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67500000011

第11章 神话化——论王小波

读过王小波的人,都会对他的那篇著名的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留有深刻印象,王小波倾注巨大的欢喜来描述那只猪的独特,毫不掩饰对它的喜爱,称它为“猪兄”。王小波为什么对这只猪如此偏爱,因为它身上有着他所仰慕的自由精神。王小波一生都在追求这个东西,无论是他脍炙人口的杂文,还是数量不多的小说,无不折射出有趣的智慧光芒和“无设置”的骑士浪漫。终其一生,王小波一直在追求“凡人”的智慧,崇尚个体自由的他反对任何虚假的“崇高”。吊诡的是,与他生前的寂寞形成强烈反差,身后的热闹几乎将他“设置”成了“神物”。这大大违反了他的初衷,王小波活着不需要神化,死了更不需要。凡是不知不觉地将王小波神化的人都没有真正读懂他。

王小波一生追求智慧和有趣,一贯的低姿态,一贯的边缘身份,钟洁玲说“王小波纯粹、理想主义,他在体制外坚持写作,以非主流的身份超越了主流,为沉默的大多数争了口气。”钟洁玲是王小波小说《时代三部曲》的编辑,她对王小波的理解可谓一针见血。小波一生秉承“凡人”立场,他反对任何形式的神化,可是非常不幸,就在他去世的当年,就很快出现了过多的“死后哀荣”。在这方面,他的岳母李克林有着清醒的认识,“现在一些纪念小波的文章,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但也有个别评价有些过高了。小波性格腼腆,不爱张扬,不求虚名,但重真情。而且他生前经历坎坷,刚刚在发展,处于成长的过程中,远未达到顶峰。过分的溢美之辞,他地下闻之也是不愉快的”。

王小波的出现,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异数”,这是他受到许多知识青年非理性吹捧的重要原因。人们之所以如此“抬高”小波,是想把他化成一个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可以寄托自己的在现实中受到压抑的或无法实现的理想,同时也成为一种可以充分被人们接受/误读的文化符号。王小波的文本可以成为被青春反叛或玩世不恭的话语借重的文化资源,并内化到成长的叙述当中。有评论者认为,王小波小说与周星驰电影中的那种抹杀历史深度以及嘲弄一切的大话或游戏心态在文学青年那里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这也许就是王小波为什么在一方面受到大众青年的“狂欢”吹捧的同时,又得不到文学研究者高度重视并且研究的原因之一。《南方周末》曾经以《依旧沉默——“文坛中人”对王小波的一般看法》为题刊发了专门文章,就此现象予以探讨。有人认为王小波身后的哀荣来自媒体的炒作和读者的盲目,联系到1990年代的社会背景,王小波的“受欢迎”确是“时代的需要”。

不少人对王小波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他的杂文,不是小说。有人做过统计,王小波生前发表过的小说只有他创作的三分之一,王小波的杂文散见于《三联生活周刊》、《读书》、《南方周末》等报刊,这些充满智慧锋芒妙趣横生的杂文创作为他赢得了广泛声誉。王小波的“走俏”并不是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在死后才“风生水起”,其实,他的杂文生前影响就很大,一些报刊以能刊发他的杂文为荣耀。至于他的小说,因为描写的怪异和小说中大量存在的性描写,得到时人及时主动认可的确实不多。

时人对王小波的推崇与排斥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大潮袭来以后,不少知识分子感觉到了日益严重的精神危机,人文精神讨论的兴起就是知识分子主动寻求解决危机的一次不算成功的努力。许多人重新回到“五四”的起跑线上,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进行深刻反思与发扬。王小波一生都在追求个体的独立、自由,为了得到最低限度地个体独立,他甚至主动放弃了“五四”所确立的对大众进行“启蒙”的任务,而高高举起有趣和快乐的大旗,追寻智慧人生,解放个体。

