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69500000020

第20章 评价生态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据

要正确评价人们的生态道德行为,不仅要确定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而且要确定评价行为善恶的根据。人的行为过程中,特别是道德行为的过程中,作为道德评价的直接对象,动机和效果是它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动机和效果的问题,也是历史上关于道德评价的根据问题争论的焦点所在。也就是,评价人们的行为的善恶好坏,是看动机呢,还是看效果呢?这一问题,同样反映到生态伦理学当中来。

(一)道德评价的动机论和效果论

所谓动机,是指行为主体在同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中,自觉追求一定目的的自觉愿望或意图。所谓效果,是指行为主体的个别的或一系列的行动,给社会或他人所带来的实际后果。伦理学说史上,关于道德评价的根据,即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评价的时候,是根据行为者的主观动机呢,还是根据行为的客观效果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动机论和效果论这两大派别。动机论者强调动机,否认效果;效果论者强调效果,否认动机。但是,在道德评价中,不论动机论或效果论,都总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

动机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康德。在康德看来,在道德评价的意义上,世间除了“善良意志”外,再没有什么可称得上是道德的了。他认为,善良意志是道德行为的来源,又是对道德行为进行评价的根据,从善良意志出发的行为,才是唯一道德的行为。在康德看来,行为的道德价值并不在于它所预期的效果,也不在于以这种预期效果为动机的任何原则。因为,这些效果,处境的安顺,以至他人幸福的提高,都可以通过另外的原因产生,因而并不需有理性的东西的意志,而最高的、无条件的善却只能在这样的意志中找到。只有为有理性的东西所独具的对规律的表象自身才能构成我们称之为道德的、卓越的善,因为,正是这种表象,而不是预期的后果,作为根据的意志。这种善自身已现存于遵此而行的人格中,而不需从效果中才能等到它。康德还举了一个简单例子来印证自己的理论,他说一个人见到小孩落水,只要他有救小孩的善良动机,并且尽力去救,即使落水的孩子没有救上来,但这个人的行为仍然具有道德价值;相反,如果一个人去救落水孩子是期望得到孩子的父母的报答,即使他把孩子救上来,这种行为,从道德评价上来说,也不能算作道德的行为。

康德看到了行为的动机在道德评价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有其合理因素的。因为判断一个人行为的道德性质主要是根据他的主观动机是好还是坏,只有把有利于他人有利于集体作为主导动机的行为才是道德的行为。康德由此断言,只有行为的动机,才是评价行为善恶的根据。然而,他把动机看成是判断行为善恶好坏的唯一根据,完全排斥了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根据康德的善良意志的理论,并把它贯彻到底,就变成了这样的情形:一个人看到有人失足落水,只要怀有救人的善良动机,不论是否去救人,或是否尽力去救人,他的行为仍然是道德的。因为在康德看来,善良意志之所以善良,是决不因其所为的效果而有所影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康德只谈‘善良意志’,哪怕这个善良意志毫无效果他也心安理得。”动机论者的错误在于:它把动机和效果割裂开来,否定动机要通过效果表现,否认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作用,从而把道德评价看成是一种脱离社会实践的、不受实践检验的、主观随意性的活动。

与动机论相对的是效果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英国的功利主义者穆勒(Johns tuart mill)。在他看来,动机在行为中的作用,虽然是不可否定的,但这与评价行为的善恶是没有关系的,只要行为的结果是好的,这个人的行为就是道德的。穆勒认为,由于“大多数的好行为不是要利益世界,不过是要利益个人”,而“世界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合成的”。因此,一个人即使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只要给别人能带来好处,他的行为就应该说是道德的。他的一个著名的论点就是:对于一个援救溺水的人来说,不论他心目中有何等卑鄙的动机和意图,他的行为都是道德的,不应该因他动机的卑鄙,而使他应受到赞许的程度减低丝毫。相反,一个人欺骗了把东西付给他的人,他的目的是要报答另一个对他有恩惠的人,但他这种行为却是不道德的。唯效果论者看来,不管人们的动机如何卑鄙,不管他在追求个人利益时怎样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但只要他的效果好,他的行为给别人能带来好处,他的行为就应该是道德的。他们这种把效果作为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唯一根据,是十分错误的。因为,仅从效果方面来判断行为的善恶好坏,而不考虑行为者的动机,必然会产生两种不良的后果:第一,把好心办坏事的行为误以为恶的行为;第二,把某些居心不良而做了一些好事“歪打正着”的行为看成是善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前者会误把好人当坏人,后者会误把坏人当好人。可见,单从效果的好坏是无法判断行为的善恶好坏的。

动机论和效果论的观点,看起来是极其尖锐对立的,实际上在认识论上犯的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他们都割裂了动机和效果的内在联系,把道德行为过程的某一因素绝对化,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而也都是错误的,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单纯以动机或效果作为善恶根据,都是不能对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的。故此,我们可以得出评价生态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据。

