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62700000012

第12章 总司令与士兵一样

在延安及整个八路军,上至总司令、军委主席,下到每一个士兵,政治上、生活待遇上均平等。对此,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组长戴维· 包瑞德上校也承认,“许多人,包括我本人,对延安共产党政权基本上持赞赏态度的一个原因是,那里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外貌是绝大多数美国人都倾向于赞同的。”这种“外貌”,就是指美国人推崇的民主与平等的观念。

延安是一个民主、平等的大家庭。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毛泽东所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上下级之间,多不以职务相称,而以“同志”相称,大家同工作,同学习,同劳动,同生活,同娱乐,同甘共苦,没有上下隔阂,关系亲密无间。那时延安传唱过的一首苏联歌曲中的两句:人们骄傲的称呼是同志,它比一切尊称都光荣。有这称呼各处都是家庭,无非人种黑白棕黄红。这一表述,可以说是最生动、准确的写照。

1939 年,毛泽东同志和延安杨家岭农民亲切交谈。

党的领袖和八路军总司令的作风是民主平易的。1944 年,美联社、《曼彻斯特导报》、《基督教箴言报》记者冈瑟· 斯坦因作为中外记者团成员访问延安时看到,毛泽东和朱德走动时,“并无副官或秘书跟在身边,穿的是没有徽章的制服,这种制服对于一切等级的人,都是一律的”;毛泽东“总会有时间和一切领域之实际的领导者,和非党人士,和纯朴的农民,以及和任何向他请教或有所咨商的人们,进行谈话”;中共的党员,对于毛泽东的理论学说和实际政策,是“以一种无限的热情”和“为任何中国人所罕有的那种纪律性,加以信服的”;这“主要是自发的,因为党员天天可以看到,在制定政策时,毛泽东如何探寻与采用他们的意见”;士兵对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将军“咸敬爱如‘父’”。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组长包瑞德也说,“在重庆,我们所到之处都能看见警察和卫兵;在延安,我所见到的任何地方,包括第18 集团军总指挥,都没有一个卫兵。在毛泽东朴素简陋的住处前面,即或有什么人在站岗,这对于一个偶然的过路人来说,也是不显眼的。”

一般说来,军队中是等级森严、最缺乏平等精神的地方。美国记者斯特朗抗战初期曾在八路军总部住了10 天,却留下大不相同的印象。她注意到,朱德、贺龙、刘伯承等将领之间“不存在内部的倾轧,没有吵架或者粗暴的行为”,战士们在谈到他们的指挥官的时候,脸上流露出来“喜悦神色”;完全不存在官僚主义,上下级之间亲密团结,从等级最低的士兵到最高级指挥员都发挥出“主动精神”。的确,共产党的军队是当时民主和集中结合得最好的队伍。在延安,还经常举行篮球、排球比赛,朱德总司令、贺龙师长等许多领导同志经常和战士们在一起打篮球,你简直无法分清哪个是战士,哪个是领导。宝塔山下,延河水畔,到处洋溢着革命同志亲密无间、团结友爱的深厚情谊。在延安,青年人心中的偶像是“‘两万五’穿着草鞋和会打草鞋的人”,“一到了自己的队伍里,就天真烂漫得很,虔诚到了家,对自己的领袖人物更是从心里往外热爱他们,一想到烈士,就肃然起敬。”

如果将延安誉为“革命熔炉”,那抗大可以称为“熔炉中的熔炉”。那里的教职学员来自“五湖四海”的特征最为明显。工作、职务上的分工虽有不同,但他们情同手足,像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当时的延安机关、学校都有个晚饭后散步的好习惯。

