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42800000022

第22章 微弱的光芒,带来向上的力量(2)

萧红几乎是写完《呼兰河传》之后便香消玉殒了,留给了人间这么一本宛如童年回忆般的绝唱。

媒体是这样评价这部作品的:它是萧红“回忆式”的着作之巅峰,这本书通过描绘了回忆中家乡的画面以及各种人物身上的故事,表达出了心中的否定,她否定中国旧社会时期的扭曲,以及这种扭曲对人格的损害。萧红以她童年的故事作为落笔点,以娴熟的写作技巧、山水墨画般的抒情散文风格、浑然一体又自然沉重的文笔,最终完成了这一佳作。

《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她的故乡是这样描绘的:人们每天在草房子里劳作,虽辛苦却依旧每天唱着歌,而刚诞下的婴儿,则待在磨房里,这磨房大概是零下十几度吧,婴儿身上却只盖着几条薄薄的东西。故乡的婆婆们呢,则有事没事就欺负自家的童养媳,打并非因为做错事,只是因为“啊,谁家的媳妇儿不是这样被打过来的呢?”正因为大家都打,所以她不打,倒显得不痛快了。时而用鞭子抽,时而则用烙铁,解脱在何时?就在那死亡的尽头。

在呼兰县城里,发生了不少事情,例如那谁家十二岁的媳妇儿被好好管教过啦,最后打得生病了,最后请来了跳大神的,“我”看到她原本还没死,就这么直愣愣地看着她最后被人像拎小鸡那样,丢进了滚烫的满是开水的大缸内,她的腿蹬了两下,就像是小鸡一样,就这么死了。路过的人轻描淡写,邻居们则显得没心没肺。

萧红的《呼兰河传》也就这么轻描淡写地描绘着“我”童年的回忆,它为何能够直捣人心?无非是因为,它恰好戳在你心中那不痛不痒的地方,恰好戳在那最让你感伤之处,用一种轻描淡写的情绪,把你拉回到那遥远的多年前,回到那梦里的故乡。

那里的故事冷漠得让人心寒,那里的人愚昧得让你害怕,你觉得恐怖,想要逃离,可在这心怵之中,偏偏又被她这轻描淡写的述说语气给感染,你不知是该听,还是不该听。

你觉得心里难受,可她……却依旧欢快地讲着,将你带进这样一个故事中去。

这样绝望而又令你怀着希望的人,就是萧红。

她,还有她笔下的那个呼兰县城,以及那她烟雨蒙蒙般的回忆,那一个有着“大泥坑”的地方。

有人说,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富有艺术感的小说,也就正如那句话所说的——这并不是在表达感情,而是回避感情,所以若真有一天,有人这样问道:“《呼兰河传》到底是哪里好?竟能让人读完觉得感慨万千?”或许,我会这样回吧:“当你走到一个垃圾堆边,你将掉进污泥里的食物丢掉,可他却看到你丢来的这脏兮兮的食物,惊喜地笑了。莫约就是这样的感觉。”

茅盾曾对萧红的《呼兰河传》做出这样的评价,他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只怕是从未读过《呼兰河传》的人所难以理解的。

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到后来,那结果,谁晓得是怎样呢,反正一塌糊涂去了吧。

如此简单明了的表达,如此轻描淡写的刻画,就仿佛在我们心中留下了点什么,却又什么都没留下。《呼兰河传》里,呼兰县城中的人们眼中,还可以这样: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躺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哭了一朝或是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把这人埋起来。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得回家照旧地过着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就仿佛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待这一世界,生、老、病、死都与旁人没有关系,就好像死了也是应该的,不死,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碍。

有人说萧红是冷酷的,又有人说,萧红虽冷酷却又不失柔腻,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与爱,有追求有想法,自然就有情怀。谁又能知道,在她平静的表面下,到底藏着点什么呢?

她曾这样感慨:“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是什么,让她发出了这样悲凉又冷静的哀叹?

