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47900000008

第8章 文武治国起义首领风云人物(1)

李广

李广(约前181年~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渭东)人。李广是秦将李信的后裔,世代父子相传习射。公元前166年,“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由于对匈奴作战勇敢有功,被汉文帝任为武骑常侍。及景帝时,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下军功,历任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郡太守。在汉武帝组织的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中,他白发请战,杀敌报国。自“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皆以力战为名”,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李广一生,“禄不及爵邑,官不过九卿”,最后以62岁的高龄出征,因“迷路迟到”获罪,引刀自刭,这位一生戎马,威震敌胆的老将军受到后人广泛赞扬、同情和怀念。

将门之子

李广是世代将门之后,他的先祖李信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大将。荆轲受燕太子丹指派去行刺秦王,刺杀未遂。秦王决心报太子丹之仇,遂派将军李信去攻打燕国,追逐燕王父子。李信大军压境,占领首山后,致书燕王喜,燕王喜大惧,佯召太子丹议事,以酒灌醉杀之,燕王将太子丹之首,函送李信军中,为书谢罪。李信驰奏秦王。这事大约发生在李广诞生前40年。

李广这个名将世家,代代传授射箭的技艺。李广的手比一般人要长,像长臂猿一样,弯弓搭箭有天生的优势。他家屋后的大草坪,就是一个练武场。李广从小看大人习武就很用心,他父亲还特地为他制做了一副小弓箭,李广从小就对射箭有浓厚的兴趣,技艺高人一筹。一生中都喜欢赌射这种游戏。就是在地上画出许多宽窄不同的直线,从高处向线的行距内射箭。倘若箭能直立在窄的行矩中,就算胜,假如射到宽距之中,或者箭杆不能垂直扎进地上立起来都要算输。输的要被罚酒,李广自然是个大赢家。

李广早在十四五岁时,箭法已经练得百发百中。他的父亲又系统地教他学习兵法。李广又迷上了兵书,孜孜不倦苦读不息。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进犯汉朝,杀到了泾水上游,在朝那、萧关(今宁夏、甘肃一带)打败汉军,距离西汉都城长安已经不远。汉文帝紧急动员全国的军事力量,调集战车千辆,集结10万军队,开赴前线保卫京城。文帝还准备御驾亲征上前线指挥这场战争。由于母亲皇太后的阻止,他才任命大将军去挂帅出征。

匈奴这次侵犯,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抢掠,战火硝烟已经烧到李广的家乡。当他看到汉文帝的募兵诏令,便热血沸腾,毅然报名参军保家卫国。

李广入伍以后,在战斗中表现得勇敢顽强。有一次,匈奴大队人马冲击汉军的阵地,年轻的新战士李广埋伏在前沿,当敌人逼近时,李广连发数箭,射死了匈奴的指挥官和冲锋在前的敌兵。匈奴部队的锐气立即挫伤,汉军发起反击,冲得匈奴军阵角大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参加指挥这次战役的一位将军回到长安后,在向汉文帝汇报战况时,对李广赞不绝口。汉文帝听说他是名将的后代,又箭法娴熟,顿生爱意,便把他召到长安,破格提拔他为宫廷中郎。李广这么年轻,就当上了皇帝的侍卫武官,是很荣耀很幸运的了,但李广的心却在战场上,他对整天守护宫廷感到憋闷,只有在陪皇上打猎时,他才感到惬意。

李广随汉文帝多次到长安郊外打猎。有一次,汉文帝为了追逐一只野兔,纵马驰骋,突然从密林中窜出一头金钱豹,朝他凶猛地扑过来。汉文帝吓得魂不附体,马也受惊乱蹦乱跳起来,汉文帝几乎掉下马来。这时,距皇帝几十步远的扈从武士,见状也惊惶失措起来,不知如何解救为好。这时只听李广一人有话,他高呼:“皇上莫要惊慌,看我的!”说是迟,那时快,李广贴弓搭箭,箭不虚发,正中那豹子的前胸。受伤的野兽仿佛更加凶猛暴怒,直朝飞身下马跑在最前面的李广扑来。李广纵身一跃,那豹子就扑了个空。李广回身揪住豹子的脑瓜皮,抡起铁拳挥舞不停,不大一会的功夫,那豹子口吐鲜血,瘫在地上再也动弹不得了。

汉文帝被众武士救了起来,惊魂初定,李广打豹的场面简直让他目瞪口呆了。只听他连连赞叹:“李广奇人哉,勇士也!”从此,对李广更加信任和器重,曾无限感慨地对李广说:“可惜你生不逢时,你若是生在高帝(刘邦)打天下的年代,取万户侯的封赏,何足道哉!”

平定内乱

刘邦夺取天下后在消灭异姓王的同时,又大封同姓子弟为王。想通过血缘关系来维护刘氏政权的长治久安。但后来刘姓藩王的发展同他的愿望正好相反,极大地威胁中央政权的巩固。汉景帝初年,藩王诸侯随着“与民休息”政策的贯彻,朝廷对农民的好处,多被各藩王捞取,他们的财富日增,势力日强,逐渐割据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

汉景帝为了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之策,开始削减藩王的一部分领地,缩小他们的一部分权力。这就引起藩王的极大不满,甚至反抗。领头抵制“削藩”的就是刘邦的侄子刘濞。刘邦当初封他为吴王时,曾拍着他的肩膀嘱咐他:“天下同姓为一家,你千万不可反叛呀!”刘濞叩头谢恩,诚恐诚惶,说不出更多的话,只下个保证说:“不敢。”但是刘濞今非昔比了,他有特权,有实力,有军队,有影响。他联合六国的藩王,打起“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于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发动了“七国之乱”。

叛军发兵北上,很快地就占据了半壁河山。汉景帝大为震恐,想不到自己的对手竟如此厉害,他对自己削藩之策懊悔不迭,于是接受了刘濞等人的条件,诛杀了忠心为国的晁错,恢复了藩王的地盘。但是,七国联军并没有停止他们的军事行动。刘濞在找不出任何借口加以掩饰的情况下,就干脆宣称“我要自己当皇帝”,剥去了任何伪装。景帝刘启这才真正幡然悔悟。下了武力平叛七国暴乱的决心。他明智地选拔了“安刘诛诸吕”的汉初名将周勃之子周亚夫为统帅,率领36位将军东向迎战吴楚。

李广这时被任命为骁骑都尉,随从周亚夫出征。周亚夫提出了一个以梁国军队牵制叛军主力,疲惫消耗敌人,另以轻骑迂回敌后,袭其运输线,待叛军由强变弱后,再与其决战的作战方针,这一方针得到景帝的同意后,大军便由长安出发,不过没走由潼关过骰山的正路,而是秘密地走兰田出武关,一路急行军,部队很快开到前沿洛阳。叛军以为周亚夫从天而降。

