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23400000032

第32章 开场白怎样说才得体

找个高帽给他戴

人总是喜欢别人奉承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在这个社会上,会说奉承话的人,似乎比较吃香。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奉承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奉承话,却还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悦。一位女士穿了一款新买的衣服来上班。她希望有人注意,更希望有人来赞美:“多漂亮的衣服!特别适合你。在哪儿买的?”但如果无人理会,她会很扫兴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终于做完了老板交付的一项工作。这时老板走过来,拍拍你的肩,说:“干得不错,走,我请你喝一杯。”你会怎么样?一定非常高兴。因为你的才干得到了别人的肯定。林肯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慷慨地赞美别人,是赢得友谊、信任、融洽关系的良方。领导者如果能对自己的下属多赞扬而少吹毛求疵,就更能激发下属工作的热情。马克·吐温说:“听到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多活两个月”。有一个京官要到外地任职,临行前,去向老师拜别。老师说:“外地的地方官不容易当,你要小心谨慎为好。”京官马上说:“老师放心,我准备了高帽一百顶,逢人便送一顶,这样,恐怕不至于会有什么问题。”老师听了很生气,当场训斥他:“吾辈为官,不可搞邪门歪道,哪有像你这样办事的?”京官说:“老师这话很对,不过当今这个世界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能有几个?”老师听了,转怒为喜,点点头说:“你这一句话倒也说得很对!”京官从老师那里辞别出来后,笑着对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现只剩下九十九顶了!”看来人人都愿意被人奉承,正直的老师也被一顶高帽击中了。瞧,一声盛赞,令人怒不起来;我们在为人处世时,记住这个故事是很有益处的。“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这样说。可见被赞美是人的内心深处的一种基本愿望。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去发现、去寻找别人值得称赞的地方,并设法真诚地告知他,这样能给他的平凡的生活带来阳光与欢乐,使生活更加光彩。

因此,说奉承话是与人交际所必备的技巧,奉承话说得得体,会使你更迷人!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应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再者,要奉承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例如,你看到一位流着鼻涕而表情呆滞的孩子时,你却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奉承话,却变成莫大的讽刺,收到了相反的效果。所以,奉承别人时要坦诚,这样,你所说的会超过一般奉承话的阶段,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听在对方耳中,感受自然和一般奉承话不同。

真诚赞美别人其实也是自己进步的开端。只有当自己抱着开朗、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时,才能被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所吸引;只有当心胸开阔,对人对己有足够信心的时候,才能由衷地赞美别人,才能和谐地与人相处共事,使生活道路上少一些荆棘。赞美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怨恨。赞美是一件好事情,但如何在人际交往中适时地赞美别人,却不是一件易事。若在赞美别人时,不掌握一定的技巧,不审时度势,即使是真诚的赞美,也不会达到预想的结局。赞美的方法很多,现在就常用的几种方法分述一下。

(1)直言夸奖法

夸奖是赞美的同义词。直言表白自己对他人的羡慕,这是平常用得最多的方法。老朋友见面说:“啊!你今天精神真好啊!”年轻的妻子边帮丈夫结领带边说:“你今天看上去气色好多了。”一句平常的体己话,一句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会让人一天精神愉悦,信心倍增。

暗中给对方一个不经意的高帽,即使是他很忙也会听你说下去。有一次,一位在公司任科长的朋友说,他有位部下不论提出什么问题,都会以“我是否可以向您请教个问题”这种说法为开场白。虽然这个人所说的大部分是反对科长的意见,但由于他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妙,使得这个科长无法拒绝去听他的问题。直接提问题容易造成摩擦时,采取这种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作法。也就是利用提问题来摆出自己向对方讨教的姿态,不致使对方留下你很傲慢的印象。

(2)反向赞美法

指责与挑剔,每个人都难以接受。把指责变成赞美,看来是难以想象的,能真正做到实在不易,但世界著名企业家洛克菲勒做到了。他是位很具吸引力的企业家,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团结在他周围。一次,公司职员艾德华·贝佛处置失当,在南非做错一宗买卖,损失100万美元。洛克菲勒知道后没有指责贝佛,何况事情已经发生了,指责又有何用?他于是找了些可以称赞的事,恭贺贝佛幸而保全了他所投金额的60%。贝佛感动万分,从此更努力地为公司效力。

(3)意外赞美法

出乎意料的赞美,会令人惊喜。丈夫工作一天后回家,见妻子已摆好了饭菜,称赞妻子几句;老师见学生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夸奖一番。在学生看来是应该的,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些看似平常小事,但对方却得到意想不到的赞美,心情是无比愉悦的。

(4)肯定赞美法

人人都有渴望赞美的心理需求,在一些特定的时机更是如此,例如:在人多的时候他说了一句俏皮话,在报上发表了文章,成功地完成了论文,苦心钻研多年的项目通过了鉴定等,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时,不失时机给予真诚的赞美会使被赞美者高兴万分。大家都知道张海迪的故事,她曾应日本友人之邀,赴日本参加特意为她举行的演讲音乐会。在台上,她第一次用自学的日语做了自我介绍,并唱了几首她自己创作的歌。在她讲完之后,可想而知,她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赞许、鼓励和褒扬啊!这时,日本著名作家和翻译家、主人之一秋山先生上台来紧紧抱住她,说:“讲得太好了,我们全都听懂了!”这简短的赞扬深深地打动了她,使她在最需要了解自己价值的时候,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

(5)目标赞美法

在赞美别人时,为他树立一个目标,往往能让他坚定信念,为这一目标而奋斗。足球教练文斯·伦巴迪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训练球队时,他发现一个叫杰里·克雷默的小伙子思维敏捷,球路较多。他非常看好这个小伙子。一天,他轻轻地拍一拍杰里·克雷默的肩膀说:“有一天,你会成为国家足球队的最佳后卫。”克雷默后来真的成了国家足球队主力队员。他后来回忆说:“伦巴迪鼓励我的那句话对我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人而异地恭维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绪。人人或多或少都喜欢别人的恭维,如恭维他的着装好、办事效率高、精力充沛……总是听得让人高兴。若有人义正言辞地告诉你,说他不受恭维,你千万别信他。当你直言批评一番,他表面上虽风平浪静,但心里也许感到有些不是滋味。“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只有子路才有此雅量,生活中有几个子路呢?喜欢恭维与被恭维都是生活中的社交礼仪。善说恭维话,别人听了舒服,而且有利于自己的沟通,何乐而不为?千人千面,恭维也须因人而异。

(1)对于年轻人

年轻人寄希望于自己,自以为前途无量,你如果举出几点证明他将来大有作为,他一定高兴引你为知己;你如果称赞他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兴趣;你说他是将门之子,把他与父母一并称赞,也许还合他的胃口。

(2)对于老年人

老年人则不然,他自己历尽沧桑,过去的光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了,对于还未达到的预期目的,已不报十分希望了。他目前最关心的是他的子孙。如果夸他的儿子学识能力胜过他,真是出类拔萃,当面抑父扬子,他口头上连说“未必,未必,过奖了”,其实,他的心里比蜜还甜,认为你是慧眼识英雄。

(3)对于商人

你如果说他学习好,道德好,清廉自守,他肯定会无动于衷;但你若说他脑子灵活,手腕高明,红光满面,日进斗金,他听了会是很高兴的。

(4)对于官员

你如果说他生财有道,定会发大财,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他不大骂你一顿才怪。你若说他为国为民,清正廉洁,劳苦功高,他定会喜形于色。

(5)对于文人

你如果说他功底深厚,思想新潮,笔下生花,他听了一定高兴。

恭维言辞要恳切,让人感到你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有时候没有必要刻意修饰,只要源于生活,发自内心,真情流露,就会收到赞美之效。但要更好地发挥赞美的效果,则需要考虑以下六个要点。

(1)实事求是,措词恰当

当你准备要赞美时,首先要掂量一下,这种赞美,对方听了是否相信,第三者听了是否会不高兴,一旦出现异议,你有无足够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赞美是有根据的。所以,要注意,赞美只能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不可浮夸。赞美的措词要恰当。一位老师赞美学生们:“你们都是好孩子,活泼、可爱、学习认真,做你们的老师,我很高兴。”这话很有分寸,使学生们努力学习,又不会骄傲。但如果这位老师说:“你们都很聪明,将来会大有出息,比其他班的同学强多了。”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傲气,造成不良影响。