(二)评价生态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据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在评价生态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据问题上,我们既反对动机论,又反对效果论,而是坚持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我们可以引用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的精辟阐述来说明,他指出:“这里所说的好坏,究竟是看动机(主观愿望)还是看效果(社会实践)呢?唯心论者是强调动机否认效果的,机械唯物论者是强调效果否认动机的,我们和这两者相反,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为大众的动机和被大众欢迎的效果,是分不开的,必须使二者统一起来。为个人的和狭隘集团的动机是不好的,有为大众的动机但无被大众欢迎、对大众有益的效果,也是不好的。”我们把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作为评价生态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动机和效果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这就是说,从行为总体上一般地看,动机和效果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一方面,任何动机都包含着对某种效果的预测和追求,并指导行为达到效果。从人们的行为过程来看,任何一个正常人在其行为之前,都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行动的目标,即行为达到的效果,这个目标又决定着行为的动机。这是因为,只要是人的行为,就应该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实质上是反映着人们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效果也离不开动机,效果依赖于动机并体现动机。一般说来,任何效果都是受某种动机的支配所造成的,从来也没有不来自任何动机支配的效果(极特殊的情况除外)。在行为的最终意义上,动机的善恶与后果的善恶是相一致的,不仅如此,某种动机引出某种后果以后,这种后果又会强化人的原来的动机;或激起人们新的动机,从而,又通过新的行动过程,产生新的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好的动机就会得到好的效果,坏的动机就会产生坏的效果,不依赖于动机和不体现动机的效果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在行为总体上,我们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动机是行为的起点,效果是行为的终点。

在生态道德行为中,动机和效果的相互联系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原始人为了生存,产生了同大自然作斗争的动机,这种动机促使他们先后创造出了石器、青铜器、铁器等生产工具,并把这些工具应用于生产劳动,从而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社会财富,达到了使原始人更好地生存,以及推动人类社会向文明时代迈进的效果。而到了现代,现代人为了生存,产生了维护大自然的动机,这种动机促使他们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尽量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做,不但使人类能更好地生存,也为整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第二,动机和效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动机可以转化为效果,效果也可以转化为动机,动机只有转化为客观效果,使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才能构成现实的社会生活。动机如果不转化为效果,人类社会就不能向前发展。同样,效果也能转化为动机。因为,人类的行为是具有历史性和连续性的,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受一定的生活需要(动机)所支配的,当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使这种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即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时,这种得到了满足的效果就会作为下一次行为动机产生的基础,效果就会向动机转化。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达到自己的一定目的时,又会产生新的生活需要,驱使着人们继续去探索、去追求,在新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人们正是在这种反复不断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产生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类自身的动机,又通过社会实践使这种动机转化为效果,即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及改造人类自身的目的。

(三)动机与效果统一于社会实践

我们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动机与效果不相统一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不统一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动机是主观的东西,效果是客观实际的存在,从主观的动机到客观的实际效果,要经历过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它要求人们的认识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正确认识基础上的善良动机,它的行为能够得到预期的结果,这时动机和效果是统一的。反之,如果主观动机是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缺乏正确认识,或者虽有正确认识而行为的方法不对头,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动机和效果不一致的问题。

好的动机可能产生好的结果,也可能产生坏的结果,同样,坏的动机可能产生坏的结果,也可能产生好的结果。只有社会实践,才能把主观与客观、动机和效果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使我们能够以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来作为评价生态道德行为善恶的标准。

在生态道德行为中,特别强调动机和效果统一于实践这一点,是因为,生态道德行为较之一般的道德行为来说,动机和效果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我们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动机好,效果不好。比如,我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但实际的效果却是: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甚至破坏。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认为,对待这个问题,不能因为效果坏,而否认了动机。相反,应该对整个行为的全过程加以全面分析,找出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真正原因,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把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正像毛泽东指出的那样:“真正的好心,必须对于自己工作的缺点错误有完全诚意的自我批评,决心改正这些错误缺点。”这就是说,如果动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只要存在这种善良的动机,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实践中改正错误,最终达到动机和效果的统一。第二,动机不好,效果好。如“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说法就属于这种情形。这种观点割裂了主观和客观、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按照这种观点看来,不管人类的动机如何自私,人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手段,但只要人类的行为后果能给自然带来好处,人类的这种行为就不应该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表面看来,这种观点似乎有一点正确性,但是,实际上,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为了人类本身,而绝没有考虑到自然界其他的物种。以人类的“自我”为自己行为出发点的人们,当人类生存利益和自然界中其他物种的生存利益相冲突时,人类就会采取牺牲自然界的利益而满足人类自身利益的行为,这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总之,人们在实践中产生动机,又通过实践及其效果来检验动机的好坏。动机和效果是辩证统一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在评价人类的生态道德行为时,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做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这就是生态道德行为善恶的评价依据。

同类推荐
  • 日常小事皆学问

    日常小事皆学问

    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担当着科技兴国的历史重任。因此,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从小学抓起,为培养未来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是势在必行。
  • 洞穴传奇探险路

