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51800000004

第4章 餐桌和炉灶(2)

脂肪漂浮在乳汁上层,形成了许多小滴。因为脂肪要比水略轻一些,所以它会慢慢地漂浮在上面,从而形成一层乳脂。把乳脂搅拌一番,就能得到奶油:脂肪滴由于受到搅动而凝结在一起,并且和水分分离了。

因此,你也可以自制奶油,只需要把乳脂放在加塞的瓶子里多摇一会儿就行了。

奶为什么会变酸?

奶只要放上一两天的时间就会变酸。然而,或许并不需要两天,只需要两秒钟,它就可以变酸,从而变成凝乳。

你只需要在奶里加入少许的醋,就可以使凝乳立刻分离出来。

凝乳——就是酪素,是一种乳蛋白质。它溶在奶里的时候,就像糖溶在水里一样。只要在奶里加入一些酸性物质,酪素就会带着脂肪分离出来。

可是,你知道的,谁也没有在平常的牛奶中加过酸性物质,可它为什么还是变酸了?

罪魁祸首便是一些像酵母菌那样的细菌,它们在空气中极为常见。这种细菌一旦进入到牛奶中,就立刻开始工作——把乳糖变成乳酸。由于酸的存在,牛奶很快就凝结起来了。

如果想要让牛奶不变酸,就得把它煮沸。牛奶一经煮沸,细菌就会被全部杀掉。

有些时候,牛奶在煮沸的时候就会凝结起来。这是因为它里面的细菌已经工作过了,制成了酸。

干酪里的小孔是从哪里来的?

假如凝乳放在地窖里的时间太长了,细菌的工作就会继续进行下去,最终把凝乳变成干酪。干酪里的小孔与面包里的小孔是一样的,都是由二氧化碳制造出来的。

可是,这里的二氧化碳(碳酸气)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由细菌制造出来的。

为什么干酪放很长时间也不会变坏?

因为干酪的表层有一层皮,使它不会完全变干,并且保护它不受到细菌的侵害。

据说,瑞士有这样的一种风俗:在孩子出生那天做一大块干酪,上面记录着孩子的姓名和出生日期。每当过生日的时候,就把这块干酪摆到餐桌上。这块干酪会陪伴着这个人从摇篮一直到坟墓。干酪的主人去世之后,就把它留给自己的孩子。

瑞士的报纸曾经报道过这样的一块干酪:它已经有120岁了,据说味道还很好。而它的“爷爷”在不久之前才刚被切开吃掉。

古代的人都吃什么东西?

古时候,当人们还不会耕种的时候,差不多只能靠吃肉来维持生命。他们不仅吃狩猎时打来的野兽和鸟类,还吃战争中捉来的俘虏。据说就在一百多年前,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部落,当它的战士扑向敌人的时候,嘴里会大声喊着:“肉啊!肉啊!”

当败退的敌人听到这种叫喊声的时候,该有多么恐惧啊!

据一个最初移居到北美洲的人说,印第安猎人当初看到白种人的庄稼地的时候是非常吃惊的。有一个部落的首领曾经对他的一个同伴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白种人之所以比我们厉害,那是因为他们吃谷子,而我们吃的是肉。你知道的,肉是很少能够遇到的。肉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长成,而白种人把那些奇妙的谷粒撒在地里,只要几个月,一粒就能变成几百粒。我们吃的肉长着四条腿,会躲避我们的追捕;而谷粒撒在什么地方,就留在什么地方,一直在那个地方生长。冬季的时候,我们一整天都在打猎,在树林里挨冻,而白种人却舒舒服服地待在家中。你们当中谁愿意听我的话,我要对你们每一个人说:在我们屋边生长的树木枯萎之前,吃谷子的人将会打败我们这些吃肉的人。”

很难说是什么时候的人在地里播下第一颗谷粒的。在古埃及的金字塔里,我们已经找到了人用石头舂谷粒的图画。

面包的老祖宗的长相实在很不像面包,它只是把压碎的谷粒用水调和成的一团面糊。

有的时候,这样的面糊会干掉。那个年代的人便拿这种干了的面糊当面包。

现如今,生活在东方的人还用不加酵母而且没有发酵的面团来做玉米饼。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面糊变酸了,而它却也因此而变得更加松软了。

后来,有人把酸面糊和新磨制的面粉混合在一起,于是,面包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

为什么面糊会变酸?

