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51800000015

第15章 不朽的书(2)

然而,纸草纸卷并不仅仅有这一个缺点。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纸草纸卷只不过是整部书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这里要印成一册厚厚的书,那在埃及、希腊和罗马就必须要分成好几卷纸草纸卷。所以,在那个时代,书绝对不是一件可以放得进口袋里的东西。假如非要带上一部书,那就得把许多纸卷装进一个像大盒子似的、有皮带的圆桶里,然后扛在背上走。有钱人是从来不会自己背书的,如果他们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里去,就会随身带上一个奴隶,让这个奴隶背着装书的桶子。那个时代的书店,与其说是书店,倒不如说是卖糊壁纸的店铺。在长长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排排的纸卷,就好像糊壁纸卷一样,而且每一卷的上面都附带着一个标签,标记着书名。

在纸草纸上写字所用的颜料是黑色的和红色的,而写字的笔则是一根削得尖尖的芦苇秆。所有的埃及抄录员都会随身携带一个文具盒和一个水杯。这种文具盒,今天在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里还可以见到。下面是一块板子,上面有一条放芦苇秆的长槽和两个盛颜料的洼。墨水是隔了很长时间之后才有的。

那个时候的墨水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墨水是完全不同的,它是由烟炱和水制成的。如果想把这种墨水调得稠一些,使它不会从笔尖滴落到纸上,就得在里面加入一些阿拉伯树胶。

这种墨水远没有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墨水经久耐用。用海绵很容易就能把这种墨水写出的字迹擦掉,而海绵起到的正是现如今橡皮的作用。

有的时候如果手头上没有海绵,他们就会用自己的舌头把字迹舔去。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讲的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在宫廷里举办写诗比赛,那些穷困潦倒的诗人不得不舔掉自己的作品。

要使墨水顺利地从笔杆上流下来,就得在芦苇秆的一端劈上一条缝。所以,这种笔的笔尖上有一条缝,与我们今天用的笔非常相似。

笔尖上没有缝是绝对不行的。你试着用一支折断了半个笔尖的钢笔写写字看——那是根本写不成的。

如果中间有条缝,笔尖就会被分成两半,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墨水能够沿着中间的沟槽又细又匀地流出来。如果想要写出来的笔画粗一些,就把笔尖揿得重一点,把墨水的“河道”扩大些,这样一来,墨水就可以多流出来了。这真是一个既简单又巧妙的方法啊!

直到现在,金字塔的墙壁上还保留着很多埃及抄录员——录事的雕像。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盘坐在地上,左手捧着纸卷,右手拿着一支芦管笔。录事的耳朵上还夹着两支备用的笔,这种做法很像我们现在的很多售货员。

我知道一个关于录事的故事,现在就给你们念叨念叨。

一个录事的故事

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录事手里面拿着的纸卷,我们就会很惊奇地发现:原来写在纸卷上满页满页的字体与我们所认识的象形字一点儿也不同。

这种书法写得非常潦草,与我们常常在埃及的神庙和陵墓墙壁上所看到的那种精细图形一点儿也不一样。

要想弄明白这里面的缘故其实并不困难。原来,在纸草纸上写字,要远比在石头上刻象形字简单。在石头上刻字需要个把钟头,而在纸草纸上只消一分钟就搞定了。这样一来,象形字在纸草纸上失去原本好看工整的外形,也就不足为奇了。写字的速度一旦加快,所有的笔画就都变得潦草了,于是,每一个图形也就变得简单了。

只有那些祭司还一门心思地想要把字写得好看一些,他们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写得非常仔细。然而,那些非神职人员的追求就是越快越好了。

最终,在埃及人之中产生了三种字体:象形体、僧侣体和大众体。

看看吧,纸草纸的发明促使埃及字体发生了怎样的一场革命啊!

我们的故事中所要讲的这位录事所写的就是大众体。当那些身穿白色围裙的工人把稻谷搬运进仓库的时候,他就照例将谷物的分量记录下来。

工作进展得如此之快,接收谷物的工头刚一喊数目,他就必须赶紧飞快地记下来。时间紧迫,他哪有时间每个字都仔仔细细地描画啊!