(2)赞美要具体、深入、细致

抽象的东西往往不具体,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若称赞一个初次见面的人说:“你给我们的感觉真好。”这句话一点作用都没有,说完便过去了,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但是,倘若你称赞某个好推销员,可以说:“小李有一点非常难得,就是无论给他多少货,只要他肯接,就绝不会延期。”挖掘对方不太显著的优点,发掘对方的潜质,增加对方的价值感,这样,赞美起的作用会更大。

(3)赞美须热情

漫不经心地对对方说上一千句赞扬的话,等于白说。缺乏热诚的空洞的称赞,不能使对方高兴,有时还可能由于你的敷衍而引起反感和不满。“嗯,你这条围巾挺漂亮的。”这可能这是一种敷衍。若具体地说:“这条围巾挺漂亮的,和你衣服的颜色配起来很协调。”显然比空洞的赞扬有吸引力一些。

(4)赞美多用于鼓励

鼓励能让人树立起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用赞美来鼓励对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第一次”。干任何事情,都有开头,都有第一次,如果对方第一次干得不怎么好,你也应该真诚地赞美一番:“第一次有这样的成绩已经不容易了。”对第一次尝试做某事的人,赞扬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将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5)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赞美他人

赞美随时随地都能听见,而面对面或直接地赞美对方,总给人留下不大好的印象,有点恭维奉承之嫌。若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也许就好多了。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对方,说:“难怪某某一直说你很不错,今日一见……”可想而知,对方一定很高兴。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更能得到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第三者”说的话是较公正的。因此,当面赞扬一个人,有时会令人感到虚假,疑心你是否真心,而间接地赞美对方,会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赞扬是真诚的。

(6)赞美要注意适度

过度的恭维,空洞的奉承,或者恭维、奉承频率过高,都会令对方感到难以接受,甚至感到肉麻,令人讨厌,结果适得其反。只有适度的赞美才会令对方感到欣慰。适度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需要不断摸索积累,才能掌握好这个“度”。

赞美他最希望被赞美的地方从前,有个爱拍马屁的人,皇帝、百官都被他拍得团团转。阎王听说后,派小鬼把他捉拿到阎罗殿,准备判他下油锅。这人两眼骨碌碌一转,马上“噗通”一声跪下喊:“阎王老爷,不是小人愿意低三下四,而是那些人喜欢让我吹捧、奉承。如果他们都能像您一样铁面无私,执法如山,那么我再怎样拍马屁,也没有用处呀?”阎王听这话句句入耳,就判他无罪,让小鬼送他回了人间。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乐于赞赏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有一位心理医生在银行排队取款时,看到前面有一位老先生满面愁苦,这位心理医生暗想,我要让他开朗起来。于是他一边排队一边寻找老先生的优点,终于他看到,老先生虽驼背哈腰,却长着一头漂亮的头发,于是当这位老先生办完事情走到心理医生面前时,心理医生衷心地赞道:“先生,您的头发真漂亮!”老先生一向以一头漂亮的头发而自豪,听到心理医生的赞美非常高兴,顿时面容开朗起来,挺了挺腰,道谢后哼着歌走开了。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给别人带来了多大的好处。有一位女职员,因为她在办公室的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一位朋友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今天气色很好!”“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发现,大家对她完全变了样,彼此帮助关心她,在一起时有说有笑,下班后都不愿意回家,好像办公室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赞扬人也是一种艺术,不但需要合适的方式表达,而且还要有洞察力和创造性。一位举止优雅的妇女对一位朋友说:“你今天晚上的讲话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想,你当一个律师该会是多么出色。”这位朋友听了这意想不到的评语后,像小学生似地红了脸。正如安德烈·毛雷斯曾经说过的:“当我谈论一名将军的功劳时,他并没有感谢我。但当一位女士提到他眼睛的光彩时,他却表露出无限的感激。”没有人不会被真心诚意的赞赏所触动。耶鲁大学著名的教授威廉·莱昂·弗尔帕斯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夏天又闷又热,他走进拥挤的列车餐车去吃午饭,在服务员递给他菜单的时候,他说:“今天那些在炉子边烧菜的小伙子一定是够受的了。”那位服务员听了后吃惊地看着他说:“上这儿来的人不是抱怨这里的食物,便是指责这里的服务,要不就是因为车厢里闷热大发牢骚。19年来,你是第一位对我们表示同情的人。”弗尔帕斯得出结论说:“人们所需要的,是一点作为人所应享有的被关注。”

善于赞赏别人常会使一个领导者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你对下属说:“大家知道,你很能干。最近单位人力紧张,有件事我们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这样一来,你的下属一定会为你分忧,即使一人干了两个人的活儿也不会有任何怨言。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也会使我们自己感到愉快,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赞美别人,是为人处世的关键。但要是赞美过头,则受者不仅不舒服,反而会勃然变色,所以要找到别人最需要赞美的地方去赞美。在社交上,缺乏诚心,刻板的客气话,必不能引起听者的好感。“久仰大名,如雷贯耳,您的生意一定发财兴隆。”“小弟才疏学浅,一切请阁下多多指教。”这些缺乏感情的,完全是公式化的恭维语,若从谈话的艺术观点看来,非加以改正不可。而言之有物是说一切话所必具的条件,与其泛说久仰大名,如雷贯耳,毋宁说您上次主持的讨论会成绩之佳,真是出人意料等话,直接提及他的功劳。若恭维别人生意兴隆,不如赞美他推销产品的努力,或赞美他的商业手腕;泛泛地请人指教一切是不行的,你应该择其所长,集中某点请他指教,如此他一定高兴得多。再说,恭维赞美的话一定要切合实际,到别人家里,与其乱捧一场,不如赞美房子布置得别出心裁,或欣赏壁上的一张好画,或惊叹一个盆栽的精巧。若要讨主人喜欢,你要一无成见地,诗意于别人的兴趣,主人爱狗,你应该赞美他养的狗,主人养了许多金鱼,你应该谈那些鱼的美丽。赞美别人最近的工作成绩,最心爱的宠物,最费心血的设计,这比说上许多无谓虚泛的客套话安好得多。古人云,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再抚琴,其感恩知己有如此之甚者,除了二人有相同的爱好外,子期能在内心的深处,给他真挚的赞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喜于说话的人,每每因一句赞美的话说得适当,就为他的前途奠下了一个基础,这并非奇事。

从心里发出的敬佩别人的话,才有意思。如果对于对方没有清楚地研究过,就不可盲目地恭维,不切实际的恭维是容易使人讨厌的。若对一个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则赞美时所用的字眼应当另加研究。首先要想到,一个名人他能够成为名人,一定是在他某一项工作上有特殊的贡献,而在他成名之后,恭维他工作的人一定很多,积久生厌,你依样照葫芦画瓢地用别人所用过的话来恭维他,是不会使他高兴的,这些他听得太多了。大多成名的人,对于他的工作已成了习惯,你的恭维若不能别出心裁,一定不能打动他。对于这种人,最好拣工作以外的另一种事情去赞美他。要欣赏他那些不大为别人所知道的,却是他自以为得意的事情。你不要以为既是恭维,就不会得罪人家,便不妨乱说,那就错了。不由衷的话,很容易闹出毛病的。正如你不能随便看见女人就赞美漂亮,如她明知自己实在是不漂亮时,心里也许会觉得你浮滑。有些女人,你可以赞美她漂亮,或说她活泼,或说她苗条,或赞美她的才智,或恭维她处理家务的井井有条,教育儿女有方等。同是女人,各有长处,虽是赞美,也要加以选择。因此,恭维话一不能乱说,二不能常常用同一种的方法,还有第三要注意的,就是不可多说。

以称赞代替理想每个人都不喜欢被人看透,如果你说“你一定会生气的”,对方一般不好意思发怒。在谈判的场合,向对方提出不利条件,对方一定会强烈反对,拒绝话题内容。因此,在说不利的条件前,应先说:“我知道你一定会生气”之类的话。自己被别人看透后,基于防卫本能,保护自尊心,会脱口而出,“我才不像你所说的那样!”表示自己没有被看透,自己并不小气。