每当夕阳辉耀着山头塔影的时候,同志们就三五成群地漫步在晚霞斜照的延水河畔,沿着蜿蜒起伏的山间小道和古老城墙,或指点江山,或纵情高歌,或谈古论今,或研讨切磋,到处充满着战友的温情,到处是一派盎然的生机。特别是延水岸边一处刻着“宛如云霞”四个大字的长方形石窟,顶部岩石经过千百年风化,自然呈鱼鳞状,当它被落日的余辉染红,酷似晚霞,与延水泛起的粼粼波光相辉映,显得分外绚丽。许多青年很喜欢攀上此处古迹胜地,俯瞰如带的延河滚滚奔流,心潮起伏,都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抒发革命情怀,互相鼓励,携手并肩为拯救中华而奋斗。

抗大这个革命大家庭有着一个又一个的好“家长”。副校长罗瑞卿既严肃又可亲,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操课,一起打球和散步谈心,大家都亲切地称他“罗头”,很愿意接近他。政治部主任张际春非常和蔼可亲,经常找干部谈心,关心大家政治上、工作上的进步,所以大家都乐意接近他,亲切地称他“老妈妈”,心里有话也愿意对他讲。他的窑洞里常常聚满年轻人,他像个慈祥的长者,给大家讲革命故事,说革命道理,循循善诱;对有缺点、错误的同志,也从不发脾气训人,而是耐心地说服教育,具体地帮助。

在延安,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包瑞德对这样一个细节印象深刻。他们一行人到达延安后,共产党联络员首先提醒他们一件事,那就是他们想要什么东西时,不要用住在远东的外国人常用的口气喊“伙计”,而要用一种合适的音调叫“招待员”。斯特朗也看到,担任勤杂人员的“小鬼”们,在别的地方被叫做苦力,而在延安的舞会上,他们与别人一样,也加入跳舞的行列,快活地旋转着。

延安是所有革命者的家,是个和平、安全的地方,投入她的怀抱,就会感到放松、惬意。在南京担任首席谈判代表的周恩来,筋疲力尽地从谈判桌边回到延安后,把一群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记者留在机场,他一个人到窑洞里睡觉去了,一睡就是大半抗大学员自己动手解决校舍的不足,1937 年11 月突击半个月,完成窑洞175 个。二排右起第一人为抗大副校长罗瑞卿。

天。北平军调部的工作人员黄华,经过一年紧张而没有成果的谈判以后,抵达延安时,感到身体不适。一周后他说:“真是奇迹,我觉得舒服极了,吃得那么多,睡得那么香!”当时,延安还遭到轰炸。作为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在重庆和南京待了五个月的陆定一,回到延安休假时对斯特朗说:“一个人在国民党统治区待上五个月,比在这里待五年还容易老。”斯特朗还认为,共产党的官员们之所以在艰苦的特质条件下能工作很长时间,而且能在敌人即将入侵的情况下,工作起来也不怎么紧张,“首先是由于在延安的十二年中,他们已经使自己的全部理论经受教育实践的考验,并为农民所接受。

他们在老百姓家中感到自在,来来去去,无所畏惧”,此外还“部分由于他们过着一种接近自然的宁静而简朴的生活;部分是由于相互间有着同志般的社交生活。”这种干部与群众之间、革命者互相之间亲切自然的关系,正是延安精神的一大待征。

