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93800000003

第3章 众妙之门(2)

这个 “烧”,是人类思想赋予的动作名称,名 “烧”。

烧的过程中,心理变化也是一 “相”,心理反应之相— ——相有有形之相,有无形之相。有形的相,是人类为了辨别事物而赋予的 “名”,无形之相是意识产生的概念或感、识。这些相都不入心,便是 “空”。这个 “空”,也是人类表白的一个 “没有了 ”或 “不存在 ”的意思,落实到修炼工程,是视若无睹或不放在心上,称为 “空”或 “无”。

空与无也是一个概念!一个相。

空相、无相也丢去!即做到 “无无亦无 ”,这才得 “湛然 ”。按佛家说法,是不着色,即不着相,不着空— ——不着顽空相,这样 “真”的 “空”“无”了以后,才可以识真性,在此基础上有个人天交感,即是 “结金丹 ”,具备 “知”“道”能力了。

因而,《清静经》几百字,《道德经》五千言,以及《金刚经》翻来覆去的阐述,只是为了让修道者心中空空,不着于一丝一毫的境、物或念,这就是放下,是实现通达 “无我 ”的要求和炼命的前提。

可见,所谓参悟,是在考 “看无 ”的功夫。

两句下来,老人家先说明大道的不可言说,再强调 “名可名,非常名 ”,然后接着阐道(强为之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人家用词真是简练至极!

无中生有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是什么?

“无”是老人家说的那个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名无象的 “存在 ”。这么一个存在,化生阴阳,即是 “有”;是这个 “有”的变易化生了万物,因而后文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阐述。

反观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两句,实际直接说破万生万物 “来去 ”的真相并道破了丹道的根柢:我秉二气来,当乘二气归。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工程,施工方体现为修炼者本人。

道家修炼,按老人家第十六章强调,要做到 “致虚极,守静笃 ”,要求行功时以二目默默下照丹田,心念则全部放下,以至无知无欲,三丰祖师称之 “恍恍惚惚存有无”,这是动的前提。但此无知无欲,只是地势坤的 “不动 ”,并非冰封心地之意,否则无来天行健之 “如如 ”,因而不可失之于昏沉。

静极必动!这是静的目的,也是致虚守静的结果,术语称之为 “雷”、 “震”,属于 “真阳发动 ”;是 “无”中生 “有”了,这是初步的有;如果于恍惚交泰之际眼前有金光闪现等异象,即是大丹 “前来 ”诞生,紧随此动之阳,并进行培固育长,即能渐渐得到无上的有,这个工程即是金丹大道。

所以,炼丹不是炼有形的什么,而是通过保持自心的无欲和清明,得阴阳二气的和合,即无为条件下的和谐融合交化的过程、作用或结果,从而育炼一个 “似存在 ”。

佛家强调 “空”的根本目的也在于此— ——觅 “空”为寻 “有”,即真空妙有;如果死死执著于一个空字,就落到一个空相里,不可妙有了。所以,得 “空”还需要悟 “空”,不可以拿顽空境界去作身口文章,因而《清静经》要求 “无无亦无、湛然常寂 ”———连 “空”“无”的概念都空掉。这也是太极拳强调 “静中触动动犹静”的原因,拳论开篇就是在阐述,拳的本质是求阴阳二气的和谐共在,练拳时把握住一个动静之机,就是开了 “玄牝之门 ”,此谓 “太极有始 ”,也是 “无中生有 ”的本来意思。

这忽然的一动,就是灵机一动,也叫 “觉”,是先天神气来归,是 “真我 ”醒来的征兆,所以有此 “觉”就是初步开悟了,觉悟一词正是此意。但此一动一觉,因为每个人的修炼起点不同,更多表现为轻轻一动,是初步开络脉的过程,所以四十八章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的阐述。说明一般入道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修的过程。

如今 “无中生有 ”一词,已经是莫须有的另称,沧海桑田了。

无中之生有,为 “无欲以观其妙 ”,此后运转工作即属 “有欲以观其徼 ”。于 “徼”字之别,又有 “有欲以观其窍 ”的表述,由此道家传下了 “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的修炼心法。

从上文可见,妙,是先天真气发动时的 “情致 ”, “无欲 ”是观TA来,“有欲 ”是观TA来干什么,因此观徼之说极为贴切。从治世的角度而言,观妙,相当于本王归来或立世,而观徼相当于本王立世并无为治世,滋养万民。观妙观徼,足也。

有欲观窍,从何说起呢?

