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18900000008

第8章 社会责任:视慈善事业为一种投资,而不是代价

唐太宗李世民将舟喻为皇帝,将水喻为民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经商也是同样道理,人心就是财富,得人心者得生意,得利润。商人不能一头钻进钱眼里,商人应该钻进消费者的心里。

李嘉诚有一颗感恩的心,他重情义、善施恩,他把人品注入商业经营,把利润回报社会,他的财富绝非单一积累,而是财富、人脉、信誉与企业经营能力的多向积累,他获得的是一种倍增的财富。

创业者问:

怎样看待慈善事业?

怎样理解“富贵”二字?

怎样的赚钱最有意义?

李嘉诚答疑:

慈善事业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代价。

内心的富贵才是真的富贵。

事业应该多赚钱,有机会就要花钱,这样赚钱才有意义。

没有怜悯心的强者,不外是个庸俗匹夫。

2005年9月25日于长江商学院首届毕业典礼致词。

语录解读

在致辞中,李嘉诚说:“我希望强者特别要学习聆听弱者无声的呐喊;没有怜悯心的强者,不外是个庸俗匹夫。”

李嘉诚经商不忘回馈社会,他在媒体的访谈中多次提到“助无助者”,他说:“人在无助的时候,帮一下,是最有益的。”自己有能力去帮助别人,那一定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早在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邓朴方首次到香港,会见李嘉诚,李嘉诚就捐款200万元港币;1991年,李嘉诚再次捐款1.05亿港元;同年8月,邓朴方率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到香港进行演出,时值华东水灾,香港同胞纷纷为大陆灾民捐款,邓朴方声明,此次赴港不进行募捐筹款,但李嘉诚执意前去看望,并面向中国残联捐赠了一张500万港元的支票。邓朴方说:“我们把你们的捐款作为‘种子钱’,每用1港元,带动各方面拿出7倍以上的配套资金,用到残疾人最急需的项目上,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番话与李嘉诚的办事原则不谋而合。第二天,他再次约见邓朴方,他说:“我决定再捐1亿元,也作为一颗种子。你们只需要争取四五倍的配套经费,便可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士。”

李嘉诚希望自己的捐款能够对残疾人有帮助。他说:“我亦曾跟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捐资1亿港元,令107万在落后农村的白内障病人复明。很多农民不知道白内障是能医治的……你想想107万人由失明,到能自己走路,不单自己得益,连家庭、社会的负担也一下子轻了。所以我说这计划是极有意义的。”“我曾去西北一个残联中心,见到那些安装义肢的朋友,他们拿着两桶水给我看。我看普通人拿起这么重的两桶水也不太容易,他还拿着水跑了两圈。义肢的受惠人共有6万多位。看着一位原本两条腿都没有,只用一块最便宜的牛皮,用一条绳绑着,在地下跪着走的朋友现在可以正常地生活,我很高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还考虑继续资助,因为你帮助解决他家人的负担,对社会都有非常大的效益。我也有协助晚期肿瘤病人的全国宁养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派医疗队到病人家打针、发药止疼,并作心理辅导。这计划是我想出来的。经济不好的病人,到了癌症晚期,如果医疗条件不好,该怎么办?所以我在全国20个地方每年为超过1万的肿瘤病人提供援助,这是没有回报的,但至少减轻了晚期癌症病人的痛苦。”

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是一个商人。

2004年6月28日汕头大学长江商学院“与大师同行”系列演讲《奉献的艺术》。

语录解读

李嘉诚在演讲中说:“很多时候传媒访问我,都会问及如何可以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其实我很害怕被人这样定位。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是一个商人。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也许,最关键的成功方法就是寻找到导航人生的坐标。没有原则的人,会漂泊不定;有正确的坐标,我们扮什么角色都可以保持真我,挥洒自如,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活得更快乐、更精彩。”

在演讲的互动环节中,李嘉诚谈到他对成功的理解。他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喜欢做生意的人。1950年开始创业的时候,预计用3~4年的时间赚钱,成功以后,卖掉公司,再去学校念书。因为自己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自己也希望成为一个读书人。1957~1958年间,长江公司得到很好的发展,当时1年大约可以赚100万港元,也就是说他不到30岁就已经成为一个百万富翁。李嘉诚很快就发现金钱带来的快乐并不能持久。于是有好几个晚上跑到森林里坐在石头上,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就是最喜欢的。最后得出结论,成功之后世界上有很多事都可以做,假如挣了钱,也可以自己建大学。

李嘉诚认为,在商人的行列里,也有满脑袋只知道赚钱,不惜在道德上有所亏欠,干出恶劣行为的人,他们损害到企业本身及整个行业的形象;也有一些企业钻营于道德标准和法律尺度中的灰色地带。而商业社会的进步,不仅要靠个人的勇气、勤奋和坚持,更重要的是诚实、慷慨,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从商的人要自觉发挥智慧和勇气,为自己、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和机会,并通过努力建立一个平等而富有同情心的社会。

有能力选择和作出贡献是一种福分,而这正是企业家最珍贵的力量。

2006年9月5日,李嘉诚在新加坡接受“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时的致辞。

语录解读

2006年9月5日,李嘉诚在新加坡举行的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上被授予福布斯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全球商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李嘉诚是第一个获得福布斯终身成就奖的中国企业家。他在接受该奖项时表示,有幸生活在一个充满机会和令人兴奋的时代,有能力选择和作出贡献是一种福分,而这正是企业家最珍贵的力量。根据福布斯最新富豪榜,李嘉诚位列世界第十大富豪,财富估计超过188亿美元。

1979年秋的一天,李嘉诚来到负责为汕头大学捐资筹款的海外华人、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庄世平先生的办公室,向他表达了心愿,希望能够为创办汕头大学带头捐款,并当即认捐3000万港元。李嘉诚的本意是想带个好头,结果最后实际上成了他个人的独立捐建。李嘉诚捐款后,从汕头大学的筹备工作开始就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1982年,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香港股市地产急剧受挫。整个香港业界一片暗淡,长实的年盈利也在下跌。1982年,长实盈利的下跌幅度达到62%,1983年,长实的盈利已由1981年的13.85亿港元下跌至4亿港元。当时有人跑到汕大的基建工地,想证实一下汕头大学筹委会的牌子是否已经被摘下。

1983年5月23日,李嘉诚给汕大筹委会主任吴南生写信说:“汕大创办成功与否,较之生意上以及其他一切得失,更为重要。”1983年7月29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仲夷、省长梁灵光、省委书记吴南生等会见李嘉诚和庄世平。李嘉诚再次表示:“我在事业上,一切都可以失败,但汕头大学一定要办下去。”1983年秋,汕大首次招收学生。针对软件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李嘉诚给邓小平写了封信,准备求助国家领导人。1986年6月20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李嘉诚,对他捐资办学的爱国行为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表示,要在全国范围内调一批好的教师到那里去。