如果说,红军的官兵一致这一政治制度已经在井冈山、长征时期开花的话,那么到了延安、抗战时期已经结果,它更为深入人心,更成为整个八路军上下很自觉的意识与行动。在延安,人们常看到毛泽东在公开场合出现时,“经常是步行,或者乘一辆封闭式救护车”;而据他所知,这辆车是共产党唯一的机械化交通工具。“这里没有豪华的、常常以高速行驶的黑色大轿车;而在重庆,当委员长(指蒋介石——笔者注)从街上穿过时,人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场面。这里也没有卫兵和便衣人员组成的封锁线;而委员长在公开场合出现时,却总是被这种封锁包围着。”美国研究远东问题的专家、《外交政策汇报》与《新共和杂志》等期刊的特约撰稿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辛格在被问到对中共领袖们的印象时说:“南京的官员们,实际毫无事做,却像煞有朱德同志在延安。介事地摆出忙劲头;但中共的领袖们,和蔼可亲,能和你作娓娓的长谈。”对于中共领袖平易近人的作风,德国记者斯特朗到达八路军司令部的时候,见到身穿蓝色衣服的男人、妇女和孩子,从土屋中向他们跑来,其中“有一个满身尘土,穿着灰蓝色的衣服,很像一个朴实的农民”,他俯身隔着司机同斯特朗握手,用不标准的德语同她打招呼,这个“和蔼、朴素,看上去像农民一样的人”,“一点都没有架子,和农民们一起在漫天灰尘中跑出来迎接一个刚刚抵达的外国朋友”的人,就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朱德!斯特朗在八路军司令部住了10 天,朱德、贺龙、刘伯承等领导人的朴素和直率,以及他们的毫无架子,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写《红色中国内幕》的作者美国记者民姆· 韦尔斯也评价朱德,与其说他“是一位至高无尚的司令官,还不如说他是一位民众的领袖”,“他的性格与习惯都是十分民主的。”黄炎培见到了毛泽东、朱德、贺龙、彭德怀、聂荣臻、林彪、刘伯承等党和军队领导人,他说,在一般人想象中,这些人一定脱不了飞扬跋扈的姿态,料不到,“这几位先生都是从沉静笃实中带着些文雅,一点没有粗犷傲慢的样子”。

这种官兵一致其实就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境界,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当年,有那么多男女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奔向延安,这种和谐的上下关系不能不是因素之一。

同类推荐
  • 激战英伦:不列颠空战(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

    激战英伦:不列颠空战(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

    石磊编著的《激战英伦(不列颠空战)/二战转折史》讲述了:德国空军的失败还在于战役目标的多变。最初攻击对方战斗机机场。以歼灭对方空中有生力量;转而改为攻击以飞机制造业为主的军工生产企业,以破坏对方的兵器生产能力;最后又改为专门轰炸伦敦以打击对方士气。没有自始至终把对英国战斗机部队的打击方针贯彻到底是其一大败因。
  • 每天读一点二战史

    每天读一点二战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危机使各国不得不谋求新的出路,各种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中就有法西斯主义,世界上一度有数十个国家出现了法西斯主义组织。在德、意、日三国,法西斯组织最终夺取了政权,战争的策源地也先后在欧洲、亚洲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场浩劫,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是如何上台的?德、意、日又是怎样将民众卷入战争风波的?法西斯国家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在这里将为你揭开答案。
  •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最后的阻击战

    最后的阻击战

    战地记者苏婉晴在为一次前线采访查阅资料时,偶然发现一份“特殊”的战斗记录:一个叫龙岩里的地方,一个普通的战斗团,几天的激战全军覆没,只有一人生还。她感到这是她要参访的战斗英雄,为了这次期待依旧的采访,苏婉晴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了前线,在野战医院中找到了这个生还的英雄,可是当她得知实情后,不得不接受这个唯一生还的“英雄”其实是个逃兵的现实……而且在这次采访中,她也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恋人的下落,可是等待她的是什么呢?
  • 谍战东港

    谍战东港

    世界知名的东港市宏胜集团的未来继承人李少兵,放着好好的公子哥不干,却偏偏跑到他父亲曾经最大的情敌那里打工。谁又会想到这位出身富贵、拥有全宇宙最帅气的面孔、天下无敌的大脑和豪气仗义的23岁青年,竟然是一名对人民绝对忠诚的革命战士。对人民的忠诚是少兵完成任务的信念;对家人朋友的爱护是少兵的职责;对敌人的凶狠是少兵的手段;对待女孩子的稀里糊涂是少兵的?恐怕他也搞不明白。而少兵最终能否完成这次狩猎行动呢?而隐藏在研究院里的萌芽者到底会是谁?启动了伤天害理的种子计划的国际猎鹰情报组织的猎鸭组,他们会坐以待毙吗?幕后操控宏胜集团走私的到底是谁?被境外商业情报组织吸收的老侯会对少兵下黑手吗?
热门推荐
  • 你的青春伤了谁