到了洛阳后,周亚夫引兵东进,扼守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狙击叛军,双方在昌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李广在这次战斗中,仗打得很漂亮,一举夺了吴国的军旗,压倒了叛军的气势,为整个战役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使周亚夫将主力转移到下邑(今安徽砀山),继续采取疲敌之计,袭截叛军的粮道。吴军饥疲撤退,周亚夫衔尾追击,叛军进退两难,军心动摇,一触即溃。楚王刘戊自杀,吴王落荒而逃,后被捕杀。其他各藩王或自杀或被杀,来势汹汹的七国之乱,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被彻底平息。大军班师回朝后,论功行赏,李广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出生入死、立下军功,本该受到封赏,但是,他不仅没有受到任何赏赐,还被追究审查起来。

原来,这次平叛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是梁国的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梁国的军队同周亚夫率领的中央军多有配合,协同作战。梁王见李广作战勇敢,武艺高强,是一位难得的将才,顿生爱意。他一向以宫中有母亲窦太后撑腰,景帝又是自己的胞兄而为所欲为。在这次平叛中,他便以梁王的名义封李广为将军,并授予他一颗将军的印章。李广无奈,明知收不得,但也深知拒绝不得。回到长安后,便追究了李广“私受梁印”的罪过。因为他立有军功,便不赏不罚了。

威名远扬

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李广被任命为上谷太守。上谷郡在今河北中部及西北部一带。这一带地当燕山和长城的冲要,正是当年匈奴进犯最频繁的地方。朝廷曾派典属国(主管外事的部门)官员公孙昆邪到上谷郡视察战事,他对李广的工作非常满意,同时也深为他的安全担心。回到朝廷向景帝汇报时,他流着眼泪说:“李广这个人真称得上是举世无双的将领。他几乎每天都要和匈奴交战。这个人依仗自己武艺高强,作战极其勇敢。但我真担心这样一位难得的将才,会在偶然失利的情况下丧生。如果失掉他,那就太可惜了!”

由于北方边境战事的需要,李广一直驻守在前线。他历任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诸郡太守,这些地方都是匈奴骑兵经常出没和寇掠的地方,可是,自李广镇守以来,这一带却很安宁。

汉景帝中和六年(前144年),匈奴大举进犯,袭击上郡(今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汉军战死2000余人。景帝派自己宠幸的太监到前线慰问上郡太守李广和全体官兵。

有一次,李广带兵出战不在行营。这位太监一时兴起,也带领几十名骑兵出了军营,他一看广阔的草原一点动静都没有,就纵马飞奔起来,不料,3个匈奴人与他们遭遇了。双方立即进入了战斗状态,匈奴人的箭法好得很,射死射伤了大部分汉兵,带兵的太监也受了伤,在兵士们的护卫下,狼狈而逃。当他们逃回汉军的大营时,向李广述说了战斗的经过。李广说:“你们遇上了匈奴射雕的人。”李广为了给他们报仇,点了百余骑汉兵出营。追击那3个匈奴人。追上后,李广令士兵左右散开,亲自与匈奴对射,片刻之时,射死2个,活捉1个。士兵将活捉的捆绑起来,拴在马上,带回营中。

李广一行没走多远,便与数千匈奴骑兵遭遇了。匈奴以为这支小分队是引诱他们深入埋伏圈的骑兵。因此,不敢追杀,而是迅速地爬上一个山头,布好阵地,相机行动。

李广手下的土兵一见黑压压的大片敌人,又占据着有利的地形,知道自己是寡不敌众,十分恐惧,都想赶快疾驰回营,脱离危险。李广说:“我们离开军营已经有数十里地了。现在如果脱离敌人往回跑,匈奴追射过来我们马上就会全被歼灭。可是,如果我们不走,匈奴必以为我们是埋伏大军的诱骑,这样,他们就不敢来袭击我们。”

李广胆大心细智勇双全,在士兵中有很高的威信。士兵对他的分析心服口服,没有一个再想逃命了,都镇定地听从李广指挥。李广斩钉截铁地说:“继续前进!”到了离大队敌人只有2里远的地方,汉兵才停止了前进。李广又发出命令:“下马卸鞍!”士兵们一听又急了:万一敌人打过来,我们不就得等死吗?李广耐心地对士兵说:“匈奴兵多,距离又近,如果有个紧急情况就是我们人不下马,马不卸鞍也是没用的。现在我们解鞍放马以示不走,用不走来迷惑匈奴,引起胡骑的猜疑,才能使我们免遭袭击。”士兵们对他的指挥从不怀疑,听了他的话,也就胆壮起来了,百骑之兵四散休息若无其事。

匈奴将领见汉兵从容不迫的样子疑惑不解,于是派一名身骑白马的军官带一小队匈奴兵到汉兵停留的地方进行侦察。李广发现这股敌人靠近了他们,便带10几个士兵迎战,李广只一箭就射死了那个“白马将军”,吓得其余的匈奴兵掉头逃跑,汉兵也没再追击。匈奴将领得知汉兵并不怯战,认为这股诱骑离大部队一定不远,因此不敢轻举妄动。

一直到傍晚,匈奴将领才下令撤军回营。汉兵探知敌人已经走远了,才悄悄地结鞍上马,李广带领士兵安全地返回大营。李广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胆量,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周旋了一天,在这场心理战中,李广的惑敌之计,使匈奴难辨虚实,疑神疑鬼,终不敢与汉军开战交手。李广在身临极度危险之境,大摆“空城计”,牵制敌人,保存了自己。

李广有胆有谋,善于近战。凡与敌相遇他喜欢近处猛攻,以勇制敌。他与敌交战,非到数十步之内,决不滥发一箭,不射则已,射则必中,箭无虚发。凡是他驻守过的地方,匈奴无不为之胆寒,李广声威远扬。

汉景帝死后,汉武帝即位。朝廷重臣无不向他推荐李广,希望皇帝重用。武帝把李广从边关调到京城。委任未央宫卫尉。与李广同时受命的程不识也是一员守边名将,他被任命为长乐宫卫尉。

这两位禁卫军的长官带兵的风格却不尽相同。程不识部队的编制排列都按一定的规制,每个军吏都仔细的登记造册,文书报表一大堆。部队有严格的约束,军纪森然,官兵不敢稍有懈怠。而李广并不太讲究队列的整齐,到了水草茂盛之地就宿营,起居随其自便,幕府中的公文表册一概从简。甚至夜晚也不击刁斗(铜锅,白天用来烧饭,夜里敲着它巡更),只派出岗哨远远地巡逻,监视敌情,让士兵充分地休息。这样,敌人也奈何他不得。