汕头大学是李嘉诚资助的最大公益项目。从创办至今,李嘉诚投入的资金累计超过12亿港元。在每年汕头大学需要的1亿2千万元人民币的经费当中,七成由李嘉诚支付,三成由广东省政府拨款。李嘉诚所倾注的心血是无法以金钱来计算的。他不仅出钱,而且出力,汕头大学每年的校董会他一定不会缺席。

李嘉诚为创办汕头大学,费尽心思,但却丝毫不图个人名利。他不同意用自己的名字为汕头大学命名,甚至连某一幢楼也不行。学校的大礼堂落成后,李嘉诚主张就叫“大礼堂”,不让任何地方显示出和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成功之后,利用多余资金做我内心想做的善事。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3月)。

语录解读

李嘉诚说:“成功之后,利用多余资金做我内心想做的善事,心安理得,方寸间自有天地。我希望上天或者有高人可以给我指引,告诉我怎样做有助民族兴旺和人类幸福的事,让我能够做得比过去更有意义。不论花多少钱,多少精力,我都在所不惜。当我年纪大时,我希望在以后的岁月中减少业务上的工作量,但是不会不工作,尤其是对于做善事。我希望多些时间放在医疗及教育上,对自己、国家、对民族都有好处。我在过去二十多年没有停过,在未来亦会做,甚至比过去做得更多。”

李嘉诚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曾主动提出跟教育部合作,我当初的构想是农村有不少高中毕业生,因经济条件欠佳上不了大学,我很希望帮助这些学生。教育部说另一项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留住精英老师。教育部说国家政策规定教授的工资级别没有差别,除非有其他人合作推出新计划,才能打破待遇上的平均主义,为留住人才,特聘教授可获额外薪金。当时的教育部部长很能干,有魄力,有眼界。他一讲,我认为有道理,短时间内便决定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这份奖金不是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一份尊敬,令教授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尊重。这计划至今仍在继续。”

2005年4月,李嘉诚为支持北京“科教兴国”的长远策略,与教育部合作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使当前中国内地学术界待遇较低的问题稍可舒缓。首期资助7千万港元,计划资助达1000名特聘教授岗位,每位受聘教授每年可获10万港元的特聘津贴;每年再推选成就突出的优秀学者为“长江学者成就奖”得主,每位最高可获100万港元。

李嘉诚的功德之心在香港已是人所共知,他在内地所作的无私奉献,已经使很多人受到恩惠,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成功后的李嘉诚,对于企业回馈社会的问题越来越重视。目前,他在公益事业方面已投下约28亿港元(折合约3亿6千万美元)。西方大企业家如卡内基、洛克勒等人都投下大量资金,企业化经营慈善事业,使各种慈善基金能够成为一股自给自足的力量,发挥最佳的边际效用。李嘉诚显然了解这种趋势,也全心全意地投身其间。

教育和医疗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本人乐意终生付出时间、精神和金钱予以支持。

1998年11月27日在佛教李庄月明护养院开幕典礼。

语录解读

李嘉诚饱尝失学之苦,成年后他认为,教育为培育国家和社会的根基,保持社会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因此,兴办教育是他数十年的夙愿。他说:“创业绝不是容易的事,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知识是助我立足社会的最重要的工具,因此,虽然没有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很早已立志只要能力所及,一定支持教育和医疗的发展。”

李嘉诚同样热衷于捐赠医疗事业,其原因,一是基于他对“体之健康,益于社会”的深刻的认识;二是他痛感昔年父亲因贫穷和医治不及而过早辞世。数十年的奋斗历程,使李嘉诚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强手之林,国民体魄之健康甚为重要。”

李嘉诚曾说:“积极支持国家建设,投身国家的公益慈善事业,这也是我太太生前的最大心愿。”李嘉诚多年来以已故妻子庄月明的名义捐出诸多慈善和公益的巨额款项,另外李嘉诚很多捐赠的建筑物也都以已故妻子命名。例如,庄月明中学、李庄月明护养院、香港大学的庄月明中心、庄月明科学楼、庄月明化学楼等,包括李嘉诚基金会捐出巨款的李庄月明佛学研究基金。香港政府曾于1994年因老人健康护理的需要,倡议建立护养院。香港政府拨地3700平方米,建造护老院舍。建筑设备费用耗资8000多万港元,其中8成由政府奖券基金资助,其余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建成。其后,李嘉诚基金会又拨款加建可容200多人的大慈殿及赡养设施,使护养院服务更为全面。李嘉诚一家信佛,且乐善好施,多年来捐建多间安老院舍,包括佛教李嘉诚护理安老院及佛教宝静安老院,受惠老人逾上千名,作为纪念,新建的护养院命名为“佛教李庄月明护养院”。

李泽钜说:“爸爸是一个很懂得用钱的人,他知道生命中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如果在他的一生中,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可以帮助不幸的人,那么他感觉就更加富有了。”

对大众有利之事,能力所及,不遗余力去做,绝不为名。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3月)。

语录解读

李嘉诚是一个慷慨解囊的人,这使他的经商目的充满了人性,得到社会的广泛尊敬,这为他积累了丰厚的资产。

1978年9月,李嘉诚作为港澳观礼团的成员,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到祖国首都,应邀参加国庆典礼。这是他逃避战乱远走他乡38年以来,第一次踏上祖国内地的土地。李嘉诚先后游览了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十三陵、长城等地。从首都人的精神面貌上,李嘉诚预感到中国将会发生巨变。同时,他又从街景、车流、人的服饰等表层现象,看出内地的相对落后。首都如此,更何况农村。他想起从家乡的来信中,了解到潮州有很多返城的“黑户”,或露宿街头,或挤在临时搭起的窝棚中栖身,于是李嘉诚希望能够为大众捐建一些公寓租住房,虽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房荒,但也算是为家乡父老尽了一点绵薄之力。他马上致函家乡政府,提出捐建“群众公寓”。李嘉诚共捐资590万港元,建成两处群众公寓,共9幢,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安排住户250户,住户们欢天喜地地迁入了新居。

1979年,李嘉诚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在潮州市政府举行的茶话会上,李嘉诚抑制不住自己的思乡之情,发自肺腑地说道:“我是1939年潮州沦陷的时候,随家人离开家乡的,至今已经有整整40年了。40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踏上我思念已久的故乡的土壤。虽然一路上我给自己做了心理准备,我知道远僻的家乡与灯红酒绿的香港相比,肯定是有差距的,当时我绝对没有想到差距会这么大。就在我刚下车的时候,我看到站在道路两边欢迎我归来的我的衣衫褴褛的父老乡亲们,我的心里很不好受,我心痛得不想说话,也什么都说不出来。说真的,那一刻,我真想哭……”回港后,李嘉诚与家乡书信往来不断。他在信中诚恳地表示,非常乐意做一些为家乡造福、为百姓谋福利的事。“月是故乡明。我爱祖国,思念故乡。能为国家为乡里尽点心力,我是引以为荣的。本人捐赠绝不涉及名利,纯为稍尽个人绵力。”

