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76200000003

第3章 充满奇想的童年

时光如梭,转瞬间牛顿5岁了,已经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他是在附近斯吉林登和斯托克的妇女主办的走读学校接受早期教育的。在这里,牛顿学会了读书、写字和简单的计算。

据说当时在学校里,牛顿并不是个优秀的学生,他学习非常吃力,各科成绩也比较差,经常被列入差等生的行列。虽然老师非常关心、同情这个可怜的孤儿,可是,同学们却常常歧视他,有的甚至还欺负他。牛顿在学校里不知听了多少讥讽的话语,也不知挨了多少次同学的拳打。尽管如此,牛顿却全然不在乎。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同学的冷淡。而每当受到同学欺侮时,他就赶快躲得远远的。

看到外孙的处境,外祖母非常着急,也非常心疼牛顿。老人甚至有过让他退学的打算。可是,唯一使外祖母感到欣慰的是这个瘦弱、孤僻、胆小的外孙子,常常向她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且,在课余时间还有许多特殊的爱好。伴随着牛顿年龄的增长,外祖母发现他越来越喜欢发明创造些东西,牛顿的一举一动,外祖母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这样,让他退学的念头也随之打消了。

暑假里的一天,牛顿从装杂物的仓房中找到许多大大小小的钉子,然后,回到房间,把钉子一排排密密麻麻地摆在苹果箱子的上面,聚精会神地用小铁锤子钉着……听到“咚”、“咚”的响声,外祖母早已猜测到牛顿在干什么啦!可是,外孙子已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久啦!他不会饿吗?这样想着,外祖母便端上一盘点心,笑眯眯地来到了牛顿的房间。

“哎哟哟!你这个可爱的木匠师傅啊!今天,又在做什么活儿呀?”

外祖母怜爱地望着牛顿开玩笑地说着。

看到外祖母的到来,牛顿立刻放下手中的锤子冲着外祖母撒娇地说:

“外婆,快给我点儿点心吧!我都要饿死啦。”

外祖母马上把盘中的点心拿出来递给牛顿。当外祖母看到牛顿狼吞虎咽地吃着点心时,爱怜之情油然而生。老人用手轻轻地抚摸着牛顿的头发,并用面颊亲切地贴了贴他那汗津津的小脸蛋儿。还没等外祖母抬起头,牛顿就向老人提出一个令她吃惊的要求。他对外祖母说:

“外婆,你能给我买一把锯吗?我想用锯把这个椅子腿锯短一些。您瞧这椅子的腿儿也太长啦!”

听罢牛顿的话,外祖母先是一怔,而后说道:

“哎哟,你小小的年纪哪会使用锯呀!那东西都是大人们用的工具!”

牛顿不服气地说:“我当然会使啦!不信您把它买来,我使给您看看。”

“好吧!我的孩子,外婆一定满足你的要求的。不过,你可得好好学习功课啊!”

外祖母望着牛顿渴望的眼神儿,无可奈何地答应了牛顿的要求。

其实,外祖母并不想买锯,因为牛顿毕竟还是个孩子。可一想到孤苦伶仃的外孙子从不轻易地向她提出什么要求,老人还是决定到附近的格兰瑟姆镇去给牛顿买一把锯。

吃罢午饭,牛顿就跟随着外祖母上路了。兴致勃勃的牛顿,一想到自己马上就有一把新锯,并且可以用它修修椅子、做个木箱或者做一个小船什么的,牛顿就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外祖母看到外孙子如此兴奋,心情也特别爽快。于是,他们俩就加快脚步,不久,便来到了格兰瑟姆镇。

一走进工具店铺,那些各式各样的工具简直令牛顿目不暇接。他看到货架上摆放的有锯普通木板的锯,有伐木工人用的伐木锯,还有锯冰用的冰锯……虽然锯的两侧都有锯齿,但善于观察的牛顿,却发现锯齿的形状并不一样,有的是按顺茬锯木头用的锯,有的是按横茬锯木头用的锯。牛顿简直看呆了。他多么想把各种各样功能的锯都买下来呀……这时外祖母喊道:“喂!牛顿!我们该回家啦!”

