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79000000004

第4章 政治和军事(3)

轰动世界的珍珠港事件,没有人会对它陌生。但是,关于珍珠港事件还有许多疑问有待解答。多数学者认同下面这个说法:美国领导人早已知道珍珠港将被偷袭的消息,但为了刺激国内民众的战斗决心,才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山本五十六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州瓦胡岛南岸,东距火奴鲁鲁10千米,它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所在地。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对珍珠港进行突然空袭,这一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在珍珠港事件中,日军击伤、击沉了美军战列舰8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1艘,损毁飞机270架。还有一种说法是损毁了180架飞机,造成美军伤亡三千余人。美国人向来心高气傲,盛气凌人,这样大的侮辱他们怎能甘心接受?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罗斯福总统便在国会大厦发表了世人瞩目的演讲和战争声明,对日战争打响了。美国公众彻底放弃了孤立主义,投入到了对轴心国的战争中。

神秘的破译

美国陆军于1935年重新设立了信号情报处,由密码专家威廉·弗里德曼领导,主要负责监听。随后,美军又成立了海军通信保密科,二者代号为“魔术”。

截止到1941年,“魔术”已能成功截获并破译出绝大多数日本人用“九七式”打字机发出的“紫色密码”外交电报。1941年底,他们破译的秘密外交电报平均每周高达200页。这其中自然有很多关于珍珠港的情报:1941年9月24日,日本海军通过外务省致电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要求总领事馆了解美军太平洋舰队军舰在珍珠港的确切停泊位置;11月15日,日本外务省要求驻檀香山总领事馆每周至少报告两次在珍珠港的美国海军主力舰队的动向;11月18日,檀香山的日本领事馆向外务省作了一次汇报,汇报的内容是关于美军军舰在进港后确切的航向变化角度和从港口到达停泊点的时间;11月28日,日本外务省要求檀香山总领事馆立即销毁密码和密码机:12月2日,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用低级密码继续报告美军的一举一动……

罗斯福

这些重要情报经由“魔术”报告给总统、陆军部和海军部的部长、作战部部长、情报局长、国务卿等军政首脑,而其他人则极少能接触到这些情报。白宫没有透露这些关于珍珠港的情报,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海军上将和夏威夷基地司令肖特陆军中将对此事也完全不知情。金梅尔将军后来在接受调查时讲道:“海军总部扣下了珍珠港将可能遭受袭击的有关情报,太平洋舰队被剥夺了一次作战机会,从而导致了1941年12月7日的灾难性结局。”其实,早在1941年初,太平洋舰队包括1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在内的约1/4的作战力量被调拨给了大西洋舰队。同时,舰队中素质最好的官兵也被成批派送到大西洋舰队,为此金梅尔还曾多次对当时任海军作战部部长的斯塔克强调要加强太平洋舰队的实力。他在1941年9月12日写给斯塔克的信中诚恳地说:“一支强大的太平洋舰队无疑是对日本的威慑,而弱小的舰队也许会引来日本人……在我们能够保持足够对付日本舰队的兵力之前,我们在太平洋是不安全的。”然而,金梅尔的建议并没有被海军总部采纳,更为巧合的是,在日本轰炸机疯狂肆虐在珍珠港上空时,太平洋舰队的主力——三艘航空母舰全部外出(“萨拉托加号”停在圣迭戈检修,“莱克星顿号”正在行驶途中,“企业号”在珍珠港以西200海里的归途中),因此它们毫发未损。

紧急调集医务人员和药品

1995年9月5日,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收到一位名叫海伦·哈曼的女士的来信。哈曼说她的父亲史密斯当时是美军后勤部主管,父亲曾对她讲过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珍珠港事件前,罗斯福总统召集了少数高级军官,开了一个紧急的秘密会议。会议上说:美国高层已经预见到日本将要偷袭珍珠港,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他们命令出席的军官尽快准备召集一批医务人员和大量急救物资,随时待命启运。罗斯福总统特别强调会议内容严格保密,包括对珍珠港的军事指挥官和红十字会的官员。面对与会官员的惊讶与不解,总统解释说,只有当美国本土遭到攻击时,犹豫不决的美国民众才会同意他宣布参加战争。这一封信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但是哈曼的父亲史密斯已经过世,哈曼也只是转述者,这一说法还是缺少真凭实据。

