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34100000012

第12章 高速发展的工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20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在调整的基础上,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时期。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环节的各项改革措施陆续出台,给工业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中国的企业改革,经过20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长期共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中国国有经济在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战略产业中一直占有绝对优势。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担负着完成国民经济计划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截止到1993年底,国有企业总产值在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1年的77.6%下降到49%,但国有企业实现利税却占全部企业的66.3%,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占59.6%。集体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如异军突起,蓬勃发展。1993年,集体企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1年的22%上升为37%。与此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几乎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阔步前进。外商投资、个体和私营企业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1年的0.4%上升为14%,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1979年到1993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3%;1981~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1991~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1.2%,而工业总产值1981~1996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8%,1991~1996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2%。其中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国有企业的支持,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要取得今天这样的巨大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三阶段

2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12月到1984年9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企业改革的主要特征是扩权让利,即扩大企业自主权,赋予国有企业一定的财力,调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按照五个改革管理体制文件组织试点的通知》,包括扩大国有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开征固定资产税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的规定,拉开了企业改革的序幕。1983、1984年,从实行第一步利改税开始,到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将国有企业上交利润改为交纳流转税和所得税,为税制改革探索了路子。1984年5月10日,国务院在总结企业扩权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为增强企业活力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

第二阶段:从1984年10月到1993年10日,是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这一阶段,企业改革以建立经营责任制为主要特征。1984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求围绕这个中心环节,主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确立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并提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适当分开的,明确国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这为企业改革提出了方向。在此期间,国家还颁布实施了《企业破产法》、《企业法》,借以推进企业自主权的落实。1984年我国国有企业开始推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到1988年底,全国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已占83.2%,这些企业生产增长16.5%,实现利税增长27.1%,都好于同期全国国有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也造就了一大批适应商品经济、懂得市场竞争的企业家。1987年初,按照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实施了多种经营承包或租赁的责任制,截止到1988年底,全国已有91%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各种承包责任制,56%的国营小企业改为集体经营或个人承包及其他经营方式,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发展生产、改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生产效益都取得了好的成绩;部分国有企业开始了股份制与企业集团的试点。

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呈现多样化趋势,这也不同程度地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1992年7月23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明确了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赋予企业14项经营自主权。国有企业在继续实行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对生产经营设置、人员流动、产品销售、工资奖金、税后利润分配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促进企业转换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条例》的贯彻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过程。国有企业开始迈入市场运行的轨道。

第三阶段: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由政策调整转向创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依照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实体,进一步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直接融资,充实企业资本金;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国有小型企业改革的步伐。此后,各地都展开了关于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试点,探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突出矛盾,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截止到1998年初,国有大中型企业有1.48余万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4%,其产值、固定资产净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部工业企业的44%、62%和59%。国家拟抓的1000户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占全国国有企业总数的0.33%。而资产达28000多亿元,占国有工业资产总额的48%,销售收入的46%,利税总额的71%。其中,工业企业878户,仅占全部预算内工业企业总数的2.8%,而资产总额占63%,产值占69.6%,销售收入占70%,利税占74%。这些企业和集团基本上是国家经济命脉和高科技的集中点。

通过20年来的企业改革,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1)企业拥有了一定程度的经营自主权,开始摆脱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2)企业经营思想开始从适应产品经济的封闭式向适应市场经济的开放式转变。(3)企业开始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4)企业组织结构已由单一形态向多元化转变,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跨国公司、股份公司,以及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5)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已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管理的重点从对物的管理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过渡。(6)企业管理法制化正逐步得到加强,对改善企业内外部经营条件、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四大和“八五”计划都对9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作了阐述,国务院随后又颁布了《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明确提出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汽车、建筑、机械、电子和石化等支柱产业,以及金融、零售、房地产、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倾向,并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其他一些引导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重大政策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继续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各种配套改革,国有企业在90年代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八五”(1991~1995)时期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为17.8%,比“七五”时期的9.2%高出8.6个百分点。1996年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27.7%。工业以明显高于其他部门的更快速度增长,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推动中国工业化向新的阶段发展。

