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8500000005

第5章 家庭与教育 (5)

在中学时期,奥巴马已经感觉到了在夏威夷,身为一名黑人意味着什么。在此期间,他也一直在寻找真正的自我。在回忆录中,他提到曾经有一个同学叫他黑鬼,于是他把那个人打到鼻子流血。他还曾经有一位年长的邻居,当他们在电梯里相遇时,那个邻居很害怕,后来竟然告诉大楼经理奥巴马一直在跟踪她。他还提到有一次和一个网球手打球时,那个人让他别碰墙上的赛程表,因为他可能把它也染成黑色,然后问他能不能接受这种玩笑。他还记得他的白人篮球助理教练曾经小声地嘟囔自己的队伍不应该输给“一群黑鬼”。当奥巴马告诉他闭嘴时,他却平静地解释说:“这是很明显的事实,有些人是黑种人,而有些人则是黑鬼,那些人就是一群黑鬼……”[ 巴拉克·奥巴马著:《源自父亲的梦想》,纽约:三河出版,2004年版,第80页。

]奥巴马还学会了说“白人家伙”这个词,但他却并不喜欢。他已经意识到了一些白人对于他这样的黑人期望值很低。只要他表现地很有礼貌,面带微笑,没有任何鲁莽的举动,他们就很满意了。他在回忆录中写到:“当他们发现一个文质彬彬,亲切友好的年轻黑人时,会比发现了新大陆还高兴。”[ 阿曼达·瑞普利、戴维·西格彭、基恩尼·麦凯布:"奥巴马的跃升",载于《时代周刊》,2004年11月15日,第74~81页。

]有一次他和比自己高两级的黑人学长雷聊天时提到了“白人家伙”这个词,他马上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然后觉得自己说错了话,深深地懊悔。他还会想到自己的外祖父母。当他吃过晚饭后帮外祖父刷盘子时,当外祖母和他互道晚安后回房间睡觉时,这个词都会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他不知道为什么,他也不知道作为一个黑人在这个与美国南部相隔甚远的地方生活,自己到底是谁。他只知道他和别人不一样。他在自己的黑人朋友圈里和白人家庭中生活着,同时体会着两种不同的环境和文化。虽然他也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他相信黑白这两个世界一定会有交集。

当奥巴马在畔纳荷开始读高中时,他不再给父亲写信,父亲也没有给他写信。他把自己的学业搁置到一边,每天苦苦地思索着“我是谁”的问题。寻求真我的过程一直深深困扰着他。为了摆脱这种困扰,他开始用毒品和酒精麻痹自己。这时母亲完成了在印尼的田间实验,回到了夏威夷。回来后她就询问奥巴马关于学校和朋友的事情,以及上完中学后对未来的打算。奥巴马尽可能地做出一些让母亲放心的回答。但母亲却一点都不放心,她觉得奥巴马对于自己的将来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规划,生活太随意了。他在学校的成绩开始下滑,而且还没有开始准备申请大学,难道他就不关心自己的将来吗?奥巴马说自己打算毕业后留在夏威夷,一边做些兼职工作,一边接受一些学习培训。母亲说其实只要他再努努力,他可以被全国任何一所大学录取。奥巴马听从了母亲的话。

从畔纳荷毕业后,他接到了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决定前往洛杉矶的西方学院读书,因为他认识了一个居住在洛杉矶、和家人一起来夏威夷度假的年轻女孩。奥巴马的外祖父有一个叫做弗兰克的诗人朋友,他住在夏威夷州威基基区的一个破乱不堪的地方。他和奥巴马一样,也是个黑人。当他问到奥巴马大学毕业后有什么打算时,奥巴马回答说他不知道。弗兰克就对他说:“那这就是个问题了,对吗?你只知道上大学是你下一步应该做的一件事。但那些见多识广的老人们,他们奋斗了许多年才让你今天拥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他们才是你被录取的真正代价。”他还告诉奥巴马他去上大学不是为了去接受教育,而是去接受训练,这样他才能拥有与别人相同的机会,去了解真正的美国,看清楚身边的世界。[ 巴拉克·奥巴马著:《源自父亲的梦想》,纽约:三河出版,2004年版,第97页。

]奥巴马感觉自己去上大学就像是对家人的敷衍。他明知这种态度不好,却不知道如何改变。

1979年秋,奥巴马离开夏威夷前往洛杉矶西方学院读书。当时在位的总统是吉米·卡特。那时最昂贵的邮票只要15美分,每加仑汽油的平均零售价也只不过88美分。那一年的11月,伊朗暴乱分子袭击了美国驻伊朗德黑兰大使馆,绑架了63名美国人作为人质,关押了444天。不过对于奥巴马来说,与夏威夷相比,他的新生活并没有很大的不同,至少从表面上看来是这样。洛杉矶总是阳光明媚,那里有很多的棕榈树,离太平洋也非常近。学校的同学们都很友好,导师们总是关怀、鼓励自己的学生。学校有很多黑人同学,这样奥巴马就很容易交到朋友。他们会形成一个小群体,讨论一些关于种族的话题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他发现这些朋友们并不像他在夏威夷的那些朋友满腹牢骚,关心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他们中的大多数和白人一样有着同样的担忧,也会考虑毕业后如何继续学业或者怎样找到一份好工作。奥巴马则继续寻找着真正的自我,为自己的多种族身份感到迷惑。

