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76100000004

第4章 绝意仕途

一个夏天的傍晚,凉风送爽,景色宜人,芭蕉沐浴着落日的余晖,在肥沃的土壤里,伸枝舒叶,生机勃勃。一汪池塘里,荷花宽大的绿叶衬托着一朵朵出水盛开的荷花,白的、浅的,分外妩媚、妖娆。白石信步在这芭蕉、荷塘旁漫步。远处的群山、一塘荷花、几叶芭蕉,轮廓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特别是那红得如血的朵朵鲜花,更给这夜晚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这诱人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把他的创作激情从心灵的深处召唤了上来,他赶紧跨进屋,沉思良久,提起笔,用淡墨在上方勾勒了几处山峰,接着恣意挥洒了起来,到子夜,一幅《借山吟馆图》便展现在眼前。

自从白石同妻子春君,带着两儿两女,搬到梅公祠一年的时间里,白石主要是读书学诗。这里幽雅的环境,助人诗思。他写了一首诗,专门记述那情景,其中两句是“莲花山下窗前绿,犹有挑灯雨后思”。

这一年中,白石写的诗,竟有几百首之多。

中午时分,白石正在全神贯注地画他的《芭蕉图》这幅画。忽然,大儿子热汗涔涔地送来了一封信。

白石拆开信封一看,原来是朋友夏午诒写的。他从头至尾,细细看了两遍。信上说,他的内人姚无双,从小喜欢画,可是未得名师指点,西安这地方,画师不少,但没有深交,不便聘请,想来想去,还是请白石能北上西安一趟。

夏午诒的信来得很突然,尤其是邀请他去西安一事,大大地出乎于他的意料之外,拨动了他一颗宁静的心。

白石看完了信,沉思了起来。

他已经40多岁了,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应朋友之约去作画、刻印,少则在外住上三四天,长则两三个月,完了事就回家;中间临时有什么急事,随去随回。对于这样的生活,他是舒心的,因为他原先没有什么更高的奢望,淡泊明志,温饱足矣,从来没有想到要发什么大财。

他从小痛恨那些为富不仁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能糊住一家大小的嘴,过清贫、安稳的日子就满足了,所以,在他的心目中,从来没有想到要远离家乡,外出长游。夏午诒的信,打破了他心境的长期的平衡。

清光绪二十八年四月初四的早晨,白石的第三个儿子呱呱坠地了,中午,他又接到了西安来信,是白石的老师郭葆生写的,原来他也在西安。

这是厚厚的一沓信。他轻轻地展开信,一行行熟悉的、秀丽的字,展现在眼前。

……

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

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观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只能常作远游,眼界即广阔,心境亦舒展,捕以颖敏之天资,深邃之学力,其所造就,将无涯矣,较之株守家园,故步自封者,城不可以道里计也。关中夙号天险,山川雄奇,收之笔底,定多杰作。然为画境进益起见,西安之行,殊不可少,尚望早日命驾,毋劳踌躇。

言词之间,情意恳切,剖理明晰,白石看完信,一言不发,暗暗思量,原来这次西安之行,夏午诒是同郭葆生他们商量好的了。

历史上,李白、杜甫不要说,像唐宋八大家,哪个没有在年轻时代远离家门,饱览祖国的壮丽河山,丰富自己的创作源泉?虽然他们是一代文豪,而自己也是湘潭这块土地上闻名遐迩的一个画师啊!他的心有些动了,能有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出去看看,会会友人,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见见各地的风物人情,对于自己的艺术进展,当然会有极大好处的,郭葆生的话,不无道理。

妻子春君已经满月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他同春君抱着新生儿子,高高兴兴地去杏子坞看望爸爸、妈妈、弟弟、妹妹,郑重商量一下西安之行。

春君听到朋友要邀请丈夫去西安,远离家乡数千里,心里很是留恋,因为她13岁过门到齐家当童养媳至今日,他们一直恩爱如初。白石耐心地劝说她,给她念朋友的信,渐渐地,她感到画画需要开阔视野,应该支持丈夫的事业,至于家里的事,孩子渐渐大了,而且老人就在身边,总是可以安排妥当的。

到了杏子坞,白石的父亲齐以德夫妇见添了个小孙子,十分高兴,轮流的抱着,看着,逗着,小屋里充满了欢乐。

白石拿出十多两银子,交给妈妈,作为给老人生活上的一点补贴。虽然他们分居而住,但是,经济上没有分开,白石作画的收入相当的一部分交给了妈妈,自己留了一部分,维持一家的生计。他知道父母劳累一辈子,为他的成长倾注了全部心血,今天,他能够独立生活,有了比较多的收入,应该使老人的晚年生活有改善。

白石把郭葆生等朋友邀请他去西安的事,详细告诉了父母,征求他们的意见。

爸爸默默地听着,不断地吸着烟,不说什么,母亲看了春君一眼问:

“你有什么想法?”