这是因为空气中的酵母菌和乳酸菌落到了面糊里。

空气中飘浮着各种各样的细菌,这其中就有酵母菌和乳酸菌。直到现在,还有一些面包师不加酵母而加一块酸面团(面肥)的。

很多年之后,人们才学会了该如何耕种好田地,如何烘烤好面包。富裕家庭在两百年之前所吃的那种面包,现在已经没有人吃了。

就连最普通的马铃薯,那时候的富人也吃不到。

马铃薯在欧洲出现的时间并没有多久。它的出生地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南美洲。它在16世纪的时候才与其他一些海外的稀奇东西一起来到欧洲。最初的马铃薯并不是种植在田垄上的,而是种植在花盆里的——爱好它的人们把它当成了稀有植物。

直到18世纪末,马铃薯仍然是非常新奇的东西。法国王后的胸襟上插的便是马铃薯花,而煮马铃薯这道菜每天也只有法国国王的餐桌上才会出现。

现如今,马铃薯已经不能算海外来的稀奇东西了,因为它在欧洲生长得就像在自己的家乡一样。

我们喝咖啡和茶有多长时间了?

“饭前喝伏特加酒和啤酒,饭后则喝蜂蜜。”

这句话是17世纪的旅行家肯普弗在莫斯科的时候写下的。

关于那个时候的咖啡和茶的事情,我们还没怎么听说过。那个年代既没有茶壶,也没有咖啡壶,更没有炊壶。

茶第一次传入欧洲还是在1610年的时候,那是荷兰商人从遥远的爪哇岛把它们运过来的。按照惯例,商人们总是要吹嘘自己的货物的,于是,他们把茶叶叫做“神灵草”,并且劝人们每天都要喝四五十杯,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喝。一位荷兰的医生甚至用茶叶来代替所有的药物去医治百病。

实际上,茶并不属于草类,它是由茶树的叶子制成的。而且,茶绝对不是药。喝浓茶甚至是对健康有害的。

最初的时候,只有富人才喝茶——你知道的,那个时候的茶是非常昂贵的。

咖啡是在茶之后出现的。到过土耳其和埃及的法国商人早就提到过,那里长着一种奇异的树木,土耳其人用这种树的种子制成一种饮料,名字不知道是叫做“考瓦”还是叫做“咖发”,他们常常用这种饮料来代替葡萄酒。这种饮料可以驱除烦恼、健胃,能够让人变得更加健康强壮。

不久之后,咖啡便出现在了法国国王的宴会席上。国王之后,公爵也来效仿;公爵之后,伯爵和子爵也来效仿;有爵位的贵族之后,没有爵位的贵族也来效仿;最后,连商人、医生和律师也学了起来。许许多多的咖啡馆相继出现,人们整天地消磨在那些地方。在那个时代,凡是在宫廷里流行的事物,立刻就会成为风靡全国的东西。

不过,咖啡也有过敌人。有些人认为天主教徒喝土耳其人的咖啡是不应该的。另外一些人则有根有据地说,柯尔培尔大臣因喝咖啡而把胃烧伤了,咖啡会缩短人的寿命,会引起肠绞痛、胃溃疡和情绪不佳。

有一位公主甚至直截了当地声明,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喝这种“烟炱水”。不错,她把咖啡称为“烟炱水”。另外,她还说,与其喝这种海外来的饮料,她宁愿去喝陈年的好啤酒。

关于茶和咖啡第一次出现在我们这里的时间,我们可以准确地说出来。在1665年的时候,塞缪尔·柯林斯医生给沙皇阿列克赛·米哈伊洛维奇开了一张药方。药方上这样写道:咖啡,这是波斯人和土耳其人在饭后经常饮用的东西;茶叶,这是非常好的用来治疗感冒和头痛的药物。

巧克力则比咖啡遭到了人们更大的怀疑。

据说,巧克力不应该给人吃,只能用来喂猪。说它会引起坏血病,甚至会害死人。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着名的旅行家科尔特斯从墨西哥带回来的巧克力并不是我们现在所吃的这种巧克力。墨西哥人用可可、玉米面和胡椒混合起来制成巧克力,而不在里面加入一丁点儿糖分。只是后来才制造出了我们现在的这种巧克力。这是把可可豆磨碎,跟糖、香草以及其他香料混合在一起,再经过压榨制成的。

这些关于茶、咖啡和巧克力的争论,究竟谁对谁错呢?