从国际比较来看,90年代,各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都不理想,美、英、德等国甚至出现负增长年份,日本经济也处于持续衰退时期,而中国经济则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这表明,与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对发展国家经济景气度高度以来的情况相比,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即中国能够在世界经济不很景气的环境中仍然保持很高的经济增长率,保护自我持续“增长极”态势。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不仅与不景气的发达国家相比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与经济增长较快的其他亚洲国家或地区相比,也更胜一筹。1991~1994年,印度、泰国、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3.8%、7.8%和6.6%,而中国达到12.2%。

经过持续的高速增长和不断的建设,中国已成为工业生产大国,不少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年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其中,钢、煤、水泥、棉布、电视机等产量居世界第一,发电量、化肥、化学纤维等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20年,是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生机最旺盛的时期,我国工业经济稳步前进。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4237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110650亿元。国有工业生产在改革调整中保持平稳增长。以1997年为例,1997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1752亿元,比1996年增长11.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1726亿元,比1996年增长7.1%,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9894亿元,增长5.4%;全年完成轻工业增加值14680亿元,比1996年增长11.7%;重工业增加值17072元,增长10.5%。

二、工业整体的可喜变化

1978年至1997年近2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工业整体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具体的发展表现在各类不同的行业上。

1.稳步前进的钢铁工业

改革开放20年的过程中,我国钢铁工业转变指导方针,走立足现有企业挖潜、改造、配套、扩建的路子,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组建发展企业集团,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的钢铁工业发展道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钢产量1978年只有3187万吨,1996年首次突破1亿吨,达10124万吨,从1994年的世界第二位跃居首位,1997年提高到10757万吨,继续保持世界首位的位置。

中国钢铁工业保持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钢铁工业钢产量平均增长8.94%,1994年达到9261万吨,提前实现了“八五”的产量计划。仅1990~1994年4年所增加的钢产量就相当于改革开放以来净增钢产量的一半。从1949年产钢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发展到了钢产量居世界第2位的钢铁大国,1996年跃居世界第1位。“八五”期间,钢铁工业,重点建设了宝钢三期、攀钢、武钢等项目,钢铁产量年均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在钢铁工业的发展中,大中型国有钢铁企业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十大钢厂的产量和上缴利税一般占行业总体水平的60%~70%。在产量增长的同时,钢材品种逐步适应市场的需要。产品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普通钢材特别是建筑钢材,目前供大于求,那些具有较高技术和附加值,产需缺口较大的钢材品种,如薄型钢板、硅钢片和无缝钢管等,国内自给率也在逐步提高,其中板管材自给率由1992年的37%上升到43%,在炼钢生产中标志着技术进步的连铸比也由1990年的22.4%上升为40%,吨钢综合能耗逐渐下降,1992年为1.57吨标准煤/吨钢,1994年降为1.52吨标准煤/吨钢。

2.突飞猛进的能源工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工业建设的步伐较大,能源工业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上升,占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也逐年提高。煤炭、原油开采能力、发电量均有巨大的提高,天然气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1994年石油新探明储量达7亿吨,是近十几年来最多的一年。

石油工业在改革开放中试行成本包干,实行内部经济核算,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改革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全行业实行原油产量包干,并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加速陆上和海洋的勘探和开采。原油年产量由1978年的1.04亿吨提高到1997年的1.6亿吨;1993年,全国共产原油1.44亿吨,超额完成了计划,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五位,一直保持至今。

煤炭工业在改革开放中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入“八五”以来,煤炭基本建设规模达1.4亿吨左右,新增生产能力12417万吨,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很高,年产300~500万吨的大型和特大型矿井,使我国煤炭工业的开采跨入世界先进水平。1997年我国的煤产量达到13.9亿吨,是1978年的6.18亿吨的两倍多,连续5年居世界之首。

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我国的发电量只有2565.5亿度,1987年全国发电量高达4960亿度,发电量和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之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好势头,1996年发电量为10813亿度,跃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为11320亿度,比1996年增长4.7%。