“开始我也是十分矛盾,几千里路,孤身一人,无人照料,有个头疼脑热的,怎么办?”春君回答说:“后来一商量,还是让他去的好。老在家,对他的画没好处,到了大地方,总比咱们湘潭这地方认识的人要多,慢慢的,更多的人知道了他,说不定有大的造就,这样一想,我也通了。”

“西安是六朝古都,听说那地方是不错的。”齐以德终于开口了。“家里你不用担心,我们会照顾好的,而且孩子也大了。只是你从未出过远门,西安离这里多少路?”

“两千里。”白石回答说。

“两千里。”父亲重复了一句。

“是呀,这一路上长途跋涉,千山万水,病了怎么办?西安那里,有朋友照顾,不过毕竟是客居,总不如家里。”

“这些我已经考虑过了,问题不大。我已经40多岁了,现在身体还好,不出去走走,就没有机会了,至于身体,我会注意的。”白石回答说。

“既然这样,那就去吧。”母亲将孙子交给了春君,“家里的事,就不用挂念了,春君能干,我们也时常去照应。”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毕竟这是他第一次远游,所以,整个夏天,直至秋天,他和全家都为这次外出做着各种准备工作。听说西安气候要比这里寒冷,春君特意为他做了棉衣棉裤,两双十分合脚的千叠白底、黑布面鞋。还准备了换洗的单衣、衬衣。总之,一切生活用品,春君都为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离行期渐渐近了,他的心境越来越不平静。在这40年的岁月里,他没有离开这生他、育他的故土一步。没有这么远、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过父母、妻儿。如今,他要走了,心里未免时时升腾起一股难以言状的依恋、惆怅情感。

已经是深秋的季节,满山遍野的枫叶像一簇簇燃烧着的火焰,给这寂寞的群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风姿。他好像第一次突然发现了家乡是这样的美,家乡父老、兄弟、姐妹是那样可亲、纯真。如今,他要远走了,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对于故土,对于父母、妻儿难免不产生一种难言的深深依恋的心情。

白石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西安。

夏午诒的府弟坐落在城南的一个僻静处。两扇朱红的大门前,一对石狮昂首屹立着。今天,夏家为了欢迎白石的到来,大门从中午开始就敞开着,像要迎接什么尊贵宾客。

夏午诒从清早起,就不断派人到大道上去望。三天前,他接到白石的信,说今天到西安。他找来了白石的至交张仲飓。夏午诒虽然会过白石,不过毕竟不十分了解,仲飓告诉他,白石出身虽然贫寒,但是胡沁园、王湘绮的得意门生,为人耿介傲岸,不事权贵,要他们好好照顾,不可怠慢。

夏午诒听了之后,暗暗钦佩白石的品格和他处世待人的态度,所以,对白石的到来,他亲自作了精心的安排,还约请了郭葆生、张仲飓,还有长沙的徐京立到家里等候。

正午过后,忽然门人急忽忽地跑来报告:“老爷,先生到了,先生到了!”夏午诒一听,急忙向客厅走去,郭葆生、张仲飓等人也跟了出来,只见派去联系的一个家人,挑着行箧,走进了客厅,热涔涔地放下担子说:“客人马上就到,我先走了几步。”

四人一听,马上向门外走去。出门远望,只见西边的路上,风尘仆仆地走过来一个身着深蓝色长衫、千层底鞋的中年人。仲飓一见,小跑步迎了上去,高兴地叫了起来:“白石你到底来了。”夏午诒更是兴高采烈,向白石深深一躬,谦虚地说:“蒙先生不弃,远道而来,实不敢当。”