懂事的牛顿,看看外祖母手中拿着的那把崭新的锯木头用的锯,又看看外祖母那饱经沧桑的面孔,激动得连忙用双臂搂住外祖母,把脸紧紧地贴在外祖母的身上……

回到家中,外祖母便开始忙碌着做家务,而牛顿则手拿宝贝似的抱着锯就跑到自己的房间,开始仔细观察琢磨锯的构造,并幻想用它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晚饭时间到了,外祖母又笑眯眯地来叫牛顿吃饭了:

“我的小木匠师傅啊!你在忙什么呢?我们还是先吃晚饭吧!”

说着,外祖母来到楼上。可是室内鸦雀无声。外祖母一看,牛顿连同那把新锯早已无影无踪了!

“咦?这孩子又到哪儿去了呢?”

外祖母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摇摇头,无可奈何地下了楼。

原来牛顿早就跑过小桥,到詹姆斯舅舅家去了。

此时,舅舅正在家中修理一把旧椅子。忽听有急促的敲门声,随后又听到“舅舅,您在家吗?”的叫喊声。詹姆斯舅舅一边站起,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一定是小牛顿,今天他肯定有什么高兴的事情。”

詹姆斯打开房门一看:果真不出所料。只见牛顿双手背后,脸蛋儿通红,眼里闪烁着兴奋的神采,微笑地看着舅舅。

“噢!是牛顿呀!你来得正好,快点进来吧!”

舅舅热情地与牛顿打着招呼。

牛顿一闪身,敏捷地迈入房门,然后神秘地对舅舅说:“您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詹姆斯舅舅趁牛顿不备,急忙探头一看,便惊异地说道:“哟!这一把新锯你是从哪儿弄来的呢?”

牛顿一边把藏在身后的新锯递给舅舅看,一边兴奋地说:“这是今天我让外婆给买的。”

“嘿!这可是把好锯啊!在什么地方买到的?你会使用它吗?来!让舅舅教你锯几下吧!”

詹姆斯舅舅一面说着,一面拉着牛顿来到旧椅子旁边,随手又找来一块木板,就“吱——嘎”、“吱——嘎”、“吱嘎、吱嘎”地拉着锯给牛顿看。

牛顿望着舅舅熟练地锯着木板,脑海里浮现出许多图景:

在外祖母家的包房中,还扔着一个坏了的手推车,用这把新锯,可以使它重新跑起来;还有那些堆着的木板,用新锯能做一个水车和木船,将来,划着木船就可直接来到舅舅家……牛顿想着想着便出了神儿,舅舅同他说些什么,他都没听到。直到舅舅拍拍他的肩膀儿说道:

“你又在做什么美梦啊!我说的话你都听清楚了吗?”

詹姆斯舅舅的话打断了牛顿的沉思,他兴致勃勃地把刚才的想法全都告诉了舅舅。舅舅微笑着不停地点头听着,并耐心地回答牛顿所提出的一切问题。最后,詹姆斯舅舅抬头望了望窗外又看了看这个对木工制作着了迷的小外甥,只好下逐客令:

“孩子!天已经黑了,你赶快回家吧!不然的话,你外婆该惦念你啦!等明天再来吧!”

牛顿抬起头远眺窗外,这时黄昏已静悄悄地来到了这个被起伏的山峦所围绕着的小村庄。只见远处的森林已变得模糊不清了。牛顿站起身,恋恋不舍地说:“舅舅,我走啦!等明天我再来吧!”

话音刚落,牛顿便小心翼翼地把锯抱在怀里,然后就消失在夜幕之中了。而此时,外祖母正站在家门前翘首等待着!

在牛顿的一生中,最使他难以忘怀的人是外祖母和詹姆斯舅舅。是外祖母给了他母亲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是詹姆斯舅舅的木工制作,启迪了牛顿,唤起了他制作的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牛顿越来越喜欢突发奇想和发明制作了。

春天又一次给寂静的伍尔斯索普村带来了一片生机。柔和的阳光照耀着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土地。低垂的柳树披上了深绿色的衣袍;幼嫩的小树也换上了浅绿色的新装;布谷鸟自由自在地“布谷、布谷”地叫着;远处的麦苗也长得格外茁壮喜人。

这时,在村里坎坷不平的坡道上,急匆匆地跑来了一个男孩子。只见他紧锁着眉头、汗流浃背、头也不回地拼命地往山坡下那幢石砌的二层楼跑去……这个小男孩就是牛顿。只见他气喘吁吁地奔跑到房门前,扬起小拳头,一边使劲儿地敲着门,一边高声喊道:

“我回来啦!外婆请快点给我开门!”

