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56100000007

第7章 代表人物(2)

浑天派和盖天派反复辩论,各不相让。盖天说出自内陆,浑天说源于海洋。邹衍的“大九州说”是受浑天说的启发而创立的。

在战国时期,我国航海水平已经很高,人们对中国东部海域已经有所了解。齐国濒临大海,海市蜃楼和渔民对异域风情的描述激发了邹衍的灵感,开拓了他的思路。于是,他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做出了合理的推测,创立了“大九州说”。

邹衍认为战国时期儒家所说的中国并不是世界的全部,仅指华夏民族聚居的中原地区而已。当时,全中国,也即战国七雄疆土的总和叫赤县神州,包括大禹治水时所定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邹衍认为赤县神州并不是全世界,只不过是世界的八十一分之一而已。

邹衍在距今两千多年前就预言了大洲和大洋的存在,这远远早于欧洲学者。邹衍的“大九州说”虽然建立在主观推测的基础上,缺乏严密论证和科学判断,却突破了人们狭隘的地理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激发了人们探索海外的热情。在人们没有认识地球之前,“大九州说”是惊人的,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王充评价邹衍的“大九州说”时说:“此言诡异,闻者惊骇。”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海外各国与中国往来日益频繁,“大九州说”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在今天看来,邹衍的“大九州说”是超前的,不是在稷下学宫的书斋里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而是有客观根据的,是在种种蛛丝马迹的客观现象基础上的科学推断,可谓站得高,看得远,目光如炬,头脑聪明,对宇宙洞若观火。

邹衍的“大九州说”鼓励人们不断向四方探索,不做井底之蛙,在历史上功不可没。

邹衍精通音乐,在乐律学方面颇有建树。《汉书·礼乐志·郊祀歌》记有《邹子乐》四章,名为《青阳》《朱明》《西颢》《玄冥》。这四章乐曲是邹衍为天子明堂创作的音乐,可见邹衍在音乐方面也有较高的素养,并将音乐与阴阳五行结合起来。

邹衍吹律测气的故事十分动人。《艺文类聚》卷九引刘向《别录》说:“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谷生,今名黍谷。”律在我国古代不仅是一种乐器,而且是一种测气仪器,以律测气而形成的律吕学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门学科,其方法是用十二根竹管或铜管,按照一定尺寸比例制成,定出十二律,作为占验节气变化的仪器。邹衍从燕国纬度较高、气候寒凉的特殊条件出发,吹律测出该地的温度和湿度,进而确定播种期和无霜期,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从而使不毛之地长出了谷子。

邹衍学识渊博,对逻辑学有独到的见解。邹衍出使赵国时,正巧遇见公孙龙及其徒弟綦毋子等人以“白马非马”为题进行辩论。平原君见大学者邹衍来了,忙就此事征求邹衍的意见。邹衍认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辩违反了逻辑准则,会产生“辞胜于理”的弊端。平原君赞同邹衍的说法,立即罢黜了公孙龙。

(三)吕不韦

战国时期秦国宰相吕不韦是个杂家,在他的《吕氏春秋》一书里,有很多关于阴阳家的理论和著述。

吕不韦原是著名商人,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了千金的家业。一天,吕不韦在赵国都城邯郸巧遇在赵国充当人质的秦王孙,名叫异人。吕不韦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认为可以利用异人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于是,他立即携带重金到秦国游说太子安国君的宠姬华阳夫人,在华阳夫人的协助下,立异人为嫡王孙,改名子楚。后来,子楚与吕不韦逃归秦国。安国君继立为秦孝文王后,子楚被立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史称秦庄襄王。秦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秦庄襄王死后,年幼的太子嬴政立为秦王,即秦始皇,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人,家童万人。吕不韦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吕氏春秋》中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名、法和阴阳,史称杂家。

吕不韦执政时期,曾辅佐秦王攻取周、赵、卫三国之地,立了三川、太原、东郡三郡,对秦王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个个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互争高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自己如果不如他们,实在是一件羞愧的事。于是,他广招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让他们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氏春秋》完成后,吕不韦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和古往今来的一切大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便将其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还在城门上悬挂千金,遍请天下学者观看,声称如果有人能增删一字,便赏给千金。结果,无一人能增删一字。

