让远在西北朔漠的皇兄继承皇位,自己只是形势所迫,暂时理政。文宗在取得对上都的军事胜利后,于天历元年十月遣使迎皇兄周王和世。

在西北诸王的支持下,周王决定南返即位。西北诸王察阿台、沿边元帅朵烈捏、万户买驴等,皆率军队扈从周王南行,随行的还有周王旧臣孛罗、尚家奴、哈八儿秃等。在周王南返途中,元朝诸王、旧臣争先迎接拜谒,络绎不绝,固然周王马上就要继承皇位,但也显示出他在蒙古诸王以及旧臣中仍然有着很高的威望。周王曾是武宗、仁宗约定的皇位继承人,只是仁宗后来改立己子硕德八剌即位,周王才丧失了皇位的继承权。大约在天历元年底,周王东行至阿尔泰山,岭北行省平章政事泼皮奉命迎接,武宁王彻彻秃、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等相继来迎。周王渐渐被这种欢迎拥戴的场面冲昏了头脑。

天历二年(1329)正月,周王南返途中,在没有通知文宗的情况下,宣布即位于漠北和林之北,是为明宗。不仅如此,他还遣使到京师,对文宗加以训导:“朕弟曩尝览观书史,迩者得无废乎?听政之暇,宜亲贤士大夫,讲论史籍,以知古今治乱得失。卿等至京师,当以朕意谕之。”从明宗的诏旨我们似乎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那就是明宗希望文宗主动让权,让文宗去讲论史籍乃是隐讳的说法。面对文宗以及诸王、大臣的迎请,明宗顺水推舟,试图在南返途中先行即位以夺取先机,但此时文宗尚未正式宣布退位,仍掌控着国家政权,明宗咄咄逼人的政治进攻态势,想必让文宗及其支持者大感惶恐。

天历二年三月辛酉,文宗遣右丞相燕铁木儿奉皇帝宝前去迎接明宗,御史中丞八即剌、知枢密院事秃儿哈帖木儿等率官属从行。四月癸巳,燕铁木儿拜见明宗于行帐之内,率百官奉上皇帝宝。明宗于是拜燕铁木儿为太师,仍命为中书右丞相,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答剌罕、太平王。明宗又诏谕燕铁木儿等曰:“凡京师百官,朕弟所用者,并仍其旧,卿等其以朕意谕之。”燕铁木儿奏云:“陛下君临万方,国家大事所系者,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而已,宜择人居之。”于是明宗以武宗旧臣哈八儿秃为中书平章政事,前中书平章政事伯帖木儿知枢密院事,常侍孛罗为御史大夫。这里明宗所委任的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官员均为自己的亲信,这凸显了明宗打算重组国家中枢的意图。

明宗还特命孛罗等传旨,宣谕右丞相燕铁木儿、太傅伯答沙、知枢密院事火沙、中书平章政事哈八儿秃、御史中丞八即剌等主要官员,曰:“朕今居太祖、世祖所居之位,凡省、院、台、百司庶政,询谋佥同,摽译所奏,以告于朕。军务机密,枢密院当即以闻,毋以夙夜为间而稽留之。其他事务,果有所言,必先中书、院、台,其下百司及纮御之臣,毋得隔越陈请。宜宣谕诸司,咸俾闻知。傥违朕意,必罚无赦。”明宗宣谕的意思无非是自今要总揽朝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明宗还大量起用亲信,天历二年五月,选用潜邸旧臣及扈从,任命五品以上官员八十五人,六品以下官员二十六人。当然,为了安抚文宗及其支持者,明宗暂时并没有打击文宗及其所任命的官员。在天历二年四月,明宗还遣使立文宗为皇太子,明宗打算借用武宗、仁宗皇位的传承方式来化解矛盾,安抚文宗。不管是文宗,还是右丞相燕铁木儿,政治命运都将凶多吉少,明宗的执政势必会改变当时的政治格局。明宗尚未来到上都、大都,但他强化统治、任命亲信的政治意图已十分明显。

天历二年五月,文宗以皇太子的身份从大都启程,北上迎接明宗,而镇南王铁木儿不花,诸王也速、斡即、答来不花、朵来只班、伯颜也不干,驸马别阇里及扈卫百官,皆随同前往。到八月丙戌,文宗朝见明宗于旺兀察都(即武宗所立中都)之地。是日,明宗大宴文宗及诸王、大臣于行殿。不料数日后明宗突然死去,年仅三十岁。中书右丞相燕铁木儿以明宗皇后之命,将皇帝宝授予文宗,随即护送文宗火速赶往上都,一路上严加戒备,“昼则率宿卫士以扈从,夜则躬擐甲胄绕幄殿巡护”。八月十五日,文宗再次即位于上都大安阁。

