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60400000003

第3章 长平之战:有些仗是吓败的

公元前 230 年,一支来自西北方的军队开始横扫天下。在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吞并了所有的国中之国,征服了所有的部落,在中国第一次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

战国时代,魏国是第一个霸主。魏军身穿重装铠甲,作风强悍。

可是,这样一支勇猛的军队,却成为秦帝国军团的第一个牺牲品。公元前293 年,秦军大败魏军,魏国从此衰落。

秦军团为何如此强大?或许,从长平战役中,我们可以洞悉这支恐怖军团的秘密。

公元前 262 年,秦军攻陷了大片韩国领土,韩国地方长官不但不降,反而将上党郡送给了赵国。赵国的平阳君赵豹认为:在上党问题上,“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容易招致大祸。他不赞成接受上党。

平原君赵胜则提出相反的意见,他认为,出动百万大军也未必能夺得一城,坐收韩国上党郡的十七座城邑,大利益大良机,不可错失。

赵孝成王采纳了赵胜的意见,派他去接收上党。

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为赵国的最终毁灭埋下了祸根。

上党,位于太行山西侧,是韩、赵、魏三国的交界地区,居高临下,一直威胁着秦国的南阳,早就是秦国的大患。因此,夺取上党,对于秦国来说,势在必行。

趁赵军在上党守御未稳,秦军进行袭击,赵军不敌秦军,退守长平。

长平,今天的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在这个地方,秦、赵两国集结了100 多万人的军队,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这是古代战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将决定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

这里,有一个问题。据司马迁的记载:长平战役,秦军曾经投入了60 万左右的兵力。长平离秦国的都城咸阳将近500 公里。两千多年前,秦国的人口总数也不过500 万。60 万的一支秦国军队,远离国土,连续作战达两年之久,秦军是怎样完成后勤补给任务的?一支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粮草和武器装备的消耗是惊人的。秦国的国力又是如何支撑如此巨大的消耗的?

秦国必须要拥有一个庞大的财政收入。

帮助秦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人是商鞅。他告诉秦人,生活中只有两件事:耕田和打仗。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

于是,商鞅为秦国制定了延续了一百三十五年的国策:“耕战”。

其核心就是:富国强兵,而富国必须重农,强兵必须习战。由此可见,富与强之间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强者必富,富者必强。

商鞅利诱三晋之民来耕耘秦国土地,而使秦民应敌于外。秦人为武士阶级,晋人则为佃户。秦人可专心追求军功,晋人既获田宅,又可三代免兵役。这种安排使双方获利,皆大欢喜。

由此可见,在一个以自耕农为主的时代,秦国却通过严谨的法律实现了对农业有效的宏观管理。这种管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先进的。先进的管理最终造就了秦人发达的农业。秦国当时的农业建设,是六国里做得最好的,数年之间,国富兵强。论富庶,只有齐国可与之比肩。

然而,秦国尽管有发达的农业,有限的国土面积仍无法支撑一支规模越来越庞大的军队。国家的决策者们为此殚精竭虑。

在咸阳宫,秦国的丞相张仪和大将司马错正在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应该夺取西面的巴蜀还是攻打东面的韩国。当时的秦王支持了司马错的建议,攻占巴蜀。随后的历史证明,这个有远见的决定为秦国最终赢得统一战争铺平了道路。

巴蜀,今天的四川盆地,两千年前就是天然粮仓。秦国拥有巴蜀之后,军粮储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史记》中记载:几十年后司马错攻打楚国,秦军顺长江而下,一万艘船运载了六百万斛的大米。

然而,两千多年前的成都平原并不能稳定地为秦军提供粮草。岷江经常泛滥,旱灾也时有发生。在司马错之后,李冰来到巴蜀,出任最高行政长官。就是这个人,使成都平原最终富甲天下。

李冰在最恰当的地方将岷江一分为二,洪水季节,江水漫过水坝,从远处干涸的河道泄洪;干旱季节,岷江水被李冰的水坝送进宝瓶口这个狭窄的通道,灌溉成都平原的万亩良田。这就是古代水利史上最了不起的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修成以后,食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四川被叫做“天府之国”,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