要按部就班,不要投机取巧,有困难时更要培养自己的兴趣,为改变环境而努力。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3月)。

语录解读

李嘉诚说:“宏观调控政策是重要的,国家无论推行什么政策都不会让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事业要成功,自己要投入,有了兴趣就有了力量。要按部就班,不要投机取巧,有困难时更要培养自己的兴趣,来为改变环境而努力。”

在李嘉诚看来,成功的商人需要考虑政局与商事的关系,要始终让自己的商事与政局相融,同时又不能让时局和政局所左右。一个成功的商人在关键时刻要能把握住方寸,要有挺身作中流砥柱的勇气。

早在1979年,李嘉诚作为香港经济界领军人物,被委任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李嘉诚心里也很清楚,他为祖国做一些事情的时机到了。他开始着手将自身的事业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在香港旺角区西洋莱街上的中侨国货公司的新办公楼,曾经是长江实业的珍贵物业,他毫不吝啬地贡献出来;位于香港东区铜锣湾的乐声大厦,也是李嘉诚以优惠价售给中国国货公司的。

1982年,受世界经济气候的影响,内地造船业陷入不景气的境地,李嘉诚的港口业务自然也受到影响。面对种种不利情况,李嘉诚顶住压力,属下的青州英泥有限公司在中国大连造船厂,订购了4艘每艘价值1400万美元的万吨巨轮。他坦言道:“我对大连造船厂有信心,而且我是中国人,我订购祖国的产品是很自然的事情。”

1985年秋,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火箭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发射卫星服务,当时许多国家还不太相信中国的实力,只是作试探性的洽谈,并无合作的诚意。李嘉诚果断地作出决定,将和记黄埔、大东电报局以及中信集团合作购买的美制卫星“亚洲卫星一号(AsiasatⅠ)”交给中国长征火箭发射。很多人劝阻李嘉诚,认为此举风险太大。李嘉诚反驳道:“我相信我国的火箭技术。”这颗卫星于1990年4月成功发射上天,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国家已经完全具备发射商业卫星的能力。

李嘉诚成功不忘本,充分相信国家的实力,为维护国家的利益甘愿冒风险,他对祖国的感情既朴实又真诚。李嘉诚不仅凭他的财富成为香港巨商,更以他同祖国的密切关系使他的形象更为高大,更具人格魅力。在困难时刻他敢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在危机中敢打敢拼,他赢得的不仅是个人的胜利,同时也是国家的胜利,因而他成为极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

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尊严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的伤害。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3月)。

语录解读

李嘉诚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尊严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的伤害。”

成功以后的李嘉诚心系天下苍生,关心着天下弱势群体,他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天下需要帮助的人。他在一篇文章中表明了他捐赠的初衷,他写道:“世界上要成就每一样真正有价值而且值得骄傲的事,都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为理想和目标付出时间、努力、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大家以崇高的价值观,付出爱心、精神,善用宝贵的资源贡献社会,共同为人生留下美好的种子。”

青海有一位因外伤而双目失明的70岁老人,终生没有走出过草原,老人说:“草原很大,我走不了多远,可听很多从我家经过的人都提起李嘉诚。他没有来过我们这儿,可他让草原上的许多盲人都睁开了眼,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早在1993年,李嘉诚就向甘肃省捐助了大笔资金,成立了甘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2001年2月20日,李嘉诚抽出时间特意去看望那里的残疾人。一个叫田楠的女孩从小双耳失聪,由李嘉诚资助的聋儿语训专案使她学会了说话,能和健全的孩子一起在学校上课。一位名叫张静的小学生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失去了左腿,每天早上,她都是眼巴巴地看着小伙伴们背上书包去上学,心里羡慕不已。2000年7月,在李嘉诚的资助下,她装上假肢顺利走进课堂。临别时,李嘉诚作出一个令在场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从秘书手中要来自己的名片,逐一递到这些残疾人手中,嘱咐他们:“有事找我。”在返回香港的第二天,李嘉诚就给张静和田楠各写了一封信,鼓励她们努力学习,并再次表示,日后如果在升学方面有什么困难,可以和他联系。

我赚的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

《30岁之前登上财富快车》(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2月)。

语录解读

李嘉诚说:“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1000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不白赚来的钱。”

在香港商界,潮州商人以节俭、勤奋、聪明而著称。也有人说潮州商人是“孤寒”(吝啬、小气之意)。1995年12月1日,国际潮州联谊会在港开幕,仪式完毕后,李嘉诚立刻被记者团团围住,有记者提到潮商是否“孤寒”的问题。李嘉诚说:“潮州人只是刻苦,而非孤寒。”他强调:“我绝对不孤寒,尤其对公司、社会贡献方面和作为中国人应该做的事上,绝不会吝啬金钱。”

李嘉诚曾谈起他对财富的理解:一次在取汽车钥匙时,李嘉诚不慎掉下一枚2元硬币,硬币滚到车底。当时他估计汽车如果开动,硬币就会掉到坑沟里。这时旁边一位印度籍值班人员见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诚收回该硬币后,竟给他100元作为酬谢。李嘉诚对此事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该2元,让它滚到沟里,该2元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当有人问李嘉诚“一生之中最快乐的一刻是何时”时,李嘉诚回答说:“老夫老妻,开一家临街小店,忙碌终日,日落打烊时,紧闭店门,在昏暗灯下与老伴一张一张数钞票。”

李嘉诚以“数钞票为幸福”,愿意为2元硬币付出100元的代价,说明他对财富的理解早已超过了财富对于个人的意义,他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能够安静地数数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这是李嘉诚追求和向往的宁静生活。

沃伦·巴菲特曾对李嘉诚赞不绝口,他说:“李是商业界的领袖,所有赚钱的人都想效仿他。按照李所说的话做人、做生意,即使不能成为富豪,也绝不会是个穷人。”李嘉诚却说:“我从来不仔细计算我有多少财富,但是我的所有投资都极为保守。我不欠别人一分钱,因此睡觉睡得好。”

李嘉诚吝己不吝人,在资助慈善事业时,他挥金如土,而自己的生活却是真正的简朴“孤寒”,这是常人难做到的。

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是可以做的。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3月)。

