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4400000002

第2章 清政府与报业的关系

一、政府官报的出现

按照现代意义上的报刊概念,1896年前清政府没有公开发行的官报。起初清朝统治者对报业非常轻视,因此当1851年江西学政张芾上书请求创办官报时,被咸丰皇帝斥为“识见错谬,不知政体,可笑之至”。①

直到1896年,政府对创立官报的态度才发生改变。同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已摇摇欲坠的清政府看到报纸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看到高压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开始转而创立维护自己统治的舆论系统,反对异己言论,才批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奏请,将维新派创设的“强学书局”改为“官书局”,出版《官书局报》和选译外报的《官书局译报》,这是清政府公开发行新式官报之始。“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曾批准上海《时务报》改为《时务官报》,但没有办成,戊戌政变后,连《官书局报》也被迫停刊了。②

官报大量创办是在1901年以后。1901年,慈禧太后迫于形势要推行“新政”,与此相配合,一些地方督抚为了装点门面,相继办起了一些官报。如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创办《北洋官报》;此后,江苏《南洋官报》、《山西官报》、《安徽官报》等地方官报相继在各省创办,其中以张之洞亲自督办的《湖北官报》较有特色。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办的官报多了起来。1907年,由中央考察政治馆创办的《政治官报》,是清政府的正式机关报。同时,商务部和学务部也创办了《商务官报》和《学务报》。一些地方政府先后办起了许多教育官报、政法官报和实业官报。这些官报的内容主要是公布法律、命令、文案等,且大多是免费发到各级衙门和学校,与一般读者无缘,并没起到左右舆论的作用。③

二、新闻政策的变化

清政府及官场对报刊的态度有一个反复变化的过程,最初因屈于外侮,为维新而提倡办报;其后又以非议杂兴,为革命而禁止。这种前后迥异的态度以戊戌政变为界限,其直接体现在提倡报馆及阅报与禁止报馆及阅报问题上。

在政府对报纸认可并推广的阶段,各省大吏,望风承旨,自属当然之事。例如,湖北总督张之洞曾在善后局拨款订购《时务报》288份,发给全省文武大小衙门及各书院各学堂;浙江巡抚购《时务报》,发给各府州县;湘抚购买《时务报》,发给各书院;广西洋务总局通饬全省府厅州县,购阅《知新报》;直隶总督袁世凯通饬各衙署局所,购阅外交报;其他如《湘学新报》见于湖南学政江标之奏牍;《渝报》见于川东道之告示。这些都是当时的报纸引以为荣的事情,同时各省大吏也颇受报纸之影响,常采用报纸上的言论纳入奏牍。

戊戌政变失败,慈禧太后复政后,立即于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四日(1898年10月9日)下谕令查禁报馆,访拿主笔。《清议报》创刊后,攻击慈禧太后及刚毅、荣禄等人,引起政府记恨。1900年,清政府下谕加大追捕康有为、梁启超的力度,其中在查禁报馆、访拿全国报馆主笔的上谕中称:“莠言乱政,最为生民之害。前经降旨,将官报《时务报》一律停止。近闻天津、上海、汉口各处仍复报馆林立,肆口逞说,捏造谣言,惑事诬民,应予以设法禁止”,命令各督抚认真要求属下查禁,并污蔑报馆主笔皆为斯文败类,不顾立廉耻,要求命令地方官严行访拿,“以重惩治,以息邪说而靖人心”,同时认为只要使购阅者无人,则康、梁等即不能施加其影响,因此责令沿海各督抚对购阅康、梁之报章者严加惩办,企图通过国家暴力阻止人民获得信息的权利。

这道上谕颁布后,导致全国各地报刊纷纷闭歇或改挂洋牌,新闻事业元气大伤。1898年上海出版的23家中文报纸,只剩下13家继续出版;在其他城市出版的14家报纸,只有6家出版,这样中文报纸就减少到19家。据说,清政府收买了剩下的一些主要报纸的编辑。在禁止报馆、严拿主笔的上谕之下,内地报纸遂寥若晨星,或避歇,或迁入租界。