美国红十字会夏威夷分会的工作人员根据信件提示查阅了该会1941-1942年财政年度报告的影印件和有关国家档案。他们发现,在珍珠港事件前一两个月,美国红十字会和美军后勤医疗部队曾进行过不同以往的紧急调动,主要是人员和物资方面的储备。这些储备被投入到了珍珠港事件后的紧急救援工作中。1941年11月的美国红十字会总部的月度报告显示:当月夏威夷分会共接收了2534名医护人员,其中1505名是被紧急调去的临时人员。据内部资料称,有关人员还从夏威夷红十字分会会长阿尔弗雷德·卡瑟尔的弟弟威廉·卡瑟尔的日记中发现12月6日,夏威夷分会的全体人员奉命战备值班。

专家的猜测

有专家分析认为:罗斯福总统上演了一出“苦肉计”,他欲用该计消除国内强烈的孤立主义情绪,旨在让美国能赶在欧亚大陆被纳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全面占领之前投入战争,而且他预先调出了精良部队与装备,又暗中输送人员和物资,就是为了减少损失。但这一说法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

克里普斯在二战期间为何突然访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此时,反法西斯主力国英国的掌玺大臣克里普斯却神秘地亲赴印度访问。英国采取如此行动的目的何在呢?是国内原因,还是战略需要呢?

克里普斯访印

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国的下议院领袖、掌玺大臣克里普斯在1942年春,带着解决印度问题的《宣言草案》(亦称《克里普斯方案》),风尘仆仆地飞往新德里进行访问。英国当权人物为什么要在大战正酣之际采取这样的行动呢?其目的又是什么呢?

猜测访问原因

克里普斯访问印度的原因究竟为何,国内外学者和专家普遍认为可能有四种原因:第一种说法是“丘吉尔决定说”。一般认为,是丘吉尔本人做出的访问印度的决定,而这一决策又同当时战局关系重大。

第二种是“罗斯福干预说”。美国一些学者并不完全同意上述说法。并且他们还提出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一行动能得以实施,完全是由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影响和干预。

第三种是“工党压力说”。战时的英国联合内阁中一直对印度问题存在不同意见,工党还施压给丘吉尔,要他改变以往政策,争取将印度也拉入战争,尤其是克里普斯,呼声最为强烈。在面对内阁分裂的危险时,丘吉尔不得不作出上述决定。

第四种是“印度呼吁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三天,即1939年9月3日,印度总督林利恩戈未经各党派的同意,就擅自宣布印度参战。印度人民对这一决定反应强烈,纷纷呼吁反英反战;印度自由派人士萨普鲁等也联名上书,要求英国首相采取行动以缓和矛盾。因此,才有了克里普斯访印。

今天,克里普斯访印的真实原因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们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寻本探源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巴尔干的政治纠纷之谜

战争的动力是欲望,而要取得战争胜利的保障则是后勤支援,在战争中人们对后勤保障的关注有时甚至远大于对战争的关注。由于以上原因,二战时期巴尔干半岛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同时那里也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

资源丰富的巴尔干

巴尔干地区不仅是希特勒第三帝国的东部前线,而且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石油,更为纳粹德国提供了强大的后勤支援。同时,巴尔干地区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还为德军提供了十多万的兵力。这里可谓是一块宝地,那么希特勒对这块宝地是如何伸出他的魔爪的呢?

保加利亚是一个山地国家,长约六百千米,最宽处约三百千米,位于黑海之滨,南接希腊,北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在战争中扮演了一个十分奇特的角色。1941年12月11日,保加利亚君主鲍里斯三世对英美宣战。然而,对于与德国作战的苏联,他却采取避让态度。

1942年末,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指挥所收到报告,称鲍里斯三世暗中纵容保加利亚从轴心国集团分裂出去。希特勒马上警觉起来,随即一场闻名于世,长达几十年的政治纠纷就这样发生了。如果保加利亚从轴心国集团分裂出去,希特勒将会面临失去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危险。为此,希特勒在巴伐利亚紧急召见了鲍里斯三世。鲍里斯三世在希特勒一番愤怒的训斥后,保证保加利亚不会离开轴心国集团。

此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没有放松对保加利亚的关注,他还想将共产主义的种子播撒到整个巴尔干半岛,而且他的目光主要放在这里丰富的资源上。希特勒听信了英国和美国特工散布的谣言,认为盟军要攻打保加利亚了,他迫不得已将兵力集中到保加利亚,因此西欧各国的压力也得到很大缓解。

鲍里斯暴死之谜

1943年8月28日,鲍里斯三世暴死于自己的官邸中,这距离他结束同希特勒的不愉快的会谈仅半年多的时间。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声称鲍里斯三世是中了一种罕见的蛇毒而亡的。