是因为她的童年吗?还是因为她曲折而难以向人诉说的人生?她心中也有梦,就像她如此刻画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多希望,能够永远停留在这一份温热之中,留在这充满回忆的呼兰河畔上。读到《呼兰河传》的最终处时,忍不住眼睛有些发涩。书中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听说有二伯死了。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官,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我仿佛听到萧红用她那金子般的嗓音,正悠悠唱着一首歌,歌里伴随着低低的哭泣,她就那样哭道:我要回家去……我想回家去。

哪怕——要我认错也行,磕头也行,求情也行,只要能回家。

这就是她,就是萧红啊。

就像对那些曾经让她失望悲哀到了心碎的男人,她却没有恨,更多的是难以遣解的爱恋,还有这无限的……深深的眷恋。

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生死场》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代表着她早期创造的巅峰。在这部小说里,萧红用抒情的文笔讲述了东北乡村农民苦难的生活。在当时的情况下,农民们每天都是忙着生,忙着死,无法挣脱苦难,也无处去思寻苦难的来源。生了死,死了生,所以,萧红才给这部小说起名《生死场》。

《生死场》是一部让人痛到流不出泪、说不出话的小说。萧红凭借着女性作者的敏感和细腻,讲述了被压迫的村民日复一日拼命劳作,日子却还是苦难到令人悲哀的情形。而最怕的不是日子不好过,却是没有希望。那种生了死,死了生的无可奈何,那种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挣扎,给人带来一种大悲。在某种情况下,人竟然活得那么卑微。可即使是这样,萧红笔下这些饱受地主压榨、劳动成果被剥夺的农民们仍然没有认命,而是不断地挣扎,觉醒,爆发。

鲁迅先生在序言中是这样写的:

记得已是四年前的事了,时维二月,我和妇孺正陷在上海闸北的火线中,眼见中国人的因为逃走或死亡而绝迹。后来仗着几个朋友的帮助,这才得进平和的英租界,难民虽然满路,居人却很安闲。和闸北相距不过四五里罢,就是一个这么不同的世界,我们又怎么会想到哈尔滨。

这本稿子放到了我的桌上,已是今年的春天,我早重回闸北,周围又复熙熙攘攘的时候了,但却看见了五年以前,以及更早的哈尔滨。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如果看起来,他不幸得很,他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

听说文学社曾经愿意给她付印,稿子呈到中央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那里去,搁了半年,结果是不许可。人常常会事后才聪明,回想起来,这正是当然的事;对于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恐怕也确是大背“训政”之道的。今年五月,只为了《略谈皇帝》这一篇文章,这一个气焰万丈的委员会就忽然烟消火灭,便是“以身作则”的实地大教训。

奴隶社以汗血换来的几文钱,想为这本书出版,却又在我们的上司“以身作则”的半年之后了,还要我写几句序。然而这几天,却又谣言蜂起,闸北的熙熙攘攘的居民,又在抱头鼠窜了,路上是络绎不绝的行李车和人,路旁是黄白两色的外人,含笑在赏鉴这礼让之邦的盛况。自以为居于安全地带的报馆的报纸,则称这些逃命者为“庸人”或“愚民”。我却以为他们也许是聪明的,至少,是已经凭着经验,知道了煌煌的官样文章之不可信。他们还有些记性。

现在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四日的夜里,我在灯下再看完了《生死场》,周围像死一般寂静,听惯的邻人的谈话声没有了,食物的叫卖声也没有了,不过偶有远远的几声犬吠。想起来,英法租界当不是这情形,哈尔滨也不是这情形;我和那里的居人,彼此都怀着不同的心情,住在不同的世界。然而我的心现在却好象古井中水,不生微波,麻木的写了以上那些字。这正是奴隶的心!但是,如果还是扰乱了读者的心呢?那么,我们还决不是奴才。

不过与其听我还在安坐中的牢骚话,不如快看下面的《生死场》,她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

鲁迅先生在序中写道:“她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可见鲁迅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何等之高。

如果不能设身处地,我们可能很难去理解,怎么会有人对生活这般麻木,怎么会对生活妥协到这种地步?然而,随着萧红细腻的笔触,随着她一点点掀开战前东北农村的一幕幕,我们才能体会到,原来在那样一个时代,在那样一个大环境大背景下,在面对那么多强大得不可战胜的传统势力时,人性中最无奈的部分被她描写得淋漓尽致。

