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63900000034

第34章 秦始皇陵之谜

秦始皇陵是动用了浩大的人力、物力,竭天下之用修筑而成的,历经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任世人艳羡、鄙夷、惊叹、痛骂,逝去已久的人、事、物,有谁能说清它的种种过去。

中国人历来有希望长寿的心态,古代的帝王尤其如此。传说秦始皇曾派人去寻长生不老之药,遗憾的是并没有人能够找到。在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同时,秦始皇还动用全国的财力物力,征发民工70万,修建自己死后的陵墓。从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即位后就开始修建,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为止,长达36年之久。

始皇陵规模宏大,背靠骊山,面临渭水,形势异常雄伟。陵墓地面原有内、外两城,内、外城之间有角楼、寝殿、便殿。封土堆现有高度76米,底部南北长350米,东西长345米,是一个夯土陵丘。今日的秦岭上栽满了石榴树和柿树,四周环绕着两重白杨林带,景色优美。

秦始皇为什么将自己的归宿地选在骊山?一些专家认为,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家扩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民间传说也认为,秦始皇是葬在“枕金蹬银”的风水宝地,而骊山的确符合依山傍水“乘风气”的风水观念。此外,秦始皇陵选在这里还与秦始皇先祖及太后的陵园葬在临渔以西的芷阳一带有关。作为晚辈的秦始皇陵园选择只能在芷阳以东,这样葬在骊山之旁也就恪守了古人晚辈居东的礼制。

不过也有人指出,将陵址选在骊山北麓恐怕不是秦始皇自己的主意,因为选定陵址时秦始皇才13岁。不太可能是他拿定的主意,这应该是太后与吕不韦的意思。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九月,葬始皇骊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停,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一,或言工匠为贡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修筑这样一个大型的工程,所需役力人数是巨大的,有人说他们全是秦国的刑徒,显然人数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应有农民、少量的军功地主、以劳役抵债的奴婢及其他不明身份的人。这是十分奢华的陵墓,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修筑秦始皇陵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材料要由四川、湖北等地运输。骊山的河渠本由南向北,为防止河水冲击,保障陵墓安全,需大量的劳役改变河道,使其向东西流,同时骊山上石料缺乏,大量石料需由渭北诸山采运,当时有歌谣:“运石甘泉口,渭水不敢流,千人一唱,万人相钩。”其工程之大可以想象。根据目前考古调查发掘,秦始皇陵园的布局结构有下列七个特点:一、陵墓有内、外两重城垣,呈南北狭长的“回”字形;陵墓近于方形覆斗式,坐落在内城的南半部。二、在陵墓西边墓道的一个配房中,埋有成组的车马,既有髯漆木车,又有彩绘的铜驭手和铜车马。三、在陵墓西北角的内、外城之间,发现有左右饲官的建筑遗址,饲官是陵寝中供给饮食的官。四、内城中心有宏伟壮观的寝殿建筑。五、内城的东北部有长方形区域,向北有门可以通向外城,向南有门可以通向陵寝,可能是管理陵园的官吏和供奉陵寝的宫女居住的。六、在陵墓内外城的南部以东,有一长条南北向的陪葬墓区,当是一些亲属和大臣的葬地。七、在陵墓东边外城以东1000米处,正当东门大道的北侧,有三个兵马俑从葬坑,组成了面向东方的庞大军阵。

关于秦始皇陵,尚有许多问题我们至今仍不能明白,如秦始皇陵的朝向为什么是正东方?秦始皇陵是否被盗?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到底是什么性质?等等。

后代的帝王大都以面南为尊,而秦始皇陵是坐西向东。为什么会这样?著名学者杨宽认为:“陵园整个朝向东方,在东方正中设有大道和东门,因为按照礼制是以东向为尊的。陵园的东门大道,相当于后世陵园的‘神道’,是整个陵园的主要通道。”“秦始皇创设第一个皇帝的陵园,并不是凭空设计的。他有战国时代各国君王的陵寝作为蓝图”,也是“按当时国都咸阳设计的”。始皇陵的布局“对西汉诸帝陵园发生了直接的影响。西汉陵园的布局有许多方面是沿袭秦的礼制的”。赞同这种说法者都认为,秦汉之际的礼俗决定了陵墓的朝向。《礼仪·士冠礼》云“主人东面答拜,乃宿宾”。《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时,“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都说明,战国到秦汉时期,主人是朝东坐的。秦始皇生前是天下共主,死后的陵墓便理所当然要坐西向东。

有人认为,秦国本偏西隅,建陵向东的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全国统一后,陵还在继续修,但布局朝向没有改变,这主要是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原来的东方六国之地,以防有人东山南起。

