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7100000014

第14章 爱是不能忘记的(13)

今天想来的确有些好笑,在女生宿舍中,常能看到有口才极好的男生正侃侃而谈。说的是自己,一位20岁的文学青年对中国文学未来发展前景的预言。这位小伙子更想说的是他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起到一种怎样重要的作用。其实这也并不可笑。在刚刚打开国门的20世纪80年代初,身为北京大学学生的我们,谁没有一腔壮志豪情,每个人的未来都将是辉煌无比的,无限光明的前景仿佛就在眼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萌生的爱情往往是虎头蛇尾,青春的“情事”往往是供人挥霍的,在拥有青春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时,人很难珍惜得到的一切。多年以后再清点当年的那些“情事”,我们发现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早已被冲淡了。当年那些情事中的男生女生,也各自拥有了不同的生活,再相见时是彼此善意的问好,大家更关注的是今天。所谓“沧桑”的含义正在于此。于是,诸如《同桌的你》这类歌曲才能触动人们的心。“北大情事”往往是止于回忆的,它通过距离给予我们一种诗意和美。正因为如此,那些共同从校园里走出,又共同走进家庭,直至今天还在荣辱与共的“同学夫妻”就更令人感慨。在我身边就有两对这样的北大夫妻,他们中,一对是我的同辈人,另一对是我尊敬的老师。

与我同期毕业的这对夫妻,曾经有过一段很苦的日子。毕业后,丈夫到了一所规模不大的大学里教中文,妻子在某学术期刊做编辑。那时他们住在一栋筒子楼里,一张双人床和孩子的摇篮几乎已经占满了九平方米的屋子,做饭就在走廊上。就像无数与他们同龄的年轻夫妻一样,他们在表面平静稳定的生活中,寻找着转机。后来,他们带着2岁的女儿去了美国,丈夫在英文的世界里苦学苦读,妻子在家照料年幼的孩子,五年之后,丈夫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并且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1997年,我们在美国有过一次愉快的聚会,妻子急切地向我打听着母校的各种情况。我忽然想起,当年她在学校是一个活跃分子,写出的不少文章颇受老师器重,母校里的那段日子也许是她生命中最辉煌的一页吧。美国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了拼搏的乐趣,也尝到了人生的无奈。看着丈夫事业上的不断发展,她的心中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复杂情感呢?不久前,我接到了她丈夫的来信,说小刘(指他妻子)给某杂志翻译的小说已经寄出了,让我问问对方是否收到。夫妻间的相濡以沫就在于此嘛,做北大学生时共同畅想未来远景;在北京工作时一起寻求人生的转机;初到美国时,只能保证夫妻间一个人的学业,日子好了,也要让妻子找到生活的支点。我认识他们不止十年了,到今天才真切地感觉到了这对同学夫妻的可贵。

在我留校任教后,我的老师们与我之间,既是师生,又多了一层同事的关系。在彼此的来往中,他们对我也更像是对待一个朋友了。元旦时,一位老师通过E-mail给我发来一张贺卡,是两只可爱的小兔子,后来我又回发了一张小鸡出壳的动画贺卡,老师回信说非常高兴,觉得很新奇,特别是他爱人格外喜欢。我记得这位老师夫妇也是北大同学,每次去他们家中拜访,师母总是沏上一壶酽酽的绿茶,拿出精致的茶具给我们一一斟上,有时还请客人吃些美味小点,那些小盒子也是很别致的。老师的一儿一女都在国外,老两口的生活难免会有寂寞之感,但他们和我认识的老人有些不同,他们很会发现生活的乐趣。老师早已经是用电脑写作,近来又发现了上网的乐趣;师母喜欢收集各类有趣的工艺制品,两个人一有机会还要去潘家园旧货市场搜罗一番,就连我们这些晚辈也自叹不如,成天只知埋首于家中。老伴、老伴,看来是有道理的,老年夫妻是爱人,是彼此理解的伙伴,也是情投意合的好朋友。

