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19900000032

第32章 吕岩松

“采访过被炮火轰炸的地方最多”的中国记者,他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唯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没有第一手材料,写不出好作品;没有牺牲精神的记者,永远成不了优秀的战地记者!”——吕岩松

“南摩拉瓦河,你是历史的见证人。今天你目睹了北约的暴行,明天你一定会看到它如何被钉到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吕岩松

“我只是留在南联盟的中国记者中的普通一员,大家的风险概率是一样的,并不存在一个特别的勇敢者。我所做的是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我必须做的。”——吕岩松

“有的同志已经牺牲了,而我还好好活着,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要说就多说说那些死去的战友吧!”——吕岩松

“人们仅仅珍惜、乞求和平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去捍卫和平。”——吕岩松

吕岩松简介

吕岩松,被誉为“不屈的战士,党报的骄傲”;“英勇无畏的新闻战士”;“恪尽职守的战地记者”;“不屈的战地记者”等。他于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是一个“憨厚、热情的东北小伙子”;1985至1989年在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学习,1989至1991年在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工作,1991至1993年任人民日报驻俄罗斯记者,1993至1996年任人民日报国际部编辑,1996至2000年任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2000至2001年任人民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2002年至今任人民日报驻莫斯科首席记者。他是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荣誉获得者,被人事部和中宣部联合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被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授予“南斯拉夫之星”勋章。

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与战地记者,吕岩松在其10余年新闻工作历程包括战地采访上,曾经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唯一”、“最”。他曾多次被指定为时政记者,参加中央领导重大外事活动的报道;1991年被人民日报派驻俄罗斯,成为该报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驻外记者;1998年2月作为第一个被特许并深入科索沃战区报道时局的中国战地记者,第一个采访了激进的阿族解放军;在1999年3月至5月间,第一时间向国内发回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北约使用5枚导弹袭击我驻南大使馆、3名中国记者牺牲、死难者的遗照及现场等一系列全球、国内首家和独家新闻,其中发表在1999年5月18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的《中国使馆升旗》成为全世界独家新闻。

吕岩松作为一名党报的新闻工作者,不仅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政治敏锐感,而且对工作兢兢业业,踏实肯干,他撰写的内参多次为中央有关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准确依据。1996年5月他出任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塞尔维亚语,很快便能用塞语工作。他并没满足于此前驻俄采访报道的经验,而是认真研究南斯拉夫、巴尔干地区的安全问题,他所采写的文章由于扎实有深度而引起有关研究机构关注。

特别是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前南联盟轰炸以来,吕岩松“以党报记者的高度责任心,冒着生命危险,及时、准确地发回大量新闻稿件和照片”。北约轰炸是在3月24日北京时间凌晨3点开始,吕岩松5点就发回稿件,成为国内独家新闻。5月8日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时,死亡距他只有十几厘米,最后他成了使馆唯一幸存的中国记者;他临危不惧,在轰炸发生仅仅15分钟后,于第一时间内向国内报告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并在使馆随时可能再度发生爆炸的危险情况下,他置生死于不顾,一边帮助抢救伤员一边进行现场报道,及时发回许多独家新闻稿件和数千张照片,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事实真相。

1999年5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及时出版了吕岩松的战地通讯报道集《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来自南斯拉夫战地的报告》。战争结束后,吕岩松的战地摄影展《目击暴行》在全国巡展,其战地摄影作品集也很快出版了,引起全社会强烈反响。

吕岩松在南斯拉夫前线的英勇事迹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联盟使馆发动野蛮空袭,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为国捐躯。人民日报社记者陈特安、刘华新写道:“作为人民日报工作人员,我们同样感到自豪的是,与三位烈士一起出生入死的还有我报驻南联盟记者吕岩松。在他身上同样体现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优秀品质。他为了和平,为了正义,为了祖国,为了党的新闻事业,公而忘私,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夜以继日,奋力拼搏,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在与死神只有十几厘米之隔的危险时刻,他第一个向国内报回了这一震惊世界的严重事件,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强的新闻敏感。”(《不屈的战士,党报的骄傲——优秀战地记者吕岩松事迹介绍》。)

