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62400000007

第7章 无地的农民与无农的村庄(1)

--平西生产方式的变迁

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是须臾不可分割的两个名词。然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才是乡土中国现代化的惟一出路。城市的扩大,城镇的铺开,改变着土地上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一时间手足无措的农民。土地的失去以及周围的生存环境的变化,使他们不得不对传统的生存方式做出适应性的调整。然而,人对环境的适应并非被动的,人不仅可以适应环境,而且可以改变环境,更可以用自己的文化来创建新的环境。所以环境、人与文化之间存在一种互动、辨证的关系。城市化的过程就表现为农民的生存方式的变迁与文化的整合。

一、平西村概况

碧润而蜿蜒如丝带般的邕江从南宁市区横穿而过,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将一个叫做平西的村子与市中心区划开了。毗邻邕江西南岸的平西村隶属南宁市江南区,位于南宁市邕江一桥南,东临邕江、南邻福建园、西接淡村农贸市场、北临西园、邕江,面积约有2平方公里,属于中生代断陷盆地,以邕江广大河谷为中心的盆地地貌为主,直通邕江一桥的星光大道(原江南路)由北向南从村中穿过,把村子分成不均等的两半(东边一半大,西边一半小)。全村共有8个队,约1000多户。据2004年上半年的统计数字为9303人,其中本村人口3619人,流动人口5684人。平西人姓氏纷繁芜杂:黄姓、梁姓、雷姓、利姓、钟姓、杨姓、邓姓、苏姓、谢姓、周姓、陈姓、戴姓等,其中以黄姓、梁姓、雷姓、何姓人数居多。

平西村是一个平话人聚居区。当地保留着华南最古老的方言之一--平话,当地人称其“蔗园话”,而且以“桥板话”(南宁市石埠乡旧称为桥板)为正宗。而由于村子处于南宁市近郊,他们说平话的同时,除了个别的老一辈的人外,又几乎会说南宁土白话,而且绝大多数当地的中老年人还能流丽地说普通话,最起码也能交流。年轻人和小孩说起普通话都很流利,少数还比较标准。与大多数的平话人一样,平西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白马苑(或者含糊的说自己的祖辈来自山东白马县)。

平话人是华南汉族的古老族群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也是入桂最早的汉族族群之一。他们往往沿大江大河而居,在沿岸的湿地种稻种菜,有着“尚农善耕”的传统,平西人尤其擅长种植蔬菜,经营蔬菜生意,曾经是南宁市主要的“菜篮子”之一。然而,由于近些年南宁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像平西人这样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逐渐失去了土地,因此他们不得不改变传统而保守的以农作为主的生存方式,进而以商业、手工业为生。

关于平西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传说。传说,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九月,宋朝皇帝赵贞派枢密副使狄青南下入桂,征讨当时的壮族领袖侬智高领导的起义军。狄青率领的将士大多来自北方的中原地区,在征讨中,他们英勇奋战,一路过关斩将,并于第二年元月彻底大败叛军于仁辅(今南宁二塘煤矿处)。而后,侬智高率领残部逃遁到云南大理,狄青率部乘胜追击歼灭了侬军残部,于当年五月班师回京。狄青因此立了大功,后提为枢密使。狄青平南结束后,也就留下不少的将士驻守各地的州府,固边治安。年老体弱的将士则卸甲归田,就地安家立业,由后人承袭官职。这就是广西平话人的祖先。

据传说,当年狄青平南后,率众将士到“望仙坡”(当地人说在今南宁人民公园附近)观察邕城的地理环境。狄青请了一个风水先生一同前往,他们一起登上高地眺望。狄青手指着东北方向(武鸣方向),问:那边是什么地方?先生说:那边是大皇坟(今虎丘村处)。既然是皇帝的坟陵,狄青想了想说:那边不能去。狄青又指着北边问:那边是什么地方?先生说:那边是心墟。“心墟”是否有“心虚”之意,狄青想了想说:那边也不能去。狄青又指着南边问:那边是什么地方?先生说:那边是亭子(今南宁亭子街)。“亭子”的谐音取“停止”之意,狄青想了想说:那边不能去。于是狄青就把部队安排驻扎到今南宁市老城区和平西附近。这些人以讲平话为主,这就是平西人的祖先。初步分析,这则传说的用意不仅是对平话人寻根溯源,回答了任何一个族群都会探询的“我们从哪里来”这一问题,而且强调平西从风水上来说是块好地方,最适合安居乐业,让后人好好珍惜。现在平西人讲这则故事时也透露出几分自豪之色。而“平西”这两个字是否真的与狄青平乱的故事有联系,许多学者也就此考证过,但是发现平西村名是后来取的,所以似乎与那段传说联系不大。

