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86000000006

第6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礼法合流

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立法指导思想有很大变化,立法活动频繁。就法律内容而言,这一时期的法律以“礼法合流”为主要特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礼法结合的新阶段。三国时,曹操、诸葛亮就是以“重法”而著称的。

“礼法合流”确定了一系列反映儒家伦理精神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从而基本完成了我国传统法律儒家化的进程,为中华法系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与最终成熟奠定了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总的发展趋势是沿着汉朝确立的“德主刑辅”思想继续推进法律的儒家化,进一步引礼入律。

三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继续儒家化。比如曹操主张兼采法家与儒家治国策略而礼刑并用,根据社会形势的治乱变化而有所侧重。

两晋时期,由于门阀士族统治的发展,儒家“礼有等差”的思想更适合当时的政治需要,这种思想积极地引礼入律,促进了法律的进一步儒家化。

南北朝时期,南朝法律思想一遵西晋,宣扬礼教,建树不大;北朝虽多为少数民族建国,但入主中原后,很快接受儒家思想,深受汉晋法律文化的影响,很快确立了以德礼为主的法制指导思想,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立法活动,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比较频繁,其中的几部重要法典,标志着这一时期立法活动的丰硕成果。

三国初期的立法活动,沿用汉制,承袭汉律阶段。当时社会形势不稳定,各国不具备制定新法的条件。又都各自看似名正言顺:刘备坚持正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相比之下,孙吴政权的法律多承于汉制,少有建树。

蜀汉以汉室宗亲自居,国号“汉”表示了本政权的正统地位。因此,蜀汉的法律只能在沿用汉律的基础上,进行小幅的修正和增删。

蜀汉的立法者主要是诸葛亮。在他执政时期,创制了不少军令、科条。蜀汉最重大的立法活动,当属造《蜀科》。它是蜀汉的基本法典。《蜀科》也叫《汉科》,其内容涉及刑事、民事、诉讼法律制度3个方面。

《蜀科》的刑事法律制度包括刑名和犯罪种类两个部分。刑名有夷三族、弃市、斩、连坐、杖刑和鞭刑、废刑和徙刑、下狱幽闭,以及降职、免官等;犯罪种类有危害政权及皇权的犯罪、官吏渎职罪、侵陵大臣罪、军事不利罪等。

《蜀科》的民事法律制度包括经济立法和其他规定。蜀汉法律中最能体现对益州土著豪强限制的,当属其经济立法。蜀汉政权铸大钱、盐铁专卖等立法与措施,都直接打击了益州豪强。其他规定包括禁酒和禁以异姓为后等。

《蜀科》的诉讼法律制度包括司法机关的设置、刑讯制度和“惜赦”思想。在蜀汉,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重大案件的审理,都须经过丞相审核。蜀汉设大理,主掌审判。还有司隶校尉,负责首都治安及对官员的监察工作;督军从事,职典刑狱,论法决疑;军正,是军中执法的官吏。

除以上所述而外,地方守、令也须负责一地治安、执法。蜀汉刑讯制度比较严酷,至于“惜赦”思想,终诸葛亮执政之世,总共下过两次大赦,都是在皇帝即位时施行的。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破坏了这一思想,几乎年年大赦,遭到了孟光等人的批评。此外,蜀汉还有国际条约。蜀汉的“国际条约”,主要指229年与东吴签订的“汉吴同盟”。盟约中说:

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各守分土,无相侵犯。

这其中,其实已经明确订立了双方交往的一些原则。而事实上,直到蜀汉灭亡,双方基本都是遵守盟约的。三国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立法成就是《曹魏律》,又名《新律》,《魏律》。

在当时,魏明帝曹叡即位后,三国势均力敌,曹魏内部统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事业有所发展,制定新的法律的任务提到了日程。

这一阶段进行的刑制改革,有《新律》18篇,《州郡令》45篇,《尚书官令》、《军中令》等总计180余篇,分别作为刑事、民事、军事、行政等各方面律令法规。其中,《新律》18篇最为重要,系曹魏时期国家的基本律典,故称《魏律》。

《魏律》是魏国的一部主要法典,由陈群、刘劭等人于229年增删汉律而成。《魏律》是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上,改《兴律》为《擅兴律》,删除《厩律》,改《具律》为刑名并列于全律之首,增加了《劫掠》、《诈伪》、《告劾》、《毁亡》、《系讯》、《断狱》、《请赇》、《惊事》、《偿赃》和《免坐》10篇。

《魏律》对两汉相沿的旧律进行了一次大改革,主要表现在这样几项:增加了篇条,基本上解决了篇少导致的漏罪。

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改变了汉律篇章体例不够合理的状况;吸收律外的傍章科条,调整、归纳了各篇的内容,使得内容简约,而且体例通顺。

