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52100000010

第10章 螳螂的巢(2)

直到现在,我的观察都还是可以保持下去的,只要我有足够的耐心,就能够观察到一些满意的结果。但是若要研究清楚巢中间区域的结构,仅靠观察是不行的。而这个区域正是幼虫从巢中走出来的出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以下的情况是我所确切掌握的:螳螂将自己的腹部末端从上到下裂开,如同刀口一样,其上端是不动的,下端则往左右摆动,泡沫与卵便从中排出。而其腹部上端不动的部分则负责完成巢中部区域的建筑工作。

但是,我无法解释出口区的裂缝是螳螂怎么建出来的。我想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其他人去解答吧。我不得不说螳螂实在是太神奇了,它有条不紊地制造出了核中心的角质层、保护泡沫、中间部分的带状白色泡沫、卵、受精体液,同时还有重叠的薄片、交叉的鳞片和错开的缝隙!试想一下,如果是由人类来进行如此繁杂的工程,是不是早已手足无措了呢?可是,螳螂却能够自如地安排这一切!它甚至不用眼睛看身后正在崛起的建筑,似乎所有这些都能自动完成一样。应该说,这不是技术活儿,倒更像是一种机械工作的产物,只要螳螂能够将自己的工具协调安排好,一切就不用它浪费心神了。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螳螂的巢竟然十分巧妙地运用了物理学中的保温原理。我想,螳螂肯定比人类更加了解不透热的物体。

美国物理学家拉姆福特①设计出的一个巧妙的实验,向我们证实了导热性并不是空气所擅长的。因此,空气应该是非常好的隔热材料,被空气保护的物体便可以抵挡各种恶劣环境的侵害。

螳螂的做法正与拉姆福特的实验相符合:它将自身分泌出的黏液进行搅拌,这样便使得空气进入到黏液中并形成泡沫,从而对核中心的胚胎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样的设计便可以让螳螂的卵不必受到外界环境或冷或热的干扰,而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室进行孵化。

拉姆福特的发现使人类得到了更多的启发,可是在拉姆福特之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螳螂就已经在自己的筑巢和产卵中运用起了这一物理学原理。这比人类的认知要领先很多很多年。那么螳螂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在我家附近生活着一些螳螂,这大概也是我最了解的螳螂了。关于隔温材料的使用,螳螂有时候会用,有时候却不会,其间的决定因素是它们能够判断出自己的卵在孵化期内是不是要过冬。雌性灰螳螂与普通螳螂的区别我已经说过了。至于它的巢嘛,也不像普通螳螂的那样大,大小与樱桃核差不多,巢的外面同样是一层很厚的泡沫保护层。这当然也是为了用泡沫外壳保护螳螂巢而不至于被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卵的孵化。

还有一种椎头螳螂,它有着普通螳螂那样庞大的身躯,可是它的巢却差不多和灰螳螂的巢一样大小。而且,椎头螳螂的巢很简朴,其中的巢房也不多,大约只有紧密排列的三四行。更为特别的是,椎头螳螂的巢虽然也在露天的环境中,可是却没有任何保护外壳,更没有像其他螳螂的那种泡沫隔热层。这说明它的卵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此外,椎头螳螂的卵的孵化时间也是非常短的,一般会在气候发生大变化之前成功孵化。可能就是由于这些原因,它的巢才不用靠泡沫来保护。

采用这样的保护措施是不是偶然出现的?还是在无数次偶然中慢慢总结出的必然之道?假如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得承认:虽然很多偶然都是在盲目中形成的,可它也会慢慢演变成一种远见卓识。

螳螂一般都是从圆钝的一端开始建筑自己的巢,尖细的一端则会在最后完成并且常会延伸成岬角状。大约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它才能完成自己整个筑巢的工程,而且中间不会有停顿。

当雌螳螂将卵全部产完之后,它便会像没事儿一样离开。我最开始以为它到时候还会回来,可是它似乎对做母亲没有任何喜悦。当筑巢和产卵的任务完成之后,所有的事情都与它没有关系了。就算一只蝗虫爬上了它的巢,它也非常淡定。甚至如果蝗虫在破坏螳螂的巢和巢中的卵,从螳螂那冷漠的表现来看,它肯定也不会对蝗虫大动干戈的。也就是说,从那以后,它已经完全跟这个巢断绝了关系。

雌螳螂在交配期并不拒绝多次交配,这就决定了它在繁殖期中能够多次产卵。虽然这还算不上一个普遍规律,可是,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在我进行实验观察的雌螳螂中,便有不少螳螂先后筑了好几个巢。前两个巢大小还差不多,可后面的巢则要比前两个小很多。

观察那些多产螳螂,基本上能够推算出有多少卵在螳螂的卵巢中。我们可以从巢外层的横向条纹中知道在这个巢中有几层卵;而因为螳螂的卵是沿着半椭圆巢形状进行排列的,所以每一层的卵的数量有不小的差别。我们根据卵最多一层的数量和最少一层的数量,大致可以推算一下卵的总数。根据这种推算,一个正常的螳螂巢内卵的数量约有四百枚。如果一只雌螳螂前后筑三个巢,最后一个又是前两个大小的一半,那么,它总共的产卵数大约有一千枚;一个只筑了两个巢的雌螳螂大概可以产卵八百枚;最少的雌螳螂也能产三四百枚卵。总之,这个家族实在是很庞大的。