平西村最早叫做“江西岸”,在民国时期曾把全村分为三个自然村:现在的西园饭店一带叫做“文治村”,现在的体育馆一带称为“文友村”,现在的福建园一带叫做“文响村”。解放后,才把“江西岸”叫法改作“平西”。最早的平西梁姓是从南宁市西郊的石埠镇平西迁居过来的,在现在的邕江一桥两岸生活。据他们的《梁氏族谱》记载:“……康熙辛卯年迁移至本邑城对河江西岸岭岗村,输纳宣化粮米册,注上南七图。”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平西地处邕江西岸,“江西岸”的名字由来以久,而且由许多自然村组成,上面所提及的“岭岗村”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可以看出,那时的平西就属于南宁市管辖,宣化就是南宁的旧称,向其交纳公粮就是很好的证明。据史料记载,1934年,南宁城区范围(包括建成城区和城郊),东起葛麻岭、军校(旧飞机场东侧),南至津头村,西至平西村(今江南路广西体育馆一带),北到大王坟、金牛桥。从这个意义上讲,平西人是正宗的“老南宁”。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平西村也悄然发生着一系列的变迁,在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一步步被“压缩”着。村落文化景观与都市文化景观形成巨大的反差,而城市化的巨口也恨不得一口将其吞噬、消化。正如李培林对广州“羊城村”的描述与展望的那样,这个古老的平话村庄也走向了一条不归路--“村落的终结”。

二、生存环境的改变

--土地的失去,城中村的形成

最初,平西人和其他的平话人一样,沿江种稻、种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维持着几百年来世代相传的农作方式。从解放后到现在,平西和中国大多数的农村一样,经历了土改、集体化、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包产到户、改革开放等等一系列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平西村也扮演着不同的历史身份。解放后,江西岸改名叫做“平西村”,从村名就可以看出它带有一丝的革命色彩和政治意义。上世纪60年代,全国大搞“人民公社化运动”,平西被划归为当时成立的“向阳公社”。70年代后期,平西村隶属于津头乡,成为其中的15个大队之一。1984年,亭子乡正式成立,平西划归亭子乡管辖。随着南宁市城市化步伐的加快,2001年12月,南宁市江南区挂牌成立。平西村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划归江南区福建园办事处管辖。村委会的名字也是几经变更。土改时叫村公所,1957年以后叫大队,1982年到1995年又改回村公所这一旧称,1995年以后改称“村民委员会”。由于征地所引起的村财政问题,所以平西村从70年代初就开始实行一级独立核算(直接实行村一级独立合算,而其他的村一般是村民小组合算),在南宁市周边130个村中,只有两个村实行一级独立核算,而平西村是其中之一。

城市的日益扩张,逐渐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平西人逐渐失去了土地,慢慢成为城市边缘。可以说,平西人的迁居历史见证着南宁市城市建设的历史。

1958年,国家为了建西园饭店,向平西征地,从现在的西园饭店附近一直到淡村交界的村民居住区,大约30多亩的耕地和村庄用地被政府征用。按当时的政策,土地是无偿征用,让多数人到房子多的亲戚朋友家寄住,少数人由政府解决。经过一年多时间,政府统一建好一批居民房,许多平西人才告别“寄人篱下”的生活,搬进了新家。1960年,国家征地修建邕江大桥(现在的邕江一桥),由于当时的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单方面撤走专家,而使得被迫停工两年。1963年才恢复继续修建,并征地修建了直通大桥的“河南大道”(现在的江南路),平西村被分成两半。邕江大桥和江南路占地面积约600亩,均为无偿征用,只是对拆迁户给予回建房屋。1964年,南宁市筹建体育馆,又征平西村100亩耕地。当时的政策有所调整:补偿青苗费,按照市场的菜价而定,当时每亩补偿了200块钱,并且每征一亩地,安排两名劳动力到市里的工厂或机关工作。20世纪60年代,还有南宁市糖纸厂征地60多亩,航道管理处征地10亩建职工宿舍,采用按比例在村里选拔招工,安排村民工作的模式。1974年市政府扩建体育馆,又征了300亩。70年代,江南影院、冶金设计院、工艺美术厂、市图书馆、绢纺厂、南宁市第十中学等纷纷落户江南,从平西征地。当时土地补偿费有所提高,政策上以安置本村劳动力为主,并帮助回建居民房。80年代,自来水公司、南宁市建设银行、群众艺术馆、技术交流站等继续征用平西的土地。1969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由于征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平西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过剩,所以出去工作的人特别多。到了1978年,农村还未解散生产队的时候,平西村还有600亩土地,作为自留地种菜、种稻以维持生计。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南宁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面积进一步扩大。南宁晚报、南宁市公安局、南宁市糖纸厂、广西冶金设计院等等一大批企业或单位在江南区买地。为了提高南宁市抗洪能力,政府进行了堤路园建设工程,邕江大堤拓宽到65米,修建堤园路,平西村有一部分的房屋建在65米之内,所以这一部分平西人面临着新一轮搬迁。