程、李二将军都曾在景帝时担任边郡太守,掌握一方军队。但是当时的人参军当兵都愿意投李广的部队,并甘心情愿地为他拼命,而以作程不识的部下而苦恼。至于匈奴,对于李广和程不识,就更畏惧李广的勇猛和计谋了。公元前128年,匈奴2万骑兵侵犯汉朝边境,杀死辽西(治所在今辽宁义县,辽西郡约当今河北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和辽宁省西部)太守。向西又骚扰渔阳、雁门一带,杀死军民3000多人,击败汉将军韩安国,虏去大量的边民和畜产。这时,汉武帝便派李广任右北平(今河北省蓟县以东,北至热河一带)太守。

李广驻守右北平以后,匈奴人便收敛得多了。因为他们知道李广的厉害,尤其佩服李广出兵的神速。李广对骚扰之敌从不慢慢纠缠,而是常常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使之处于无计可施的局面。匈奴都称李广为“汉之飞将军”。

李广在驻守右北平期间,保卫了边境的安宁。自己若有空闲,便经常出去打猎。有一次,他夜晚打猎回来,远远地看到草丛中有一只猛虎蹲在地上向他凶视,他立即弯弓搭射奋力向老虎射去,一箭中的。随从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巨石。次日天明发现,因用力过猛,箭头深深射进石头里,拔都拔不出来了。这个故事唐朝诗人卢纶有诗赞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升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右北平还真射死过斑斓猛虎。他射虎也非在数十步之内,揣度不中不发,即发箭老虎便应弦而倒。有一次,老虎虽被射倒,并没死,反扑过来抓伤了李广,李广虽伤不惧,到底还是抽身放射,把那只老虎射死了。李广冒险射虎在当时就威名远扬了。

终不封侯

元光二年(前133年),汉武帝领导的历时14年之久的反击匈奴的战争开始了。“马邑之谋”也随之拉开了序幕。汉武帝即位后,为雪洗汉初对匈奴屈辱和亲的耻辱,彻底击败匈奴的寇掠,决心放弃一系列笼络匈奴的政策。主战派官员王恢向武帝进“马邑之谋”这个诱敌大计。

马邑,在今山西省朔县,是当时汉朝的一个边境重镇,属雁门郡。马邑富豪聂壹是王恢的朋友,他又是一位常到匈奴作买卖的大商人。出于国家的利益,他准备冒险去做匈奴的“内应”,引诱匈奴单于来攻占马邑,借机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武帝从其计,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汉武帝派王恢为将屯将军,率30万大军埋伏于马邑近郊的山谷之中。李广以骁骑将军被征调参战。

聂壹假装逃到匈奴后,对单于说:“我等已杀死了马邑县令、县丞,大王如发兵骤至,里应外合,马邑一举可得。”单于相信了,亲率10万骑兵南下,见城楼上挂两颗人头,以为是县令、县丞被杀。但一路上,只见成群的牛羊,却不见放牧的百姓,他对这种反常的寂静产生了怀疑,于是攻打下一个汉军的塞亭,活捉了一名军官。这个军官在匈奴的威胁面前,为了免于一死,泄露了汉朝全部的军事秘密。单于庆幸自己如有天助;封那个汉宫为天王,急令撤退。埋伏在山谷中的汉军接到命令,便迅速追击,然而为时已晚,这次军事行动,劳而无功。武帝诛杀王恢以谢天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谋。

马邑之谋发生后,汉朝和匈奴的关系从此彻底决裂,只有兵戎相见了。四年后,经过充分地准备,汉武帝派四路大军出击匈奴。

卫青作为车骑将军出上谷(今河北怀来);李广以骁骑将军出雁门(关名,在今山西代县西北);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河北蔚县);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绥远托克托),各路率1万骑兵出击匈奴。

卫青不负武帝的恩宠,直接打到匈奴祭天的龙城,把匈奴驱逐出河套地区,大获全胜。武帝非常高兴,下诏封卫青为关内侯。李广却因为名声大,匈奴都怕他,所以设重兵埋伏。李广军虽英勇善战,终因寡不敌众被匈奴破败。匈奴军臣单于一向钦佩李广的为人和胆略,便想收降他。遂令部众一定要活捉李广不准伤害。李广因为生病、负伤,未得逃脱,便被匈奴俘获。

匈奴兵抓到李广后,就把他放在了两匹马中间装上的绳编的网络(犹如吊床)里。几个匈奴兵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把李广押送到单于的大帐,就能领到可观的赏格。李广也确实因为厮杀突围,伤势很重,呈现出奄奄一息的样子。

尽管李广身陷敌手,但头脑仍然很清醒,他躺在大网上,密切注意周围的动静。思索着脱身之计。大约走出10几里路,他发现一个全副武装的匈奴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从他的旁边走过。他以神奇般的暴发力,纵身一跃,腾空而起,准确地跳到那匹马上,迅疾地夺过弓箭,随之将那个匈奴人推下马,扬鞭催马一溜烟似的,向南飞奔。押送他的匈奴兵,一时被这惊奇的场面吓得目瞪口呆。待他们的神经反应过来的时候,又是喊叫,又是放箭。李广虽然浑身是伤,但是骑马射箭的功夫还是不含糊的,转身一箭,就射倒了追在最前头的匈奴兵。他连发几箭,射中数人,就定住了匈奴兵,把他们远远地甩开了。李广就这样逃脱出虎口,进了雁门关。回到朝廷后,武帝下令把他交给执法官审问。按照当时的法律,李广的兵力损失惨重,又被俘虏过,应判杀头死罪,但有规定只要缴纳一定数量的赎金,就可免去斩刑。李广虽侥幸存活下来,但被消除官爵,降为平民。

不久,削职为民的沙场名将,就开始了闲散的百姓生活。他和汉初功臣颍侯灌婴之孙灌强交谊深厚,两人一道隐居蓝田(今陕西蓝田县)终南山。在那里寄情山水,饮酒射猎,聊以度日。有一次,他打猎从山上很晚才下来,又在一田家多饮了几杯酒。到了霸陵(汉县名,在今陕西长安东,汉文帝的陵墓在此)已经入夜,亭尉不准通行。随行的侍从对亭尉说:“这是当年的李将军,你就放我们过去吧!”这个亭尉也喝了点酒,醉醺醺地斥责道:“现在的将军我都不准夜间通行,何况是过去的将军!”李广无奈,只能在霸陵驿站熬过了这一夜。

过了一些时候,汉武帝的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的官)石建死去。皇上就召李广继任这个职务。

