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79100000018

第18章 隋书

第一节 《隋书》概论

《隋书》八十五卷,其中本纪五卷,唐初魏征主修,众多史臣参加修撰,记隋代三十七年的史事。《隋书》是唐初所修八史中最杰出的一部,它最能体现和反映以唐太宗为首的贞观君臣的史学观点和这一时代的史学特色,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

魏征,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人,是贞观时期一位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对于贞观时期的一些稳定地主阶级统治和繁荣经济的措施,多所建树,他以“谏诤”的方式,前后共提出二百多项建议,大部分被唐太宗所接受。谏诤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和礼仪等各个方面,这些大体上构成了贞观时期的主要施政蓝图。魏征刚直不阿,敢于向皇帝进谏的政治品质,已成为封建时代谏臣的一个典型形象。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与魏征的谏诤有很大的关系,唐太宗不只一次地这样对他的大臣说:魏征精晓仁、义、礼、智,辅佐我处理政务,治理国家,其政绩即使是文武双全的诸葛亮也无法与他相抗衡。

作为一个政治家,魏征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过进步作用,作为一代杰出的史官,对我国史学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

贞观二年(628),魏征任秘书监时认为,经过隋末丧乱,国家图书丢失甚多,又很杂乱,于是在奏报唐太宗之后,引进一批学者校定“经史子集”等四部书籍。几年之间,使国家藏书基本齐备,粲然可观。这为修撰前代史书准备了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唐初之所以能修成八史,魏征主持秘书省组织校定图书,是有一定贡献的。

贞观三年(629),魏征被委任为《隋书》的主编。他在从事国家政务处理的同时,仍勤于著作。他作为政治家、政论家,有《十渐不克终疏》等两百篇左右的政治文献,作为史学家,他又有大量的学术和史学著作问世,如《次礼记》二十卷,《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二卷,《列女传略》七卷,《群书治要》五十卷,《大唐礼仪》一百卷,《时务策》五卷等。在他的史学生涯中,影响最大、流传广泛的是由他监修的五代史,尤其是贯穿了他史学思想的《隋书》。

在迭经魏、蜀、吴三分天下、两晋南北朝大冲突、大交融的历史风云之后,中华民族再度归于一统,继秦汉之后,又一次出现两个蝉联的封建统一政权——隋唐王朝。唐初统治者从维护统一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出发,着手修撰前朝历史。贞观三年(629)唐太宗下诏修撰周、隋、梁、齐、陈等五史,魏征除撰写《隋史》外,还和房玄龄一起“总监诸代史”,负总的责任。《五代史》的撰修工作,魏征都参加了。梁、陈、齐史的总论,是他执笔撰写的,而最能代表其史学成就的,是由他主修的《隋书》。

《隋书》是唐初修成于众史官的第二部史书。贞观三年(629)开设史馆,由魏征主修,颜师古、孔颍达等协助之,书中的序论多出于魏征之手。他们依据的史料有隋朝旧有的史书,如王劭撰、以编录诏敕等文为主的《隋书》八十卷,隋史官修撰的《开皇起居注》六十卷等。再,唐初去隋世最近,直接史料保存尚多,魏征等屡访之。至贞观十年,撰成《隋书》五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上起隋文帝开皇元年(581),下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记载了隋朝三十八年的历史。当时此书与《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并行于世,合称为《五代史》。这五部史书都是只有本纪和列传,没有表和志。原来的修撰计划是编写十篇共同的志,而不作表。当时,众史官只完成了他们分别负责的纪、传,没有完成共同负责的志。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因命左仆射于志宁、太史令李淳风、著作郎韦安仁、符玺郎李延寿等共同修撰志书,以记述梁、陈、北齐、北周和隋朝的典章制度,先后由令狐德棻、长孙无忌监修,历时十五年,至唐高宗时方始成书,共有十志,计三十卷,高宗显庆元年(650),由监修人长孙无忌领衔奏上,其篇目和卷数如下:

《礼仪》七卷,《音乐》三卷,《律历》三卷,《天文》三卷,《五行》二卷,《食货》一卷,《刑法》一卷,《百官》三卷,《地理》三卷,《经籍》四卷。

这十篇志编成时,五部史书流行已久,所以志书也单行,称为《五代史志》,在与五部史书合编时,附在《隋书》之后,故亦称《隋志》,而《隋书》也因之成为八十五卷。

颜师古与封德彝一起,是最早修撰《隋书》的。以后,在魏征主持下,他参加了第二次修撰《隋书》的工作。他撰成的《隋书·地理志》收入《五代史志》。唐继隋而起,唐初统治者对隋朝的统一大业是极为推崇的,对于隋朝初年的政治,也是异常钦慕,而一个“甲兵强盛”、“风行万里”的隋王朝为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分崩离析,“子孙殄灭”,又不能不引起唐初统治者的深思,可见,撰述隋朝历史对于唐朝统治者来说,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有许多引为鉴戒的历史经验教训。所以魏征主修的《隋书》中,“以隋为鉴”是其主要的特点之一。

