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6100000004

第4章 唯“忍”之一字——忍字妙解二(3)

第三,谦虚之所以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忍”术,还在于这种谦虚体现在人们对自己的评价比较客观、实在,比较严格。每个人对自己都会有一定的认识,并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一种自我评价。这方面,有的人自我感觉特别好,有些人则十分糟糕。就前者而言,他们总是看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一种十分强的自信,从而总是表现得十分得意,对什么都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任何事情都要插一手,而且还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想别人能够尊重自己的意见。这种人是很难做到“忍”的。因为他那良好的自我感觉使他无法“忍”住自己,似乎在他看来,当今之世,就是他的。于是,便形成了一种非常虚假的“责任心”,以及一种十分强烈的表现欲。相反,后者那自我感觉十分糟糕的人则事事看着自己的短处,担心失误,觉得自己低人一头,于是便表现得十分沮丧,成天搭拉着头,仿佛干错了什么事情似的。其实,这种人也往往是缺乏一种“忍”的态度。因为这种人之所以会这样,常常是因为过去曾经在一两件事情上有过失败,于是,便总是对此耿耿于怀,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不能从挫折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沉湎于一种感伤之中。很显然,如果他们能够克制住自己的这种意识,及时地抛开过去,面向未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照样可以光明正大地做人。

谦虚的态度则不是如此,它十分客观、实在地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在这种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从而自觉地在一些事情上采取抑制、保留等“忍”的态度。很显然,当人们能够自觉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他又怎能不去克制自己呢?他又如何会随便地发表意见呢?

4恕

在中国古代经典之一的《论语》中,曾经有这样一段记述。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可以终身不渝地履行的字吗?”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应该说,这种“恕”实际上便是一种为人之道,而它也体现了一个“忍”字。因为,这个“恕”强调的是一种处处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事事为他人着想的为人方式。如同朱熹后来所说的那样,这种“恕”,就是要“推己及人”。而人们不难明白,在人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在一些利益关系上,往往是十分剧烈的。正如有人所认为的那样,要想利人就不能利己;要想利己,就不可能同时也利人。而这种强调为他人着想的“恕”,显然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做自我牺牲了。这里,没有“忍”,必定是办不到的。

有必要指出的是,作为“忍”的这样一种“恕”,在今天和在过去是有完全不同的含义的。孔夫子之所以提倡这样一种“恕”,其意无非是要维护周礼,要用个人利益的牺牲去保全封建社会的秩序和安定。而我们今天之所以提倡这种“恕”,并作为“忍”的一种方法,则同时也是对自己本身有益处的。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实际上也是为自己造福。显而易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于更好地实现自我,必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一种“忍”术的“恕”,还有一种宽容的意义。也就是说,不是“得理不让人”,而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对己严,对人宽厚。这种宽恕并不是说要放纵坏人、包庇坏事,而是能够容忍他人犯错误,也容许他人改正错误。尤其是在枝节问题上不要过分纠缠,而且应该把认识自己过失和缺点并改正它的主动权留给本人。而不是“痛打落水狗”。在这里,特别值得提起的是对待那种以前伤害过自己的人,也应该抱有这种宽恕的态度。尽管自己在感情上对对方有一种切齿之恨,但也必须有所压制,适可而止。否则,一种恶性的循环将永远地延续下去,真可谓“怨怨相报何时了”。

之所以要强调“恕”这样一种忍让和克制的方式,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在现代社会中,自我好像成了一种新的神圣。个人利益在受到长期压抑之后,其反弹的程度之高,又到了一种同样令人不安的地步。由于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必要性的恶性膨胀,人们往往在社会交往中过分地强调一方而忽略了另一方,忽略了他人及社会的存在,以至于造成了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紧张,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加剧。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唯一的,不可代替的,但任何人离开了这个社会都将什么也不是。可有些人就是看到了前者,忘记了后者。更有必要说到的是,正是由于相互间的冲突,矛盾加剧了,紧张了,因而往往会逮住机会就狠狠地整人、报复等等。而这些,都将对自己、对社会造成大错。所谓的“恕”,正是希望人们不仅从社会的利益出发,而且也更主要地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有限度地争取自己的利益,在一定的范围内抑制、忍让自己的行为,并且在交往中为他人着想,善于宽厚待人。这样,虽然就眼前而言,自己受了一点小损伤,但就其最终结果言,常常是利大于弊。