公元前120年,武帝派李广率4000骑兵出右北平攻击匈奴。同时,派博望侯张骞率1万骑兵随后接应。按说张骞出使西域刚刚回来,对地形比较熟悉,这次李广出征取胜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不料,张骞出塞后就走了岔道,与李广失去了联系。李广孤军深入,被匈奴左贤王的4万骑兵包围。官兵于是惊慌不安起来。为了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李广派自己的儿子李敢一马当先率少数精骑去冲击匈奴的围骑,深人敌阵后左右冲杀,然后回到本阵,向李广报告说:“匈奴兵没有什么战斗力,容易对付。”李广用此一计,消除了士兵的恐慌,增强了斗志。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李广列成圆阵队形,面向圈外敌人,加强防守。匈奴不敢冲阵,只从四面拼命射箭,箭如雨下,汉军损失惨重。李广在队伍死伤过半,箭也将用完的危机关头,毫无惧色。他命令士兵弓拉满,箭上弦,不虚发一箭。匈奴的副将率队冲击汉军圆阵,李广挺身而出,在敌将进入他的射程时,他用自己的大黄连弩连连射杀匈奴的将领和前锋。敌兵冲阵失利,锐气顿挫,战斗一直进行到夜幕降临。

第二天,李广准备同敌人决一死战,冲出包围。这时,张骞的援军才赶到这里。汉军里外夹击,匈奴腹背受敌,不敢恋战,遂解围而去。汉军元气大伤,亦无力追击匈奴,罢兵而归。

在这次战争中,张骞未能如期到达指定地点,贻误军机,按军法应处死刑。他以钱赎罪贬为庶人。李广指挥有方,虽有战功,但损失过重,功过相当,故无封赏。

自“马邑之谋”长达十余年的抗击匈奴战争中,诸将领多因斩首和虏获敌人的数量符合封侯的规格得到封侯的赏赐。李广却始终不得封侯。

李广的堂弟李蔡,汉文帝时和李广一同共事,汉景帝时也不过是个俸禄二千石的官。到汉武帝时,以轻车将军(杂牌将军)随从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右贤王,一次战争下来,就因功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死,李蔡就出任丞相了。

李广的名声远远超出李蔡,而且参战的次数多,每战都打得很艰苦,但他却得不到爵位和封邑,官职长期在九卿之列,处于三公和封侯的下面。李广深感不平,他与军中以占卜出名的王朔经常私下交谈,他说:“自武帝出击匈奴,我李广哪一次没有参加?各部队校尉级军官,能力不如中等的,都有数十人封侯。我李广不算落后的人吧,为什么连尺寸之功都没有,是什么原因呢?”王朔反问道:“将军请回顾一下,您一生中是否做过感到遗憾的事情?”李广说:“我过去在陇西当太守时,羌人造反,我诱而降之,答应投降后一概不杀,可是800多人投降后,在同一天竟把他们全杀光了。就这么一件事心里有愧。”王朔说:“再没有比杀降更大的罪过了。这就是你的报应,所以至今不得封侯。”在古代,很多人都相信这一套,唐朝诗人王维在诗中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意思是说李广点背,命运不好。

引刀自刭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又一次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准备彻底击败匈奴。他派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深入漠北作战。李广并未派在出征将领之列。但他壮心不已,自请出征。武帝见他年事已高,初不应允,经李广再三恳求,才勉强同意。派他为前将军,归大将军卫青统辖。

出师前夕,武帝对卫青说:“李广老,数奇(命运不好),毋令当单于”。意即不让李广担当主力与匈奴对敌。出塞后,卫青决定兵分两路,自率主力正面进攻,而让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为东路军,采取迂回堵截,与他两面夹击匈奴。李广深知东路路途迂回绕远,且一路上水草少,部队人吃马喂困难,不能聚结行动。李广请求卫青说:“我自结发(20岁)与匈奴作战,盼望的就是能与匈奴单于交战,今为前将军,愿作先锋,与单于决一死战。”

卫青因为在出征前,暗中得到过武帝的警告,皇帝都认为他是一个背时的人,恐怕老天不会让他如愿以偿,如果派他当先锋能否取胜,不可预料。再说,他的救命恩人公孙敖也在军中。公孙敖已经3次随从卫青出击匈奴,配合很好,卫青给他请过功,曾封合骑侯,后来在随霍去病攻打匈奴时,因行动迟缓,没有按命令与主帅会合,按军法处斩,赎为庶人,削去侯爵。卫青为了让自己的好友公孙敖立功封侯,便决定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让他去打单于,以便建功立业。

李广是前将军,属于先头部队,却不让他主攻,心中十分恼怒,但是军令不可违,只好充作东路军配合主攻。部队行进中,由于没有向导,有时不免迷失道路,会师时,落在了大将军的后面,没能与卫青按作战计划合击匈奴、坐失战机。可是,卫青孤军作战打得也很好,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卫青就追究了李广和赵食其的责任。命令他的长史(秘书长)调查他们迷路迟到的原因和情况,查勘他们的行军文书记录。调查清楚后准备向皇帝报告,给他们处罚。

李广对长史说:“我手下的校尉都没有什么过失,迷路误期的责任全由我一人承担。回去以后我将亲自到你们军府接受审讯。”李广回到自己的幕府后对部下说:“我20岁起就与匈奴交战,大小战斗经历70余次,这次有幸随大将军出战单于,大将军又令我迂回远行,行军又迷失了方向,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我今60多岁了,总不能还去和那些刀笔吏打官司呀!”说完则抽刀自杀。

李广死后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论老幼都为之悲痛落泪。痛惜这位英勇善战,爱兵如子,可敬可爱的将领。李广“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以每年收入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做40年,以终其身。他一生清廉,得到赏赐,则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共之”,行军作战遇到缺粮缺水时,“见水,土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李广口讷少言,不善言词,但能得人死力,深得土兵拥护。恰如司马迁所说:“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后人无不称道飞将军李广。

卫青卫仲卿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人。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他率军前后七次出塞,大败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出身家奴

卫青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与平阳侯曹寿(汉初名臣曹参之曾孙)为妻,所以也称平阳公主。

卫媪生有一男三女,即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在母亲的关怀下渡过了童年。后来,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卫青长大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即骑马相随。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与在郑家时的情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卫青聪明好学,渐渐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了一些上层阶级礼节。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决定冒姓为卫,完全与郑家断绝关系。

进宫当差

公元前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卫子夫入宫不久,就有了身孕,引起了陈皇后的嫉妒。陈皇后就是汉武帝姑姑的女儿,当年曾让他许下“金屋藏娇”誓言的陈阿娇,与汉武帝成亲后,被立为皇后,但一直未能给汉武帝生一个儿子。她担心卫子夫一旦生下的是个男孩,那就会被立为太子,而卫子夫也就会因为儿子的关系,青云直上,成为皇后。这对她的地位无异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但是,眼下卫子夫正得汉武帝的宠幸,陈皇后对她不敢加害,就找母亲大长公主诉屈。大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为了给女儿出气,嫁祸于卫青。她找了一个借口,把卫青抓了起来,并准备处死。卫青当骑奴时结识的好友公孙敖听到了消息,马上召集了几名壮士,赶往抢救,把卫青从死亡的边缘夺了回来。另一方面,公孙敖还派人给汉武帝送信。汉武帝得知后,大为愤怒,索性召见卫青,任命他为建章宫监、侍中。不久,汉武帝封卫子夫为夫人,提升卫青为太中大夫。可以说,卫青是沾了他姐姐的大光的。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迎击匈奴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