秦人天才的水利工程技术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粮食生产,在都江堰之后,秦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在当时的西方,伟大的亚历山大有5 万人的军队;罗马军团最为强盛的时候也不过几十万人。在农业文明的时代,军队规模受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因此,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只有秦国负担得起百万大军连年作战。

而且,农业发达仅是致使秦国富足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贸易。在今天四川留下的一些输送盐卤水的遗址,就是秦国当时从事井盐贸易遗留下的。这笔生意做得挺大,几乎垄断到四川云南地区。

与拥有强大经济实力支撑和保障的秦国军团相比,赵国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

当时赵国的粮食产量,财政收入,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常备军数量是秦国的二分之一。其产量最富庶的地区,基本是兵家必争之地,根本无法进行生产。

对于赵国来说,当时最好的策略,就是不要上党,可惜赵国没这么做。这是赵国的战略失误。

当秦军占据上党后,赵孝成王害怕秦国强兵紧逼国境,想与秦国谈和。此时,赵大夫虞卿却出了一个主意:“如今,决定是战是和的权力掌握在秦国手中。秦集结重兵于上党,目的就是要击破赵国,故而不会答应谈和。不如派人携重礼去贿赂楚、魏二国。楚、魏若肯接受,则秦国怀疑诸侯又复合纵,才可能与我们谈和。”

孝成王听后却不以为然,仍派人去求和。

这一求和,恰好给了秦国机会。秦国为了麻痹赵国,防止各国联合抗秦,并争取时间加强军事准备,以便给赵国以沉重打击,故而赵国来求和,秦国有意向各国宣传,说秦、赵已经和解,而事实并非如此。楚、魏、齐国本来就惧怕秦国,现在又为秦国的外交手腕所迷惑,纷纷疏远赵国。

于是,秦军在占据上党后,继续向赵军发动攻击。攻势极其猛烈。

那么,他们是如何作战的呢?

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恐怖!

秦军的战法,根据秦兵马俑推测,主力部队的最前边,站着三排战士,装备的武器一律是远射用的弩,直面赵军。那么,为何要站成三排?

原因很简单:弓弩的射击有一条规律,因为临敌不过三发,敌人往前冲了,这一支箭装上以后射出去,你再装一次,敌人还往前冲,三支箭射出去以后,敌人就冲到面前来了。时空关系就是这样,所以古代射击的时候一定要轮番射击。

因此,当第一排弓弩手射击的时候,后两排拉弦搭箭,三排弩兵因此可以轮番射击。在战场上,形成密集、致命的强大杀伤力。万弩齐发,蝗虫般雨点般飞击赵军,刺穿他们身体的各个部位。

这种经典的连续射击方式,很有可能就是秦军首创。因为在秦军之后将近两千年,欧洲人才用类似的方法组织火枪手。

而且,秦军的弩所用的箭头,和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不一样,当时为了增大杀伤力,一般箭头都带有倒刺和血槽,但是秦弩的箭头没有,都是三棱形的,完美的流线外形,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流线的轮廓减少空气的摩擦力,加快速度也增加射程,而锋利的棱角可以穿透铠甲和衣物深入肌肤!

面对秦弩兵,赵军根本无法前进,只能防御,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然而,这只是秦军的第一道攻击波,更惊悚的还在后面。

在弩兵后面,是秦军团的长矛兵。他们手持的可不是一般的长矛。

据考古证实,秦军手中的长矛接近7 米。如今的一层楼才多高?如此长度的刺杀兵器,端平拿稳都很吃力,秦军是怎样用来作战的呢?

若是单兵格斗,7 米的长矛显然无法作战。但是,在古代希腊,亚历山大的军队就以7.2 米的长矛而闻名,由长矛组成的方阵曾经使他们战无不胜。

秦军很有可能就是组成长矛方阵。经过严格训练的秦士兵,挺着长矛,只能向前,无法后退,不管前方发生什么情况,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方阵始终不变,形成几千人、几万人的一个铜墙铁壁方阵。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不可阻挡。