具体地说,这种“恕”也就是在自己要去取得某些机会和利益的同时,也想想别人也许会有与自己同样的想法,在想到万一自己不能如愿以偿时的悲伤,也就想到别人在失败后的愤怒。这样,你便会比较主动地“忍”住自己的冲动和要求,把机会让与别人。而在这个时候,你也可以想到,对方并不是笨蛋,他见你如此相让,经常一定会产生感激之情。这样,你的“忍”也就是成了“正果”。同样,在他人有了过错,犯了错误的时候,尽管你很想趁机会发泄一番过去所受的屈辱,但只要想想对方此时的心境,也会忍住自己的冲动,而以宽厚待人。

可见,忍者必须具有“恕”的态度,不具有“恕”心的人,难为忍者。

5让

当人们一想到“忍”的时候,马上就会想到另一个字,这就是“让”。而这个“让”也是一种最常见的忍术。又有安徽桐城的“六尺巷”,也来源于这样一种谦让的故事。那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某日忽接到母亲自安徽桐城老家寄来的家信,信中诉说家里正准备扩建院宅,却因土地问题与毗邻而居的叶家产生了矛盾,因为叶家也欲建房造屋,因此两家相持不下。来信中隐约有要求张英用名位官威来压服叶家之意。张英阅毕信后,深思再三,急拟了一首诗劝导母亲。上面写着: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母亲及家人见诗后,深明义理,立刻主动地将要砌的院墙让后三尺。

叶家的人看到情景之后,愧疚之余,也立即把欲修建的院墙退后了三尺。因此,在张、叶两家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街道。

这样一种“让”,最关键之处便在于把本来自己可以得到或争取得到的东西让给对方,或者说,放弃自己的一些权利、某些机会,以便成全对方。这种“让”,实际上也就是压制自己认为是顺理成章的,而且是名正言顺的要求与愿望,把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因此,它是“忍”的一种外部体现,反映了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在当代社会中,这种“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公共场所中的谦让;在购物与乘车中的“让”;在评职称过程中的“让”,以及在危险的时候让他人先离开现场等等。然而,也许会有人说,现在是强调、崇尚竞争的时代,提倡这种“让”,岂不是不符合时代精神吗?从外表上看好象的确是这样,但实际上这种表面上的差别正是它的意义所在。因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和人际交往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于这种竞争之上,摆脱一些繁细小事上的纠缠和争执,退后一步去洞察那种种人世间的竞争,你会发现很多,会看到你要真正追求的东西。你会发现过去自己曾沉醉于其中,而如今还有不少人仍卷入其中的那些东西,其实是不屑一顾的、是可怜的。这样,你便会达到一种更高的层次,形成更趋于完美的目标。所以,尽管让在形式上与竞争有一定的差别,其实,真正的、主动地让、有目的地“让”是在做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是要去把握人世间的竞争。

之所以这样去认识“让”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关键就在于通过这种“让”,可以使人获得生活中的一种主动。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也就是这个意义。试想之,如果我们整个人,全部生活都牵扯进日常生活的竞争和一些细微利益的追逐之中,我们就会在生活中失去我们自己。会“让”的人则懂得这种主动权的重要性。他们通过“让”这样一种“忍”,始终使自己处在一种比较主动的情况之中,而不是全身心地掉入生活的陷阱。由于有所抛弃,他们也就比较自由,可以随时有精力去投入更大的竞争,抓住更大的机会。

从反面讲,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有这样一种“让”,其结果会怎样呢?无非是这样几种结果:或者是在殊死的相争中,两败俱伤;或者是得到一种虚假的胜利,而在精神、道义上都输了一个够;或者说整个地球在一种世俗的生活之中,以至于浑浑噩噩,不知自己。

作为“忍”的让,既是让给别人,也是给予自己。

6毋贪

要想能够具有“忍”的心态,毋贪是一项重要的前提和方法。贪的人不可能做到忍,而要能够“忍”,则必须不贪。

这里讲的毋贪,主要是指不贪图名位、财利,不去做一些不适合的非分之想。

因此,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对于适当的名誉、地位、财物和利益,我们可以得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也是可以受之无愧的。但是,不可去想得到那些不是自己应得的东西,不能超越必要的限制去贪图不义之财。有这种越界的非分之想,才是贪。而克制住自己的这种念头,即为毋贪。

从现实生活上讲,也许有人会这样说,多拿一点、多吃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就一次而言,这算不了什么。但是,贪者常常是贪欲无底的,这种小利益便会激发起人们更大的贪婪和要求,以至于不择手段去追求更多的非正当名位财利。因此,我们很难想象贪婪的人们会在某个时候觉得自己已经贪够了,可以适可而止了,或者是突然地良心发现,而中断自己的歪念。这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人又怎能够做到“忍”呢?

