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44600000049

第49章 改变世界的一周(3)

“有个很抱歉的事,我们疏忽了,没有想到西方风俗对‘13’的避讳。”周恩来转而风趣地说,“我们中国有个寓言:一个人怕鬼的时候,越想越可怕;等他心里不怕鬼了,到处上门找鬼,鬼也就不见了……西方的‘13’就像中国的‘鬼’。”

众人哈哈大笑,周恩来也跟着笑了起来。

周恩来走后,罗杰斯手下的官员们的气也消了大半。中国有句俗话,不看僧面看佛面。他们主要是对基辛格有意见,对尼克松的某些做法有意见。如今周恩来代表毛泽东来看望,他们不但不便再发作,而且对周恩来这个人十分倾倒。后来,罗杰斯成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多次来中国访问,至今还对中国人民抱着友好的感情,这些都是从对周恩来的钦佩开始的。

当天下午,尼克松趁着基辛格为举行一次特别的记者招待会而在作准备的时候,参观了上海工业展览会。走进展览馆大厅,他的眼睛盯着几位共产主义领袖的大幅画像时嘴里念道:“这是马克思,这是恩格斯,这是列宁,这是斯大林。”

“对,你都认识。”周恩来说。

“一共四个。”

“对。”

“那个恩格斯,我们在美国不大见到他的照片。”

尼克松参观各种工业设备时还伸手去按电钮,使新式机床运转起来。他对周恩来说:“我们按电钮,必须是为了建设,而不是为了毁灭。”周恩来哈哈大笑。

四周的气氛十分热烈。

尼克松兴致来了,又对周恩来说:“1959年夏天,我作为副总统在莫斯科陪同赫鲁晓夫参观美国展览会,在洗衣机前,他同我争吵谁的火箭厉害些,我讲比火箭没有意义,战争爆发谁都当不了赢家。”

周恩来笑得更大声,笑罢说:“我知道,这就是有名的‘厨房辩论’,它使你出了名。”

尼克松笑了,说:“我想不是坏名声。”他想了想,又半开玩笑地说:“总理先生,你不应该全信报纸上说我的坏话,我也不会全信报纸上说你的坏话。”

周恩来收住笑,对尼克松说:“我信奉毛主席说的一句有名的话,‘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下午5点,向新闻界公布了中美两国的《联合公报》。因为公报在上海发布,当时两国还没有外交关系,大家就称它为《上海公报》。

下午5点50分,基辛格和助理国务卿格林在上海展览馆的宴会厅举行记者招待会。为给台湾方面及美国国内的反对派以“安慰”,基辛格煞有介事地在会上申明美国同台湾的“防御条约”并不变动,以表示“没有抛弃老朋友”。可是,这种形式主义的说明并没有引起记者们的兴趣。《上海公报》对世界的震动与冲击,使基辛格的解释黯然失色。值得提到的是,基辛格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了:

毛泽东自始至终密切掌握着谈判的整个进程。

这天是星期天,周恩来在上海为尼克松举行了最后的宴会。尼克松显得兴高采烈,茅台酒使他脸上的笑容都泛着红光。他洋洋自得,喜不自禁地举起酒杯,斟上茅台,走到麦克风面前,作了在这次访问中从没有过的即席讲话:

“……联合公报将成为明天全世界的头条新闻。但是我们在公报中说的话不如我们在今后的几年要做的事那么重要。我们要建造一座跨越一万六千英里和二十二年敌对情绪的桥梁,可以说,公报是搭起了这座通向未来的桥梁……”

人们沉浸在欢乐中,为总统的话鼓掌。

尼克松带着酒意又说:“上海这个城市,曾经饱受外国侵占之苦,我们再也不允许上海,及全中国以至全世界有像上海一样的城市,再受外国侵占之苦了。

我们绝不答应!”

基辛格那玳瑁眼镜架后的眼珠转了一下,脸上掠过一丝忧虑,总统一定是太高兴了,他忘了周恩来批评黑格说的关心中国“生存能力”的事,又将这种意思讲了出来。基辛格瞥了周恩来一眼。周恩来严肃地坐着,面无表情。

尼克松又兴奋地说:“美国人民要和中国人民一起,将世界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这是一句十分敏感的话,要是往常,挑剔的记者们会马上抓住话柄大做文章,说总统在鼓吹“中美”联合“主宰”世界了。常为尼克松准备发言稿的基辛格十分担心。幸好记者们特殊的神经也被茅台酒麻醉了,他们竟没有什么反应,尼克松更为踌躇满志地说:“我们访问中国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周恩来默默地望着尼克松,当全场热烈鼓掌时,他也随着拍了两下。

2月28日早上,周恩来将尼克松一行送至在虹桥机场停着的总统专机舷梯旁。

尼克松在跟周恩来握过手以后,在登上舷梯前,转过身来跟翻译唐闻生握手。他握着她的手,喜盈盈地说:“在这最后的场合,请允许我对我的‘中国之声’唐小姐表示赞赏。我听她翻译,觉得她把每个字都翻得很清晰很正确。”