“你路上怎么走了这样长的时间?”张仲飓问。

“边走边画,走一路,有了兴致,停下来画,很自由。画了不少,时间就长了点。”白石笑笑回答说。

更衣、洗脸之后,大家又在客厅里叙谈。夏午诒引他的如夫人姚无双,款款走来。白石一眼望去,夏夫人年约十八九岁,修长的身材,仪态大方,十分俏丽。

夏午诒领着她走到白石面前介绍说:“这是姚无双,这位就是齐白石先生,是你的老师。”

姚无双满面春风,高兴地看了白石一眼,垂着头,深深地道了个万福:

“谢谢先生远道而来。”白石慌忙离座回礼。

丰盛的晚宴至深夜才尽兴而散,夜色沉沉,什么景物都看不见。家人提着灯在前面引路,大家陪同着白石,到一间夏午诒精心为白石布置的卧室休息。

这样,白石开始了在夏家教画、绘画的生涯。姚无双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毕竟未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所以,白石从绘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传授。姚无双十分聪颖、好学,闻一知十,学得十分认真,进步也很快。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即将年关了。一天早晨,白石推窗一看,到处是银装素裹,远处的群山、田野、房宇,都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着,一片银装的世界。

雪还在飘飘扬扬地下着。白石第一次见到雪,他静静地站在屋前的天井里,怀着孩子般的心情注视着纷扬的雪花,不时俯下身子,抓起一团团的雪,捏着、闻着。

“好看吧,一片银装的世界。”夏午诒披着貂皮大衣,站在白石的身边。

“美极了,把世界变了模样。湖南是看不到这样的景致的。”白石兴奋地说,头也不回。

“雪景好画吗?”夏午诒问。

“万物都可以入画。”白石侧过脸,看着夏午诒,“关键在于选题的角度,用墨的技巧,说不定用墨画雪,别有一番情趣。走,画一幅小品。”

两人来到画室。白石凝神片刻,挽起了袖子,提起笔,在宣纸上一笔一画地勾勒了起来。那被雪覆盖着的群山,寒风中脱了叶子的树杈、小桥、茅屋,活灵活现地展现的咫尺之上。雪中还伫立着一个青年女子,身披猩红色的披风,给这洁白的银的世界,增添了浓烈的气氛。

夏午诒全神贯注看他落笔、用墨、上色,暗暗称奇。画完之后,夏午诒亲自将画挂在墙上,又找来了姚无双,细细地欣赏起来。

“先生,这画太好了,我是否可以临一张?”姚无双兴奋地问。

当然可以,不过白纸上画白雪,不是很容易的。白石说:“古时有不少画家不敢画白雪,只好通过人物、鸟兽惧寒的形态来表现冬天,被人讥为‘干冷景’。你敢画,这好。不过,不能用白粉,要以墨色为主,一定要把天空及水烘暗,你试试吧。”

姚无双同夏午诒走后,白石又伏案画了第二幅雪景图,正在他勾勒江边小舟时,午诒同仲飓带着一股寒气,推门进来了。

他们没有惊动他,让他静心作画。他也全身心进入了艺术创作的意境,似乎没有察觉到身边的一切。

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白石到西安已经3个月了,夏午诒要进京谋求差事,调往江西,他邀白石和他全家一起赴京。西安这一段,唯一使他留恋的倒不是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西安古都给他留下难以胜数的名胜。这里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一幢幢古式的建筑,一条条整齐的街道,甚至于一山一水一石,都蕴藏着神秘的传说,给人以广阔遐想的境地。他来到这胜远园林之中,好像到了另一个清静、美好的世界,激发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感。

去不去北京呢?白石很矛盾。离家近半年了,他日夜思念着妻儿、父母。前些天刚接到家信,希望他早点南归。不过,去北京的机会是难得的。

他理不出个头绪。不知回去好,还是上北京好。

这时,夏午诒陪着樊樊山前来看他了,樊樊山是南北闻名的大诗人。

白石一见十分高兴,忙着让座:

“我想最近去看你,你这……”

“我应该来看你,不必客气。”樊樊山笑了笑,巡视了一下屋内挂着的画,站了起来,一幅幅仔细地观赏着。有的画他还站在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反复地品鉴着,询问作画的时间、心境。

他不会画,但鉴赏力是很强的。他能凭借作品提供的画面,比较准确地领略作者蕴涵于艺术构思中或隐或现的寄托与情感。

白石的这些画,题材广泛,格调清新、明快,洋溢着对蓬勃生命的礼赞和他对未来的憧憬。明媚的春光,争奇斗艳的花卉,青青的木草,透露着大自然永不衰竭的昂然生命。

回到座位上,樊樊山问白石:

“午诒举家进京,你有什么打算?”