不难知道,这种贪实际上是害了自己。正如古人所讲的那样,这样一种贪,就好比是“贪黄雀而坠深井,舍隋珠而弹飞禽也”。这也就是说,它事实上是一种“舍本求末”,是一种利令智昏的表现。一味地贪,很容易把自己的眼睛只盯在一些有限的对象身上,而忽略了生活中其它更有意义的东西。这样,往往产生两种恶果:其一,由于一味地贪,很可能造成失去更好机会的后果。因为一个人的注意力在完全被某种东西所吸引之后,便不可能腾出精力去观察周围的情况,也无暇去顾及作较为明智的比较和选择;其二,也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状态,往往造成自身的疏忽,而遇上危险。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逐兽而不见泰山在前,弹雀而不知深井在后。”与此相反,如果人们能够点到即止,适当地约束和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毋贪”,那么,便可以在非常诱人的东西面前停住,也就可以做到“忍”。

当然,好吃的东西谁都想多吃点,好玩的东西谁也会爱不释手,钱对于人们来说,也是多多益善。但是,经验告诉我们,贪吃必然伤胃,玩物常常丧志,金钱也是一种极强的腐蚀剂。能否在佳肴、宠物和金钱面前适可而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毋贪。

7知足

与毋贪相对应的是知足。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这是有相当的道理的。这个理就在于人们能够正确处理方法与目的的关系。因为通过努力,获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都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要使人们自己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那些不知足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是把手段变成了目的,而目的反而成了手段。也就是说,人活着好像就是为了去获得什么,而不知获得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足的人往往能够时时从工作中获得生活的情趣,而不知足的人则一味地总是要去获得。这样,他便总是非常累,而体会不到生存的乐趣。当然,人们理解“知足者常乐”,更多地是从一种比较消极和被动的意义上分析的。也就是说,由于知足了,便不去争、不去夺、不去拼,于是,可以省去许多麻烦的事,了却一些不必要的恼怒。这样,没有烦恼,岂不是乐事吗?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里讲的“知足”,决不是单纯指后面这种意思。这里讲的“知足”是从一种自我修养的角度来理解的,是从一种“忍”的意义上理解的。这也就是说,这里讲的“足”,是一种合理的界限,一种人生或生存的尺度。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存中能够较好地认识这种界限和尺度,便可以非常自如地把自己的人生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就能够非常自由地驾驭自己的生活。因为,他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可以争取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应该让开的。这样,他也就十分清楚在什么事情上、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中,他应该“忍”,而不可随着自己的性格来。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许多事情的是非界限也十分不清楚,人们往往分不清该与不该,当与不当。因此,强调这种意义上的“知足”是非常有意义的。很显然,我们的现代人所犯的许多现代病,恰恰是由于没有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个“足”,以至于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当人们“知”道这个“足”了,自然就欢乐无比了。

8耐

当人们一提起“耐”,马上会联想到一串的词语,如忍耐、耐性、耐心、能耐,还会由此而想到恒心、毅力、坚韧等等。它们常常被人们用来描写和形容那些能够在艰难的场合下,顽强地坚持下去,直至胜利而不动摇的仁人志士,反映人们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克服困难、不畏险阻的奋斗精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耐”也就是一种“忍”。

同类推荐
  • 好习惯受益终身

    好习惯受益终身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生受益;日常生活好习惯让自己更加健康;良好卫生习惯赶走细菌病毒等。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
  • 激励成长(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激励成长(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奔跑的鹿:激发工作热情的职场寓言

    奔跑的鹿:激发工作热情的职场寓言

    《奔跑的鹿:激发工作热情的职场寓言》主要内容:有一只来自远方的鹿,他风尘仆仆奔跑而来,跑过森林、跑过乡村、跑过都市,他向遇到的每一个人讲述自己的传奇经历,并且兴致勃勃地告诉人们一个永恒的真理,当你真正找到奔跑的乐趣时,你的激情将如火山一样喷发! 如果说,职场是一片广阔的原野,那么你我就像那只鹿一样,每天都在不停地奔跑。直到有一天,你厌倦了,或者感到疲倦不堪,你可曾在河边停下脚步,静静地想一想,我为什么而奔跑? 你不应把工作视作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否则,即使你从事的是自己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
  • 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1912年经济学家荀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创新行为在历史上长期是一种企业家的个人行为,后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机构参与的系统行为,因此,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理论。由于创新的系统性以及创新系统的复杂性,人们越来越注意从社会、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企业、企业之外的其他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把企业之外的不同机构或者不同社会角色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孤立起来,特别是撇开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联系,就往往容易把创新这个概念单纯理解为“创造新东西”。
  • 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卡耐基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几乎世界上任何一个语族都有卡耐基的译著,他也因而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二大畅销书作家”。本书为您解读卡耐基式的成功宝典。
热门推荐
  • 绝世尸皇