除秦长矛步兵外,还有手持戟和铍的秦步兵,戟长2.8 米左右,这种兵器就是在戈的前边加装了矛头,可以钩砍,也可以直刺。由于兵器不长,持戟士兵可以做单兵格斗,发挥自由搏击的技巧;长柄兵器铍,很像插在长杆上的短剑,长度界于戟和长矛之间,在3.5 米左右。从不同的杀伤距离来看,长矛、铍和戟长短之间既有专业分工,又可以互相保护。

那么,秦国何以能制造出如此强劲的兵器?这要提到战国时期的武器锻造业。当时战国盛产优质矿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齐,一个是秦。关中盛产优质的铜矿,山东盛产优质的煤矿,特别是山东兖州,有一种蓝火煤,温度要比普通煤高一倍。因此,秦国、齐国在武器上的精良程度,领先于其他诸侯国。

情形就是如此,根据兵马俑的布局来推测:两千多年前的长平战场,赵军首先面对的是秦弩兵,紧接着就是秦步兵的冲击。步兵是秦军真正的主力部队。

另外,在兵马俑坑,有一队士兵很特别。他们手持白刃格斗的刺杀类兵器,却不穿铠甲。在整个地下军团中,他们的形象显得十分特殊。这队士兵究竟是干什么的呢?据推测,很有可能是在战斗中有一些极其危险的任务,基本上是有去无回,重赏之下,这些完全不考虑生死的人站了出来。军功授爵制度对一支特殊部队规定了丰厚的奖赏,商鞅称其为“陷队之士”。

商鞅制定的军功爵位由低到高共有20 级,而“陷队之士”是砍一个脑袋,晋升一级爵位。因此,秦军兵士一上战场,立刻就变成一头头饥饿咆哮的虎狼,看到敌人就红了眼,勇猛无比地撕咬残杀。割下敌人的脑袋,或别在腰间,或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继续追杀自己的对手,绝不后退,绝不手软,除非战死。

然而,令这支恐怖军团意想不到的是,他们遭遇到赵军统帅廉颇的顽强抵御。

两军初次交锋,赵军损失惨重。赵军统帅廉颇立即改变策略,他对于秦军作战特点深有认识,知道如何对抗。廉颇认为,秦军远来,利在速决,若旷日持久,则后援补给不继,将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并最终败退。

于是,廉颇率军全线撤退,凭借有利地形,构筑壁垒固守。

在赵军长达四个多月的坚守中,秦军团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攻击,极具毁灭性的沸腾巨浪,一浪高过一浪,席卷而来,又被赵军顽强地抵挡回去。他们并没有被淹没,无论伤亡多少人,长平谷地终究是他们的阵地。无论魔兽一般的秦军团如何凶猛进攻,他们誓死坚守到最后一兵一卒。

廉颇的坚守,使秦军攻势屡屡受挫,无法再进。秦军久攻不下,又远离国土,战局反而开始对秦军不利了。

无数重大战役告诉我们,在战场上两军对峙、僵持、无法进攻时,往往是一个或多个计谋来改变形势。

这一次,秦军使用的计谋是反间计。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史记》中记载:秦人用反间计使赵王上当。实际上,秦人能使用这一计谋,是赵孝成王给他们的机会。由于赵军顽强坚守,伤亡者甚多,孝成王认为廉颇是因为胆怯而不敢出战。此时,秦国派间谍携带大量黄金到赵国进行离间,声称: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怕赵国派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

提出这个计策的人,就是秦相范雎。

范雎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最早,范雎作为一名低级官员以随从的身份和魏国使者出使齐国,备受齐国国君赏识,齐君暗里许以重金希望范雎能在齐国为官,被范雎一口拒绝。但是齐国国君摆宴请他的消息传到国内,宰相魏齐认为他一定是出卖了魏国,所以才被齐国国君这样厚待。于是就将范雎捆绑到众官面前,严刑拷打,范雎被打断肋骨,牙齿脱落,以假死来躲避酷刑。魏齐命人将他拖到茅厕,下令所有官员和从者向那满身血污的“尸体”撒尿,来表示对国家的忠诚和卖国贼的痛恨。

范雎哀求狱卒将他救出,伤势复原后逃到秦国,向当时的秦王嬴稷提出“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嬴稷被这么一个从天而降的计划刺激得欢天喜地,马上将范雎拜为宰相。