在时代环境受到政治和经济双重挤压下,王小波不想“犯禁”,也不想怂恿别人去“犯禁”,他“爱智”,并且认为一个有智慧的知识分子首先应当学会保护自己。王小波由此形成了个体主义哲学,以“不触犯社会的禁忌”为其批判精神设定了界限。王小波不想扮演或硬充先知启蒙者或救世英雄的角色,他只想做一个有智慧的“凡人”。谢泳在文章《钱钟书:书生气又发作了》中说,中国独立知识分子当中“有陈寅恪这样的,以不合作为最高原则,有顾准这样敢于反叛的,有储安平这样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的,更多像钱钟书这样看透了而‘闭门不管天下事’的,正是这些丰富的知识分子选择,构成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悲欢交替、起落交织的全部人生”。而愿意做一个自由派的王小波,则是主动放弃“话语权”的个体主义者。关于这一点,周国平如此评价王小波:“他不是一个科学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他之捍卫科学和民主,并不是因为科学和民主有自足的价值。在他心目中,世上只有一样东西具有自足的价值,那就是智慧。他所说的智慧,实际上是指一种从事自由思考并且享受乐趣的能力,这就透露了他的理性立场背后蕴含着的人文关切,他真正捍卫的是个人的精神自由”。

王小波一生甘做追求智慧的“沉默的大多数”,他生前给友人刘晓阳的最后一封电子邮件说:“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一颗又一颗地爆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所说的一切和我们无关……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从王小波决绝的话语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一点鲁迅的味道,拿他的杂文看,他也的确与鲁迅有一拼。人文学者邓晓芒曾与朋友说“当代没有鲁迅,就只有王小波了”。但他也只是承认王小波的杂文,对于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并不看好。虽然王小波最钟爱自己的小说,但他的小说成就的确不如杂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王小波并不是某些人“神化”出来的“天才”。时评家张远山认为,过度地吹捧,极为廉价地奉送“诗人”、“学者”、“思想家”之类的荣誉头衔,是对王小波本人的不尊重。包括李银河在内的大多挚爱王小波的人,几乎都多多少少犯了这个(可以理解并且被原谅的)“低级”错误,李银河说王小波是“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有人说,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中,只出理论家、权威理论的阐释者和意识形态专家,不出思想家,而在我看来,小波是一个例外,它是一个自由思想家”。一些媒体也发出了类似的声音,《岭南文化时报》为悼念小波发表的文章中说:“王小波的去世对中国文学的损失,可能是难以估量的。这位非同凡响的行吟诗人和自由思想者在《时代三部曲》中显示出来的才华和深度,使我们听到了某种类似天籁的声音”。

对王小波过分的赞扬并不符合他生前的本愿。王小波是一个出色的杂文家、差强人意的小说家和著名的“私”想家。作为杂文家的王小波我们不陌生,作为小说家的王小波大家也算熟悉,我说王小波不是思想家而是“私”想家,并不是要玩文字游戏。莫说是王小波,放眼20世纪的中国,能称为思想家的寥若星辰,但“私”想者却比比皆是。思想家必须有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奋斗终生,必须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必须有恒定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思想家都称为“私”想家,但并不是所有的“私”想家都可以成为思想家。“私”想可以产生思想,却不是思想。

正如张远山在发表于1999年第2期《书屋》杂志上的文章《王小波论:化腐朽为神奇的想入非非》所说,王小波并没有写出杰出的诗篇(而当代中国有许多真正的诗人写出了杰出的诗篇),认为他有诗人气质则可,称他为“诗人”就过于勉强。仅仅以唯一一首“走在寂静里,走在天上,而阴茎倒挂下来”这样的诗行是不可以成为诗人的。王小波的学问也算不上很大,称之为“学者”也不够实事求是。王小波的思想更缺乏足够的独创性,他只是用一个合格的当代知识分子的良知在普及一些公认的现代常识,在这一点上,和曾经流行于1990年代大学生中的余杰、摩罗等人有着类似的地方。那几年,王小波的确是和余杰、摩罗一起被青年们奉为知识偶像的。当然,王小波要比余杰“有趣”得多,但仅凭这个,把王小波等人誉为“思想家”,也是对真正思想家的一个贬低,只能助长业已病入膏肓的浮躁和不自信。

