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42400000015

第15章 吉祥氛围中的大宅院

让宅院充满吉祥喜庆,显而易见是表现积极人生观的建筑文化。从宅院的总体布局考虑,尽显民间吉庆祥和的气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不息的生命追求。宅主将吉祥文字、吉祥动物、吉祥花卉雕绘在庭院、门楼、屋宇之间,营造和添加喜庆的气氛,对调整人的心态、陶冶人的情操,都有益处。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可以变化成多种式样,用于器具,用于建筑,用于布局,美观适用,简单易行。比如“寿”字,古来有称为百寿图者,将寿字写成百种不同字体,实则百种以外,还有更多种花纹演绎成的寿字。喜字常用双喜,两字相并,喜上加喜。福字的巧妙变化多用于窗格、屋脊上、门楣、护栏、楼板,福气多多,既是愿望,也是祈福。

乔家宅院一条甬道将6个院落划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面三院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依次是东南院、西南院、新院。高空俯视,乔家6院的布局呈现一个完整端正的“囍”字结构,主人欢悦祥和与双喜临门的美好愿望尽收其中。同时“囍”字结构,有建筑美学的讲究,如紧凑、对称的特征在此一应俱全。

灵石静升王氏,两处宅院的其中一座称为红门堡。红门堡以其内部相通、横平竖直的几条甬道摆出了一个“王”字阵,巧妙地将其王氏之姓规划在院子里,将前辈人对子孙后代加官晋爵的期望寄托其间。王家将其居处布局成一个王字,符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道理,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陈述王道通三:“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王家姓氏与儒家思想在红门堡王氏院中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可谓是抢占天时、地利、人和之杰作。

太谷曹家的三多堂则将房主人期盼多子、多福、多寿的民俗文化贯通其间,院落呈显“寿”字形结构。时人对“三多”是如何解释的呢?清朝考据学家梁章钜在其《浪迹续谈》卷8中言及:“今人以三多为颂祷之词,问其出典,辄以华封三祝应。然华封事见《庄子·天地篇》,尧观乎华,华封人祝曰:‘使圣人寿,使圣人富,使圣人多男子。’未尝指为三多也。三多事惟见《玉海》载杨文庄公徽之言曰:‘学者当取三多,乃看读多,持论多,著述多也。’此言甚有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以多福多寿多子为生命的本质追求,孔圣人的一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足以让务实的中国人不敢忤逆。但也有极个别的人认为,高寿多辱,富贵多事,多子多惧。这种有悖于“三多”的解释,与传统文化有对立的倾向。

在襄汾的丁村民居,清代州同丁坤的宅院门础石上,主人将“春”字用几片细长的竹叶镶拼而成,并将另一雕刻有麒麟的门础石与之相呼应,组成“春临(麟)庭院”图。在丁宅的厢房,有一门础石上雕刻着山西最常见的家畜毛驴,驴子旁边搁置串串铜钱,驴取其谐音为“屡”,如此便可将主人“屡进钱财”的梦想寄予物饰;同时,晋南一带对驴的含义又有引申,认为驴是鬼的替身,若是鬼能帮着主人聚钱聚财,钱财自然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有着经商传统的祁县人,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县城及附近的镇子上店铺林立,布号、盐店、钱庄、票号齐全,现在城里还有近40座明清多进院落保存基本完好。这几十座宅院,整体上是清一色的灰砖墙瓦,房顶上用砖头砌成“士”字形或“吉”字形的短墙,表达房主人追求升官发财和人生如意的美好愿望。

华夏民族对福、禄、寿的追求有着悠久的历史。吉祥文化中,占有很重要位置的是吉祥字词;宅院建筑中,运用最多的是祥兆吉语,比如福、禄、寿类的字眼和谐音,出现得频率最高。祥,就是福,因此说到人生吉祥,首先就是“福”气。《诗经》里,多次提到吉祥字眼,《小雅·鹿鸣之什》篇中唱道:“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天保定尔,俾尔戬榖。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君曰卜尔,万寿无疆。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诗里除直接使用“福”、“禄”、“寿”字眼外,还有暗喻福、禄的字,其中的“戬”,福也;“囍”,禄也。《诗·小雅·甫田之什》有“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福禄如茨”的含义是福和禄层层堆积,如屋室之高,如日月之久。福、禄、寿星,是道家尊奉的三位神仙,人们渴望三星高照,因此在居室的门楣、挂落和门楼间,常常雕饰福禄寿星,三星高照可谓是没有缺憾的人生。《尚书·洪范》载:世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常驻,主家安宁。于是人们借五只蝙蝠环绕寿字,称“五蝠捧寿”,表达炎黄子孙的美好追求。五蝠捧寿图在历代汉族寺庙、宫殿中也都被作为吉祥的装点,另外装饰“五蝠捧寿”的地方,暗指此处是老人寓所,族中倡导的是“孝”道。猫蝶图的装饰民俗由来已久,旧时常合绘猫蝶两物为先辈祝寿,“猫蝶”取自“耄耋”的谐音。山西宅院中常见的壁雕如鹿鹤吉祥图,隐喻着宅院主人对高官厚禄和常生不老的追求,鹿为“禄”的谐音,鹤既有长生不老青春永驻之寓意,又是清代一品文官补服上的禽鸟,人们追求高官厚禄,期盼荣华富贵。《诗·小雅·鸳鸯》载:“君子万年,福禄宜之。”万年为寿,福、禄与“蝠”、“鹿”同音,所以在建筑佩饰中最为常见。

