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77300000012

第12章 训蒙之败笔

王重民先生将赵嘏《读史编年诗》与《新刻搜集群书记载大千生鉴》、《百岁叙谱》等小型类书相提并论,刘业先生将之与《大千生鉴》作对比研究,是很有道理的。看上文有关《读史编年诗》的内容介绍,与作为训蒙用的类书确有密切的联系。

唐自中叶始,科举取士日以进士为重,而进士考试日以诗赋为重。于是,一批为年轻学子写诗作赋时便于检对,以及青年士子应对科考的小型类书应运而生,其中不乏当代明公编写的此类读物,如徐坚有《初学记》三十卷,陆贽有《备举文言》二十卷,白居易有《白氏六帖》三十卷,温庭筠有《学海》三十卷,等等。《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子部类书类著录尚多,可参。另外,马总撰《通历》十卷,是一部自上古迄隋代的小型通史,虽非类书,但性质相通,用途相同。《新唐书》卷五八《艺文志》史部编年类著录尚多,可参。而在此同时,与此相应地出现一批以方便蒙童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为目的的蒙书,且以韵文形式编写,如《古贤集》、《蒙求》等等。尤其像《古贤集》,是以历史故事为内容、七言古诗为形式而创作的一部诗体型训蒙作品。《蒙求》也以历史故事为内容,而形式上仍沿袭前代蒙书的体式,四字为句,二句为联,上下对偶,成文叶韵,每隔数句,平仄互换。因此,《全唐诗》将其作为一篇四言诗而收入,是有道理的。再结合后文将要论及的胡曾《咏史诗》、杨满川《咏孝经十八章》等蒙书来看,创作诗体类型的训蒙作品,盖为一时风气。《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子部杂家类,周谷平《敦煌出土文书与唐代教育研究》。这些蒙书大多发现于敦煌遗书,而《读史编年诗》也曾藏身于敦煌石室,大概不是一种巧合,当是以其蒙书性质而传到敦煌。

正如王重民先生所论,岁谱型类书,“自始生至百岁,依其事迹,按年编次,”,“皆写之以文”。同为此种内容,而《读史编年诗》不仅变换样式,“皆写之以诗”,且为大型组诗。以目前掌握的以诗歌形式编写的训蒙作品而言,《读史编年诗》可谓之独创一格,别具特色。如李峤《杂咏》的形式为五律,内容为咏物;李翰《蒙求》的形式为四言,内容为历史故事;佚名《古贤集》的形式为七古,内容为历史人物;胡曾《咏史诗》的形式为七绝,内容为历史事件;杨满川《咏孝经十八章》的形式为五律,内容为儒家经典《孝经》;《读史编年诗》一百一十首,均为七言律诗,虽以历史人物为内容,却不以其生活时代为序,而是逐岁地按其各自在某岁所做某事来写,将类书与诗歌合而为一,实乃众多历史人物岁谱的诗歌版。那么,赵嘏及其《读史编年诗》本应在蒙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这部以七言律诗形式创作的、以大型组诗构成的训蒙作品,事实上却未获得成功。何至如此?

先看外在事实。

赵嘏的诗歌作品,除此集外,都编在《渭南集》中。在宋元史志及公家书目上,此二集均有著录,而在私家书目上,《渭南集》有著录,《读史编年诗》则一无著录。明代以后,《渭南集》原编虽不存,但诗篇基本传世,而《读史编年诗》就再也无人识其庐山面目了。另外,在《文苑英华》、《瀛奎律髓》、《唐诗品汇》等大、中型诗文总集中,赵嘏的诗歌作品多有选录,而《读史编年诗》则一首未及。赵嘏在晚唐诗坛上,历代认为其以七律见长,而《读史编年诗》正可谓七律专集,却落得个诗集既少被收藏,诗篇也不为选录。由此可见,《读史编年诗》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讲,实不为人看好。

再看内在原因。

上文已谈到,一首七言律诗,一般是描写七人在某岁中的事迹。如此狭小的文字空间,却要容纳如此庞杂的史籍信息,同时还要受格律的约束。这样势必对文字要高度压缩简约,语言又难免呆滞晦涩,当然不利于儿童阅读。如《廿七岁》一首颔联的出句云:“南阳丞相礼自重”,乃写诸葛亮在二十七岁时被刘备三顾茅庐由南阳隆中请出之事。胡曾《咏史诗》中有《南阳》一首,也是写这件事的:“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生出旧庐。”又如《十四岁》一首颈联的对句云:“谁论为后月横天”,乃写西晋大臣王衍在洛阳一见十四岁的石勒即预知其日后将要雄霸天下之事。胡曾《咏史诗》中的《洛阳》一诗亦写此事:“石勒童年有战机,洛阳长啸倚门时。晋朝不是王夷甫,大志何由得预知。”案王衍字夷甫。如将赵诗与史事对读,感觉是在凑字,不知所云,也无诗意可言。而胡诗叙事完整,语言通俗,意思浅显,对于儿童来说,易于理解,易于记诵,故能成为受欢迎的儿童读物,详参后文。此其一。