评论者颜竣说,王小波只是一个满怀工作热情的个人主义者,他是所有理想主义者的同盟;他敢于也善于解构一切神话:哪怕是戳穿所有人都因之骄傲狂热的心理蜃景;他正视一切禁忌,包括同性恋话题和难得的健康的性爱;他是所有自欺欺人的酸腐知识分子、怀旧诗人、高烧的人文精神斗士和官僚和清教徒和中年色鬼的敌人,也是童心和人性的捍卫者。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不能神化王小波,他终生都在反对制造神话,小波生前是一个自由的人,死后也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灵魂。他愿意做那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样的愿望应该得到满足。对于盲目神化小波的行为,我们应该予以清醒的认识。

2000年9月20日晚,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学者崔卫平在《人民日报》读书论坛和网友在线讨论王小波,有一位网友说读王小波的文章有一种压抑的感觉,对自由有两种憧憬,例如笼中鸟对自由的强烈向往,另一种是在广阔的大草原上的发出的感叹,王小波属于第一种。对此,崔卫平也很赞同。在同一次讨论中,也有网友提出,王小波应当人手一本,他是我们民族的解药。王小波生前如果听到这种类似当年对“红宝书”的盲目肤浅认识,大概会给与当头棒喝的。如果他生前能够看到死后的嘈杂喧嚣,看到自己的名字被无知吹捧,看到自己的照片同影视明星商贾政要一样上了杂志封面,看到青年们自动成立的“王小波门下走狗联盟”,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中国人最善于吃人,这个鲁迅时代就被提出来的中国式的吃人,其内涵大概在当代得到了彻底的“发扬光大”。封建时代把活人吃死,当代盲目人群把死人吃活,因此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死人活人通吃的升平景象。

承认小波的独特,承认小波的有趣、说真话和纯粹个人主义的边缘态度,并不是要盲目拜倒在他的名下。正如有些评论者所说,王小波文字上还有不完美甚至寒碜(他毕竟是半路出家,有人说文字这事儿,仿佛京戏或杂技或女性长乳房,需要幼功,少年时缺少熏陶和发展,长大再用功也没多大用。姑且存此一说),在小说结构上还存在着臃肿(表现在无谓重复和写作的断断续续),在旨趣上太流于趣味(小波成于趣味,也止于趣味)。总之,小波的出现也许是一个奇迹,但谈不上什么伟大,这一点,不应该因为他的过早去世而改变。我们不能形成一种恶俗的定式,如果要想嘈杂热闹,女作家一定要靠裸露下半身,男作家一定要一死了之。我们已经红了卫慧红了九丹,我们已经死了小波死了海子。这几件事,没一件是好事。

对小波作品的解读一定要超越他的死亡,要站在纯粹文本的立场上。以小说而言,王小波不能算作是成功的范本,至少不该是中国当代文学该追求的范本,尽管他的小说在台湾获了奖。即便是把王小波的小说放进现代派这个大筐子里面,以便显出文本的高深莫测,但现代派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语言晦涩结构复杂地难以理解。现代派小说主要出现在20世纪初到中叶,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乔伊斯、普鲁斯特和卡夫卡等。在王小波的小说中,找不到卡夫卡那样深刻的焦灼与痛苦,也没有感觉到《追忆逝水年华》中那样的细腻、婉转的心理刻画。即便涉及到大跃进、文革这样的民族灾难,小波似乎也只是以大胆放荡的性爱来反思,失之于油滑,没有得出自己深刻的独特见解。虽然文学解冻(新时期文学)以后,有许多小说触及到一些性描写,但还没有像王小波这样大胆而毫不隐讳自己的性兴趣,并在小说里作性狂欢宣泄,这种对性器官、性行为、性快感的近乎白描式的展示对于当时的文学界来说显然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正如一些论者所说,把性强加上种种神圣性意义,轻率地把性解放描绘成最高的政治、最高的宗教、最高的艺术,这与从前的伪道学把性压抑说成最高的政治、最高的宗教、最高的艺术岂不是一丘之貉,岂不是同样的荒谬同样的违反人性同样的与人追求的终极价值背道而驰?