1906年7月,清廷又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对报刊的注册、审批、处罚等都作了严格规定,其中,最重要的一则是关于印刷物中讪谤罪的规定,“令人阅之有怨恨或侮慢,或加暴行于皇帝、皇族或政府,或煽动愚民违背典章国制者”,即构成“讪谤”罪,处以十年以下监禁或5000元以下的罚款。这项法律还赋予地方官吏对指控印刷物、逮捕报人和查封报馆的权力。同年稍后,巡警部颁布了《报章应守规则》,规定报馆必须经过巡警部批准,严禁报刊刊登“诋毁宫廷”、“妄议朝政”、“妨害治安”、“败坏风俗”和涉及“内政外交秘密”的文字。①

1908年1月,清廷正式颁布《大清报律》,进一步加强了对报业的控制。该报律规定:报纸在创刊前除了向警察机关注册外,还必须交纳保证金,每期报纸发行前必须将样品呈送行政或警察机关审查;禁止报刊刊登诋毁宫廷、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的言论,违者永远禁止发行;禁止刊登未经官报、阁抄发布的谕旨和奏章;在国外出版的报刊违反以上规定者,由海关没收销毁。①

报律颁布前,政府大吏中的守旧者就常禁止民间阅报,言论稍露锋芒的报纸鲜有不遭蹂躏者。报律颁行后,官厅更加有所根据,任凭己意对待报业。光绪末年及宣统年间,政府封闭报馆之举不断。

三、政府与报业的关系

清政府最初曾因抵御外侮而提倡阅报,但当它发现民众也通过报纸来讨论国事、批评政府时,开始对报业及其社会影响力感到害怕,并试图通过政权力量对报业进行扼杀,不允许有异己之声出现。

著名报业学者戈公振分析中国官场仇视报刊的心态时说:“盖官权之无限久矣,出一言而莫予敢违,以习惯之所趋,而成为不文之法。今忽有昌言无讳之报馆,与立于极端反对之地位,而时时刺取不可告人之隐事,宣诸万众之听闻,恶其所为,则思去其籍。彼巍然民上之有司,其痛心疾首于报馆欲得而甘心以为快者,岂一朝一夕之故哉?”②

清政府甚至将打击面扩大到阅报者,一度规定无论是卖报者还是阅报者均将受到严惩。在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的社会发展潮流中,这种依靠强权的做法终归徒劳,且更激起民众对舆论的关注和对信息的需求。

清政府压制报业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并不能真正得以实行,上海即是一例。在政府的残酷打击之下,上海报业得益于租界庇护,真正因禁报而避祸停刊的只有几家,其他停歇的各报则多半有别的原因。至于其他正在出版的各报,几乎没有一家理睬那道上谕的。对清政府企图依靠强制力量压制报业的行径,《字林西报》的总主笔立德禄,曾撰文挖苦慈禧就像英国寓言故事中那个企图用一个拖把去阻挡大西洋潮汐的帕廷顿(Dome Parlington)那样可笑。

清政府对其难于涉及的地区,除创办自身的报刊外,还采取金钱渗透和收买的办法以混淆舆论视听,上海就曾成为清政府施用这一手段的重要地区。③政府的这些做法助长了新闻界道德的堕落。

姚公鹤在《上海闲话》提到,当时报纸的道德已堕落到极点,真正的言论无处可发,由此产生更大的反作用力,导致主张根本变革的报纸应时而生。这种报纸盛行后,全国为之风靡。研究者认为,清政府没有仔细辨别舆论而失去极大的机会来缓和反对派的势力,其实当时立宪派与革命派所主张的政见本质不同,但两派之争执以立宪为前提,如果政府能够真正实现立宪,则根本问题即已解决,革命派之消融或在意中。但清政府名为立宪、实际违宪之事层出不穷,最终立宪派也爱莫能助。及至辛亥革命,即使是立宪派的报纸,也都一折而入于革命运动。①

