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事的很多时候,不仅要给别人留有余地,还要给自己铺个台阶。以防自己陷入死胡同,既没退路,也没有出路,只有阻在死路上,哀叹绝路。
我们在斥责别人时,只要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即可,切不可得理不饶人,我们要牢记: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都留有余地。
中国有句俗话说:“狗急跳墙。”国外有句相同的谚语:“走投无路的老鼠会咬猫。”老鼠无论如何也斗不过猫,但是在情势所逼,走投无路时,也可能拼命决一死战,给予猫以意想不到的反击。
人类的情形与此亦相差不远。对于他人无尽无休的追问置若罔闻的人并不是没有,但是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往往会绞尽脑汁地意欲辩驳、反击,而无深思反省的余地。再者,无论是什么人都难免有些缺点,如果办事说话喜欢穷追不舍,紧逼不放,对方在情急之下,极有可能不顾一切地反咬你一口,从而造成双方僵持不下的尴尬局面。
张先生是位热心于教育的知名人士,眼下担任某市局研究室主任,虽然年逾半百,但是每天课间操仍和其他同志一起跑步、做操,其精力之充沛绝不亚于年轻人。一天早晨,天正下着毛毛细雨,研究室的同志们不知是否要照例做操,于是去请示张先生。张先生说:“如此小雨,照做不误。”此时,其中有一位年轻人轻声地咕哝一句:“下雨都还做,真烦。不料这话被老张听到了,于是呵斥道:你说什么?在大家面前再说一遍!”张先生的怒斥使这位年轻人紧张万分,但是张先生对此并没有深究。这位年轻人仗着自己在局里有靠山,平常就惟恐天下不乱爱制造事端的人,平素即被大家所不欢迎,张先生的斥责使得其他的人觉得非常痛快,认为他是罪有应得,而且对这位主任的作风深感佩服,从此之后,所有的办事员和科员都越发尊重张先生了。
当斥责时,不用客气留情,但是斥责必须在适度,不能“痛打落水狗”,而是在斥责之后必须给予无限的信任和关怀。斥责之后,还应伸出救援之手,使他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追究责骂,从此戴上“有色眼镜”,一棍子把人家打死。迫使对方赤裸裸地坦白,使他受到最彻底的伤害,这是最愚蠢的人才会采取的笨拙方法。
如果拥有远大抱负,就决不让眼前琐碎的东西绊倒,为了实现抱负,忍点儿耻辱算得了什么。
秦国灭魏后,听说魏国名臣张耳、陈馀在逃,于是到处悬赏捉拿。张耳、陈馀两人风闻此事,于是改名换姓,潜逃到陈国去当了看门的小卒。一天,当地的一名小官无缘无故地找碴,说陈馀碍眼,顺手用鞭子抽打陈馀,陈馀哪能忍受得了,陡地站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张耳一个箭步过去推倒陈馀,丢了眼色要陈馀忍住这口鸟气,陈馀只好自认晦气。恶官打累走开后,张耳一把扶起被打得半死的陈馀,架着他到桑树林子中,数落一番:“你还记得咱们当初是怎么约定的吗!如今这小小的侮辱你都忍不住,想白白地送死,那咱们还谈什么往后的大计划呢?”
的确,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如果遇到一些眼下的挫折就受不了,终究办不了大事,凡事要朝好的方面想,给自己留有余地,也是日后翻身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