这次北约轰炸南联盟,吕岩松一开始住在人民日报记者站;但后来考虑到安全问题,他和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等一起住进了中国大使馆。使馆被袭那天,同住在使馆的还有邵云环和许杏虎夫妇。不幸的是,4位记者中3位壮烈牺牲,只有他幸免于难。已经不能用普通的危险来形容当时情形,简直可以说吕岩松是死过一次的人。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他所做的一切,足以证明我们的战地记者是英雄的记者。

炸馆事件发生在5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5时45分。吕岩松从一片黑暗中搀着妻子摸索着逃了出来。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他没有想到带上个人物品,却本能地带上了照相机、摄影包、海事卫星电话等新闻工具,完全忘了自我,心底里装的只有工作。他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将消息通过手机传到他的前任、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编辑胡锡进家里,这时离大使馆被袭才15分钟。不久吕岩松又把新华社记者邵云环牺牲、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及使馆武官等3人失踪的消息报了回来。而吕岩松在熊熊烈火中发出的消息,就是中国甚至全世界关于此次事件的第一个反应。这不仅为人民日报的报道增了色,也为我国的外交、我国政府的决策赢得了宝贵时间。

吕岩松将消息通报国内的同时,还立即着手现场新闻报道。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确认3位中国记者牺牲的消息,第一个发回了死难者的遗照,第一个报道了北约使用5枚导弹……8日上午10时许,吕岩松强忍住悲痛,作为现场唯一活着的中国记者,向人民日报网络版发回了目击中国使馆遭袭的文字消息,里面已明确写出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也遇难了。这是中国第一篇比较详细描写中国使馆遭袭击的稿件,也是在全世界首先写出除新华社记者邵云环遇难外,许杏虎、朱颖两位也同遭厄运的消息。

吕岩松用自己悲愤的笔,记录了侵略者的野蛮罪行,也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满腔义愤。一封封慰问信、一个个电话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飞翔在战火中的凤凰”。生死关头方显英雄本色。3位烈士在敌人的轰炸中倒了下去,吕岩松又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

吕岩松曾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没有第一手材料,写不出好作品;没有牺牲精神的记者,永远成不了优秀的战地记者!”早在科索沃危机爆发前,他多次去过波黑、科索沃的战争前线,甚至在科索沃的大山里见过“科索沃解放军”,这是需要有相当勇气的,因为那帮激进的阿族武装分子对中国记者很不友好。《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同事们十分担心他的安危。但他为了采写到第一手材料,冒着被阿族分裂主义者袭击的危险,深入科索沃腹地采访冲突双方的武装人员和居民,想方设法了解详细情况,昼夜赶写并发回了数十篇对南联盟时局分析、评论的稿件,成为那段时期《人民日报》国际报道中的闪光亮点。

烈士记者许杏虎生前说过,吕岩松“所采访过的被轰炸的地方是所有中国记者中最多的一个”。吕岩松去过苏尔都利察两个危险的居民街、国际列车被炸的格尔戴利察峡谷现场、贾科维察附近的难民车队被炸现场、总统官邸被炸现场、塞尔维亚电视台被炸现场,还去过其他很多敏感地区,采写了170多篇见报战地稿件。他在南摩拉瓦河畔写道,“南摩拉瓦河,你是历史的见证人。今天你目睹了北约的暴行,明天你一定会看到它如何被钉到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