《吕氏春秋》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这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是相符的。

在这部震动天下的大作中,保存了不少古代阴阳家的遗文逸事和思想观念,极有价值。吕不韦在中国文化事业上做了一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吕氏春秋》以十二月为骨干框架,编制了一个庞大的自然、社会发展变化体系,将季节、天象、物候、生产、政事、祭祀、气数、生活等包容进去,形成了一个以一年为周期,周而复始的循环系统,这就是所谓的“月令图式”。这要归功于阴阳五行学说之影响。阴阳这一对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其初意只不过是指日光向背和气候寒暖。而金(青铜)、木、水、火、土,正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五种物质,“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

按月依次安排农业事项,用来计划或指导农业生产,成为中国农书的重要类型之一。图式中的天地是生育万物的大自然,天上有日月星辰之行,时序为四季农时,地有山川泽谷,长养五方物产。图式中有大量的阴阳五行内容,以阴阳二气消长来反映天地运行、季节运转的相应指示物,十分合理,如春季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生气方盛,阳气发泄,草木繁生披绿,故以木为春之德,木色青故色尚青,东方为阳升之处故方位尚东。夏季尚赤、尚南、尚火;秋季尚白、尚西、尚金;冬季尚黑、尚北、尚水。在月令图式中,以十二纪为坐标建立起一个标准的自然、社会运行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天序四时,地生万物,人治诸业,人与天地相参,科学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基本关系。人们只有遵循宇宙法则和自然规律,“行其数,循其理,平其私”,才能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不能凭借个人意志与权威随意胡来,否则就会破坏生态,引发灾异,造成社会动荡。这一体系强调秩序、平衡与和谐,并以此来规范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建立起典型的农业社会行为约束机制。月令图式以十二纪的形式表述了特有的思想、哲学观点,并且对阴阳、天地、时间、空间等基本哲学范畴,结合农业生产进行了合理的界定。它表明中华民族已由农业进入文化,并以此表达了他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内涵。吕不韦认为通过耕作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做到阴阳交济,创造出良好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下得阴,上得阳,然后咸生”。

吕不韦尊重阴阳,强调五行,认为顺乎大自然才能给人类造福。

吕不韦主编的这部堪称古代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深得世人好评,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把它与《周易》《春秋》《国语》《离骚》等相提并论。

吕不韦身为仲父,功高震主,受到亲政的秦始皇的猜忌。后来,秦始皇将他流放到巴蜀。吕不韦郁郁不平,在流放途中自杀身亡。

吕不韦虽然死了,他的辉煌巨著《吕氏春秋》却一直流传下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部巨著文情并茂,思藻兼优。为《吕氏春秋》作注的大学者高诱曾说,在先秦的诸子百家著作中,《吕氏春秋》是最好的。

(四)刘安

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生于公元前179年,死于公元前122年。汉高祖之孙,父亲刘长是汉高祖最小的儿子。刘安袭父爵封为淮南王。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刘恒把汉初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仍定都寿春,辖15个县,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南,巢湖、肥西以北,凤阳、滁县以西,河南唐河以东的江淮之间的广大地区。刘安虽然裂土封王,但他为人喜好读书弹琴,不喜好狗马驰骋。

刘安的制国思想是无为而治,对道家思想加以改进,不循先法,不守旧章,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徭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

刘安礼贤下士,淮南国都寿春成了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他招致宾客数千人著书立说,著成《淮南子》一书,又名《淮南鸿烈》。《淮南子》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道训》2篇,共20余万字,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可谓包罗万象。这些著作中集中体现了阴阳思想。

一般学者将《淮南子》列为杂家,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尤其是阴阳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刘安的《淮南子》收集了各种思想,是建元初年激烈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辩论的产物,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淮南子》中还记载了邹衍提出的“大九州”的完整名称:“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纬书《河图括地象》则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其一,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卬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其二,昆仑之墟,下洞含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曰神州,正南曰卬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正北曰齐州,东北曰薄州,正东曰阳州。”