清政府对报纸的认知一直高高在上,以为可用传统的方式生杀予夺,或是贿赂的方式使其变节,但它的确没有预料到这些报纸背后所代表的社会大势及所蕴藏的革命能量。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运动会因外部的压力而停滞不前,但它给社会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意识的传播却不会戛然而止,甚或引发更多需求。清政府认识上的滞后及对舆论采取的粗暴行径,使之不能以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报刊舆论,更遑论以此调整与社会各方的关系,最终使其越发失去民心。

同类推荐
  • 走进互联网时代

    走进互联网时代

    聚焦两会,走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对我们到底有多深的影响?时代在变,我们如何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 明代宗族研究

    明代宗族研究

    宋以后新宗族形态的重要特点是组织化,明代则是这一新宗族形态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本书依据大量的明代文集、族谱、方志等万史文献,从整体上综合性地把握宗族祠庙祭祖形态和演变,深入研究宗族制度与乡约推行的关系,着力论述士大夫重建宗族的理论探讨与具体实践。作者考证了明代宗族祠庙祭祖制度及其演变,注意区分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祠庙祭祖形态,提出宗族乡约化的概念,把宗族活动放在宋以后士大夫的化乡实践中认识,对著名宋濂、杨士奇、罗钦顺的宗族思想进行了探讨。本书是第一部研究明代宗族问题的学术专著,对于探讨明代社会文化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高考向何处去

    高考向何处去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曾经令万众欢呼。无数怀才不遇、承受整整十年压抑的知识青年终于久旱逢春雨,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时至今日,高考已经进行了整整三十年,它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同时,以高考为轴心的中国的应试教育,也日益显露出其难以抑制的负面效应……
  •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本书对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的重大意义、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与职业融合、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 “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三辑·第一卷)

    “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三辑·第一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热门推荐
  •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读·品·悟·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两粒种子,一片森林》是被媒体誉为“90后最具潜质的文学黑马”王黎冰的作品精选集。王黎冰是才子,他笔下的文章,不论什么文体都神采飞扬,才气逼人;王黎冰是四川人,他笔下的四川是那么优美,那么令人着迷;王黎冰是写作多面手,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文学评论都有独特风格。
  • 世家子:公子太正经

    世家子:公子太正经

    连载新文《老板,我要潜了你!》http://novel.hongxiu.com/a/397012/【一句话简介:豪放轻佻本土女遭遇端方正经穿二代引发的JQ故事】感谢作图的姑凉!太内涵了有木有!※※※※※※※※※※※※※※※※※※※※※※※※※※※※※※※※※※※※※※※※※【燕青蚨】她是天朝第一世家嫡女,是定国公和长公主的掌上明珠,却也是京城里撩猫逗狗无人敢娶正经人家谈之色变的轻佻千金。【商正襟】他出自天朝第一豪商之家,隐秘身份是穿二代,为人毫无纨绔之态,真正的君子端方,一直被勾搭从未被得手的正经人。谁也想不到这样两个人品相去甚远的人,竟然也能搅合在一起。她拒了提亲一次,抗了婚旨一次,想不到隔屏选夫就再也无处可逃。◎◎◎◎◎◎◎◎◎◎◎◎◎◎◎◎◎◎◎◎◎◎◎◎◎◎◎◎◎◎◎◎◎他顶着天下第一美人的盛名,却独独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她觉着他腰太细,肤太白,同她中意的虎背熊腰、面黑如炭相去甚远。他却顶着一副“病弱之相”,在初见面后极尽所能、不知所谓的歪缠,甚至拿她最爱的银子利诱她。正经?!燕青蚨真想当街狠啐他一口。某天,她当真这样做了,【呸!】地一声震天响,举街哗然!于是……她没想到名声这个东西没有最差,只有更差→_→果真,正经公子什么的,吾辈真是惹不起~☆☆☆☆☆☆☆☆☆☆☆☆☆☆☆☆☆☆☆☆☆☆☆☆☆☆☆☆☆☆☆☆☆☆商正襟:娘子,夜已深,还有什么人像你这样醒着数铜板?还是同为夫早些安寝吧(# ̄▽ ̄#)燕青蚨:(予之书)相公,自行歇息去吧,或者翻翻你最欢喜的《道德经》打发下时间╮( ̄▽ ̄)╭商正襟:(随手翻,朗声诵)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上,辱为下……唔~娘子,不妨同为夫一试。(=_=)燕青蚨:(串起一吊钱)嗯?($_$)商正襟:我宠你,你辱我吧!づ ̄3 ̄)づ燕青蚨:??(┬_┬)↘果真,正经公子变夫君什么的,吾辈真是吃不消~﹏﹏﹏﹏﹏﹏﹏﹏﹏﹏﹏﹏﹏﹏﹏﹏﹏﹏﹏﹏﹏﹏﹏﹏﹏﹏﹏﹏﹏﹏﹏﹏﹏﹏﹏﹏﹏【友情提示:无宫斗、无宅斗,简单来说、复杂来讲,这就是古代纨绔高干子弟鸡飞狗跳的故事】
  •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多年以来,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教化体系,在道德价值上是不主张非正义告发的,但只要有专制政治存在,统治者就鼓励告密。整个封建王朝,从秦到清,告密始终贯穿其中,成为帝制历史的一个带有污垢的眉批,而告密者就是那块污垢。这块污垢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实超乎我们想象。它不仅介入你的私生活,而且还要控制你的灵魂。中国古代的告密史就是一部统治者控制他人灵魂的历史。而各个时代的告密者们,各显其能,通过告密这种见不得人的伎俩,改变历史者有之,遗臭万年者有之,飞黄腾达者有之,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可气或可悲,无非都是专制统治下的一枚棋子。
  • 盛宠小蛮妃