这个外交政策是非常可怕的,它使东方六国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以便于秦国各个击破。秦国对一些距离遥远的国家,如齐国、燕国和已经衰亡的楚国都修书和好,而对跟自己接壤的魏国、韩国、赵国大举进攻。

现在,秦军进攻赵国,范雎使用反间计,孝成王原本就恼怒廉颇军队伤亡过多,又听到秦国的离间之言,决定派赵括代替廉颇指挥。

赵括是个怎样的人呢?《史记》中对他有简略的介绍:赵括自小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赵括少时熟读兵书,常于人前论兵事,以为天下无能及己者。众人皆服其才,唯其父赵奢认为他夸夸其谈,难委以重任。甚至说:“我的儿子将来要是不做赵国的将军,那倒是赵国的福气,万一不幸让他当上赵国的将军,那他一定是个败军之将。因为他从没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一旦真的领兵打仗,绝对会出问题!”

因此,孝成王做出让赵括代替廉颇出任赵军统帅的决定后,蔺相如对孝成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孝成王别派她儿子去。

孝成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做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孝成王听后,只扔出一句武断的话:“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了。”

公元前 260 年7 月,赵括领兵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会带给赵国怎样的命运呢?

赵括统率四十万大军,声势十分浩大。到达前线后,赵括立即改变廉颇的防御部署,甚至更换了各级干部,向秦军主动进攻。

然而,赵括预料不到,秦军得到赵军换将的消息,也立即更换了主帅。由战国时最为杰出的军事天才白起出任秦军总指挥,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并严令保密,军中有泄露者斩。

白起粉墨登场,赵军放弃防守,大举进攻。白起和秦将们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讨论,一个大胆的计划诞生了——他们一反与敌对攻的战略,做出防御姿态,在长平东南的有利地势上构筑壁垒,与赵军作战的部队,按照白起的命令佯装败退。秦军连打了几个败仗。

这使赵括信心猛涨,他率大军离开大本营,义无反顾地扑向秦军的营垒。

见诱敌战术成功,白起立刻启动包抄计划,派出两支“奇兵”,这两支部队,共3 万人,悄然离开营垒。一支25000 人,有可能是步兵或战车兵,断绝赵军后方交通线,大白话:断后路;另一支是5000骑兵直奔赵军大本营。

若拍电视片,你将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在模拟的长平谷地战略地图上,秦军的两支“奇兵”部队,是两个粗壮鲜红的箭头,呈弧形无声无息包抄伸向赵军后路,将赵军分割为两部分。

对于秦军来说,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冒险的举措。秦军要穿过一条将整个长平谷地一分为二的河流。如今,这条河流仍在潺潺流淌。而对当时的秦军来说,奇袭行动,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彻底改变相持局面。

那么,这两支“奇兵”是如何作战的呢?

我们知道,秦军有一支5000 人的骑兵。他们是怎样的装备?众所周知,骑兵的装备在秦朝才有所改良,才配备有齐全的鞍鞯,主要的武器装备为弓箭以及矛、戟等长兵器与剑等短兵器;到了汉代,骑兵则增加了环柄长铁刀的兵器配备。

然而,在对兵马俑坑的考古研究中,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秦骑兵的战马没有马镫。这就意味着,骑士必须两脚悬空,很不便于冲锋、格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骑兵的战斗力。

其次,马背上作战,长矛和战刀都适合。考古学家却找到了箭头、弩这样的远射兵器。这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正是骑兵处在发展阶段时的形象。由此推断,在长平战场上,直扑赵军大本营的5000 骑兵,并不是挥刀舞枪冲击敌人。他们的任务很可能是监视赵军大本营的动静,袭击赵军运送粮草的后勤部队。

这对骑士的骑术和马匹的要求非常之高。

秦骑兵纵队使用的是什么战马?两千多年后,在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人员测量了100 多匹陶土战马的身高,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战马高度都统一为133 厘米。史书上说:秦军选择战马的第一个条件是马的高度必须达到5 尺8 寸,5 尺8 寸正好是今天的133 厘米。由此可见,秦人对战马的选择十分严格。

别忘了秦国的历史。三千年前,秦人的祖先生活在今天甘肃东部的高原,那儿草场肥沃,最适宜养马,秦人就是以养马而起家。早期秦人与游牧部落杂居,为了对抗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这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骑兵部队。

因此,秦国的好马多得数也数不清。好到什么程度?“探前蹶后,蹄间二寻者不可胜数也”,“探前蹶后”,前蹄子往前一拔就是探前,后蹄子往后一蹬,是蹶后,就是前蹄子和后蹄子之间,一纵一丈六,一纵一丈六。

有了这样的战马,秦骑兵又以什么阵形战斗呢?