公元前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决定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

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拜大将军

匈奴贵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

公元前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几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撅。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

公元前123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但是,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与匈奴打了一场遭遇战,汉军死伤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后就又投降了匈奴。

远征匈奴

在讨论如何处置苏建弃军而逃的罪过时,有人建议将他斩首以建立大将军的威严,有人认为苏建是尽力而战的,不应斩首。卫青认为自己身为皇亲国戚,没有必要再建立威严;自己本有权力可以处决部将,却不敢擅杀。他要做一个人臣不敢专权的榜样,于是把苏建用囚车送回长安由皇帝处理。汉武帝赦免了苏建的死罪,令其交纳了赎金后贬为平民。

公元前121年,西汉对匈奴的第二次大战役开始,由霍去病指挥,结果使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召集诸将开会,商讨进军方略。他说:“匈奴单于采纳赵信的建议,远走沙漠以北,认为我们汉军不能穿过沙漠,即使穿过,也不敢多作停留。这次我们要发起强大的攻势,达到我们的目的。”于是挑选了十万匹精壮的战马,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为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私人马匹四万多,步兵十余万人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紧跟在大军之后。

原计划远征大军从定襄北上,由霍去病率骁勇善战的将土专力对付匈奴单于。后来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匈奴伊稚斜单于远在东方,于是汉军重新调整战斗序列。汉武帝命霍去病从东方的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

大将军卫青麾下,强将济济。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卫青考虑到前将军李广年纪已高、运气又不好,就没让他担任先锋,而是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

赵信向伊稚斜单于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于是下令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了沙漠北边。

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了。卫青临危不惧,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5000骑兵向敌阵冲击。匈奴出动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激战在一起,非常惨烈。黄昏时分,忽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顿时一片黑暗,两方军队互相不能分辨。卫青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伊稚斜单于发现汉军数量如此众多,而且人壮马肥,士气高昂,大为震动,知道无法取胜,就慌忙跨上马,在数行精骑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战场上双方将士仍在喋血搏斗,喊杀声惊天动地。卫青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突围逃走,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不见了单于,军心大乱,四散逃命。卫青率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已追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19000多人。卫青大军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补充军用。他们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后烧毁赵信城及剩余的粮食。胜利班师。

霍去病率领的东路军,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的军队遭遇。经过激战,俘获了匈奴三个小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入,消灭匈奴七万多人。左贤王败逃而去。

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

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大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且霍去病与卫青待遇相同。

谦让仁和

卫氏一门显赫后,京城中有歌谣说:生男无喜,生女无怨,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意思是说卫氏一门的显贵全靠了卫皇后。其实不然,在两汉时期,左右朝政的外戚大多是靠裙带关系窍居高位的,而卫青、霍去病却是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即使后来卫皇后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未受影响。

家奴出身的卫青如今变成了贵极人臣的大将军,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这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候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候,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汉武帝知道后,失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现在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当即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主人的丈夫。这样一来,卫青与汉武帝亲上加亲,更受宠信。但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

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

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后任大司马。多次击败匈奴。武帝为他建造府第,他拒绝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后病故,年仅24岁。时至今日,他的身影虽已模糊,他的名字却还有依然滚烫着血性和悍勇,依然清晰可见他风华正茂的风骨。“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首王维的《少年行》为他的一生做了诠释。

长于绮罗

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的外祖母是平阳公主的侍婢,和平阳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了他的舅舅、汉朝大将军卫青。而且这个侍婢卫媪还有几个孩子: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子夫的弟弟步广,史书上说他们都是冒姓卫氏。

霍去病的母亲是私生子,他本人也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生父霍仲孺,河东郡平阳县人,当过平阳县小吏,因事常到平阳侯家,与其家侍婢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好象当时封地的小吏经常和当地的侯爷的侍女私通,卫青的父亲也是平阳的县吏,都是因为办事经常出入侯府才和侍女私通的。后来霍仲孺还家娶妻,生子霍光,遂与少儿断绝往来。这位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汉朝历史上的一位名人。

后来霍仲孺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女奴的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了然而奇迹在后来却降临在这个家庭。

霍去病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这一年正是汉武帝刚登基的年份,这时的朝廷正在实行建元新政,但是这一切却好像离霍去病和他的家族很遥远。他们一家子都生活在平阳公主的府中,姨妈卫子夫是府中歌女,舅舅是骑奴。霍去病的命运基本上也会和舅舅一样,是平阳侯的家奴。但是在他一岁时候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们家族的命运,也改变了霍去病的命运。

建元二年(前141年),就是霍去病一岁的时候,朝廷上发生了一件大事。窦太皇太后把赵绾、王臧罢免,废明堂,废除了汉武帝的建元新政,让许昌等人为三公,掌握朝政。汉武帝朝堂不能如意,家里的情况也不好。在事业和家庭都不顺利的时候,他的心情必然要有一个宣泄。当他去霸上祭祀到平阳公主家歇脚的时候,看到表演歌舞的卫子夫,就喜欢上了她。在换衣服的时候就临幸了卫子夫,然后赏赐平阳公主千金,把卫子夫带回宫中。但是此时卫氏家族的命运还没有改变多少,汉武帝把卫子夫带回宫中后好象就忘了她,再没有见她。直到一年后,汉武帝要淘汰宫人,卫子夫哭着要求出宫,汉武帝才想起她,再次临幸,卫子夫在这之后有了身孕,才尊贵起来。

从此之后卫家的命运彻底改变了。少儿改嫁詹事陈掌;少儿姊君孺也改嫁太仆公孙贺;卫青做了太中大夫。这时的霍去病应该只有三四岁,一下子从奴仆的后代成了官宦子弟,应该说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恐怕没有人想到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还有多年来汉匈之间的攻守易形。

当时的汉王朝边境却不稳,时时遭受匈奴人的侵扰。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几乎把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烧杀掳掠无所不为。而长城内的国家却从秦以来就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局面,胜利的时候极少。更多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和亲以及大量的“陪嫁”财物来换取暂时的安宁。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希望改变这样的形势,而他很快就在身边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