“一时还未拿定主意,想听听大人的意见。”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意见。”樊樊山品了一口茶,似乎在寻找恰当的词语表达他的想法。

白石静静地坐着。

“我的意见,你还是随午诒他们进京为好。即使不长住,看看京华盛况,了解风俗人情,会会文人画师,对于你的绘画艺术,是大有好处的。”樊樊山关切地说:“你要长住,午诒他们走后,我介绍你到我朋友家住,一面作画,一面好好游玩,开阔视野,北京,毕竟是艺术殿堂,精英荟萃的地方。”

白石会心地点了点头。

夏午诒也高兴地笑了起来。

3月初的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夏午诒一家同白石一道,踏上了进北京的路。

从西安到华阴县的一路上,在山坳、田野,到处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连绵不断,长达数十里。绵延起伏的山峦,蔚蓝的天空,艳丽的桃花,把这山河装点得十分美丽、妖娆。

到华阴县城,太阳已经西沉了,白石顾不得一天的旅程疲劳,也无暇去应酬待客,独自跑去看华山去了。可惜天渐渐地暗下来,没有看清楚。第二天一大早,他拉着午诒,匆匆赶到万岁楼,把华山看个尽够。

华山自古天下雄,真是一点也不假。山势屹立,像刀削一样。晚上,脑际浮现着华山的雄姿,他就着灯光提笔画了一幅《华山图》,并题了一首诗:

仙人见我手曾摇,

怪我尘情尚未消,

马上惯为山写照,

三峰如削笔如刀。

他用焦墨,运用腕力,一笔下来,将那山势画得雄奇挺拔,气宇轩昂,尤其是那侧峰,更具神韵。

在华阴住了两天,继续东行,不久就见到了漳河。漳河的水虽然不大,比起湘江来逊色多了,但在北方这黄土高原地带,也别具神韵。清冽的河水,在阳光下,汩汩地淌着,发出阵阵耀眼的光辉。在西安的日子他看到的多是山和古迹。今天突然见到了漳河,好像见到了故乡的湘江,心里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兴奋。

同类推荐
  •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传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传

    于成龙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清廉官吏。人到中年,他才踏上仕途。从县令、知州、知府,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最后官至两江总督,他一直清廉之风不改,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第一廉吏”。
  • 元朝那些人

    元朝那些人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本书以林海音的一生为背景,来扫描、透视人们最感兴趣,也最能凸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断,有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图片说明。
  • 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热门推荐
  • 纯良太傅

    纯良太傅

    醒来,原来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兰嬷嬷的梨花酥好好吃诶。聆音你又欺负我?姓张的小孩,猫猫病了啦,额,神医,神医啊,别走,我不喊你小孩就是了。泯哥哥你们回来吧,带着嫂子回来吧。嫁人?好吧,嫁,反正在你家屋檐下,不低头也不行,可是那个将军好像看起来很危险呐!好像听见有人在笑,可谁说的,笑的越甜就越危险...
  • 嫡妻重生功略

    嫡妻重生功略

    她从棺材里醒来,他在一旁与人调情,她是爬出来,还是躺回去?翻身休夫,她夸下海口:要皇上来给我走秀!腹黑夫君一旁邪笑:我穿上比皇上更好看。刁蛮女笑得更加邪恶:夫君,你不穿,更好看。
  • 一妃冲天:悍妃要逆天

    一妃冲天:悍妃要逆天

    她乃国之郡主,临近婚期,却突然家破人亡,遭受牢狱。她痛哭祈求时,心仪之人正向丞相之女求亲;她被发配北疆之时,心仪之人正为丞相之女簪花。她绝望无助,从而性情大变,断情绝爱,誓要踩着那些仇人的血步步荣归。他是一国皇子,温润儒雅,精明腹黑,却不受宠。一朝被人陷害,被遣出京,成为北疆县令。他救她,只因北疆日子百无聊赖,本以为救了只羊,不料是只披着羊皮的狼。试看强势腹黑的女主如何忍辱负重,涅槃重生,最后鞭小人,除恶仇,荣华归来。试看天下狼烟而起,群雄角逐,女主如何谱写一场盛世柔情,名权皆揽。
  • 恋人是只狐