唐闻生感到很窘,站着不开口。周恩来鼓励她翻出来。她红着脸,结结巴巴地将话翻了出来,这是她第一次翻得不流畅。

尼克松与夫人帕特最后上了舷梯,在机舱门口回身挥手。

漆着蓝、白、银三色的总统专机飞离了上海。尼克松还沉浸在欢乐的情绪中。

夫人帕特对他说:“周恩来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尼克松也说:“是的,他是一个伟人,本世纪罕见的伟人。我感到惋惜的是,他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中,他总是小心谨慎地让舞台的聚光灯照射在毛泽东身上。”

轻松的情绪过去了,又一层忧虑涌上他的心头。多年来从事国际事务的经验使他意识到他的中国之行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他知道他赢得了一场真正的外交上的胜利。成功似乎比失败更使尼克松感到不安。他好像担心自己没有受到充分的评价,并被这个念头折磨着。临离开上海的晚上,他几乎没有睡觉。他睡不着,熬过了这令人精疲力竭的一周之后,公报也发表了,他竟然没有一丝睡意。凌晨3点钟了,他还把基辛格和已经入睡的霍尔德曼叫去他的房间谈话,倾诉他这段时间来的紧张和兴奋,以及他在完成一件大事时往往伴随产生的隐忧。在往东飞行的专机里,机舱格外安静,使得他的隐忧显得更沉重。他那经过多年磨难的政治头脑使他意识到,记者们的第一批新闻报道会决定公众的情绪,不知道他回去后会碰到什么情况?实际上,他的对华行动得到了美国两党和美国公众的一致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正在日益提高,人们认为打开中国之门是他最伟大的功绩。在他因“水门事件”辞职以后,基辛格曾对他说:“历史将比现在更公正地看待你。”

可是,在这从上海飞回华盛顿的专机上,他将头靠在椅背上,忧虑与疲乏使他脸色发青。

帕特见他脸色不佳,忙问:“你怎么啦?累了?还是不舒服?我叫大夫吧……”

尼克松挥手阻止帕特,说:“我是为飞机着陆后担忧,谁知道是凶是吉?”

毛泽东说,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

周恩来送走尼克松之后,也于当天搭乘那架“伊尔-18”专机离开上海,飞往北京。随行的记者们也搭乘总理的专机回京。

《上海公报》发布以后,西方新闻界发表了种种评价。法新社说“改变世界的一周”应该是“改变尼克松的一周”;《底特律自由新闻报》说,“他们得到台湾,我们得到蛋卷儿”;《费城公报》说,“尼克松飞回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让步”。也有不少肯定的报道。《费城问询报》说,“从短期看,尼克松付出的代价比得到的多;但从长远看,他也许获得了远比付出代价更有价值的东西”;《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尼克松总统所同意的就是他早已决定要做的事”……

飞机上的我国记者都在谈论着外国记者的反应,这是我国记者第一次接触那么多外国的记者。

周总理操劳了一个星期,也没有借飞行机会在前舱休息。他来到后舱看望记者们。

新华社记者问:“总理,有个美国记者报道尼克松访华的结果,用乒乓球比赛的比数比喻,中国对美国,二十一比二。可以报道吗?”

周总理听了哈哈一笑,问:“是哪个记者?”

“美联社记者卡洛。”

周总理摆了摆手:“人家可以那么写,我们不能那么说。公报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要学会把眼光看到未来。”

有记者问:“总理,外电评论,这次是你导演的外交杰作。”

周总理严肃地说:“不。不能那么说。这是主席的英明,主席的功劳。这次‘乒乓外交’我就没看准,是主席决定的。打开中美关系还是靠主席的英明决策。

到底主席是主席,我们是我们。”

周恩来乘坐的“伊尔-18”专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机舱门一打开,周恩来望见机场上人头攒动,到处是挥舞的红旗、挥动的手臂,欢迎的群众高呼着口号。欢迎场面透出的热流压过了料峭的寒风。毛泽东对周恩来在中美会谈、执行打开中美关系的决策所取得的满意成果,极为重视;他特意指示为迎接周恩来归来安排一个5000人欢迎的盛大场面。

1976年2月,从总统职务卸任的尼克松应邀访华,毛泽东再次会见了尼克松。

周恩来出了机场后,立即驱车前往中南海,到丰泽园向毛泽东汇报。

毛泽东躺在木板床上,头靠在垫得很高的枕头上。

走到床边的周恩来问:“主席,你困吗?”

“不困,你说吧。”

“尼克松很高兴地走了。他说这一周改变了世界。”周恩来汇报说。

“哦?!是他改变了世界?哈哈。”毛泽东伸手拿起一支雪茄,秘书给他点上火。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将烟喷出来,说:“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要不,他隔海骂了我们好多年,为什么又要飞到北京来?”

周恩来说:“尼克松临走时还一再表示,希望能在美国与我们再次相会。他们国务院提出了一个邀请我们访美的名单。”

毛泽东说:“那青天白日旗不落,我们怎么去?公报是发表了,路还长哪!

