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02500000034

第34章 对木刻版画几点问题的思考

◎王永亮

一幅木刻版画的诞生过程:在梨木、椴木或者随便什么木头上,经过用心制作,打磨、擦蜡、烤版,再加以斜刀、圆刀、三角刀的雕刻,最后印刷。这些工艺流程曾经在中国很流行。从事的人也很多,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然而任何事物的诞生、发展、高潮和衰亡都有一个过程。那么中国的现代木刻如今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现实情况呢?是不是已经走到了她的尽头了呢?不是。那么出路又在哪里呢?怎样呼唤中国版画在现代的真正繁荣?

为什么在这里我提到中国版画在现代的真正繁荣?因为我认为中国版画在过去的历史发展的是传播工具的角色,自身所独有的艺术特色体现得不够,或者说很少。传统木刻如是,现代的黑白木刻也一样。相对来说年画的艺术形式要好一些,她有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下面在论证我的观点之前我想先说一说价值。价值是什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艺术价值呢?我认为就是在制作一件用品的时候,人们很自然地追求将它做好、做得生动漂亮,从中体现的制作者文化修养,自自然然地呈现制作者在该件器物上的那种心情和手艺。当然这样定义是宽泛的,但我们应当注意到不管是“商品”还是“用品”,在这里首先强调的是他们的有用性。美术的“美”字乃是“羊”和“大”的合成字。古时羊是长大了用来屠宰和烧烤的,也就是羊大了才有用,才叫美,可见美的东西一开始强调的也是实用性。比如像长城和金字塔一样,现今他们的实用价值没有了,但是他们的文物价值得到了体现。不可否认这里面也包含艺术价值成分的存在,但那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传统木刻我认为就是这方面的问题。它在当时是有用的,现在也是有价值的,它现在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画上,留下来的木刻作品是对中国画的文物保存,在当时它是对中国画的一种复制,以一化千,作为传播的手段而存在。画稿、刻板和印刷是分工的,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均是对绘画作品的临摹,用刀着力模仿毛笔的提、按、钩、皴,以达到与原画一样的效果为目标,所以特别强调线的作用。这也是我国传统木刻的一个特色。唐宋元以来的木刻大都是阳刻,直到明初的木刻都是如此。例如《鬼子母揭钵图》无论岩石堤岸,没有一处是以阴线来处理。明朝中后期才出现了阴刻线和大块的明暗对比,才有陈洪绶等少数的画家关注和监督木刻的制作过程,所以我们现在从其中得到的大都是国画中的用笔和用线。而中国画强调的是笔墨的特性,并不注重雕刻、制版的过程,只是利用其作为一种传播的工具,因此版画自身的艺术价值在这里也得不到体现。比如我们现在高校国画课临摹的《芥子园》,临习者可从国画的构图、用笔,还有气韵生动的意境中得到启发,而并不看其刻工如何,就是因为他们只是被作为模拟的工具而存在。版画自身的艺术特色无法发挥,所以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有用而不贵”的地位,在五代的《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像》中第一次出现刻有“匠人雷延美”的名字。王伯敏的《中国版画通史》一书在提及关于雷延美的署名时他是这样论述的:“《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像》堪称‘边塞佳构’,除了画面质朴简洁,刻线流畅外,其最大的特点,此画标明‘匠人雷延美’所刻。‘雷延美’之名,当是我国版画史上刻上刻工姓名的第一位,也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被署名的版画家。”在这里王伯敏对中国传统木刻从事者所处的地位是同情的。其实,自从唐代以后,历经千载,不知有多少刻工刻匠,他们辛勤地为宗教画、为民间图籍、为历书、为雕版、为插图等的传播做了大量的劳动,但是绝大多数都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他们在文化史上是有功的,可是在他们社会地位低下的情况下,谁会重视他们的署名呢?这也就是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只有国画大家而没有木刻家的原因了。由于缺少自己的主观意识在艺术上的发挥,传统木刻作为传播的工具长期被文化的锋芒所替代,我们现在的木刻从事者从传统中得到的更多是刻工匠人们技艺的精湛和他们处理版子的技术和雕刻的方法。最近在网上看到孔国桥老师写在《关于版画特性与制作的一点思考》中的关于对传统版画的评价,他是这样写的:“它自古只是宗教经典及书籍插图的附属品,被视为手工匠人之事,也从来没有被提到真正自觉的艺术高度。可以说,传统中国艺术中的诗意化和人本化的,注重内心感悟和悠然意远之体验的艺术本体精神与传统版画的发展轨迹是没有重合相交点的。因此,我国古代版画从发生、发展至清末民初的衰落,事实上始终处于一种‘形而下’的状态,既没有被文人士大夫俯就作为养性的手段,也没有自发升华为表现精神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我觉得分析得非常精辟和到位,可谓是入木三分了。木版年画的艺术形式为中国的传统木刻打开了新的局面,它的盛行打破了以前刻匠们只是仿制中国画的复制版画的单一模式,开始具有了自己的画种特色,即块面对比和套色的运用,这不能不说是木版画的发展。因为取材广泛,形象生动喜庆,具有装饰趣味,深得人们的喜爱,像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武强等等都发展得深具地方特色,盛极一时。只是它们一味地迎合大众的口味,追求销售的效益,到头来只是民间的大众的相对来说“俗”的艺术,无法上升到艺术本体的形而上的精神层面上来。所以说也不能算是“表现精神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到后来西方石板画传入后,在纸和颜色的应用上造价均较低,民间的年画效益不再,又因为缺少精神层面上的意境,所以就慢慢地衰败下来。

