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64500000012

第12章 基本道德规范(3)

所谓知耻,就是指人们内心的善恶、荣辱标准,也就是“不从枉”、“羞为非”的“羞恶之心”。它要求人们做事要守仁行义,谨言慎行,辨知荣辱。古人认为:“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为礼而不终,耻也。中不胜貌,耻也。华而不实,耻也。不度而施,耻也。施而不济,耻也。”在中国伦理学史上,儒家把培养“行己有耻”的士君子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中庸》把知耻与勇于改过联系起来,提出“知耻近乎勇”的著名命题。《管子》一书中,把“耻”看作是国之“四维”之一,如果不能使人民有羞耻之心,国家就要危亡。荀子把知耻与廉洁并提,首次提出“廉耻”这一道德规范。李颙把有耻视作重于才学的道德操守。龚自珍把知耻看作洗刷国耻的必要途径。

作为道德规范的知耻,与个人、民族和国家都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个人来说,“耻之于人大矣。”“廉耻,立人之大节。”“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对于民族和国家来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耻者,治教之大端。”

知耻的反面是无耻。“无耻,则无所不为”,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然而,“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人之患莫大乎无耻,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辱,莫大于不知耻。”因此,“人不可以无耻。”

知耻,尽管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评价和选择标准,但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尽管古代有的思想家把知耻看作“吾所固有”,从而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但其中许多精湛论述,仍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

13明智

明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中庸》把智与仁、勇并称为“天下之达德”。这里取其明理睿智之义,用复词明智表达这一规范。

明智,是儒家重要的伦理思想。智,也作知即理智、智慧。“智者不惑。”孔子兼重仁智,多次以仁智并举。“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孔子看来,智是实现仁的重要条件。“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他将智、仁、勇三者统一起来,作为志士仁人的基本品德。孟子把智看成是判别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提出“是非之心,智也”的命题,并将智同仁、义、礼、信并称作为“五常”。汉儒董仲舒强调“必仁且智”。汉以后,宋、明以及清代儒家,一般都肯定智的重要,并对智德有所说明或发挥。

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明智以丰富的道德内涵。概而言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道遵道。(2)利人利国。(3)自知知人。(4)慎言慎行。(5)见微达变。此外,明智还包括好学知过,量力而行,居安思危等。

明智,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对于维持社会生活秩序,和谐人际关系;对于古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14勇毅

勇,作为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带有共同性的传统美德。古代希腊把勇敢看作“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之一,中国古代则视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之一。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表达勇的道德品质的概念还有刚、毅等。在这里我们用复词勇毅来表达勇这一道德规范,其内容主要包括体仁能慈、行义循礼、明智善断、临危不惧,知耻力行等。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儒家和兵家一贯推崇勇德。孔子把勇作为践履仁德的条件之一,认为勇必须符合于礼义,并能智勇双全。孟子主张,为人之勇必与大节相合,强调舍生取义的精神。荀子进一步阐发了勇的规范意义和道德境界的层次,依其程度和性质的区别,区分出“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士君子之勇”;“上勇”、“中勇”、“下勇”。兵家常把忠勇、义勇相联,强调勇德的重要性。先秦时期的墨家、道家和法家以及后代思想家,对于作为道德规范的勇,都有所继承和发挥。

勇毅与怯懦相对立。所谓“惧者,勇之仇也”,“劫以刃而失其志者,非勇也”,就包含着这种意义。勇毅也与蛮勇、冒险相区别。所谓“血气之勇不可有”、“悍戆好斗,似勇而非”,就是这个意思。勇毅只有从一定的原则和目的出发,即同“义”联系起来,才具有道德价值。

在人类生活中,勇毅不仅表现在人门直接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而且表现在正义的战争中,表现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各项事业中。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弘扬勇毅精神,培植见义勇为的行为和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应当指出,勇或勇毅作为道德规范,其具体内涵是有一定时代性和阶级性的。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对勇毅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标准。在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士大夫失去进取奋斗勇气,把人们引向脱离现实的与世无争、不问是非和得过且过,扭曲、扼杀了传统勇德的积极精神,这是应当批判的。

15节制

节制是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在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生活的发展过程中,节制的道德要求不仅为各家各派所重视,而且也在民间扎了根,成为流传千古的朴素民风。