语录解读

李嘉诚在激烈的商战中,对原则问题始终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哪怕一大把银子堆在眼前,不该动心的就绝不贪心”,这大概也是他经商不败的一个重要法宝。李嘉诚曾在巴哈马国投资,拥有集装箱码头、飞机场、旅馆、高尔夫球场以及大片土地,成为当地最大的海外投资商。巴哈马政府对此表示感谢,拿出很多商人求之不得、一定可以赚大钱的赌场牌照,作为酬谢李嘉诚的礼物。李嘉诚对送上门的钱财作了婉言谢绝。他说,“我对自己有个约束,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是可以做的。”在盛情难却下,李嘉诚作出了妥协,他决定不接受赌场牌照,但是要在旅馆外面另外建一间独立的房子,租给第三者经营。

用李嘉诚数十年来做生意一直坚持的原则,可以对这件事作出解读:

(1)商场中赚大钱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做你自己的事业。想从商的人应该选择他熟悉而了解的那一行。

(2)不能无视一切生产的中心目标,就是为更多的人,以更低的价钱生产更多更好的商品,或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3)“节俭”是商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商人一定要严格规范自己,不要浪费,不论是在私生活上还是在业务上,“先赚钱,再考虑花钱”是企业成功者的最佳信条。

(4)永远不要忽视或遗漏任何合法的扩张机会。但另一方面,商人也永远要保护自己,不致受诱惑而作出盲目的扩张计划。

(5)商人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办法,来改良产品及服务,以求增加生产及销售和降低成本。许多商人都是在不景气的时候才恐慌,结果往往弄错了方向,反而得不偿失。

(6)商人必须亲理业务。决不能指望他的雇员能像他一样,又能做又能思想。

(7)商人必须愿意冒险,如果他认为值得的话,他可以冒险投资及向外贷款,但贷款一定要设法迅速还清,失去信用最容易导致关门大吉。

(8)商人一定要不断寻找新的或未经开发的市场。世界大部分地方的人,都盼望能买到外国货,精明的商人要向国外市场动脑筋。

(9)对工作及新产品负责的好信誉,最能带给消费者信心。商人必须保证质量以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值得大众依赖,这样就会毫无困难地能使订单源源不断。

(10)如果一个商人积累了不少财富,他就必须永远将自己的财富作为改进大众生活的一个工具。他必须记得,他对同仁、雇工、股东以及社会大众都有责任。

付出时间、精神和金钱去支持教育及医疗的发展,我认为是我终生不渝的事业。

1998年12月14日,汕头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眼科中心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记者招待会上致辞。

语录解读

李嘉诚在致辞中说:“付出时间、精神和金钱去支持教育及医疗的发展,我认为是我终生不渝的事业。”

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一个是拼命花钱的事业。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拿钱出来可以说简单,但付出时间去做了,这个不简单。几十年来,我都是夜以继日地做,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马不停蹄地在做,晚上到凌晨两三点都在做。”

李嘉诚虽然也追求利润,但并不唯利是图。他成功之后乐善好施,醉心于捐赠事业。每一次捐款,不论多少,他总会对公众或传媒,说一席爱国爱港、顾全大局的感人肺腑之言,往往催人泪下。他在谈及他捐赠的情况时说:“一个人生活其实很简单,需要的钱不是很多,曾有人问我一共捐出了多少钱,我说我一向没有统计,大抵有几十亿港元,也可能没人信。”梁茜琪女士是李嘉诚专职负责捐赠事宜的私人秘书,她对李嘉诚的捐赠动机非常了解,她曾深有感触地说:“李先生的捐款与别人不一样,他的不一样在于别人在捐出款项以后,所考虑的和关心的仅仅是其善举为不为社会所知;而李先生考虑的是捐出款项之后,是否解决了问题,他的捐款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在汕头大学,李嘉诚个人捐款修建的各种建筑物,均拒绝以他本人和亲人的名字命名。他在汕大,不是扔下一亿两亿港元,开个新闻发布会了事,而是连教学安排、图书资料、师生食宿等细小问题,他都要过问,并尽力解决。他在汕大所耗费的时间,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据说,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汕头大学医学院的院长来到香港,与李嘉诚约好在午饭时间商谈筹建汕头大学医学院眼科中心事宜。而在此之前,李嘉诚的儿子在生意上有一些事要与李嘉诚商谈,李嘉诚说:“给你五分钟,五分钟之后我约了汕头大学的人谈公益。”对于那些要用钱的公益项目,一谈两三个小时还嫌少,然而对那些赚钱的生意,却是只给5分钟。商人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但大富之后李嘉诚更关心的则是怎样花钱才有意义。他说:“其实拿钱出来,你可以说简单,但付出时间去做了,这个不简单。事业是应该赚钱,有机会时则要花钱,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我个人对生活一无所求,吃住都十分简单。

1995年8月,香港《文汇报》访谈。

语录解读

1995年8月,香港《文汇报》刊出对李嘉诚的访谈。李嘉诚说:“我个人对生活一无所求,吃住都十分简单,上天给我的恩赐,我并没多要财产的奢求。如果此生能多做点对人类、民族、国家长治久安有益的事,我是乐此不疲的。就我个人来说,衣食住行都非常简单,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样,没有什么分别。”

大富之后的李嘉诚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他吃饭经常是一菜一汤,或者二菜一汤,饭后加一个水果。有时喜欢吃稀饭加咸菜,或者咖啡、牛奶、面包。在公司里,李嘉诚和员工一样吃工作餐,他去巡察工地,工人吃的大众盒饭,他照样吃得津津有味。李嘉诚不抽烟,不喝酒,也极少跳舞,唯一为他推崇的嗜好,就是打高尔夫球。他住的还是30多年前在深水湾购买的别墅式楼房,装饰并不豪华。他拥有名贵的房车和游艇,但他却喜欢乘坐普通的轿车,有时也坐的士。

一位接触过李嘉诚的汕头领导回忆说:“李嘉诚先生第一次光临汕头市,和广东省、汕头市的领导人一起选择汕头大学的校址的时候,他穿着一套朴素、整洁、很得体的中山装。虽然那年他52岁了,但身材适中、矫健,嘴角上常现出一丝舒心的微笑,文质彬彬,风度高雅,显得像一个风华正茂的书生或学者,使人觉得他很斯文、随和,也很好亲近。”

李嘉诚的生活非常简朴,但他对公益事业却是“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他对待自己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财富持有的态度是:“要多做公益事业,多救济残疾及贫困的人,特别是要用在教育和医疗事业……要乐于助人,对自己要节俭,对别人要慷慨。”美国《财富》杂志(1988年)这样评价李嘉诚:“在全世界的超级富豪中,有的挥霍无度,也有的不忘节俭,而最节俭的是香港大亨李嘉诚。”

我赚钱不只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公司,为了股东。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3月)。

语录解读

李嘉诚说:“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是只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

