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2800000027

第27章 哲理性教学法应用方法

逻辑结构揭示法

逻辑是客观物质世界所固有的。物质世界的客观逻辑,以自在的结构和自在的规律及其联系形态存在着,只有当人类形成以后,自然界的这些客观逻辑才逐步被人类的理智所揭示、所破译。

(1)逻辑结构揭示法的功能。

创造教育的逻辑结构法,其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逻辑认知结构。科学的学科逻辑认知结构,是由一些学科的基本范畴——规律、原理、原则等组建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开放系统。这个结构系统随着学习的深入,层次与维度逐渐增多,结构的功能逐步复杂和完善,并在不同的层次与维度上同其他学科的逻辑结构相交相接,形成综合型的立体的逻辑认知结构体系。

(2)运用逻辑结构法的基本要求。

①讲授的内容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前后章节之间、概念之间、判断之间,要有清晰的逻辑联系或逻辑层次。

②讲授的重点要突出。所谓重点,即指那些稳定性、概括性、包摄性较强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建构学科逻辑结构体系所必需的基本因素。

③注意讲授过程的逻辑性。教师讲授某一学科,必须将原理、概念等放在学生已经形成的学科逻辑结构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自己进行分析和推理,并得出符合逻辑的科学结论。要达到上述的目的,教师必须清楚地把握学生的现有知识的逻辑结构水平,并善于用引导性的疑问去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逻辑过程。

④配合实验,运用板书。

实验是一个科学事实的过程。作为一个过程,其本身就有一个逻辑程序,这个程序一般表现为发生的条件(或原因)、发展的层次变化(量变或质变)以及发展的自然结果。实验手段对于学生学习客观逻辑,认识和建立学科逻辑结构体系,是有显著作用的。

板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辅助工具,板书的主要目的是提示内容的逻辑要点,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逻辑联系整体。这样的板书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结构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些内容的逻辑要点联系本身,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⑤在讲解学科的具体概念时,也讲授该学科的逻辑,不是把二者孤立的分开,而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影响学生的哲理性思维。

逻辑结构摸进法

学生掌握了某一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就如同掌握了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它可以凭借逻辑结构这一认识工具,自由地探索未知领域。

(1)逻辑结构摸进法的功能

①知识的逻辑结构的方法论指导作用。研究表明,知识的逻辑结构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创造教育的逻辑结构摸进法,就是利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遵循已经掌握的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进行定向的、尝试性的探索。也即学生运用已经形成的逻辑认知结构,对新的或未知的材料进行探索性地理解和概括,从而获得新的认知。

②知识的逻辑结构本身已经潜存着同化新知、解决未知的可能性。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一切新的知识,都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受学习者原有逻辑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

(2)运用逻辑结构摸进法的基本要求。

①学生现有的逻辑认知结构水平,是实施逻辑结构摸进法的前提。为了促进理解和认知的迁移,学生必须把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内化为个体逻辑认知结构。教师在引导学生实施结构摸进法之前,必须清楚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现有的逻辑认知结构水平,做到有的放矢,相机引导。

②当教学中需要的某种逻辑结构模式学生还不清晰和不稳定时,教师应先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材料作引导,使学生逻辑认知结构中的相应观念清晰起来,活跃起来,然后才可以实施结构摸进法。

③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以纠正同化或迁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理解和模糊概念,防止错误的东西在逻辑认知结构中被巩固下来,从而保证逻辑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正确性和清晰性。

同类推荐
  • 趣味科学(科学知识大课堂)

    趣味科学(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主要内容包括趣味俗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谜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谜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谁把儿童当被告:去教育化的教育生活

    谁把儿童当被告:去教育化的教育生活

    早在18世纪,法国的哲人卢梭曾敏锐地指出:“我们不懂得儿童!”的确,历经几个世纪之后,卢梭的警告依然在耳边回响。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儿童的经历,却依然不能理解身下的儿童。虽然,儿童教育体系不断在健全当中,但又很难适应儿童健全的成长。或许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经验阐释,使我们应该回到教育原有的起点: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卢梭的教育问题在陶行知的论述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生活的变化使我们自身的教育经验不足以懂得儿童,而懂得儿童的基础则首先要理解生活当中的变化。
  • 百善孝为先(小学卷)

    百善孝为先(小学卷)

