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95500000012

第12章 重要植物输入与研究

明清生物学

明清两代在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便是对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进行了收集、订正、考辨和编纂,显示了统一的封建帝国的博大气象。其中在生物学方面,其整理和创新工作也是空前的,许多文化人也为此付出毕生精力,取得了我国古代史上的最高成就。

明末清初一些重要作物开始传入我国,使我国植物种类有所增多,随之出现的植物图谱和专著,以及对水生动物的研究利用和本草学方面的建树,展示了这一时期我国生物学的最高水平。

在原始社会,我国的粮食品种主要有:粟、黍、稻、大豆、大麦、小麦、薏苡等。北方以种植粟、黍粮食品种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明末清初,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一些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开始传入我国。在这之后植物的种类也在增多。

整个明清时期传入的重要植物,包括粮食作物、蔬菜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甘薯、玉米、烟草的引入,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明代万历年间,福建省长乐县青桥村人陈振龙,年未到20岁中秀才,后来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经商。吕宋岛就是现在的菲律宾。

在吕宋岛,陈振龙见当地到处都种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还容易种植。他联想到家乡时常灾害,食不果腹,就用心学会了种薯的方法,并出资购买薯种。

1593年农历五月,陈振龙密携薯藤,避过出境检查,经7昼夜航行回到福州。

当时正值闽中大旱,五谷歉收,陈振龙就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推荐这种适应性很强,不与稻麦争地,耐旱,耐瘠薄的高产粮食作物。

陈振龙父子根据金学曾觅地试种的建议,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甘薯便收获,可以用来充饥。

金学曾闻讯大喜,于次年传令遍植,解决闽人缺粮问题。他又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我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宣传甘薯好种、易活、高产的优点,并传授种植方法。

在金学曾的鼓动下,福建各县如法推广。种甘薯的地方,灾害威胁都大为减轻。

福建人感激金学曾推广之德,将甘薯改称“金薯”,因其由外国引进,又称“番薯”。因地下块如瓜,我国北方又称“地瓜”。后来,陈振龙后代又传种到浙江、山东、台湾等地。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又撰《金薯传习录》传世。清代,金薯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

为纪念陈振龙引进薯种和金学曾推广种植的功绩,福建人曾在福清县建立“报功祠”。清代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陈振龙被称为我国的“甘薯之父”。

陈振龙把甘薯引入了我国,并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

另据记载,甘薯传入我国有3条途径:一是葡萄牙人从美洲传到缅甸,再传入我国云南;二是葡萄牙人传到越南,东莞人陈益或者吴川人林怀兰再传入广东;三是西班牙人从美洲传到吕宋岛,长乐人陈振龙再传入我国福建。

不管怎么说,我国引种番薯第一人之功,林怀兰、陈振龙和陈益均可享此美誉。他们各自引种,互不关联,但都为缓解当时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明代著名学者、农学家徐光启为甘薯在全国推广不遗余力的工作。他把甘薯的优点归纳为“十三胜”,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引种试验,努力研究解决薯种的收藏越冬问题。

他先用木桶竹藤把薯种运到北方,然后又提出利用窖藏的方法,从而解决了薯种在北方的越冬问题。

经过各地农民的辛勤实践,终于较好地解决了北方第二代薯种的问题。甘薯很快在大江南北广泛种植,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徐光启还总结编写了《甘薯疏序》一书,只可惜,此书在后来失传。该书对甘薯的宣传推广、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和种植技术改进提高起到了良好作用。

甘薯只是明清时期传入的国外农作物品种之一。整个明清时期传入的重要植物主要有:粮食作物甘薯、玉米和马铃薯;蔬菜作物有西红柿、辣椒、甘蓝和花椰菜等;经济作物有烟草和向日葵等。

这些植物的引进,与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有关。在当时,我国人口增殖较快而又灾荒频繁。一些学者曾在明代写下不少植物专著帮助救荒。