这时卫家的地位一直在提升,先是在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官拜车骑将军。他兵出上谷,直捣龙城,成为四路出塞军队中惟一获胜的军队,以功封为关内侯。然后就是对于卫氏家族来说另一个重要的年份,元朔元年(前128年)。在这一年,先是霍去病的姨妈卫子夫生下皇子刘据,被封为皇后,走上当时女性的顶峰;然后是秋天舅舅卫青奉命率骑兵3万人从雁门出击,击败匈奴;之后在第二年卫青率领所部从云中出击,又经云中郡至朔方郡(今内蒙河套以南伊克昭盟等地)向西扫荡追击,直至陇西郡(今甘肃西南部)。

这次漠南之役,卫青所部汉军纵横数千里,击败匈奴,赶跑白羊、楼烦两王。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夺取了匈奴入侵中原的前哨鄂尔多斯草原。战后,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此时的卫家已经是身份尊贵,今非昔比了。

霍去病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幸福的,是在父母的宠爱下度过的,这时的霍去病正是处在一个拥有梦想的十二三岁的年龄。舅舅的巨大成功无疑对他是一种榜样,也许正是这个时候,少年立下远大的志向。驰马北疆,这对于少年而言是一个并不远的目标。

又过了四年到了元朔五年(前124年),霍去病到十六七岁时,他已经长成了一个相貌奇伟、性格坚毅、智勇过人的青年。汉武帝很赏识他,派他做了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官。而他的舅舅车骑将军卫青率所部三万余骑从高阙出击;同时,以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各率所部从朔方出击,皆受卫青指挥。这次战役大败匈奴部众,右贤王率领残部数百骑远遁。此战之后汉武帝拜卫青为大将军,后迁大司马,成了大汉军队的实际总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也都被封侯,也正是在这一年,霍去病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时的霍去病已经18岁了,作为皇后和大将军的侄子,应该是除了皇族子弟以外最受宠信的外戚子弟了。他作为汉武帝的侍中,出入宫禁,侍从武帝,深受信任。他虽年少位尊,但精于骑射,为人少言寡语、胆气内藏、敢作敢为。汉武帝想教他兵法,他却答:“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但是少年的梦想一直还在他的心头缭绕,因此他主动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出于对这个外甥的喜爱或者说是希望少年成材,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元朔六年出击匈奴的时候,让霍去病上了战场。

初露锋芒

元朔六年(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筹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对匈反击战(即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击匈奴,接受武帝诏令,未满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以所部壮士为其部属。作为大将军的外甥和汉武帝的爱将,霍去病受到了很好的照顾。他本身就是羽林出身,羽林本身就是汉朝的精锐部队,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卫建章宫,称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骑,取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的意思,属光禄勋,为皇帝护卫,长官有羽林中郎将及羽林郎。上面说的六郡都是在边地,民风彪悍,善于骑射。同时又都是良家子弟,霍去病的800骠骑应该就是这些精锐。

这一年出征匈奴一共有两次,一次是在春天,以合骑侯公孙敖为中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斩首超过千人。第二次是在秋天,卫青又率六将军从定襄出击,斩首万余人。但苏建、赵信率所部3000余骑逢匈奴单于所部大军,接战一日,汉军寡不敌众,死伤殆尽,赵信降匈奴。但是正是这一次的失败,使一颗年轻的将星冉冉上升。

在这次战役中,霍去病再三请战,卫青便给了他八百骑兵。霍去病没有任何实战和指挥经验,带领他的八百骠骑勇士径直抛开大军几百里,寻找有利的机会攻杀敌人。少年的心中没有害怕,没有惶恐,有的只是建功立业的雄心,以及不顾危险的豪迈。正是他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才使他所向披靡,战功卓著。

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他在匈奴的腹地袭击了营地,杀死了匈奴相国和当户,杀死单于祖父一辈的籍若侯产,活捉单于叔父罗姑比,斩首2028人。这样的功劳在大军失利的衬托下更加耀眼,大喜过望的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年青、骁勇,没有经验,能一战封侯确实有运气的成分。八百骁骑虽然悍勇,但大漠中敌我不明,极可能遭遇匈奴主力,被聚而歼之、血本无归(汉匈战争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苏建等都有这样的经历,赵信也是在寡不敌众部下将尽的情况下复归匈奴的)。霍去病出发时并没有明确目标,基本是寻敌决斗,长途奔袭。打的是遭遇战、突袭战,勇则勇矣,实在是险到了极点。也许是天赐名将,战争要催生这样的一代名将。

但是此战对霍去病和整个汉军来说都是意义重大,那就是长途奔袭战术小试锋芒便显示其巨大的威力。霍去病误打误撞,无意中走对了路、摸对了门,对于他这样的军事天才来说一次胜利可以总结的地方太多了。从此以后,轻装简从、长途奔袭的战略思想成为霍去病的主要对敌战术并在以后的战役中屡试不爽,成为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此一战霍去病横空出世,如猛虎下山,一位年方十八的少年从此成为称雄大漠的匈奴的克星。在这次战役中投降匈奴的赵信,献计让单于远走漠北,等汉军远征疲惫而击破之。单于听从他的计策,远走漠北。所以两年内在汉朝的东北方没有什么战役。但是在汉朝的西北,年轻的将军霍去病又将掀起一次次的进攻浪潮。

两战河西

河西因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又称河西走廊。河南、漠南战役后,匈奴在大漠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剩左贤王及河西匈奴军队。公元前121年3月,汉廷令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万人进击匈奴。汉匈河西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完胜而告终,汉王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从此,汉王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以后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了可能。之后,汉朝根据当地习俗分设五属国,后来又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了对该地的控制。河西之战是霍去病真正成长为优秀的军事统帅并形成自己军中班底的定山之战。

首战令霍去病脱颖而出,也使他在以后的重要军事行动中成为汉武帝用将的首选人物。在这里与其说霍去病喜欢冒险,不如说汉武帝本人更喜欢冒险。据现在推测,汉武帝的这次河西之征任用刚满20岁的霍去病为主帅单独统兵一万进击河西多少有些试探的成分,让霍去病去放手一搏,碰碰运气。汉武帝的另一个目的应该是检验一下霍去病的大兵团作战能力,因为他急于打破双方各占胜场的胶着状态,渴望均势的突破。放眼朝中诸将,最能贯彻他战略意图的恐怕就是这个天赋极高而尚缺火候的冠军侯了。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就是霍去病上次初露锋芒的两年后,汉武帝又一次开始对匈奴的进攻。这次出塞前,汉武帝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品级与大将军相等。他率领精骑1万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出发,攻打匈奴。霍去病果然不负众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这也正是汉武帝希望看到的正规大兵团作战的实例。希望霍去病在这里能锻炼出自己的军事才能。

