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4400000008

第8章 政府与新闻界的关系

一、最初的橄榄枝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新闻界在一整套政党纲领和思想理念的政党治国体系下,似乎较前更易受到控制,但新政府初建时期,相当一部分精力被国内各派势力间的战争及焦头烂额的财政问题所牵制,因此无暇对新闻舆论进行特别的管理。

1927年,国民党占领上海后,在公共租界南京东路哈同大楼成立“新闻检查所”,检查中国人所办的报纸。当时除美国人所办的《新闻报》外,上海各报均在被检查之列。1929年,《新闻报》主人美国人福开森将其股权卖于《申报》史量才,该报遂变为华商股份公司,也须受到“检查所”检查。①

与此同时,为取得新闻舆论界的支持,树立自身爱护言论的形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就为在军阀时期因言论丧命的林白水、邵飘萍举行追悼会,全国新闻界也以各种形式举行纪念,痛斥北京政府摧残舆论的卑劣行径,同时希望新政府能保护和尊重新闻言论自由。

在新的环境下,国内新闻界批评政府、敢言的传统在一段时期内仍然得以延续。新政府对民间已形成的表达意见的方式基本采取了承认和默许的态度,可以说,民间的声音在报纸上仍有一席之地。虽然南京国民政府为维护自身统治,建立基本秩序,先后颁布了《指导普通刊物条例》及《审查刊物条例》等,对新闻出版的内容有所规定,但相对于抽象的条例而言,报纸可刊载的内容仍有较大弹性。在外部环境尚可的情况下,除特别敏感的政治问题之外,当时的新闻界在一定程度上仍有表达观点的自由,可以就政府有关经济政策、金融法规以及政府机关的某些行为发表评论,刊登来自民间团体或个人对这些问题的意见或建议。当时工商业团体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质疑之声、各职业团体的自发活动,在这个时期有增无减;比如上海工商界反对政府改组上海总商会言论和行动、中医协会反对裁撤中医的进展情况,都可在当时的报纸上刊登出来。

二、津贴与独立问题

报纸接受津贴在近代中国的新闻界并非是什么秘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这种情况仍然存在过一段时期,但已与北京时期那种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的赤裸裸干预新闻舆论的方式有所不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民政府对报业所采取的基本态度较北京时期是有明显进步的。

南京国民政府最初曾希望以最简便的方法来影响民间舆论。1928年,国民党中宣部创办《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公开发行的党报,但读者不喜欢读官样文章,销路无法打开。随后他们在全国销路最大的上海两家老牌报纸身上打主意,希望把官僚资本加入两报。上海市党部宣传部屡次向两报示意:英美日等国报纸日销数百万、日出一二十大张,而中国至多能日销十万或十几万,日出七八大张,推求其故,主要由于缺乏资金,不能扩大设备,倘由政府投资改为官商合办,而以民办为主,则以我国幅员之广和人口之众,肯定可以超过欧美而居世界之首。两报负责人当然不敢承教,谈判没有结果,最终仍得以保持独立的民间报地位。① 官商合办不成,政府只得转向依靠津贴等其他形式来影响新闻界的言论。

上海地域的报纸倾向于满足小市民需要,实用性很强,上海著名报纸如《申报》、《新闻报》因地区经济发达,广告收入成为报纸收入的重要部分,经济上相对独立,都不接受外部津贴,依靠自身努力获得发展。

不可否认,即使某些著名的民营报纸早期也曾接受政府津贴来维持最初的经营和运作,其部分内容确实带有政治宣传性质,但如果说报纸拿了津贴就等同于“沦为简单的传声筒”又有失偏颇,因为不同报纸间的情况差别很大。就近代报人与政府的关系而言,并非接受津贴就意味着必定成为某一势力的代言人或传声筒,他们之间的关系因实际情况不同存在着显著差别。比如险遭杀身之祸的成舍我,虽然《世界日报》一度接受津贴,但并没有动摇该报抨击时政的基本立场。