正在给牛顿缝补衣服的外祖母,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心疼地说:“哎哟!我的外孙,你可回来啦!都急死我啦!可是,你又为什么这样慌慌张张的呢?”

牛顿看着外祖母,一边用手擦着额头上的汗珠,一边焦急地说:“外婆,求您给我一点钱好吗?”

外祖母一听牛顿要钱,便一脸不高兴地说:

“哎呀呀!家里本来就没有多少钱啦!你要钱做什么?赶快吃饭吧!吃完饭温习功课。”

“功课吗?我肯定会做的,可是,我还是求您给一点儿钱吧!”牛顿再次央求外祖母。

外祖母望着牛顿那渴求的目光,心又软了。是啊!家中生活虽然拮据,可是,对于牛顿的要求,外祖母还是尽量满足的。因为老人认为牛顿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从不乱花一分钱,所以,非常怜爱他。这一次,外祖母已经猜测到牛顿要钱的目的。最后,她还是不情愿地、小心翼翼地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把准备给牛顿买点心用的钱全部拿出来。小牛顿接过钱,连忙激动地说:“谢谢您啦,我走了!”

话音未落,一转身便头也不回地跑出去了。外祖母望着牛顿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喃喃自语地说:“牛顿在学校里,要是能好好学习功课就好啦!”

的确,牛顿上小学时,功课一点儿都不好。在班级里,他的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倒数几名。为此,外祖母也感到头痛。无奈,她只好期盼着牛顿长大以后能勤奋学习。

虽然牛顿在学校里不用功学习功课,可是,在家中,尤其是在他那间小屋子里,却摆满了各种各样倾注了他心血和智慧的小东西。其中,有的还是顶呱呱的出色的作品呢!如,牛顿用旧手推车改装而成的四轮车,就是他童年时代引以为自豪的一件作品。这辆小四轮车,是牛顿一连几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精心制作而成的。至于做车用的钉子、小金属零件等等,都是他用从外祖母那里要来的钱买的。因此,这辆小四轮车,是牛顿对机械设计感兴趣和他充分发挥想象和大胆制作的结果。

这一天,他又从房间里把小四轮车拿出来,拉着它“嘎嗒”、“嘎嗒”地走出去了。只见他爬上山坡,然后坐在小四轮车上,顺着山坡向山下自由自在地滑了下去。对于牛顿来说,没有比乘坐自己所做的车下滑更愉快的事啦!所以,每当他做这个游戏时,心里总是喜滋滋的。

牛顿坐着小四轮车,一直滑到河边的一座水磨坊门前。这时,磨坊中的一位叔叔正在磨面粉。近来,牛顿只要一有时间,就愿意到这个磨房里观看那位叔叔磨面粉。所以,牛顿成了这里的常客。

今天,小牛顿还是很有礼貌地敲门后,进入磨坊。

“您好!叔叔,我今天又来啦!”牛顿有礼貌地说着。

“噢!是牛顿啊!怎么?今天你没上学啊?”

磨坊叔叔抬头微笑地说。

“叔叔,我已经放学啦!没事儿我总想到您这儿看看。”

牛顿笑呵呵地回答说。

“那好啊!不过,与往常一样,只能看不能到处乱摸,行吗?”

“知道啦!”

牛顿爽快地回答后,便拿出一个笔记本,东瞧瞧、西望望,开始不停地在本子上记着什么。

水车随着河水“哐啷”、“哐啷”地不停地转动着。磨面机也紧随其后“咕噜”、“咕噜”地响动着。牛顿一会儿急速地在本子上勾勾画画,一会儿又撑着他那尖尖的下巴,紧锁眉头认真思索着什么……

不久,牛顿就带着疑惑的目光,以探询的语气对磨坊大叔说:

“叔叔,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个轮子转得这么快,可是,那个轮子又为什么转得那么慢呢?”