祁县渠家宅院的门墩上,有佛手香炉浮雕,取方言中“佛”与“福”、“手”与“寿”的谐音,静卧门上的石墩子也要为主人全家祈福、增寿。保德县城的一处民居,门墙瓦当以寿字作图,墙由元宝状的砖石垒成,瓦当间的凹陷处,以蝙蝠瓦衔接,既有防止房屋积雨积雪之一般功能,又有人文装饰的艺术效果,实则将福、禄(元宝墙)、寿三种吉祥统统融入了家宅之中。对普通百姓来说,在生活中始终不懈地追求着福星高照、天下太平,而当时的皇室贵胄们,也同样如此。像北京四合院保存最完整的恭王府,有一座“萃锦园”,在建筑装修上更是大用特用蝙蝠图,正门是石雕的拱券门,门内有青石假山为罩,石山后面凿建一蝙蝠形的小水池,号称“福河”,水池后面是假山堆出的洞窟,洞中嵌着康熙御笔“福”字碑。园内还有前廊后厦的五开间硬山卷棚顶正厅,与两侧曲折的耳房相连,形似蝙蝠,命名为“养云精舍”,别名“蝠厅”。池名福河,洞中福碑,正房蝠厅,王公大臣尚且如此,商民更是祈盼福气永驻自家屋宇。

民间修建屋舍间数,大多以三五间为准,这也有一定之规。最简单地说,阳宅建阳数,也就是奇数,一三五七九,其中九是最大的吉数,为极阳之数,故有尊九之制,“九”与“久”同音,因此从字音和字义上讲,其他数目无以匹敌。然而用到建筑上,封建帝王独享此数,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皇权的长盛不衰。明清建筑将尊九之制发展到了顶峰: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建筑北京城时,修建9门:天安门城楼,面阔9间;紫禁城的大门,横竖9路门钉;故宫房舍,9999间;天坛圜丘,是一个9和9的倍数的建筑奇迹,从各层石板,到四周石围栏,再及台阶数目,无不隐含了尊“九”之制。等级最高的建筑群是故宫的太和殿,左5右5中1,面阔11间,进深5间,台基高达到了8米多。天子独享“九”之阳数,天子以下的人可以使用的最大阳数是“七”,而七通常是人们有些忌讳的数目。当年武则天改李唐王朝为武家天下时,将国号“大唐”易名“大周”,都城从长安迁至洛阳。为了使洛阳城的规模不在长安之下,武则天诏令天下,扩建洛阳,朝臣傅游艺报告说:“拟徙关外雍、同、秦等七州户十万,以充洛阳。”女皇闻报,道:“七州七州……‘周’可吃么?”因为“七”与“吃”有谐音之嫌,如何了得?傅游艺连忙改口说:“陛下,臣该死罪。当加八州为是。”此时又有佞官在旁附会:八也不可,八与拔谐音。七不吉,八不祥,最后以“十州户数,十万人口以实洛阳”。数字的顺当与否,是人们比较讲究的一种潜意识中的民俗文化,人们喜欢三、六、九几个数,大部分情况下,三则表示多,如人们熟悉的汉语成语三思而行、三番五次、三言两语、三五成群,“三”是泛指“多”意思,而不是狭义定数的“三”。而九是三的倍数,又是数里面最大的,即多多益善。其实,人们最多附会的数字是七。七与“气”同音,谁愿意经常有气呢,心平气和才是人们追求的境界,所以尽量避免与七相会。不过也有少数人取七与“起”相通之吉,车辋常家的藏经楼为大七间的二层楼,平遥日升昌票号的经理侯殿元修了七间七檩的大宅子,不过后者也因冒犯了建筑律令而身陷囹圄。奇数运用到台阶建筑上,正房的台阶五级、三级居多,而一两级的台阶通常用于厢房,管家、厨佣一类的房屋建筑有的就没有台阶。

同类推荐
  • 趣谈老北京古建筑

    趣谈老北京古建筑

    京城“内九”、“外七”等十六座城门、雄伟的天安门、精美壮观的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就是所谓的左右对称。因此,就出现了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
  • 林徽因全集(3):建筑