    洞穴传奇探险路

    本书介绍了马耳他地下洞穴揭秘、阿尔塔米拉洞穴考证、土耳其地下古城挖掘、厄瓜多尔藏宝洞探险、血腥的丹漠洞穴故事等内容。
  •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震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险、逃生及救助,震后的防疫、心理重建等。《地震应急防护手册》基本上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强调实用性、普及性。
  • 追踪历史真相(科学探索的真相)

    追踪历史真相(科学探索的真相)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读者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这是科学普及的关键。
  • 战车王国

    战车王国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热门推荐
  • 逆向物流管理

    逆向物流管理

    本书系统性、实用性强,体系编排新颖、严谨,语言精练,且每章均含有经典案例供阅读讨论。此外,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归纳国内外逆向物流管理的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注重区别于国内目前存在的逆向物流管理书籍的一般编排格式。本书可以作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和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用书或自学参考书。
  • 幸福就是美丽地活着

    幸福就是美丽地活着

    一句“你幸福吗?”竟让现代人凝噎语塞。我们常常感叹,现代生活中幸福感降低了。其实我们不知道,幸福一直就在我们的身旁,只是我们总是因为物欲和妄想而把幸福挡在了心门之外。《幸福就是美丽地活着》通过“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欣赏自己”、“自我觉醒”、“自我鼓励”等六十个角度,向读者介绍如何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最佳的状态,如何打开心门,静静等待幸福的到来。仁空法师通过《幸福就是美丽地活着》启发大众:幸福不是空谈出来的,是体会出来的;幸福既是眼下的问题,也是未来的目标。读者也会在仁空法师的引导下,放下种种虚妄、剥去层层烦恼,寻到暗藏在心底的幸福种子。
  • 劼忘

    劼忘

    异国修真之域,身份迷离的少年,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他该怎么去保留初来时那份纯真,该怎样去适应尔虞我诈的修真界,是一步步随波追流还是......
  • 老婆萌萌哒:总裁成婚88日

    老婆萌萌哒:总裁成婚88日

    钻戒名表没偷到,倒把自己的钱包、身份证落总裁豪宅里了!“总裁饶命!我愿意补偿你!”“你确定要补偿?”某女点头。总裁扬起一抹神秘的微笑,道:“我家里一应俱全!就缺个老婆!”总裁上下打量某女,目测后,勉强道:“我就将就吧!做我老婆,我就饶了你!”某女气炸!什么叫将就?她好歹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美女好不好!
  • 吟游清风

    吟游清风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诗歌美酒常相伴,逍遥自在似神仙。
  • 无限之暗黑德鲁伊

    无限之暗黑德鲁伊

    刘离是一个普通的人,每天做着普通的事、干着普通的活、过着普通的生活、看看小说、看看电影、动漫、玩玩游戏、打打cs。但是在一个上午他发现自己已经不在普通了......“想明白生命的意义吗?想真正的……活着吗?”
  • 网游之我只是个复制品

    网游之我只是个复制品

    既然不是灵魂回到从前,那么是穿越?又或者自己只是一个不该存在的一个复制品?一个是带着爱意再次见到的爱人,一个是不知不觉悄悄来到的爱情,两者之间你又如何选择?人生终有遗憾,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又有怎样的打算?是命运的到改写,还是这本身就是命运注定的旅程?“我不想离开!可是又能怎样?我本身就不是属于这是世界的人”即使是一个过客,却也留下不灭的脚印。改变命运的过程,其实也是新的人生开始,同样的人却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 火影之木叶飞舞

    火影之木叶飞舞

    只要有树叶飞舞的地方,火就会燃烧......
  • 圣月星学院

    圣月星学院

    在她脑中徘徊的是女孩的哭声,她曾说过:“欧阳晨曦你最坏了,我再也不要喜欢你了!我再也不要见到你了”。然后便哭着离开了。在这过程中她失去了的记忆再次苏醒,该想起的全部想起,不该想起的也想起了,离真相越来越近……她失去了亲情,放弃了友情,不奢望得到爱情。幸福是什么?追爱路程太漫长,过多悲情被埋藏,美好的幻想,残酷的现实,洁白的天使,嗜血的恶魔,真假与善恶,实在过于复杂,被仇恨遮闭的双眸,被鲜血染红的双手,被泪水打湿的眼眶,仇恨使血泪交融,雨水洗礼着肮脏,沉默是最后的惩罚,爱情是唯美浪漫,还是悲美凄凉,陌是恶魔的代名词,气场恐怖令人绝望。
  • 孟浩然集

    孟浩然集

    说起孟浩然(689—740),许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著名的五言绝句《春晓》(按,题应作《春晚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确,这首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图画的小诗,几乎我们呀呀学语时便牢牢地定格在了记忆中,成为我们许多人启蒙教育中接受的第一首诗。因而,对于这位写出了伴随我们许多人成长的诗歌的诗人,我们没有理由不进入他的诗世界,在对他作进一步了解的同时,继续从他的诗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其实也是我们评解孟浩然诗的目的所在。既然如此,还请先允许我们对孟浩然其人其诗作一概括的介绍,作为前言,弁于其首,权当是我们立足自己的理解为读者所描绘的孟浩然的画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