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19900000024

第24章 迈克尔·凯利

伊拉克战争中第一个丧生的美国记者,遭遇了他自己的“殉难日”

“我渴望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迈克尔·凯利

“暴政是场灾难……就像奥威尔写道的,就像军靴在人类的面孔上的践踏。”——迈克尔·凯利

“举行反战游行不是给予和平机会,是给暴君机会,是给伊拉克核武机会,是给下一个恐怖大谋杀机会;这是为邪恶的扩展而游行,不是为邪恶的消失而游行。”——迈克尔·凯利

“他希望成为一个见证者。他比别人更在那里有事可做。他为战争而来,并对此充满热忱。”——迈克尔·凯利的一位同事

“他头顶星空,像孩子一样在睡袋中入睡。他对我说,他已经写满了10个笔记本。接着他把电话挪开耳边,说道,‘你听到导弹的声音了吗?’”——大卫·布莱德利(迈克尔·凯利的老板)

“一些人知道凯利是美国最有天份的作家和编辑;许多人知道他是敢怒敢言的专栏作家。我觉得他是个诚实、关心别人,甚至和蔼可亲的人。”——沙利文(《大西洋月刊》总裁和大西洋传媒集团出版人)

“我们之所以能比以前更加靠近和清楚地观看战争的画面,那是因为记者往往分担战争的危险。”——布什(美国总统)

“麦克尔·凯利刺穿了我的虚伪,是因为他拥有我所尊敬的一切。他是一名真正的作家,一名伟大的编辑。”——某网友

迈克尔·凯利简介

迈克尔·凯利(Michael Kelly,1957—2003),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编辑、作家。他在殉职前,是美国《大西洋月刊》前主编、记者兼《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战地特约评论员。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4月3日他在战场上不幸发生车祸而身亡,从而成为第一个在伊战中遇难的美国战地记者,同时也是在五角大楼“嵌入报道”计划中第一个遇难的战地记者。凯利曾经写过一本名叫《殉难日》的著作,而2003年的4月3日竟变成了他自己的“殉难日”。

凯利的简历光辉夺目,其盛名在美国众所周知。他从小就受其父亲的影响,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还在少年时代,他就说过:“我渴望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他给人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世界上的各种声音,不管是来自书本中的声音,还是天上导弹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倾听;我们要随时准备抛弃已经获得的稳定,投身于另一场或许会送掉性命、但却有着未知的快乐的新活动中,这是一个记者、但更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

凯利的记者生涯最早开始于80年代初的《辛辛纳提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此后又曾在著名的《纽约时报》(该报驻白宫主笔)和《纽约客》杂志工作。后来他还曾担任过《新共和国》杂志的编辑、主编职务。

早在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凯利就以自由记者的身份到中东采访过。他当时是《新共和国》、《纽约客》和《波士顿环球报》的自由撰稿人;为说服他们同意派自己前往中东战场工作,他当时付出了许多努力。但仅仅6周之后,他生动的叙事能力与独立性报道,奠定了其在新闻界的良好声誉。

战争结束之后,凯利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出版了著名的《殉难日》一书(中国著名记者唐师曾后来还在他的《重返巴格达》一书《序言》中提到,凯利在他的这本书中称“巴格达是世界上最廉价的卖淫场所”;自然,唯有战争是其直接或间接的原因)。此书后来还获得了马尔塔·阿尔布朗奖。而他的一篇有关美国资金如何被科威特领袖用来重建豪华宫殿的报道,也获得了广泛好评。

比起其他新闻记者来,凯利具有更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他说:“暴政是场灾难……就像奥威尔写道的,就像军靴在人类的面孔上的践踏。”在政治上,保守的凯利支持共和党。他曾在他的专栏文章中,毫不留情地批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及其副总统戈尔;而对布什政府的政策,尤其是外交方面的政策,他则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比如,他就坚决支持布什总统推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行动。他曾撰文鞭鞑反战者说:“举行反战游行不是给予和平机会,是给暴君机会,是给伊拉克核武机会,是给下一个恐怖大谋杀机会;这是为邪恶的扩展而游行,不是为邪恶的消失而游行。”

1997年,在连续抨击当时正主政的克林顿政府后,凯利被副总统戈尔的密友、《新共和国》杂志的老板佩雷茨开除。在离职之前,凯利与佩雷茨有过一场态度激烈、立场坚定的争吵。