而新兴版画在当时中国摄影录像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贴近生活、反映现实、一版多印、制作简便、材料易寻、革命需要等等一系列其独有的特性,注定了三十年代现代版画在中国的兴盛。当时一些油画和国画的大家们也投入到版画的创作中来了。无论在从业人数还是在新兴版画的专业水准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不过我们不能将作品的数量和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质量等同起来。当然,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无论艺术资料和工具都不具备条件,我们无法苛求它们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价值,客观地说它只能被看做是中国版画由“机械复制”走到“自觉创作”后的一个可喜的高潮。那时那么多的版画家没有哪个能够赶上柯勒惠支和麦绥莱勒的。所以说在当时新兴版画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的情况下,总体的艺术水平并不能看做是一个只能膜拜而不可逾越的辉煌顶峰,否则也只能是自己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而裹足不前。

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咱们先看一下新兴版画在中国的诞生环境和成长历程。五四以后为了救亡图存和解放思想,国人们开始反对封建礼教,同时也进行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主动地吸收和接纳西方的思想观念。这时马列主义和新兴版画先后传到了中国,并且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带领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新兴版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当时在鲁迅先生的指导下,全国各地的木刻团体得到了蓬勃发展,对推动革命事业的前进和鼓舞人民的斗志的确起到了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国以后各地的高校相继建起了国、油、版、雕专业,从而使中国的绘画艺术得到了系统和全面的发展。各个画种都相继出现一批制作精良的作品。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的大潮使得整个绘画行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一方面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无法回归本初的状态,在两难的境况中摸索探进。产生这方面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近代以来,在吸收西方观念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相对忽略,较明显的就是关于一整套艺术价值的评判标准都是建立在近代西方的审美观念之上的。更确切地说是中国现代艺术的观念趋向问题,因为现今我们对事物的评价标准是在吸收和接纳了西方的意识观念之后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创作者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不得不靠拢过来,在潜移默化当中变成西方观念的附属品和洋人意识的传播者。所以说,一些创作出来的油画和版画作品在国际性的展览上因为没有“新意”得不到认可,甚至有的被怀疑是抄袭的,一味地模仿西方的东西试图得到青睐,结果恰恰相反,越发得不到重视。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强调的是世界的多样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对长期以来在中国建立起来的由西方沿袭过来的审美理论和价值评判标准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质疑。正如周伦佑先生所解释的“我们的《艺术概论》和艺术学教育的基本框架和模式主要来源于苏联,顶多加上一点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佐料,而苏联的这些艺术学体系则来源于18世纪的西方文艺理论。我们在接受西方艺术观念的同时也接受了他们的价值尺度,我们就用这样的价值尺度来评价自己的创作和他人的创作。最要命的是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就把这种观念和方法传给了我们的下一代”。中国的新兴版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走到今天的,站在我们现在的评价标准上,它经历了发展、繁荣的过程,有着辉煌的历史。相信未来的人们将会在融合中西的评价标准上给它一个更为客观的定位。