在律中正式规定了维护皇室贵族官僚特权的“八议”条款,这一项规定表明了封建等级原则的进一步法典化。

在刑罚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法定刑有死刑、髡刑、完刑、作刑、赎刑、罚金、杂抵罪,并减轻某些刑罚,如废除投书弃市,限制从坐的范围,禁止诬告和私自复仇等。

西晋立法主要是制订了《晋律》。《晋律》以宽简著称,是我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入简的里程碑。《晋律》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通行于全国的法律,并被东晋和南朝的刘宋、南齐、南梁、南陈等所沿用,是使用时间最长久的一部法典。

《晋律》是晋武帝司马炎在267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的,但在他的父亲司马昭辅佐魏政期间就开始了。当时司马昭命羊祜、杜预等人参考汉律、魏律开始编纂,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不久完成。

《晋律》因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泰始律》。张斐、杜预为《晋律》作注解,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注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该律又名《张杜律》。

《晋律》篇目从18至20篇,体例的设置、条文的安排更为合理,用词也更确切。《晋律》将《魏律》的《刑名》篇分成了《刑名》和《法例》,放在首要位置,完善了《魏律》的刑法总则部分。

《晋律》适应了士族地主和官僚地主的需要,规定了一系列保护他们特权的法律,如专门规定“杂抵罪”的刑罚,即以夺爵、除名、免官来抵罪。

《晋律》第一次将“五服制”引入法典之中,作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重的标准,这就是“准五服以制罪”原则。它不仅适用于亲属间相互侵犯、伤害的情形,也用于确定赡养、继承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五服”制度是我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准五服以制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亲属相奸,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亲属相盗,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有犯,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

《晋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在我国法律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南北朝乃至隋唐的法律无不打上它的烙印。

“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确立,使得儒家的礼仪制度与法律的适用完全结合在一起,是自汉代开“礼律融合”之先河以来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它不仅体现了晋律“礼律并重”的特点,也是我国封建法律伦理法特征的集中表现。

自西晋定律直至明清,“准五服以制罪”一直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与完善。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各政权基本沿用《晋律》。相对来说,北朝的法律建树远远胜过南朝的立法。《北魏律》和《北齐律》是北朝时期的重要法典。

《北魏律》制订者崔宏、崔浩、高允、刘芳等皆为中原士族。他们根据汉律,参酌魏、晋法律,经过多次编纂,最后在北魏孝文帝时,由律学博士常景等撰成,共20篇。以后虽续有纂修,但变化不大。

其内容在刑法原则方面有八议、官当、老小残废减罪或免罪、公罪与私罪、再犯加重等;在刑名方面有死刑、流刑、徒刑、鞭刑、杖刑等;在罪名方面有大不敬、不道、不孝、诬罔、杀人、盗窃、隐匿户口,以及官吏贪赃枉法等。

《北魏律》中还第一次出现了“官当”制度。“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罪的特权制度。《北魏律》中的“田令”,是以封建国家的名义对土地实行分配和调整,推行均田制度法令。

此令在当时对限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以及争取劳动人手、开垦荒地、提高农业生产力,都起到一定作用,对后世影响较大。

《北魏律》特点是“纳礼入律”,强调用礼来指导立法活动,要求以法以礼治理国家。它成为唐宋法典的渊源,在我国封建立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北齐律》是北齐代替东魏后,北齐武成帝高湛命人编撰而成,制订者熊安生、邢邵、马敬德、崔昂等皆为儒家。

《北齐律》创新并确立了“重罪十条”,这是后来“十恶”的起源。《北齐律》以“科条简要”而著称,将《晋律》中的《刑名》和《法例》合并为《名例》,放在律典第一篇,篇目由20精简为12篇,这也被后来的隋唐所继承。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各代立法活动中,《北齐律》水平最高,所取得的立法成就也最大,堪称以前历代立法技术与立法经验的结晶。在我国古代法律编纂史上,它对后世立法影响极大。

隋朝《开皇律》即以《北齐律》为蓝本,唐律又以《开皇律》为依据,而唐律又成为宋元明清各朝的立法基础,并直接影响到周边亚洲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发展。总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进一步儒家化,立法活动频繁。

各封建政权极为重视立法,在继承秦汉法律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了法律儒家化的进一步发展,法律形式规范,法典体制科学合理,法令明审简要,为隋唐法制的成熟和完备奠定了基础。

同类推荐
  • 重生三国之财色双收

    重生三国之财色双收

    一个熟知三国历史的人写出的三国,一个平民百姓因为一个阴谋得以能够争雄天下最终成为皇帝的三国!
  • 大明之勇往直前

    大明之勇往直前

    酷爱明史的青年,穿越回明代中叶,勇往直前的,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
  • 超级军神