笔者咨询了江南区政府工作人员张某,他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近来政府对堤路园工程的规划。南宁市将计划结合堤路园建设,开发邕江两岸,建设国内一流的商贸经济带。堤路园建设工程不仅提高了首府南宁的防洪能力,而且给邕江沿岸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南宁服务业总体规划》中,邕江服务业经济带包括两岸纵深地区,总长37公里,沿江有市中心区、县城、新设立的城区、小城镇、农业开发区等。通过开发建设,带动沿江商贸、餐饮、旅游、文体、房地产、交通等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随着堤路园周边的房地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各类商贸服务配套设施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条件。南宁市将结合城市水系景观改造和景区景点建设,建设旅游码头,配套游船服务设施,发展南宁市邕江观光旅游,使邕江两岸成为文化旅游新的增长带。

而更为重要的受益者,是邕江两岸许多“城中村”,包括平西村在内的近20个村,分布在邕江两岸的江边,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村庄与繁华的市区形成强烈的反差。而邕江堤路园的建设,使村民们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因土地征用而直接受益,也为他们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机会和条件。

平西村堤路园回建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于2004年与江南堤路园征地拆迁工作同步进行,项目共涉及拆迁户140多户,大部分都已签订拆迁协议,余下12户以补偿价格过低、抢建部分不得补偿等为由,一直拒绝签订协议,有的甚至不愿与工作人员见面,拆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当笔者于2007年9月份再次调查时,平西村堤路园回建项目已有6户对象签订了征地拆迁协议,另有2户正在进行实质性补偿协商,僵持了三年多的征地拆迁工作取得新突破。据了解,因为距离市中心区较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原因,平西村曾一度成为江南东堤征地拆迁工作中难度较大的“城中村”之一,江南区委、区政府协调业主单位修建了53套被拆迁户周转房,同时一并解决了三产用地和回建安置用地问题。经过这些努力,平西村的征地拆迁工作终于得到了圆满的完成。有关部门已经和平西村的145户被拆迁户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完成了30.5亩土地的征收,在江南东堤征地拆迁所涉及到的五个“城中村”中率先完成全部征地拆迁工作。

迄今为止,平西被征用的土地面积约2500多亩,政府按照“经济补偿”和“安排劳动力”或者“回建”的政策对所征土地予以补偿,到现在平西所拥有的耕地只有近80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不到3厘(100厘为一亩)。城市化的进一步扩大,四周地区商业化的加剧,使得平西成为名副其实的“城中村”。

解决“城中村”问题并非是件容易的事。由于传统的城乡二元对立格局,以及未经改革的户籍制度,使得失去土地的农民很难从经济身份上转变过来。据平西村委会的负责人介绍,和平西相临的淡村是南宁市“城中村”改造的试点,但是这个改造工程实施得并不顺利。农民们不想搬迁进政府统一规划的“农民公寓”。因为,他们一旦离开他们的房子,也就失去租房这一主要的经济来源。有人说,如果政府不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现在好多人下岗,大学生都难找工作,更何况他们本身的素质又不是很高,怎么去谋生路,老老小小的生活怎么办?只怕连起码的物业管理费也交不起。而且他们自认为是农民,而对转为城市居民的身份不感兴趣。被采访者认为,改不改户籍制度都一样,“好听又不能当饭吃”。就算是改成市民,没有经济来源也是没用,申请“低保”的条件又那么苛刻,你有台电视机都不合格,还不如做农民,比一般的农民生活的好一点,这样心里还平衡一点。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李立勋副教授认为,土地制度的二元性是城中村形成的最核心因素。城中村的集体土地与城市建成区的国有土地差异明显,形成城市内部土地的二元结构,造成管理监控的困难。在这种二元结构下,城市选择了试图绕开村落这样一种规划思路,结果是使城中村逐渐成形。对于世代耕种的村民来说,土地被征意味着失去相对稳定的基本生活来源,在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时候,这部分新居民的未来将呈现什么样的轨迹?