无法否认中国版画在如今绘画艺术中的颓势地位,产生这方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去年在贵阳十七届版画展的研讨会上,王仲先生发言时,也谈到这一问题:“作为国、油、版、雕中的‘老三’版画几年来的日子不好过……”同时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像说到现在的创作有些脱离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通过表现手法直接反映现实的问题。还有我本人认为在市场化的大潮下中国的艺术市场机制一直得不到完善和健全,使得很大一批从事者不甘寂寞而纷纷转行,正在从事的人心态也浮躁难平,无法再以平和的心态来从事创作,没有出色的作品也就谈不上参展和获奖了。这样知名度上不去,画的价值也就无法抬高,收入也就上不去。除非特别喜欢绘画,否则不可能把辛辛苦苦地通过其他方式挣的钱,再投入到作画当中去,即使一次两次可以,也不可能持久下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另外中国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还没有达到或者说养成欣赏或购买一幅画的习惯,大都市有需求但相对那么多的绘画从业者来说还是太少了;我们的绘画交易市场不健全,缺少很好的管理和运作人员。这些是整个绘画的外部大环境问题。最重要的是版画家内在的潜质问题,版画家本人对材料性能的掌握和发挥,在对画种独特语言的表现能力上,还有制作、印刷技术及经验上都有待提高。

在越来越多的科技成分进入到现代版画之中的时候,木刻版画在经历了传统的复制和现代的表现之后,仍旧苦苦地守着自己的阵地。让人欣慰的是这些木刻版画的卫道者正以他们永不消退的热情耕耘在木刻创作中,戴政生老师、康宁老师、杨宏伟老师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中国木刻的未来!山有高低,水有波浪,树木有曲节,天地间的事物从不会以直线的形式发展。中国木刻也一样,现在的萎靡只是暂时的一个过程。相信它在经历了传统的熏陶和现代的洗礼之后,将会以更具活力的姿态来表现它的独特魅力。假如我这个刚刚迈进或者说还在门口徘徊的门外汉的不成熟的见解还能够得到大家的一点点共识的话,那就不胜荣幸了。我不想做《皇帝的新衣》中的小男孩。如果本文的观点,真被我无意点中的话,那也就算是我的一点收获了,虽然浅薄也是近期以来自己不曾间断的想法。

参考文献:

1.李允经,中国现代版画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2.王伯敏,中国版画通史,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3.周伦佑,艺术变构诗学,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孔国桥,关于版画特性与制作的一点思考。

同类推荐
  •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从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引领我们进入“十年动乱”之后,大陆传统艺术复苏,歌仔戏音乐传统得到恢复和渐变的1980~1990年。紧接着李晖以学术的眼光分析了1990~2000年,随着大陆经济步伐的加快,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戏曲在日渐式微的时候,歌仔戏音乐人无法回避地把流行音乐的思维引入歌仔戏的创作之中,在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中产生出了创新的潮流。
  •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据甲骨文记载,羌族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代,被誉为“民族活化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给这个历史上本就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抢救羌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任务。 本书集中介绍了羌族的音乐、舞蹈、刺绣与建筑。共分五章:羌族概况,羌族音乐,羌族舞蹈,羌族刺绣与建筑,羌族民歌、歌舞谱例分析。
  •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漫谈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漫谈

    本书内容包括:电视剧艺术基础、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简况、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电视剧、音乐电视、电视文艺等。
热门推荐
  • 疯狂兵痞

    疯狂兵痞

    佣兵界的神话,让人听了闻风丧胆的,因为他是一个疯狂的兵痞。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他无法无天,没有规则!各路美女,纷纷投入他的怀抱。黑白两道都能吃开,世界等他叱咤风云。他跺一跺脚,世界都要震一震的人物。
  • 重生之我的青梅竹马

