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3300000053

第53章 查斯特菲尔德写给孩子的信

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曾写道:“是否有人记忆中曾有日子不难过,而钱也不匮乏的时候?”如同那时的人们一样,我们仍在追求那个飘忽不定的目标——金钱不虞匮乏,而我们似乎并没有比当时的人更为接近这个目标。

购买维持生计所需的用品一定要有钱,问题是,许多人的“生活必需品”较之我们祖父母那一辈的人所能想象的多了许多,否则他们无法过活。

我记得小的时候,父母曾离家百里远行。他们是头一次去350英里外的一个“大城”。从数周之前他们便开始计划这次“奇妙”的假期,而计划这次行程的喜悦也延伸到“大城”中新鲜、兴奋的经验,回到家后很久仍会拿出来数说一下。今天,除非远行超过7000英里,否则人们会认为根本不值得一提。

因为我们的期望很高,所以现在的人几乎不可能感到金钱不虞匮乏。为了不落在我们的邻居后头,我们掏腰包的速度很快,以至于收支不平衡,这种方式绝不会是我们祖先所赞同的。有一种方法可以增加我们的储蓄,便是不要再去想——若是我们没有第二部车还有其他一些东西,我们就赶不上我们的邻居。

老实说,我们很多人受了类似的不自主行为的控制。我们不关心我们能买多少,而只在意我们能赚多少。我们玩的是如何明智投资的游戏,赚钱的多寡正是我们表现如何的一项指标。

我的一位朋友乔治原先拥有许多家公司。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维持企业赚钱是场长期抗战。一天,我的朋友决定把所有的公司卖掉。

他卖掉公司的次日,我和他共进午餐。我对他在银行里拥有一大笔钞票的反应,非常感兴趣。

“明天你打算怎么处置这一大堆钱?”我问他。

他告诉我:“首先,我要给自己买一辆新车,再为我老婆买个钻石戒指。”

“这个主意很适合我!你辛苦工作那么多年,值得拥有这些。但这两样总共也不过花掉你1%的钱,其他的钱你打算怎么处置?”

“这个么,我打算投资房地产或是一间已成气候的小公司。”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你刚刚才从经营企业的风险里逃出来!”,我惊叫着说,“怎么会想出再买一家公司这种主意?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道理。”

我的商业知识告诉我,把钱投资在很保险的地方——比方说政府公债,其实是一种浪费,它并不能带来足够的回报。

“乔治,不管你承不承认,你这是自找麻烦。你就是没法子把你的钱、黄金和一些债券放在一边去享受人生,因此你要把一种冒风险的投资换成另外一种冒风险的投资,认为如此你才能赚更多的钱。而你根本不需要这些钱。事实上,你只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由一项有风险的投资换成另一项而已。”

乔治对我的评语很不开心,但我只是单刀直入地指出,我们一旦被“必须要更多”的钩子吊上,一生便无法摆脱这个束缚。

有一个理由可以将我们担心金钱匮乏合理化,便是通货膨胀的威胁。不管我们已拥有多少钱,我们担心这笔钱会贬值,到我们退休的时候,会没有足够的钱供我们继续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准。

在这个快速变迁的世界里,想要保证金钱不虞匮乏,有可能吗?许多在这方面研究得比我透彻的人曾著书探讨这个问题,然而,我却要从我的经验里提出一些意见供你参考。

有许多理论教导人如何赚钱,以使人觉得金钱不虞匮乏。有人觉得,投资房地产是这问题的答案,有人认为是购买黄金,有些人则投资于股市,但这些都充满了风险。

一般人错以为有人能在某个项目里赚大钱,那么我们一定也能赚钱。以为我们和赚到大钱的家伙一样机灵,经常会导致金钱的巨大损失。我们时常会莽撞地闯入一个新的投资领域,却碰上一些“狮子”准备吞噬我们和我们的钱。

我认为,投资一项至少略知一二的领域,是确保金钱不至匮乏的要件。但同时,你也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投在一项生意上,因为世界经济情势的改变,足以使原本最看好的投资变成赔钱货。

以我的一位朋友的投资为例,多元化经营是他原先投入的事业自然而然的发展结果。每当他跨入一个新领域,这个领域必定和他原先十分熟悉的事业很有相关性。他最先上手的是成药行销,它后来把他引至个人卫生用品经销的路上,接下来他则自己生产这些产品。根据法律,制造业必须设有品质管理实验室。在向他人购买这项服务多年之后,他买下一间实验室。生产药品和个人卫生用品都涉及化学制品,因此他又开了一间化学制品进口公司。在这期间,他还和朋友共同买进一家专门从事药品包装的公司。

关于多元化经营能使经济不虞匮乏,这儿还有一个更有把握的例证。一位过去的事业伙伴某天告诉我,他很担忧他公司今年的收益。

我问他:“佛瑞德,你有个我认为风险最低的事业,而且每年为你赚了不少钱——比任何股票或债券都多。你还担忧什么呢?”