所谓观窍,不是观身上某一个穴位,此窍也不在身外某处悬留着,前人描述,说 “一孔玄关窍,乾坤共合成 ”,可见此窍是先天真气发动的 “地方 ”,是老人家后文说的玄牝之门。观,有守候等待之意,相当于蹲守潜伏寻机抓捕,因而是 “玄之又玄 ”———没有形状可以比拟,也没有具体的地方可以寻觅,所以释迦老人才说 “不可说,不可说,吾法妙如思 ”。

无觅处,无可拟,如何去 “观”呢?

比如练太极拳,行功歌强调 “静中触动动犹静 ”,能在行拳时做到神聚气敛,刻刻留心在腰间,即做到了意注丹田,这即是静和 “观”。此时心无旁骛,眼看的只是拳,身体力行的只是拳,如此全身心地投入拳中,不知我是拳,也不知拳是我,浑然两忘,只是在 “势势存心揆用意 ”,这也叫静和观。在此不经意间,身上蓦然有动,就是 “TA ”“来”了,此为 “无欲观妙 ”;与之同时,存心在兹而不加以干涉,即是 “观徼 ”。如此练去,拳就算活禅了。

如此,在动中去练心练静,最终使心性归一,即是做到了 “动时练性 ”;而拳我两忘,至身有所觉,则是做到了 “静时炼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就是性命同修的拳种,练拳的过程就是尽性立命的过程。

综上可见,所谓观,观妙是合 “玄”,观徼是为 “玄”(更有随 “玄”之意),两观之前还有一个候 “玄”过程,即观窍。如果勉强比喻,观窍相当于电学上于黑暗中寻找正负极相交,至于 “二极 ”相接快慢及准确与否,全看 “摸黑 ”功夫;观妙是见正负电子相拥,而观徼是看电量流行。这个 “观”是不观而观,更有静静地去干的意思,所谓静观其变也。如果死死执著于一个 “观”字,可能又落到 “徼”的角角去了,因而老人家强调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要求思想上不作分别。

老人家告诉尹公 “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 ”,是把炼性立命的道法说了个透。然而,人在人世,极难做到不着色、不着空,不落于 “有”,也不落于 “无”。不修炼也罢,一旦看到修炼二字,立即落入一个 “修”相 “炼”相;看到空字,又常常死执一个 “空”相,这就落于 “有”了。后文说无为而无不为,又理解为去做得率性,反而把后天习气当成先天之性。所以,能丢掉一切文字意思,不知什么是有、是无,也不知什么是修或不修,不知率性与不率性,所有概念都不在的状态,才是无欲,这个状态就是 “放下了 ”。无欲而得之,依然不欲以事之,这就是金丹大道,本就无为,本就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什么是需要修悟的,清静就是道,问法就是骑驴找驴。

也许尹公当时乍闻此论,思想还停留在有和无的概念上,心中泛起涟漪,怎么又是有又是无的,难解其意。于是老人家接着说,这 “无欲 ”和 “有欲 ”,就是一体两相,一个概念的两个表述,前者是窥源而见流水,后者是开源而见水流— ——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有无同在,有后天人意就失了道意,退了后天人意就见了先天真意,不可以后天人意干涉先天真意,这是万法的根本—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同根同源,诸法平等

修炼诸家,多有 “外道 ”之说,当代凡是不合本门的,都被称为外道。

老人家说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实质已经是指出了天下万法的根本:千门万教依法而别,阐述的根本都是大道,诸法只是通达这个根本的方式,所有法的根本只是在 “一心 ”上做文章,这是 “万法归宗 ”之一斑。

比如儒家,强调的是 “修身在正其心 ”,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还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什么是 “至善 ”呢?

至者,无以出其右也。所以,“至善 ”就是最善,是根本善,也就是佛道两家说的慈悲,是道显现的一个 “性”。“止于至善 ”,就是做到明德博爱,合于大道,因而才说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

什么是 “本”,什么是 “末”呢?

本是源,是元,是始,是根,是老人家阐说的 “无”,是道;末是现在的状态,是老人家口下 “有”后的存在。如果勉强以树来比喻,本是树根,末是树梢。如果以自然和树勉强比喻,本是大的,包括阳光、空气、水分、种子等,末是树。如果以河流勉强比喻,水形成并流出的时或地,是本;水流到或流去的时或地,是末。譬如长江黄河,都源自青藏高原之巅,形而下之,则有了长江黄河之别,源自一脉而脉象不同;虽脉象不同,但都向东流而归于海。所谓 “知所来去 ”,就是 “长江黄河 ”需要知道青藏高原的水从哪里来,于修者而言,是需要通过 “修炼 ”去明悟的理。

可见,儒家的修身就是指修炼,只是没用修炼这个词。

站到修炼的方法和角度来看,本是道,末是众生现在的状态;佛家、道家、儒家、“耶家”、伊斯兰家,是通往大道的几条主干道。这些主干上,还有数不尽的小干小枝,而且还在生长发育新的枝干。