尤其是“八五”期间,能源工业领域更是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八五”期间的天然气勘探为计划的1.7倍。电力工业新增发电装机容量6782万千瓦,比“七五”期间增长了46.4%。发电用一种能源也趋于多样化。建成了大亚湾、秦山核电站,改变了中国无核电的历史。三峡水电站工程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准备,于1994年破土动工,并于1997年11月8日顺利实现了大江截流,表明中国的电力工业技术水平在某些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建设大型水电站方面已具有相当的经验并掌握较高的技术。无污染的新电源建设如风力发电和地热、潮汐发电,已经进入研究和推广阶段,其中风力发电已累积推广了14万台。电网的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展,500千伏输电线路1994年已达到11197公里,比1987年增长了149.8%,变电容量发展到3866千伏安,比1987年增长了188.7%。“八五”期间原煤产量累计58.8亿吨,比“七五”期间增长了19%,年均增长3800万吨,增长率为3.3%,总量位于全世界第一。石油产量1995年为14032万吨,天然气产出160多亿立方米。“八五”期间石油产出7.23亿吨,比“七五”期间增长了6.7%,年均增长1.5%,总量保持了世界第5位。电力供应发展最为迅速,199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324万千瓦,比1990年增长54.5%;发电量1995年为10300亿千瓦时,“八五”期间总发电量为41893亿千瓦时,比“七五”期间增长16%,年均增长9.77%,装机容量与发电量名列全世界第二位。

3.实施战略发展的交通运输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交通运输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加大了对交通运输业的投入,交通运输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加强。

首先,铁路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铁道部提出了“改革迈大步,运输上台阶,建设大发展”的总体思路,做出了“强攻京九、兰新,速战宝中、侯月,再取华东、西南,配套完善大秦”的部署,在全国开展了一场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气势恢宏的铁路建设大会战。到1997年底,营业铁路总里程达到6.49万公里(含合资和地方铁路),国家复线率达到33%,电气化铁路突破1万公里大关,电化率达到20%左右,从而使我国铁路网络结构和运营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综合运输能力有新的提高。尤其是“八五”期间,铁路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五年,年平均新建铁路突破2000公里,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水平。

公路的发展则以每年1万公里的速度增长,到1996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18.6万公里,实现了县县通公路的目标,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分别达到97.3%和81%,开通农村道路客运班线3.9万条。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截止到1996年底,全国已建成高速公路3422公里,遍布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广东十几个省市。

改革开放使我国民用航空打破了只靠国家投资、高度集中的格局。1987年第一家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成立,后发展到全国有骨干航空公司6家和20多家地方公司。中央、地方共同办民航,大大加快了民航的发展。从1978年到1993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翻了四番,仅地方公司1993年的运量就已经超过民航1978年的水平。

三、高速增长的支柱产业

要加快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除了要求协调的工业结构以外,还要有支柱产业的强有力拉动。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已经出台了90年代的产业政策,确定了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支柱产业高速增长,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支柱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六五”期末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七五”期末为2.7%,“八五”期末为3.7%,增加了1.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六五”期末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3%,“七五”期末为3.8%,“八五”期末为6.2%,增加了1.9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了0.4个百分点。这些支柱产业的经济效益也处在比较高的水平。

其次,支柱产业的投入得到了加大。“八五”期间,逐步加强了对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的投入,重点建设了以无锡微电子工程、一汽、二汽、天津夏利汽车和茂名、吉化乙烯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骨干项目。

第三,支柱产业迅速成长,产业竞争能力得到提高。机械、汽车、电子、石化及建筑等支柱产业在加速发展,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对外开放中产品结构得到调整。其中,发电设备、轿车、乙烯、化纤和一般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以彩电、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家用电器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不仅基本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已具备了国际竞争能力。电子产品的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目前已形成彩电年产2000万台、彩管年产1520万台的生产能力,产量居世界第一;录像机工业通过高起点的技术引进,形成了年产280万台整机的生产能力;国产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生产已具规模,中国自行开发的04程控交换机1994年产销量已达200万线;计算机已具备微机、小型机、中型机的开发和批量生产能力,其工业总产值由1990年的50亿元上升到1994年的395亿元;集成电路的大生产技术已达到2~3微米,1.2微米的生产线已开始投入运行,年开发能力约300个品种,年产量达到3.5亿块。