结果霍去病大获全胜,一扫过去与匈奴战争的颓势,取得空前的成功。霍去病终于有机会完全按自己的战术思想单独指挥一支劲旅打了一场漂亮的运动战,在他之前恐怕没有哪一次战役,哪一个将领以这样的大兵团打过这样的大穿插、大迂回战。

霍去病六天中转战五国,长驱直入,高歌猛进。他集中优势兵力在连连攻破河西的五个部落后,避开浑邪、休屠二王的正面防御工事,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东急驰一千多里至皋兰山(今甘肃兰州市南),合短兵与卢侯、折兰二王鏖战于皋兰山下。而皋兰山一役则是双方真正的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拼杀。霍去病挥师东进,在皋兰山与以逸待劳的卢侯、折兰二王主力接战,是一场真正的正面战、攻坚战。此战霍去病部毫无取巧之机,相反以少打多、以疲打逸,战斗打得异常残酷。虽然最后力斩卢侯、折兰二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己方也损失惨重,1万人的队伍,最后回师时不足3千。可以想见当时战斗的惨烈程度,但霍去病顶住了对手反扑的凶猛气焰,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血战到底的决心带领全军前赴后继、奋勇拼杀,真正当得起其冠军侯的称号。

霍去病用兵灵活、随机应变、避实就虚、军无定式,不按常理出牌。在运动中屡出重拳,闪击制胜,打得匈奴人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对于其神出鬼没的运动战,匈奴人很不适应,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经此一役,汉军内部真正认识了自己的实力,而匈奴也算是真正领教了汉军的悍勇。汉军打出了信心,打出了威风,此后不再惧怕以少打多。虽然损失惨重,但经过这次血的洗礼的幸存者会成为抗匈的中坚力量。对于那些在生死边缘走过一遭又回来的勇士来说,应该已经没有什么能令他们害怕的了。

霍去病的军队从此树立起顽强、勇猛、奋不顾身的军风军威;并形成了进攻、进攻、再进攻,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后退半步的强悍风格。而霍去病经过此次战役也奠定了其当朝第一勇将的地位,并且在军中以无可争议的事实树立起威信。至此,属下诚服,众人钦佩,对于其统兵的能力已无可置疑。

除了霍去病感到高兴外,另一个感到高兴的就应该当属汉武帝了,因为这是一场他久盼的胜利。他要用铁的事实告诉那些保守的大臣们,主动出击,深入敌后,彻底击溃匈奴,将他们赶出大漠才能永久解决汉匈边关之争。他感到完成其鸿图大业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了。至此朝中保守的、反战的、主和的、冷眼旁观的诸口皆闭,无人再敢说三道四,长途奔袭战略获得普遍认同。霍去病也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在这次战役后不久,就是在这年的夏天,骠骑将军又一次领军出征。这次进攻中没有卫青的身影,又是四将军出塞,仿佛是元光六年的翻版。估计汉武帝是希望霍去病在这次出征中和他的舅舅卫青一样,能建立功勋,在军中树立起权威。

这次出塞的四位将军是骠骑将军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都从北地出兵,分道进军;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都从右北平出兵,分道进军;在东北汉武帝出动了14000人,由李广和张骞率领。从汉武帝的意图来看,这次东北的作战是一次战略牵制,是为了西北的出击,目的是全力打击匈奴在西北的右贤王集团,以达到通西域的战略目的。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战的公孙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马”还不如两年前的长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5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63人。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19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指挥能力大增,并逐成长为优秀的军事统帅。这时的霍去病对统兵已变得驾轻就熟,判断、分析、决断,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出击时机的拿捏等已臻成熟。更重要的是霍去病的部下有赵破奴、高不识、仆多三人封侯;随霍去病到达小月氏的校尉们也都被封为左庶长的爵位。这样,霍去病在军中的班底开始形成。

在这次战役后,还有一个关于霍去病的传说流传了下来,霍去病河西立下大功,汉武帝特派使臣载了美酒到前线去慰问他。霍去病对使臣说:“谢谢皇上的奖赏。但重创匈奴不是我一人的功劳,功劳归于全体将士。”于是,命令将御赐美酒抬出犒劳部下。但酒少人多,怎么办?霍去病吩咐手下,将两坛美酒倒入营帐所在的山泉中,整个山谷顿时酒香弥漫,全体将士纷纷畅饮掺酒的山泉,欢声雷动,这就是“酒泉”的来历。

大破匈奴

元狩二年(前121年)是一个多事之年,在这年秋天又发生了令人拍案叫绝的事情。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的单于由于西方的浑邪王屡次被骠骑将军率领的汉军打败,损失几万人而大怒,想召来浑邪王,把他杀死。估计是消息不机密,所以被浑邪王知道了,于是浑邪王和休屠王等想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对于派霍去病前去招降一事,始终都没有搞明白,汉武帝为什么派的是霍去病,而非相对怀柔的卫青。对于浑邪、休屠二王来说,要面对这样一个对他们来说如同恶梦般人物的接降汉使实在有些尴尬和恐怖。

霍去病领兵一万,渡过黄河与浑邪众相望。这时浑邪王部队中的副将们看到汉朝军队,又听说是霍去病领兵的部队,军威凛凛的霍军大概是让这批新遭重创的匈奴人又一次想起了霍去病军刀的滋味,再加上本来对投降汉朝没什么想法,于是很多人就开始逃跑。这时霍去病的气势表现了出来。一般的情况下,当时匈奴人一片混乱、情况不明,霍去病完全可以任由匈奴人自行内乱,不必自己冒险到一堆炸了窝的匈奴人中去犯险。因为被匈奴乱兵杀死或俘虏的机率很大,而霍去病竟然大胆地冲入匈奴军中,不伤己方一人却杀死哗变的八千匈奴人,再降伏了余下4万人。一场一触即发的兵乱终于消于无形。

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少年英雄的胆识可见一斑,他当时应该是像战神一样威武,这个形象刻在了匈奴人的心中,也刻在了中国历史的画卷上。

在杀死哗变的匈奴人之后,霍去病命浑邪王一个人乘着传车,先到皇帝的行在所,然后由他领着浑邪王的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投降者有几万人,号称十万。他们到达长安后,天子用来赏赐的钱就有几十万。划定一万户封浑邪王为漯阴侯。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令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霍去病一生征战,处处行险,但险中之最险的恐怕要算这一次,心理战尤胜于真正的交战,霍去病控制大局的能力和临危不惧的胆色千载之后仍令人叹服。

从此,河西走廊成为汉朝的领土,不久汉朝在河西地区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与西域之间的交通,从此畅通无阻。不仅如此,在这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在西北方向的压力大减。减少了陇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兵的一半,从此汉朝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形势,可以专一对付东北的匈奴左贤王部和单于本部。