与普通螳螂相比,灰螳螂在这方面就远不如前者霸气了。在我的观察罩子中,它们只有一个巢,产卵的数量也只有六十来枚。灰螳螂的巢比起螳螂的巢要小得多,长大约只有十毫米,宽大约五毫米。另外,二者在结构上也是不相同的。灰螳螂的巢呈人字形,其背部是隆起的,两侧弯曲,中线成脊,稍稍有点不对称。它的巢上大约有十二条细纹,也就是说大约有十二层卵。出口区也没有纯白色的涂层。一层发亮的外壳包裹住了整个巢的表面,这是一些纤细的红棕色的小气泡。它首端的形状就像弹头,而尾端似乎突然被截断了,一根短刺向上伸出来。在这些无孔角质材料中嵌着的便是螳螂的卵,这种巢虽然小,可是非常坚硬,即便是很大的压力也能承受。灰螳螂与普通螳螂一样在夜间筑巢,所以观察起来并不很容易。

普罗旺斯的农民还是能够观察到螳螂的巢的,因为这些巢的体积并不算小,而且有着很奇特的结构,虽然是在石头上或者荆棘中,可是仍然显得很明显。当地的农民称螳螂巢为“梯格诺”。他们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叫,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虫子的巢。因此,当我对他们说这就是“祈祷上帝之虫”的巢时,他们都感到非常惊讶。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人知道螳螂是在夜间建设“梯格诺”的。所以,虽然他们见过螳螂的巢,却无法将这两个东西联系起来。

重要的是,“梯格诺”已经将人们的眼球牢牢地吸引住了,在人们看来,如此奇怪的东西一定具有奇怪的功能。因此,在普罗旺斯的乡间,“梯格诺”被认为是能够对冻疮起到治疗作用的良药。这种药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它切成两半,然后挤压出其中的液体,将其涂在冻伤的地方,被认为是药到病除的十分见效的方法。但是,螳螂的巢真有这种功效吗?

我的实验与众人认为的情况是不符的,因此我很怀疑乡间的这个说法。1895年的冬天是非常寒冷和漫长的,在那个冬天里,很多人的皮肤都受到了严寒的侵害。但是,“梯格诺”的效用并不明显。由此我便知道,“梯格诺”根本没有治疗冻疮的效用。可是,尽管如此,却丝毫没有损害“梯格诺”的名声,这可能与“梯格诺”这个名字也有关系:普罗旺斯语将冻疮叫做“梯格诺”。人们对于“梯格诺”的误解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名字。

在我所居住的村庄里,或者是附近其他地区,关于“梯格诺”的传说还不仅限于治冻疮,这些螳螂巢甚至被认为能够十分有效地治疗牙疼。传说,随身携带着“梯格诺”,牙疼病就能被治好。于是,那些在美好月色中被捡来的“梯格诺”便被很多虔诚的妇女藏在衣橱的一角,或是被缝在衣袋中;假如有人牙疼得厉害,从别人那里借来“梯格诺”是一个首先想到的办法。

这虽然有些可笑,但却非常有趣。那些在报纸上打广告的正式药物,我们就能保证它们的功效吗?这些农村人相信的偏方至少代表了一种历史。要知道,比起那些旧书中的荒诞说法,这已经算不错的了。16世纪英国博物学家托马斯·穆菲曾经说:“如果一个乡间孩子迷路了,他甚至会向螳螂问路,孩子会根据螳螂爪子所指的方向前进。”托马斯·穆菲还说,这种方法很荒诞可是出错的时候却很少。“它们的判断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对于小朋友的问路总会给出正确的指示,而且很少会骗人。”

我不知道这位博物学者到底是从哪里了解到的这个故事。我想这不大可能来自英国,因为英国没有螳螂;大概也不是普罗旺斯,因为这种幼稚的故事从没有出现过。比起螳螂神奇的指路能力,我倒宁愿相信“梯格诺”能给人治病。

同类推荐
  • 绿色发展(地球一小时)

    绿色发展(地球一小时)

    绿色发展理念来源于三方面: 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智慧,成为现代的天人合一观,即源于自然,顺其自然,益于自然,反哺自然;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处、共存、共荣,呵护人类共有的绿色家园; 二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成为现代的唯物辩证法; 三是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观。
  • 捉住砍伐森林的那只手(星球保卫战)

    捉住砍伐森林的那只手(星球保卫战)

    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爱她的鸟语花香……我们要真正学会保护地球,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筑起一道绿色的环保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关注生态文明责无旁贷。
  • 神奇的新材料