为此人民日报社在1999年5月17日举行吕岩松英勇事迹表彰大会,决定给他记大功一次,晋升两个工资档次,颁发一次性奖金2万元,并颁发其记功奖励通令,号召全社职工向他学习。面对国家和社会给予的崇高荣誉,他自己十分平静。他把报社给的奖金全部捐送了烈士家属,并一次次要求大家封锁消息;还十分真诚地对所有关心他的媒体及热心读者说,“我只是留在南联盟的中国记者中的普通一员,大家的风险概率是一样的,并不存在一个特别的勇敢者。我所做的是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我必须做的。”

吕岩松从南斯拉夫回国到去莫斯科工作

2000年5月,在炸馆事件发生一周年之际,吕岩松已回到国内工作。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战争中惨死的生命。被炸毁的桥梁、建筑可以重建,人们心里的创伤也终究会随着时间慢慢抚平,只有无辜被涂炭的生灵永远不能再活回来。对前段时期美国处理所谓8个责任者一事,经历了炮火和鲜血洗礼的吕岩松于这种敷衍了事的做法根本不感兴趣。他说,一个煤矿坍塌了,不去弄清事故原因究竟是野蛮开采还是纯属意外,却简单撤掉矿长,这样怎能平息死难者家属的民愤!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事件本身的过程都没搞清楚,根本谈不上处理事件责任者。他还说,“有的同志已经牺牲了,而我还好好活着,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要说就多说说那些死去的战友吧!”

经历战争,亲眼目睹南联盟人民手拉手保护大桥,车间工人用自己的身体保卫工厂,吕岩松感到人性的光辉在战争的特殊洗礼中得到升华。他感到生命的可贵,对和平的珍惜。他说,“人们仅仅珍惜、乞求和平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去捍卫和平。”

在近两年吕岩松任人民日报驻莫斯科首席记者期间,他继续勤奋、扎实工作,履行一名新闻工作者的神圣、光荣职责,采访、报道、拍摄了许多优秀新闻稿件与照片,以反映俄罗斯社会与政府的最新动态、重大消息,包括不少战争、暴力、恐怖活动方面的内容。

如2004年俄罗斯别斯兰市发生人质被劫持恶性事件,全球瞩目。吕岩松的报道又快又确切,而且全面、系统,人民网上会及时出现他撰写的事态快讯,光9月3日与4日就有数十条。这便说明他时刻在关注着电视、媒体的动静,并不断亲往危险现场采访。此后他还发表了长文《人质危机后强力改革激争议俄罗斯审时适变》,显见他自己还对该事件的前因后果作了大量调查和分析。

同类推荐
  • 滴水禅思

    滴水禅思

    本书以散文随笔的笔调,诠释了关于人生的许多道理。收入的文章包括《圈内圈外》、《学会快乐》、《朋友》等。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宋词三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宋词三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自尊的独语

    自尊的独语

    美丽、孤寂、荒芜、甚至罪恶,才可能徐徐燃起自己的生命火焰,才可能造就人类的光……人,确实是“无价”的;而一切卓越的有利于人类前景的创作,便是“无价之人”的“文”:无论是文义文采的“文”,还是文质彬彬的“文”。尽管我们对文学、对世界、对人自身的探究是无止境的,但我还是觉得韩少功是那种相对成熟或健全的作家,早先在读小说时就有这种印象,如今再读散文,这种印象便显得更清晰更深刻。
  • 蓟轩诗词

    蓟轩诗词

    前一个集子《画虎居诗词》迄1996年9月。这个集子包括自1996年10月到2003年5月这六年半我的诗词作品,略加删选,存约500首。这期间我移居北京蓟门桥附近,新居名“蓟轩”,就给此集取名《蓟轩诗词》。博学的中石兄告诉我,据《说文》,蓟是古帝尧之后之所居。原来搬进了古大圣人的老家。
  • 石羊河,我家乡的河

    石羊河,我家乡的河

    这是一本散文集,主要记录了家乡石羊河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石羊河的赞美。
热门推荐
  • 仙古世家