直插漠北

河西战役结束后,霍去病又被汉武帝封赏,划定1700户增封骠骑将军。这位少年将军只休息了一年多,又一场战役在等待着他,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漠北战役”。公元前120年,转移漠北的匈奴又派骑兵数万人攻入右北平、定襄,杀掠吏民数千,并企图引诱汉军北进,予以歼灭。

元狩四年(前119年),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汉军的王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无比信任,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霍去病从代郡出兵,卫青从定襄出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为了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4万多私人马匹,步兵10余万负责运输粮草辎重。

汉武帝的意图是用霍去病和匈奴单于的主力交战,因为霍去病出兵的代郡是正面面对匈奴王廷的,但是这次由于一系列的阴错阳差,卫青面对的是单于主力,而霍去病面对的是左贤王集团。霍去病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穿越大漠,北进转战2000余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斩敌7万余人,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左贤王战败逃走。

此战,彻底打垮了左贤王战略集团,是继消灭右贤王战略集团和同期卫青打垮单于战略集团的又一决定性的胜利。

汉军乘胜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霍去病率大军在狼居胥

同类推荐
  • 卓别林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卓别林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卓别林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偶像之一。1975年3月9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从此人们开始称呼卓别林为爵士。本书作为卓别林的亲笔自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他的一生,包括辉煌的事业历程,也包括被某些人诟病的私生活;既有具体事务的记录,也有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深层思考。阅读人物传记,其实也就是对自身的一次检阅,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地认识自己,并获得进步的力量。"
  • 20位思想大师之智慧人生

    20位思想大师之智慧人生

    本书介绍了20位思想大师,品读古今中外涌现出的思想大师,了解他们成长的男迹,评判他们为全世界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一本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励志书籍,全书从相信自己、把握机会、重视人才、谦虚宽容、团队精神等九个方面展示了林书豪的成长历程,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以及他的成功带给人们的启示。作为同龄人,林书豪的奋斗过程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成功也更容易激起年轻人奋发向上的斗志。
  •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才女卷)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才女卷)

    本书收录了卓文君、班婕妤、蔡文姬、崔莺莺、上官婉儿、李清照等23位历代才女,向读者述说她们悲剧的一生。她们的才华丝毫不逊色于男人,甚至超过男人。但她们薄命居多,大都以悲剧收场。这是为什么?难道真是老天的刻意安排么?掩卷深思,她们的不幸各有各的原因,而归结到一起,则是因为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她们逃不出世俗的魔掌,经不起男人的摧残与折磨,最后只能香消玉殒。
  • 纠缠不是禅

    纠缠不是禅

    本书解读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前半生(以1918年出家为界)所经历的人生故事。全书共分七个章节,前六章节描述了李叔同处于不同身份时的相关故事,第七章节为已发现的李叔同出家前的作品展示。
热门推荐
  • 东皇阁

    东皇阁

    看一个乡村贫穷少年如何成为宇宙一代霸主,历经磨烂,天道酬勤,一步一步终成世人皆知尊敬的东皇,我以我心荐苍天,凌世霸主又何难,世人皆惧长生梦,终成一代东皇阁。
  • 荣华锦绣

    荣华锦绣

    文锦绣一出生就有臭道士说她是富贵命。生在世代经商富得流油的文家,文锦绣暗想:你这不是废话?可文锦绣万万没想到的一向疼爱她的祖父居然把她嫁给了这样一户人家。做妾又怎么样?拿着大把的银子,文锦绣不信自己谋求不出个地位、荣华来!
  • 残之月

    残之月

    毫无征兆,漆黑的夜幕降临,冥河倾泻,末世来临。生与死的界限被打破!何谓生,家人,亲友,爱!何谓死,嗜血,残暴,杀!安宁瞬间破碎,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死去的,将在饥渴中重生,带出血狱!活着的,将踏着血肉前行,带出希望!为了寻找失去的家人,为了在末日中生存,为了重拾家园!一个个勇士崛起,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这是一个血腥的世界!这是一轮残月映照下的末世!
  • 教主妖娆

    教主妖娆

    她的娘亲,被他的父亲糟蹋;他的父亲,让她的父母尸骨无存;他的父亲,逼死了她的楚大哥,大哥的温柔、包容!再也不会再耳边响起!十年,整整十年!她无依无靠,唯有心中恨意,支撑着她苟延残喘的活着。他早晚会有报应。而她!就是他报应的开始!
  • 狐仙系列之一念千年

    狐仙系列之一念千年

    简介:一千年前,她一身红装华服巧笑嫣然的坐在树上。那时,她是是狐妖。“喂,你长得真好看,不做狐狸精真可惜!”……就这样被这只火红的狐狸精轻松地虏获了。轮回投胎,他做了狐狸精,只为寻找那一抹红。可是那只火红的狐狸精却消失了……这不是很可笑吗?一千年的寻找终于抓住了这只坏狐狸,他终于可以好好地向她索要赔偿了!咱写的系列第一步曲~~希望大家多给建议啊!
  • 乾坤说神

    乾坤说神

    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阴阳交合,阴阳二气生成万物.是为太极.智者伏羲凭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奥.从而创出八卦.天地至理.性子温和的少年,被残酷的修士界一步步拉入了深渊,成长的代价就是曾经稚嫩的笑容,他很累。他烦透了这样这样的生活,恨死了这样这样的世界。他可以骗别人,说着日出时的怡人,日落时的恬静,生活的炫彩。却终究没能骗过自己,活在这样世界上,若不愿随流水东西,只能天地在手,法则随我走!
  • 上古纪事

    上古纪事

    她,华夏最年轻的少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被抛弃的婴儿,怎样生存?生存下去,却发现自己远穿上古,怎样生活?她以为,在这远古时代,不会有那么多尔虞我诈。她以为,在这荒芜地方,不会有那么多战争杀戮。他,良渚古城的幕后首领。他用他的行动告诉她,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夺。他用他的行为教会她,适者生存是恒古不变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开启了历史上第一个时代,造福于后世。他们开创了华夏历史的新纪元,被世人瞻仰。她遇到他,是她穿越中最大的变数。他遇到她,是他一生中最幸运的事。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三世情缘,注定不眠不休。(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惊天逆转

    惊天逆转

    同是穿越,田安安窃喜自己起点很高:上层阶级,长房嫡长女,无庶出姐妹争宠宅斗,无宫廷阴谋流血牺牲,谁知道一步步行来,命运却是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田安安被抛在命运的漩涡里上吐下泻,几番浮沉。。。
  • 相爱在一起

    相爱在一起

    现在回想起来我只想说那句话,人生只若初见。在见时,我们已是物是人非,但没有变的是我们的那份爱。
  • 文心武道

    文心武道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以修心,武以练气。心平而气聚,气聚而神通,神通渐而养身,身纳天地而显其威。有文无武,不入道;有武无文,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