他告诉我:“我一直听你说多元化经营是明智投资的关键。你也说,我们自己的企业就是我们最好的投资。问题是我和你不同,我只有一家公司,所以我担心我把所有的资产都集中在一项事业上的风险太高。”

因此,我建议他把盈余做多元化的投资。对他而言,持续目前所经营的事业,同时介入风险不同的其他形式投资,是很合理的。

我提到的这些例子,对靠薪水过日子的人而言,可能像是天方夜谭。其实同样的原则一样适用于小投资人,除非你能确定这项投资完全没有风险(而没有风险的投资实在少之又少),否则不要把全部的钱投在单一领域里;若你要投资风险较高的项目,请选择你熟悉的领域。

尽管谨慎投资很重要,而玩钱滚钱的游戏也相当有趣。但我得承认,这种乐趣有它的限度。最近有人问我,做个百万富翁,可以买下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滋味?我想了很久,因为我压根就没想过我能“买任何我想要的东西”,当然,要周游世界根本想都不用想!

我承认钱财使一个人比较容易被证明是个成功人士,钱也使他不必为付账单苦恼,但是它对他并没有其他的好处。他一次也只能吃一块牛排。我记得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极有智慧的话:“看看这一大堆出售的东西,我自问,有多少件是我根本就不需要的?”

拥有许多钱财并不能使人感到更幸福。没有一样财富能和你起床时、脚踩在地板上展开新的一天的愉悦相提并论。知道你无须为付钞担忧,充其量只是感觉舒服罢了!

好些人以拥有钞票自豪。他们的自负从眼睛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炫耀银行存款的强烈欲望,让他们根本不知道节制为何物。这些人“买”了新朋友便忘了老朋友!应该说,他们的老朋友宁愿忘了曾有这样的朋友。

有一个家庭,因为祖父留下一笔遗产,而使原本非常高尚的一家人变成金钱怪物。家人之间的爱、扶持和温柔,如烟消云散,一家子为了谁得的什么、谁得了太多、还有谁更该执导这个“金融帝国”,而大打出手。

这样的景况真令人难过。他们都没能看清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们的健康、婚姻、子女和未来,都因贪婪而败坏。坐拥黄金的滋味很好,但会是非常孤寂、悲哀的事,若是你排斥自己最亲的人,一心只想拥有那些黄金。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得小心控制自己希望金钱不虞匮乏的欲望。我们得提醒自己,钱只是供你维持合理的生活水准而已;若在此之外,你还有多余的钱,那都只是“点心”,作为你努力工作的报偿而已。若你拥有的钱是父母的血汗,请记得将荣耀归于他们。

最近,一位朋友便面临这样的考验。在这当中,他们让我目睹安全感的真义。

这位朋友原本拥有一百万美元,但因过度投资股市而损失惨重。股市下跌的同时,他的房地产事业也因为高利率而贬值。再加上他那项减低大楼能源供需的新式电脑系统,在市场上的接受率极为缓慢。我晓得他的收入和储蓄因此减少了一大半。

上周我们一起去钓鱼,我问他目前进展如何。

他说:“我这辈子头一次发现,我只需要这么少的钱便可过活。”

他继续告诉我,他的经济情形每况愈下。因为某些人给了他错误的法律资讯,使得他把一部分房地产投资脱手变现时,无法和取得抵押的公司解除担保义务。结果买主不履行义务,抵押的公司便转回来要他付钱。

他年已55岁,却被迫宣告破产。

我想向他表示我的不安,但他打断我的话头,告诉我:“以某种角度来说,我目前的状况已经是最好的了。我了解到,我只需要极少的钱便可活在这个世界上。毕生头一次我将我的注意力放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我承认,有些时候,多一点钱会方便些,但这种情况不多。”

接下来他说的这段话,我永远牢记在心:

“一个人经济上的安全感,应该建立在个人的天赋和能力上。我已努力发展这两方面,而这正是我的储蓄。钱只是显示这些才能贡献给工作时的价值而已。当重大事件使我积聚的金钱消失时,我只需从头开始去充实我的银行户头。我再也不像以前一样,把金钱不虞匮乏当做人生最重要的事。”

我的朋友在这场人品见真义的考验中,得到了极佳的成绩。我盼望,若是类似的事情降临在你身上,你也能达到他的水准。他仍然保有他的健康、家庭和朋友。

这些才是人一生中真正的保障。

查斯特菲尔德

同类推荐
  • 小布什传

    小布什传

    年青时叛逆、放荡不羁,成家后笃信宗教、是个有责任感的好男人,就任总统后,果敢发起两场对外战争,成为21世纪美国仅次于林肯的最伟大总统,离任时却被目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这就是小布什,一个独特、充满争议的总统!一个一生富于戏剧化转折的总统!
  •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居里夫人的生活以及她的工作。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她在男性主宰的科学领域里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之地——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国大学的女性教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得奖人、第一位母女皆获得诺贝尔奖的母亲如此炫目的光环全部笼罩在居里夫人一人头顶,世界都为之震惊!
  • 孤云独去闲