基于人类防卫本能,每个人都会保护自己的自尊,但与此同时也就把自己束缚住了,容易接受别人的谈判条件。你要人家遵照你的意思去做事时,应该用商量的口气。比如会说话的人要你按他的意思做某事,他一般不会这样说:“我要你这样做。”而是用商量的口气说道:“你看这样做好不好呢?”假使某人要他的秘书写一封信,他把大意讲了以后,还要问一下:“你看这样写是不是妥当?”他看了后有要修改的地方,又说:“如果这样写,你看怎样?”他虽然处在发号施令的地位,可是他懂得人家是不爱听命令的,所以不应当采取命令的口气。假使在一个盛夏的中午,一群工人在休息时,一位监工走上去把大家臭骂一顿,工人们畏惧监工,当然立刻站起来工作了。可是当监工一走,他们便又停手了,这是一定的。如果那位监工上前和颜悦色地说道:“天气真热,坐着休息还是不断地流汗,这怎么办呢!朋友,现在这一些工作很要紧了,我们忍耐一下来赶一赶好吗?我们早早做好了,早早回去洗一个澡休息,怎么样?”这时,工人们当然会一声不响地忍着暑热去工作了。要别人同意你的意见,用争辩或权威、或引用逻辑定理坚持你的观点,并不见得可以收到效果。假设一个人心里对你不满或怀有恶感,你就不可能用传统的逻辑方法去感化他们;但是假如换了温柔友善的方法去诱导他们,却可使他们同意于你。西方有句古话说:“一滴蜜比一桶毒药所捉住的苍蝇还多。”对人亦如此,你要想取得别人的赞同,先要使他相信你是他的一个朋友,就如同一滴蜜吸住了他们的心,这才是通向他心里的坦途。

有一位史先生想要减低房租,而他知道他的房东是相当顽固的,他说:“我写信给房东,告知在租约期满后,准备迁出,实际上我并不想迁居,只希望能减低租金,但依情势来看,不会有成功希望,因为许多房客都失败过,那房东是难以应付的,不过我正在学习如何为人处世的技术,因此我决定试验一下。“房东收到我的信后,没几天就来看我,我在门口很客气地迎接他,我充满了和善和热诚,我并没有开口就提及房租太高;而是开始谈论我是如何地喜欢他这房子,这种做法就是‘诚于嘉许宽于称道’。我恭维他管理房舍的方法,并告诉他我很愿意继续住下去,但是经济能力不堪负担。显然地,他从未接受过房客如此的款待和欢迎,他几乎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开始告诉我,他亦有他的困难,有一位抱怨的房客,曾写过十多封信给他,简直是在侮辱他,更有人曾指责,假如房东不能增加设备,他就要取消租约。而这时房东对我说:‘你是十分爽快的人,我乐于有你这样一位房客。’我还没有开始请求,他便自动减低了一些租金,我希望再减一点,而我提出了我的数目,于是他毫无难色地答应了。当他离开时,还问我:‘有什么需要我替你做的吗?’“假如我用了别的房客的方法去争取减低租金,一定会遭遇到同样的失败,可是我用友善、同情、欣赏、赞美的方法,使我获得了胜利。”还有一个例子,这是刊载在一本杂志上的“小故事”:

我和丈夫迁居到麻省的一个小镇上去。几个月之后,我向我的邻居,也是镇上图书馆员说,她那里服务太差,希望她能把话传到另一个图书馆员的耳中去。第二次我再到图书馆去时,那个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果然大有改善,他交给我两本畅销小说,给我先生一本传记,并且对我们十分客气。我于是又把这种改善的情形告诉了我的邻居,我说:“你大概已经把我埋怨他服务太差的话转告他了吧?”“不,”她坦白地回答说:“可是请你不要见怪,我对她说的话正好相反,我告诉她说,你的丈夫在称赞她管理得法,而你呢,也在夸赞她选购的新书很好。”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看人的长处,欣赏人的优点,以称赞去代替埋怨和批评,这样做对我们人际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善言者应善问在人类的交际言辞中,问话是一种十分常用的表情达意的形式。一事当前,问什么,不问什么,怎样问,是很有讲究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论语》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就是说孔子来到君主的祖庙,每件事都打听。善问者首先是善于思索,善于发现纰漏的人。清代思想家戴震从小便善于提出别人想不到的问题,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塾师振振有词地讲授儒家经典著作《大学章句》,他说:“这一章叫《经》,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论述的;以下十章叫《传》,是曾子的见解,由曾子的学生执笔写出来的……”正说着,戴震站起来发问了:“先生,您怎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讲述的?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由他的弟子记录的?”塾师答道:“朱老夫子——朱熹的注释是这么说的。”“那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戴震又问。“宋朝人呀!”塾师随口便答。“孔子、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呢?”“周朝人。”“周朝与宋朝相隔多少时间?”“大约两千来年吧。”“既然如此,那朱熹怎么知道两千年以前的事情呢?”塾师没想到这孩子这么刨根问底,一时答不出来了,只好连连夸奖:“这孩子真不简单!”一个小孩子能问得塾师“答不出来”,可见戴震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从这一系列问话中,便可看出其独立思考的萌芽。问话是表示虚心,表示谦逊。同时也表示尊重对方的意思。对于一件事情不明白,就不妨请教别人,自作聪明是最吃亏的。一个坦白求教于人的人,最能博取人的欢心。

可是怎样问呢?问话的方法多种多样,收效自有高低的分别。高明的问法使人心中喜悦,而愚蠢的问话则只有引起对方失笑甚至反感。在交际场合的普通问话,有些不可自己先存有成见,与其问“你很讨厌他吗?”或“你很喜欢他吗?”不如问“你对他的印象怎样?”但有些却不妨先装成有成见。对一个看来有四十岁的人问:“你今年大概有三十岁了吧?”就比问“你今年贵庚?”要好得多。问话往往是交际的开始。一句恰当的问话能为即将开始的社交活动奠定良好的气氛。请看下例:1959年,日本著名乒乓女将松崎君代夺得了世界女子单打冠军。1961年,松崎首次访华期间,周恩来总理曾赠给她两瓶茅台酒,让她带回去给她父母亲。一年后,松崎君代又来中国访问。当她和其他日本乒乓球队员站在一起等候周恩来接见时,脑子里根本没想到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还会记得那两瓶茅台。她没有料到总理有非凡的记忆力。“那两瓶酒的味道怎么样?”总理开头的这句问话使松崎君代大吃一惊。“非常好,非常好。”这位日本姑娘不知再回答些什么好。在上述对话中,周总理身为国家高级领导人,却还记得一年前的一件小事,并以此作为谈话的开始。这句问话虽然简单、朴实,但却是十分感人的。1978年,松崎君代和她父母访华期间,为已故的周总理写下了情真意切的悼词《周恩来总理:您活在我心中》。又如商店里的售货员,如果掌握一点问话的艺术,就会直接提高经济效益。日本战后许多商店因人手奇缺,想减少送货任务。有的商店就将“是您自己拿回去呢,还是给您送回去呢?”的问话,改为“是给您送回去呢,还是您自己带回去呢?”结果大奏奇效。究其原因,十分简单。人们一般在选择性问话中总是将着重强调的内容放在后边,这实际上是诱导对方尽量采用后一种方案。所以,商店将问话中包括的两个内容前后交换位置后,顾客便不由自主地选择了“自己拿回去”的方案,商店便巧妙地减少了送货的任务。

你若具有一般的问话常识,那么即使你不具有各种专门的学问,也足够应对各式人了。因为纵使你不能应付如流,你总会提问,问话可使对方开口。假定你的谈话对象是医生,你对于医学虽完全是门外汉,你就可以用问的方法来打开谈话局面。从感冒的症状谈到科学饮食,谈到维生素,谈到补品等等,只要你不讨厌,你可一直引他谈下去。遇到教师则可问他学校的情形,学生的素质和倾向。总之,问话,是一个打开对方话盒子的最好方法。问话时最要注意的是:问及对方所知道的问题,问对方所最内行的问题。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能否有充分的能力答出,那么还是以不问为佳。有些问题,你得不到圆满的答复时,是可以继续问下去的,但有些是不宜再问的。有人问哲学家梅内德谟:“你是否停止打你的父亲了?”这提问是带陷阱的。不管他的回答是“是”还是“否”,都与己不利。如果回答“是”,那么就是打过他的父亲;如果说“不是”那就是还在打他的父亲。梅内德谟觉察出了提问中的陷阱,便避开陷阱答道:“我从来没有打过我父亲。”梅内德谟并没有打过父亲,但提问者企图诱导他承认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这样的提问属于设陷阱。