李嘉诚在董事袍金上的做法,一直成为香港商界、舆论界的美谈。李嘉诚出任十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袍金都归入长实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这5000港元,在20世纪80年代初还不及公司一名清洁工的年薪。但李嘉诚20多年一直保持不变。

李嘉诚每年放弃数千万元袍金,这种放弃小利的做法得到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李嘉诚按照持股份额拿红利,股东们由敬重李嘉诚的人品到信任他的能力,因而对长实系股票自然也深信不疑。甚至李嘉诚购入的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都纷纷跟着购入,正是这样的信任使长实系股票被抬高,长实系市值大增,股东们因此也获大利。

在亚洲金融风暴波及香港的时候,长实员工的公积金因外放投资受到不少损失。李嘉诚动用个人资金将员工的损失如数补上,宁可自己受损,绝不让员工吃半点亏。李嘉诚用个人的损失,换取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员工的尊敬、忠诚和感恩。

李嘉诚一方面赚钱,一方面又花钱,他赚钱时很高兴,花钱时更高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让更多的人获益。年轻时父亲因为贫病早逝,年幼的李嘉诚放弃了学业,这令他深深体会到健康和知识的重要。成功后,他想得更多的是“一心一意能够将自己辛苦赚来的钱用在好地方”。李嘉诚的公益事业犹如他的商业王国一样,遍布全球。

只要你有能力追求利润,创造财富,而又不忘记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家的声望自会如影随形。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3月)。

语录解读

李嘉诚说:“商业的基本精神是追求利润,企业家的责任在于财富的创造。只要你有能力追求利润,创造财富,而又不忘记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家的声望自会如影随形,实在用不着任何人的提拔或吹捧。”

李嘉诚热心捐赠医疗事业,对香港的社会福利和文化艺术事业也十分关心和热心,他还捐资助建香港的佛教堂、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1977年以来,李嘉诚每年都以“匿名”的方式,用1亿元港币,帮助香港和内地发展医疗教育事业,从不扬名。

李嘉诚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赞助和捐款不胜枚举,比如,1997年,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期间,李嘉诚基金会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1000万美元;1999年,向香港大学捐款4000万港元;2004年,南亚海啸,捐款300万美元;2005年5月7日,向香港大学医学院捐款10亿港元,2006年1月1日香港大学宣布把医学院改名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2005年10月10日,向巴基斯坦地震灾区捐款50万美元;2005年11月30日,基金会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圣米高医院捐款2500万加元,并成立“李嘉诚知识研究院”,学院将于2009年落成;2007年4月2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的第二期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李嘉诚再次为中国内地残疾人捐款1亿港元,10余万残疾人将直接受益。

李嘉诚的广泛的捐款和赞助,是企业牺牲了自己的利益而为公众谋求幸福的高尚行为,这种行为能够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口碑,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举办公益活动能够获得媒体的广泛传播,容易提升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企业公益事业从表面上看是企业直接经济利益的减少,实际上它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途径。只要妥善管理,公益活动最终必然有益于企业和企业家自身。

慈善事业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代价。

2006年6月27日《星岛日报》。

语录解读

2006年,国际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宣布,向长实及和黄主席李嘉诚颁发终身成就奖,他亦成为该项荣誉的首位得奖者,奖项于9月初在新加坡《福布斯》全球CEO会议上颁发。李嘉诚对于获得《福布斯》的认同感到荣幸。他说:“我经常感到疑惑,如果我们可以将人类历史演进中的得与失,在一张资产负债表上计算,如何做出最正确及公平的账目?我相信我们会视慈善事业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代价,因为要建立一个公正及属于大家的社会,需要透过集体力量才能达成。”

李嘉诚一心要为中国培养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家队伍,为中国培养出一大批世界级的商界领袖,为中国企业跻身世界级企业提供新思维、新视野和新对策。2002年1月,李嘉诚开始筹建长江商学院;同年11月,获教育部批准成立;2002年,北京和上海两地校区相继落成。长江商学院是由李嘉诚投资的国内第一家民办MBA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中西贯通”。一大批世界顶级管理学教授在长江理念的感召下,融入长江。长江商学院的常驻教授来自于斯坦福大学、沃顿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等世界著名商学院,他们通晓国际、通晓中国、通晓理论、通晓实践,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卓有建树,享誉国际。长江商学院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并勉励每位长江学子“学以致用、经世济民”。北京的EMBA校址建在王府井旁边的东方广场,在这样的黄金地段建学校,足见李嘉诚对长江商学院的重视。

我国长达五千余年的封建传统,均按照“士、农、工、商”的顺序排列,士为首,商为末,直至宋朝,还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的劣规。如春秋时期的范蠡,一生虽有辉煌业绩,但终因弃官经商的经历使他无缘与历史名人共同被载入史册。李嘉诚投资兴建长江商学院,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提高商人的素质,壮大商人的队伍,通过商人对社会不断作出的贡献,改变轻视商人的历史传统。

士农工商都是国家的基础,作为企业家,不单要在竞争压力中脱颖而出,更要懂得怎样活出人文、公义和慈善角色。

李嘉诚获中央电视台2006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特别荣誉奖后感言。

语录解读

李嘉诚在颁奖典礼上说:“士农工商都是国家的基础,在社会中是同等重要的角色。今天全球化经济创造无限的商机,为懂得参与其中的人带来创造庞大财富的机会。对我而言,我感觉,越成功的人越要特别关心社会,有财富的人有很多选择,而有能力选择和作出贡献是一种福分。作为企业家,不单要在竞争压力中脱颖而出,更要懂得怎样活出人文、公义和慈善角色,那么我们一生肯定不会白过。”

人们都喜欢称李嘉诚为香港首富,但李嘉诚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曾这样说道:“所谓首富,大家都明白,是一个错误。在香港比我有钱的人不少,我不可以讲他们的名字,然而香港人都明白。但致富要看你的做法,是怎样富的?如果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第七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我认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的。照我现在的做法,我自己内心感到满足,这是肯定的。”从李嘉诚的这段话可以看出,李嘉诚所看重的,并不是“首富”这顶桂冠,他更看重的是是否问心无愧。李嘉诚在大富之后常常实施慈善行为,在别人有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扶危济贫,并因此而获得众多的荣誉。李嘉诚同时也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带动其他商人。

1991年7月11日,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秘书长陈虹在会上介绍,1991年上半年,特别是5、6月份以来,中国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了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了严重旱灾。截止到7月5日,全国因灾死亡1270人。其中,灾情最重、损失最大的是安徽和江苏两个省。陈虹代表中国政府,积极呼吁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组织及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向中国安徽、江苏两省灾区提供人道主义的救灾援助。

身在香港的李嘉诚通过报纸和电视台得知安徽和江苏的灾情后,心情非常沉重。李嘉诚以属下四大公司的名义,带头捐款5000万港元,用于赈助华东灾区。就在同一天,港府立法局财务委员会也拨5000万港元赈助中国华东灾区。