萧红曾说过,之所以写作,是因为找不到更快乐的事去做,而她又比同龄女子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所以,她的身上有一种超乎常人想象的坚强。她能镇定地正视伤痛,不是轻轻掠过,而是以一种大气的心态,敢于揭示社会及人性中最冷酷、最残忍的部分。

同类推荐
  • 十年树人

    十年树人

    本书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院十周年的一本故事集。记录了十年来一批学生的成长故事,故事内容由在校学生采写,真实、鲜活,分为就业故事、考研故事、励志故事、留学故事、实践故事等篇章。
  •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

    王咏星编著的《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讲述了:历来,至高无上的皇位都是男人的专用品。可是,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三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却能把国家大事和男人们控制在股掌之间。她们究竟是怎样的女人?究竟是什么让这三个女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屹立不倒?接下来,就让《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带着大家一起揭开蒙在这三个神秘女人脸上的面纱!
  • 活着,因你而美丽

    活着,因你而美丽

    这是描述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篇传记。作者以尤其动情的笔调咏叹了主人公毕生倾力于青春美丽、生命美丽的烧伤外科学。以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盛志勇院士在我国烧伤医学上的巨大贡献,这同是地是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贡献。
  • 黄佐

    黄佐

    本书介绍了黄佐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军商门第,家学渊源;五试第一,誉满京城;秉言直疏,两会阳明;设学兴教,抚恤瑶僮等。
  •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热门推荐
  • 晋天传

    晋天传

    [纯正新派武侠][纯正新派武侠]二十年前一把剑引发了一场血案,二十年后争斗还在继续。当你拨开重重迷雾,当你发现惊人的阴谋,你是否还会选择继续揭开真相?
  • 位面小地主

    位面小地主

    别人是代理人,而他却是主人。别人都在努力交易,而他却为了寻找失落文明而不断探索。当他在文明时空中穿梭,游行在星际之间时,他迷失了,但他却选择了----继续奋斗!!!
  • 逆落星辰

    逆落星辰

    诸天神皇在突破十重天之时被各大神府之主联手镇压,最终无奈转生,落入一名废柴体内,在十几年的努力之下,重回天界,却遭遇魔域来袭,无奈之下,只好重登神王之位,为神域和九天而战!
  • 至尊成长史

    至尊成长史

    一个被上古真龙选为宿主的东方小青年吴越,穿越到了种族林立的异世界,踏上修神之路,一步步走近身负使命的穿越真相…
  • 青藤桃花林

    青藤桃花林

    时光洪流的那头,是谁一声轻笑:“小青藤,我助你成人形,你帮我守着这片桃花林,可好?”
  • 宗师权杖

    宗师权杖

    【起点2组签约作品,请大家放心收藏】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真的有什么修真天才,那绝非杨过,郭靖,东方不败之流;更不是主神,神仙,天神,而是玩过多款游戏,浸淫书丛多年的现代人。现代人龙翔,无意之中穿越到异界,被一个小宗门的宗主抱回宗中,学习了在异界被世人认为最垃圾的水系功法,作为穿越者,龙翔充分发挥了现代游戏、小说中的东西,发明了无火炼丹,炼器,更是将水系功法发挥到极致,成为了多重领域的宗师……低碳生活,引导美好未来!
  • 坑神记之妖孽重生

    坑神记之妖孽重生

    唐隐,被一位从原界监狱逃出的妖孽和尚,剥夺了肉身,命魂被一脚踢到原界替和尚受罪···浩瀚的道法,瑰丽的仙术,还有装傻卖萌的徒儿,泡了无数美女跑回来气他老人家!一本与众不同的仙侠传奇,偶然拾起,换换口味也是不错的。好吧,放句狠话,神佛仙魔,揍扁再说!幕后那黑手,勿要以我为棋,围棋,哥哥确实不擅长,不过论起五子棋,你是我的对手吗?!
  • 战不停

    战不停

    天元界大劫降至,残余的世界意识,不甘沉沦,从虚空中召唤了一个富有潜质的灵魂,于是,举世皆敌的战斗开始了!
  • 明天go

    明天go

    三个女孩穿越到未来,会有什么事情等着他们呢?
  • 百战成神

    百战成神

    我是神,我就可以主宰一切,你必须向我臣服!百战方可成神,真正的神是怎样的,而达到神的境界之后,等待着我们的又会是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