磨坊大叔一边笑呵呵地看着牛顿,一边耐心地解释说:“小家伙,那是因为轮子的齿数不一样多的原因呀!”

牛顿似乎发现了什么,说道:“真的吗?那让我来数数看。”

牛顿在心里暗暗地数着轮子的齿数,这时他才发现两个轮子的齿数确实不一样多。关于轮子转动的问题虽然解决了,可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好奇的牛顿百思不得其解:一条小河里的水,竟能推着如此笨重的磨盘不停地转动,那么,这动力又是怎样传送到磨盘上的呢?

牛顿一边虚心地听着磨坊叔叔的启发讲解,一边仔细记录,认真地琢磨着其中的道理。然后,他恍然大悟地高声喊道:“叔叔,我明白啦!是这个轮子跟那个轮子咬在一起的原因啊!”

确实,这架水车令牛顿感到奥秘的地方也太多了。如,当大雨过后河水流量大的时候和久旱之后河水流量小的时候,在一定时间内,水车的转动次数究竟能差多少呢?还有,水车轴的转动,是通过什么构造使杵一上一下地不停地运动着,而且又使臼“咕噜”、“咕噜”地旋转的呢?此外,这架水车,一天能磨出多少面粉?能捣出多少米呢……没完没了的疑问,简直把磨坊叔叔问烦了。可是,面对着求知欲望如此强烈的孩子,磨坊叔叔只好耐着性子,用浅显易懂的道理来答复这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这样,牛顿在磨坊里,一直呆到磨坊叔叔收工为止。

晚饭,牛顿是草草地吃完的。尽管外祖母特意为他做了几道好菜,可是,他哪有心思细致地品尝呢!牛顿刚一放下餐具,便一头钻进二楼的房间里。谁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一直到深夜,他的房间里还不时地传出“乒乓”“乒乓”的声音。外祖母心疼外孙子,几次起床催促牛顿休息,可是,他紧闭房门,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仍然不停地忙碌着……

牛顿自童年时代起,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自始至终地、一声不响地埋头苦干。尤其是制作工具或其他模型时,更是如此。如果某件东西做得不称心如意,他就拆掉,重新做起。这样,干了拆,拆了干,反复多次,绝不马虎。牛顿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为他成年以后的科学试验和发明创造奠定了基础。

自打从磨坊大叔那里回来的那一天起,牛顿像着了迷似的,足足用了一周的时间,从早到晚一直惦记着水车。在家中,他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而到了学校,老师讲课的内容,他什么也听不进去。有时,当教师向他提出问题,牛顿竟然不知所措,甚至把他正在思考的有关水车的问题脱口而出,把全班同学弄得哄堂大笑。老师一气之下罚他站立。尽管如此,牛顿仍不以为意地琢磨着他的问题。

放学了,属于牛顿自己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每当下课铃声一响,他就飞快地跑出校门。到了家,他饭也顾不上吃,便一头钻进屋里,开始“咚”、“咚”、“嘎吱”、“嘎吱”地干了起来。外祖母听着这熟悉的响声,想着对发明、制作如此着迷的外孙子,心里真是如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搅在一起了。外祖母虽然是平民,但是她同其他孩子的家长一样望子成龙。当时她多么希望外孙子能好好学习功课,将来谋个一官半职,过上幸福的日子。可是,牛顿却不喜欢学习功课,而对机械制造和木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哎,将来他也许能成为一个好木匠吧!”

