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5200000025

第25章 阅读的愉悦

阅读,并不都愉悦。

有愉悦的阅读,也有不是那么愉悦的阅读。

人的一生,其实阅读的最大一本书,是生活,是现实,是社会,是命运。但这本书对我而言,从来也不曾给我带来过什么愉悦。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数十年来,也就只有于阅读之中,赖所获得的愉悦,聊以自适。所以,对于书籍,对于各式各样能够到我手中的书籍,是心存感激的。

每本书,都是一个独特的天地,当你沉埋这个用文字建造起来的虚幻世界里,你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到的,画地为牢的孤独也好,人皆白眼的孤独也好,也就会暂时忘怀,久而久之,阅读的很大愉悦,就是这种对于身外一切纷扰的遁逃。我不甚害怕那些岁月里的熬煎,只是害怕无书可读,那种孤独,才是真正无法排解的。

一般来说,凡阅读,目的有二:一、求知,二、消闲。当然对我而言,还有其三,就是上面所说的逃遁了,即或是极其短暂的逃遁,能够忘却那视你为贱类的一张张唾弃的脸,一双双蔑视的眼,也是于阅读中获得的最高愉悦了。不过,这只是属于我的个例,不足为训。

求知也好,消闲也好,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求知未尝不具消闲的功能,消闲未必不收到求知的效果。可以说,只要打开一本书,总会给你带来学问,只是多少和大小的区别罢了。有的书,是大学问,有的书,是一般的学问,有的书,未必有什么学问,甚至连教益也谈不上,若能使我获得阅读的片刻愉悦,那也是我于孤独中的最佳伴侣了。当许多人都把背冲着你的时候,书籍不抛弃你,与你为伴,便是极其可贵的朋友了。

正如我的胃口不怎么挑食的习性那样,对于书籍,只要能看得下去,总是不放过的。几乎是来者不拒,很少选择。因为我对好心人的谆谆教导,应该读什么书,不应该读什么书,从来抱敬谢不敏的态度。因为我一向认为没有不可看的书,只有看不到的书。不过,近年以来,视力严重衰退,对于时髦的书,流行的书,炒作的书,五个人以上穿一条裤子齐声叫好的书,还有《列宁在十月》电影里那种不可以枕头,却可以放在屁股下面的书,就只好遗憾,放弃阅读了。

尽管如此,我仍旧主张阅读,只要时间和空间允许,尽其一切可能的阅读,阅读一切可能读到的书。其实,如果不是我那下降到零点几的视力,那些与屁等值的书,也是无妨披阅一过的。至少知道何以为屁,那不也是一种长进,一点获益吗?现在,看不动那么多了,也就无奈割“爱”,不免可惜。

古人说过,“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过:

“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是有文字的纸张,都应采取珍惜的态度。这当然未必可取,那反应了印刷物不普及的小农经济社会中的惜物心态。但应该看到这种书籍崇拜,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得以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那些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手中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屐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一本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读得丧气,读得败兴,读得大倒胃口,读得恨不能找根绳子将自己勒死,那就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叶,当读小说成为我的一份职业时的体会。那时,我编《小说选刊》,说实在的,我从来没认为那是一份美差。因此,阅读的愉悦,只是相对而言,但手不释卷,则是读书人一生的追求,这是不可动摇的。

鲁迅说过:“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和求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春华秋实,你付出得多,你收获得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于是,我就会想起一个忘了出处,但总是砥砺着我的读书故事。

那应该是一本革命回忆录,应该是一位革命前辈的亲身经历。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时期,从事地下工作的他,被抓进苏州反省院里。在关他的单人牢房的墙夹缝里,挖出来一部未被狱卒发现的、已很零散的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显然,这是前一位关在这间牢房里的难友,有意留存下来的。他在那儿年的关押反省期间,这部可以说是相当枯燥乏味的哲学书籍,是他惟一可读的书。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党把他营救出来,嗣后,他竟然成为一位研究《反杜林论》的哲学专家。

我由此推想过,若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我将会携带一本什么书籍,走进班房呢?这虽是荒谬的假设,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会发生,应该发生的事情却偏偏不发生,如果,这个假设万一成真,给我只能拥有一本书的选择自由,根据我个人从1957年开始,直到1979年为止,长达22年的阅读经验,一种处于基本上相似的班房状态下的阅读经验,我会在下列两种书籍中择其一:

一、曹雪芹的《红楼梦》。

二、鲁迅的杂文集。

这是我读了一辈子的书。从十几岁时读起,一直读到今天,七十多岁了,仍时不时要翻开这两部书中的某一回、某一篇,像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样,追求这个“悦”。