    林徽因全集(3):建筑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人类在最初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知道建筑房屋,仍然是与鸟兽混杂一起,或栖身在天然的洞穴中。《易·系辞》就有“上古穴居而野处”的记载。从对石器时代人类穴居的遗址发掘来看,许多人类化石和石器都是在洞穴里发现的。如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和距今缘万年前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等。在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也都有类似的洞穴。
  •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本书根据《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三版)》及考试大纲编写,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8年至2012年真题解析;第二部分是六套权威预测试卷。第一部分针对真题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解析,并将相关知识点列出,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第二部分系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内容涵盖了主要考试要点,每套题后附有参考答案和解析。相信通过本书学习,考生能尽快掌握考试要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书内容精练,重点突出,解析深刻、预测准确,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之结晶,可作为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复习之用,也可供建筑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本书介绍了莫干山别墅楼独特的建筑特点与建筑风格,包括白云山馆、林海别墅、88号别墅、松月庐、郭沫若住过的雄庄、潘家园林等。
热门推荐
  • 瑾月聘:顽劣郡主不束发

    瑾月聘:顽劣郡主不束发

    ”瑾月系我一手红绳,我许瑾月一生一世可好?“她古怪精灵,顽劣不羁;”此诺不可轻许。“他淡漠疏离,公子如玉。她万千恩宠,只为那一抹冷香钟情,他进退都难,却不知是那一年桃花潭前结下的纠缠!他是一代亲王,在那宫闱皇城之中,他最早学会的便是趋炎附势,阳奉阴违,只是如何变,他只是一直站在她那边而已,她是第一公主,只是皇兄要她死,那里还能活
  • 龙神世纪

    龙神世纪

    光帝之子,龙神之后?流云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背负了所有人的期望。他的身上流着格雷人,龙族,精灵族的血液,他必须要扛起抗衡所有邪恶,拯救世界的重任。奈何命运的愚弄他一次又一次的经历悲痛。远古时期就定下正义与罪恶是否真的正确?神是否永恒?正义是否亘久?一切尽在神亘之中。
  • 奔跑着欢笑着哭泣着

    奔跑着欢笑着哭泣着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段让自己刻苦的回忆,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过美好,有过伤痕,,,,
  • 兴明

    兴明

    主角回到明末。灭李自成,拒金虏,扫荡草原,发展资本主义,与西方列强争霸。
  • 凝翾殇

    凝翾殇

    主要人物:南宫凝翾风格:悲情结局:开放式情节:别后重逢,日久生情男主:俊逸若仙型,冷峻坚毅型女主:才女型,善良型背景:架空
  • 官场现形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官场现形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李宝嘉编著的《官场现形记》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的风气,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我国 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在当时享有极高的知名度。鲁迅在《中 国小说史略》中将它列为“四大谴责小说”之首,在 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 轻狂嫡女惑乱天下

    轻狂嫡女惑乱天下

    一朝身死,她替人重生。前世“她”不染纤尘,心如冰雪,惟愿心爱之人平安喜乐。今生她阴狠狡诈,扮猪吃虎,只求安然度日不负所托。“她”隐忍,善良,心怀苍生。她冷静,无畏,一计十环。
  • 锦绣卿城:孽障世子,哪里跑

    锦绣卿城:孽障世子,哪里跑

    娇颜倾城寒若霜,冷面无私活阎王。凤卿凰,白天在A市商场上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美女总裁,在深夜却是地下组织人人闻风丧胆,落荒而逃的金牌杀手炽心。一朝身死,一朝穿越,竟成了圣月王朝凤氏家族的唯一传人!王朝盛世,看似繁华,实则腐朽不堪。皇子争锋,藩王作乱,皇权统治一时之间摇摇欲坠;异军突起,江山动乱,太平天下一时之间风起云涌。族中内斗,仇敌追杀,看圣月王朝第一草包废物凤卿凰怎样一步步走上强者之路;美男来袭,身世谜底,看地下组织第一冷血杀手如何一点点陷入迷情之网。
  • 热血教师

    热血教师

    叶白一次偶然穿越,成了奉承高中高三六班的班主任。管理调皮捣蛋的学生,调戏可爱的学妹便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趣。可是他总是想关于身上妖艳的莲花纹身,不计其数的伤痕,当他渐渐恢复记忆.一段黑暗的江湖恩怨渐渐浮现出来
  • 读《心经全书》学生活

    读《心经全书》学生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译:“般若”(梵文prajā)的意思是智慧,《六祖坛经》中说:“即定即慧”。定是慧的体,慧是定的用。也就是说:有定的时候一定有慧,有慧的时候一定有定;定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定的作用。定、慧同时产生,是禅宗的立场及观点,定、慧产生以后,戒已在其中了;真正出现清净智慧的人,也就是得道的人,一定不会犯戒的。波罗蜜多是出离、超越、解脱的意思,就是离开烦恼和苦,也就是超越烦恼和苦。整句来说就是:有智慧就能从烦恼及苦的此岸,到达没有烦恼、永远快乐、自由自在的彼岸。大乘佛教中的六波罗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以前五种的修行达到第六种智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