外祖母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端着点心来到牛顿的房间……

夜深人静。牛顿房间里的灯光一直在亮着。这灯光与室外的星光交融在一起,伴随着牛顿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和陶醉的夜晚。

第二天早晨,随着“咚”、“咚”、“咚”的脚步声,牛顿兴高采烈地跑下楼来。正在摆放餐具的外祖母,先是一怔,心里思忖着外孙子今天怎么这么早就主动下楼来吃早饭呢!?可是,当老人看到牛顿手里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架水车模型,站立在自己面前时,她一下子就明白了。

还没等外祖母开口,牛顿便兴致勃勃地说:

“外婆,您看,我的小水车做好啦!它与河边磨坊大叔家的水车是一模一样的。”

牛顿此时几乎忘记了一周来的艰辛、疲倦和老师及同学们的“白眼”。他的脸上洋溢着只有胜利者才会体会到的神采。

“这是一架多么漂亮的水车啊!它能转动吗?”外祖母喜滋滋地问牛顿。

“那还用说,它当然会转啦!人家用了一周的时间,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做成的呢!”

牛顿撒娇而又不服输地说。

“哎哟,我发现这架水车还跟真的一模一样的呢!”外祖母又惊诧地说。

“那当然了!我刚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它确实与磨坊大叔的水车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我在磨坊叔叔那里观察了很长时间,而且又从他那学到许多知识以后才做成的。外婆,我还准备把它拿到学校去,让同学们看看呢!这一次,我也让他们见识见识。”异常兴奋的牛顿,不容外祖母多说话,好像连珠炮似的,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话,这也令外祖母感到吃惊。

吃罢早饭,牛顿怀抱着小水车模型,神气十足地去上学了。平时,这个什么也不会的学生,备遭同学们的歧视、欺负。所以,牛顿常常远远地躲着同学们呆在校园的角落里。可是今天,他几乎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

牛顿一迈进校门,便把小水车模型拿给同学们看,一下子吸引了许多同学。

“牛顿,你做的这是个什么东西啊?”

“这个东西可真好玩儿,它是什么呀?”

小朋友们蜂拥而至,七嘴八舌地问个不休。

“这还不知道?!这叫水车!”牛顿洋洋自得地回答着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小朋友们一边看着水车,一边啧啧不停地夸赞说:

“真想不到,这个考试经常不及格的牛顿,竟然还能做出这样精巧的玩意儿!”

不过,也有的同学不相信水车是他自己做的。因为,在学校中,牛顿的功课学得不好。

这时,又有一个男生问道:

“牛顿,你的水车能转动吗?”

“当然能转动啦!我还没有试车呢!等到中午放学时,我们一起到小河边试试看吧!”

牛顿很自负地说着。

在距校园不远处,有一条美丽、清澈的小河。这是小朋友们经常来玩的地方,而牛顿却只来过这里一次。因为,他一向孤僻,不喜欢与那些打打闹闹的孩子们在一起玩,只偶尔与女孩子在一起玩。

刚到中午,牛顿便怀抱着小水车,最先跑到小河边,身后是平时瞧不起他的同学。

牛顿与同学们一起动手,用石头把靠近岸边的、河水比较浅的地方堵住,把小水车架在这窄窄的河水上。刚开始,水车并不转动,只是“嘎嗒”、“嘎嗒”地响着。此时,牛顿那宽宽的额头上,不知不觉地已渗出了焦急的汗珠……

“哎呀!转动啦!转动啦!”不知是谁先喊了起来,随后,小朋友们都高兴地拍着手一齐欢呼、跳跃起来。

望着不停转动着的水车,听着“咕噜”、“咕噜”的转动声,牛顿的眼里顿时闪现出喜悦的泪花……

“牛顿,你的水车可真棒啊!”

“你可真了不起呀!”

“我们做个好朋友吧!请你也给我们制作一架水车吧!”

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围绕在牛顿身边,不停地询问、议论和夸赞着,同时也对牛顿肃然起敬起来。牛顿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此时,他完全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可是,正当同学们夸赞不已、议论纷纷的时候,班级里有一名学习成绩优秀但又十分傲慢的学生,听到大家吵吵嚷嚷的声音后,也跑过来凑热闹。一向盛气凌人的这名同学,见到转动的水车,也吃惊地叫了起来:“哎!好漂亮的水车呀!这是谁做的啊?”

“是牛顿做的,真棒!”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一向瞧不起牛顿的这名同学,看到大家都在不停地极力赞美牛顿,大有失宠之感。他根本就不相信这架小水车会真的出自牛顿之手。所以,他只是斜视了几眼水车,然后,把嘴一撇,轻蔑地对牛顿说:

“喂!你听着,牛顿,我问你水车为什么一碰上水就能转动?你能把这个道理给我讲清楚吗?”