    绝世尸皇

    九州风云再起,龙腾奇异脱出。六界浮出台面,试与苍穹比高。原来如此,却不该如此。尸王的重生,寻找永恒的爱情。能寻到么?来自地球的掌控者么?是回去?是留下?选择?很难选择。
  • 奇门遁甲统宗

    奇门遁甲统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蝴蝶公主胭脂泪

    蝴蝶公主胭脂泪

    大韩王朝十年,宫阳城,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华景象。东城湖畔,樱花树下偶然出现一道金色的身影,她娇美的倾城国色映入眼帘,他外表冷峻,与生俱来的高贵的气质,咄咄逼人。黛儿一袭嫣红的拖尾裙摆,香肩裸露在外,后背肌肤如雪,几缕发丝贴在脸颊,蝉翼羽衣随风飘扬。http://novel.hongxiu.com/a/299709/.
  • 墓王独宠:傲娇老公从天降

    墓王独宠:傲娇老公从天降

    他是风流倜傥,博学多才,骁勇善战,自带身家的傲娇小王爷,无奈一夜惊醒居然到了千年后的现代,分分钟被现代科技狂虐成渣。但聪明这件事古今通吃,逆袭反转,做个影视城的老板不过是分分钟的事。她是混迹影视城,四处找人拉活的群演小穴头,居然误入墓地把这位傲娇小主当群演弄回了家。可请神容易送神难,千年古玉随便拿,晚上侍寝不能少。“宇文诚,你还能不能想点别的事?”“亲爱的,遇到你之前我忍了一千年啊……”
  • 毒仙医圣

    毒仙医圣

    如果说,那背叛让他对世界绝望,那么,之前师母告诫他的话,让他不再出现感情。作为一个医者和毒者,他对善恶的诊断是这个世界上最精准的。“老大,想什么呢?来,恶心他们吧!”比他矮一个头的少女,扛着巨剑,对着他微笑地说。“我住在一个死的心房里面,这个女孩什么时候进来的?”他一边快速的磨药一边暗暗苦笑。死水,不再平静,感情是人都不可能摆脱。
  •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本书将古代圣人的原作加以搜集并编辑成书,这些文章展示了古人的治学态度、处世之道、修身之法。
  • 18岁前应该体验的18种经历

    18岁前应该体验的18种经历

    人生的历程就像攀登一座高山,所有的人生经历仿佛在铺就一条通向山巅的道路,其中的每一种经历都好比是人生的一道台阶,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什么,就只能永远在山脚下徘徊。体验我们应该体验的经历,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厚重、深刻,也会启发我们更理性地思考人生。只有经历过,我们才能睿智,才能练达,才能有所发现。只有睿智、练达的人才会拥有卓越的人生,生命才会因此而不同凡响。
  • 日事日清工作法:最佳员工效率手册

    日事日清工作法:最佳员工效率手册

    《日事日清工作法:最佳员工效率手册》介绍了任务的最佳完成期永远是昨天!效率对企业的效益起决定作用。要想打造一流的企业,员工必须要有一流的工作效率。效率低下将最终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致命软肋!提高工作效率,就是克服做事拖拉的恶习,做到日事日清!只有日事日清,才能造就一流的企业!
  • 英雄联盟之游戏人生

    英雄联盟之游戏人生

    曾经以为人生没了你,便只剩下游戏。你终于走了,我却舍了游戏去寻你。你在哪里?我的挚爱,我正在寻你!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狗血!请支持我的《英雄崛起》!链接:http://www.*****.com/?read/book/59344429。html
  • 尘尘三昧

    尘尘三昧

    他和她在校园中分手,不是因为不爱,只是坚持于各自的倔强和理想。步入社会,两人总在种种机缘下尴尬的相遇,却已经有了身份上的鸿沟。 她,仍是待业女青年,只想激扬文字,针砭时弊,过平淡如水的生活。虽然她知道他们就像两只刺猬,相遇就会伤害对方,但是她依旧因为他瞬间的温柔而放下武装。他,扶摇直上,成了“陆总”,身涉浮华,吸引着众多女子的目光。可是总被她气到拂袖而去。如果真能离去,也算好,至少不用看着那张倔强的脸,对自己满是不屑。最初的心动并没有完全消失,他们偶尔的互动仍能撩拨心弦,但是要鼓起勇气再爱一次,又何其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