还有另一种情况,即被问者不愿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或存在的过失,提问人便以环环相扣的连续提问,使被问者无法文过饰非,这里的提问可以叫做“层层包围”。如战国著名思想家孟子批评齐宣王不会治国就是采用的这一方法:孟子问:“假若您有一个朋友,他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了。等他回来时,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呢?”王答:“和他绝交!”孟子接着问:“假若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部下,那该怎么办?”王答:“撤掉他!”孟子又问:“假若一个国家的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这一下问到要害之处了,齐宣王只好左瞧瞧,右看看,把话题扯到别的事上去了。在上述对话中,孟子最想问的是第三个问题,但如果直接提出来,势必引起宣王的恼怒。于是,孟子先问了两个貌似毫不相干的问题,诱使宣王一一做了符合孟子需要的回答,然后,顺藤摸瓜,提出要害的第三个问题。此时,宣王才发现已经“上当”了,但又不便改口,只好以东拉西扯搪塞。孟子的这个“包围战”打得多漂亮啊!有时候,提问者希望被问者否认某件事情,但如果直接提出问题来,往往不易得到需要的答复。于是,采用“声东击西”的手法,进行“避实就虚”的提问。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初潭集》中记述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有个张允济,做武阳县令的时候,巧断过一件“争牛案”。事情是这样的:有个人到岳父家生活时带去一头母牛。过了好多年,母牛生了十几个牛犊。这个人想回自己家的时候,岳父家的人却不让他把牛牵走。他没办法,就告到县里。县令张允济知道此案难断,便命令手下人把这个告状的人蒙上头,绑起来,然后押解到他岳父家。张允济说:“现在,县里正在搜捕盗牛者,请把你们家的牛牵出来让我们检查。”牛牵出来后,张允济就问:“这牛是从哪儿来的?”那告状人的岳父家当然说不出这牛的来历,只好说:“这是我女婿家的牛。和我们没关系。”张允济马上命令手下人揭去了蒙在那告状人头上的布,说:“那么,你们就把这牛还给你女婿家吧!”这种“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提问比起“正面强攻”要奏效得多。如果把女婿和岳父都传到大堂之上问案,恐怕费再多的口舌一时也难以断清呢。当然,巧妙的提问方式还有许多,但仅此已足以证明“善言者必善问”这个浅显的道理了。“如果我不能在任何一个人那里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我处世的失败。”这话可发人深省,因为虚怀若谷的人,往往是受人欢迎的。记着,问话不仅打开了谈话的局面,而且你可以由此增长学问。

谦虚之辞从何来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教育青年:“根据我个人多年来的经验,我觉得,假如是由于你的手势,或者口气,或者好像不太重要的话语,致使人们觉得你认为自己比他们聪明一些,那么你就糟糕了。普通人都不喜欢那种自高自大的人,他们不会听这种人的话。一有适当的机会,他们就会给他一个下不了台的。”在交际场合,最受欢迎的言辞是谦虚的言辞,最受欢迎的人是谦虚的人。1934年,高尔基出席全俄罗斯作家代表大会。与会者出于对他的崇敬,讲了许多赞扬他的话。所以,到他发言时,开场白是这样的:“敬爱的同志们,我觉得,这里提到高尔基的名字,常常加上一些形容词:‘伟大的’、‘高大的’,等等。(笑声)如果老是过分强调地提出某一个人物,我们就会使别人的成就和重要性失去光彩。打个比喻来说,在这里,我们大家的年龄尽管差别很大,然而都是同一个很年轻的母亲——全苏联文学的孩子。”一个世界著名的文豪。以“孩子”自比,而且和全体与会作家放在一个共同位置来比喻。这是何等虚怀若谷的胸襟啊。再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为了教育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群众,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为例,很有说服力:

……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在这里,我可以说一说我自己感情变化的经验。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就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这时,再拿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

在上述讲话中,毛泽东并没有采用高高在上,教训他人的口吻,而是先对自己作了较深刻的剖析与批判。这样的言辞是谦虚的,因而给听众的印象也是和蔼可亲的。毛泽东身为全党的领袖,说话写文章时还这么谦虚,而有的人知识面很窄,不知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在与他人的交际中,言辞不谦虚些怎么行呢?俗话说:一瓶不满半瓶晃。如果一个瓶子装得满满的,又怎么“晃”得起来呢?真诚的谦虚来自于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学,而后知不足。”真诚的谦虚只能在书山学林的跋涉中产生。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经常慨叹自己的无知。有一次,别人问他:“你学问那么广博,竟然感叹自己的无知,岂不是大笑话?”笛卡尔说:“哲学家芝诺不是解释过吗?他曾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代表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代表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如果自己掌握知识越多,圆圈越大,圆周自然也越长,这样它的边沿与圈外未知世界的接触面也越大,不知道的东西岂不更多了吗?”“对,对,你的解释真是绝妙!”问话者连连点头称是。笛卡尔、芝诺这样的谦虚是真诚的。但是,有的人不是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是在言辞上搬弄一些表示谦虚的套语,这样的人往往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坏。清人石成金在《笑得好》中有一个“粗月”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极好自谦的人,每次和别人谈话,总是带上个“粗”字。比如人家夸他有才学,他就说自己是个粗人,人家夸他的衣服好,他就说穿的是粗布。有一回,他在家中请客人饮酒,当晚月光如水,十分皎洁。客人赞赏道:“今晚的月光真好!”他听了连忙拱手说:“不敢当,这不过是舍下的一个粗月儿”。——这位先生似乎处处都想谦虚一下,然而,他把当空的皓月都“窃为己有”了,还谈得上什么谦虚呢?谦虚出自真诚。谦虚的言辞是朴实无华的。1986年春节,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体育晚会上,有这样一个节目,当场被聘的特约记者向优秀运动员提问:“你们得了冠军之后,当时的心情如何?你是怎么想的?”当时,郎平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最好能睡三天觉!”这样的回答真有点出人意料,但它是何等真挚感人啊。全场顿时爆发出一片赞许的笑声和掌声。如果郎平“谦虚”一番,讲一通“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类的话,似乎并不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

好风度才有好口才有些人喜欢抬杠,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要加以反驳。你要说是,他一定要说否,到你说否时,他又说是了。这是很不好的习惯,犯这样错误的人很多,而且每每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风。即使他真的见识比别人高明,这种态度也是要不得的。他简直不为对方留一点余地,好像要使对方窘迫到无路可走,才觉得满意,虽然他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他正如此。这种习惯使他自绝一切的朋友和同事,没有人肯贡献给他一点意见,更不敢向他进一点忠告。