这一次他可真给牛顿出了一道难题。由于牛顿平时功课学得不好,对于这个问题,他只是认识到只要有水,水车就会转动,这是天经地义的。具体的道理他却一时很难说清楚。此时,牛顿真后悔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现在,他在同学们面前窘得面红耳赤。

“怎么样?你讲不出道理了吧?不懂道理只会乱做。有能耐,你倒是说清楚啊!”

那个不可一世的学生好像是取得什么胜利似的,阴阳怪气地说着。

牛顿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在他的威逼下,只好战战兢兢地说:

“那是因为水撞水车的缘故吧!”

“这样解释是说明不了问题的,看来,你什么道理也说不清楚啦!不过,你的手倒很灵巧,做一个笨木匠还是可以的!”

在这名同学讽刺的话语调唆下,刚才还一个劲儿地夸牛顿的小朋友们,就好像倒塌的一面墙,顷刻间一下子就都倒向这名骄傲的同学一边,并随着他一起讥笑起牛顿来。

“笨木匠,笨木匠,牛顿是个笨木匠。”

大家齐声地叫喊着,那声音好像要把小牛顿给吞没似的。

牛顿一声不响。他不敢抬眼看同学们那一张张鄙夷的面孔,只是羞愧地望着那架小水车。牛顿已经习惯于同学们的冷淡与讥笑,并且他也是个不爱生气的孩子,此时,他唯一悔恨的就是自己没有认真学习功课。

“为什么不说话呀?你这个小笨蛋!”

这时,班级里一个向来就粗暴、蛮横的劣等生朝牛顿大声喊叫着。话音刚落,他就猛地弯下腰,把水车从河里拎起来,然后又恶狠狠地摔在地上。一架好端端的水车,就这样被那个同学给摔坏了。一贯懦弱可欺的牛顿见此情景,再也忍无可忍了。自己花费一周的时间,废寝忘食,好不容易才做成的小水车,怎么能这样就被他摔坏了呢?牛顿有生以来第一次开始反抗了。他不顾自己孱弱的身体,握紧了瘦小的拳头,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喝道:

“你想干什么?你欺人也太甚了……”

随着喊叫声,牛顿猛地冲向那个摔坏水车的“小坏蛋”,他连哭带叫发狂地攻击着。牛顿的举动使得那个在班级一向自诩为力大无比的“大力士”同学,毫无准备,惊诧之余,没料到竟被牛顿打了个趔趄。豁出命来的牛顿一不做二不休,不容那个“小坏蛋”站稳,就接连不断地向他进攻、喊叫。在牛顿猛烈的喊打下,这个班级的小霸王,头破血流,应声倒地。牛顿的举动使周围的同学感到十分吃惊,个个目瞪口呆,竟忘了把近似发狂的小牛顿拉住,以结束这场“战斗”。

“算了吧!算了吧!别让老师知道啦!”不知是谁提醒了他们,几个同学拉起倒在地上的“大力士”,把他带到河边,用清水洗掉了脸上的血污……

牛顿则拾起被破坏的心爱的小水车,头也不回地朝教室走去。

说来也奇怪,牛顿这一次无意识的反抗,竟然改变了同学们对他的看法和态度。从此,在班级中,再也没有人无故地欺侮他了。牛顿平生第一次打架,虽然显得那么粗鲁、野蛮,可是,这一举动使牛顿的性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此以后,他彻底清除了沉积在心中多年的怯懦与自卑,似乎那一向迟钝、呆滞的心灵也由此而活跃起来了;还有,他那一直沉睡着的顽强精神也终于被唤醒了。从此,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心。

但是,牛顿毕竟是一个恬静、不惹是生非、懂事的孩子。他深知:要想彻底改变自己被同学们轻视的境况,鲁莽地打架并不是唯一的好办法。只有在学习上赶上同学们,才能真正地赢得同学与老师的喜爱与尊重。

“只要自己肯做,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对!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上决不能居于人后。我应该给他们做出个样子,让同学们重新认识我。”