    超级军神

    当军神重生异界,一场场战争是否可以满足他的孤寂。当异界出现空洞,军神是否可以扭转乾坤……一场场战争后面是怎样的阴谋,那条神秘的大道为何如此血腥……
  • 大清皇宫里的女性

    大清皇宫里的女性

    本书讲述了大清皇宫中的那些后妃的各式命运。内容包括:不让须眉的深宫弄权高手、被皇权扼杀的皇妃国母、以贤淑的形象立于不败之地、为情所困的特殊女性等。
  • 医杀三国

    医杀三国

    一个对三国只有些许了解的外科医生阴差阳错回到了汉末,成为了医圣张仲景的儿子。他想要医治这乱世,但最后发现要医必先杀!
热门推荐
  • 见证风雅

    见证风雅

    本书以南阳作家群中五旬以上部分骨干作家为写作对象。采取散文形式、述评笔法、纪实风格,结合作品及作家创作经历、心路历程,深入探讨盆地文化对南阳作家人格塑造及创作的影响,折射现代、后现代语境下言说方式和叙事模式的变化,以语言本体论来观照当代文学现象,展现作者与文本、生存与命运、艺术追求与语言探索、民族传统与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 葬花海之重生

    葬花海之重生

    洛阡葬来自上古青铜棺,带着朴树迷离的身世遇见了一生难忘白月七,也见到了千年也不会改变的恋情白月鳞。危险重重,笑里藏刀,这不再是普普通通的皇室和江湖的斗争,而是关系到未来与江山的存留。她有难言之隐,他为她一生戎装,她,稀奇古怪,机灵聪慧,却扛起重大的使命,他们都不容易,他们都在挣扎,他们都想逃亡……友情,是什么颜色…爱情,是什么颜色……谁可以告诉我…谁可以告诉我…谁可以……告诉我…好冷…好冷…他们是……红色的…啊!风太大…眼泪都出来了呢…嘿嘿!
  • 仙珠坛

    仙珠坛

    风成淇:你我本是血脉相通的骨肉手足,但在记忆的刀光剑影里,却没有你的影子。我将你寻得,约定兄弟一齐,踏遍江山,剑指天涯,可你却自此杳无音讯,仿佛这天下,再也没有了你的音容笑貌---我断剑重铸,在仙珠坛前伫剑而立,在这你曾焚身的地方守望千年,而你,还能否回到我眼前,听我再唤你一声,哥哥……赤三娘:我爱的人是你,——而你却不是你。你像是满天星斗里最明亮最灿烂的一颗,可望却不可及。你活着,却如同死亡一般;你死了,却永远活在我心里。纵使相思入骨,纵使万劫不复,千年之后再见到你,依然,眉眼如初。
  • 逆天魔方

    逆天魔方

    身怀逆天魔方,屌丝逆袭,杀尽仇敌,生杀人鬼两界,建自我王朝
  • 我的男神karry王

    我的男神karry王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生,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可是很多人都说他们不般配,她到底该如何拯救自己的命运呢
  • 王俊凯是不是不该爱上你

    王俊凯是不是不该爱上你

    等了一个人十年没有结果。。。。。。我是不是就不该爱上你
  • 碎碎芥末

    碎碎芥末

    初中三年,双胞胎姐姐芥末与妹妹芥熙的在校生活的种种经历。。。
  • 家教之空之音

    家教之空之音

    昔日的平凡宅女赶上穿越大潮,来到家教世界,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我喜欢小沫的笑容,因为我从中看到了救赎……所以,小沫要一直一直笑下去……”恍惚间,又想起了几个不同面貌,却同样出色的少年曾说过的话语,他们眼中流转着无限的柔情……救赎吗?我低低一笑。……天使的镰刀在我手中挥舞,这一次,我不要再做被人保护的公主,这一次,换我来保护你们!……
  • 弃后:华丽归来

    弃后:华丽归来

    花开花落终须了,莫道回头情未消。本以为你是我这辈子唯一的归宿,那场大火却烧毁我对你所有的爱。本以为逃离皇宫,我就可以彻底忘记你。无奈命运捉弄,我再次站在你面前,只是,你还认得吗?
  • 传古奇墓

    传古奇墓

    本是一个平庸无奇的人,却因好奇心的驱使,不小心跌进姜家祖坟下的皇陵。皇陵里出现的一切颠覆他的认知!姜家古楼外的血池里到底蕴含了什么样的力量?齐恒公为何是姜家的千古罪人?爷爷那句即使是我带进棺材里也不会告诉你的隐秘究竟是什么?姜家那个埋藏了千年的惊天大秘又是何物?一切尽在《传古奇墓》。新人创作无名气,如果各位读者觉得好看的话,请给个推荐票,点个收藏吧,太子在这谢谢了《奇墓》粉丝群38166535欢迎大家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