为什么我要挑选取这两部书之一进班房呢?因为,有些艰深的书籍,是毫无疑义的好书,但啃起来十分吃力,在惟可面壁的孤独中,除那位革命家可以啃下《反杜林论》外,我想一般人都缺乏那种攻坚的毅力。有些精彩的书籍,既能引起阅读兴趣,也能产生阅读快感,然而,多读几遍以后,也就索然无味,俨然鸡肋。

惟有曹雪芹的《红楼梦》,惟有鲁迅的杂文集,是永远读不完,也是永远读不厌的书。是能够得到求知的满足,也是能够饱享消闲的愉快的书。最初读时,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留连忘返,美不胜收。后来读时,如登泰山而小天下,恢宏堂奥,气象万千,学无止境。老实说,曹雪芹笔下的世界,离我们很远,然而,我们却有如同身在金陵那条街上的亲切感觉。鲁迅批判的锋芒,与现实生活已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不知为什么,却总能在心灵深处得到呼应、共鸣和那种对于民族的,对于国民性的切肤之痛。

因此,《红楼梦》和鲁迅的杂文,给我所带来的阅读愉悦:一、不论从哪一页翻开来阅读,不论从头往后读,还是从后往前读,都能很快进入角色;二、不论读过多少遍以后,再捧起来读下去,都能找到与前不同的,每读每新的体会;三、不论时间和空间发生什么样的变革、变迁、变化,甚至变异,这两部书籍之所以不朽,就在于永远有话好说的强大生命力上。

在我阅读的全部历史中,差不多有22年,这两位大师的书籍,总是与我的行李、背囊、吃饭的搪瓷盆、粮票、菜金在一起。些日子里,我发配到修建铁路新线的工程单位劳动改造,差不多走遍大半个中国。幸好,即使在最为严峻的“文革”岁月里,这两位大师也不在禁绝之列,于无奈的孤独中,只有阅读他们,是惟一的慰藉。

我记得1957年的春天,二十出头年纪,从东安市场的旧书摊上,买到十卷本的红布面的《鲁迅全集》,买到十六册本的万有文库版的《石头记》,初初起步,尝试写作的我,如醉如痴地沉浸其中,将其视作临摹的法帖,将其看成作文的范本,甚至极其手工业式地抄录两位大师的语汇、句式、起承转合的连接词等等,以求得其真谛。在那个没有电脑可以检索的年代里,这种极原始的一笔一画的劳动,倒也是强化阅读的一种虽笨拙却见效的方法。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史传是可以画等号的。曹雪芹的书,鲁迅的书,其实就是形象化的一段历史记载,而优秀的历史著作,譬如我们称司马迁的《史记》为无韵之《离骚》,也是对其极高的文学价值的肯定。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认知,从那以后,文史,尤其是史,便是我阅读的新领域。我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二十四史》陆续问世以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出版事业的空前发展,各种史籍、类书、集成的大部头图书的推出,过去没有的,现在有了,过去看不到的,现在看到了,过去藏在深闺人不识的,现在广泛传播了。干是,活到老,学到老,便是浪费了青春,荒疏了学业的我们这一代,“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要务了。

说到底,中国人的阅读,是和汉语中特有的“学问”这个词语密切相关的。“学问”,典出《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由“学”和“问”两个单独意义的汉字组成,是一个地道的古代汉语。外国人将这个古老的汉语语词,转换成他们的语言时,通常译为knowledge,或者译为learning,只能说是大致吻合,认真地说,并不十分贴切。因为,汉语的“学问”,包含着“学而问之”,和“问而学之”两层意思在内,与外国人所说的“knowledge(知识)”、“learning(学习)”不尽相同。其中的“问”字,老外的这种译法,是体现不出来的。

何谓“问”?无非不知、不解、不懂、不会,为了求知、求解、求懂、求会,所以要“学”。因此,学问全从问来,无论是吃橄榄式的阅读,吃甘蔗式的阅读,还是吃石榴式的阅读,先问一声“为什么”最为关键。

学问的问,是获得阅读愉悦的最为重要的一点。

同类推荐
  • 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杂文

    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杂文

    当今世界是个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电视、网络、报刊传播媒体填满现代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今天的中学生,可以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是越来越少,而读书、读优秀的作品、读名家的经典作品,是青少年成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读书作为一种更主动、更理想、更有利于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而获得知识的方式,都不曾改变,也不会改变。
  •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刚毕业的女生杨时敏,毅然选择去厦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闯荡。在那里,有一群相濡以沫的好友——阿平、妮妮、Joe、大头、阿毛……当然,还有那个让她怦然心动的男人大雄,他们共同在厦门创造属于自己的动人故事。而当爱情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轨迹前行,眼看着一段美好的感情渐行渐远时,她如何在莫大的伤感中重新站起来?面对厦门这个街头巷尾都充斥着自己回忆的城市,她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一个充满治愈色彩的青春故事,在厦门这个舞台上,精彩地演绎着。
  •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重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维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
  •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集了众多名入撰写的情书。他们当中,既有政治明星、高官权贵,又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每一封情书都表达了写信人诚挚炽烈的情感。编者在每封情书前,对写信人作了详细介绍。部分书信还在结尾处给出了写作背景,方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写信人的心理。这些出自名人之手的情书,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能让大家更深刻地领悟到爱的真谛。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本书讲述了民间文学、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建筑鉴赏方面的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生动具体、趣味盎然。
热门推荐
  • 妖颜祸国