我的“北大情事”就止于此了,它们的确太平淡、太不够幽默,但在林林总总的“北大情事”中,它们却是最实在的,最长久的,通过了时间的磨洗才显示出自己的魅力。大学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把一批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过集体生活。这种生活使人在一个瞬间突破了家庭的格局,从此没有家长的管束,大概所有人都会在此刻有一种解放感。这解放感带来一种朦胧的期望,它诱惑我们去了解爱情的真相。我初入北大的1980年,人们刚刚从“文革”时代的禁欲主义中解放出来。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刚刚发表,那篇小说在文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也蔓延到了我们班上,大家想从这篇极为浪漫的小说中寻找爱的真谛。今天看来这些争论的确是不着边际的,但它打开了一扇窗,告诉我们情感本身的合法性,于是在班里逐渐出现了一些谈恋爱的情况。其实大学生活和人们一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大学时代的恋爱也不过是一种体验,今天看来这种体验带有一种游戏的成分,青春期的男女并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往往只是爱上了爱情的影子。那时自以为世界上最大的痛苦其实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鲁迅先生的《伤逝》对于感情的透视,我以为是有震撼力的,我们当年都没有读懂它。过去我们是一群意气风发的北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作着诗意的设计,对我们前面的大师抱着无比的景仰,而今天我终于明白,每个人的生活大体是相同的,大师的日子也是平淡的。回顾这将近二十年的“北大情事”,我只愿北大的人们都能够拥有一份荣辱与共的真情。

海子重情

西川

作者简介:

西川,本名刘军,著名诗人。1981年入北大英语系。现执教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编有《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出版有《虚构的家谱》《大意如此》《西川的诗》《深浅》《水渍》《游荡与闲谈:一个中国人的印度之行》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被录入英国剑桥《杰出成就名人录》。

海子(1964~1989)

本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査湾村,著名诗人。1979年15岁时考入北大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著有《土地》《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诗集。1989年3月26日于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诗人在其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每一个人的自杀都有他的导火索。作为海子自杀诸多可能的原因之一,海子的爱情生活或许是最重要的。在自杀前的那个星期五,海子见到了他初恋的女朋友。这个女孩子1987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在做学生时喜欢海子的诗。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中等身材,有一张圆圆的脸庞。她大概和几年前去世的内蒙古诗人薛景泽(雁北)有点亲戚关系。海子最初一些诗大多发表在内蒙古的刊物上,恐怕与这个女孩子有关。她是海子一生所深爱的人,海子为她写过许多爱情诗,发起疯来一封情书可以写到两万字以上。至于他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分手的,我不得而知。但在海子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海子见到她,她对海子很冷淡。当天晚上,海子与同事喝了好多酒。他大概是喝太多了,讲了许多当年他和这个女孩子的事。第二天早上酒醒过来,他问同事他昨天晚上说了些什么,是不是讲了些他不该说的话。同事说你什么也没说。但海子坚信自己讲了许多会伤害那个女孩子的话。他感到万分自责,不能自我原谅,觉得对不起自己所爱的人。

海子大概是25日早上从政法大学在北京学院路的校址出发去山海关的。那天早上,我母亲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了从学院路朝西直门火车站方向低头疾走的海子。当时我母亲骑着自行车,由于急着上班,而且由于她和海子距离较远,不敢肯定那是不是海子,便没有叫他。现在推算起来,如果那真是海子,那么他中午便应到了山海关。我想任何人,心里难处再大,一经火车颠荡,看到大自然,胸中郁闷也应化解了。看来海子是抱定了自杀的决心。他大概在山海关溜达了一下午,第二天又在那儿闲逛了一上午,中午开始沿着铁道朝龙家营方向走去。

海子情诗4首

海子小夜曲

以前的夜里我们静静地坐着

我们双膝如木

我们支起了耳朵

我们听得见平原上的水和诗歌

这是我们自己的平原、夜晚和诗歌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

只有我一个双膝如木

只有我一个支起了耳朵

只有我一个听得见平原上的水诗歌中的水

在这个下雨的夜晚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

为你写着诗歌

这是我们共同的平原和水

这是我们共同的夜晚和诗歌

是谁这么说过 海子

要走了要到处看看

我们曾在这儿坐过

1986.9

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1988.7.25火车经德令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1.13

四姐妹

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空气中的一棵麦子

高举到我的头顶

我身在这荒芜的山冈

怀念我空空的房间,落满灰尘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光芒四射的四姐妹

夜里我头枕卷册和神州

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

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

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

赶着美丽苍白的奶牛 走向月亮形的山峰

到了二月,你是从哪里来的

天上滚过春天的雷,你是从哪里来的

不和陌生人一起来

不和运货马车一起来

不和鸟群一起来

四姐妹抱着这一棵

一棵空气中的麦子

抱着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

明日的粮食与灰烬

这是绝望的麦子

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

永远是这样

风后面是风

天空上面是天空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1989.2.23

(“四姐妹”指海子爱过而又失去的四个女子)

北大情事知多少

孔庆东

作者简介:

孔庆东,男,1964年生,孔子后代。1983年入北大中文系。1996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在北大中文系任教。曾用笔名孔和尚、孔醉、醉婴、周三、丛剑、孤岛独一郎等。出版有《47楼207》《空山疯语》《孔庆东文集》 等多本专著。他对武侠小说较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术界对武侠小说的重视。

北大无疑是全中国“情事”密度和质量都最高的所在。但问题是“情事”这个东西,做得写不得。无中生有,胡编乱造,那就成了小说。实事求是,有啥写啥,那又会引来无穷麻烦。写自己吧,那是万万不行的。我早就向太太指天画地保证过,她是我爱情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当然,这话也分别向其他一些女青年讲过。所以一旦胡写一气,后果不堪设想。那将毁坏多少家庭的幸福啊!而且对我将来移居美国竞选总统很不利。写别人吧,也不容易。我的老师一辈有许多风雅的情事在北大里流传,我不敢写,担心损害了老师们的形象。我的学生一辈正处在“发情期”的旺季,但我和他们之间存在“代沟”,不大了解他们的情爱世界。写我周围的同代人吧,又怕他们跟我打官司。现在的人见钱眼开,一旦可以“索赔”,管你朋友不朋友,哥们不哥们呢。上次在《北大往事》中写了个《47楼207》,嗬,207的众哥们往死里勒索我,搞得我家徒四壁。毛嘉还不死心,上礼拜又从伦敦打电话来问:“庆东,家里还剩下啥没?”想来想去,我只好采用半实半虚的办法,将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这记叙文的六要素来个“乾坤大挪移”,让外人看不出写的是谁,这样就不会“侵害”任何人的名誉。顺便说一句,我的文章从来是爱惜和捍卫北大声誉的,许多读者来信说看了我的文章无比仰慕北大,一定要让孩子报考北大。

(一)妻子匪哉

我们宿舍的老皮是个表面上随和谦逊,实际上冥顽古怪的老神经病。他第一是有才,所以就恃才傲物;第二是比大家痴长几岁,多一些生命阅历,所以对大家宽容谦让,以表示他不枉是个“大哥”。但他骨子里是缺乏大哥气的,真情流露时,完全是个小弟弟或者是个老顽童。老皮的故事很多,这里只说一件“妻子匪哉”。

老皮因为既有才又酷似“大哥”,免不了就有文学少女怀他的春。我们年级有一位他的女同乡,长得文静贤淑,略为白胖,经常来找他。我们宿舍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就是老皮有同乡来访,因为他们一见面就说他们的家乡话,中国人不懂,外国人不会。这位女同乡每次来找老皮,第一句话就说:“妻子匪哉!”两个人的嘴好像上了发条似的,不断发出各种舌前音和唇齿音,听来听去,除了“妻子”,就是“匪哉”。我后来忍不住便问老皮:“妻子匪哉是什么意思?”老皮说:“就是吃饭了吗?”我们于是恍然大悟。从此,便把那位女同学叫做“妻子匪哉”,简称“匪哉”。经常说“妻子匪哉来了”,或“匪哉好像很久没来了”。

匪哉隔三差五地来看老皮,天长日久,傻子也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可是我们这些学文学的男人大多有一个臭毛病,叫做兔子不吃窝边草。好男儿志在四方,与自己的同乡谈情说爱,总觉得有点错位,甚至有乱伦的感觉。非得找一个别人家乡的花姑娘,才觉得占了便宜,英雄,有本事。匪哉在我们的眼里,是蛮不错的一个江南闺秀,可是老皮大概从小就生活在杏花春雨里,感觉麻木了,对人家渐渐地越来越不亲热。每次见了面,说完了例行的“妻子匪哉”之后,老皮就少言寡语,作君子科,恨不能匪哉马上离去。而匪哉这种江南少女又一味地温柔敦厚,一点儿“匪气”也没有。她能主动地来找老皮,已经算是十分勇敢了,不可能像东北姑娘似的直奔主题:“我挺稀罕你的,你稀罕我不?”甚至像西北姑娘似的一刀见血:“我要你要我!”所以,老皮和匪哉坐在一起,徒有脉脉之态,而无含情之举。偶尔对答数句,又言不及义,魂不守舍,往好了说是清雅玄妙,往坏了说简直是特务在接头。

同类推荐
  • 闯闯破案记

    闯闯破案记

    本书是一本反映儿童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主人公闯闯是一名六年级的男孩,作者试图通过闯闯的几个生活片段,塑造一个天真活泼、机智勇敢、顽皮淘气的儿童形象。另外,作者也用了一定的笔墨,塑造了闯闯的两个好朋友----伟伟和晶晶的可爱形象。本书具有故事性强、趣味性强和可读性强的特点,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罗家将(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罗家将(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在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作品中,以著名军事将领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家将”系列小说,一直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出现于清乾隆年间的《罗家将》就是完整、系统地演述罗家将故事的唯一一部通俗小说。
  • 尽妖娆