    孤云独去闲

    《民国的闲人闲情》,以捕捉民国历史中独具个性之人物与事件,他们或袖手于党争国乱之外,或笑谈于主义流派之间,以独立之人格、独具之品格,闲逸于主流视野之外。他们是著名的“闲人”,又是闲散的“名人”;他们以“闲”得名,他们是民国的一道风景线。本书稿以史料钩沉辅之以传记、时评手法,为读者勾勒出多个维度的民国精神之体现。包括:袁克文:共和时代的帝国闲情、张伯驹:一帖平复了此身、溥侗:何物最相思、陈家麟:亦魔亦侠,唐吉诃德、陈霞章:用文言文讲安徒生童话、樊樊山:赛金花与梅兰芳、吴梅:风洞山中来,湘真阁里去、王季烈:在X光下格物致知、董康:在法学之外游弋、姚光:云间一书淫、蔡桢:追根溯源为歌词、蔡莹:味逸轩中小安乐、周瘦娟:每天都是礼拜六等。
  •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世界名人轶事

    世界名人轶事

    本系列书精选英语名著作品,并加上一些生词注释,使读者无须处处翻查词典,影响阅读兴致。同时每篇配上中译文,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还附有题解说明,介绍作品主旨、背景、寓意以及修辞特色等。英语学习部分,选出原文中较实用的词汇和句式,介绍其现代用法。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达到“阅读名著,学好英语”的效果。
热门推荐
  • 沧笙梦

    沧笙梦

    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花开两生面,人生佛魔间.....
  • 虐恋之不忘初心

    虐恋之不忘初心

    喜欢一个人,原来会让自己变得如此低微。季雪凌:“顾修意,我用一条生命还清了对你的亏欠,也用这条生命,还清了对你的爱。终于,我放过你了,也,放过我自己了。而,我到现在才明白,我最后悔的,就是爱上了你。”
  • 杀透重围

    杀透重围

    林秀本是一个重度强迫症患者,一日来新的世界中,竟然发现过去的人生只是个虚拟游戏。而现实中一群貌似科学家的人,已将他列入了研究对象……在摆脱囚笼之后,林秀却成为世界头号通缉犯,每日每夜在国家机器的缉捕下,面对可以左右世界的势力的无尽追杀。为了冲破这围追堵截,林秀一步一步杀透重围,然而追杀仍在继续……当一个人连卑微的活着都不可能的时候,那只有站起身反抗了!本书软科幻,也可以当作玄幻小说来看。
  • 逆天大妖神

    逆天大妖神

    古小强意外得到妖神权杖,穿越至神秘古怪的妖界,并成为冒牌的新任大妖神。在危机四伏的妖界,他率领被欺压的人族百姓,大战奇葩且残暴的妖族大人,勇夺妖神宝藏,并最终逆天成为真正的妖界主神。波云诡谲,奇葩连连,乐爽不断!PS:新书《花都神医阎王爷》已发布,请新老书友多多支持!
  • 水晶漩涡

    水晶漩涡

    她,一位千金,碰到了一位大冰山,她和他在校园中擦出了爱的火花。
  • 网游之龙之守护

    网游之龙之守护

    他,进入游戏就获得隐藏职业龙之守护。本以为是踩到狗屎,从此要称霸武林一统江湖的节奏,却发现这才是苦逼的开始。人家愉快的升级打怪,自己却要照顾一个还没长大的奶娃娃,你是龙女吧,你还算是条龙吗?你连个兔子都打不过!好吧,我忍!人家都有职业技能,而自己却不知道要去哪里找职业导师,只能拿把破剑一顿滥砍。苍天啊,大地啊,赶紧让我删号从来吧。什么?不准删号?......还是继续给小龙女擦鼻涕泡去吧~
  • 国色天香:异姓王爷俏皇妃

    国色天香:异姓王爷俏皇妃

    21世纪的心理学家,一朝穿越成为丞相府嫡出的二小姐。青梅竹马,姐妹情深,二小姐没有的东西,她一件一件的开发。智斗昏君,辅助太子,二小姐不做的事情,她一样一样的去做。别人的身体,一样活出本色的自己。
  • 王者游戏中是游戏还是现实

    王者游戏中是游戏还是现实

    游戏人生,人生游戏。任我痴痴逍遥游,奈何往返才知路。真亦是假,假亦是真。敢问天下,游戏?还是现实?且看小小少年性格如何变化,当极端走向极端,当经历骗局之后,当曾经的恋人出现,当世界毁灭之时,你!已经逃生!你会看一眼曾经的故乡?还是看一眼未知的星空?
  • 专家密码之劫渡

    专家密码之劫渡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主要是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