此后,香港出现了一股捐款热潮。各大财团、企业界的知名人士、演艺界的影视歌星、各界市民,包括大中小学生、街边的摊贩、家庭主妇等无不慷慨解囊。李嘉诚的捐赠对社会各界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效应,这是比有形资产更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

2008年1月10日《首席执行官》文章《让员工忠诚其实没什么技巧》。

语录解读

时至今日,社会环境已与多年前李嘉诚创业时有很多不同,有人认为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李嘉诚说:“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在西方,经商的人往往奉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达尔文主义,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会不择手段地击败对方,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一切以拜金为目的,毫无仁慈、友谊、道德和情感可言。李嘉诚虽然也追求利润,但并不唯利是图,在日常生活中他严于律己,是一个道德至上者。他经商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往往舍小利取大利,处处照顾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他经商求和,以求更大的利益。他拥金据银,却不大肆追求奢侈和享受,对公益事业往往一掷千金。

我着力培养“第三个儿子”,是想让更多的人得到多一点。

2007年第13期《瞭望新闻周刊》文章《李嘉诚与他的“第三个儿子”》。

语录解读

李嘉诚说自己有三个儿子,除了李泽鉅、李泽楷外,李嘉诚基金会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他也最疼爱自己的三儿子。李嘉诚在他的文章《我的第三个儿子》中说:“我于1980年成立了基金会,他是我的第三个儿子,他早已拥有我不少资产,我全心全意地爱护他,我相信基金会的同仁及我的家人定会把我的理念,通过知识教育改变命运或是以正确及高效率的方法,帮助正在深渊中痛苦无助的人,把这心愿延续下去。在华人传统观念中,传宗接代是一种责任,我呼吁亚洲有能力的人士,尽管我们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捐献文化并未成熟,但只要在我们心中,能视帮助建立社会的责任有如事业延续同样重要,选择捐助资产如同分配给儿女一样,那我们今天一念之悟,将会为明天带来很多新的希望。”

李嘉诚在这个“孩子”身上所花的心血,绝不逊于李泽鉅、李泽楷兄弟。2006年8月24日,李嘉诚宣布,未来将把1/3的个人财产捐给基金会,作为公益慈善之用。以他目前约1500亿港元的身家来计算,这笔捐款将达500亿港元。这是全球华人私人基金会中金额最高的一个。

李嘉诚基金会的使命,是推动社会建立“奉献文化”本质的力量。基金会主要捐款于教育、文化、医疗及其他公益事业。李嘉诚希望通过教育增强人力和文化资源,通过医疗项目建立一个充满关怀的社会。到目前为止,李嘉诚基金会的捐款已近百亿。

李嘉诚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一个人,你无论有多么大的作用,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在你离开这个世界的前一段时间,如果你能够快快乐乐地回想起这一生到这个世界上,虽然人家也为我服务很多,同时,我也为人家服务不少。还有,我离开的时候,这个影响还会继续下去,那我将胸无遗憾,这是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决定。”

富贵这两个字必须分开来看,“富”者不一定“贵”。

2005年11月24日香港《文汇报》。

语录解读

2005年11月24日香港《文汇报》登载了李嘉诚对财富的看法。2007年7月22日,李嘉诚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名人面对面》节目访谈时再次谈到他对富贵的理解:“‘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使更多的人受到关怀。”

李嘉诚认为,财富不是单单用金钱来比拟的,而是要有具体的行动。要通过行动才能体现出“贵”。正如庄子所说,“贵为天子,未必是贵;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就是一个普通大众,只要他乐于关心他人,也未必低贱;假如拥有很多财富,不去关心百姓,即使是天子也不一定是贵。就看你的一生所做的事,所讲的话,怎么样对人对事。只有你做了让世人得益的事,这才是真财富,任何人都拿不走。

李嘉诚几乎每个月都要捐出几千万港元甚至上亿港元的资金,也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荣誉授予他。但李嘉诚在乎的并不是名誉,他希望能够给予他人真正的关怀。他说:“有的人虽然非常长寿,但是谁也没有得到他的一点益处,这个人的一生就有点浪费了,有的人虽然非常年轻就去世了,但是他对这个社会有非常好的贡献,他虽死犹生。一个人在自己衣食无忧之后,就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多尽一点责任和义务。当你感到世界上有很多不幸的人时,那么,你就应该好好尽心尽力去做你能力做得到的。你明明有多余10倍、100倍都不止的钱,为什么不做这件事情?这使得一生有意义得多。如果我再有一生的话,我还是会走这条路。社会要进步,离不开支持关怀,这方面,你可以带给很多百姓幸福安乐。”

内心的富贵才是真的富贵。

2006年9月5日,李嘉诚在新加坡接受“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致词。

语录解读

李嘉诚在演讲中说,“我成长在战乱中,回想过往,与贫穷及命运进行角力的滋味是何等深刻,一切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从12岁开始,一瞬间已工作66载;我的一生充满挑战,蒙上天眷顾和凭仗自己的努力,我得到很多,亦体会很多。这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时刻被要求要有智慧、要有远见、要创新,确实令人身心劳累;然而尽管如此,我还是能高兴地说,我始终是个快乐的人,这快乐并非来自成就和受赞赏的超然感觉,对我来说最大的幸运是能顿识内心的富贵才是真的富贵,它促使我作为一个人、一个企业家,尽一切所能将上天交付给我的经验、智慧和财富服务社会。”

除了对家乡的捐赠,李嘉诚对内地很多地方都有捐赠。1987年,他向中国孔子基金会捐款50万港元,用于赞助儒学研究,该基金会在山东曲阜为李嘉诚树碑立传;1988年,他给北京炎黄艺术馆捐款100万港元;同年,捐200万港元资助汕头市兴建潮州体育馆;1989年,他捐赠1000万港元支持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

李嘉诚在香港也有很多捐款。在香港市民眼里,他就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从1977年起,他先后对香港大学等几家教育机构及基金会捐款5400多万港元;1984年,他捐赠3000万港元,在威尔斯亲王医院兴建一座李嘉诚专科诊疗所;1987年,他捐赠5000万港元,在跑马地等地建立了3家养老院;1988年,他捐款1200万港元兴建儿童骨科医院,并对香港肾脏基金、亚洲盲人基金、华东三院捐资共1亿港元。

李嘉诚捐款并不为名利,但他的慷慨之举为他赢得了无数的荣誉。1986年,香港大学校监、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诚名誉博士称号;1989年元旦,李嘉诚获英女皇伊丽莎白颁发的CBE公爵及勋章奖章。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多次接见他,高度赞扬他为祖国、为家乡作出的贡献。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真理和公平的不断追求,才可建立一个正义、和谐的社会。