工人背着盛黍谷的筐子,沿着砖头砌成的台阶一直走到圆顶仓库边的平台上。接着,他们把整筐的谷物送到屋顶上的孔洞里,把黍谷倒出来之后就赶快往回走,以便其他背着满筐黍谷的工人能走上去。

最后,整堆整堆的谷物全部称量过后,便一齐倒进仓库里。工人们把箩筐放在一起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录事把笔放进文具盒,把纸草纸卷好,倒出了杯子里面的墨水,然后就跟其他录事一起走出大门,到街上去了。

有几个录事会在小酒吧里逗留一会儿,和朋友们喝上几杯啤酒,或者是喝一杯棕榈叶酿造的白酒。可是,录事西萨蒙却不能在小酒吧里喝上几杯,只见他闷闷不乐地朝家的方向走去。因为还要等上十天他才能领到自己的工资,而最近一次发的工资早就被他花得精光了。回到家里也没有饭吃,既没有米,也没有油,更没有人可以告借。

当然了,也有不少录事拥有着大量的房产和土地。比如说专门负责国王谷仓的录事纳希穆特,据说他盗用了很多公款,现如今已经成为这座城市里数一数二的大富豪。而老实人却总是要忍饥挨饿!

自从西萨蒙毕业后,已经有整整七个年头了。这七年完全是穷困潦倒、不堪回首的七年!他在学校时别人为他预料的前途并不是这样的。在那个时候,他比任何一个同学都有才华。

他刚一起床,穿上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书。整天埋头于书本之中,阅读着、抄写着古代圣贤的箴言。

“千万别浪费时间,否则的话,你就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悲伤!用手写字,用嘴读书,倾听长者的忠告。

“孩子的耳朵长在背上,你不打他,他是不会听话的。如果你偷偷跑到大街上去玩儿,我就绑住你的双腿,然后用河马皮制成的鞭子狠狠地打你一顿!”

对于西萨蒙和他的同学们来说,河马皮的鞭子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在那个时代的学校里,它和纸草纸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然而,并不是鞭子把西萨蒙的学习成绩变得比别人好的。父亲送他上学前对他说的话永远令他铭记于心:“我之所以送你去上学,让你跟那些有身份的人家的孩子待在一起,是希望你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后做一个出色的录事。”此外,父亲还再三地叮嘱西萨蒙,在学校里要争取获得别人的同情,要知道,没有哪一家学校是为穷人家的孩子开的。

西萨蒙学习起来无比用功。无论是读书,还是写字,他都要比同班同学快很多。他清楚地知道当新的一章开始的时候要用“红行”,也就是说开头的一行字要用红颜料写,而且永远不会忘记一首诗和另一首诗中间要用红标点分开。他可以把《遇难的船》、《伊普维尔的控诉》、《希特之子致杜亚的训言》等必须要抄写的书背得滚瓜烂熟。他熟读所有的算术和几何教材,书的一开头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一种方法,能帮人揭开所有神秘的事物,揭开所有隐藏在事物中的秘密。”

五个人分一百个面包,其中两个人分得的是其余的人所得的七倍。对于这道算术题,没有人能比西萨蒙更会算了。

然而,他现在必须要相信,不光是在算术教材里会出现不平均,现实生活中的面包分配同样是不公平的。

而西萨蒙呢,他并不是那种得到的比别人多几倍的人。

不过,西萨蒙并没有长时间地沉浸在悲伤的忧思中。他想起了希特的儿子对杜亚说的那番话:“假如一个录事能够在京城里谋个好职位,那他就不会贫穷。要知道,没有哪一个录事不是靠王宫的俸禄吃喝穿戴的。”

西萨蒙迈着矫健的步伐朝自己的家走去。他的妻子和年仅六岁的儿子正在家中等待着他回来。孩子已经上学了,将来也打算做个录事。他现在正用那笨拙的小手在陶器碎片和木片上涂着弯弯曲曲的拙劣的字呢。

蜡书

蜡烛——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然而,蜡书就很少有人见过了。蜡书能够像牛油一样融化,这也许比砖书或者带书更加神奇吧。

几乎很少有人了解,古希腊时期发明的蜡书,差不多一直延续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那个时候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它。

看看这幅图上画的蜡书,你就知道它长得到底是什么样了。它是用一块块像我们的袖珍小本那样大小的板子制成的。在每块板子中间刨出了一个框,里面镶嵌着黄色或者染成黑色的蜡。

每块小板子的两个角上各有一个小孔,孔里穿过一根线绳,把很多块板子订成一本书。第一块板和最后一块板的外面是不上蜡的,如此一来,当书本合拢的时候,就不怕擦坏板内蜡上的字了。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在蜡板上写字呢?