你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不幸你有一点爱和人执拗的脾气,惟一的改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要知道,在日常谈论的问题中,十有八九是没有绝对是非标准的,你的意见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是错的。把双方的总和再行分配,你最多只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别人和你谈话时,他根本没有兴趣听你的说教,大家说说笑笑就算了,若你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对方决不会乐意接受,所以,你不可随时摆出像要教导别人的样子。你的同事贡献你一个意见时,你若不能即时赞同,你最低限度也要表示可以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谈天,你更要注意,太多的执拗会把一切有趣的生活变成乏味。遇上别人真的错,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别急于求成,往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些,这才是道理。隔一两天或一两个星期再谈吧!否则,大家固执,就不但没有进取,反而伤害感情。许多人因为喜欢表示不同意见,因此得罪了不少朋友。常常有些人总是坚持让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把自己的意见看作绝对是对的,而把别人的意见看作是愚蠢幼稚,荒诞无稽的,那你就伤人了,而且还是伤得很厉害的。注意,不要在小处人争论,即使你不同意对方意见,你最好仍能表示对对方意见中你所同意的一些观点,以缓和一下谈话的气氛,无论你的意见和对方的意见距离多么远,冲突多么厉害,绝对不要表现出一种无可商量的态度。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谈话的人,你一定要小心翼翼使谈话不要陷于僵局。在说话时,别人也害怕你是一个武断的人。怕你什么都走极端。认为自己所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点也不能更改及考虑。为了让别人有考虑的余地,你要尽量缓和你的判断。你把你的判断,限制一下,最好能够避免使用“绝对是这样的”,“全部是这样的”或是“总是这样的”。你可以说:“有些是这样的”,“有时候是这样的”,甚至你说:“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也好。更重要的是,你要尽量避免用一种教训的声调来讲话,也不要用一种非常肯定的声调来讲话,以避免别人不高兴。在说话时,别人还最怕你是一个沉闷不起反应的人,所以你和别人的谈话,要随时加以反应。有时点头,有时微笑,有时说“是的,我也这样觉得。”有时说“这一点,我不大同意。”有时说“据我所知,这件事是这样的。”有时说“你说的这点对我很有用处。”听了别人的妙语警句,不妨大大表示赞赏。在说话时,别人怕你模棱两可,有些事情,你可以避开不谈,拒绝表示意见。可是你不能事无大小,一律不肯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叫人听完你的话,总弄不明白究竟你是什么意思。

“听”出对方的个性来每个人都具有不相同的脾气。有的人随着天赋本能地发展,有的人对天性加以悉心的修养,所以,世界上没有人的脾气会相同的。处世待人,只知道一般人的共同心理是不够的,应该要深入的研究个人特具的脾气才行。人的脾气分析起来,错综复杂,不过,心理学家根据心理倾向、根据人的性格,把个性分为内向和外向两大类。什么是内向呢?内向性格是比较喜欢静的人,喜欢把自己的思虑和情绪封闭在内心深处。诗人、音乐家这一类人便是属于这种类型。至于所谓外向性格,是指那些好动的人,不注意自己的内省工作,较侧重对外的表现。我们常称为精明能干的那些人,例如决断干脆的经理、口齿伶俐的推销员,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人。内向的人的特征是不爱多谈话,即使是说起话来,也是慢条斯理、从来不敷衍的。他们容易受窘,行动往往不很敏捷,写出来的东西比嘴里说的要来得流利,这种人意志容易动摇,而且时常一个人在踌躇。对待这种类型的人,就得迎合他的心理去应付,例如他是不苟言笑的,那么就不要经常和他说笑话,相反地应该多跟他谈些正经事。如果是容易发窘的,你不必当着大庭广众之面,替他介绍。如果他是喜欢人们鼓励和嘉奖的人,你对他要常加赞赏,一定可以得到他的好感。如果他好静而不好动,那么不要时常劝他活动。对不喜欢听人指挥的,你也别用命令的口气去使唤他。外向型个性的人时常放声大笑、落落大方,动作迅速敏捷,说话流利,不在意小节,喜欢交朋友,而且朋友也愿意和他接近。他们气度大,判断力强,一经决定了之后,不会随便改变心意,这种人很少忧虑,常是愉快地生活着。还有的喜欢表现,喜爱运动。外向的人总离不了上面这些特征,只要了解他们的个性,便容易和他交往。与这种人交往,切忌下面几点,不要见了他的面老挂着沮丧的神情。不可跟他迟疑不决,他有事请求你,你应立刻就要予以答复,切莫支支吾吾。你不要表现出气度狭小让他感到不悦,谈话也要干脆爽直,避免唠唠叨叨。传说明朝时,江南有个进士出身的知府,叫贾文通。平时以善于对对联出名。有一天外出回府的路上,被一位9岁的小儿挡住了去路,声言要和知府大人对联。贾文通下得马来,问道:“是你要对,还是另有别人?”小儿道:“是我。”这时,贾知府脚下正好踏着三块青石,稍一用力,石头被蹬倒了。那小儿见此情景,随口念出一句上联:“踢倒大桥三块石。”贾知府一听,便知这是一个拆字的对联(大字由三个石字组成),必得找另外一个能拆的字作下联才成,可一时间竟怎么也想不出来。于是只好拱手认输,打道回府。夫人见他愁眉不展,问道:“老爷,有何心事?”贾文通实言相告。夫人也素来读诗书,笑道:“区区小事,有何难哉?”说罢,在纸上写了老大的一个“出”字,然后拿起剪刀,从中腰处剪开……贾知府猛然醒悟,马上派人把小儿找来,说:“我有下联了。”小儿说:“大人请讲。”贾知府得意地说:“剪破出字两座山。”小儿听罢,不禁哈哈大笑,说:“此下联必是尊夫人所对。”贾知府疑惑不解道:“何以见得?”小儿朗声回答说:“如果是大人所对,应当用‘劈开’二字,以显示大丈夫叱咤风云的气概。现在您用‘剪破’二字,实乃女人做女红时的常用动作,不是夫人所对,又会是谁呢?”贾知府愣住了,承认也不好,不承认也不好,直羞得满面通红……这故事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故事中小儿的分析是蛮有道理的:一个人说话的内容、方式往往和这个人的素养、性格有密切的联系。善于“听”的人,就能从与一个陌生人的交谈之中“听”出对方的身份和处境来。

避免误闯语言的“雷区”所有的谈话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让人愉快的,另一种则是让人生厌的。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受人欢迎的谈话者,能轻松地进行愉快而成功的交谈。正如谈话有技巧一样,谈话也是有禁忌的。我们不能满足于我们知道或掌握了多少技巧,同时我们还要谨慎地注意谈话的禁忌,力避误闯雷区。

(1)忌喋喋不休

爱喋喋不休地抱怨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像沿街乞讨的乞丐。他们与人见面,张口就说“我的命运太差”,闭口就说“我的工作让我很烦”,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无数小事与无尽烦恼向别人倾诉,哀叹不已。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烦恼,而别人有什么义务浪费时间听你那容易破坏心情的过分唠叨与抱怨呢?所以喋喋不休地抱怨只能引起别人的厌烦而不是同情。小艾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收入在工薪阶层中已算是颇为丰厚的了。下班后小艾一与人谈话就让人感到她有满腹牢骚:“我每天生活得真没劲,实在不愿意给外国人做事。”“我现在只有钱,没有别的,为挣这点钱一点自由都没有,干不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真是没意思透了……”只要这样的话一出口,她就会滔滔不绝,一个小时都停不了。如果你满心同情,真心诚意地鼓动她去从事她真正感兴趣的工作,去发挥她自己更大的才能。她是绝不会去干的,而且她又会喋喋不休地给你列出其他工作是如何的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自己有一万个理由不能换工作。

(2)忌枯燥无味

有一类人说话别人不爱听,并不是因为说话太多,喋喋不休,而是因为说的话太枯燥乏味,没有一点儿波澜和惊奇。他常常是夫子自道,观念单调,言语乏味。这类人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使人感到厌倦了。小关是一个喜欢把生活中的小事像流水账似的讲给别人听的人。虽然不是喋喋不休地重复,可是每件事都平淡无奇,并且与谈话对象往往没什么关系,真不知道小关为什么会拿出来讲。“我昨天晚上跟我们主任去吃了一顿火锅,有羊肉、有腊兔,还有空心菜。我喝了酒,还醉了,不过还好我自己骑车回家了。”“我还记得小时候……”这些没有重点、像白开水似的话,很快就会让聆听者失去耐心。

(3)忌插嘴插舌插嘴插舌者总是在你说话说到高兴处,冷不防半腰杀进来,让你猝不及防,不得不中途偃旗息鼓而退。他不会预先告诉你,说他要插话了。插嘴插舌者有时还会插到别的话题上,有时甚至会把你的结论代为说出,以此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光彩。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原来说话的人顿生厌恶之感,因为插嘴插舌者不懂得尊重别人。也许,对付插舌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与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同处一室,那样场面一定精彩,他们双方也许会得到最大的满足,也许他们会更觉无聊。