在已被确定的支柱产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汽车工业。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是在徘徊之后大踏步前进的。中国的汽车工业从1953年开始起步,至今已走过了45年的历程,但一直到“八五”期间,汽车工业才真正迈开了大步。1953年,一汽开始建设,30年后产量只达到8万辆。1969年建二汽,又用了16年时间,只形成8.5万辆的生产能力。到1983年,整整花了30年,全国的汽车产量才达到23.9万辆,产品几十年一贯制。但是,进入9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汽车产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1991年为71万辆,1992年上升到108万辆,1993年为128万辆,1994年增至140万辆,1995年为145万辆,1996年高达150万辆。“八五”期间的汽车产量为“七五”的2.3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3.3%,其中小轿车102万辆,客车143万辆,货车342万辆,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7.9%、23.3%和18.1%。

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本动因在于投资力度的大幅度加大。1953~1985年,国家用于汽车工业的投资只有51亿元,加上地方投资共101亿元。“七五”期间国家和地方投资约168亿元,而“八五”期间,国家共安排投资384亿元,加上汽车全行业通过多渠道筹资,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8亿元,相当于前37年投资总和的2.2倍,为“七五”期间的3.5倍。

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产品结构、品种和质量都得到明显改善。从产品结构看,轿车、客车和货车的结构由“七五”期末的8.33%、25.04%和66.63%变为“八五”期末的20.69%、25.51%和53.79%,柴油车的比例也由14.88%提高到25%左右。从产品品种看,目前全行业基本车型已有6大类120多种,专用汽车有750多种;“八五”期间《汽车产品目录》内的车型已达13355种,比“七五”的6504种增加了6851种。从产品质量看,“八五”期间汽车行业质量抽查平均得分为87.83分,比“七五”上升了7.59个百分点,汽车可靠性主要指标平均故障间隔里程为3817.76公里,比“七五”末的1705公里及重点考核产品的2576公里(不含轿车)均大幅度上升。

中国1994年的汽车产量居世界第11位,但与居于第6位的韩国相比少了90万辆,只有韩国产量的61%。“九五”计划至2010年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机械部的规划,到2000年,汽车产量要达到300万辆,轿车要占总产量的50%;到2010年,汽车生产能力要达到600万辆,其中轿车为400万辆,并形成3~4家年产100万辆以上、品种系列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的汽车工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过近20年的奋斗,我国工业改革取得最大的成就是我国的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瓶颈”制约大大缓解。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国民经济的奋斗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把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仅在“八五”期间,中央政府就为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设立了专门的融资渠道和手段,并对这些投资领域进行了必要的改革,扩大了投资主体的范围,增加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八五”期间,我国基本建设新增能力如下:煤炭开采增加12417万吨;石油开采增加9412万吨;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增加8454万千瓦;水泥生产增加3145万吨;机制糖生产能力增加36.2万吨;硫酸生产能力增加200万吨;纯碱生产能力增加57万吨;汽车制造能力增加32万辆。1990年到1996年,发电量从6212亿千瓦时增长到10549亿千瓦时,货物周转量由26207亿吨公里增长到36434亿吨公里,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由48321万吨增长到85152万吨,电话装机量由1273.54万部增加到7732万部。这使得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供求矛盾大为缓和。

回眸过去的20年,我国工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走过的路程,我国工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国的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类推荐
  •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以用故事讲原理的形式,对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进行解说和阐述,完全剔除经济学中枯燥的数学和函数,通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和现象来讲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心情中,使你掌握与现实生活最为相关的经济学常识。
  • 黄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黄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该项目的研究是对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实践的深该总结,也是对黄冈市今后发展地标产品的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将为政府决策、争取政策、项目支持和招商引资提供详实资料和理论依据,为促进黄冈市农业产业化、推进黄冈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利率衍生产品发展:条件分析与机制设计