关于取鉴的问题,魏征显示出的可贵之处,很突出的一点就是从“人事”上“取鉴于亡国”。即把“人事”作为“以隋为鉴”的主要内容。

首先,在涉及的历史重大问题时,魏征很重视民心的向背问题。他在《隋书》中着力考察了高祖开基、炀帝丧国的原因,通过对两代帝王主客观方面的详尽比较、分析,魏征强调说,尽管炀帝之世的土地、人口、甲兵、仓禀都盛于高祖之时,地险、人谋也都据于有利地位,他们的所作所为表面看起来虽然“迹同”,很相似,但由于“心异”,即主观的出发点不一样;高祖对民的“动”是为了最终使民“安”,对民的“劳”是为了达到民“逸”,结果是天下大治,而炀帝则相反,因而“其亡也忽”。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因此在《隋书》中,比较注意隋末农民大起义的作用,保留了不少这方面的史料。五十五卷的纪传中,有二十多卷都记有农民起义或反抗斗争,《食货志》和《天文志》、《五行志》也从不同角度多次提到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魏征能够从经济的角度来考察民众的生产活动同政权兴衰的关系。魏征在谈到封建政治的兴衰与经济的关系时,曾概括性地指出:“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他的这种思想,在《隋书》中有突出表现。如详细地将隋末每次大规模的征用徭役的情况、死伤的数字以及因而造成的经济破坏,都如实地作了说明和分析,指出正因为隋炀帝大规模的征役,破坏了农民的生产,因而才造成了隋末的农民大起义,使隋王朝很快瓦解了。这比用某些帝王将相个人行为的不检和好恶,来说明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在历史观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隋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将修史与求治紧密地结合起来,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找到现实的治国方法。魏征通过封建社会前期史学的总结,围绕着“务乎政术”“求治要”的宗旨,把史学的赞治作用,通过“取鉴于亡国”的形式,加以充分地发挥,并集中在总结施政致治的统治之道上。他不仅在奏议和《隋书》的编写中全面地总结了隋亡的原因、历史教训和以隋为鉴的重要性,而且第一次明确、具体地指出如何从亡国取鉴,用以赞治的问题。从前一个朝代危、乱、亡的教训中,求得本朝的安、治、存,这一概括把修史、取鉴和赞治三者完全融为一体了,巩固地确立了鉴戒史学的地位。史学作为政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统治工具,应当说开端于斯。

《隋书》体例组织严整,继承了《史记》、《汉书》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将反隋人物李密等放入《诸臣列传》而不放入叛臣之列,颇具史家风度。《隋书》的列传材料珍贵,《隋书》修撰时,引用的史书、资料许多现在我们已见不到或者残缺了,它们保存在《隋书》中。如李德林、牛弘、杜台卿、许善心、王劭等人的传,有隋代官私修史的资料,并可知道当时史学发展的情况。《万宝常传》可以了解到隋代有中国古代史上罕见的音乐天才及其《乐谱》六十四卷。耿询、张胄玄、临孝恭、宇文恺、杨素等人的传,记述了隋代中国众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和创造发明。至于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的史料就更多了。如《隋书》的东夷、南蛮、西域诸列传提供许多新的材料,可以和《隋书》卷六十七所载裴矩传参照来读,借此明了隋代对外交通的情况。而《隋书》十志尤为后人所重视。历代史家对《隋志》的评价较高。自魏、晋以来,典章制度变化较繁,而史书或无志,或有之而断限过短,致使流变不明。《隋志》叙述的范围包括梁、陈、齐、周、隋五个朝代,修撰者多有学术专长,因而其成就较高。《经籍志》为东汉至唐初古籍流传的总结性著作,在古代学术史和图书分类著录方面,其地位可与《汉书·艺文志》相比。《地理志》以隋炀帝大业五年(609)的地理状况为准,记载了全国郡县户口山川形势、建置沿革及风俗物产,对隋以前的地理情况,该志只是略有附注、顺便涉及。《食货志》、《刑法志》大体相近。《音乐志》很详细,特别是关于外国音乐传入中国的经过这部分,可供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参考。《天文志》和《律历志》到今天还算是研究天文气象学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但凡文笔简炼,难免要遗漏重大史事。杜宝撰《大业杂记》十卷、刘仁轨撰《行在河洛记》十卷就是为了弥补《隋书》记隋末事迹遗缺而作。另外,书中为隋统治者回护和为唐初当权者夸张的曲笔,与其他各史书无异。例如炀帝派张衡杀害其父,其事不见于二帝本纪和《张衡传》(卷五十六),而隐约地附叙于《陈宣华夫人传》(卷三十六)中。又如房彦谦本无重大事迹可纪,因其子房玄龄为唐初丞相,《隋书》中便有他的专传(卷六十六),这都是明显的例证。