《蒙求》用四个字描写某人某件事迹,也是十分简约。但它有个补救办法,即作者给正文附上注,讲清来龙去脉,二者参读,既能理解,又易记诵。赵嘏既未下此功夫,别人也未代之补作,而诗中却有许多生僻的人事,需翻检有关典籍,方可弄懂。当代学者有对敦煌本《读史编年诗》作研究注释工作的,尽管很认真,也很谨慎,但仍有闪失。如《廿岁》颈联对句:“祢生方喜定交新”,注者认为应入二十二岁诗,并引《汉东京记》为之注。其实原诗入二十岁不误,见《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下·祢衡传》。再如《十七岁》颔联出句:“辞婚自有四方志”,注为春秋时郑国太子忽事。其实此句是写东汉末人王粲事,见《三国志》卷二〇《魏书·王粲传》。又如《十五岁》尾联对句:“独自辛勤太学中”,注引《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而谓为张衡事,然细检其本传,并未记年岁。其实此句乃咏三国时魏人钟会事,见《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钟会传》裴注。这些虽为小疵,但能说明《读史编年诗》无注的话,确不易理解。作为儿童读物,显然是个缺限。兹各对举五例,便知然否。

人物事迹出处《读史编年诗》《蒙求》西晋人卫,事见《晋书》卷三六《卫传》附《卫传》《五岁二首》之一首联出句:“卫风姿秀入神”。叔宝玉润晋卫,字叔宝,风神秀发。舅王济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东汉末年人王粲,事见《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六岁一首》颔联出句:“繁星几认覆棋处”。王粲覆棋《魏志》:王粲,博物多识,问无不对。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盖局,使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西晋人羊祜,事见《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五岁二首》之二颈联对句:“羊公探德弄年”。案“德”,通得。羊祜识环晋羊祜,字叔之,年五岁时,令乳母取金环,乳母曰:“汝无此物。”祜访邻人李氏东园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余亡儿所失之物。”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东汉末年人祢衡,事见《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下·祢衡传》《廿四岁》颔联出句:“祢衡徒欲比一鹗”。祢衡一鹗后汉祢衡,少有才辩,孔融上书荐之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三国时人诸葛亮,事见《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廿七岁》颔联出句:“南阳丞相礼自重”。葛亮顾庐《蜀志》:诸葛亮奉表于后主云:“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草庐之中,咨以当世之事。”作为儿童读物,二者孰优孰劣,略作比较,即见分晓。正因为《蒙求》既有正文,又有注文,纲目结合,适合于儿童学习记诵,故其能作为训蒙课本而与封建社会相始终。此其二。

诗歌创作,讲究形象,自不待言。赋咏历史人物,如果形象鲜明而完整,既具艺术欣赏价值,又使读者记忆深刻。对于处在启蒙阶段的读者,后者则显得更为重要。《读史编年诗》以年岁为类,描写某个重要历史人物,事迹往往被分在若干首诗里,形象既难突出,又不统一,遑论其栩栩如生。仅是一至二十八岁之间所写人物,在两首诗中反复描写的,就有好几位。如卫在《五岁二首》之一、《廿七岁》分别有描写。又如管辂在《八岁二首》之二、《十五岁》分别有描写。再如祢衡在《廿岁》、《廿四岁》分别有描写。复如诸葛亮在《八岁二首》之一、《廿七岁》分别有描写。其例尚多,不必再举,仅此已足够说明这种写法造成的使人物形象零乱的问题。而且,依此体例,像诸葛亮这类人物,在那些二十九至百岁佚诗中肯定还有描写。若欲在《读史编年诗》中获得一个较完整的诸葛亮形象,定要将前后多次描写的诗句兜在一起。作为一种诗歌体式的训蒙作品,这样来读,效果如何,可想而知。此其三。

仅此三点,足以判定《读史编年诗》难以受到塾师蒙童的欢迎,结果成为蒙学史上的一部败笔之作。四胡曾《咏史诗》考论唐代咏史组诗考论~

同类推荐
  • 崇明岛传

    崇明岛传

    本书着重写崇明岛的历史,从而使崇明岛的特色,包括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大浪淘沙聚沙成洲的神奇、沙洲涨坍垦拓不止的垦拓精神、薪火不断的教育与文化传承,得以突出。
  • 旅者行吟

    旅者行吟

    《旅者行吟》主要内容包括离家——调寄《减字木兰花》;秋收——调寄《鹧鸪天》;知青小屋——调寄《桃源忆故人》;春播——调寄《卜算子》;夏忙——调寄《渔家傲》;大会战——调寄《浣溪沙》;冬闲——调寄《西江月》等。
  •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那时的爱情却似乎更加简单纯粹,也格外浓烈。那个时代的爱情,通常是源于手写的情书,一支笔,几张雅致的信纸,再将一股浓浓的深情流经笔端化作墨迹,化作一个个溢满爱意的文字,便造就了一封情意缠绵的情书。而五四时期的情书更是因其肆无忌惮的缱绻缠绵,让第三者读来要掉一地鸡皮疙瘩。其中的痴、傻、肉麻、撒娇是中国人压抑了两千年热情井喷般地爆发。历数中国文坛,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更是繁若星汉,鲁迅和许广平、巴金与萧珊的,徐志摩和数位红颜,沈从文和张兆和……这些情书或狂热直白、或真挚朴素、或诙谐幽默。它们记录这些爱人间真挚的情感,也一再提醒我们那早已模糊的爱情原本的模样。
  •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天使知道我爱你