墨水当然是不行了。在蜡板上写字的时候,需要使用一根钢制的小棒——蜡板铁笔,这种笔的一端是尖的,而另一端是圆的。尖的那头用来在蜡板上写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蜡板上刻字,而圆的那一头就用来涂抹掉写错的字迹,这可是我们现在用的橡皮的又一个老祖宗啊!曾经的某一个时期,人们不用铁笔,而是用手指甲在蜡板上刻字。在古希腊,当法官交换审判意见的时候,他们就用指甲在蜡板上划出线条。短线表示“无罪”,长线则代表“有罪”。这样一来,法官的指甲上总会沾满蜡。

蜡板的造价是非常低廉的。因此,人们经常用它来打草稿,记笔记,演算题,开单据,甚至用它来写信。那个时候,纸草纸全是从遥远的埃及输入到希腊和罗马的,所以非常昂贵。因此它仅仅被用在书籍上。

蜡板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它十分经久耐用。罗马人用蜡板把信写完送出去,往往就会收到写在这块蜡板上的回信。一块蜡板甚至可以用上很多次,写过之后还可以用铁笔的圆头擦去,蜡板还可以重新使用。

有一句谚语叫“经常把铁笔倒过来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写文章要多加修改,这是给当时的青年作家的一句忠告。

尽管那样的蜡板和铁笔早就废弃不用了,然而,我们现在还是经常会说某某人的一支“铁笔”非常棒,这就是在夸赞对方的文章写得非常好。

然而,蜡是很容易被磨平的,而这一点也总是使人感觉到很不舒服。有的时候,人们收到了一封非常重要的秘密信件,可是这封信在途中很有可能已经被人擦掉或者涂改过了。为了保险起见,最好在已经写好的信外面再封上一层蜡,并且在这上面写些“你好,最近身体可好?请来寒舍吃饭”等无关紧要的话。在收到这样的一封信之后,收信人就要小心翼翼地刮掉表面上的那层蜡,然后才能阅读写在下面的内容。因此,在那个时候,信就像我们住的房子一样,既有一层楼的,也有两层楼的。

拉丁字母刻在石头上的时候,笔体总是非常挺拔的;写在纸草纸上的时候就会立刻变得圆润弯曲起来;而当被刻到蜡板上的时候,字体就变得十分潦草了。

对于刻在蜡板上的罗马文字,相信只有古文文学家才能够辨认出来。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就很难看懂这一钩一点究竟是在写些什么了。

你也可以试着做一块蜡板,在上面写些字看看。试过之后你就会明白了,要在蜡板上把字写得工整圆滑,尤其是当写字写得特别快的时候,究竟有多么困难。

只有到了现代,到了铅笔和物美价廉的纸张被发明出来之后,我们才可以彻底告别蜡板。然而,就在几百年之前,每个小学生的腰带上还都挂着一块蜡板呢。

在吕贝克城的圣詹姆斯教堂外的垃圾堆里,曾经发现过很多学生们用的蜡板。不仅如此,在那里还发现了很多蜡板铁笔、切修羊皮的小刀以及用来打学生手掌心的木棍。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学生差不多总是要挨打的。因此,人们常用“我挨过打”这句话来代替“我读过书”。

在一本大约一千年前的拉丁语教材中,有这样一段师生间的对话:“学生:我们都是孩子,请老师好好地教我们说拉丁语,因为我们说得都很不好。

“老师:我教书可是要打人的,你们愿意不愿意呢?

“学生:我们宁愿为了学习而挨打,也不愿意总是无知无识的。”

这段谈话就是这样继续下去的。

由此,你可以想象得到,那个时候的学生,盘腿坐在地上,膝上放着一块蜡板,左手扶着这块板子,而右手则逐字逐句地记录下老师口授的字句。

其实,不仅是学生们使用蜡板,僧侣写圣课的程序、诗人写诗篇、商人记账、富家公子给太太小姐写情书或者是找人决斗,也都会用到蜡板。有的人使用的蜡板是由山毛榉木制成的,它的样子很不美观,外圈包着一层铁皮,从而起到加固的作用,中间则涂着搀了油脂的很脏的蜡。还有一些人使用的蜡板是用精致的紫檀木制成的。最后,还有一种造价昂贵、做工精良的蜡板,它是用象牙制成的。

13世纪的巴黎甚至还有专门制造蜡板的作坊。

可是,这几百万块蜡板现在都跑到哪里去了呢?它们早就被人们给烧掉了,或者是丢到垃圾堆里去了,就如同我们今天处理旧报纸一样。然而,如果现在要买一块两千年前罗马人写过字的蜡板,就不知道要花多大的代价了!