牛顿暗自思忖并下了决心。连日来,这种想法一直萦绕他的脑际,有时,甚至在梦中也看到自己各门学科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赞美、外祖母和詹姆斯舅舅的喜悦目光交织在一起,使他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未曾有过的喜悦之情……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再也不是那个胆小怕事、腼腆自卑、备受歧视的差等生了。他不仅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有益活动,而且发奋学习。在课堂上,他总是集中精力用心倾听老师所讲授的每一个问题。他的听课思路总是伴随着老师的讲解和提问。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又总是积极举手、主动发言,回答问题准确率之高令师生们吃惊。在课余时间里,牛顿常常是一丝不苟地完成各科作业。作业没写完,即使是自己喜欢制作的手工也决不去做。甚至有时做数学作业时,他要寻找出多种解题的办法之后,才肯罢休。牛顿本来就是一个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孩子,这样一来,不久,他便对所有的课程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理科的课程。随着他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各门功课考试成绩也都直线上升了。这一时期,虽然牛顿没有很快地显现出什么惊人的天才之举,但是,各科学习成绩在班级经常名列前茅。

牛顿开始受到同学们的尊敬了。只有这时他才真正感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当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会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其中也包括曾经歧视甚至打骂过他的同学。有时,牛顿也给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手工制品,并主动地帮助他们制作各种各样的东西。老师更是由衷地喜欢这个与从前判若两人的孩子,时常给他留一些其他同学难以做出的习题和作业。

看到牛顿的变化,外祖母更是兴奋。老人逢人便讲:

“上帝啊!我那外孙子,现在简直换了一个人,他再也不是呆头呆脑的傻孩子啦!门门功课在班级都是数第一的……”。

是啊!纯朴、善良的外祖母,看到自己晚年的心血没有白白地倾注,她怎能不高兴呢?从此以后,她对牛顿更是充满了无限希望。

同类推荐
  • 金庸传

    金庸传

    金庸的笔下世界道尽人生真义,金庸的现实世界写尽人生传奇,金庸迷倒了天下华人!有人说:有井的地方就有柳永的词,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却不知他的人生比他的小说更精彩。他经历过寻梦的困惑与执着,经历过打拼的挫败与辉煌,经历过情感的失意与恬淡。最后,他如同一个历经世事的大侠,看淡了时间的风云变幻,放下名利,成为一个传奇。他赤手空拳闯荡香江,用一支妙笔写出了一片锦绣人生。他有过他的青春梦想,有过他的美丽初恋 ,今天我们再次提及,不愿它成为一段被掩埋的故事。本书以金庸的人生故事为主线,结合他的经典作品与经典人物,为读者展示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武侠大师。
  • 卢梭(名人传记丛书)

    卢梭(名人传记丛书)

    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客观叙述了卢梭的一生,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他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张、他传世的经典之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伟大思想家灿烂辉煌的人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民国名士中就有这么一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头著述,但他们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始终为一个人保留。侠骨柔情的男人是最男人的男人,为爱而生的女人是最女人的女人。这样的男人和女人碰到一起,会抛开外界的纷扰,在乱世中逍遥,他们纵心随性,碰出的爱情之火,比烟花还要绚烂。这样的爱情,因为懂得而深刻,因为舍得而长久。本书专门抽取其中最为动人的名士爱情故事,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出来。故事真实而生动,将我们之前所了解的逸事碎片连接起来,还原一个个真性情的才子佳人。
  • 家世

    家世

    本书从“家风家教之于当下”的视角撰写了中国家族的传奇经历。每一家家教自有特点,如林同济家是要培养专门人才,以适应中国的现代化;宋耀如家是要出伟大人才;卢作孚家是让孩子不要当败家子;黄兴家是无我、笃实;聂云台家有家庭会议……阅读者称,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联想到自家、自身,自己要传承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鲜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终身未婚,与父亲关系紧张,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或许就是他最为亲近的人。
热门推荐
  • 假如我从不曾来过