但是煮食野菜的方法只是杯水车薪,而对于大规模的饥荒而言,这种煮食野菜方法的作用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这类植物从味道、营养和毒性等方面考虑,局限性也很大。

显然,寻找新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粮食作物,是摆在当时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

而甘薯的传入,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吃粮问题。其他植物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的传入,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

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它的传入也在明代末期。

明代嘉靖年间学者田艺衡的《留青日札》中将玉米称为“御麦”。书中写道:“御麦出西蕃,旧名‘蕃麦’,以其曾经进御,故名‘御麦’。”

此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有玉米,并附有一幅不太准确,但大体反映出玉米特征的写生图。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有记述。一般认为玉米传入我国的途径有3条:一条是由东南亚经闽广传入内地;一条是从印度、缅甸入云南;一条是经波斯、中亚至甘肃的西北路线。

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期,玉米已在我国大规模推广,这与玉米适应性广,耐瘠薄,产量有保障,适于在当时许多新开垦的山地上推广有关。另外在育种上也有了突破,出现了适应我国各地的新品种,因使玉米成为我国仅次于稻麦的重要粮食作物。

马铃薯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传入我国后它的称号极多。在东北地区叫“土豆”,华北地区叫“山药蛋”或“地蛋”,西北地区叫“洋芋”或“阳芋”、“洋山芋”,广西人称之为“番鬼慈姑”,广东人称之为“荷兰薯”,江浙一带叫它“洋番芋”。

马铃薯在徐光启以前已传入中国,因为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中记载有“土豆”。在《农政全书》卷28记载有下述一段话: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由此可见,土豆的引进在1633年前无疑。更准确地说,马铃薯在1628年前已传入中国,并且广为人知,普遍栽种,因为1628年为《农政全书》出版的大致时间。

马铃薯传入我国的时间至今颇有争议,各种说法之间差距较大,这一文化疑案还有待新材料的发现和学者们的深入研究。

西红柿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产地名称叫做“番茄”,是明代时传入我国的。很长时间作为观赏性植物。当时称为“番柿”,因为酷似柿子,颜色是红色的,又来自西方,所以有“西红柿”的名号。明代官员王象晋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记载:

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做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

清代末年,我国人才开始食用番茄。

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的墨西哥、秘鲁等地,是一种古老的栽培作物。传入我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明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我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

甘蓝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而我国最早的记述是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撰的《植物名实图考》,当时有称“回子白菜”。估计其传入途径为“丝绸之路”,以后再从西北至华北,时间约在19世纪之前。至于紫甘蓝传入我国的时间更短,估计不到100年。

花椰菜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海岸,约在清代光绪年间引进我国。又名花菜、椰花菜、甘蓝花、洋花菜、球花甘蓝。有白、绿两种,绿色的叫“西蓝花”、“青花菜”。

烟草产地大致有亚洲、非洲、南美洲这三地,也是明代末期传入我国的。据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撰《景岳全书》记载,烟草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到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随后江南各省都有栽种。烟草在引入我国后,由于其本身具有可用为嗜好品的特点,很快就在全国各地推广。在其引进和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其利害关系就聚讼纷纭。一方面,烟草给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另一方面,它又确有点驱寒祛湿的作用。在生物学中,它是遗传学的良好的实验材料。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就目前所能查到的多部地方志情况来看,明代纂修的方志物产中有不少关于向日葵的记载,因此明代中后期,向日葵在我国部分省份种植是比较主流的一种说法。

总之,明清时期传入的这些植物,不但是增加了我国作物种类,同时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聆听自然的歌唱(我的动物朋友)

    聆听自然的歌唱(我的动物朋友)

    本书阐述了动植物在环保中的作用,环境污染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科普知识。正是伴随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事业才得以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对增进公众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人类、自然与城市(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自然与城市(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自然与城市》由谢芾主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作者是挪威首位女性首相布伦特兰,她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并引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 现代武器