    仙古世家

    一个废材修武者,被家族视为耻辱。无资格练武,机缘巧合遇到了....
  • 天命医女:腹黑帝王的宠妃

    天命医女:腹黑帝王的宠妃

    苏染莲,一届平民之女,其医术之神奇为江湖之佳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获苏神医一碰,从此无病上身。获苏神医一药,百毒不侵。”峰晋,当今圣上,天下如此太平全靠他的统治,为百姓所爱戴。但是真实的他又是什么样的人?你认为这是一部宫斗传?错,天下之大,一个小小的皇宫怎么留得住苏染莲的脚步!
  • 极道战皇

    极道战皇

    一个遭遇了劫难的少年,在劫难后遇到了一生最大的改变,转生,突破极限,打破规则,一个少年会走向什么样的道路?
  • 苍天神帝

    苍天神帝

    我得永恒,苍穹永生!我得不朽,宇内澄清!曾经的一方霸主,如今的天才少年,一路高歌狂飙,改天换地,冠绝苍穹……
  • 总裁霸爱:娇妻别想逃

    总裁霸爱:娇妻别想逃

    莫名其妙地被扛走……莫名其妙地差点被……莫名其妙地当了妈……等等,没有生过娃啊!哪来的宝宝,不要乱叫妈妈好咩?什么?那只狼让你这么叫的?“好在还不算久,五年,你终于回来了。”对面有只狼朝她笑,露出了雪白的獠牙。“我又可以好好地享用你了,沈晴天。”纳尼?哎放手,你这只……先把话说清楚!五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啊摔!
  • 霸道夫君别乱来

    霸道夫君别乱来

    她是尊贵的王。他是个冷心冷肺的男人。阴差阳错,他要她的清白。当两人再次相遇,他笑了。怎样的宠溺才叫爱?怎样的深情才叫真心?当男人为她把命交出的那一刻,凌修拔泪流满面。
  • 焚仙炎帝

    焚仙炎帝

    仙界祖龙的金丹,让一个孩子变成了傻子,而在他18岁生日那天,他的身体在此出现了问题,这次,他不在傻,他觉醒了“炎”的力量,而祖龙又在不知名的原因下自愿与他融合,这究竟是为什么?祖龙,又是因何陨落?而他又究竟是谁?
  •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追回一把价值连城的十七世纪意大利纳格希尼小提琴,女刑警吕月月奉命保护已来到内地的香港黑社会头子潘大伟的弟弟潘小伟。他是追回这把小提琴的唯一线索。香港天龙帮寻踪而至,潘小伟几次险些丧命。在频繁的接触中,潘小伟对吕月月渐生爱慕之情。在吕月月的再三说服下,他答应交回这把小提琴,但要吕月月跟他逃往香港。吕月月沉醉于潘小伟的爱,又不能背叛组织,放弃她的职责,她终于拨通了刑警队的电话,这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就此烟灭灰飞。
  • 科学家修仙

    科学家修仙

    【新书《梅凌剑仙》已发布】一个年轻有为的人类顶级科学家因为一场实验的失败而重病缠身,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科学的执著。在生命的最后年月里,他“逃”出医院,要完成自己最后的研究。皇天不负有心人!时空旅行的奥秘被他揭开,而他自己也义无反顾地去亲身实验这最后的发现。然而,在他踏入时空大门之后,他发现,一切都变了,这个新的世界超出了他原有的认知。而他自己,更是莫名其妙地当上了新郎官儿······
  • 豪门巨星之宠妻如命

    豪门巨星之宠妻如命

    她被誉为最有潜力的新星,未等她踏上娱乐圈巅峰处,突然横遭意外死亡。重生在一个和她同名同姓的女孩身上,身为豪门少夫人,实则有名无实,丈夫在外别的女人,当她如空气般透明,无视她的存在。果断踹掉名义上的丈夫,她以全新的身份再次踏进娱乐圈,一步一步踏上巅峰处。当她成为了当红影后时,为什么身边会有一只踹不掉的忠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