    假如我从不曾来过

    如果顾小楼没有遇见她,她一辈子都不会懂得快乐是什么;如果顾小楼没有遇见他,她一辈子也不会明白深爱又如何。这世间有一种爱情,叫做忘了忘记你。世事难料,你若安好,便不负我,一生所爱。
  • 变体

    变体

    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贯彻爱与真实的邪恶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武藏……小次郎……我们是穿梭在银河中的火箭队白洞,白色的明天在等着我们就是这样……喵……喵……
  • 暗黑影帝的重生恶女

    暗黑影帝的重生恶女

    重生归来,爹不亲妈不爱,长兄幼妹打压,欺瞒要她性命。丈夫无情杀害,谎言虚情假意。前世一生,亲人当她能生,生孩子才是她的价值,今世她到要看看谁还能摆布她!在娱乐圈捞金男神的光环下,步步高升,升职加薪,业绩第一。因为有男神出没的地方,必有死人!却不想被男神缠上,要求负责!(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瑾德传

    瑾德传

    天朝地震,瑾德公主逃出皇宫,在秀城巧遇神秘公子金西棠。金西棠是秀城首富家的大公子,母亲偏爱幼子,在金家老爷意外去世后,母亲伙同胞弟与他争夺家产。瑾德误打误撞,扯进了金家的纷争……此时,皇后派出杀手追杀瑾德。皇帝担心女儿的安危,秘密派出皇长孙祈殷,出宫寻回瑾德。同时,瑾德亲梅竹马的伙伴、大将军之子战之凌奉命驻守秀城,暗中帮助瑾德逃离一次次危机……==============================================================================谁是谁的缘?谁是谁的孽?事实,是否真像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那样?随着瑾德卷进金家恩怨,一桩十几年前的命案重新浮现在人们眼前。……有时候我们离真相越近,越是不敢揭露。笔名已改~由“笑载我飞”改成“大小非”
  • 修真至尊

    修真至尊

    拨开云雾见明日,是以谓之――开明,周开明,天纵奇才。百年修道便达那传说中的圣人之境,五千年前被黄帝和炎帝共同要求周开明驻留人间。命其接管人间。处理非人事物和一切超级难题。但在百年时,为了学习更加先进的技术,使他远走他国,百年后封印力量,以小人物的姿态回到了这个熟悉了千年的地方。
  • 独剑不孤

    独剑不孤

    少年肖欢行,表字为非狂,出身灵城幽敻大世家。一十四岁,其仍无法习得灵渊大陆的任何功法,故屡受漠视。某夜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异世之物与异世之魂,开启非凡人生。自此,有志少年踏上夺天之路,我为天,行我道!风起云涌,大浪淘沙,暗月重升,战,亦造就多少风流人物。为了承诺,生死不顾,来,独剑闯天阙。深情不弃,永世无悔,去,幽海人不孤。应问,狂不得,谁道本非狂?当看,欢难尽,肖家欢行郎。
  • 民工之风流天下

    民工之风流天下

    主人公刘伟从学生时代走向社会,一路花丛,一路艰辛,爱情与性的挣扎,道德与现实的碰撞,人生的迷茫,消沉,沉迷,一切的一切围绕着刘伟与几个女主人公之间,拉出一幅当代大学生的唯美图卷.
  • 萌太奇记

    萌太奇记

    太史公有言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故野史君演王霸之易,效春秋之笔。语列国之名,抒离世之骚。膑文明之脚,杂世界之览。宅男闭关,发愤而为萌太奇记。
  • 强者恒强

    强者恒强

    赵家先祖曾说:以我无上武道为根基,以我自身为支点,可撬动万古时空!武道,是强者之道。无数年后,赵家自身难保,危在旦夕。赵鹏有一颗不灭的强者之心,却生来卑微,是天生的弱者,受尽冷眼与唾弃!他肩负着赵家复兴的希望,要问鼎武道绝顶、立于万古之巅!为了心中道义,他宁可举世皆敌!他要让天地众生,知道什么叫遇强更强,强者恒强!
  • 护花小神医

    护花小神医

    数千年前,神农尝百草而造福天下;数千年后,身具神农血脉的杨瑞横空出世;一双妙目可以观天下,一双巧手能医万物;包揽美丽村长、村花、美妇等等女人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