所谓节制,就是按照道德要求和原则,控制或限制自己的情欲和行为。它要求人们遵从礼义、守正祛邪、行为有度、取用有节、自主自制以自化成人。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关于节制的思想和规范性规定,沿革久远、内容丰富。《尚书》中有“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思想,《左传》提出了“人从欲”还是“欲从人”问题,而《周易》则极其简明地以“节”字作了概括,以规范的形式用于人生伦常。此后,儒墨道法各家都从不同侧面阐发和推广了节制规范。大体说来,道家注重个人自身的节制,强调遵循自然之道,“知止”、“守母”、“自胜”。墨家注重节用,强调用费之理,倡导“不费”、“不劳”、“兴利”。法家注重纲纪法制,强调依法治世,推行“啬木”、“权取”、“法禁”。儒家作为占主导地位的学派,吸取了各家之长,突出地从理论和经世治用方面发展了节制的规范。自孔子提“节用而爱人”思想以后,历代儒家都在阐发节制义理的同时,强调治世为政,节制清廉,经济财用要“量入为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对个人自身节制则强调自主、自强,“取舍于内”,“节制在人”,要“人化物”,而不要“物化人”,“先立乎其大”,以“大体”制“小体”,即“以道制欲”,“以义导欲”。宋明理学时期一度出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倾向,后儒也有“清心寡欲”的说教,但总体上说来,中国传统道德还是力求毋过毋不及的中庸。这种节制的思想在近代革新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那里,则形成“淡泊以明志”,“清廉以正风”的伦理精神,又赋予了新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提倡节制的美德具有重要的意义。

16廉洁

廉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被视为“国之大维”,又视为“仕者之德”、“人生大纲”。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所谓廉洁,指的是不贪财货,立身清白。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廉作了多方面的规定,如“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廉者不以富贵而忘其辱”,“廉者常乐无求”,“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廉者,民之表也”,“廉士不辱名”,其基本精神就是循礼行法,廉洁自律。

廉洁是“为政之本”,“为官之宝”。《周礼》有六廉:曰廉善;曰廉能;曰廉敬;曰廉正;曰廉法;曰廉辨。在传统道德中,廉洁之士,被载之史书,传之民间,尊为“清官”。官吏不廉,危害极大。班固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王永吉说:“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败。”不廉之士,古人称之为“贪官”。

廉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7勤俭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勤俭可以说是普及最广、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大禹治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成为千古之佳话。

所谓勤俭,即勤劳与节俭。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品质。作为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勤奋努力,不怕苦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等思想,都反映了传统道德对劳动的要求。所谓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个人生活欲望的态度,它要求人们节制自己的生活欲望、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俭约生活,节约财用。所谓“玩物丧志”,“惟俭养德”,都强调了节俭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作为道德规范,勤俭必敬业节用,应不奢不吝。对于国家来说,勤俭则是“富国之道”。

勤劳与节俭是相互联系的,“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真正懂得节俭的道理,所以要“强本而节用”,“务俭约,重民力”。无论是修身、治家,还是管理国家,勤劳节俭都是必备的品质和要求;否则,为人必荡,理家必穷,治国必败。

我国古代思想家有许多关于勤俭的论述,广大劳动人民中间也有许多劝人勤俭的谚语和格言,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思想和观点,对我们今天进行道德建设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18爱物

爱物,也称作惜物,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道德规范。一般来说,道德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关系应当如何对待和处理,是受制于人与人的关系,服从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要求的。它反映在个体的理智、情感、欲望和行为取舍上,就表现为爱物或惜物的美德。现代伦理学中有生态伦理问题,从生态平衡的要求上解释爱物的道德规范,其实质仍然是由于生态平衡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有爱物以维护生态平衡的道德要求。这种要求,在形式上是表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关系,而实质上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和伦常关系的反映。

爱物是中国道德的一贯传统。《诗经》中有“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的诗句;管子提出对自然资源“以时禁发”的主张;老子提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思想,荀子概括提出“群道当,万物皆得宜”的伦理思想,与《礼记》所说“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可“与天地参”的思想是一致的,不仅表达了“爱物在取物以时”的道德规范性要求,而且也阐发了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

爱物不仅在于取物以时,取之有度,而且在于用之有节。老子主张不仅要“善救人”,而且应“善救物”,不仅“无弃人”,而且应“无弃物”;《礼记》提出“六不”,即“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都强调了爱物、惜物的重要。唐相陆贽曾提出有名的论证:“夫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长不足。”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同类推荐
  • 中华起名全典