(4)忌心不在焉心不在焉的人似乎思维特别容易开小差,心神经常浮游不定。如果你告诉他一件很重要或很有趣的事情,他却把注意力分散到别的地方,像灵魂飞到别处去一样,眼睛看着前方,或若有所思,或突然问:“噢,你说到哪儿啦?”“你刚才说什么来着?”这时你一定觉得说话的兴致全无。当然,也许有人说可能是你的过错,也许你讲的事情,使他很难感兴趣。可是,即使如此,他也不可原谅,因为他的心不在焉是一种很没礼貌、很伤人感情的行为。

(5)忌武断暴躁武断暴躁的人是一种特别没耐心且相当自负的人。他总觉得自己是对的,问题一定出在别人身上。如果你要追问为什么或找个解释,他会很暴躁地用最短的一句话让你血脉贲张而闭嘴。他们常说的话是:“不要烦我。”“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没什么好说的。”小程是一位成绩优秀的工科博士,他把自己的电脑借给他的师弟,他师弟用了一会儿就来找小程,告诉小程电脑出了故障。小程还未听完就说:“我的机器没毛病,你自己不会用罢了。”说完扭头干别的去了,一副无须争辩的架势,一点都不顾及站在一旁涨红脸的师弟。其实,小程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也有可能错了,或者弄清楚师弟是不是有不会用的程序呢?这原本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若换一种说话方式,或改变一下态度,是绝不会造成如此难堪的局面的。

(6)忌空泛说教人们往往容易因为自己地位比别人高,年龄比别人大,潜意识里就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别人有经验,比别人懂得多。因此往往在谈话时容易带有说教的腔调。当然,不能完全把说教一棒子打死,有时的确也有正确的忠告,但这些忠告也经常因带有说教腔引起谈话对象的逆反情绪,而不被接受。既然是要说服教育别人,那么就该注意如何使别人接受你的意见,所以要尽量避免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而要拿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见到的说教者常常如此说:“你必须知道我并不是在干涉你的行为。”“现在我不喜欢讲这一类事情。”“我觉得有许多话不得不同你讲。”或者:“我也许不应讲这些话,可是我想你会明白这些话的好处的。”其实,说教者说的这些话,应该是在别人接受观点时,自然而然地从心里产生的想法。而由说教者嘴里说出,说得再多也只是空洞的说教而已,收不到任何效果,反倒惹人生出抵触情绪。

(7)忌自我吹嘘大言不惭的人也许会引起人们一时的兴趣,他所说的那些背离事实的故事,在疲倦的时候听听倒也无妨。而他讲的往往还有声有色,故事完整,波澜起伏。只是他讲的主题只有一个,即他自己。如果你留意一下,几乎每句话都会出现一个同样的字——“我”,这个无限重复的“我”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小王是某大学讲师,总爱在人前吹嘘自己结识了多少多少名人,发表了多少多少文章,培养了多少多少弟子……日子久了,连他的学生都在背后讥讽他为“牛皮大师”。大言不惭、吹嘘自我的人到头来反而给人家留下浅薄和无知的印象,同时,他那过分关注自我、忽视旁人的“自我中心”最终会沦为“自我孤立”。

(8)忌说长道短笑话、幽默、奇人轶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交际润滑剂,但一旦说过头了,沉浸于那些不堪入耳的黄色玩笑,或出言粗俗,常被人认为是缺少思维能力和知识浅薄的表现,而失掉自己人格的尊严。由于缺少健康、高尚的情操引导,低级趣味的人往往爱关注无聊的琐事,爱探听别人的秘密轶闻,有时是为了增加他闲谈的资料,有时是为满足他的好奇心,这类人还会把某些秘密轶闻添油加醋,然后传扬出去,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对于这类爱说长道短的人,当他向你发问时,你最好不要直接答复他,只需转弯抹角地让他自己发觉他的问题只是废话就可以了。

(9)忌小题大做爱小题大做的人,常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一件很渺小而没有价值的事情上。若要他讲述一段遭遇,他就会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地用五倍甚至十倍的时间来讲述他的故事。你要等他讲好久,已经被他众多的不必要的散漫的细节弄得晕头转向时,还不会听到他讲述的故事的要点。如果在他讲述的过程中,你想抓住故事梗概,问他一句:“喂,你所讲的那位穿灰色风衣的女人究竟如何呢?”他仍只轻描淡写地回答你:“不用急,我就要讲到她了,你先听我把这个说完。”接着,他又〖HT5,7SS〗口〖KG-*2〗啰唆地说上很多无关紧要的话。假如这位小题大做者,如果能觉察到听他讲故事的人如此忍耐完全是因为礼貌,那么他必定会决心把要说的话整理完后才讲。又如果能看出对方对故事并不感什么兴趣,他也会采用种种努力使故事讲述得更紧凑一些。遗憾的是,他们始终觉察不到听众的反应。

(10)忌自说自话交谈是两个人的事,应该形成一种交流,可是自说自话者常常只说自己那方面的事。他不管别人接受不接受,或对别人的话置若罔闻,自己说自己的。小齐是一位年轻妇女,有一个儿子,聪明可爱,她常常以此为傲。她于是不由自主地老是讲她儿子的一切。她不但同她的朋友们讲,就是对一些只与她谋面过一二次而不喜欢听这类事情的初交,也常这样说着。有时,别人故意把话题转移开去,可一停下来,她就又回到原来儿子的话题上了,让人觉得莫明其妙。自说自话的人,脾气一般倒很好,只是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所感兴趣的,一定也是他人感兴趣的。如果我们遇到这样一位自说自话者,该怎样应付呢?最好是尽力使话头转到别的方面去,不给他机会自说自话。同时,我们自己把该说的话说完后,就礼貌地告辞。

(11)忌执迷不悟执迷不悟的人是一群非常固执的人,人们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使他变心或使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意见,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总不能使他动摇。这种人,往往喜欢争辩,倒并非因为他为争辩真理而争论,只是希望更巩固他那独特的意见罢了。即使他明白自己错了,他就是不肯承认,还要固执己见。跟执迷不悟的人谈话,很难有随便与轻松的氛围,他谈过了一个特别的话题,于是转而讲那不关这个话题的事物。可是,当他忽然间想到了要说的话,他又打断了你的话头,再回到先前讲的题目上去。他所想到的要说的话,并不是一个新的观念或意见,只是先前所讲的那个话题还嫌不充分,还嫌不突出,所以他还要再讲一遍。执迷不悟者和自说自话者是有所不同的,自说自话者也许有好脾气好学问,说话时能顾到前因后果。执迷不悟者只是一味固执而已,他常常是自私的,甚至比大言不惭者更自私。

(12)忌自作聪明有一类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摆出一副什么事都知道的架势,因此在言语行为上,总认为别人说得不好,考虑得不周,其实自己的意见也高明不到哪儿去,或者根本牛头不对马嘴,让人既好笑又好气。小方与他相恋了五年的女友分手了。情绪低落,意态消沉。小方的一位朋友为了劝他,说了一大堆那个女孩的坏话,还以一副过来人的姿态,故作潇洒地劝小方该怎么做。其实小方虽与女友分手,但对那女孩依然怀有深厚的感情,何况五年的恋情毕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所以当小方的这位朋友自作聪明地劝说一番后,只是让他更难受了。自作聪明的人往往还特别爱说话,总认为自己的意见比谁的意见都好,爱大着嗓门到处嚷嚷,以炫耀自己万事通的本领。拿这样的家伙怎么办呢?办法是有的,最好便是给他一个不言不语。就是不要说一个字,也不要露出任何表情,只当这个家伙不在场似的,这样做了几次之后,自作聪明者便会真正聪明一回,感到自己没有被理睬而闭口。

(13)忌言而不实言而不实的人说话很少有个准数,要么与事实本身不符;要么说一套,做一套。如果长此以往,极易失去别人的信任。小江是某乡镇企业领导,明明是亏损企业,但为了自己的面子,上报时说盈利多少多少,结果该企业不仅得不到国家政策的某些扶持,还得多交利税。对此,工人们愤愤不平,议论纷纷。有些时候,言而不实的人说的也不完全是假话,更多的时候是确有其事,只不过话从他嘴里出来就走了样了,或有夸大,或有虚构。因此,对于言而不实的人,你最好只是姑且听听,有必要时再自己调查核实一下,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14)忌语言刻薄有人似乎特别伶牙俐龄,说话咄咄逼人,攻击性特别强,而且往往伴有冷嘲热讽,给人不留情面,实际上他只是言语刻薄。这类人常被形象地称为“刀子嘴”。朋友小何和小明是某大学同宿舍室友。小何长得不错也爱打扮,是那种追求时尚的青春女孩,小明来自农村,质朴、腼腆、内向。在小何的眼里,小明根本就是一只土气的丑小鸭。