南京《新民报》早期也经历过寻求或接受津贴以维持生存的阶段。该报在早期经营阶段,除争取到四川军阀刘湘的资助,还得到南京国民政府机关不同形式的资助,如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曾以所出《七项运动》②周刊随《新民报》附送为条件,月给津贴800元,直至1932年才停止。因此这个阶段该报一般以中央社的稿子为多,另一个经常要刊登的就是刘湘集团的文治武功,发行仅2000份,其中很多还属馈赠性质,每月广告收入不到200元,报纸入不敷出。之后,《新民报》又通过孙科的几个老朋友的关系,使孙科在中山文化教育馆经费中一次拨给《新民报》津贴2000元,名义是在《新民报》刊登该馆季刊广告。即使是这样,有时还是不能维持。③ 为维持生存,《新民报》不得不发些表面文章,但它仍尽力淡化外部因素对报纸的影响,正如《新民报》主持人陈铭德在创刊两年时所说,“新闻记者之情苦,早为社会所共知? ?本报不敏,绝不官报化,传单化,此则又可为社会之告者”④。随着《新民报》经济状况的好转,它的独立性也就日益显现出来,最终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报纸。

武汉在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新闻中心之一,新闻记者接受津贴的情形一度非常严重,这与政府的政策有很大关系。那时武汉的报纸、通讯社如雨后春笋多至百余家,蔚为奇观。但报业的这种发展并非以社会的发展及需要为依托,促使这些新闻机关大量产生的土壤主要是“烟土”。当时南京政府为开发财源,筹措“攘外必先安内”的军费,在汉口设立“两湖特税处”,实行鸦片公卖;承包运毒、贩毒、销售的商人,则组成“特业公会”。正是这两个“财源茂盛达三江”的机关团体,按上、中、下三级,给报馆和记者以按月的津贴和“车马费”,以谋求与新闻界处好关系,这是新闻界一笔可观的收入。此外,当时“武汉绥靖公署”主任何成浚,接受蒋介石的命令,专门负责控制和安抚华中一带的杂牌军队。这些军队,连那些新编师、新编独立旅,也都在武汉设立办事处,以便就近向何请示并分得饷银。而这些军队为了宣传自己的“实力”和存在,又都向新闻界送钱、送“谘议”等聘书。① 在金钱的诱惑下,武汉报业呈现繁荣盛况,但却是在外部利益驱使下的畸形发展,其言论状况可想而知。

三、双方关系的转折

1.政府对新闻业加强管理

南京国民政府与新闻界关系发生变化的重要转折点,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咄咄逼人的侵略气势和得寸进尺的侵略野心,与南京政府的消极退让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国家的存亡极大地刺激了正在民族觉醒中的中国人,“抵制日货”、“坚决抗日”的呼声此起彼伏,整个国家弥漫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上,政府与民间的巨大分歧也使新闻界发生了显著分裂。除了政府机关报及一些胆小怕事的报纸外,许多民间报纸都表达出强烈的抗日呼声,同时对政府的态度表示不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与新闻界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重重危机中迎来1932年的中国报业,继续在中日关系问题上阐述自身的立场,也不得不面对与政府的直接冲突。以南京《新民报》为例,自1929年创办以来,该报在办报方针上与国民党政府尚无根本冲突,虽然有时也刊登一些对现实不满的文章,但毕竟是些鸡毛蒜皮,无碍大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这种表面的和谐被打破。从1932年初起,《新民报》连续发表社论,要求对日绝交。同年6月,《新民报》第一次受到首都警备司令部停刊一日的处分,罪名是“有两天的三条新闻未送检查,径行发表”①。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已非政权初建时期,为获得民心而对新闻界持宽容态度的政府了。其后两年,《新民报》在国民党中宣部的严厉监控下,步履维艰。在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抗日言论受到严格控制。