    重生之我的青梅竹马

    一个青春少年的重生之旅,弥补了一段失去的爱情,以及逝去的青春
  • 生化末世之斗争

    生化末世之斗争

    原始病毒是1960年发现的.这种病毒人类称为R病毒,能够使中毒者变异,最后变成丧尸,后来被停止研究。2504年某个国家再次偷偷研究这种病毒,因为失败导致了全球的生化病毒危机,但因为失败也研究成更为厉害的病毒,T病毒,人类一旦感染迅速变为丧尸,被丧尸抓伤咬伤也会变成丧尸,他们攻击力强悍,而且不容易死,从此人类开始了与丧尸的斗争和活下去的生存权。
  • 天下为聘:许君一生

    天下为聘:许君一生

    别人家穿越要么是跳楼穿,被人陷害穿;而夏曦儿的却是睡觉都能穿!回回都是穿得没有预兆,始料未及。别人家穿是要么是魂穿设定,要么身穿设定,她的却是身穿和魂穿一起穿!回回从天空上掉下来;最特么要命的是,落在了某爷的金汤浴池上,还不小心扒了人家唯一的遮挡物件,这下好了,自己跑得没影儿了,下回在遇见却是砸在了人家的婚礼上。于是乎,夏曦儿光荣地进了大牢,还被“严刑拷打”质问。“夏曦儿,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每次你都跑得没影儿,在见面却是从天上掉下吗?你是嫌本王的屋顶没有修够是吗?”“没有没有,绝对没有。”
  • 知足者常乐:对症治疗足部按摩保健图典

    知足者常乐:对症治疗足部按摩保健图典

    本书图文并茂,简单易学,内容包括足部按摩知识、日常保健取穴按摩方法、常见疾病预防治疗的按摩技巧以及几百幅取穴按摩图解。它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运用简易的足部按摩疗法,满足你急需的自我养生保健需求;教你最安全、最经济的简单自我保健操作方法,帮助你时刻保持身体最佳状态。一书在手,你可以自行在家完成操作,轻松地按出健康人生。足部被称为我们身体的缩小版,足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联系,隐藏着从头到脚的所有器官和骨骼的健康地图。因此,从足部反射区就可以找到人体相应器官的位置,对其采取多种疗法给予刺激,就可达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 荒古魔葬

    荒古魔葬

    魔魔魔、神神神。世人从不懂得魔,即便修得魔体,炼得魔身,亦不明封魔之名!荒古之年、阴朔大陆、八千诸候国、一场屠城,一道赤霞极天而落。将死少年应魔之命,大魔之名由之而起。绝望之巅魔神之战,挥魔刃斩身九千九百九十九刀。绝望之心,宿命之轮回,帝魔星于深渊缓缓升起。九天之上,万古之轮回。法乱天宇时,帝魔将归。诸时,苍宇百界、诸星大域,枯骨满地,永世封尘。
  • 再次辉煌

    再次辉煌

    为了兄弟,那不是打架,只是为了一口气!为了兄弟,我愿倾我所有。年少时的轻狂,只为追寻心中的梦想;当时奋不顾身,只因为兄弟两肋插刀!是兄弟,不用过多言语,已能并肩而战;是兄弟,不需歃血为盟,已能同生共死;兄弟一声,那就是一生兄弟,不服就干!王浩,没有父母在身边,孤傲的他从小学便没有朋友,只是在初中时期结识一群被称之为兄弟的人时,无望孤寂的人生已然改变……一段兄弟同进同退的热血故事,亦是一段回不去的辉煌时光……
  • 李自成第七卷:洪水滔滔

    李自成第七卷:洪水滔滔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校物语之孤独之旅

    校物语之孤独之旅

    偷星九月,龙王路明非,诸葛司马,诸神云集,共同演绎十六岁青春的自己,谨以此书,献给少年的我们
  • 铁血傲世录

    铁血傲世录

    好男儿的人生篇章以何为墨?唯有沸腾的满腔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