一天,小何回到宿舍,看到桌上放着一支黄玫瑰,而没有任何留言。小何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某位她的崇拜者给送来的,而其他同学说也有可能是小明的。小何微微一笑,很不屑地说:“噢,怎么可能是她的呢?我想,再怎么无聊也不会无聊到给她送花吧!”结果正巧被刚下自习回来的小明听见了,这一尖酸刻薄的话语极大地刺痛了小明,很难想象小何以后该怎样与小明在几年的大学生活里共处一室了。言语刻薄的人往往因为一句话就会失去别人的友谊和信任。

宴会上的巧应酬珍品美味,可以消除陌生,传达美意,建立友谊,因此各种名目的大宴小酌就都出笼了,让人越来越沉醉其中。现在的人,要娱乐,要交际,都到饭庄餐馆去或到家里来,因为家是自己的殿堂,若把朋友邀到家里来,当更符合传达美意和建立友谊的要求。家是城堡,哪怕城堡再小,对朋友而言,也自有特殊的意义。不过,在事前如未作很周详的考虑,满腔美意,就可能会完全泡汤。多少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一个称职的社交宴会的东道主,是件绝不容易的事情,必须从宴会筹备到宴会结束,其中每一环节都应在适当的控制之下。即指从计划的开始,一切都应在意料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办一个理想的宴会呢?第一是要记住不要妄图安排力不从心的宴会。有的人为了把宴会设计得尽善尽美,结果宴会没开始,自己先累倒了;有的人菜单列得太复杂,结果主人整晚只顾穿梭于厨房客厅之间,弄得客人怪不好意思的;有的人不顾自己只有斗室面积的事实,邀请的客人太多,弄得大家无立锥之地,一屋子乱哄哄又热烘烘。第二是要明白举行宴会的目的。如果你举行宴会是为了欢迎嘉宾或是庆贺某人,那么你应先弄清对方是喜欢排场大的酒会还是小型的家庭餐会。必先确定邀来的陪客都有相同的话题,至少也必须对主宾没有歧见。

至于盛大酒会自一开始就不易控制。所以,要更加当心。来人不易控制,会场气氛也不易控制。除此而外,房间应摆几盆鲜花,灯光宜柔和,以增加和谐的气氛。简明的姓名标签,在宴会中可广泛使用,准备一些硬卡片,上面写上来宾的姓名和身份即可。如果你不愿摆设这种身份识别标签,就要负介绍来宾姓名和身份及工作之责,不要夸张,不要渲染。宴会做完来宾介绍后,参加宴会的人就可愉快地说起话来了。这时,你可以坐下来,你不宜单独和某人展开忘我的长谈,必须注意处于宴会边缘,遭到冷落而接不上嘴的沉默之人。你去为他解围时,要不露声色。如果你硬是把他拖到谈话正迸射火星的人丛中去,他的自尊就会受到伤害。你应该缓缓地接近他,找些他感兴趣的话题和他谈谈。你和他谈话的时候,别的客人迟早会过来加入你的谈话,此时你即可乘机飘然而去。当两个人恶言相向时,谈什么都会顶嘴的,你不必为他们仲裁是非,只需出言制止:好了,好了,你们到此为止吧。当与宴的客人离去时,应像迎接与宴者一样站在门口与他们一一握别。当与宴者离去时,也应送至门口,挥手互道晚安,并应致意说:非常感谢各位的光临,真谢谢你们把宴会的气氛维持得这样好。不要以时间过早挽留客人,如果是星期天晚上,你尤其不宜说:现在还早得很嘛,你绝不能这么早走,太不给我面子了!要知道多数人次晨都要起个大早的。对于迟迟还不离去的客人,他们明显地热爱这里的气氛,这时你可用停止斟酒或停止供糖果瓜子等方法,来暗示客人该是离去的时候了。如果仍不生效,那就明白告诉他好了。比如,我真愿你留在这儿,和你在一块儿使我忘记了时间,但是我实在是困了,如果你兴犹未尽,那么就请留在这儿,不过要是我睡着了,请不要见怪。或是你再直说一点:我希望时间还不晚,我希望此时宴会才正开始,但事实是现在已是午夜了,而我早晨还有事要办。而你做客人时,有义务使主人相信,这个宴会使你多么快乐,这不只是次日打电话或发短信而已。你在宴会中的行为,要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如果你觉得不舒服,你要掩饰你的不适。如果你心情不开朗,你不仅不要皱眉头,脸上还要带着微笑,莫要影响了别人的情绪。你不可以在宴会上和别人吵架,但也无须什么事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你可以表示相左的意见,只要你不口出恶言或发动人身攻击即可。只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是用自己的意见去压制别人的意见,尤其主人正在忙得晕头转向,无暇顾及把你介绍给别人时,你应自己把姓名、身份和工作告诉别人,当你混熟了时,还可以帮主人招待别的客人。当告别时,如果是女主人,你应向她做具体的致意,如花插得多美,菜做得真香,她从头到尾多么从容优雅,或真诚地请教她那可爱可口的甜点是怎么做的。如果是男主人,告诉他你从没这么自在过,或你从未参加过这么令人兴奋陶醉的宴会。

敬语是一个人身份修养的标志初次见面时的交谈,对求人办事是非常重要的。在会话上如果一开始就出师不利,要挽回这种劣势,那就必须花费九牛二虎之力,而且还不见得有用。因此,和别人见面时,作为开始的“自我介绍”,绝不可马虎。那么应该如何“自我介绍”呢?首先,要面带微笑,笑容会令对方感到温暖。如果没有面带微笑,就无法制造融洽、和谐的气氛。当你们见面,目光相对,互露微笑之后,接下去就是“我叫×××”的自我介绍,这种介绍的要点就是要讲清楚。如果对方因没有搞清你的名字而叫错时,彼此一定会觉得很尴尬的,很容易造成不愉快的场面。因此,自我介绍时,除了要讲清楚外,最好能附带一句比如说“王,就是国王的王。”这样不但不会使对方发生误解,还可以加深印象。另外有一点非常重要,自我介绍当然是使对方记住自己的名字,但同时你自己也必须记牢对方的名字。如果你没记清楚的话,不但会让对方感到失望,而且也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有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能使自己记住对方的名字?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机会说出对方的名字,这样能帮助记忆。再者,如果在讲话中时常提到对方的名字的话,对方一定会觉得你很重视他,而感到愉快,因此可以促进感情的交流,这是在英国及美国社交中常用的方法,值得借鉴。在社交场合,敬语使用错误的话,也会非常难堪。例如,请别人替你服务时,要加上“请”字或“某先生”。尤其是在交谈中,称呼对方的父母,应该说“伯父、伯母”,直接说“你爸爸、你妈妈”当然也可以,但缺乏高雅的气质,一个有身份教养的人,不应该忽略这些小事。同样一句话,会因讲法不同,而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例如,前面有人挡住你的去路,你当然会请他让开,这时,如果你说:“让开!让开!我要过去!”或许换来的只是不屑一顾的白眼。如果你能使用敬语,客气地说:“先生,对不起,麻烦您让一下路好吗?”对方一定会马上让开,面带笑容地让你过去。使用敬语的习惯在平常就应好好地培养。例如,在人很挤的公共汽车上,你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若平常没有养成好习惯,就会火冒三丈,若你很自然地优雅地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那对方就是再痛,也只得苦笑着说:“没关系!”事实上,只要你养成习惯,对别人时常存有尊重的意念,那么敬意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当然,有些场合并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敬语。说得太多了,反而令人觉得虚伪。例如,公司的上司有事叫你来,你不需使用敬语,只要很自然地含笑点个头,问:“有什么事吗?”那你的敬意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初次相识三分钟熟悉法辛纳法·佐宁博士在《交际》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当你在社交场合遇到陌生人时,你应在最初几分钟内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身上,很多人生活会因此而改变。”