2005年9月25日于长江商学院首届毕业典礼致词。

语录解读

李嘉诚在致辞中说:“我相信只有通过对真理和公平的不断追求,才可建立一个正义、和谐的社会。一个没有原则的世界是缺乏互信的世界。”

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一直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一个公平和正义的社会。但一直以来,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人们提到商人总是和“奸”字联系在一起,所谓“无商不奸”。他2004年6月28日在长江商学院的演讲《奉献的艺术》中,说:“长期以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士农工商’社会等级的概念,深深扎根在中国人传统思想内。几千年来,从政治家到学者,评价‘商’的同时,几乎都异口同声带着贬义。他们从负面看待商人的经济推动力,在制度上,各种有欠公允的法令,历代层出不穷,把司马迁《货殖·列传》中所形容的,商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资源互通有无、理性客观的风险意识、资本运作技巧、生生不息的创意贡献等正面的评价,曲解为唯利是图的表征,贬为‘无商不奸’,或是‘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的唯利主义者。”

李嘉诚在演讲中谈到了商人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他将范蠡和本杰明·富兰克林放在一起作比较。他认为,作为中国春秋时期最重要的战略家与商人,范蠡不断地改变自己以迁就社会,他先是逃离了政治,在积累大批财富后,又将财富赠给邻居,以减轻所可能招致的嫉妒。但是富兰克林却利用他的智慧、能力和奉献精神建立未来的社会。他修建图书馆、为年轻人写作箴言,参与美国宪法的制定……范蠡通过不断自我退隐,或许完成了对自身意义的追求,但富兰克林却推动人们更有远见、能力、动力,在参与缔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中,他也实现了自身的意义。

李嘉诚认为,作为商人,要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要通过正途获取财富,并充分发挥财富的作用,要在这个世上撒播最好的种子,并肩建立一个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会,为社会的经济、教育及医疗作出贡献,为民族和人类创造繁荣和幸福。

我相信有理想的人富有傲骨和诚信,而愚昧的人往往被傲慢和假象所蒙蔽。

2005年9月25日于长江商学院首届毕业典礼致词。

语录解读

2005年9月25日,长江商学院首届毕业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李嘉诚在致词中一口气用了八个“我相信”,来勉励300多位即将从长江商学院毕业的EMBA和MBA学员,要做有责任感的企业家:“我相信自由,也相信自由和责任是并行不悖的;我相信世上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维护人类的尊严;我相信帮助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是每一个人必要的责任;我相信强者特别要学习聆听弱者无声的呐喊,没有怜悯心的强者,不外是个庸俗匹夫;我相信只有坚守原则和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能共建一个正直、有秩序及和谐的社会,一个没有原则的世界是缺乏互信的世界;我相信只有通过对真理和公平不断的追求,才可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我相信没有精神文明、只有物质充斥的繁荣表象,是一个枯燥、自私和危险的世界;我相信有理想的人富有傲骨和诚信,而愚昧的人往往被傲慢和假象所蒙蔽。”

“人要有金钱以外的思想,在心中要保留一点值得自傲的东西,这样生活才更有意义。”李嘉诚认为企业家不能单纯追求利润而忽视社会责任。2001年10月19日,第11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在北京举行。在开幕式上,李嘉诚以“全球化不可承受之重压”为题致词,希望企业家在追求效率及盈利、扩大自己的资产价值的同时,关注社会责任,他说,“市场竞争和社会责任每每两难兼顾。若不能增进福祉,经济的作用又是为了什么?漠视此问题,我们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介绍说,长江商学院自2002年10月创办以来,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长江商学院EMBA已经累计招生830多人。这些学员在“长江文化”的熏陶下,表现出超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他们利用异地上课的机会,对地方的教育和民生慷慨捐资。例如,捐助兴建希望小学、海南爱心井、新疆流动电影放映队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06年8月25日香港《文汇报》。

语录解读

据2006年8月25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论语》里孔子教勉学生的话,也是香港一代富豪李嘉诚的座右铭。

李嘉诚从小就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熏陶,对国家、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常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认为,祖国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无论何时何地,爱国永远是最高尚的情感,就像大树永远也离不了根一样。

1990年1月,李嘉诚以香港首富的身份来到北京,与国家的最高层领导共商祖国发展的大计。李嘉诚告诉国家的高层领导说,长实及名下的其他分公司未来几年在港投资将达400亿港元。为此,他打了个比喻,说他的事业“正如大树一般,根扎在香港。”1999年初,李嘉诚在一个集团高层齐集的内部活动上,形容香港是“家乡根基所在。”将继续以香港为“重要投资基地,谨慎选择优质项目积极拓展。”在长实集团举行周年晚宴时,李嘉诚向出席的2000多名员工致辞,讲述集团发展的长期规划。演讲的绝大部分都在谈如何在香港“扎根”的问题。1999年5月18日,江泽民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李嘉诚,对李嘉诚多年来积极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热心捐助内地教育、大力开展慈善事业的行为表示由衷赞赏,希望他继续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多作贡献。

李嘉诚以改善香港的投资环境为己任,积极采取措施,增强香港竞争力。他投资不为一己之私利,而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以谋求共同发展为自己经商的目标,其战略眼光早已超出一般商人。

事业应该多赚钱,有机会就要花钱,这样赚钱才有意义。

香港电台电视部1998年拍摄《杰出华人系列——李嘉诚》。

语录解读

李嘉诚富贵不忘家乡。从1978年底开始,李嘉诚先后向家乡捐款,为家乡故里做了很多好事,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感激之情。1978~1986年,他捐款590余万港元,在潮州市兴建2幢住宅楼宇,解决250户的住房问题。1980年,捐款2200万港元,兴建潮安县医院和潮州市医院。两个医院各配备先进设备110项,极大改善了潮州市的医疗条件。捐资450万港元赞助韩江大桥的兴建。李嘉诚及夫人庄月明以及岳母庄碧琴,多次捐资修建潮州市的开元镇国禅寺,共计100多万港元。李嘉诚捐资帮助潮州兴办福利基金等。1985年,他给潮州市庵埠华侨医院捐赠了12万港元。1987~1990年,他捐资80万港元给潮州、潮安两医院作“医疗福利基金”。1989年,他捐赠10万港元给潮州市作为“教育奖励基金”。1990年,他捐资150万港元赞助修建潮州市体育馆。1992年,他捐赠25万港元给潮州市卫生局作为事业发展费用,同时捐50万港元给南澳县人民医院。

李嘉诚认为,在商品经济社会,没有钱是办不成事的,但金钱也不是万能的,对有的地方、有些事,就是有了钱也并不能解决问题。正是因为这样,李嘉诚把办公益事业当做自己的分内天职,“一辈子做对中国人民有益的事,乃是我的基本宿愿。作为一名炎黄子孙,能为后世留下一点功业,今生无悔,这个辛苦值得!”