    神奇的新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然而对于新材料,大多数人都觉得他们离我们很远,更甚者认为其很神秘,其实他们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神奇的新材料》带你走进新材料的世界,给你一场别让的旅行,让你在感受新材料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可思议的特效外,同时也可带你进入另一个世界,感受一份新的体悟。
  • 破译曾经的难解之谜(科普知识大博览)

    破译曾经的难解之谜(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神奇的新材料(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神奇的新材料(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然而对于新材料,大多数人都觉得他们离我们很远,更甚者认为其很神秘,其实他们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神奇的新材料》带你走进新材料的世界,给你一场别让的旅行,让你在感受新材料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可思议的特效外,同时也可带你进入另一个世界,感受一份新的体悟。
热门推荐
  • 医妃冲天:冥帝独宠废材妃

    医妃冲天:冥帝独宠废材妃

    国际上让人闻风丧胆的女特工,一朝穿越成人人可欺的废物大小姐。爹不疼娘不爱,还被未婚夫退婚!好不容易从废物一跃成为天才,却又被赐婚给残疾丑陋的二皇子。某女斜睨了身旁“残疾丑陋”的妖孽男人一眼,扶额轻叹:心好累,男人一把将某女扑倒:只是心累?那咱们还可再战三百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第十三号门

    第十三号门

    我是一名普通的三旧市的初中学生,过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普通生活,没日没夜的读书,我并不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也不是读书的料,每天混混日子,得过且过。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第13号门的奥秘,从此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 巨星诞生记

    巨星诞生记

    重生于1993年昔日辉煌的武世家族二十年来遭遇沧桑巨变对于历史碾压过来的车轮,他能否力挽狂澜挽回颓势?一心向往的明星路又是否会一路顺风?各路女子争相斗艳,他如何周旋?青梅竹马他会取吗?红颜知己他能要么?萝莉?熟女?他到底是饥不择食的恶狼还是不羁风流的浪子?三枪开过不沾红,且看都市传说《巨星诞生记》
  • 豆蔻年华之暗恋遗梦

    豆蔻年华之暗恋遗梦

    这是一个暗恋的故事,他发生在你我的身边,你暗恋过谁,你知道,那个谁不知道;谁暗恋过你,你不知道,那个谁知道。谁的一生还不暗恋过几个异性呢……暗恋是一种说不出的爱。暗恋是一种不能说的爱。暗恋是一个不敢说的爱。因为我们都是在那个豆蔻年华的年龄里萌发的爱,让那美妙的暗恋成为我们的美好梦想,即使是魂牵梦绕也让他成为我们一生的畅想曲。故事是从一个叫司空卡尔的小男孩身上展开,也许其中有你我所经历的故事吧,或许想经历而没有经历的故事,那么就在故事里经历一次吧。司空卡尔是一个十六岁的小男孩,他暗恋上同年级的女生车丹迪,车丹迪在司空卡尔眼里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
  • 赤子剑心

    赤子剑心

    一念一生一生念,一人一剑一剑仙。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更新时间,每天下午6点和9点。
  • 灵调特警:我经历的那些诡异案件

    灵调特警:我经历的那些诡异案件

    女大学生庙小倩网购给差评,离奇收到寿衣,三个月后,莫名生下死胎……公安部门火速展开调查,网警罗大冬稀里糊涂被推进悬案……刑警队的韩龙宝、治安队的老彭,更有国外归来的维和警察相继卷入……民间传说中的“老变婆”,似人非人,似鬼非鬼的黑户接连现身……一杯和尚油,几杯诸葛酒,两颗狗牙齿,送人入地狱的鬼门十人组!这一系列骇人听闻的灵异事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阴谋?
  • 名门庶女之祸国毒妃

    名门庶女之祸国毒妃

    上一世,她为他抛头颅洒热血,为他谋尽一切,功成枯骨,终助他登上皇位,许她凤临天下。可一转眼,她就落得被嫡姐做成人彘,被渣夫害死儿女的悲惨下场,囚禁冷宫十八年,最终被赐蒸刑收场。一朝醒来,她浴血重生,洗尽善良。斗嫡母,治嫡姐,惩渣男,再布一局天下棋。风云会聚,乱世将起,且看她纤纤素手,染指这万里江山皇图霸业!什么,这俩皇叔都要娶她?选谁好呢?
  • 使命侦探社

    使命侦探社

    从程序猿到开设自己的私家侦探社,用互联网思维侦查灵异神秘事件。
  • 异能行者之木下

    异能行者之木下

    一张异能黑色VIP卡片,彻彻底底改变了一个高中生的命运。同时肩负拯救异能世界的任务...
  • 绝世毒妃妖孽召唤师

    绝世毒妃妖孽召唤师

    她,一代毒医,医手遮天,被小人所害,穿越到魔砚大陆,成为陌家废柴小姐。。。。废柴?我分分钟成为皇阶高手秒了你。。样貌丑陋?我可是绝世倾城,瞬间亮瞎你的眼。。。他,陌家四少,绝世鬼才,风华绝代,他爱她如命,护她如宝。。。。。她说;“若我的成长之路需要你的鲜血铸成,你还会陪我走下去吗?”他说;“若有这一天我定会亲手把你送上道路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