考古证实:秦国的骑兵部队井然有序。他们四骑一组,三组一列,九列共108 名组成一个纵队。这是迄今人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骑兵编队。

可想而知,秦国的两支包抄部队,会给赵军以怎样的打击。而此时,赵军主力已进到秦军预设的阵地之前,对秦军发动进攻。由于秦军阵地工事坚固,赵军进攻无效,往后撤退,却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这时候,赵军意识到,他们已钻进了秦军的口袋阵。但,真正的毁灭性打击,还未开始;真正悲惨的一幕,也远远没有到来。

赵军被围后,立即建筑工事,等待救援。根据司马迁的《史记》

记载,秦军统帅白起并没有马上发起总攻,他准备用更加残酷的办法削弱对手的战斗意志,白起围而不打,只出动轻兵反复袭击、折磨被围的赵军。

秦军连创赵军的捷报传到咸阳,秦襄王十分高兴,亲自到了河内,即今河南省沁阳县。他把当地15 岁以上的男丁全部编入军队,调遣到长平东北面的高地布防,切断赵国的援兵和粮道。

赵军的所有退路断绝,长平战役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阶段。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死死围住,断粮已持续了46 天。46 个悲惨的日日夜夜,成群饥饿疲惫的赵军士兵,没有粮食,精神肉体遭受双重折磨,士兵们互相残杀,活着的人把伤亡的战友吞食掉。秦军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惊恐不安。绝望像瘟疫一样蔓延。这,正是白起所期望的。

赵括连续组织了四支部队轮番突围,企图冲开一条血路,均被铜墙铁壁般的秦军击退。合乎逻辑的推测应该是,赵军主力应是往自己的大本营方向突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赵军必须闯过一关,就是那25000 人组成的奇兵,正是他们,关闭了赵括与大本营守军会合的铁门。

这是怎样的一支奇兵?

我们先回到兵马俑坑——这个凝固的地下军团,6000 多个兵马俑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秦军军阵。排列在军阵最前面的是三排弩兵,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前锋。在军阵的最后面也有三排弩兵,防止敌人从背后袭击。

在军阵的右翼,有两列士兵,一列朝前,另外一列面墙而立。在左翼,也有一列士兵面目向外,虎视眈眈。这样布置是提防大军的左右两侧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些面壁的士兵正是整个军团两翼的护卫队。

有前锋,有后卫,有两翼,在这四面的围绕之下,中间是个庞大的军阵的主体。这是由38 路纵队组成的主力部队,步兵和战车相间交错,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它是个屯聚的阵势,它没张开,兵书上曾经讲了,说这个坚若磐石兵阵,一旦展开,如弯弧挺刃,好像一把刀一样一下挺开来。

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极其经典的军阵范例,它进可以攻,无坚不摧;退可以守,固若金汤。在这样的军阵前,赵军难逃厄运。

再说25000 人的奇兵,在兵马俑的第二个俑坑,骑兵部队的边上,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战车的残迹,在秦时代,车步配合是最典型的作战方式。在庞大的战车后面,总有步兵跟随,进攻时战车和步兵总是一齐向前推进。车驰卒奔的作战方式曾经风行一千多年。