同类推荐
  • 大儒生

    大儒生

    写的是一个现代有才宅男回到明朝谋生活的个人奋斗史。怀着对传统儒文化的向往和想改写历史的追求,他尝试了各种能破解东方文明可能转轨的假设,种过玉米,抄过兵书,炼过钢铁,研究过火药,但答案好像只和"他自己"有关,那就是,从现在起,要把这个“儒”字写成什么样?用什么写?怎样写?有明一朝,大儒辈出。但,仍需要有位更有才的精神领袖带他们走向更好的前途。
  • 大将军李牧

    大将军李牧

    少年勇武,白马金羁,从武灵王军驰骋西北征战匈奴,从士卒直到大将军,生平未尝失败于疆场,其战争指挥艺术炉火纯青,尤精骑兵大兵团作战,长途奔袭,彪悍灵动,北疆威震匈奴,击走奸诈燕国,数败强秦,并与秦灭国大军相持。平原君的器重赏识,两朝明君的临终嘱托,生死相依的军营兄弟,鱼水之情的赵国边民,奸诈弄权的朝中大臣,风雨飘摇的赵国局势,龌龊的末代赵王与奸佞朝臣,终致雄杰悲歌。
  • 三国甘宁

    三国甘宁

    甘宁,一个陆上能百骑劫曹营,水上能翻江倒海的锦帆贼。且看甘小宁穿越到三国,附身在甘宁的躯体上。如何打造一支无敌舰队,带领骑兵冲锋陷阱,驱兵攻城掠地,娶娇妻美妾……
  • 我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

    我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

    亲历唐山大地震,深感大自然的残酷,只有认识大自然才能造福人类。
  • 侵略者的威严

    侵略者的威严

    当皇帝的意志和帝国的律法有冲突时该怎么办?比如将军战功赫赫、赏无可赏时,是封王还是杀掉?
热门推荐
  •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对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和骁勇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孩子自信、独立、坚韧、勇敢、果断、豪爽等性格品质的养成。实践证明,“父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之作,也是一部纪实随笔集,是东子第一次全面分析孩子的成长经历与读者分享。本书在详细记述作者引领孩子快乐成长的同时,感受着 做父亲(家长)的幸福,淳朴的情感、质朴的文字让人动容。?
  • 彼岸传奇

    彼岸传奇

    从中州大陆永乐村醒来的韩明,不仅被那里的村民莫名其妙地尊奉为大陆当代第九十九位神选者,而且从那一刻起,属于他的传奇之旅也正式开始。
  • 无铭的穿越

    无铭的穿越

    这是一个孤儿面对坑(腹)爹(黑)的系统和可(兄)爱(控)的主神,开始一段奇妙的历险
  • 击败专家:战胜华尔街顶尖高手的指数投资

    击败专家:战胜华尔街顶尖高手的指数投资

    本书探讨如何运用股票指数投资获利。不管你是想购买一只指数基金然后坐享其成还是自选一组股票进行投资组合战胜市场、超越指数,你都必须了解指数。指数是投资者的路标、方向标和地图。在汽车行程中——不管是短程旅行还是长途跋涉,了解路标和地图是大有裨益的。是啊,有些人仅凭幸运的猜测、直觉或运气就到达了目的地,但其他人却迷了路。投资中的迷路既耽误时间也浪费钱财。
  • 创世纪之永恒大帝

    创世纪之永恒大帝

    他,痴傻少年误入修练之路!他,血洗师门,震慑八方!他,坠入魔道大肆屠戮,冷观天下风起云涌!他,主宰天地,霸绝四方,尊称永恒大帝!他,无处不在,幻化万物苍生...................................
  • Legends and Lyrics

    Legends and Lyr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羽人

    黑羽人

    一个少年生来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只有一个当山贼头子的干爹。在干爹死后,为了寻回真相,也为了接触身上的痛苦,他走出了大山,来到了山外。。。。。。。。学院,公会,商会与师门。灵体,魂魄,鬼怪与异兽,十州九地,域外魔头,看爱与恨的交织,邪恶与正义的倾轧,人性与魔性的挣扎。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植物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植物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世界、语言、年龄,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自闲觉禅师语录

    自闲觉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洪荒级界

    洪荒级界

    在这一片大陆上武者林立,所有人都以武为尊,每个武者都为了追寻更高的成就而努力着。在远古的传说中,武者练到极致能够摧毁星辰日月,穿梭时空到达另外一个大陆,而星辰日月从来都是人们膜拜敬仰的存在,打败了星辰日月就是打败了天道安排给武者的命运,从此便可以逍遥自在,追寻自己所想所念而无人能阻。为了获得更强大的力量妖兽、神族、人族之间战火不断,而战争带来的只是毁灭。如今,远古时代的辉煌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但是武者追寻武道的那颗心却从来不曾毁灭。。。洪荒级界书友交流群号:486201740,欢迎加入!无限畅聊,欢迎各位对作品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