照笔者看来,这种说法多少有点牵强。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除了要显示雄踞天下的威风之外,也可能因为他仍然在祈求生死轮回,寻求神仙境界。生前无法觅到不死的秘方,死后也要在地下瞻瞩东溟,以求神仙引渡天国。秦始皇为长生不老,出巡到琅玡,命方大求仙取药,派徐福带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讲多次亲自出巡,东临揭石,南达会稽,在琅玡、芝罕一带停留,虽多次东巡,仍无法到达日夜思念的仙境。万岁的天子不长寿,结果照样不能违背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还是得病而死。徐福没有回来,仙药也没有求到,秦始皇感到十分遗憾,死后他要面朝东方,求神仙把他引导进天国。

有人发现不仅仅是秦始皇陵,秦国其他墓葬大多也是坐西向东的。考古发掘证实,越是秦国早期的墓葬,几乎全是朝东方向。有学者认为,秦人的祖先来自西北中间相隔了许多敌对的国家,他们很难回到自己原来的家园,只能死后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叶落归根的感情。

部分人对秦人的祖先来自东方不以为然,认为秦人的祖先来自西方,他们之所以采用头朝西方的葬俗,主要是寓意他们的祖先是从那儿过来的。也有人认为,甘肃地区曾流行过屈肢葬,这与当地的古文化和某种原始宗教信仰有关。秦人西首向东的葬法应该与他们的民族特性相关。

地宫是秦始皇陵墓建筑最核心的部分,是放置秦始皇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两千多年来,由于深藏地下,后人对这个神秘的地宫一直缺乏直观的认识、了解,成了先秦文化最大的谜团之一。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建造及相关情况,最早的历史文献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录,此后如《汉书·刘向传》等从司马迁处进行了演化:“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撑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亮雁……项籍播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在《贾山传》中又说:“死葬乎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彻三泉。合采金石,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

中成观游,仁成山林。”此后,《水经》、《三秦记》、《三辅故事》等书均有记载。

地宫的核心部分叫玄宫,是存放秦始皇尸体的棺椁所在处,也叫椁室。一些学者认为,秦始皇陵的玄宫是一个巨型的石砌周壁的竖穴墓扩,附设有一些回环相连的隧道式别室和墓道耳室。这是一个内部结构由石、砖、木料组成的多级析架式育隆顶的群体建筑,与一般陵墓相差不

多。地宫大致分为墓室、别室、墓道三个部分,根据探测,秦始皇陵地宫上口范围很大,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面积达25万平万米。

关于地宫,谜团重重,众说纷纭。其中地宫的深度是研究者争议最大的问题。司马迁在《史记》中谈到了地宫的深度:“穿三泉,一下铜而致掉。”在《汉旧仪》一书中也有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50岁生日时,承相李斯向他报告:我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连火也点不着了,凿时只听见空空的声音,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当代最大胆的推断出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他们推断地宫的深度约在500~1500米之间。大多数中国学者认为,这个数字难以置信,有人推断地宫的深度至少在50米以上。

著名的秦陵考古专家袁仲一先生根据发掘的一口秦代水井,发现当时地下水位距地表深度为16米,而水井处地平面较地宫中心部位低约7米,因此他认为,地宫部位的地下水位距离地表应当在23米左右。相邻地区也有相似的数字可供参考,如1976年至1986年之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陕西咸阳凤翔县附近的秦景公陵墓,这个陵墓的发掘对研究秦始皇陵起到重要的作用。经勘测,秦公大墓深度为24米。

秦始皇陵考古队曾经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在陵墓地宫的东、南、西方向都有厚厚的夯土建筑,夯土建筑最深处位于陵墓的南端,达39.4米,最窄处深度在陵西,为23米。考古专家认为,这是地宫的防水大坝。

秦陵地宫南、西、东三面较高,从而推断地宫的深度将低于30米,否则地下水将从高处渗入地宫。秦俑坑的发掘者、考古专家王学理先生在研究始皇陵后得出地宫深度是33.18米后,他认为这是高精度的探测结果,应该是可信的。钻探人员曾经在地宫之上进行钻探,深至27米仍然属于当初回填的熟土。

秦始皇陵地宫结构尽管至今仍无法确切地了解,但考古专家们进行了认真的推断。他们认为,竖穴石扩的墓室,其跨度和进深肯定是超巨型的。王学理先生认为墓室底部面积达1.92万平方米,地宫的主体建筑顶部作弯庐形,覆盖在椁室之上,呈天圆地方的格局。

司马迁对地宫的文献记录中,唯一可验证、且已经验证的就是关于水银的记载。20世纪60年代以后,考古工作者曾对秦始皇陵先后进行了两次测试,他们在陵墓封土之上钻眼取土作为地质样品,发现汞含量较高,认为始皇陵地下埋有大量的水银。封土中的汞异常是地宫大量存在的水银挥发造成的,其分布呈有规律的几何形,这证明了司马迁所记载的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内容属实。其实,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单是营造恢弘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以使人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汞还是剧毒物质,一旦吸入一定浓度的汞气,即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以毒死胆敢闯入的盗墓者。