同类推荐
  •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为利于广大读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无穷魅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特别聘请了相关专家学者编撰了《文化之美》这套书。这套书包括自然景观、考古发现、艺术精品、珍贵器物、历史遗存、民风习俗和文化艺术等内容,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 书与人

    书与人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之一,是围绕“书与人”展开的读书随笔。分“书与人”、“人与书”两个部分,以众多爱书人与书的不解之缘,以及书中讲述的人的不同生活和命运为线索,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精心解读和深入感悟,在与读者分享阅读之美、阅读之乐的同时,致力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展示众多作家、学者的思想文化成果以及生命深处无法泯灭的人性的光辉。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热门推荐
  • 寻唐群侠传

    寻唐群侠传

    此子并非凡间物,拨云见日即化龙。升龙得道腾云雾,羽化天际见长虹!在唐朝,有个闻名的袁天罡,占卜无一不准。而在他去世前,天狗食月的景象,让他推算出大唐将有魔星转世!13年后,公元681年,长安城内,四品官员府上,夜诞一婴,方满月即可言语,令宾客乍舌!莫非,他就是转世神魔?
  • 逆命朔天

    逆命朔天

    一界废材,机缘巧合踏上修仙之路。偶然得一逆天仙宝,从此改变了人生。长路漫漫,他用自己的努力踏上了巅峰。他的事迹,令得后人们广为传颂。人们送给他一个代名词——逆命朔天!
  • 精选妙用中草药

    精选妙用中草药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草药宝库中精选出八十多种中草药,分别从简介、表源、采收加工,性味功用、功效主治、保健膳、验方精选等方面,对精选出的中草药进行了全方位介绍。
  • 蜕涩的男孩

    蜕涩的男孩

    一个男孩慢慢向男人蜕变的故事
  • 弘赞法华传

    弘赞法华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烟民保健直通车

    烟民保健直通车

    但凡最毒的蘑菇,总是色泽妖冶靓丽动人,就如同最毒的花草,总是森林中最摄人心魄的那支一样。烟草,就好比一个冶艳的魔女躲进了潘多拉的盒中并随之飘落人间,因而她的人问之旅,就必然遮盖了一层无比神奇的、诱人心跳的传奇。
  • 就这样陷入爱河

    就这样陷入爱河

    帝国骑士团团长在一次讨伐盗贼的任务中,误吸入了有幻觉作用的烟气。意识朦胧之时,却不巧和不知来历的女人过了一夜。醒来后,团长下定决心要对此女负责任!并开始大范围搜索她。团员很是期待团长恋情的走向。而当此时,却有一团员暗中打探此事动向。此团员真身是名女子,不幸地在国民登记时错误的登陆为“男”。而后也并没纠正便入了男子寄宿学校习武。在学校因剑法突出,被推荐至骑士团。「没所谓了,就这样吧。男人就男人。」她就是这样一名并不过多的思索,天真烂漫的女子。本天真的以为「和团长就当做什么也没发生好了。一切都会过去的。」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并不会知道那一夜有了身孕
  • 四重奏

    四重奏

    消失的前夫,前生后世隐藏着什么秘密?同床共枕一年半,他究竟是谁?姐妹情深,世上唯一的亲人,彼此可以将命交付,偏偏,中间又夹着个阴魂不散的男人。到底是该姐妹联手,同仇敌忾?还是,鸳鸯比翼,双宿双飞?谁藏在暗处?谁不肯放弃?!侦探领衔出击,剥茧抽丝,剥皮寻鬼,朋友的前夫也罢,诡异的姐妹也罢,查就查个彻底!当然,如果有人从中作梗,顺便收个男人做助手,也不是什么难事。等等,你说谁是谁的助手?就是你啊,木子顺手从张浩脸上捞了一把,不服么?!
  • 快乐走步,健康活百岁

    快乐走步,健康活百岁

    本书采用谈话和讨论的方式,对走步健身中的百余个问题,以事说理,阐明了步行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对正确步行的要领,快乐走步与走出效果的方法,步行运动的注意事项等作了论述,针对各种亚健康症状,举出个体采用不同(走步)辅助方法的实例,说明走步对健康的作用和功效。
  • TFBOYS之我一直爱你

    TFBOYS之我一直爱你

    他和她,三世纠缠;他和她,时远时近;他和她的故事在前世今生。第一世,他们是兄妹,相爱相杀,结局正在改变,即将变成怎样却不得而知。第二世,他们是青梅竹马,不敢承认自己对对方的感情,悲惨结局。第三世,她们勇敢追爱,中途却遭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