    天使知道我爱你

    本书所选散文均来自杂志《青年文摘》。作者为杂志超人气作家。选文共分8个栏目,包括:力透纸背的爱,凤仙花的忧伤,睡在风里的蒲公英,送你一窗阳光,找回的戒指 分送的玫瑰,有一种欺骗叫真爱,两只柜子的幸福生活,相爱是一种命运。爱,哪有没有问题的,爱,就是一堆问题。
热门推荐
  • 忙里偷闲

    忙里偷闲

    忙里偷闲,逍遥天地。种田为根,琴棋书画开枝散叶。重生平行世界,双腿残疾,睡梦中与一款‘忙里偷闲娱乐系统’签约。这个号称能QJ世界的系统,竟然动不动抹杀宿主,林夕唤出系统,说道:“把每天当做末日触发任务,用生命书写励志凯歌。”
  • 梦色糕点师之山月

    梦色糕点师之山月

    "我怎么到这里来了,还是一个还没出生的小baby。我的天呀,还好还好我的空间也跟来了,这下我就放心了这是作者的练笔之作,请大家多多包容!
  •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穹造化

    天穹造化

    天穹如画,日升月隐,乾坤造化,当神秘体质遇上穿越者,儒家子弟遇上21世纪的有为青年,将在神奇的真武界上演怎样的传奇,又为后人留下怎样的史诗神话.......
  • 轩缘帝国

    轩缘帝国

    这是史上第一部“网络游戏公会发展史”类小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名叫“轩缘”的网游公会的真实历史……从2005年至今,多少传说与离奇并存、多少光荣与使命并驱、多少阴谋与仇恨并行……这个游戏公会界的绝对帝国,鼎盛时期拥有将近5000名会员、语音频道每日千余人的在线率、一个门户网站与两个专业级论坛、13个独立军团与5个嫡系军团,更还有各种媒体、游戏厂商运营商认证的多个“NO.1”等等……简介不好看,那么……请直接看故事吧……最近开办书迷群:423597756
  • 陌上云缘

    陌上云缘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绝世天才。杀手、神医、神偷······无所不能。一朝穿越,却是府上人人喊打的七小姐。废物草包?混沌在手,天下我有!我就是任性嚣张!单挑?先打赢我的十八圣神使再说!【于是,人家拼死拼活的比赛,她直接扔给了契约的十八个种族之尊,吃喝玩乐加看戏!】没爹疼没娘爱?神族、神兽、神株、神器、异火、鬼族、精灵······分分钟拿天下所有种族秒杀你!本是逍遥天下的她,却无意中遇见了他。还记得吗?那个逆光而笑的美少年,那个美绝人寰的回眸。天命姻缘,冥冥中,无止境的轮回早已注定了一切。“神说,妄图逆天改命者,必遭天罚!”世界上最幸运的事情,是在对的时间,遇到那个对的人。
  • 倾城绝恋1:名门之恋

    倾城绝恋1:名门之恋

    冰冷的豪宅,是她的噩梦。冰冷的夜晚,是她噩梦的开始。她是最美丽的水晶少女,却被他无情地击碎。他是最致命的爱情陷阱,终让她彻底地沉沦。她明知他是一杯毒酒,却仍旧选择一饮而尽。他把她当作一只金丝雀,养在他的豪宅之中。他那抹邪魅的笑,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死死地禁锢。她为了自由,想尽一切办法来挣脱这个男人。可是,那张网却将她勒得越来越紧,甚至无法呼吸。直到他把她推进手术室,与别人订婚,她终于可以义无反顾地离开。谁知,她仍旧躲不过命运的牵绊,再次与他重逢……
  • 穿越网球王子世界之复仇女王

    穿越网球王子世界之复仇女王

    ?她,一代天骄,因为网球,让她穿越到了网球王子的世界,全能的她,在网球王子的世界遇到了他,和他,一个冷若冰霜,一个自恋无比,他的冷,让她爱上了他,但是,他的不相信,让她心灰意冷,留下了破碎的心离去,4年后她带着仇恨,变成另外一个人,回来了,他...
  • 爱情的三部曲

    爱情的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作者所写的主要是人,是性格。他主要想用恋爱来表现一些人的性格。就如佩珠,她比前面的两个人进步多了。不过,《电》和《雨》不同,和《雾》更有差别。《电》的头绪很多,适合这个标题,的确像几股电光接连地在空中闪耀。短篇小说《雷》只是一个不小的插曲。故事发生的时间在《雨》和《电》之间。因为《电》里面的几个人物如慧、敏、明、碧、影都曾在《雷》里出现过,我现在就把《雷》放在《电》的前面。
  • 种羊

    种羊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