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67500000005

第5章 导师梦——说说王安忆

近日,国内第一个文学写作硕士点——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写作硕士点审批通过,面向全国招收第一批学生,王安忆等若干有创作背景的作家被聘为该硕士点的导师。此消息被媒体公布后,引发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关注与讨论,欢呼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嘲笑者有之。欢呼者认为中国终于有了文学写作的科班培养,文坛从此有了文学创作的“正规军”;怀疑者认为优秀的作家不是靠流水线作业培养出来的,作家需要的是天分,是个体的默默探索与追求,如果大学可以培养出天才作家的话,那我们的教育就太有希望太神奇了!嘲笑者认为文学写作硕士点的审批设立不过是一次炒作,作家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培养出来,这是对中国没有天才作家的巨大嘲弄。

对于媒体的提问,著名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做出如此回应:电影学院有电影文学硕士点,戏剧学院有戏剧文学硕士点,好的大学中文系应该建立文学创作的硕士点。大学能不能培养作家永远是有争议的,但是通过教学提高文学素养是没有争议的。

陈思和的说法看上去很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如果说后半句还尚可以讲通的话,那么前半句说因为别的大学有什么专业,所以我们也要有什么专业的话简直就有些荒谬。抛开每所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具体师资情况不谈,单看普通大学和艺术院校的区别,就不能这样比较。还有,同样是硕士点,是培养研究者还是培养创作者,本身的定位也不一样。如果复旦大学文学写作硕士点也是以培养文学研究者为目的的话,那就没有任何争议的必要了:大学培养学者,天经地义嘛。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此文学写作硕士点定位于培养研究者的话,那几乎每一所大学早就有了能完成这个培养任务的学科——在中国每一所像样一点的文科大学几乎都设立了现当代文学专业,从这个专业出来的研究生已经是人满为患,那就没有必要再来建立文学写作这个新专业了。

其实,早在复旦大学之前,已经有武汉大学开设过写作硕士专业,但武汉大学的培养目标很明确,他们要培养的是能够从事写作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写作教师,以及各类工作部门亟需的高级实用写作人才。这和培养作家是两码事。此前,还有许多大学开办过所谓的作家班,这些作家班说白了就是给作家提高提高学历,以那些中规中矩的大学教授们的水平,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作家?在笔者看来,作家班的举办和作家去当什么研究生导师一样荒谬,都反映出了中国作家的不自信和浮躁。这不但是中国作家的悲哀,也是国家艺术生产机制的悲哀。与其让作家浪费宝贵的时间去读什么研究生学位、去带什么研究生,还不如给他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自由创作和发表作品的环境来得实际。

在这里,笔者无意于纠缠文学写作硕士点能否培养出作家的争论,较之于这一点,我更关心文学写作这个硕士点的导师资质,王安忆们被聘为硕士生导师,她究竟有没有能力胜任这个新的学术岗位?

笔者注意到,在王安忆之前,已经有作家带研究生的先例,比如贾平凹在西北大学中文系就挂了个研究生导师的名字,还有被许多“赞扬”家看好的据说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莫言也在山东大学拿到了研究生导师的聘书。更为家喻户晓的是金庸“金大侠”,被名牌学府浙江大学聘为院长不说,还给了他让一般小教授们垂涎三尺的博士生导师的任命书。不过,据传“金大侠”的招生并不理想。看来再大的招牌也没有用,最后还是要看里面的含金量的大小。

综观这些作家带研究生的情况,都是差强人意,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效果。是作家本身的个体化、无法复制化决定了他们的无法培养,还是这些作家导师们本来就没有培养研究生的水平?客观一点讲,这两者恐怕都兼而有之。作为著名作家,贾平凹莫言也好,“金大侠”也罢,创作上的成就代替不了理论修养上的不足,这决定了他们带研究生的局限性。

与此相反的是,笔者觉得被吹嘘为文学“大师”的王蒙在这一点上就很有些“运气”,和“金大侠”类似,王“大师”也被一所著名院校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院长——不过据说是名誉院长,带点顾问性质。但名誉院长也是院长,带个研究生应该也没有多大问题。王蒙之所以没有带研究生,我想原因恐怕不是王“大师”不愿意带,而是这所以理工科著称的大学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硕士点。相信假如条件成熟,王“大师”一定也要成为研究生导师了。既然贾平凹、王安忆这些小辈们都当了导师了,他还没有这个资格吗?