茶和咖啡里面所含的营养物质较少,除此之外,它们的里面还存在一些对心脏和神经有害的物质。

而可可和巧克力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尤其是巧克力。它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这就难怪去北极地区探险的旅行家常常会随身携带很多的巧克力了。

可可的营养不及巧克力,它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将可可豆磨碎、炒热,再把脂肪从粉里压榨出去。

所以,可可的脂肪含量要比巧克力低得多。

古时候的人吃东西的时候用什么,怎么吃?

在国王和公爵的餐桌上,贵重的器皿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金银的器皿。

那样的地方什么没有?可是有一样东西却还没有,那就是餐叉,最最普通的餐叉。

那个时候,吃东西是用手的。人们毫不客气地把五根手指伸进了公共的大餐盘里。

刀子也不怎么多,整张餐桌上只有两三把。人们常常不得不请邻座把刀子递过来。

碟子就更少了,以致人们经常会把大面包片当做碟子用。

吃完饭之后,这些浸透肉汤的“碟子”就被人们扔给狗吃。

碟子和餐叉是在三百年前才出现的,而且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只在宫廷里面才有。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十四世纪或者15世纪,走进武士的城堡,在他们吃饭的时候去看一看吧。

走上高高的石头台阶,来到一间有拱形天花板的昏暗大厅,大厅里面的火炬时明时暗。尽管外面还是白天,可百叶窗已经全关上了。此时的季节是冬季,理应保持室内的热量——你知道的,玻璃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发明出来呢。

尽管这间屋子是个餐厅,可是在里面却看不到餐桌。只有到快要开饭的时候,桌子才会被拿过来,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才搭起来。

这时,走过来一个穿着家织的绿呢背心、黄色长袜和红色尖头靴的仆人。一眨眼的工夫,他就把桌子的支架放好了。接着,他又在支架上放好了桌面板。

这张搭起来的桌子上铺着一块白色的台布,上面绣着鹿、猎狗和吹着号角的猎人。

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盐瓶、一些面包碟子和两把刀。现在,只要把椅子放在餐桌旁,就可以请客人们过来吃饭了。

老爷们进来了,闹哄哄的一群。这个城堡的主人,他的儿子们和客人——邻近的地主——刚刚打猎回来。他们都是一些身材高大、长着胡须、双颊红润的人。跟他们一起进入大厅的还有主人的两只爱犬——两头非常凶猛的野兽,只要一听到命令就会跑过去把人撕碎。

最后走进来的是城堡主人的太太,她刚刚料理完家务。

大家在餐桌前坐好,每一个人都像一头饿狼一样。司膳——把肉端上来的仆人——从院子里的厨房那里端过来一大盘熏熊肉。他把肉切成一块块的,用刀尖分给在座的每一个人。肉上面放了很多胡椒面,吃得喉咙火辣辣的。

只用了短短十五分钟的时间,整整一条熊腿就被吃光了。随后又端上来了带热汤的野猪肋、烤全鹿、烤天鹅、烧孔雀以及各种各样的鱼肉。每个人身前的台布上都堆满了肉骨头和鱼骨头,而且越堆越高。餐桌下面也热闹得紧:两条猎狗一边狺狺地对吠着,一边啃着人们扔过来的骨头。

人们吃了很长时间,也吃了很多东西。要知道,吃是这个城堡中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仆人们不停地端上一盘又一盘的菜肴——馅饼、苹果、核桃、蜜饼。葡萄酒和蜂蜜也喝得很快,几乎这一顿饭就喝掉了一桶。

这也就难怪最后有几个客人倒在了地板上,在各种各样的叫喊声、哄笑声和犬吠声中,还夹杂着响亮而冗长的鼾声。

英国最早的餐叉

1608年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汤姆斯·科里阿特的英国人来到了意大利。他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凡是能够引起他注意的事情,他都记录在里面。他记录下了矗立在水中的威尼斯宫殿的壮丽,记录下了古罗马大理石庙宇的华美,同时也记录下了维苏威火山的宏伟。然而,有一样东西却比维苏威火山和威尼斯宫殿更让科里阿特感到惊讶。

