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9600000058

第58章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必须认识到,知识分子常自陷于自己知识的格局内,以至于无法成大功立大业。

面对一个工作时,一个人如果对有关知识了解不深,他会说:“做做看。”于是着手埋头苦干,拼命地下工夫,结果往往能完成相当困难的工作。

——《财富500强员工精神》

有知识的人,经常一开头就讲:“这事很困难,看上去无法完成。”这种现象实在是面地自限,且无法自拔。因此有:“知识阶级是弱者”的说法。

如今的年轻人,多受过高中、大学的教育,所以有非常高的学问和知识。因为现代社会的变迁,分工很细,公司的工作项目也越来越繁杂,因此年轻人具备高程度的学问知识,在一方面来讲,是必要而且是十分好的事。但重要的是别被知识所限制,也别只用头脑考虑太多,要决心去做实际的工作,然后充分运用所具备的知识用来处理工作,如果这样,学问和知识才会成为巨大的力量。

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最容易被知识所限制,因此要非常留心这一点,发挥知识的力量,而非显示掌握了知识后的弱点。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能够发现,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尽管学历不高,却常常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反之,一些高学历人员,尽管各方面都表现不错,却没有强烈的个性,与他们谈话留下的印象不深。一个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并不可以光从学历或应聘时笔试、面试的成绩,就能看得出来的。具有了实际工作经验,也并非见得能力就强,创造性就高。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人员招聘中提出要注重实际能力,尤其是选拔事业开发型人才时主要看他的综合基础能力,就如同挑选运动员苗子一样,关键看他是否是一块好材料,是否有发展潜力。因此,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在招聘过程中更应注重招聘那些高能力的人才。能力在心理学中主要是指那些能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质,例如反应速度、记忆力、运行速度、逻辑推理能力等。

在心理学中,能力概念与知识、技能概念不同。能力是指那些能使任务得以完成的心理特点,知识则是指认识的结果,知识技能与能力不同。有的人知识掌握得挺多,但没有形成能力,就是所谓的“书呆子”、“字纸篓”。有的人因为某种环境条件的限制,已经掌握的知识尽管有限,但具有潜在的能力,一旦获得学习机会,就可以焕发出杰出的才能,脱颖而出。这两种现象都非常常见。

能力与知识的主要区别

(1)能力能使人在各种活动中的效率受到影响,而知识则光影响到人在有限领域中的效率。观察力、记忆力、知觉速度等属于能力,这些能力使人的各种活动受到影响。法律知识、立体几何知识等属于知识,它们光影响到人在与之相关领域的活动。

(2)能力是人的比较稳定的、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发生变化的心理特点。而知识技能则是相对容易改变的,既能通过强化训练和突击背诵获得,也能由于遗忘而丧失。能力水平是一种慢变量,可知识水平是一种快变量。

(3)能力是一种潜力、一种可能性,而未必是一种已经表现的水平和一种现实,而知识则指的是一个人的现有水平。当我们说能力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将会如何”,当我们说知识时,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现在如何”。

(4)环境不容易影响到能力水平。环境因素能使一个能力的发展加快或阻抑,可作用时间较长,影响较小。知识水平则非常容易被环境所影响。知识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能得到快速、明显的增长。

截然的界定在能力和知识之间是并不存在的。因为影响活动范围的不同,变化的难易快慢不同,在能力中存在着很多层次。我们往往将影响最广、最不容易变化的能力叫做智力,或一般能力。把那些影响某一大类活动、介乎于智力和知识之间的心理特征叫做能为倾向。

“德才学识”中的“才”就是能力。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智能因素,知识是一个人得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与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一个知识渊博、学问高深的人,不一定非常有能力。《弟子规》中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要是所学的知识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华而不实,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歌德曾经说过:“并非有水的地方都有青蛙,然而青蛙叫的地方肯定有水。”歌德还说过:“单学知识的人依旧是蠢人。”这话说得苛刻,可能过分了些,可是使人们懂得有知识不等于有能力,比知识来,能力更重要,还是把深刻的启示告诉给了别人。

西方有句话:“知识不如能力”。有人作了一个比喻,说:“知识就像文字,能力就像作文,知识就像音符,能力就像谱曲。”这比喻非常有道理。文字每个人都认识,写成文章却大不相同。音符每个人都会唱,谱成曲调却千差万别。我们不妨再做一个比喻:知识就像燃油,能力就像机器,知识就像药材,能力就像处方。学习知识好比燃油储备,不会机器仍然无法做功。相同型号燃油,用的机器有的功能很大,有的功效很小。只学知识好比开中药铺,不会处方仍然不能治病。相同几味药材,开的处方有的收到奇效,有的功效甚微。再例如下象棋,人人都懂得“马走日象走田,小卒一去不复还;炮打隔山将,车走一条线”的基本原理,但运用能力却大不一样,能力强者可以把死棋走活,而能力弱者,活棋也被他走死。