如道家,有正一派、全真派等。什么是 “全真 ”?纯而无杂,天真不假,就是全与真;正一呢?止 “一”也,正法不二也。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说心是万法之宗,道为体,法为用,人身自有元精、元气、元神三宝,依此三宝在自心上做文章,就是破妄。

佛家,释迦佛也持这种思想:所有的相都是虚妄的,如果见诸相无相,即见如来。从阴阳角度而论,诸相为表为阴,实相为里为阳,互为阴阳而已,因此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比如国人说的苹果,英美人叫Apple,日本、俄罗斯等世界各国也各赋其名,都是这个;把 “这个 ”吃到肚里就是得到了。净土宗念阿弥陀佛能得以往生,禅宗一脉正法眼藏独立妙心,密宗也能得超脱,一枝一叶尽关佛心。

由此可见,一切法都为修证大道而存在,落实到人,是各家修众都在追根,只是寻觅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不管持哪种法门修炼,只要心存大道,把住一颗正念皆可,而互称外道显然不妥。正如抱着一个饼子,不管如何下口都可以把饼子吃下,都可以吃饱肚子,并非一定要在饼上划上线,标明经纬度,然后找到某个点下口,才算正确地吃。再如太极拳,不管是下势还是独立式,是进步还是退步,是搬拦还是捋缠,都在一套拳中。不管哪个门派,都遵循王宗岳太极拳论,走的都是八门劲别,追求的都是 “太极 ”一气,拳自心出,法自心生,各种拳势最终只是拳法表达出的相,各家练的都是 “太极 ”。

就太极拳而论,练拳是认识 “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的过程,做好这个身心文章,以拳参道、悟道,最终合道合自然,是其终极思想,这是三丰祖师强调 “武为末技 ”的根本原因。清代陈鑫承此思想,说 “拳虽一艺,而理贯大道 ”,其拳诀中多有论述。最典型的是其所赋上步七星诀:脚踢拳打下乘拳,妙手无处不浑然。任他四围皆是敌,此身一动悉颠连。我身无处非太极,无心成化如珠圆。遭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又玄。总是此心归无极,炼到佛家一朵莲。功夫到此仍不息,从心所欲莫非天。所以,就太极拳而论,虽门、派、人的拳相不同,所练最终都是 “太极 ”,都在以有形演无形、求无形、合无形;如果能炼悟不辍,得真意、觉证菩提,即是超凡入圣。那么少林拳呢?其实和太极拳一样,都是拳的分流,其根本都是为练精气神,各式拳家最终的建树就在于此。至于如何练,或偏爱某个风格,只是个人爱好或是缘分使然。再推而广之,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通达 “无我 ”。如此,正如佛所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何来外道之说呢?

所谓大道无言,开口即错,老人家不得已开口言说,一句透底,二句授法,三句说了见底条件,结尾总结了所有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道不远人,只此一章已透彻大道奥义,形、骨、脉俱足,可以就此放行出关了。然而既已开口,故事总要继续发展,一如后文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一章虽已俱足,只是根干有了,总需要发几枝。

于是,随着尹公的再问,老人家必然继续阐说 “有无 ”二义,这就是第二章的核心:一阴一阳之谓道。

同类推荐
  • 棋道至圣

    棋道至圣

    这是一本以玄幻为题材,以棋类为竞技,既适合于各种棋类的小众又适合于普通大众的奇文。这个世界棋风盛行,天地之间棋行圣道,以棋定世间规则。天元即是天赐元气,世人可以以棋调动元气,以棋为战,以棋为尊。象棋搏杀,玄玄相扣,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围棋布阵,招招妙手,黑白交戈,子子惊心。军棋争战,步步为营,将军一令,缚敌百万。一个发神经的少年,意外穿越,带着头脑之中的棋之正道,晓棋风,通棋艺,掌控天地之棋理,斩仙屠魔,踏上棋之圣道。
  • 超级控卫

    超级控卫

    NBA总裁大卫-斯特恩说:“许诺开启了一个属于东方人的控卫时代,他是NBA的一代传奇!”纽约尼克斯队主教练麦克-德安东尼说:“许诺得到了斯蒂夫—纳什的传球真髓,他就是下一个约翰—斯托克顿!”芝加哥公牛队MVP后卫德里克-罗斯说:“他才是真正的NBA第一控卫!”凤凰城太阳队后卫斯蒂夫-纳什说:“许诺成功地做到了人与球的合一,他把传球上升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是真正的控球后卫大师!”洛杉矶湖人队后卫科比-布莱恩特说:“我比许诺优秀的唯一一个原因是,当他还在联盟之中打球的时候,我已经退役了。”迈阿密热火队前锋勒布朗-詹姆斯说:“你们都说我是NBA里最全能的球员,那你们为什么不去看看许诺的比赛呢?”看许诺驰骋NBA赛场,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
  • 篮球志之王者之路