这一记载为阴阳家文献保存了宝贵的资料。

《淮南子》继承稷下学派,提出了一个倾向于唯物主义的宇宙形成论。

关于阴阳学说,《淮南子》主要探讨了六个方面的内容:阴阳对立统一、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错、阴阳转化、阴阳合和、阴阳消长。对于五行学说,《淮南子》第一次对五行相生、五行相胜关系作了明确的、完整的文字表述,全面探讨了五行相生、相胜关系。

刘安认为五行无常胜,五行相生之序中的两行可以互生,对五行关系的灵活性有了深刻的认识,第一次提出了五行壮老生囚死理论。《淮南子》说“水中有火,火中有水”。

《淮南子》明确指出阴阳五行的本质都是气,完成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进一步结合。

《淮南子·天文训》说:“夏日至,则阴乘阳,是以万物就而死;冬日至,则阳乘阴,是以万物仰而生。昼者阳之分,夜者阴之分。是以阳气胜则日修而夜短,阴气胜则日短而夜修。”这是用阴阳二气互相消长说明四时和昼夜的不同以及万物兴衰的过程,并解释说阳气跟火是一类的,具有热的性质,主发散,所以阳气盛的时候,天气暖热,万物生长。阴气是跟水一类的,具有冷的性质,主吸收,所以阴气盛的时候,天气寒冷,万物衰亡。在阴阳二气运行的过程中,阳气经东方木至南方火;阴气经西方金至北方水。《淮南子》用阴阳二气的物理性能说明四时的变化和万物盛衰的原因。《淮南子》关于四时形成的解释,成为后来公认的说法。

《淮南子》关于气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淮南子》关于阴阳二气和宇宙形成的理论和当时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是对先秦以来的天文科学的发展作了一次哲学的总结。《淮南子·天文训》是研究我国古代科学史的一篇重要文献。当然,它对自然现象的形成和天体运行的说明还夹杂一些神秘主义的成分,这是和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的。

《淮南子》认为各种自然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而万物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阴阳二气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能。用气说明世界的物质构成是稷下学派的一个基本观点。万物都由气构成,但万物为什么又有差别呢?稷下学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淮南子》用阴阳学说作了解答。《淮南子》认为气是有数量的,也是有质量的:阳气的质量是清阳,阴气的质量是重浊。因为质量不同,所以它们有的飞扬,有的下降,有的发散,有的凝聚。这样,就明确地肯定了气的物质性。稷下学派仅仅认为气是一种细微的东西,以至于人的感官不能直接觉察到。这样的气容易被认为是一种非物质性的东西。《淮南子》对气所作的说明,克服了这个弱点,大大地丰富了气的概念。这样的气的概念一直为后来的唯物主义者所继承,在中国古典唯物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淮南子》所讲的气是没有意识和意志的,也没有道德的属性。气的运行和变化是按着本身所具有的物理性能进行的。万物的形成是阴阳二气的物理性能机械地互相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体现某种道德的目的。

《淮南子》还用气的学说进一步说明了万物构成和发生的物质原因。《淮南子·天文训》认为作为原始物质的元气含有两个对立物,阳气和阴气。阳气的性能清阳而薄靡,造成了天;阴气的性能重浊而凝滞,造成了地。阳气具有热的性能,热气积聚产生火,火气之精者成为太阳;阴气具有寒的性能,寒气积聚产生水,水气之精者成为月亮。阳气的性能主发散,阴气的性能主吸收。天气阳而激发就成为风,地气阴而凝聚就成为雨。阴阳二气相冲激,就成为雷霆;阳气胜,发散出来成为雨露;阴气胜,凝聚起来成为霜雪。这是说天体和气候的变化都是由阴阳二气的运动形成的。《淮南子·天文训》还认为阳气清妙,积聚起来则上升;阴气重浊,积聚起来则下沉;火是阳气构成的,所以向上升;水是阴气构成的,所以向下流;鸟类属阳,所以高飞;鱼类属阴,所以潜行。这是用阴阳二气的性能说明其他自然现象的差别。《淮南子》认为人也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阳气形成人的精神,阴气形成人的肉体。人死以后精气升天,形骸归地。