在他的日记本里有这样的一段话:当意大利人吃肉的时候,他们使用的是铁制的或者钢制的(有时候还是银制的)小叉子。意大利人不管怎么样都是不会用手抓食物的。在他们看来,用手抓食物是很不好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手都是干净的。

在回国之前,科里阿特购买了一些这种“叉子”,尽管他买的餐叉并不像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种叉子。这样的餐叉上面一共只有两股叉,末端那个有小球的柄又非常短。从总体来说,这种东西并不怎么像餐叉,倒是更像音叉。

回到家中之后,科里阿特立刻决定把他买回来的东西在朋友和熟人面前炫耀一番。在宴会上,他当场从衣服口袋里取出了餐叉,学着意大利人的样子吃了起来。

在场的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当他对大家讲明自己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时,人们都想仔细地看看这个意大利人吃东西的家伙。小餐叉在大餐桌上被传了个遍。女士们赞赏它的精致华美,先生们则感叹意大利人的创造才能,然而,大家却异口同声地说意大利人实在是太古怪了,用餐叉吃东西很不方便。

于是,汤姆斯·科里阿特便和他们争论起来,说用手抓肉很不好,因为手并不都是干净的。这句话引起了公愤,莫非科里阿特先生认为英国人饭前都不洗手吗?莫非我们天生的十个指头都嫌少,非要再加上两个人造手指吗?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叉子究竟好不好使,他爱尝试就让他去尝试吧。

科里阿特想要表演一下他的本领。可是,从盘子里叉起来的第一块肉很快就落到了台布上。人们都笑个没完,使这个可怜的旅行家不得不把叉子放回了自己的口袋里。

五十年之后,餐叉才在英国流行起来。

有很多传说讲到了各种各样的事物,比如说人是怎样学会生火的,谁是第一个铁匠等等。当然,也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人为什么要使用餐叉。

据说餐叉是人戴着大花边领子的那个时代发明出来的。

那样的领子很妨碍吃东西:它会顶住下颏,让头弯不下来,头就如同放在一只大圆盘上一样。有了这样的领子,用餐叉吃东西当然要比用手方便多了。

这很有可能是无稽之谈。餐叉出现的年代是人们开始勤换衬衣勤洗澡的时候,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人们开始爱清洁的时候。

碟子与餐巾的出现几乎与餐叉同时。

而我们国家是从十七世纪才开始使用餐叉的。那个时代的一位叫做迈耶尔堡的旅行家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在宴会上,每一位客人面前的餐桌上都摆放着匙子和面包,而碟子、餐巾、餐叉和刀子只放在贵宾们的面前。

同类推荐
  • 海洋中无处不在的科学(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海洋中无处不在的科学(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海洋中发生的自然过程,按照内秉属性,大体上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地质过程和生物过程四类,每一类又是由许多个别过程所组成的系统。对这四类过程的研究,相应地形成了海洋科学中相对独立的四个基础分支学科: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和海洋生物学。
  • 数理化之谜

    数理化之谜

    学习中也是乐趣多多,趣味无穷。当你小时候仰着头向你的父母询问着这个,那个“为什么”时,那也是一种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否带给你了许多求知的满足感呢?同时你是否会头疼于这种学习呢?你可以好好回忆一下这些经历,再作出回答。实际上,数学、物理、化学并非你所想的那么枯燥无味。除了一大堆演算以外,它里面也包含着无穷的神奇。本辑所辑的便是这些令人费解的神奇现象。若能通过此书的阅读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我们便是欣慰之至了。愿学生朋友们能早日遨游在科学的海洋里。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能源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能源

    本书主要介绍了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氢能——燃料电池、核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原理与工程应用技术,并介绍工业与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能源资源利用技术。
  • 森林动物的呼唤

    森林动物的呼唤

    人类生活的蓝色家园是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在地球上,除了最高级的灵长类一一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伙伴。它们当中有的庞大、有的弱小,有的凶猛、有的友善,有的奔跑如飞、有的缓慢蠕动,有的展翅翱翔、有的自由游弋……它们的足迹遍布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海洋。和人类一样,它们面对着适者生存的残酷,也享受着七彩生活的美好,它们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 生物知识