当然,作为一个杰出的杂文家,王小波是当之无愧的。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王小波引起大陆文学圈的注意,外因多于内因。在此意义上,我们说“不要把王小波评价得过高”;“王小波的杂文在常识层面上谈的很好,在更深的问题层面上就没有讨论”;“他表达的很多思想内容其实是已成套路的,并无创意”。以“知识分子”的标准来关照王小波,也许不是一种绝佳的角度,即便是把王小波作为知识分子来考察,重视的似乎也应该是他的独立自由精神。但以上四位学者的态度却也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知识界对小波的态度。

在一部分人那里,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我们确实把王小波神化了。小波只想做一个普通“凡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只想做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兄”,我们没必要为了满足自己的“挚爱”违背他生前遗愿,把他“速”造成一个没有多少意义的文化符号,那样的话,我们就太自私了。也许我们还记得1998年的“断裂事件”,在《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案》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陈寅恪、顾准、海子、王小波等人是我们应该崇拜的新偶像吗?他们的书对你的写作有无影响?”有大约一半的人表示:喜欢王小波的书,但他不是偶像,对其写作也没有影响;另一些人则表示:他们不可能是偶像,也没有影响,因为不了解他们。而韩东则认为:

“陈寅恪、顾准、海子、王小波是90年代文化知识界推出的新偶像,在此意义上他们背叛了自身,喂养人的面包成为砸向年轻一代的石头。”韩东的说法也许偏颇,却很实在地说出了王小波的被神化。

这是令我们感到惋惜的。

同类推荐
  • 铁锤锻打的玫瑰

    铁锤锻打的玫瑰

    本书收有:《爱的圣经》、《生命凝固的雕塑》、《男人不浪漫》、《摇滚与诗歌的沉没》、《相爱是一种天意》、《爱情也生病》等散文。
  •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心情·百味卷

    心情·百味卷

    本书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命令我沉默

    命令我沉默

    这本诗集除去序言和编后记以及沈浩波诗歌创作年表之外,一共包括五个章节,收录了诗人沈浩波从1999年至2012年14年间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 穿堂风

    穿堂风

    在《散文公社·山东卷:穿堂风》中,作者雪松以与大地精神往还的纯朴心灵,阅读大地上的事物,感悟大地的内蕴,发现大地上鲜活的生存细节,并依此抒发、延展自己富有诗性的激情、感动和思考。作品情感沉郁,语言富有张力,篇幅短小而存宽厚的精神容量。此前,作者已出版诗集、书法集六种,《散文公社·山东卷:穿堂风》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
热门推荐
  • 吾道修真

    吾道修真

    修真,并不是修炼流之中的修真修仙。而是修炼出修真值,使用修真值知道万事万物的真谛,真假!武技功法修炼难?本宗花费修真值就可以直接领悟武技功法真谛!功法残卷,难知始末?本宗花费修真值就可以直接获得这本功法秘籍的真正内容!对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世界有个叫王柱间的,他小名叫影。有个叫做宇智波的,小名叫做斑。而他们,在本宗穿越的时候,居然强逼本宗结拜!
  • 火影之再现传说