    恋人是只狐

    疑惑少女倾伊人是一名普通高三学生,父亲早逝,伊人这个名字是妈妈在伊人出生前取的,本来希望伊人将来可以长得小巧,可爱,可天公不作美,伊人一出生就满身胎记,只有半边脸正常,一直被人嫌弃,直到有一天,偶然穿越异界,缠上冷漠妖狐。就是要缠着你!“狐神大人,回不了家,你要包养我”[好喜欢]“哼,愚蠢的人类”[怒]……………………[上一世,你收留了落难的我,却又被迫离我而去;这一世,我愿不惜一切代价找到你,只为能守候在你身边。]
  • 生化危机之生死时速

    生化危机之生死时速

    美好的旅行又要开始啦,好期待^_^什么?火车上有流红汤的家伙?你说的是僵尸啊,靠!这么变态的事情也能发生?!可是,可是这是真的吔!看尤金逆天改命......
  • 霸道争锋

    霸道争锋

    跌倒了,爬起来,哪怕像条残缺的狗一样没有尊严顽强的苟且,唐霸道用他的一生道尽了人世间的事态苍凉,在他眼中那些为了过程精彩而奋斗的人都是狗屎,他要的只是一个胜利的结局,哪怕遍体鳞伤,他也会挣扎到最后,因为他要做那站在巅峰的大人物。
  • 神兽养殖户

    神兽养殖户

    孟沧江本是阳城的一个小乞丐,一天他得到了一块神奇的石头,可以培育出神兽的石头,各种动物经过他一个月的培养都会获得一项神通,或飞天或遁地、或吐火或喷冰,孟沧江因此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重大决定:放弃乞丐这么没有前途的职业,改去养殖神兽,甚至要成为一名掌门,在布满修者、修真门派的大陆上建立自己的门派。"掌门师兄,养完朱雀、玄武,该养青龙、白虎了,你养猪和猴子干嘛?"韩登提醒道。孟沧江微微一笑:"悟空,八戒,和为师取西经去!"说完骑上一匹白马飞走了,远处传来孟沧江嘹亮的歌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覆载群生天不仁,神兽养殖皆成善。"
  • 逆战:末日曙光

    逆战:末日曙光

    一场密谋被年轻的特警获悉。大规模杀伤的生化武器,已经被悄然埋藏在各个城市的隐蔽角落。事关百万人命!上报国际刑警?通知各国反恐机构出动?可是,冷血杀手的话惊心动魄,“你们的上峰,已经被渗透了……”他的话可信么?到底该不该上报?然而,纠结的特警没来得及抉择。国际形势突变,被捕老大身死狱中,恐怖组织含怒出手。轰然爆炸声响彻世界各个角落。生灵涂炭,尸横遍野。不知这样,三天后,那些横尸遍地的罹难者们,又缓缓地站了起来……世界从此改变。
  • 一生一世笑繁华

    一生一世笑繁华

    他是貌美心黑的北冥太子!她是飞扬跋扈的漠北公主!悲催初遇,她无意得罪,掉进有洁癖的他的浴桶里,祸及性命,只得掉头逃跑!天降美人,他原本逗弄,却渐渐被她吸引,身陷其中不可自拔!对这黑心肝又深不可测的男人,她表示敬谢不敏!在听说父王不可能同意自己嫁给他之后,她兴奋地敲打着锅碗瓢盆,到他的寝殿门口示威!他饶有兴味地笑了笑,不知道她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乐极生悲!就在这会儿,丫头慌慌张张地来了,“公主,不好了!皇上说他虽然不愿意您远嫁,但既然北冥太子一片诚心,他就只好同意你们的婚事了……”同意了!同意了?!砰!她手里的汤碗和她的小心肝,一起摔到地上!碎了!白眼一翻,往下一倒……“公主!”
  • 狮子精神

    狮子精神

    《狮子精神》由商智、冷洋编著。《狮子精神》讲述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涌动激情和梦想的年代商海百舸争流,世间英才百出,13亿多人共同开拓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人们渴望成功。企业期望繁荣,国家谋求富强我们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在机遇面前坚定果敢,在强敌环伺时无所畏惧,在展望未来时壮志凌云,我们需要狮子精神!像狮子一样胸怀壮志,雄才大略;像狮子一样尊严高贵,王耆气派:像狮子一样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像狮子一样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像狮子一样专注目标,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