文宗在此次即位诏书中特别提及了自己曾让位于兄长,并对明宗暴崩表示悲痛。明宗之死的真正原因,史无明载,但明宗死前亦未见有生病的记载,加之当时的特殊政治背景,一般认为明宗之死与文宗以及右丞相燕铁木儿等有密切的关系。后来明宗之子妥懽帖睦尔(顺帝)亲政后,后至元六年(1340)六月从宗庙中撤下了文宗的牌位,并指出正是文宗谋害了明宗。顺帝的诏书曰:“英宗遇害,正统浸偏,我皇考以武宗之嫡,逃居朔漠,宗王大臣同心翊戴,肇启大事,于时以地近,先迎文宗,暂总机务。继知天理人伦之攸当,假让位之名,以宝玺来上,皇考推诚不疑,即授以皇太子宝。文宗稔恶不悛,当躬迓之际,乃与其臣月鲁不花、也里牙、明里董阿等谋为不轨,使我皇考饮恨上宾。归而再御宸极,思欲自解于天下,乃谓夫何数日之间,宫车弗驾。海内闻之,靡不切齿。”(《元史》卷三十一《明宗本纪》;《元史》卷三十二、三十三《文宗本纪》;《元史》卷一百三十八《燕铁木儿传》)

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明宗一心以为自己可以重演乃父武宗在仁宗“肃清宫闱”之后,从漠北南返即位的历史故事,但却忘记了武宗作为总兵北边的统帅,是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夺取皇位的。而明宗并没有直接控制强大的军队,只有贴身卫士一千八百多人,仅凭极其有限的政治资源去染指大都集团几经浴血奋战夺到手的皇位,前途本就不容乐观。但明宗对此却没有清醒的认识,擅自在漠北即位,终于惹来杀身之祸。

其实文宗对让位给明宗,态度后来也有所改变。在即位之初,原先的“固让之心”逐渐销蚀,可是已有让位明宗的诏书公示天下,他的心情十分矛盾。在派使节北迎明宗后,文宗还下令为自己元妃卜答失里造皇后玉册、玉宝,随后又以册命告于南郊、太庙,并在大明殿完成册封皇后的一系列仪式。当时朝中就有人建言:“陛下已诏天下,让位大兄。今立后,是与诏自相违也。”在文宗从大都启程北迎明宗后第三天,他在途中“置江淮财赋都总管府,秩正三品,隶詹事院”。文宗在这时设立这一隶属太子东宫的机构,显然是为将来做准备。(《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五《拔实神道碑》;《元史》卷三十三《文宗本纪二》;陈得芝主编《中国通史》第八卷)

同类推荐
  • 三国逍遥游

    三国逍遥游

    一条屌丝鱼经历了一番磨练,穿越回三国,开始了华丽的冒险。独特视角,为你讲述鱼的世界观。
  • 汉家烟尘

    汉家烟尘

    楚汉烽烟、吕雉当权、文景盛世、汉武大帝、昭宣中兴、昭君出塞、汉宫飞燕、王莽篡位、绿林起义、光武中兴……本书以史籍为蓝本,为您重现大汉王朝。
  • 重生康乾做帝师

    重生康乾做帝师

    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看一代帝师黄义德如何闪耀光芒。坐看百年风云变化,给您看一段不一样的清史。(特此申明——本故事纯属虚构YY,只为喜欢看的读者提供一点小小的乐趣。如有不喜欢清朝的读者,请点击右上面的叉,然后去看其他的书来享受阅读的乐趣)
  • 显贵大唐风云传

    显贵大唐风云传

    大唐传奇李显从勾心斗角的宫廷内斗角脱颖而出,从皇子到太子,终至登基大典,成为大唐天子,天子骄子。率追随他的谋臣武将薛仁贵、狄仁杰等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曾在大海、沙漠和原始森林征战探险,九死一生。收百济,占高丽,败日本,吓死日本天皇。伏突厥、降契丹,征西域,战吐蕃,波斯,重辟丝绸之路,铸大唐盛世巅峰,被称为天可汗,名震寰宇。英雄与佳人相伴相随,有上官婉儿、韦氏、黑白丫鬟、新罗公主、折冲府12卫美女卫队长、东瀛少女、流求酋长女儿等12位少女与李显的缠绵曲折的爱情故事,令人荡气回肠。
  • 葬海