    火影之再现传说

    曾经的王者,世界巅峰的人物,重生于火影世界,看主角如何将传说继续。。。。。还有不一样的鸣人
  • 山有穆兮木有枝

    山有穆兮木有枝

    这是一个傲娇女孩将从小青梅竹马的霸道男主欺负殆尽的故事,顺便除除妖打打怪,逗逗道士,培养小忠犬,“以后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去交朋友……”如此傲娇。
  • 指环劫

    指环劫

    一枚神奇的指环,有四大神兽守护,因一场意外散落人间,引起人间强者纷争。本是一对神仙眷侣,却因为一副指环而烟消云散。最后,无奈之下启动了指环最强功能‘指环重生’,将他们投胎重生……万年前,一场神魔大战让人们失去了修真的资格,据说只有龙雀指环重新出世才能重启修真之路。一场意外让杨冲发现陪自己长大的剑乃是青龙戒的化身,一场使命从他身上开始了......两段故事两个人生的交合,请看指环劫修炼一途,从扩脉开始。本书分为通脉,扩脉,碎脉,空灵,筑脉,大成六个等级。
  • 恶魔追妻:老婆和我回家吧

    恶魔追妻:老婆和我回家吧

    ”淼淼,你是我的,你只能是我的........“”段奕天,为什么不肯放过我,我只是一个替身而已”“淼淼,不要再想着离开我,我们是夫妻,不要离开,我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事情”疯子,他就是一个疯子。某日清晨,黎小姐目瞪口呆看着验孕棒上两条鲜明的红线,她就知道,那死男人的目的不止是儿子。他做梦都想要个女儿。
  • 肥胖症治疗预防与调护

    肥胖症治疗预防与调护

    健康,是一个名词,饱含着酸甜苦辣;健康是一个高地,需要我们交付关注去攀登、去占领!人生不售回程票,不要在得到的时候不知道珍惜,更不要在失去之后才捶胸跺足,话已至此,如何才能在自我经营中战胜顽疾、夺取健康的高地,领取属于自己的健康护照呢?这之中,人类的教训是惨痛的,为了纪念我们付出的代价,10月10日被确定为世界镇痛日,据统计,我国至少有1亿以上的疼痛患者,大约30%的成年人患者有慢性疼痛,每三个门诊就诊病人就有2个是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的人,疼痛到底有什么危害,由什么引起,又如何治疗和防治呢?
  • 无面人

    无面人

    当我从医院一觉醒来的时候,我莫名其妙被人追杀,和我同病房的人替我死了,而我居然变成了他的模样。忽然之间,我变成另外一个人,成为神秘的无面人,一切的谜团还未解开,我又陷入另外一个恐怖的死亡计划……衣冠楚楚的绅士,花身过肩的痞子……今天,我又会换上哪一张脸?
  • 全职学霸

    全职学霸

    说得了花言巧语,付得出深情款款;为兄弟两肋插刀,见小人插他两刀;浪得了学姐,泡得到学妹,学习我说第二,谁敢窥视第一?!
  • 顽皮公主惹人爱

    顽皮公主惹人爱

    赵灵儿是二十一世纪修习灵力的家主,渡劫时遭妹妹与心爱男人的背叛,一命呜呼了穿越异世大陆。重生为婴儿的灵儿,决定低调做人,扮猪吃虎耍的大家团团转,谁算计我来,我百倍算计回去。女主性格多变,腹黑狡诈,会炼丹会驯兽。欢迎大家收藏推荐!
  • 全能王妃:只为你倾心

    全能王妃:只为你倾心

    异世重生,变成了即将远嫁他国的和亲公主,嫁的还是个貌丑,不良于行且残忍的王爷。人前,她是可怜的和亲公主,人后,她慢慢建起别人不为人知的庞大实力。人前,她无才无德,人后,她是让人胆怯的杀人绝琴!什么?庶兄庶妹想毁了我?杀之!纳尼?姨娘想登主母之位?踹之!神马!自己的夫君数次起杀意?我走之!哼,惹不起躲得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