不久之后,凯利进入了《大西洋月刊》工作,仍任主编要职。他的到来,使这家备受尊敬但日趋衰落的老牌杂志重新焕发了熠熠生机。他寻找到了更好的作者,添加了更多尖锐的评论,使它更贴近正在变化中的世界。他对于政治主张的执着,使《大西洋月刊》变得更为硬朗。他的专栏文章中那些固执的右派言论,也许会让一些人实在是不舒服,但是你无法怀疑他在新闻报道与编辑上的出色才华。

2001年在“9·11”之后,凯利果断地派出最好的调查性记者,斥资20万美元完成了该杂志精彩的封面报道。2002年,包括世贸中心废墟清理工作系列报道等在内,凯利的大量出色文章,不但使《大西洋月刊》获得了美国国家杂志奖中的3项大奖,并且让这家杂志的发行与广告获利亦颇丰。而其2002年4月号“萨达姆的世界”的报道,同样精彩异常。但此年秋天,凯利辞去了该杂志主编的繁忙职务,并计划写一本关于美国钢铁工业史方面的著作。

《大西洋月刊》总裁和大西洋传媒集团出版人沙利文说:“一些人知道凯利是美国最有天份的作家和编辑;许多人知道他是敢怒敢言的专栏作家。我觉得他是个诚实、关心别人,甚至和蔼可亲的人。”

作为《新共和国》杂志的前任主编,凯利还曾出现在几年前斯蒂芬·格拉斯的一部著名影片《说谎者》中。这至少说明两件事情:一,他在美国的名气很大;二,他当年在《新共和国杂志》工作期间撰写的那些政治倾向过于鲜明的文章,产生的影响很大。

迈克尔·凯利在伊拉克战场因车祸不幸身亡

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为了能报道战场上的真相,麦克尔·凯利毅然离开舒适的办公室,奔赴危险的战场,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发回了大量前线新闻报道。与12年前初来海湾情况不同的是,这时他已是2个孩子的父亲。那么他为何重回战场?他的一位同事说:“他希望成为一个见证者。他比别人更在那里有事可做。他为战争而来,并对此充满热忱。他希望看到第二次的行动。”

一直到凯利死亡的前一天,他的老板大卫·布莱德利仍与其通过电话。布莱德利回忆说:“他头顶星空,像孩子一样在睡袋中入睡。他对我说,他已经写满了10个笔记本。接着他把电话挪开耳边,说道,‘你听到导弹的声音了吗?’”

作为《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战地特约评论员,凯利的最后一篇专栏文章刊登在该报的4月4日(他殉难的翌日)上。

2003年4月3日,在伊拉克战场上,凯利作为随军记者,跟从美国陆军第三机步师正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推进,就地采访,沿途报道。当天晚上,在萨达姆国际机场以南地区,他因其乘坐的美军“汉威”吉普车发生意外车祸而不幸身亡,与他同乘一车的一名美军士兵也当即丧生。但车祸现场情形不详。

凯利不但是第一名在伊拉克战争中丧生的美国记者,也是大约600名获准“嵌入”美军部队的随军记者中遭遇致命事故的第一人,是各国媒体在伊战中殉职的第五个战地记者。

4月4日,《华盛顿邮报》与《大西洋月刊》都公布了凯利遇难的消息。

白宫发言人弗莱舍说,布什总统对凯利的死“表示哀悼,并慰问他的家属”。

凯利殉难几天后,白宫记者协会举行第89次常年宴会。美国总统布什出席宴会并发表演说:“我们之所以能比以前更加靠近和清楚地观看战争的画面,那是因为记者往往分担战争的危险。”记者有机会“目睹士兵的技术、勇敢和大方得体,随军记者赢得军人更大的尊敬,因为他们也表现出自己的坚毅和勇气”。

布什只发表了10分钟演说,追悼在伊拉克遇难的13名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但特别突出两名美国人的生活和家庭,他们是凯利和全国广播公司的布卢姆。

由于上述原因,以往的盛会总是随心所欲和轻轻松松的,记者和总统互相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但此年的宴会变得严肃和有保留。

有位网友写道:“麦克尔·凯利……是在有点意外的车祸中丧失生命的,就像海明威并非是真正在战斗中负的伤,它多少令受害者本人感到遗憾。更遗憾的是他没有看到萨达姆的雕像被拆毁的历史性时刻,他为此已经等待了很多年。这则伤亡最终刺激起我对于战时记者的兴趣。老实说,多年以来,我一直对于这些在前线奔跑的记录员持有保留意见,也从来没有像正常的年轻人那样,听到炮弹在头上呼啸就振奋不已,并对自己说:‘看,我在参与并记录历史进程’。