需要声明的是,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王安忆的文学建树。勿庸置疑,王安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从这一点来说,王安忆作为以培养作家为目标的硕士点导师是有其优势的,但有优势并不意味着就能一定胜任岗位。别的不说,单是在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上,王安忆就有着不少遗憾。虽然她此前做过复旦大学的客座教授,也开讲过系列讲座,并且还出版了讲稿《心灵世界》。但从理论含量上看,王安忆这个讲稿未免太感性了,没有多少小说理论可言,缺少硬碰硬的理论“干货”,因此能给予学生的只是单薄的感受,而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用这样的东西来培养作家,那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要当研究生导师的王安忆来说,理论修养的不足是一大缺陷。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还有其他专搞理论研究的教授们嘛,他们的理论修养高,王安忆的不足让他们去弥补好了。说是这样说,如果那些教授们能够培养出作家的话,那中国早就有诺贝尔奖得主了。

笔者认为,单纯的理论讲授和纯粹的创作经验都不能培养出好的作家出来,即便是提高他们的修养也很难。所以当培养作家的研究生导师,这两个方面必须都过硬才好。只有有了相当丰厚的创作经验才能授人以鱼,有了较高的理论修养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从而做到授人以渔,作家们只有做到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才是理想的研究生导师。

而现实情况是,王安忆不但在理论上欠缺,即便是在创作经验上,也还没有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尽管她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和其他许多荣誉,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她的文学成就已经达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峰。如果王安忆没有做这个研究生导师,或许我们还不能注意到她的创作缺憾,当王安忆被推到了“镜头”前,对她的缺憾的关注自然就多了起来,其不足也就更加凸显无遗了。

考察王安忆20多年的创作道路,从《小鲍庄》、“三恋”、《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到《长恨歌》、《我爱比尔》、《富萍》、《上种红菱下种藕》……她的写作风格几经变化,即使最为敏锐的评论家也很难把她归为某类或某派。然而,与同时代的作家比较,王安忆的作品总是让我们感觉少了一点什么。比如《小鲍庄》这样的道德寓言,感人有余,却不如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来得令人惊心动魄;写情欲荒原里男女挣扎的“三恋”,则又缺少了苏童《妻妾成群》、《罂粟之家》一类作品旖旎多姿的魅力。她的几部长篇,如《黄河故道人》,也被批评为“流水账”,获得较好评价的作品如《长恨歌》,也稍显絮叨。稍后的《富萍》、《妹头》和《长恨歌》演绎的都是存活在记忆和想象中的上海,虽然王安忆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复原了作为一座历史大舞台的上海旧貌,但如果从比较的角度通读这三部发表时间先后不一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一个无法掩盖的事实:王安忆没有超越,只有重复,王安忆不自觉地把自己对于旧上海时代风情的翻版写作演变成一项规模宏大的重复营建工程。正如有些评论者所言,王安忆的作品就像是同一主题的系列油画,每一张独幅画卷都会以其整体的恢宏气势和细节的精雕细琢给观摩者以震撼,然而当这些作品置于同一壁时,风格的统一与技法的重复却使得它们更像是车间流水线上规范化作业的产物,刚才满目的宏伟一下子蜕变为虚张声势,所有的画作因为反复强调和反复书写同一主题而失去了灵魂。

有评论者认为王安忆是当代中国最有争议的女作家,将她与张爱玲相提并论。特别是在王安忆发表了《长恨歌》以后,有许多学者将其归类为张爱玲谱系的延续,说王安忆将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葛薇龙等角色的舞台由中华民国的上海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海,展示着一群声色男女,如何在夸张禁欲的政权里,度过余年。而王安忆却反复强调自己并不愿意成为张爱玲第二,王安忆认为自己的情感范围要比张爱玲大得多,“我不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满足,我与她的经历、感受没有共通之处”。可以说,无论王安忆如何定位自己,她的创作始终是探索着的,优势与缺点是并存于一体的。这也是所有写作者都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因为所有的作家都不能保证自己的作品能够做到完美无缺。如果说以王安忆的创作水准,到大学里面给本科生开开讲座提高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还算是一件好事的话,现在让她来带研究生,那就有些欠缺了。