    葬海

    墨痕在断章处终止,一切一切的起始似乎便是这终止的时刻……当我们发现了这隐藏在黑暗中的真相时,才意识到自己早已陷入了巨大的骗局当中……
热门推荐
  • 风月一笑思无期

    风月一笑思无期

    问世间情为何物?答曰:一物降一物。风月: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心塞。苏南:我爱的人爱着一个不回家的人,心塞塞。司无期:成就霸业,一统江湖!哎哎,好歹我也是主角,砍我干什么?文艺版:贪狼星与帝王星本就是相克的两星,一星不顾常伦要扰乱这天下,一星身带天命要平了这乱世。此世间人皆猜这风月仙子是那帝星,还是那温雅右相是贪狼?却不知一切从一开始就已经乱了。两星相慕,一个爱不得,一个爱而不得,不提也罢,也罢啊
  • 腹黑少爷:宝贝快投降

    腹黑少爷:宝贝快投降

    我们……我们……”金艾恋干笑了一下:“我们能不以这样的姿势说话吗?”“不可以。”何少寒霸道的说,轻微的呼吸打在她的额头。“可是……可是……”金艾恋显然有点不好意思。而何少寒怎么可能会放过如此可爱的她那,他可是最喜欢她害羞的样子了。“你说你爱不爱我啊?”何少寒趴在金艾恋的身上,抬起她的下巴,让她与自己彻底的对视。“你……你爱不爱我……啊?”“爱啊——”他的语气极度的暧昧,眼神是那么的邪恶:“那你那?爱我吗?”
  • 异界之埃拉西亚传奇

    异界之埃拉西亚传奇

    一个酷爱英雄无敌埃拉西亚王国的高中生无意间来到异界,对于这个陌生的环境,茫然的他应当如何才能在这块本不属于他的土地上生存下去,面对陌生的异界,他应应怎么生活?面对异界朋友的苦难,他应该如何决择?
  • 重生之特工权少妙探妻

    重生之特工权少妙探妻

    前世,她和他之间是场猫鼠游戏,她是贼、他是兵。他追,她逃,世上只有他能抓到她。最后一次被他抓获,她恨之入骨:“臭当兵的,你为什么就是不肯放过我?!”“晨星,我这是在救你!”男人冷酷的表情下,是掩饰不住的痛惜与哀伤。直至死亡的那一刻,她才明白,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只是渣男的一场骗局;为她情深不悔付出生命的人,竟然是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千金难钓:妖孽暗少惹上身

    千金难钓:妖孽暗少惹上身

    披上伪装,她是难以近人的冷面少女。铅华褪尽,她是千金宠儿,黑夜中的喋血女王。为了心底最深处的仇恨,她入院就读,从一个高贵的千金变成平凡的少女。从此,与命运纠缠……但是,当遇上某个冷心冷情的少年时,自己的生活慢慢偏离了原来的轨迹。他死缠烂打,她避之不及。当丑男对上冷面女,众人哄嘲:“绝配!”他织下爱情的巨网,将她拢入网内,逃无可逃……当某天她发现自己出现在他的床上时……他无赖:“都吃干抹净了,你要负责。”她冷眼相对:“吃亏的是我。”他眸中潋滟生光:“那我负责也行。”她:“……”当卸下一切伪装,原来她不是她,他亦非他。不过,在这个爱的谎言中,到底是谁先惹了谁……
  • 小道士下山传奇

    小道士下山传奇

    创作唐代历史灵异,生于福建,1982.11.27出生。生于农村,初中,现代农业单位。
  • TRANS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哭建州李员外

    哭建州李员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史讲义

    清史讲义

    本书原是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最初为北大内部发给学生使用的教材,后被中华书局等多家出版社整理出版,长期以来被作为各大学的教材使用。全书分两编:第一编总论,看似极短,泛泛而谈,却是全篇总领;第二编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部分,对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评述。作者以《清实录》和《清史稿》为基础,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加以考订,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朝各个时期的诸多核心问题。全书内容充实、轮廓清晰、考证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在清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清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 洪水、跳蚤

    洪水、跳蚤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