很明显,鲍里斯三世死于谋杀。然而,谋杀者又是谁呢?德国人、英国人、美国人、苏联人,甚至保加利亚本国人都有可能。皇帝的突然死亡在保加利亚国内引起了不安和骚动。

1943年9月8日,保加利亚为了免遭苏联人的进攻而倒戈对德国宣战。保加利亚动用五个师的兵力到前线与德军作战。讽刺的是,这些部队竟完全是希特勒下令用德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在这两个前盟国开战的同时,保加利亚的摄政委员会在莫斯科与英国、美国和苏联签署了停战协定。

然而,协议签订后不久,斯大林就派乌克兰第三方面军进入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共产党接管了政权,摄政委员会的成员遭到逮捕并被处死。接着,保加利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清算叛国者的运动。事实上,鲍里斯三世的死才是引出上述事件的源头,然而其真正的死因却如石沉大海一般,不得而知了。

希特勒血洗冲锋队之谜

1936年6月30日凌晨,曾为希特勒立下汗马功劳的冲锋队在经历一场血腥的屠杀后消失了。为什么希特勒要对昔日功臣赶尽杀绝呢?是历史必然,还是派系之争?事情的真相又是怎样呢?

希特勒

希特勒血洗冲锋队

作为法西斯头领的希特勒,同时也是一个杀人狂。杀人无数的希特勒草菅无辜并不奇怪,但一向视冲锋队为自己左膀右臂的希特勒却为何亲自下令消灭了这支他一手建立的嫡系武装?对于希特勒来说,包括参谋长罗姆在内的冲锋队可谓是自己的心腹,为什么他还要赶尽杀绝呢?

冲锋队被血洗之谜

对于希特勒血洗冲锋队的原因,研究者们经深刻剖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冲锋队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冲锋队必须要退出历史舞台。

其二,希特勒与罗姆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虽然二者是患难之交,但同时两个人又有分歧。

希特勒上台后,罗姆就加紧发展冲锋队,还要进行“二次革命”,建立“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这遭到希特勒的强烈反对。因此他本人被希特勒残酷地处决了。

其三,冲锋队与党卫队的斗争。于1925年成立的党卫队,即黑衫党,原是冲锋队的下级组织,作为希特勒铁杆卫队的党卫队在冲锋队膨胀的同时亦迅速发展壮大。这两支军事力量在争取权势的斗争中必定会矛盾重重。1929年希姆莱任党卫队首领后,矛盾更加激化。

其四,冲锋队不被国防军所容。德国军队在一战后受到限制,在冲锋队成立之初,陆军方面出于将德国武装起来的目的,对冲锋队采取的是扶持态度,把它作为后备军。但随着罗姆想使冲锋队取代国防军的意图日益暴露,军界意识到自身特权受到了威胁。如何取舍二者呢?希特勒本应更偏袒他的发迹部队——冲锋队。然而,这样做又会引发更棘手的问题:一是若保留庞大的冲锋队,他将很难向欧洲各国作出恰当解释,他的外交将因此而陷入难堪境地;二是如果把国防军得罪了,他继承时日无多的兴登堡的总统职位的目的就难以达到。经过慎重考虑,希特勒决定牺牲冲锋队。而且早在他行动之前,他就已经得到承诺:如果他这么做,军界就会支持他继任总统。

于是希特勒便以冲锋队阴谋“二次革命”为借口,顺水推舟地将除掉惹是生非的冲锋队和取悦资产阶级这两个目的在政治清洗中一起实现了。

归根结底,上述四条都可能引发希特勒下决心血洗冲锋队,但是事件的真正原因却仍未浮出历史的水面。

一起离奇的阴谋绑架案

温莎公爵即原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他为情放弃王位,并于1937年让位,与妻子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希特勒却企图绑架他,想利用他完成“和平的绊脚石”计划,幸而并未成功。

不可一世的德国人

1940年的春天,纳粹德军已经征服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并且将三十多万名英法士兵赶到了法国的敦刻尔克地区,还缴获了他们的枪支、大炮、坦克等武器装备。在欧洲大陆上,大英帝国再也无力抵御德国人了。

阴谋绑架公爵夫妇

在策划进攻英伦三岛,即实施所谓的“海狮计划”的同时,希特勒还在计划着除掉“和平的绊脚石”——丘吉尔及乔治国王的行动。温莎公爵夫妇便成为希特勒首先盯上的目标。

温莎公爵就是最初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他因为“不爱江山爱美人”在1937年将王位让给了乔治。然后,他和他的平民妻子来到了巴黎。巴黎沦陷后,他们又到了马德里,在那儿过着平静的生活。

希特勒计划绑架公爵夫妇,送他们回英国当傀儡。如果爱德华八世能再次掌权,这样乔治国王就会下台,丘吉尔也就会被罢免了,如此一来,德国的“海狮计划”也不需要执行了。

绑架温莎公爵夫妇的任务交给了29岁的党卫队军官华斯·施雷伯格,这个人为人精明且手段残忍。很快,施雷伯格和手下的几个人就化装成德国商人来到了马德里。

同类推荐
  • 战国策(中华国学经典)