我和你怕都看不到那一天啦。”

周恩来默然无语地看着毛泽东。

毛泽东有点喘,咳了两声。女秘书为他拍了几下背。他缓过气来,又深吸了一口烟,盯着手中的雪茄烟卷,自嘲地说:

“还说改变世界呐,我几次要改变吸烟的习惯,都改不了。”

到底是尼克松说的是“他改变了世界”,还是毛泽东说的“世界改变了他”?

历史已经作出了回答。毛泽东、周恩来与尼克松在1972年的握手,终于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但也正如毛泽东主席说的那样,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路还长哪”。遗憾的是中美关系的奠基者们——毛泽东、周恩来和尼克松都没有亲手完成这一历史性的任务,直到7年之后,中国的那个被美国人称做“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邓小平1979年初的访美之行,终于让中美关系迈上了正常化的道路。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本书下卷《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同类推荐
  • 理性履职观

    理性履职观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0]?,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编写成许多条目,学习这些条目有利于记忆,而且每个条目的编写都参照了有关的读本和参考书,内容上简明扼要而又完整,解决了学生在复习时找不到重点或掌握不了要领的困难。说得确切一点,这本手册是专供考生使用的名副其实的复习资料。当然,如果要想了解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全貌,还需要读国际关系史的教科书,只知道词条的内容是不能系统化的。两者结合起来会使复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记在脑子里的东西也会更加牢固。
  •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思想政治工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企业业务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能够继往开来、卓有成效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政治奥秘所在。
  •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月底,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联合召开的“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治理”概念的产生、含义、特征、功能等方面做了理论上的论述,并针对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本书收录了16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参会文章,是国内知名政治学专家、学者有关“治理”问题的最新学术成果合集。
  •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人人都能读懂的新常态!《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由郑永年、林毅夫、俞可平、王辉耀等国内外最著名、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家、学者围绕忧患政府、收入再分配、反腐败运动、新移民、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途径等时政热点撰文,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轨迹、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财经类图书,是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和预测。
热门推荐
  • 一缕梅香

    一缕梅香

    楔子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李婉清身着一袭月白色缎织衣,千万青丝只一半用一根银质的梅花点翠簪别住,剩下一半披于肩,墨发侧披如瀑,素颜清雅面庞淡淡然笑。举止处有幽兰之姿。在这银装素裹的冬日里,就像是一幅画般。侍女玉香在一旁看着自己家的小姐,不禁叹气:若不是去年之约,小姐也不会在这受冻了。抬头望了下天,轻声对李婉清说:“小姐,这都快正午了,咱得快回去,否则又得挨训了。"
  • 仙破天劫

    仙破天劫

    (刚来创世就发了五万字,所以数据不是很好看,但我保证绝对不是烂书)天道不变,鸿钧不现!来自宇宙之外的神秘种族,欲打破无上天道,毁灭仙界!一个本为毁神星修炼千百万年的强大仙人,以一人之力,独挡千百万宇外强敌!最终,不幸陨落,换来了仙界的百万年和平!就在他即将魂飞魄散之时,那无情的天道,降下神力,保住了仙人的三魂两魄,将他投向下界……
  • 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本书精选了十二个不同领域的经济学知识,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领导者在工作中顺利地做出经济决策和选择,出色地领导所辖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赢得下属的敬佩和上级的尊重。
  • 虚无神道

    虚无神道

    神道,一种与天道截然相反的修炼路线,且看楚扬如何纵横天下。凡挡我者,杀!仙人?在我眼前一掌拍碎你信不信!
  • 从前有个神

    从前有个神

    从前有个神,不求长生不死,不求唯吾独尊,只求苍生平等,因果有报。
  • 霸道总裁恋上清纯女

    霸道总裁恋上清纯女

    “你们在干嘛?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为什么?”宁柠声音颤抖地说着。“为什么?!宁柠,从小到大,凭什么以前你成绩总是比我好?凭什么你可以拥有浩?”夏紫嫣嫉妒地怒吼道。“宁柠,我们分手吧!”张浩无情地说道。“好好好,你们不要后悔!”宁柠强忍着泪说道。。。。“喂,女人!你撞到我了!”顾大少-顾子穆带着玩味说道……………………【沫沫第一次写文,请各位多多关照】
  • 要么爱要么离开

    要么爱要么离开

    李小小来自农村,弃学来到D市打拼,认识了她的初恋。俩人山盟海誓。说要步入婚姻的殿堂。偶然的一场车祸让她失去记忆,认识了酒驾的慕容爵,醒来后被告知是他的情人.......
  • 游龙问世

    游龙问世

    笔之所触,意之所向,没有传统的束缚,大胆的天马行空,想心中之所想,故事与感悟的齐驾。谢谢观赏。
  • 那年的青春梦

    那年的青春梦

    我爱上了那个男生,我将秘密藏在心底,闺蜜问我喜欢谁,我告诉了她,不久,他也知道了。我是一个羞涩的女孩,男孩叫朗,他说如果我愿意改变,他会考虑,学习紧,我将这些话放在脑海~~~有人告诉我,我的闺蜜也喜欢他,我有些气,但时间很快,我们不知不觉就毕业了,这是一场青春的盛宴。。。。
  •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