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先于王安忆当研究生导师的莫言、贾平凹等作家身上,不客气地说,在带研究生上他们也没有过硬的资质。他们所能给予研究生的不可能是学术规范上的指导,最多只能是一些感性的创作感受。正如评论家蒋泥所言,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判断,对于如何写小说等,大体上是没有什么理性化的认识的。他们只在小说一门上冒尖,其他问题则几乎不值一提。他们没有学贯中西的文史哲修养,在这方面,他们不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高行健,他们和高行健不是一个档次的作家,高行健不但在小说创作方面有独到之处,其戏剧和文学理论修养亦是很高,高行健所表现出来的思考的深度远非常人能够达到。国内作家理论修养很高的也不是没有,比如曾经的先锋作家格非,理论功底就比较深厚,但在国内像格非这样的作家毕竟是太少了。

理论修养上的不足给作家带研究生带来很多尴尬,据说莫言常常让他的研究生给自己抄抄文稿,他在2006年1月17日的《信报》上说,《生死疲劳》整个都是自己手写完成后,再由他的研究生一个字一个字“给我录入”的。这年头导师让自己的研究生干点“私活”并不是多么大惊小怪的事情,但如果作家导师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让学生们给自己抄抄小说稿,那就太可怜太荒谬了!

王安忆其实并不是一个很适合抛头露面的人,她从来都是处于一种相对独立于芜杂世事的写作生活中。现在,因为要当写作硕士生导师,她不得不又一次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面对媒体的镁光灯和各种各样的质疑。在笔者看来,王安忆实在不该当这个硕士生导师,鲁迅曾经告诫过年轻人,不要相信什么鸟导师!在培养作家方面,王安忆应该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作为一个著名作家,有时间去带什么研究生,还不如多写一点好的作品出来。至于培养什么研究生的事,还是交给那些大学教授们去做吧。更何况这个所谓的写作硕士点,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产品”出来也还是一件玄之又玄的事情呢!即便是有“产品”出来,我们也实在无法衡量这些产品是否合格,因为我们无法以是否拿到了这个写作硕士学位为准则来判断他是否是一名优秀的作家。优秀的作家是以其创作的作品好坏而不是以具备什么学位来衡量的,这至少在现在还是一个无法更改的常识。

既然如此,王安忆何苦还去当什么鸟研究生导师!

同类推荐
  • 向着未来的歌唱

    向着未来的歌唱

    又是一个金秋时节,苍翠的山林中,那金光烁烁的橘子,硕动着微醺的橘,向着未来的歌唱!
  •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书中不仅包括他们过去的散文佳作,也酌选了每人最新的散文名篇。
  • 牛村驻马办

    牛村驻马办

    《牛村驻马办》是“最受农民喜爱的故事家丛书”之一。是国内第一套专为农民朋友打造的故事丛书,包括《小站来了个乞丐》《一个团长两个兵》《我以前跟你一样》《牛村驻马办》《会说鸟语的人》《就差一层窗户纸》《看一眼一百万》《谁偷看了保姆的日记》《找个笨蛋帮忙》《桥上有个祸》《真的假的谁玩谁》《同猴子交换人质》等12种。丛书集合了国内顶尖故事创作高手的精彩作品,多为当代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题材(如传奇故事、市井逸闻、乡土风情、致富理财、婚恋嫁娶等)为主,内容积极健康,语言通俗生动、机智风趣,有较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阅读亲和感,特别适合农民朋友阅读和讲述传播。
  •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15个最暖心的励志故事,有关青春、有关责任、有关未来、有关梦想。千万网友力荐,在迷茫时必读的温暖文字!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得到未来对他最美的回赠!包括人气网络名篇《青春不怕岁月长》《未来太远,现下就是永远》《一起欣赏这世界全部的漂亮》。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 三十功名尘与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热门推荐
  • 潘多拉的骑士们之火焰少女