    战国策(中华国学经典)

    本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君飞莹心

    君飞莹心

    三生石上注定,奈何却起起落落,女主穿越,男主亦寻来,只因前世亏欠,注定要任她欺负,且心甘情愿!兜兜转转终在一起!她说,我恨你,不愿再见你。他却说,我欠你的,愿永生永世陪伴,到底是谁,一步步紧逼,她的妥协,是否会换得一世长安,谁,也不知!“你究竟是谁?”她满怀戒备。“你说呢?”他坏坏一笑。
  • 是奸相还是能臣:史弥远历史真相研究

    是奸相还是能臣:史弥远历史真相研究

    本书坚持“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力提倡的。南宋历史上关于“战”与“和”孰是孰非的争论,自高宗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一直是以“战”为是,以“和”为非。
  • 重生三国之温侯亲卫统领

    重生三国之温侯亲卫统领

    我的新书《三国之北蛟龙》下面有直通车,欢迎大家前去捧场,请多多支持,十三感激不尽!————————————————————书友群:127197647。欢迎大家的加入!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变革史》是一本讲述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土地制度变革的书。它立足当今中国第一热论的土地问题,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周代的“分封建制”和“不籍千亩”,北魏的“太和改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最终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
热门推荐
  •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本书讲述了《红楼梦》的一些故事。全书忠实于原著,在保持原著故事连续性的同时,保持了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全书语言简洁易懂、生动形象,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
  • 易少的腹黑迷糊妻

    易少的腹黑迷糊妻

    对本文不喜者勿喷,文中女主黑,男主更黑,较甜微虐,女主身份不简单,男主身份说出来怕吓死你,总之,这本小说真的很好看。
  • 云与海的深渊

    云与海的深渊

    在历经大难后,韩衍回到了十年前,他决定要改写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但随着他的改变很多他不想改变的事物也发生了改变希望大家可以再书评区给我留下意见,谢谢了。
  • 陛下有话好好说

    陛下有话好好说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这是一个拯救世界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身份神秘兼职剑客的少年,莫名其妙的来到了一个异次元世界。过了一天,他就认识到这个世界充满了森森的恶意。为什么,总有人想掰弯他啊魂淡!奉召?你奉了谁的召!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首席下令请深爱

    首席下令请深爱

    从上小学起,厉冥琛就是万众瞩目的天之骄子,而顾允蜜只是他身边的一只丑小鸭,和他坐了三年的同桌,却从来没被他注意,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暗恋他,那时的暗恋刚开始只是出于一种好感,但是这种好感却一直存在她的心中抹去不了。长大后,她设计接近他,刚毕业的他就已经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长达是十三年的暗恋却是在精心设计下的圈套中开始的,在她和别人订婚宴前夕,他把她骗到自己身边,让她订不成婚。当他知道她背后的阴谋后,会选择爱她还是离去?她把他一手建立的公司送进姑姑的手中时,他没有一句怨言,只要她留在他身边。
  • 选择

    选择

    丛盛元回头看看小双,笑着,拉起她的手。这一次,小双没有拒绝,顺从地被牵领着。他们走到酒店大厅的时候,谁也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 一代文宗

    一代文宗

    在扑街了N本书之后,终于在另开一本书的时候,受到人家的可怜。发来签约的通知。激动之下,努力和编辑沟通,努力填写合约。谁知道,在将合约寄出去之后。却看到官网上一个消息,该编辑的企鹅被盗……一气之下,吐血而亡。大概是老天爷可怜,在死了之后,直接穿越了。来到一个平行空间,没有金大侠,没有那些网络大神,也没有那些在文坛留下浓墨重彩的大师们。然后……然后,一代文宗诞生了。
  • 大宋王侯

    大宋王侯

    一块奇异玉佩,得以梦回北宋初期,鲜血浸染了边关,杀戮遍及南北,华夏江山四分五裂,异族的铁蹄占去了半壁江山,此恨何及?此憾何结?我的故事只有金戈铁马的热血豪情,江湖厮杀的精彩绝伦,官场争斗的惊心动魄,儿女情长的荡气回肠。
  • 小夫君有毒

    小夫君有毒

    别叫我阿姨,我是你老婆,不就比你大十岁吗?你若爱我,必将敬我;你若不爱我,必将弃我。说爱容易,守爱很难。你用出人意料的方式来爱我,我愿沉醉在你的毒里,永不醒来!岁月静好,爱情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