大多数心理学家、交际学专家、传播学家、推销大王、公共关系等专家都曾特别强调,人们初次见面的最初几分钟很重要。但是,这最初几分钟到底是多少,却还没有人给出确切答案。我们根据日常的办事活动的实践,认为最初的三分钟至关重要。具体地讲,就是走向对方为三十秒,与对方握手为三十秒,寒暄语为三十秒左右,坐在座位上为一分三十秒左右。

初到一个新环境,人人都有紧张、陌生之感,只要抓住人人都注重先入为主这个特点,从一开始就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一策略入手,保证你在办人办事时万事如意。一个人的仪表也是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基本要素之一。相貌多半是天生的,常人无法更改,但仪表却是可以改变的。与人初次见面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对方造成“此人很不友善”、“此人很直爽”之类的印象。如果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有所错觉的话,就很难修正,即使能修正过来,也要花费很长时间,很大力气。万般形态,皆成印象。热情大方、泼辣干练、敏捷潇洒等,都是风度,不必强装风雅、文静、温柔、羞涩。真实、自然、协调,都是风格,都可形成风度。表现适度,潇洒自如,都可取得迷人的风采。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大方自然的举止,是优化个人形象的重要因素。与人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力,便能激发对方的交往热情,活跃交往氛围。如果精神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则显得敷衍冷漠,使对方感到兴味索然乃至不快。一个精神饱满、大方自然的人往往会给人留下自信、乐观、进取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印象;神情倦怠、涣散或者表现出紧张局促、手足无措,都会给人留下缺乏社交经验、不成熟、不专注、被人瞧不起人的印象。所以,在社会交往中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对方,对他所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随对方的言谈举止做出自然得体的反应。也就是说,想要别人喜欢自己,自己要先喜欢别人;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先要注意对方。培根有句名言:“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仪表是展示自己才华和修养的重要外在形态。优雅的仪表,能够帮助一个人得到良好的社会声誉。我们应该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仪表,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有些人无需怎么费神就能功成名就,财富和权利仿佛唾手可得;还有些人历经艰辛终于获得成功;而另一些人则在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遭到彻底的失败。为什么有人轻易就能成功,有人费了老大的劲才能成功,而有人则根本无法成功呢?显然不可能是身体上的原因,要不然最强壮的人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人与人的根本差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灵上的。心灵具有创造力,构成了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异。也正是心灵帮助我们克服不利的外在环境。战胜挡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只要能充分理解思维创造性的力量,我们即可见证奇迹般的效果。
  • 机遇改变一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机遇改变一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机遇对人生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握住机遇,往往能使我们更快地走向成功。需要注意的是,机遇能不能变成你的现实利益,要看你是不是具有发现它的眼光、捕捉它的胆魄和利用它的实力。从寻找到发现、到捕捉、到利用,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长期追求,苦心积累,才能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机遇改变一生全集(白金珍藏版)》从机遇的重要性、如何发现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如何创造机遇、如何取舍机遇、如何珍惜机遇、如何利用机遇等方面进行阐释,大量的事例和精辟的分析会使《机遇改变一生全集(白金珍藏版)》具有更强的实效性。
  • 不忘初心,换一生平心静气

    不忘初心,换一生平心静气

    记得,有人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是的,如果我们心静了,就无须真正远离喧嚣,无须真正远离纷扰,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寻得桃源入口,头枕清风,尽享人生美丽风景。
  • 零阻力成为经理级人马

    零阻力成为经理级人马

    本书运用通俗的文字,阐述了怎样创业做经理,对自己的优势进行审视与定位,对创业必备素质与条件进行阐述,以及如何审时度势与把握时机等。
  • 成于细节 赢在执行

    成于细节 赢在执行

    本书阐述了执行与细节的意义与关系,并紧紧围绕细节和执行的两大主题,用经典的案例和全新的视角展现细节与执行的核心内容。
热门推荐
  • 高校总裁

    高校总裁

    思哲,一个出身农村的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H市的重点高中,他本以为将迎来寒门子弟的逆袭,却不料现实生活中的一次又一次打击让他逐渐沦为一个当下社会的典型屌丝。大学毕业之后也只能凑合着找到一份销售工作勉强度日,结果又遇到公司倒闭关门老板跑路的残酷现实。思哲一个人郁郁寡欢在酒吧买醉,喝多了之后躺在公园的椅子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穿越回到了十多年前的高中课堂,他悲愤交加,想到自己又要将这十几年的苦痛与磨难再次经历一遍,不禁地感慨着命运对他的捉弄。然而,殊不知,这正是命运对他的眷顾,因为正是由于这一次的穿越,让他的人生彻底地改变了模样,真正的实现了屌丝的逆袭……
  • 龙族的后裔:傲娇首席好闷骚

    龙族的后裔:傲娇首席好闷骚

    她说:“土豪,我们做朋友吧!”他嫌弃地说:“我们土豪不需要朋友!你应该说土豪在一起吧,这样我会勉为其难的说,还是做朋友吧。”她说:“对哦,那土豪我们在一起吧。”他坏坏地一笑:“好啊,结婚吧。”“诶……”好像哪里不对啊,自己怎么被戒指套住了?被渣男抛弃,被恶毒女谋害,侥幸未死的她救了一条龙,从此难逃傲娇首席的魔爪!
  • 侠女奇缘(上)

    侠女奇缘(上)

    侠义公案小说之所以在我国长期流传不衰,深受各界阶层人士欢迎,主要是因为侠义公案小说中塑造的名臣官吏多以正直廉洁的形象出现,他们刚正不阿,不畏权豪,体恤百姓,不少人还被作者予以神化,成了“超人”;而侠客义士形象贴近民众,他们劫富济贫,铲除贪官污吏,成了正义的化身,是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救星,是社会安定太平的希望所在。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奸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新诛仙之为爱成神

    新诛仙之为爱成神

    这是我三年前写的一本书。当我回头再看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惊讶于当时的自己可以写出这么优秀的一部作品来。只不过,这部作品终究还是默默无闻地埋没了,连同我曾用的那个笔名——踏海寻天。或许,升级打怪才是一本小说的主流,而这本书,不是。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同我一样,还怀念着过去的人!
  • 落亦美

    落亦美

    ——当樱花落尽,树枝干枯,你是否还记得有一对恋人曾来过……她,林家千金,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默默无闻确如茉莉花般清纯;他,莫家少爷,家财万贯,冰山校草,却只为她一人折腰。她泪流满面:“放手吧,对你对我都好,我不愿看你难过……”他笑面如花:“傻瓜,既已爱,生死相随……”花落,依然美……
  • 位面祸害者

    位面祸害者

    来看悲惨的少年如何走上强者之路,如何浪迹于各个位面,如何面对漂亮的美女,乖巧的侍女,可爱的萝莉。
  • 雄霸君王的腹黑君王妃

    雄霸君王的腹黑君王妃

    被背叛撞进医院,当她醒来了,她要逃,偷偷走出医院却听见妹妹和那个男人对话,她只能避开,心承受不了。突然一道光模糊了她的眼睛,又一次被撞,她再次醒来之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但她接受了,看着别人的身体,一样的遍体鳞伤,她发誓要为这个女孩报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在感情上受过伤的她还会爱?他——很早就盯上了她,她是第一个让她感到温暖的人,他宠她,与她一起闯天地。“夜君,我要她死”“云儿,两秒”夏侯夜君一刀下去一颗脑袋就到了范云君脚下“夜君,你真的舍得啊!!!”她故做惊讶,其实早在意料之中。夏侯夜君无奈的摸摸她的头,轻揉的说:“没什么不舍的,只要云儿要,我愿意以天下为聘,一生一世一双人”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人物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人物

    为了系统地向广大青年传递人类的知识精华,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作者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各种知识进行分析介绍。她向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口,让他们在知识的天地里遨游、畅想;她向青年朋友们搭建一架智慧的天梯,让他们在知识时空中探幽寻秘。
  • 雪球专刊第078期:股灾启示录

    雪球专刊第078期:股灾启示录

    股灾过后,余震不断。本轮股灾发生时散户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广大股民从本次股灾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请看本期《股灾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