    盛宠小蛮妃

    葬身火海,她从地狱归来——曾经的将门贵女,先帝亲封郡主,成了深宅中人人可欺的沈三小姐;为查家族被灭旧案,她步步为营,为复仇,她遇神杀神,魔挡屠魔;只是,这位王爷,你找你的王妃干嘛来惹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苍穹记

    苍穹记

    珠光岛有何神秘?谁拿得了青龙玉钥?谁登得了珠光岛?二十六把青龙玉钥突现华夏,是福还是祸?世界千奇百怪,故事刚刚开始……李墨衣五岁的时候,有一个女人对他说‘我很喜欢你,要带你走’,李墨衣信了,所以他去问另一个女人,另一个女人说‘不许你走,我也很喜欢你’,李墨衣也信了。最后两个女人打起来了,另一个女人打不过那个女人,所以他跟那个女人走了。之后,李墨衣给那个女人洗了一年衣服做了一年饭,他就问那个女人‘你不是说喜欢我么’,那个女人说‘女人的话你都信,再洗十年’,结果他洗到十八岁。所以李墨衣从五岁的时候就知道,女人的话千万不要信。
  • 驭变九阳

    驭变九阳

    步非凡,因为体内比别人多了三条经脉,因此多了一些阻碍,结果在天赋测试的时候发挥不出半点潜能,被悲催地鉴定为废柴哥。但是,天才就是天才,当他跟地球上某个重生的废柴撞上之后,两根废柴负负得正,大家懂的。确切地说,是步非凡被人狂虐之后,阴差阳错地把多余的三条阳脉给打通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变成了真正的不非凡。是金子,终究会发光,请叼着烟慢慢看邪恶的非凡哥怎么驭变九阳,横扫八荒!这是一本无法无天的超级爽文,不要错过哦。
  • 力皇

    力皇

    武者武动天下,以武踏破虚空,巫者巫法通玄,荣登神坛,仙道昌盛,仙者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然而虚无之间唯有力皇。
  • 黑烟:烟草走私的黑道风云

    黑烟:烟草走私的黑道风云

    烟草是个暴利的行业,但是在这条道上,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功。两千元本金起家的马同林,靠卖假烟,迅速“发家致富”。然而,零售假烟虽然利润丰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这时,马同林接触到了返销烟一种非正规渠道的真烟,利用地域的差异,同样利润丰厚,却不用为烟的质量担忧。然而,烟草业为国家垄断行业,国家的监管力度相当大,于是,一场黑与白的博弈就此展开。
  • 柳非烟

    柳非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