    中华起名全典

    本书通俗系统地介绍了姓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起名的标准、构思、原则、方法、禁忌等,重点则落在起一个好名字的具体方法上,并专门编写了起名参考,通过欣赏古今佳名、分析男女好名实例,参阅男女起名常用字,在酝酿名字、选音择字寓意时,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本书广搜博纳,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可谓美名之列锦,文化之汇流,知识之集萃,数典论事,包罗宏富,雅俗并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适合城乡广大起名者和姓名学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文史精品年度佳作所收录的文章正是以此为目标的。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百年,而《共和不和》《末世摄政王载沣的角色》《辛亥百年》和《三0二九广州起义之罗生门》从清朝、北洋政府、广州起义等多个角度全方位阐释了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辛亥革命。卢荻、吴韶成和莫栋梁、项小米的文章向读者们介绍了为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斗争胜利做出突出贡献的地下工作者的生平,历史不会遗忘他们。而最后一类文章更为有趣,李洁非和吴正格的文章则分别从桃色与党争的关系和满汉全席的发展入手,揭示了明朝和清朝在政治上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见微知著,发人深省。
  • 庆阳历史文化名人十讲

    庆阳历史文化名人十讲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历史上十位庆阳的文化名人及其传略,充分展示了他们的风采和在中华文明史所做的贡献,同时也展示庆阳绵长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
  • 巫术的世界

    巫术的世界

    神秘文化和神秘现象总能激发无限的遐想,作为一套神秘文化的专题百科读物和速读读物,本系列读本分专题全景式展现了世界神秘文化各个分支领域的历史起源、发展状况,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影视文学作品等等,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给林林总总的神秘文化一个全新的解释。
热门推荐
  • 离婚,要戒!

    离婚,要戒!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梁璐这一生都在等待程楠的爱。直到签下离婚协议书的那一刻,梁璐都还固执的以为自己是程楠的良人。可是后来千帆过尽,她才明白,曾经他那达达的马蹄只是美丽的错误,他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倾城

    倾城

    我认为姜燕鸣在艺术构思和表达方面已具备了进入一流的功力,她擅长虚构男女恋情的曲折故事,精于刻画恋情中女性的微妙心理。这部书共写了徐瑷、佳莉、云素和宋香菊四名女性的恋情历程,对她们或显或隐或喜或悲的感受和思忖,都有相当贴切细腻的描绘。——著名学者、编辑家崔道怡姜燕鸣是最专注书写民国汉口的作家。此作全力展现纷繁复杂大时代小人物尤其是小女子的命运,苦痛中的挣扎,隐忍中的坚强。妙笔生花,令人动容。——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川鄂此部小说很有民国风情,笔触亦是迷人。郎心如铁妾心苦。
  • 下星界

    下星界

    这片大陆,八门正法,百家争鸣,和平的表面下,隐藏的是以武为尊的汹涌暗流。一个小小的山城,一个琢玉家族的纨绔公子,当他跨入这片天地时,整个世界都要为他而改变。新人作者,正在寻找自己的风格,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浅雪之森

    浅雪之森

    如果BAAL不曾出现,一切都会是另一个模样,没有九圣使,没有战争,没有友情,没有爱情,人们有着坚定的信仰,世界和平,那也许叫做世人的天堂。但世上没有如果,总要拥有各种感情,总有人会离去,当天堂鸟开遍世界的时候,天堂才真正到来。
  • 以火为尊

    以火为尊

    五行大陆,异世之魂,得神帝之传承;天生废材,却踏上修炼之路。何时?他能傲视群雄,步入巅峰.....?
  • 江湖奇谈

    江湖奇谈

    一位公认的江湖老好人与令人闻风色变的用毒高手巧结良缘,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长大成人后以一种特殊的个性涉足江湖,并闯入了一件件奇异事件之中,影响了整个武林的格局……爆笑,好看,不好看我把电脑吞了。
  • 最后的秘密

    最后的秘密

    在一个偏僻的码头发生了杀人案件,最初毫无头绪的他们,可是案件接二连三的发生,并且都与第一个案件相似最终能否顺利破案,而这些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 赖在明朝不想走

    赖在明朝不想走

    一场大火让我穿越千年时空回到明朝。不见了初恋男友何关洛,却遇见冷峻庄主漠玉麒和风流王爷朱北庭。举目无亲抬头无故的我也不是好惹的,我可是妖女哦!看来自未来的小妖精怎么收拾明朝的极品美男,霸占山庄,大闹宫廷!面对生死,我毫无惧色,可面对新情旧爱时可愁坏了我......
  • 蛇王的爱妃

    蛇王的爱妃

    “一场千年前生死离别的爱情,延续到了千年后,”然而,他们的再次相遇,还能再像千年前那样爱的轰轰烈烈?“当她的记忆完全恢复的时候,”谁又知道他们会再次遇到什么样的劫难????
  • 花间高手

    花间高手

    会点小武功,懂点小医术,有点不要脸,少年秋羽来到大都市充当校花保镖,当寂寞的世界出现清纯小萝莉,娇蛮警花,白领丽人,妩媚大明星等诸多美女,不断的擦出火花,花间丛生,他能否守身如玉,继续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