    尽妖娆

    《尽妖娆》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构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个赞叹中捕捉到小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 流年(下卷)

    流年(下卷)

    长篇小说《流年》是朱西京历时10年的作品,由作家出版社于2008年正式出版,小说分上中下三部,共120余万字,内容涉及城市、农村及社会各个阶层,多种人物的形象和心态,人物个性鲜明、市景逼真,生动再现了60年代至今4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人们的心灵动荡,呈现了一种史诗般的文学追求。著名作家陈忠实在看了《流年》后表示,该作品有生活的深度、广度、宽度和硬度,是生活的原汁原味,是一部具有非凡史诗气质的作品。
  • 放生

    放生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热门推荐
  • 妖武邪尊

    妖武邪尊

    武道之途,唯我独尊!妖王重生,御剑傲天下,灭妖如神助,神兽为骑,玉女相伴……“上一世失去的,这一世,我十倍要回来!”
  • 唐诗 宋词 元曲:元曲

    唐诗 宋词 元曲:元曲

    中国历代诗歌经典唐诗·宋词·元曲元曲卷收录了许多名家的元曲作品,十分精彩。
  •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

    难以忘记情伤的隋佳佳遇到了一个能看透她心事的林幕,在前任的痛改前非和治愈系弟弟面前,她究竟应该选择原谅前任还是接受弟弟的守护?现实和浪漫,似乎难以抉择!
  •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把脸拉下

    把脸拉下

    “我”是一个报社的小编辑,心地善良但生活窘迫。可命运偏偏让“我”和一个卖假古董的魏千万缠在了一起。“我”从开始的上当受骗到最后和魏千万一起卖假古董骗人……
  • 攻城掠妻

    攻城掠妻

    我一直相信,好女不吃回头草。但在卫尧面前,我无数次地想要“回头”。十年前,我讨厌他;到后来,我爱上他。四年异地恋,我爱慕他的沉稳熨帖,我依赖他的万事周到。两年前,一封旧情书,撕开了这赤裸的真相,我才知道,这不过是一场算计。我狼狈退败,仓皇逃离。我以为卫尧只是过去的,他却再次出现在我的世界,攻城掠地。我以为我可以重新开始,然而不过是延续。在他的字典里,凡感情之事,攻城为上,攻心为下。他的阴谋阳谋、权衡利弊,眼中的女人心,的确海底针一样难以捉摸,在无法稳赢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智取。他说:“林采薇,就算你上天入地,你永远也别想逃出我的掌心!”——逃?普天之大,我又能去到哪里?毕竟他,早已住进了我心里。
  • 纽约的刺激性

    纽约的刺激性

    赴洛杉矶参加中美作家会议,之后并应邀访问美国。当我们要离开北京的时候,中国作家协会的几位负责人到机场送行。有位老诗人在同我握手告别的时候,见我的头发没有认真梳理,有一绺还竖了起来。他从口袋里掏出小梳子,替我拢了几下那不听话的头发。我知道那绺代表我个性和灵气的头发是不会倒下去。他说:“三十多年来,你们是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加上翻译、秘书正好一行8人,可谓八仙过海。”
  • 三国之冒牌天子

    三国之冒牌天子

    二十一世纪小小业务员刘天无意间穿越时空,来到东汉末年。结果“幸运”的刘天却悲催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压死了刚刚登基不久的少帝这个倒霉孩子。所幸仁慈的老天爷没有赶尽杀绝,幸运而又悲催的刘天阴差阳错顶替悲催的少帝,成为了一位冒牌天子。为活命,设计杀十常侍,除丁原。为活命,算计天下除董卓。为活命,挑拨群雄逐鹿中原。为活命,不惜一切收名将,聘谋士。为活命……好吧,保命之余美女是要收的。蔡琰?收!貂蝉?收!还收谁?好吧,小孙同学,小周同学,大小乔我就不客气了。读者群(冒牌天子):257990966(欢迎喜爱三国的朋友进来共同讨论,入群验证书名,谢谢)
  • 游骑士

    游骑士

    先占个书名坑,日后会重做并更新。还望支持
  • 欢喜仙缘

    欢喜仙缘

    学习成绩不行卖萌搞怪在行琴棋书画不行撒娇闯祸在行当古灵精怪的若琴遇到傲娇掌门会擦出怎样的奇异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