都希望拥有财富,但我们知道财富的意义吗?

2004年6月29日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语录解读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2004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以简洁而富有穿透力的语言,希望汕大毕业生不仅要能够谋生,还要学会处世。要学会将头脑里的知识转化为做人的智慧。

李嘉诚22岁创业,6年后,他就跻身为百万富豪。还不到30岁,他就拥有足够他一生开销的钱。财富确实给他带来过物质享受的乐趣,他穿名牌西装,戴名牌手表,玩高级相机,开名牌轿车,他还拥有游艇,并且购置了阔绰的“豪宅”。在他搬进新家的那天晚上,他就失眠了。他感到茫然:“为什么有钱后不如我认为的那么快乐?”李嘉诚发现,金钱带来的快乐满足感不能持续。思考再三,他终于找到解答:“不是有钱就什么事都能做到,很多事,没有钱一点也做不成。我一路做,将来有机会,能对社会、对其他贫穷的人有贡献,这是我来到世上可以做的。”从那时开始,他对金钱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再重视一般的外表与物质,而是享受简单的生活。

李嘉诚对财富作出如下理解:“财富到某一个数字,衣食住行都无虞,握在手里的用途就不大。如果你不能做到慷慨割舍、有爱心的话,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顶多就是遵照华人的传统观念,一代交给一代,如此而已。但如果能认为服务社会的责任,与延续后代一样重要,选择捐助财产有如分配给儿女一样,那我们今日一念之悟,将为明天带来更多的新希望。”李嘉诚曾跟家人说,“我一生可以成立这样规模的基金,心里绝对不会惋惜。捐出来,是高高兴兴捐出来,去做,也是高高兴兴去做,一点都不会后悔。”

2005年,李嘉诚将私人投资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持股出售,所得78亿港元全数捐予基金会。李嘉诚用独特的方式诠释商人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地位。李嘉诚的私人捐款,全部是缴税后捐出。

同类推荐
  • 重在执行

    重在执行

    工作重在执行、难在执行、赢在执行。本书从目标计划、端正态度、言出即行、尽职尽责、服从命令、相互沟通、团队协作、统筹时间、不断学习、用对方法、排除万难等11个方面阐述了快速提高执行力的具体做法,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扼要。它能切实帮助企业的员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高团队和个人的执行力,实现工作的高效运转。
  • 成就出色的领导者

    成就出色的领导者

    本书将帮助你成为出色的领导者。只要有可能,自觉寻找并担当一个领导者,做一个无冕的领导者。做别人无私的教师和热情的帮助者,其他人就会乐于接受你的领导。发展专长,专长是领导力量的源泉。运用成功的意念。在头脑中预想成功的排练,它们被精神解释为真实存在的经历,因此如同真实发生的一样,会助长你的领导自信心。
  • 大道行简

    大道行简

    本书是段俊平先生探索中国化管理的经验结晶。他以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作为管理之道,用西方科学的管理流程作为管理之器,形成了道器结合的“中国化管理模式”,使中国企业在扬弃的理念下更好地吸收西方科学的管理模式,从而真正建立内圣外王的生命型组织。
  • 售楼王道:房子就该这样卖

    售楼王道:房子就该这样卖

    本书针对房地产销售员在售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境,从实战的角度出发,讲解了售楼人员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房地产销售程序和销售技巧。
  • 如何创办足疗店

    如何创办足疗店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热门推荐
  • 都市逍遥行

    都市逍遥行

    一个公认的废柴从平凡到优秀,从手无缚鸡之力到翻手间能毁灭世界,从一文不值到与国家主席喝茶的精彩人生。
  • 折叠时光的她

    折叠时光的她

    初见,符明尧就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向晚;再遇,彼此未尽的爱火得以再度燃烧。怎奈时光匆匆,故人总是欲说还休,这似乎注定了两人的爱情曲折迂回。她插足于他最好朋友的爱情,他要报复这样恬不知耻的女人,然而爱情的魔力让二人放下心结而涅槃重生。岂料,转身的吕承豪欲与“第三者”的她再续前缘,因此造成两人罅隙重重而陌路相向。她终于和他又续前缘,貌似平稳的爱情却夹杂了太多复杂纠结的过往。曾经让她恋恋不忘的校园恋人吕一帆华丽归来,重重逼迫、不肯罢手;而他的背后,也出现了对他不一般感情的人。这一切,让两人的爱情再次不知何去何从……旧人、新人之间,动心、舒心之间,她该如何折叠她的时光与经历?她该如何摆放她的爱情与幸福?
  • 宴城东庄

    宴城东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大神我爱你

    网游大神我爱你

    小时候的朦胧情感他们是否能牵手。普通的朦胧感情,爱过了,满足了在现实中,欢笑
  • 哭过的天空

    哭过的天空

    《哭过的天空》是《晴空》的姊妹篇,整个故事匠心独具,从男女主人公人称视角分章落笔,叙述手法精到,骨架干净,血肉丰满,既关注人物的命运,又体察人物的内心。通过对张扬热烈的青春的描写,体现了在亲情缺失的青少年内心渴望爱与被爱的强烈愿望。他们单纯,他们善良,他们果敢,他们无畏,他们热爱生命,他们珍惜所有。合上后一页,从心底萌生而出一种叫感动的情愫。相信你也会。
  • 从头到脚的健康信号

    从头到脚的健康信号

    本书从身体各部分的异常谈起,介绍了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与之相关的各种情况,以及如何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使人们及时方便地察觉疾病征象,及早着手治疗。
  • 夙瑶

    夙瑶

    她本应该是夙府的姨娘的生女,却被过继到了夙府的正房中。自己的双生妹妹在亲爹亲娘的呵护下成长;她童年时的生活却处处被继母压迫。妹妹终于成为了襄城中的一大才女,她却写不得几个字为什么总是那么不公平。本来以为嫁到苏家以后便可以逃离那些痛苦的过往。却不料自己最爱的那个人,也是现在的夫君,爱上了自己的妹妹。老天给了他第二次机会,而这第二次,是绝不会重蹈覆辙。
  • 锦衣传奇

    锦衣传奇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明史》历代的锦衣卫中,有一个人,被称为第一锦衣卫他就是:少年仗剑夺武第,脚踏烈火救上帝。百官战栗伏阶下,高举金瓜震廷议。手掌飞鱼慑不法,缇骑马蹄震天下,身兼三公又三孤,天朝唯我陆平湖一直绞尽脑汁沉默写书,朋友建议弄个群扩展思路,说对历史真实度审核有帮助,因此决定建个看看效果,群号:124199558。喜欢锦衣卫的朋友加进来一起交流。
  • 宝庆四明志

    宝庆四明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人事典须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须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