    现代武器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不懈追求的大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不懈追求的大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本书包括观测天文学大师第谷、开创钢铁时代的发明家、一个新元素的诞生、不懈追求的科学伉俪、萨哥拉贫困潦倒、培根遭祸两次入狱以及布鲁诺至死不渝等内容。
  • 能源开发新探

    能源开发新探

    本书从独特的视角切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各种新能源的基本知识,演绎了能源的发展史,用生动的表达方式描绘了能源的知识。书中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发展状况,并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状况、利用原理与技术做了介绍。
热门推荐
  • 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

    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

    马云一介草根,长得其貌不扬,一没资金,二没背景,三没技术。是什么让他从一穷二白的普通人到万众瞩目的英雄?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自信、霸气甚至狂妄?运气和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方法却是可以研究和学习的,而这些方法,也正是本书想要与读者探讨的。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马云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我们发现,在他身上有这样几种人格品质——永远激情、认真专注、永不放弃、标新立异、勇往直前、以诚换信、合作共赢等。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他身上经过岁月的光合作用而慢慢沉淀,逐渐形成他为人处世、开拓事业的高效能习惯,最后凝结成他所散发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 沩山古梅冽禅师语录

    沩山古梅冽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来自仙界的护花保镖

    来自仙界的护花保镖

    曾经,他是至高无上的仙界第一绝世强者,跺跺脚也能让整个仙界为之震动的大人物!如今,他以最低调的姿态来到现代都市,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了一位美女老总的贴身保镖,以绝对力量粉碎接踵而来的阴谋诡计!在守护各色美女们的同时,不经意间窃走她们的一颗颗芳心……现在,他不再拘泥曾经的一切,以玩世不恭的姿态混迹在都市之中,缔造一段惊世骇俗的传奇!
  • 御用太子妃

    御用太子妃

    他不会让她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所以,他封她为太子妃,太子地位悬空的太子妃,他,是当朝皇帝,她,是被禁足的王爷之女。乱世的喧嚣,兵荒马乱的尘埃,都会落尽,最后的盛世,却是相残的帝位之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灭世之歌——末日审判

    灭世之歌——末日审判

    被神抛弃的使徒应该如何生存下去,卑微,践踏。尊严啊,渺小的如大海中的沙石,不!这不是我的梦,奥兹玛,你只能沦为我的宠物,你的力量束缚不了我的!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天命异妖

    天命异妖

    不一样的妖精差不多的路途天生就不是人后天更奇怪了……本书原名《吸血獠王破界逍遥》本书主角身份会多次变更,喜欢从一而终或半途杀出的书虫们慎入。本书不毁三观也有下限只是作者坑爹,慎入……本书承接转世版《吸血獠》,含变身元素,不喜勿入!
  • 何处似樽前

    何处似樽前

    九州四海之内神祇若恒河沙数,然则能够出入凌霄宝殿者却是为数寥寥。而这寥寥之数中偏偏便就有几枚与我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姻缘纠葛……瘟神其人颇具风骚,生平唯乐沾花惹草。不幸的是,自打与我结识便就专一了……战神其人尤为木讷,饶是我明示暗示仍不能达意,只差教我觍起脸来将他推倒……天孙其人……不提也罢……这株嫩草我是打从心底里未曾想过要去染指……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第一懒妃

    第一懒妃

    杀手重生!怎知再睁开眼,却发现自己重生在了一个胆小懦弱的公主身上,原以为可以混吃混喝顺便打探姐姐的消息,只是这皇宫前狼后虎,丫的,不给你们颜色瞧瞧,真的以为我这个现代杀手是白混的吗!只是为什么后面跟着一堆男人,她的魅力有那么大吗?
  • 魅蓝大陆

    魅蓝大陆

    无意中穿越到魅蓝大陆的渣男,张晗。在这个魔武纵横的大陆,却成为魔武全废的废柴,看张晗如何纵横魅蓝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