随着时局变化,1930—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颁布《出版法》、《宣传品审查标准》、《图书杂志审处办法》等法令,②从各个方面加强对舆论的控制和管理。1934年,新闻检查网开始在各地建立起来。首先在南京设立首都新闻检查所,并在各地成立新闻检查所,各重要县市设新闻检查室,形成新闻检查网。国民党中央新闻检查处由中宣部部长叶楚伧兼任处长,政府对新闻界的监督日益严密。30年代的南京报界,除中央社、《中央日报》外,有大小报纸及通讯社30余家,每日稿子都必须送检。③ 中央新闻检查处主任贺衷寒曾公开批评新闻记者幼稚,没有国家观念。1934年11月,在中日关系问题上公然与政府最高当局对抗的《申报》经理史量才被暗杀于沪杭公路;次年,《新生》周刊主办人杜重远因发表《闲话皇帝》,被加上“妨碍中日邦交”的罪名予以逮捕,刊物也遭封闭。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闻界与政府的关系面临着进一步重整。

1936年开始,政府也加强了对广播电台的管理和控制。同年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中央广播事业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是管理全国广播事业的决策机构,指导监督全国所有官办民营广播电台,由中广处、宣传部、交通部、教育部、内政部等国民党党政部门组成,陈果夫担任主任委员。10月,该委员会通过了《指导全国广播电台播送节目办法》,并经交通部公布,其后又函告各广播电台,自12月15日起各电台播音节目改由该委员会接管审查。1937年4月,交通部又公布《民营广播电台违背枙指导播送节目办法枛之处分简则》和《播音节目内容审查标准》。对于新闻节目,中央广播事业委员会制定的《教育节目材料标准》规定:“国内外重要新闻均根据中央社稿或采用当地报纸上的‘中央社电’或收录中央电台之广播新闻。”

2.要求保障言论自由的呼声

政府新闻政策的变化,引起新闻界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担忧,要求保障言论自由的呼声日高。1935年,上海市新闻记者公会、平津新闻学会、全国各大学新闻系科联合发布宣言,请求政府对新闻界网开一面。同年12月,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之际,有五十余名中委提议保障正当舆论。几天后,南京国民政府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通令各省市政府各机关遵照办理。

但政府的这些举动更多为表面文章,在内忧外患、人心不稳的状况下,加强对新闻领域的控制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就在政府要求各地保护言论自由的命令到达上海的第二天,上海就禁止各报登载马相伯等283人签名发表的救亡宣言,这283人的签名者中包括银行家、律师、著作家、文学家、大学教授、报纸杂志的编辑等,可谓代表社会的知识阶层。几天后,上海市绸缎业公会、木业、书业、金业等97个同业公会发表的“保持领土完整、主权完整”宣言又被禁止发表,这些团体都是在市党部和社会局的指导下组织成立的合法组织,可以说是代表整个上海的中小商人。两个宣言的确代表着当时的一般社会舆论,①但仍被明令禁止登载,新闻界的活动受到极大束缚。

1936年2月,面对政府日益严厉的新闻检查,《新民报》创办人陈铭德公开表示失望,指出一切消息非经检查不能发表,而发表的消息,各报千篇一律,结果无须特别采访,也用不着多读报纸。新闻不能随便立言,事业无从发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虽然“宪法”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但“自由”二字经常随政治环境问题而异其程度。在“邦无道”的国度里,办新闻事业的人都感到“邦无道,危行言逊”,没有勇气为社会立言,新闻事业自无从发达。② 这位怀着拳拳爱国之心的年轻报人,对现实状况发出的不满,折射出新闻事业在近代中国发展的真实境遇。

同类推荐
  •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个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兴,政府无信则不威。提高诚信江苏建设水平,必须从加强诚信教育入手,大力培育诚信意识,弘扬诚信文化,在全社会倡导重诺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氛围。
  • 纠结的中国人