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一样,也需要能力。毛泽东强调“应用是学习的目的”,邓小平指出“书读得不在于多,要精,要管用”。这就是说,知识尽管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能把死书读活。死人读活书,能把人读死。”书本任何人都会读,收效却大小一样。有能力的人,就会读书,思路对头,方法得当,一入门就可以抓住本质,很快消化吸收,进得去、出得来,越读越活。欠能力的人,学而不思,死啃书本,全凭强记硬背,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累得头昏脑涨也几乎一无所获;即便是强记下来,满脑子全是知识,要是无法消化吸收,落个“消化不良”,反倒成为负担,书读得越多,包袱越重。这样的知识又有何用呢?还是华盛顿说的好“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和废纸没什么两样。”问题不在于你所懂得的知识多少,而在于你所学的知识要有用,知识再多再好,若不会运用那也几乎等于没有,最终不是掉进迂夫子教条主义的泥坑,就是变成思想迷惘的书呆子,仅仅是一个腐儒而已。所以,能力是比知识更加重要的智能因素。只要有了较强的能力,就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和有效地发挥知识的作用,就可以比较快地从知识不多变成知识较多,就可以更快地掌握新出现的知识。

以往人们一直觉得知识最重要,于是在教育中也着重强调学习知识,然而培养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文凭没水平”。如今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基本能力。这表示知识并非决定因素,更何况我们学习的许多知识,并派不上用场呢?

香港很有名的歌星邝美云,曾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第3名。在竞选期间,记者问她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读书时成绩不好,你是不是很笨?”这个问题确实棘手,但邝美云是这样回答的:“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或许当工程师、律师、医师;而学习成绩二流的干什么呢?他们中许多却当那些工程师、律师、医师的老板。”邝美云的回答确实让人深思。

成绩一流的打工,成绩二流的却做老板。这是否是实情呢?回忆我们大学、中学、甚至小学的同学,那些最有名、最有钱的,确实都是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而那些成绩一流的同学走上社会后却常常并不出众。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成绩一流的同学过于专心于专业知识,把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忽略了。

当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不能离开知识。古人曰:“才以学为本”、“非学无以成才”。歌德说:“所有才能都要靠知识营养,这样才有施展才能的力量。”知识如同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能力如同人的生命一样重要。人没有血液,便不会有生命;没有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抽象的、空洞的能力是不会有的,只有具体的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往往随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而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知识,能力就没有了发展的基础,是不会有大作为的。例如一个对药材的药性一无所知的人,一定无法开出好处方;只知道很少几味药材药性的医生,也不会开出好处方。能力和知识彼此联系,相互促进。一般地说,知识储备越丰富,能够供调用的知识越多,运用起来就可能越灵活,新思想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能力就越大。纵观古今,凡是杰出的人才都肯定是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而且他们正是因为有了渊博的知识才成了杰出的人才。

然而,能力的大小并非正好与知识的多少成正比例。而且能力也无法伴随着学习知识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形成,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出:“人们的知识在不断地充实着,而人们的智慧却徘徊不前。”也曾有人觉得,要把知识转化为智能,20%在“学”,80%在“习”。说明长知识容易,难的是长才能,所以,增长才干必须加强对能力的培养。一个人有没有发展前途,主要不在于他具不具备足够的知识,而在于他具不具备比较强的基本能力。那么,人的能力从何而来?毛泽东在著名的《实践论》中说:“你要明白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一个人要获取能力,就要靠实践的磨炼、经验的积累,生活经历越不平坦、阅历越丰富,能力就愈加强。

人的能力不是单方面的。它不仅包括吸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包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具体而言,主要有: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其中人的思维能力是最关键的。

能力才最重要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同类推荐
  • 最能赚钱的11种年轻人

    最能赚钱的11种年轻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轻人永远是社会的主流,要想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你就应该奋力拼搏,不甘平庸。《最能赚钱的11种年轻人》主要有雄心、不甘平庸的年轻人、会做人、讲信义的年轻人、有闯劲、敢于拼搏的年轻人、善于交际、有人脉的年轻人、抓住不放,善于把握机会的年轻人、打不垮,永不服输的年轻人、头脑灵活、有点子的年轻人、有信心,敢于迎难而上的年轻人、学习能力强、有见识的年轻人、懂得理财、善于投资的年轻人、精明能干、善于琢磨的年轻人。
  • 给人生加点包容

    给人生加点包容

    《给人生加点包容》是一部难得的修养身心之作,可以放置于枕边案头、随时翻阅体味其精华,也可以在休闲旅游、奔波劳碌之佘信手取之、聊以自娱。
  • 能力提升篇(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