《淮南子》虽非医学著作,但提炼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医学理论,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激活我们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将其由历史的包袱变成现代化的动力,并使中华民族普遍地确立起主体性。作者从事的民航工作属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在运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冥想的力量

    冥想的力量

    本书是目前对印度瑜伽哲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最系统和清晰的论述。该书受到西方瑜伽界的高度肯定和欢迎。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经再版两次。本书内容包括:瑜伽和吠檀多哲学的基本理论、瑜伽冥想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瑜伽锻炼中各种问题之处理、瑜伽锻炼中的各种效果之论述等。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言若讷,大勇若怯。我们看世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大事、生活得轻松自如的,则常常是那些“笨蛋”、“傻子”。就像老子说的: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热门推荐
  • 身边诡事

    身边诡事

    我的家乡是个宁静的小山村,乡亲们淳朴厚道,生活虽然苦了点但很快乐。村子地处偏远,茶余饭后大家都靠讲故事当消遣,离奇传说更是大家的最爱。我的童年,正是在这个村子伴随着一件件诡事渡过的。突然有一天,不知是什么力量启动了这些传说,使这些传说再次复活,恐怖的事件接连发生……宁静的小村陷入了恐怖的阴影中……这是我的小人物故事,没有白富美也没有高富帅,没有美女屌丝没有王爷贵妃。有的只是我亲历的诡异事件!
  •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简史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简史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浓缩50年来宁夏人民出版社的历史。中篇主要反映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改制的历史,比较详尽地叙述了集团成立后的组织结构、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做的努力以及转企改制之后的初步效果。下篇从各个子分公司的角度分别叙述了它们各自的发展情况。
  • 极幻翻板

    极幻翻板

    人类只是玩具,世界是个摄影棚。“你们的一切都是我的,怎么使用是我的自由,就是这样。”
  • 逆天灵途

    逆天灵途

    万族林立,弱肉强食,人族以何立足。种族之间战争不断,谁来守护人族,保人族万世太平。
  • 医流黄金手

    医流黄金手

    什么是医流黄金手?难道就是伸出手,一摸就能知道患者病情的黄金手么?对,就是这样的黄金手!不但如此,还是一摸就能鉴定古董玉器,一摸就能知道美女的身高体重三围……顾峰得到神秘异能黄金手,从此以后在都市中大展拳脚。敌人,倒下!反派,倒下!美女,倒……躺下!
  •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传记并没有十分完整地描绘出比尔·盖茨的全貌,却是尽量全面地写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才经历。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充满荆棘的。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文字可以记下这些事件、却不能表达个中辛酸。他成长中的挑战,他创业过程中的波折,这一切都造就了一个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近比尔·盖茨,来了解这个伟大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吧!
  • 道魔争锋

    道魔争锋

    道魔之争,天下大乱,一个看似普通的少年,在异界残魂附体之后,是如何利用它,在高手如云的修真路上摸爬滚打;得知身世之后,是喜是悲?卷入道魔之争中,又是如何化险为夷,继续推进?弱肉强食,亘古不变,修魔修道,各凭机缘!
  • 梦魇末日

    梦魇末日

    末日之后的世界里没有对与错,只有强与弱,这个时代并不是人类的末日,而是梦魇的末日!PS:陈导的末日与传统末日流有所不同哦,日常保底两更,周末不定量爆发。
  • 数码异闻录之拂晓的双子

    数码异闻录之拂晓的双子

    数码宝贝同人作品数码异闻录系列作品讲述高中生名侦探夜神和歌(夜悯和歌)的物语。三好吉宗(南宫俊)与和歌(0欧阳铃0)合作(合作内容会在“作者的话”板块中进行注明。)预计全12卷(篇幅:短-中篇)。
  • 江湖儿郎江湖老

    江湖儿郎江湖老

    翻出这点陈年往事算不上什么太花功夫的活计,毕竟当初也没有太多的遮掩。苏州城这几年终归是个池浅王八多的混账光景,这两人就是冲着许某人偌大的名头来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因因果果的浅显道理,你又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还用得上我跟你掰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