“麦克尔·凯利刺穿了我的虚伪,是因为他拥有我所尊敬的一切。他是一名真正的作家,一名伟大的编辑。”

同类推荐
  •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

    本书从文学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原因、文学的多维结构和多种性质、艺术特性的审美场,文学对象的内涵整体性等角度阐述,探讨了创作美学的奥秘。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中华诗词精典

    中华诗词精典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几千年来,古诗词以其简练的语言、和谐的音韵、绝妙的境界表现着各个时期如画的风景、多彩的生活、丰富的人生以及深刻的哲理。
  •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低调(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低调(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周涛所著的《低调/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精选“文坛奇才”“新疆名片”周涛的散文,既收《莫提娘》、《李双江轶事》和《申怡敏上边防》等名篇,又囊近期佳作,经典性与时代性兼具。
热门推荐
  • 炮灰的金手指

    炮灰的金手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得到了一个手镯,手镯说,它是伟大的系统,我会和你一起玩耍,咪嗦~系统说:我是你的金手指,你是炮灰的金手指,咪嗦~其实这就一个炮灰得到系统这个金手指,然后成为另一个炮灰的金手指的故事!
  • Love for Love

    Love for Lov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抓鬼星师

    抓鬼星师

    一切就似冥冥中注定一般,虽不想踏上顶峰强者之路,无奈心中那股不愿看到身边重视的人受到一点伤害的意志,就已经造就了不平凡的一生!红颜泪,少年情,愿君相伴,执手天涯,笑看众生芸芸;生不弃,世不离,神鬼人妖,千古绝恋,悲叹缘尽轮回!再厉害的鬼都是鬼,正巧我是抓鬼的;再强大的妖还是妖,不巧我偶尔也搞点副业!若要问我何资本,好说好说,神将在手,神器我有,靠山不多,鬼域之主,妖界之皇,顺带下界一神王!
  • 地狱三太子

    地狱三太子

    蒙追,本是地狱三太子,因其天性与地狱的无间做不到融合。更是打乱了地狱之中轮回的因果,导致被其父:地狱之主的流放。无意之中,蒙追穿过轮回隧道,来到人间。人间与地狱,本是两个世界,地狱小鬼不能私自来到人间,这是铁律。蒙追在人间,因为流放,被封印了三太子的法力,只有小鬼的本事。但总有一天,他会带着骄傲与地狱三太子应有的姿态,重回地狱!
  • 花都仙医

    花都仙医

    【起点五组签约作品】修真界仙医李开阳,重生成为一名都市实习医生,他本想治病救人,重新踏上修炼道路,奈何滚滚红尘,艳福不断,清纯可爱的护士,火爆热辣的警花,端庄淑雅的大家闺秀,一个个美女接踵而至,李开阳又该如何独善其身?
  • 创世之灭魔屠仙

    创世之灭魔屠仙

    一个人要是倒霉,能够倒霉到什么程度?穿越一次够背的了吧,没想到还能卷进人魔仙的争霸阴谋里。一到异世就让老子当特工,你倒是给点资金给点能力啊,什么都不给?老子可要卖队友了啊!
  • 还君明珠:棺材王妃

    还君明珠:棺材王妃

    前生恨幽幽,一缕芳魂化为异世灵魂附身,于棺材中苏醒,从而满身戾气,又遇强人欲耍“非礼”,吓退强人方知两世记忆下的情路艰险。前世今生,我穿越而来只为还君明珠。
  • 妖网

    妖网

    生于人世间,宛如存于夏日浩淼的星空,彼此间素生牵绊,或亲情、或友情、或爱情,汇聚成“星”,交织成“网”。如同传说般,若每个人都是天上的一颗星,“牵绊”便如大网牵引并保护着每个闪耀的生灵在这水墨无光的世界,避免于迷途,远离于沉沦。而生存并潜行于这水墨之间,另一种被称之为“妖”的生物,觊觎着每一颗牵连的星光,对他们而言,满口吞下这闪耀着光芒的果实,便能享受那穿透灵魂且渗透于心脾的美味。于是他们潜伏在每一颗星的身旁,在不被察觉的前提下,细细地剪断那一根根牵连着的缠“网”。当最后一根牵绊被剪断之时,等待着失去最后一丝牵连“果实”的,将是早已张开的血盆大口。
  • 异能幻铠

    异能幻铠

    一个S级特工,被一本奇书带到了一个异能横行的世界,看主角如何在异世界拼斗,成为异世第一人。
  • 万界术士

    万界术士

    你说我抢?那你知不知道,你所谓的世界,只是我等创造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