    妖颜祸国

    她是乱世中妖治魅惑的红莲,一舞不倾城不倾国,只为倾得那人的一颗心。他是历经十多年沧桑忍耐一步步才坐上宝座君临天下的九五至尊,心中似明镜,早已对情爱弃之若履,上天却把妖治的她送到他的怀抱……朕不要宠你一时,朕要宠你一世!而这九州天下,几方觊觎,他能否守住?保证完本,不保证更新速度,建议养肥再看。
  • 夏末的七年花

    夏末的七年花

    苏诺说:我陪你去过天涯,到过海角,而我依旧是座孤岛。李雪说:曾经努力记着,明知回不去,却还会眷恋不舍。一梦七年,一爱七年。总有一种爱情,让你似曾相识,总有一个故事,让你感触颇多,用最细腻的文字、最用心的情感,说中每一个读者那些懵懂岁月中的爱情。不管你是在读初中正在经历青葱暗恋,不管你是在读高中正在谈第一场爱恋,也不管你是在升入大学正经历着爱情的纷纷扰扰,还是早已步入社会风轻云淡的看着言情剧。这本小说都会给你爱情的美好和纯真,让你相信,有爱真好。
  •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本书作者凭借兼有中、日、韩三国生活经历而具备的独特知识背景,从三国文化比较的角度出发,深入到三国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方方面面;由三国许多称谓的不同谈到了三国语言的差异,由三国人的婚恋观、家庭观、女性观谈到了三国人的佐餐习惯、餐桌用具、代表食品,由三国地域划分的习惯谈到了三国人的日常坐卧方式、送礼观、人情观,由三国人不同的情、义、理观谈到了三国人各有千秋的国民性格。
  • BIGBANG你们准备好了吗

    BIGBANG你们准备好了吗

    “权志龙,我想我们还是不要在一起了,我们这样纠缠着没有意思的”米雪儿说完,便要转身离开,谁料,权志龙一把抓过米雪儿,在米雪儿的嘴唇上深深一吻。。。。。。
  • 诡三日

    诡三日

    7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开车外出旅游,不幸涉入森林绝境,传言此地阴气过重,常有鬼魂作祟,可好奇心催促七人四处“抓鬼”,就在短短三日内,全部惨死林中,谁知,一切竟是一场惊天阴谋.....
  • 逆天归来:废柴妖妃倾天下

    逆天归来:废柴妖妃倾天下

    千年之前,神女陨落之际预言自己将在千年之后重新降临这片大陆,而今千年将尽,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皆因那句:得神女,得天下!叶安然,轩辕大陆第一废柴,叶家的耻辱柱。当双眼再次睁开,是杀戮?是拯救?是爱情?是阴谋?且看安然平地起,扶摇直上万丈高!
  • 峰火奇灵

    峰火奇灵

    因谈判无果,第三次大世道纷争爆发,随后核能量的大肆运用,辐射遍布全球,即大部分生物灭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世界大战,又称第三次大世道纷争,全面爆发。世界末日再次来临,全球生物灭绝二分之一,剩余的二分之一发生恐怖变异,从而演绎出一段精彩的末日故事。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吃我吃我

    吃我吃我

    38种具有神奇效果、我们却不知道的平常食材;76道制作简单、营养科学我们却没吃过的超级美味,都藏在这本温情小书里。 脾气大你就吃苦瓜:苦瓜富含能清热解毒、消除火爆脾气的苦瓜素。 多吃蘑菇精神爽:蘑菇富含能恢复活力的菌菇多糖。 压力大赶紧吃猕猴桃:猕猴桃富含能消除疲劳和压力感的维生素C。 烦躁了多吃芹菜:芹菜富含能消除烦躁的生物碱。 吃海鱼抗抑郁:海鱼富含能使人情绪快乐、抗抑郁的Ω-3脂肪酸。 经期烦躁赶紧吃豆腐:豆腐富含能让女性温柔可人的大豆异黄酮。 增强记忆力吃鸡蛋:鸡蛋富含能缓解压力、提升记忆力的酪氨酸。
  • 鬼夫当道

    鬼夫当道

    因为一次换亲,让我和鬼打上了交道,使得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奇怪的跛脚丈夫,看不到面目的神秘黑衣人,还有那个一心想要帮我的小道士,他们围绕着我将酝酿一个怎样的阴谋?人在计谋外,我在鬼计中。我,一个平凡的女子,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