    纠结的中国人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我们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贡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称呼周围向来都是用“蛮、夷、狄、戎”的。但慢慢地,我们落后了,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落后让我们由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在这自负和自卑的转换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而这深深的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在这复杂的情感中,我们变成了一个矛盾的群体,一边鼓吹着自己的五千年文明,一边又对别人的高速发展充满了艳羡。
  •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蒙尘的亲情、变调的《摇篮曲》、背负不起的父志、发生在校园的另类盗窃、“网”里花落知多少、歧路玫瑰静悄悄地开性,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等。
  •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 诚信与道德

    诚信与道德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每个人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诚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热门推荐
  •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本书从做人做事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全面揭示了做一个成功人士应该采用的做人做事技巧。
  • 遗民的崛起

    遗民的崛起

    上古遗民的一步步崛起特殊的体质,神奇的际遇
  • 天地人间

    天地人间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官人官事2

    官人官事2

    中国第一部“新官场小说”大全集,收录王跃文、肖仁福、于卓、祁智、牟丕志等国内一线作家的最新作品。《官人官事2》作者阵容强大,所选作品均为近年来官场小说的上乘之作。每篇作品或深入官场内核,暗解玄机,或直面仕途人性,鞭辟入里,多角度、多层次展示官场众生相,真实反映了中国官场现状与官场文化,实为官场小说爱好者不可错过的饕餮盛宴。
  • 三天读懂世界五千年历史悬案

    三天读懂世界五千年历史悬案

    最深入、最独家、最劲爆的世界历史悬案!正史的态度,野史的范儿,让您一口气读懂5000年的世界历史之谜
  • 陌帝集团

    陌帝集团

    破碎的记忆,导致身为玉帝之徒的他不得不转世回到凡间,各种巧合,他成为了陌帝集团几个掌控人的弟弟,但他十五岁之后,陌帝集团的掌控人全部消失,只留下一封信。接下来,各种奇异的事情围绕着陌帝集团展开,陌帝到底隐藏着什么?他真的只是回来找回记忆的仙人吗?找回记忆,真的是他的任务吗?
  • 青莲道帝

    青莲道帝

    大道三千,殊途同归;演化极致,大道唯一;青莲当空,绝世傲然。浩瀚的混沌,无尽的道途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奥秘,让无数生灵为之苦苦追求……
  • 冷情总裁炽情妻

    冷情总裁炽情妻

    明明先来招惹人家,偏偏还总摆出那么一张冰块扑克脸。本小姐是欠你几百万么?“没错,你就是欠我的,所以你这辈子都得慢慢的还我!”他冷笑着一步步逼近“你……你胡说什么?我什么时候欠你钱了”他耐心用尽,上前用唇堵住她的嘴“这是你上辈子欠我的……情债。”
  • 不一样的爱情公寓

    不一样的爱情公寓

    谢晓东从来没有看过爱情公寓,却进入了爱情公寓的世界,他会遇到什么呢?(本书主角是爱情公寓的众人。)
  • 国防生终部曲之战地使命

    国防生终部曲之战地使命

    简序:国防生终部曲—战地使命之荣誉,一群从华航大学走出的海军国防生们,在没有绿色的营地,没有辽阔陆地的阵地上,带着学生时的梦想,为了军人的荣誉,各自坚守在祖国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上,恪尽职守的保卫着祖国的蓝色疆土,无怨无悔的履行着自己的誓言与梦想。在毕业的三年来,他们由青春的稚嫩,走向了稳重与成熟,他们各自播下了爱的种子,期待收货爱的成果。军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而对于家庭,他们也有着无限的期许。理解是他们这一群人,对爱最好的诠释。一群陆军傻小子进入了他们属于国防生的学习,生活与训练中,打破了这一波人属于国防生的天地,他们开阔了视野,怎进了对军人的理解,他们进入部队后,接受了属于真正军人的洗礼——战争。经历了生死才真正理解军人的职责,掩埋了战友才知道军人的无谓,肩负战友的遗志才理解无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