    这是一部凝聚了各级领导和百万师生心血与汗水的作品集,是青少年学生用爱心和激情编写的德育教科书。《百善孝为先》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共选辑了271名学生在“孝敬父母月”活动期间写给父母的信和感言。本书为其中的《小学卷》。
热门推荐
  • 医见倾心:独宠男神契约妻

    医见倾心:独宠男神契约妻

    不近女色的医院院长、脑外科主刀。两人的岁数整整差了一个轮,却意外地到哪都能相遇。在医院电梯初次相遇,拥抱;在医院走廊的二次相遇,亲吻;在院长办公室的第三次相遇,差点擦枪走火!“楚云来,我怀孕了,快对我负责!”“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和你有过亲密接触!”“呸!想赖账!去问问你的第二人格!”
  • 证治汇补

    证治汇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强娶之只欢不爱

    强娶之只欢不爱

    三年前,她是白焰养于深闺的大小姐,他只是青刃龙头的马前卒;他迷恋她的干净、纯粹。三年后,他如愿娶了她,却恨透了她的颓废、堕落!酗酒、滥赌、还吸毒!!是制气?因他强娶了她?抑或是,她的纯洁只为了她心里的那个他?他痛,他必要她陪着痛,她不爱,他便强迫她爱。折磨、羞辱,情定、情伤。错失一个三年,是否又要蹉跎一个三年?(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倾天下之乱世红颜

    倾天下之乱世红颜

    大秦大陆,风起云涌,一代女子,群起挣之。自古有言,红颜祸水。她,倾世美貌,身份迷离,大秦之中,任她风雨。他,身份尊贵,嗜血冷戾,傲视天下。倾尽一世的柔情,独宠于她。只为护她一世安然,许她一世繁华!初见之时,她误认他。而他却在转身之间,已是惊鸿一瞥,一眼千年。再见之时,她鄙视他。而他却在流血之间,已对她情深似海,非卿不要。他对世人都可以狠厉嗜血,但唯独对她温柔宠溺。她对世人都可以冷清淡漠,但唯独对他娇姿百态。传说,“圣女现,天下合,得圣女,得天下!”圣女现世,群起相挣。最终,待芳华褪尽,挣的到底是天下,还是她!
  • 失踪了的梦

    失踪了的梦

    有一天你做了别人的新娘,我绝口不提曾经的疯狂。有一天我成了别人的新郎,你永远是我最初的美好。
  • 超品智尊

    超品智尊

    姜子牙、孙膑、诸葛亮、刘伯温都有一颗九窍玲珑心,足智多谋,闪耀千古。邢羽是第五个拥有九窍玲珑心的人,同样神机妙算,智计百出。师出玄门,一入都市,谈笑间翻云覆雨!阴阳五行、奇门遁甲、运筹帷幄。堪舆相术、占测推演,诡道权谋!从孑然一身到美女如云,从一无所有到一手遮天......人生就该这样,五彩缤纷,风骚无限......
  •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当下的中国,处于上升的转型时期,生活多有混乱现象,人们在这种环境之下,心灵得不到滋润,好的精神和情绪日渐荒芜,幸福感加速度下降,感觉生活找不到出口。然而,却没有什么物质的良药来解救大家,唯有精神 的抚慰,才能滋润那些焦渴的内心。本书就是一本抚慰心灵的经典,启迪智慧的指南。在浩如烟海的文字当中甄选出贴近当下生活和人们心灵的经典故事,加以解读和点拨,滋润心灵的同时为人们找到精神的出口、生活的智慧,指引读者走向幸福的生活。
  • 年月诗集 轻轻地呼唤

    年月诗集 轻轻地呼唤

    故乡山水,如诗如画,住净水器、触景生情,咏物明志。讽刺为了清明,离骚怒其不争。时光链环套住年月,火花飞溅,汇集成歌,一唱百年。
  • 万相天下

    万相天下

    一次莫名的奇遇,得到了一代名相刘伯温的万相经传承,从此,普通大学生赵铮踏上了风水相师之路,开启了一遇风云变化龙的都市生活之旅。
  • 未知的远古文明(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未知的远古文明(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未知的远古文明》编排体例合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可以满足青少年读者的求知欲,激发其探索“谜底”的兴趣。同时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进行科普教育的参考书,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素质与思想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