    你的青春伤了谁

    那花一般时光里,因为一次意外的邂逅、一次不经意的一瞥或者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在心里留下了对方的气息。随之而来的便是,无数次的偶遇或者彼此的形影不离,感情越加深厚。多希望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然而,那柔弱的爱恋之藤经不起那来自外界的一丝半点考验,暴风雨过后,花瓣落了一地,两人一个向南,一个向北,谁也不再回头。
  • 你若安好我便此生足矣

    你若安好我便此生足矣

    她们,是闻风丧胆的圣尊,身上肩负着杀母之仇,为此,她们,活的一点也不轻松;他们,是上六大家族的三个王子,他们遇见了她们,冰冷王子变得爱笑了,腹黑王子改过自新了,花花公子唯独爱上了她。他们,有多少女子爱慕,可她们却不屑。他们深爱着她们,但她们身负仇恨,他们究竟能成功吗?
  • 帝国迷旨

    帝国迷旨

    “溯史者”是一群“纳粹猎人”的核心,是不朽的战士“祖耐尓”的门徒。“溯史者”行于世界各地,泰国、日本、中国、秘鲁……各处风情,各处诡谲。“猎人们”追逐着被人遗忘的罪恶。帝国的“神宫”好似万丈乌贼,隐忍不发,布局三十年,今日却巨擘隐现。“天皇特种部队”的余孽如同毒钩巨爪,70多年过去,跗骨之蛆复活,抽丝剥茧会发现,东北亚的魔鬼仍在海浪声中咆哮,曾经的梦魇从没消失,而且将愈来愈烈......
  • 走向天安门

    走向天安门

    本集包括七十二首短诗,其内容大致概括了二十八年中重要的前进脚步。诗集尽管薄些,但我却不想人为地硬性添加。
  • 暮春之令

    暮春之令

    架空汉朝,和亲公主去世,公主身边大龄未婚女史归汉遇见真爱的故事。
  • 裁决者联盟

    裁决者联盟

    从小他就好奇村长所说的话,自己究竟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直到那一年,那一日,他的世界变成了灰色,他才知道,自己究竟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可是,世界上是否还有别的人和自己一样,世界上是否还有别的“裁决者”。
  • 报告王爷,你夫人跑了

    报告王爷,你夫人跑了

    她出生于医学世家,武学世家,一手下毒解毒的本事更是出神入化。谁料一朝穿越在即将被送入王府当棋子的人身上。他是大齐国赫赫有名战神,却被身上皇帝的兄长视为眼中钉。如今还要他娶个探子回王府,他倒要看看她有没有这个命进来。不过他这个敌人妻子跟他想象中不一样,竟然让他舍不得下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代号:109

    代号:109

    密林边境,他们为了身后的家园在战火中厮杀!硝烟弥漫,他们为了发下的誓言视死如归!追杀,暗杀,复仇……为国,为家,为头顶的国徽,为飘扬的五星红旗!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辱我德邦者,不死不休!
  • 庆余年之终结者

    庆余年之终结者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人间最强大最忍隐的大宗师帝王庆帝带着他的遗憾离开了人间,范闲和他的妻子儿女们过上了短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现代纨绔子弟叶凌风,在一次他人蓄意的车祸之后丧身,却意外穿越到《庆余年》中由范闲制衡的这片异世大陆。本想等吃混死的他却因为种种的原由走上了奋起自强的道路。但无权无势无背景的他如何在最底层的夹缝中崛起?而他又将给这片暗潮汹涌的大陆带来怎样的变化和风云激荡?续写《庆余年》,精彩难以尽叙,进来一观,一目了然!本书版权问题已经解决好,请关心版权问题的朋友看000章《申明及序》。............本书读者高级群1:90063072本书读者高级群2:89596999欢迎各位书友进来团聚!
  • 故乡风俗人物志

    故乡风俗人物志

    怀念故乡,思考故乡,记下那些即将消失的乡村生活与乡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