    利率衍生产品发展:条件分析与机制设计

    与其他衍生产品一样,利率衍生产品的基本功能也包括套期保值、套利、投机、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但作者以为,这五种功能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前三种功能基于特定需求而产生,具有内在性,并直接体现了利率衍生产品的作用机理,而后两种功能则基于前三种功能而存在,具有外延性,更多体现的是利率衍生产品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切合本书研究主题的正是前三种功能,因此本章仅对这三种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加以分析。
  • 老板性格之谜

    老板性格之谜

    作者按星座区分了各种老板的性格,使读者可以一窥西方老板和雇员关系之一斑的同时,还可以把中西方社会的微观方面和人际关系进行异同比较。
  • 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

    对于大部分传统企业,小米的神话既看不懂,又跟不上,究其原因是不了解粉丝经济、品牌社群,更无从下手。而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突破口,正是粉丝经济。
热门推荐
  • 谁主沉浮3:从八品乡官到省级高官(中国当代官场百科全书)

    谁主沉浮3:从八品乡官到省级高官(中国当代官场百科全书)

    广阔无际;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月亮每月有缺也有圆;四季寒来暑往一年一度,万物阴阳调和天道有常,气候因云腾而生雨,节令之至露寒为霜;世态炎凉官场险,官员得失天地知。
  • 女尊王朝—唐王女帝

    女尊王朝—唐王女帝

    在A市生活了整整20年的大二学生鹿雪,在她生日那天,莫明其妙穿越到到盛时期,代替了因病去世,即将入宫的一代女帝—武则天?深宫险恶,人面兽心的贵妃,攻于心计的淑妃。在登的帝位的路上,历经艰险的她,能否坐拥天下?
  • 蒙训

    蒙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

    33岁的离异医生娄小娄,与16岁的孤独少女桑丫,对“中国方术之王”奇门遁甲都怀有强烈的兴趣,由此结缘并展开了一段洛丽塔式的爱情。可是幸福却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戛然而止,花样少女香消玉殒,深情男子悲痛不已,偶然间却窥破了天机,于是,去过去,来未来,开始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生命拯救。生命与爱情之花,在命运的雷电下,在死亡与绽放之间摇曳……
  • 傲斗异世

    傲斗异世

    在公元25040年,一位量子学科学家无意中引发了一扇奇异大门。一个科学世家的男孩神奇的进入了。是命运的召唤,还是时空的错乱,或者幕后的操作。不同的世界,修炼等阶,他将如何选择他的命运呢?。碎魂,天穴,修炼法则,太古遗世,九大异兽,不同世界,展现不同的精彩。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阴阳源长,太世古苍,乾坤逆向,轩辕定皇六道轮回,莫古之殇,古来今往,苍穹宇上生生无罡,唯宙疯狂!
  • EXO之星座爱恋

    EXO之星座爱恋

    爱,是在点滴中发现。梦,是爱的起始端。他们的爱就是因梦而生。但重要的还是心中的那份情愫。——致每一个人。
  • 御猫杠上刺玫瑰

    御猫杠上刺玫瑰

    脾气火爆的玫瑰姑娘因飚车摔落山崖,被倒霉的御猫大人一时滥好心捡回了开封府。从此二人就纷争不断,势同水火。“忍忍忍。。。。”展昭恨不能把忍字刻在脸上时刻提醒自已不要一时失手劈死了这个可恶的女人。“你丫就是一灾星!”聂玫瑰觉得自已太倒霉,全是因为遇到了这只瘟猫。故事走向离奇,本来是欢喜冤家对对碰,却意外频发遇鬼神。所以说此文倒底文风是什么,唉,只能看作者且写且换文案喽~~~~
  • 冰封末日

    冰封末日

    末日,只是我的训练场,丧尸只是我的修炼目标......
  • 佛说七知经

    佛说七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色蒲公英

    黄色蒲公英

    知道蒲公英在没变成白色小伞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当时的我们,就如同未开的蒲公英,阳光,且稚嫩。可是蒲公英终究会开,而我们也会长大,一切,变的虚无,飘渺,且一吹就散,只留下一根绿色的软软花杆。这是三个女生的故事,她们从小玩到大,可是却因为一点小事而四分五裂,如同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各自又拥有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而最终,她们是否还能在回到最初,回到那个蒲公英开放的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