如果打开秦陵地宫,《史记》中记载的弩弓是否还能发挥作用,这也是人们特别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地宫内安装的弩弓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机关,现在人们并不能确定,但就目前秦俑坑出土的弩弓来看,其弓干和弩臂均较长,材质可能是南山的山桑。

秦始皇陵直接影响了后来封建帝王陵园规划和建筑的模式,这种厚葬的习俗,历代封建帝王无不尊崇。那么,建造如此大规模的工程需要花费多少时间?需要多少人力呢?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使承相李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1979年,在秦陵封土西部1600米的赵背户村,发掘出当年服役人合葬墓104座,这里的村民都知道当年发掘的情况,他们说挖出的都是堆堆白骨。从赵背户村出土的瓦文可以知道,这些来自山东、河南、江苏、河北的修陵人,就是当年72万人中的一部分。

秦始皇陵以其宏伟的规模、大量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而闻名遐迩,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地宫有没有被破坏呢?

一些人认为,这座精心建造的帝陵并不能使秦始皇在死后仍与生前一样过上帝王生活,反而使帝陵成为贪婪者的目标,历史上曾遭受过多次破坏,其中较大规模的破坏有三次:一次是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中后,曾掘其陵墓,焚烧宫殿,三十日运物不绝,这是最大的一次破坏。据《晋书》记载,后赵国君石虎时,又一次盗掘了秦陵。到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时,又经过一次大规模的破坏。所以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说:“生则张良之锥荆柯刀,死则黄巢掘之项羽烧,居然一坯尚在临漳郊,隆然黄土浮而高……”国民党统治时期,从陵底到陵顶,遍修战沟,有几处挖得特别深,陵顶上还挖了一个很大的坑。另有一些人认为,秦始皇陵并未被毁,被毁的只是陵园的附属建筑,秦陵地宫并未被盗,它仍在现存的秦始皇陵封土下、兵马俑坑身后一千多米处。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根据陵区周围的含汞量分析,发现地宫中心有大量集中汞的成分,而且分布具有一定规则,这从化学成分分析印证了《史记》中关于墓内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描述。通过对地宫周围水银含量的勘测,考古人员断定地宫依然完好,地宫表面检测出的大片强汞区,成为秦陵地宫尚未被盗的有力证据,如果秦陵有通往地宫的盗洞,水银早已顺盗洞挥发掉。《史记》中明确记载了地宫中有防盗的“机弩矢”,并且能做到“有所穿近者辄射之”,如果秦陵被盗,必然有盗墓者被机弩所伤,但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对此都没有任何记载。再通过对秦陵封土堆的全面探测,只发现有一个盗洞,而且深不到9米,未能接近地宫,整个封土的土层为秦时的原状。总之,地宫的宫墙没有破坏痕迹,地宫中水银分布有规律,可见秦陵未被盗毁,考古专家的分析给我们带来了一线希望,或许秦始皇仍安然无恙地躺在巨大的棺材中。如果有朝一日秦陵被发掘,那么,人们就会发现一座灿烂文化艺术宝库,到那时,关于秦始皇陵的所有谜底都将会大白于天下。

同类推荐
  • 早期教育成就一生

    早期教育成就一生

    “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但我们却在他们生命最初的六年磨灭了他们的天资。”研究结果表明,90%的教育基础都是在孩子6岁以前就奠定了的。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期,是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即使是天资平平的孩子,也可能成为天才!
  • 失踪的右中卫(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失踪的右中卫(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是侦探小说的顶级经典名著,是侦探小说中一座不可逾越的文学丰碑。神秘、刺激、曲折、惊恐的故事情节,神奇、智慧、缜密、正义的“神探”形象,使许多读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开始到喜欢侦探小说,使许多作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到走上了侦探小说的创作之路。以至于文学中的名侦探福尔摩斯,与动漫中的米老鼠和宗教故事中的圣诞老人一起,成了世界知名的“三大名人”。这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学经典的力量。
  • 青少年天文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天文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培养孩子爱心的162个动物故事

    培养孩子爱心的162个动物故事

    本书编选了162个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同时配有一些生动、逼真的图片。使小读者们更加了解、热爱、保护动物,更加认识到动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 学生版智慧背囊:给别人让路,也是给自己让路