罗马人用过的蜡板保留到现在的已经少之又少了,在此之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庞贝城的大银行家则济利亚·尤孔都斯的宅子里找到的。这座城市早在维苏威火山爆发的时候,就和附近的赫库兰尼姆城同时被火山灰湮没了。假如没有那次火山爆发,这些蜡板也就无法流传到我们这个时代了。我们的手中只有二十四卷从罗马人那里传下来的纸卷,而且都是在赫库兰尼姆城的废墟里找到的。如果和漫长的时间相比,即使是最可怕的灾难也显得微不足道了。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它常常会把人类的活动记录抹去,就像铁笔把蜡板上的字迹擦掉一样。

皮书

正当纸草纸处于黄金时代的时候,它的劲敌——羊皮纸出现了。在很久之前,有些游牧民族就曾经在兽皮上写字。后来,等到人们学会制作皮革的时候,皮革才变成羊皮纸,从而成为写字的材料。据说,它的发明过程是这样的: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中,有一座非常着名的图书馆,里面有近百万卷纸草纸卷的藏书。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历代法老都十分关心这座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因此,多年以来,亚历山大图书馆始终保持在世界第一的位置。然而,没过多久,另一个图书馆超过了它,它就是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城图书馆。当时的法老决定采取无情的手段对帕加马图书馆进行报复。于是,他下令严禁把纸草纸输到亚洲。

帕加马的国王采取了应对措施,那就是命令国内最高明的工匠用羊皮制成一种可以写字的材料,用来代替纸草纸。从那个时候起,帕加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全世界的羊皮纸制造工厂。

羊皮纸就是这样被发明出来的,它的原名叫做“帕加曼”,带有很浓厚的诞生地的色彩。

同类推荐
  • 五彩缤纷的光(探究式科普丛书)

    五彩缤纷的光(探究式科普丛书)

    本书内容包括:光的形成、本质、速度、介质以及光在层状分布等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运用及光电反应等。
  • 做个绿色小天使

    做个绿色小天使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亿万年来它不仅装点着我们的美丽星球,更为其他生命的出现及进化提供了叹为观止的能源财富,也正是因为绿色资源的存在,地球上的生物才最终进化出生命的最高主宰——人类,而绿色植物又继续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着最为丰实的物质基础!遗憾的是,上百万年来位于食物链最高端的人类对地球植物的掠夺性开发不仅使绿色能源日渐减少,更使那葱郁的景色逐渐淡出自己的视野,大量物种的消失、水土流失的严重以及沙尘暴的肆虐终使人类开始警醒:绿色,对于整个星球的重要意义所在!
  • 花的寿命有多长

    花的寿命有多长

    "这是我国第一部“问答寓言集”。全书题目均以问话形式出现,然后以有趣的故事来揭开问题的谜底。以问话做题目,不仅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寓言题目的引人入胜之功能,让每一个题目看起来不再平淡如水、相互重复。给问答寓言插上科学的翅膀,把复杂的科学问题故事化、简明化,让读者在简明的故事中,明了轻松地领会科学奥妙。使每一篇寓言除了哲理、教训和讽喻以外,还有新的知识看点。收入全书的192篇问答寓言,新颖独特,精彩纷呈。"
  • 女人的资本:时尚生活篇

    女人的资本:时尚生活篇

    本书从心态的角度阐述了女性应当如何把握自己,并塑造自我,获得成功的方法。
  • 长满灌木的南北极(星球保卫战)

    长满灌木的南北极(星球保卫战)

    本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两极在哪里?南极边缘的实地界线、南极大陆、南极的生存条件、南极冰山、体验南极生活、寒冷的海洋、北极的气候特征、北极的生存条件、极地生物的斗寒本领、北极环境、生活在北极的人等。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创世英雄

    网游之创世英雄

    在叶晓飞绝望的那一刻,命运给了他一份赠礼。对命运而言,这或许只是一个无关重要的小玩笑,却让他而言却有了改变一生的希望。曾经失去的,叶晓飞会重新取回!给他灾难的,他会百倍奉还!当一切卷土重来,他注定成为王者!
  • 45度仰望天空微笑

    45度仰望天空微笑

    与TFBOYS有一次非常完美的邂逅,你想要吗?我想。当然,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他们是有着万千粉丝的偶像,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 乱入综漫的代行者