然而,对兵马俑的探测结果却完全不同,在厚厚的黄土下,埋着一支纯粹由64 辆战车组成的部队。

这些战车车体窄小,仍旧由四匹马拉动。可以推想,由于没有步兵跟随,他们完全可以跟上骑兵的速度。战车上的士兵配备着戈、矛等刺杀兵器,正好弥补骑兵无法近身攻击的缺憾。

可以推断,袭击被困赵军的轻兵,应该就是这种独立战车,将赵军一分为二的,最终挡住赵军突围的25000 名奇兵很可能就有这种独立战车部队。

对于赵军,死亡和失败的结局已不可逆转。

赵括只能做最后的生死一搏,他亲率精兵,披上厚甲,强行突围。

然而,当他出现在阵前,秦军的弩兵,万弩齐发,赵军兵士一个个倒下。统帅赵括就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射死。残余的士兵惊魂未定时,秦军青铜戈矛组成的方阵已经像一座座城一般压了过来。绝望的赵军最终被秦军彻底摧毁。

赵国全军败亡覆没,都是赵括的错吗?不尽然。

从赵军的特点看,是战国七雄中攻击能力最强的。从赵武灵王开始,他打的仗主要是攻击战、野战。赵括带去增援的20 万大军,相当多的是北方边地精骑,换句话说,他们是来出差的,北方的战线压力同样大。让骑兵下马去死守,不符合他们的特点。

赵括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推到一个错误的位置上,做了任何一个天才的将领所能做的所有选择,仅此而已。绝不是什么纸上谈兵,这一仗,换孙子来也得这么打,主动出击,是败中求胜的一赌,赌输了而已。

赵国最大的错误,实际上从接收上党的那一瞬间就种下了。

这个错误,导致长平战役失败,受尽折磨后向秦军投降的40 万赵军被白起全体活埋。

40 万赵军恳求、哀号全无效用,他们在强烈的饥饿和呜咽中被深埋地下。

白起为何如此凶残?

有三点必须说明:

其一,这不是简单的坑杀俘虏,而是战略需要,就是要最大限度消耗掉对手的人口。

秦国自从秦孝公以后,在征战过程中,重要的掳掠目标就是人口。

包括对楚国、魏国的战争,都抓大量的劳役为他们耕种。杀俘虏,就是灭绝他们的人口,让他们无法生产,无法生产,国力就会衰弱,最后面临灭亡。

其二,40 万赵军到秦国基本也是恐怖组织,放回去也不可能。

其三,秦国之所以要屠掉40 万人,也是有前科的。在长平战前,已经有了三次大规模的杀俘记录。

历代文人,提及白起坑杀俘虏,就认为是残忍,却不知“残忍”背后的实情。

在长平古战场的遗址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成堆的白骨。尸骨的边上还遗留着士兵们的兵器和随身携带的钱币。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

这场前无古人的大战,震惊山东六国。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其他诸侯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秦统一中国的脚步。

这场超大规模的歼灭战,致使无数生灵涂炭,又有新的生命诞生,就在长平之战结束后的这一年,一个婴儿出生了,他,就是未来的秦始皇。

同类推荐
  • 末日三国行

    末日三国行

    2012世界末日挺过,悲催的大学生黄天居然回到了汉末,那可是一个连末日都不如的时代啊!别人穿越了不是猛将就是高官,可怜的黄天居然成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里猎户家的婴儿,黄巾侵扰,官兵欺压,连自保都是问题,黄天如何去逐鹿天下?乱世人命贱如狗,生存下去,拳头大才是王道!乱汉?拥汉?保命要紧,与我何干!南蛮入侵?乌桓南下?居然敢毁我家园!我若不死,谁敢染指江山?!一个小人物,在汉末为保命而进行的抗争!三国?有我在此,何来三国?历史,在我的铁骑下改写吧!
  • 大唐编年史

    大唐编年史

    残酷的命运成就了一个人的传奇一生。更幽默的描写了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少年,因误入时空生活距今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开元年间。并与一只叫至尊宝的神猴笑闹江湖的玄幻故事。
  • 新天启大明

    新天启大明

    天启皇帝朱由校,不爱江山爱木匠,各位看官,请看新的天启皇帝如何开启大明中兴之路。
  • 京畿风云录

    京畿风云录

    穿越到抗战,穿越去杀鬼子!穿越!穿越!(故事纯属虚构。)
  • 三国之我是马超

    三国之我是马超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武将如龙,谋士如虎。一夜之间,穿越成马超,孤身陷阵,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
热门推荐
  •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瞳颜赫兰纪

    瞳颜赫兰纪

    曾经那些铭心刻骨的爱恨,那些不顾一切的守候,那些执着而真挚的追求,都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淡去。
  • 古巫谣