    生物知识

    为满足广大青少年的求知欲,作者在围绕中学生物教材有关知识点的基础上,以动物学和理科综合探索创新教育为核心,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和报道,紧密联系当前生活、生产、科研和教改实际精心编著了此书。本书在内容上侧重于贯彻动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引导读者学习科学思想方法,使读者能够触类旁通,开拓思路,发展智力和能力。
热门推荐
  • 风流狂少戏花都

    风流狂少戏花都

    一个平凡的高中生,一只怪异的宠物狗。纵横花都,游览两界,不尽风流。各类美女,各种诱惑,暧昧到底,猥琐无罪。
  • 星座有心语:读懂星座的50篇奇幻美文

    星座有心语:读懂星座的50篇奇幻美文

    据说,星座的故乡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在那里,牧羊人过着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每到夜晚的时候,闪烁的星星便成了牧羊人最好的伙伴,牧羊人一边守护羊群,一边遥望着夜空中如街市上明灯一样的繁星,他们将较亮的星星互相连接,将随意连接而成的形状联想成各种动物或人物的形象,结合神话故事为它们命名。在指南针还没有出现的时代,星星就是船员和冒险家最忠实的向导。人们将一年分成十二等份,然后给每个时间段都分得-位“守护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十二星座”,也就是“黄道十二宫”。 除了这十二宫之外,其他星座则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出现的时间以及一年中的最佳观测时间,分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星座。
  • 重生之弑天帝尊

    重生之弑天帝尊

    他!稀里糊涂的重生在一个落魄少爷的身上,靠着前世的经验与秘籍,一步一步成为弑天大陆的掌控者,被世人称为弑天至尊!!!
  • 隐婚妈咪,冷总不好惹

    隐婚妈咪,冷总不好惹

    在我爱你的时候,你弃我如草芥。在我失去一切决心离你而去,忘却一切的时候,你却紧抓不放。“宁兮......我求你,再给我一次爱你的机会。”“冷慕言,你放过我,好吗?”最后一次的交心,你和我,还能有机会珍爱彼此吗?
  • 共存

    共存

    地球的起端,或许只是宇宙的一次大爆炸;地球的结尾,却是人类的贪婪。末世来临、群尸乱舞、人类只能苟延残喘;动物只能听天由命...但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坏的,因为这个世界在变,人类在变、动物在变、甚至是植物也在变!天灾当头,谁能让他们团结一心,与世共存亡!?
  • 炼丹师的春天

    炼丹师的春天

    不就是玄气么,小爷大小就有,虽然被人暗算,但是我有一个NB的师傅啊。玄气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修炼什么的多费时间啊,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 灰色的旧时光

    灰色的旧时光

    当你翻到这时,少年,熄灭手中的香烟。放下手中的钢笔,听我讲一个青春的故事,我怕我文笔拙率,写不出青春的美好,我怕我不善言表,绘不出青春的多彩,请打开它,让自己感受青春的味道…………
  • 中国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中国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什么才是中篇小说的佳作?在我看来,至少应该包括两点:它既应该是好看的小说,也应该是有文学意蕴的小说。找好看的小说不难,找有文学意蕴的小说也不难,但要找二者兼于一身的小说就有点难了。收入这本集子里的中篇小说虽然不能说都做到了二者完美的结合,但我们能够感觉到作者在两方面都有所追求。一个作家在写中篇小说时,能够做到既追求好看,也追求文学意蕴,就已经站在佳作的起点上了。中篇小说写作的难度也就在这里,因为作者在追求好看的时候难免伤及文学意蕴,在追求文学意蕴时又难免伤及好看。中篇小说作家实在是面临一个“鱼与熊掌”的难题呀!但中篇小说的佳作必须是“鱼”与“熊掌”的复合体。
  • 最强护花高手

    最强护花高手

    家族惨遭巨变,一夜之间在上京甚至整个华夏除名,父母双亲下落不明,白飞在逃出生天后得高人收留,学习古武,学艺有成后,他回到都市,揪出三年前事件的幕后黑手,更被校花警花缠上……
  • The Altruist in Politics

    The Altruist in Polit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