    乱入综漫的代行者

    ID:戴冬,年龄:18岁,被猥琐之神强制穿越了各种各样的世界,以神的代行者而巡游世界。世界目前以IS为主,接下来的是EVA
  • 殊途同婚

    殊途同婚

    最绝望的婚姻不是丈夫出轨,而是丈夫不来电。同婚是铜墙铁壁浇筑的堡垒,进来容易出不去,哪怕是撞的头破血流。人生最苦不是求而不得,而是被踩在绝望的深渊想出来,却迟迟找不到那个可以伸出援手拉你一把的人。都说婚姻就是一座囚城,可叶婧进去的却是一座坟,而她,就是那坟墓里苦苦挣扎的恶鬼。江城说,“我是恶魔你是恶鬼,咱们俩恶公恶婆天生一对,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强强联手,将曾经负心亏欠我们的人,通通拉下地狱吧。”
  • 女尊王朝:枭王盛世

    女尊王朝:枭王盛世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她既负责风华绝代,又负责威震四方,只可远观,不可近处亵玩。这种人外表高岭之花实则天性闷骚,内心傲娇无比却又十分龟毛。这种魔性生物叫做:枭权。但是让全国人民醉了的是,身为枭王朝皇位继承人的她居!然!被!出!轨!了!权王殿下抽刀表示:坚决不能忍!“你敢再去看她一次,本王断她一只手脚。”“你敢再说一次和离,本王就灭了你晏家满门。”他们一个是天下无人不知的当朝权王,权倾朝野。一个是出身商贾的王府侍夫。云泥之别,但姻缘冥冥注定。“此生步步为营,不毁你半分纯净;待我君临天下,不负你红妆十里。”【此文一对一结局无小三,happyend欢迎跳坑!】
  • 气象在玩变魔术

    气象在玩变魔术

    气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学到有用的气象知识。反过来,还可以用学到的气象知识指导我们的实践生活。本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神秘性,能够启迪读者思考、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能够激发读者关心世界和热爱科学,能够培养读者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 南风世家

    南风世家

    期待绝爱的处女作南风世家,作品讲述了南风家族第二十代子孙南风毅,南风谨,南风芜,南风羽四位公子的成长,情爱史,一段段殇,一滴滴无声滑落的泪,一个个年轻的面孔,一句句撕心的告别,由柔情到冷漠的毅,由无情到不得而疯狂的谨,由寒气逼人到因爱而温的芜,由单纯少年到狠心虐恋的羽,他们在家族利益,亲情关系,爱人朋友之间周旋,体味着华丽却又伤痛的人生。毅说,一场背叛,我从此不再相信情爱。谨说,如果离开我是你想要的,我定不让你如愿。芜说,下一次我们会在某个路口相遇,请告诉我你过得很开心。羽说,如若我爱,你变无处可逃。在那个集权势,金钱,名望于一体的南风世家,四位公子有着怎样一段不愿提及的往事呢?
  • 星际争霸的星灵们

    星际争霸的星灵们

    喜欢星际喜欢这个陪伴我一直长大的游戏,我喜欢那些高贵而虔诚的星灵,喜欢那些残暴凶猛的异虫,喜欢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类。我希望,它永不完结。为此,一卷一个故事。
  • 足坛之重炮之王

    足坛之重炮之王

    小龙是个孤儿,自幼被师傅养大,学习少林72绝技之一的腿踢功,然而世事变幻如白云苍狗,在武学上没有继承少林功夫的小龙,却将功夫用在了足球上,成了闻名于世的——重炮之王。“他是真正的重炮王。”内德维德“虽然我不想承认,但事实是他强过我很多。”罗伯特卡洛斯“和他相比,我只是后来者。”斯蒂芬杰拉德“他的出现,让我和内德维德的争论变得没有意义。”科库“不不,虽然我在中国呆过很长时间,但他的出现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超过我很多。”阿里汉“被他攻破球门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有很多门将碰见他的射门都没反应,比如切赫,而我至少反应了。”范德萨足坛之重炮之王QQ群已建,22651812,欢迎大家加入。
  • 孤独的克里雅

    孤独的克里雅

    一个人,一辆车,十三天穿越无人区的孤独苦旅经历过生死的旅行总是值得和大家分享这是一本关于一个人骑行于克里雅的游记,一个人在无人区待了十三天,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作者勇敢地走进去,活着走出来?恶劣的天气,人心的险恶,并没有让作者打退堂鼓。他与狼接触,并帮助过一个骗子,却因此让自己陷入困境,当然也遇到不少好人,那种无私的奉献,人性的光辉,在书中向人们传递着某种信息,作者将他们一一仔细地记录在这本书中。历经生与死,看着今天早上还在的人,太阳下山后就再也见不到,以为自己在无人地区再也不能走出来,却因为自己顽强的生命以及求生的本能,活着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