    篮球志之王者之路

    当荣誉和无比光明的未来即将到来的时候,景新却意外的选择了转学,而他转学后,似乎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的比赛,就这么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中!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放弃了视如生命的篮球,而那场惊世骇俗的比赛,若干年后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提起……
  • 希尔童话

    希尔童话

    这个希尔不太冷!当格兰特.希尔融合了21世纪中国篮球迷的记忆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90年代,希尔见证了乔丹最后的辉煌;20世纪初,希尔和OK组合角逐联盟主角;退役前,希尔是詹姆斯,韦德,安东尼超越的目标;他就是独一无二格兰特.希尔!他温文尔雅,但是蔑视权威;他重情重义,但是绯闻缠身;《希尔童话》在冬天来临前登场,为我们送来一缕阳光......
  • 进错筐的球

    进错筐的球

    穆子谦率队夺得全美高中联赛的总冠军,却在赛后意外受伤,回到祖国的他,还能抒写一段篮球神话吗
热门推荐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开到荼蘼婚事了

    开到荼蘼婚事了

    离婚三年后,严幼微和曾子牧不期而遇时,身边多了个小包子。曾子牧:“哪来的孩子?”严幼微:“前夫的。”“我的?”“不,你是前前夫。”曾子牧恍然:“哦,我记起来了,那个男人娶了你不到三个月,就……死了。所以说这孩子……”“遗腹子。”严幼微带着小包子转身离开。她宁愿让孩子当遗腹子,也绝不让他做曾家的孩子!
  • 系统丧尸系统

    系统丧尸系统

    笑看苍穹,谁主沉浮。我,异界在末世里被对队友抛弃的陵城,被队友杀死,我以为一切结束了,他到了武星世界。在一个堕落的天才身上!!“虽然我丹田废了,但我有系统,你说你是神器有10把,对不起,我的神器可以堆满库房。你说你修为高?我把你的修为吸到我身体里!不错,你的修为很好吃,哪里买的?”
  • 非主流恐怖

    非主流恐怖

    《非主流恐怖》是一本恐怖小说集,里面收录了20篇恐怖小说,每篇都是关于爱情的牵绊和纠缠。每个故事读来都会让人背脊发凉,冷汗涔涔,掩卷后更能令人回味无穷。它们能引发人的沉思,甚至带来内心深处的共鸣。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无时不被种种恐惧或不安所包围,譬如黑暗,譬如死亡,譬如斗争,譬如负罪感,譬如幻想的破灭,人们往往会选择逃避,而这本书,则将这些人们所惧怕的现实赤裸裸地展现。恐怖是人在心理上的感受。恐怖之潮退去,人们才发现自己不光战胜了恐惧,也挑战了自己的极限。恐怖居然能够让人更加勇猛!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穿越奇缘到花千骨

    穿越奇缘到花千骨

    蓝玥,一名现代女大学生,看完《花千骨》后无意间穿越到了花千骨世界中,改名为花千玥,化身为花千骨的亲姐姐,跟随花千骨拜入长留……
  • 修仙知道

    修仙知道

    无意中下载了一个网络问答APP,但苏青发现这个“知乎道”上面的用户都在提问什么法宝好用,元婴出窍的体验、金丹瓶颈怎么突破之类……简直就是一群角色扮演狂人。直到有一天,苏青忽然发现,这个“知乎道”上的用户居然都是真正的修仙者,这回,他彻底凌乱了。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本书分为格哈德·多马克、卡罗瑟斯、利奥·西拉德等部分。
  • 九项全能

    九项全能

    《九项全能》因为种种原因,结尾有些匆匆。十喜颇为遗憾。但有失有得,第一次写小说,也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故事,让十喜对剧情的驾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自信,下一本会更精彩。希望喜欢《九项全能》的兄弟姐妹们继续支持十喜!十喜会竭尽全力为兄弟姐妹们贡献一份精彩!新书玄幻类,书名《至高战帝》,讲的是一个地球人到另一个世界发生的故事,不虐、逍遥、奋进!
  • 异血兽神

    异血兽神

    一个没有灵力属性的孤儿,因身份特殊,怀有奇异血液。得到灵界第一杀人狂给的神秘戒指,修炼一个逆天的秘法。为了保护待他犹如母亲般的姑姑,踏上强者的修神之路。得知一切真相后,在痛苦和理念中,他该如何决择。他是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冲破天地准则,成为一个我命不由天的存在。
  • 浪淘沙二首

    浪淘沙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