    学生版智慧背囊:给别人让路,也是给自己让路

    主要内容包括:当失意如幽深的水井般萦绕在你心头,你是否想有一双温暖的手帮你融化心窗上凝结不化的冰;当神思沉滞,郁郁辗转像磨盘般旋转在心灵阴霾的上空,你是否想有一双温暖的手揭走你心灵的伤痂;当你的希望突兀地从翠绿丛中的一株嫩红的花朵中充满盎然,你是否想留住脸上漾起胜利时灿烂的笑容……想拥有这样一双温暖的手做你攀岩时的扶手,握住困难的一头,你就要学会给别人让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别人让路,就是为自己开道。
热门推荐
  • 慕夏倾雪

    慕夏倾雪

    女主顾倾雪因为逃婚来到g市,从而遇上了男主君慕夏,君慕夏对倾雪一见钟情,或许是倾雪想要在中国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她答应给君慕夏机会,两人试着交往,只是她没有想到因为君慕夏母亲乔月嫌平爱富,和其他女人用计让她出了车祸,昏迷了六年,醒过来后她终于明白了自己对君慕夏的感情,知道哥哥制造了假死,但是她依旧还爱着君慕夏,努力的恢复了双腿后,再次离开了亲人回到了君慕夏身边,两人一起努力劝服了倾雪的爷爷,最后获得幸福
  • 武僧默示录

    武僧默示录

    N9军官白羽发现了自己真正的身世,心灰意冷之下出逃遇伏被抓,作为实验体进行零号元素实验,结果一睡万年,世事变迁,再次醒来时面对着全新的地球。过去习惯的科技,没有。往日熟悉的枪械,没有。一个充满了魔法与斗气的新地球。可他却都不会,他该怎么办。既非爽文,也不11,喜好此类的读者不用浪费时间。一点幽默,几分凝重,情节派的看客请勿错过。
  • EXO之别孤单以后我守护你

    EXO之别孤单以后我守护你

    本文纯属虚构,切勿模仿,这是我自己想的,如果有一样的那就是盗文,话不多说,行星饭一枚,唯十二。有什么不足的希望高人指点
  • 庭有枇杷树

    庭有枇杷树

    那是一棵树,她在春天里抽丫,夏日里繁茂,秋日里收获,冬日里坚挺,就这么年复一年,年复一年……她记得枝头停靠的小鸟的鸣叫,周围孩童的嬉闹,树下情侣的誓言……日子雕刻了一圈圈的年轮,她记得所有年轮里的日子,可是又能怎样……她只是路边的那刻树……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
  • 定清

    定清

    调教太平军,执掌天朝权,平定大清朝,称霸全世界。淮军湘军、蒙古铁骑、洋人枪队、坚船利炮、世界列强,在张世成的太平军海陆空三军面前,神马的都是浮云。———————————————————————————————————————————一军团:36161052(感谢书友约定提供一团团番号)二军团:30166312(感谢书友衰仔提供二至五团团番号)三军团:30166509四军团:30166455五军团:30166381
  • 江南令

    江南令

    江南令,乃是江湖上传言能操纵江南枫叶林十一高手的唯一令牌,江南枫叶林在民间传闻,是一所由10个高手及顶头老大江枫建立,据说江枫从前只是一个普通人,在一次捕鱼中,遇到星辰坠落,砸入湖中,其爆炸的猛烈程度让整座湖水瞬间蒸发,然后当时正在湖中间打渔的江枫,并没有死于这一场灾难,而是亲眼目睹了星辰进入自己身体的过程,其痛苦无比,却又因疼痛动弹不得不能自身了断。等他再醒过来,湖水已经干涸,剩下他一人躺在湖中心,以为自己死了的江枫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
  • 八页星恒

    八页星恒

    无聊之下就重生,重生之后学魔法,学了一点回到家,发现还抱着个妹子,妹子水灵又可爱,正是传说中萌妹,一时兴起想推到,发现妹子是幽灵......
  • 一本书读通世界史

    一本书读通世界史

    本书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体例编纂方式,将世界历史按照时间顺序,分为23章,每章都讲述多个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以面带动点。再由点来通观全局,全面再现了从人类起源到现在的真实历史过程。这样使得读者对于各个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一目了然。每小节由正文和知识链接两个部分构成,虽然每小节不足两千字,但是,正文精悍短小,言简意赅,融历史事件与人生智慧于一体,而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知识链接,不仅能扩充读者的视野。而且还能扩展读者的知识点,从而能够从阅读世界历史中寻找到真正的乐趣。
  • 道统文武

    道统文武

    大明正统九年,甲子年,公元1444年。这一年,大学士杨溥独木难支,只因为太皇太后和盟友们的相继离世;这一年,正统帝朱祁镇雄心勃勃,只因为大明朝终于由他乾纲独断;这一年,大太监王振意气风发,只因为压在他头顶的大山轰然崩塌;也是这一年,一个叫做王翦的道士从一处坟塚之中穿越而来,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七品芝麻官,经历过腥风血雨的他,能否给这个渐趋衰朽的世界带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