    能力提升篇(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

    从校园到职场就是这样成功飞越的!练好“内功”是大学四年的“必修课”,8堂课助你一臂之力,为你揭示成功求职者的练“功”心经!如果不想让自己“毕业即失业”,不想“成才不成反成宅”,不想在职场中被欺压凌辱,不想大学里的女朋友因为你没“钱途”而甩了你,不想让老爹老妈伤心,不想……你不想的事情太多了,是以,赶紧给自己下几副猛药吧!《能力提升篇》是“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之一,经由大量调查,揭示出过来人在工作上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对症下药,逐一分析阐发,总结大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掌握的能力。本书通过大量调查,揭示出前辈们在工作上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对症下药,逐一分析阐发,总结大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掌握的能力。
  • 年轻人必知的职场生存寓言

    年轻人必知的职场生存寓言

    也许你很有才,也许你很委屈,也许你不服……但你就是不入上司的“法眼”。年轻人之所以一直与“加官晋爵”无缘,甚至沦为上司眼中的“恐怖分子”,就是因为没有以正确的心态和方式对待工作。因而,年轻人要想为自己争取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必须牢牢记住:方向比努力重要,心态比能力重要/如果方向错了,工作得越努力,损失就越大;能力可以培养,但心态的成熟只能靠自己,心态不成熟,就会被企业毫不留情地抛弃。
  • 情感底蕴

    情感底蕴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热门推荐
  • 娇龙傲游天下

    娇龙傲游天下

    一次意外,她穿越成了一个粉雕玉砌的娃娃,长大后的她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并身怀绝技。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西夏太子,遭人暗算后两人相遇在凤凰山下,并擦出爱的火花,她为了他奔走在四国之间,他亦为了她倾尽一生所爱,“爱”就一个字,不需要任何理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鬼计神偷

    鬼计神偷

    《鬼计神偷》一书,让人对这个一贯“所向披靡”的智囊团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剖析。这群看似聪明无敌的老千们,也有各自的弱点和心魔。所有的人物都更具人格魅力和特色,故事脉络也起到了出人意外的情节推动。卷三文字较卷一卷二更有表达张力,而且情节控制和把握都不错,故事里嵌入了新的话题点和人物,既新颖又有社会感。读罢老千卷三,不仅让人更期待知晓“老千”的大结局中,究竟会给每个人如何的命运安排。
  • 绝世倾城:冰山小姐不好惹

    绝世倾城:冰山小姐不好惹

    她本天真烂漫,却为他独守空房,孤寂一生。儿时,她有恩于他,他允她:“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笑他无情,为他至死,却换来一句“无关紧要”。天地慈悲,让她重生在双生妹妹身上。谁对她好,她十倍回报;谁害过她,照样十倍偿还!谁敢惹她,吃谁不吐骨头!本想一人独过,谁知蹦出了一个他。前世的遗憾,因遇见他而被弥补!(玥子的第一本重生文哟!另还有一本魔法幻情的《杀手神偷:绝世毒妃逆天下》和东方玄幻的《云倾天下:废柴逆天杀手妃》,欢迎围观哦~~)
  • 家有娇妻:神秘老公别乱来

    家有娇妻:神秘老公别乱来

    “求求你,要了我好吗?”厕所里,她偶遇他,卑微下贱。可是一转身,她竟然不认识他了。这个小女人,撩完了就想跑?没那么容易。结婚了?抢过来。不管上天入地,她这辈子只能属于他。“你你你,别过来。”她紧张到结巴。“不过来,怎么帮一诺生小包子?”他邪肆一笑,将某人打包扛上了床。
  • 逆世尊王

    逆世尊王

    洪荒世界,九州十域,天道崩碎,秩序混乱,异界妖魔趁虚而入,人族文明岌岌可危……萧天,生逢于乱世,携天命而来。在妖魔肆虐的九州,道德沦丧,各大种族生灵征战不休,萧天,该如何守护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他又该怎么改变天地的命运呢?
  • 如果你只是回忆

    如果你只是回忆

    莫小言15岁那年,遇到了让她10年来恋恋不忘的人,她努力的去他的城市,努力在他城市留下来,只希望有一天她能遇到他,可是10年了,他如同石沉大海一般,了无音讯。
  • 桃花难剪,夫君请矜持

    桃花难剪,夫君请矜持

    以吾之名,冠汝之姓,即日起你便唤作苏七夜。苏扶桑(紫苏)她只想伴他一世,却亲手将他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紫苏紫苏,如今你是天下的神女紫苏,却再也不是我的阿苏了。—七夜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最终,是谁应了谁的劫又成了谁的执念?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和父母,逐水草而居

    我和父母,逐水草而居

    每个人都有一段独家的心灵史,从我出生到现在,经历了二十几年的迁居生活,复杂的求学经历,矢志不渝追求梦想的过程,体会世间百态,体会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平淡而曲折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我平凡而伟大的父母,谈一谈日益更新的社会。
  • 爱的来临时刻

    爱的来临时刻

    这是一本青春校园故事,当吃货呆萌女遇到腹黑冷漠男,当外温柔内暴力女遇到花心男,会是什么结果呢?请大家敬请期待吧!小编不会弃更的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