    古巫谣

    古巫宛如黑夜中的烛火,三魂好比灯芯,七魄犹如浊蜡。火光能温暖世间,也能摧毁一切。天神高高在上,则是苍穹上的烈日。当天神的光芒普照大地时,古巫唯有销声匿迹。古巫成为石壁上的传说,成为被遗忘的歌谣,他如何才能踏上古巫的道路?
  • 趣味斗智谋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斗智谋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魔幻三国之江山美人

    魔幻三国之江山美人

    我作为临时工跟随考古学家进入了曹操墓,发现了人间至宝月光宝盒,被贪婪凶徒抢劫,以鲜血唤醒了月光宝盒,神秘的失踪了。魔幻大陆,烽烟再起。后汉三国的众多英雄美女聚集一堂,以黄巾之乱、董卓篡朝、群雄割据、三国争霸、天下一统、神魔大战为主线,人族、兽族、神族、妖精、死灵、精灵齐齐登场,斗气魔法交辉相映。笔者采用第一人称描写,在争霸和修炼的过程中,将三国谋臣猛将收归麾下,美女自然更是不少,精灵女王、女剑圣、阴灵、狐女、天使、女神等悉数登场,人类美女有古典的东方美女貂蝉、大小乔、蔡琰、董家三姐妹、龚英莲等等,还有西方辣妹,游牧草原英雌交替出场,更是情节跌宕、感人肺腑。东方大陆与西方大陆的冒险奇遇、校园生活妙趣横生,笔者在一次次的历险和争霸过程中,将所有的美女一网打尽,收入11,然后与妲己、魔王、诸神大战,封神于泰山之巅,创造了新的神话!本人属业余写作,文笔尚需磨练,请广大书友多多支持!
  • 血路魔尊

    血路魔尊

    他,育于极恶,却善如白纸;她,脚踏尸山血海,却不过乾坤造化下一枚棋;断崖旁,他的纯善害她死去;神庙前,他用苍生鲜血为她寄旗;正与邪,不过强者掌下一局游戏,至今日起,吾之滔天血焰,必将荡尽九州,重塑寰宇!
  • 末世狂暴

    末世狂暴

    在末世挣扎了二十年的秦力戒重生回到病毒爆发前三天,上辈子卑微的生活他不愿意再来一遍,他这一世,要站在巅峰!这世道想要活下去,就要比别人强!这世道想要过得好,就要比别人狠!这世道想要过的安逸,就要比别人阴险!这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信仰坚定却崩溃的时代,这是一个应有尽有却一无所有的时代,这个时代,属于强者!群:495161168
  • 凤舞妖娆之绝色摄政王

    凤舞妖娆之绝色摄政王

    她本是Z国黑道首脑,被最爱的人陷害致死,下至冥界与冥王做交换,用爱情换取重生,只为向自己证明没有爱情她会活的更好,再次醒来,她收获了亲情友情,却爱不上任何人,他,外表温文尔雅,内心腹黑狠辣,他本是一国太子,八岁时被陷害谋权篡位,逼至跳涯被无涯子索救。十年后,她成了一国的摄政王,而他成了江湖流传的第一殿的殿主,再次碰面相视一笑,斗皇帝,杀奸臣,携手天下……
  • 小丫鬟的追夫计划

    小丫鬟的追夫计划

    倒霉的她意外穿越到了古代,本以为可以让自己的人生重新洗牌重新来过,谁知道穿过来也是当个相貌平平,可怜的受气包小丫鬟!还好自己工作的府邸也算是大“公司”,主人也还挺帅的,就是比较酷,为了丰富他的业余生活,她决定牺牲自己,日行一善改造他!
  • 犹太人智慧(全集)

    犹太人智慧(全集)

    犹太人在生存、处世、经商、谈判、教育等方面,开创并发展了属于自己独特而非凡的犹太智慧,这就是犹太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最伟大的最神奇的力量。本书浓缩了犹太智慧的思想精华,告诉读者:如何面对和看待金钱;如何赚钱、花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学习成长;如何对待人生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已经经过了千万个犹太人的证实,必将帮助我们到达成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