    潘多拉的骑士们之火焰少女

    这个世界上,还会有比她更加倒霉的人吗?胆小懦弱的超衰女生天宫熏,在一次意外之后竟然遇到了自称是超能力者的人?而且说什么她与那个据说可以毁灭世界的人有着极深的联系?更加过份的是,就因为这种胡说八道,一个超级冷酷的冰山大帅哥竟然要与她同吃同睡同住?怎么会这样啊?要知道那个超级大冰山散发出来的冷气可以把她活生生地冻僵耶!可是,可是为什么,在那么多次的吵架和争执之后,她却会觉得他,有那么一点点地可爱呢……在预言中燃烧了整个世界的红眼少女,为什么对她紧追不放?而在她失去的那段记忆里,又隐藏着怎么样的真相?
  • 二次元的恋爱技巧,三次元的月老

    二次元的恋爱技巧,三次元的月老

    说个简单的问题:热爱二次元的,大多数都是三次元不得意的。比如喜欢爱情动漫,因为现实中没有让你得到爱情。所以投入动漫观看别人编辑的爱情。然后感动……其实,真的。如果现实中有个爱情:不是很漂亮,但是很和你合一的女/男孩子,与你相亲相爱。那么根本就不会再去看什么所谓的二次元。然而没有如果,所以本书就是专门介绍各种二次元的恋爱技巧,教你成为三次元的赢家。
  • 六十种曲荆钗记

    六十种曲荆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牌驱鬼人

    金牌驱鬼人

    我叫蒋门,入神秘道观,习茅山道法。神秘机构的历练,叫我成为一名驱鬼人。水鬼勾魂,鬼婴缠身,荒山鬼村,小区鬼宅。一步一劫难,一步一凶险。诛鬼邪,改鬼命。行走在阴阳两界,我是金牌驱鬼人。灵探小说☆微部落21543644【书迷群,欢迎广大灵异爱好者一起讨论剧情。】
  •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系列作品分为4册,包括文治武攻、斗智斗勇、随机应变、雄才大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别具慧眼、出奇制胜的故事、精明能干等智谋故事,内容宠大、史料丰富、情节入胜、叙述传神,引领着读者沿着中华祖先留下的历史足迹畅游浏览,使人在阅读欣赏中,感悟前人的智慧与神奇,引发今天的思考与遐想,从而充分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奇妙与伟大。本系列作品的编写目的是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第四册主要包括以智争宠,皇子谋权的谋略故事,如;武力夺位,皇子抢权的谋略故事;定国安邦,皇子用权的谋略故事;志趣各异,皇子修身治学的谋略故事。
  • THE NEW MAGDALEN

    THE NEW MAGDAL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攻城略地

    攻城略地

    借助网游来实现一个穿越梦想,不用被雷劈,不用钻黑洞,在本书里面你可以轻松实现穿越,那个世界,你同样只有一次生命,有5种身份供你选择,名士,武将,党人,流民,豪杰,但是你需要记住四句话:武力是杀出来的政治是玩出来的智力是用出来的统率是带出来的只要你杀人够多,你可以和吕布单挑;只要你政治玩的够狠,你可以媲美曹操;只要你足够聪明,你可以抗衡诸葛。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不乘机成就一番霸业,还等什么。
  • 鬼面夫君之妖娆太子妃

    鬼面夫君之妖娆太子妃

    她,慕熙,男生眼中的女神,花瓶眼中的女汉子,学渣眼中的学霸。她,慕容熙,人尽皆知的傻子,但却被当做掌上明珠。灵魂互换,傻子不再傻。她慕熙便是慕容熙,既然穿越了,那就好好活着!可是,为什么她慕熙刚来没几天就被相亲?这是搞哪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汉末刍狗

    汉末刍狗

    大汉统治时期出现了二条大蛇:白蛇现(汉高祖斩),汉兴;青蛇现(汉灵帝逃),汉亡。东汉末期到三国动乱,消耗了我大汉民族多少人力、物力。而这段时间外族养金蓄锐,偷偷迁移到关内,等待机会,挥兵南下攻占我大汉族人民之地。八王之乱,给予异族人机会,五胡乱华,汉族人口损失了二分之一,几乎将要被灭族。一个平凡的现代人带你们去经历那些惨痛的历史,如何抉择?是为生存放弃尊严?还是为尊严而抛弃生命?本书主要以描写小人物为主,存在一些夸大的事实。新书新人,里面有些为了剧情需要而进行小幅度的历史改动,希望各位看官不要见怪。作者在这里还征集三国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者人物,然后征集一些不为人知的三国人物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