在他的回忆录《源自父亲的梦想》中,奥巴马写到,自己的很多朋友都是在黑人比较集中的社区和街道长大,那里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他则在夏威夷相对来说比较安逸的环境中长大。所以他和他们不同,没有那种想要“逃脱”家庭的感觉。对于他来说,除了自己内心的疑惑,他没有什么需要逃脱的。他觉得自己更像那些在郊区比较安全的环境中长大的黑人学生,他们的父母已经脱离了那种艰苦的环境。他和他们一样,不想被自己的肤色所定义。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拒绝划分种类和派别。

奥巴马的一个朋友告诉他,自己并不是黑人,而是拥有多种族的背景。她的父亲是意大利人,母亲有部分非洲血统,部分法国血统和部分印第安人血统。她并不认为自己非要在这些种族之间做出选择,而且身边的白人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只有黑人才将每件事都与种族问题联系起来,非让她进行选择不可。[ 巴拉克·奥巴马著:《源自父亲的梦想》,纽约:三河出版,2004年版,第98~100页。

]学校也有一些与她的背景相同,说法也一致的同学。奥巴马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但却对自己的种族背景感到更加困惑了。这样一来,当他在西方学院结识朋友时,他就变得更加谨慎小心,开始刻意地与那些宣称自己是多种族身份的人保持一定距离。他觉得只有白种人才是独立的个体,而其他人的种族身份容易让人疑惑不解。正是这种疑惑让他不断地拷问自己到底是谁,让他刻意地与别人保持距离,以向自己和其他人证明他更接近哪一方,他的忠诚在何处。

也正是在西方学院,奥巴马完成了被别人叫做“巴拉克”而不是“巴利”的过渡。这件事发生在他认识了一个叫瑞金娜的黑人学生以后。其实在认识她以前,他就经常在学校图书馆或是黑人学生组织和聚会上看到她。当他们共同认识的一个朋友把他介绍给她时说,“这是巴拉克。”她却说:“我原来以为你叫巴利呢。”奥巴马解释到:“巴拉克是我的名字,也是我父亲的名字,在阿拉伯语中是‘上天福佑’的意思。我的祖父是一个穆斯林。”瑞金娜将这个名字重复了几次说,“这是个很美丽的名字,那为什么大家还叫你巴利而不是巴拉克呢?”他说大家习惯了叫他巴利,而且他的父亲刚到美国时也使用这个名字,因为读起来方便,可以更容易融入这个社会。

奥巴马刚认识瑞金娜的时候,她就告诉了他自己的成长故事。也正是在她的故事中,奥巴马才找到了一种观察黑人生活的可能视角,因为这是一种已经无法改变的历史和现实。他羡慕她在芝加哥度过的童年生活,虽然她的父亲过早离开了人世,母亲整日为生计劳累。但她还是可以和自己的叔叔和堂亲们,还有爷爷奶奶围在一张大桌子前有说有笑。而瑞金娜也很羡慕她这个朋友,也希望自己像他一样在夏威夷长大。由于认识了瑞金娜,拥有了彼此之间的这段友谊,奥巴马开始觉得在面对自己时,他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诚实。而在他的回忆与希望之间也建立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 巴拉克·奥巴马著:《源自父亲的梦想》,纽约:三河出版,2004年版,第104~105页。

瑞金娜告诉他,如果他觉得可以逃离自己,逃避自己的情感的话,那他就太幼稚了。她告诉他不能再继续认为任何事情的原因都源于他自身,其实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关系到那些需要他帮助的人们、那些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儿童、那些并不在乎他是否遗失了自我的人们。而对于奥巴马来说,他后来开始查找自身错误的原因都源于他内心的恐惧,那种没有归属感的恐惧。这种感觉让他认为只要将自己隐藏起来,或是表现出一个并不真实的自我,他就是一个局外人,可以远离那些对他品头论足的人。他也明白了真正的自我一定和自己的种族有关,但又不仅仅如此。但他仍然思考着自己究竟属于何方。虽然离毕业只有两年的时间了,他还是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做什么。他在夏威夷的童年生活就像是一场梦,他很明白自己不会再回到那里定居。他也感到无论他在肯尼亚的父亲说些什么,他都不会将非洲视为自己的故乡。他需要的是一个群体,一个社区,一个可以让他停下脚来扎根在那里,考验自己忠诚的地方。于是,他决定参加西方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交流项目,前往纽约读书。

1981年8月,20岁的奥巴马到达纽约,成为哥大一名大三在读交流生,学习政治科学与国际关系。找到住处后,他就渐渐适应了这个城市的生活。他发现纽约与洛杉矶截然不同,更不必提相比檀香山了。纽约让他眼花缭乱,她的美与丑、安静与喧嚣、富裕与贫困都深深吸引着他。在他的回忆录《源自父亲的梦想》中,奥巴马不光描绘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和诱人之处,还描写了她堕落和腐败的一面。20世纪80年代的股市十分繁荣,他目睹了许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百万富翁。奥巴马对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没有信心,而且他想拥有一种平静、稳重的生活方式,同时他也害怕自己重蹈覆辙,再次被毒品和酒精所吸引。但纽约却处处都是诱惑。他在这里目睹的一切都能让他回忆起印尼的贫穷和洛杉矶年轻人的暴躁与轻狂。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纽约人口密度高,城市规模大,他开始慢慢体会到了美国种族与阶层问题的现状。

他曾经希望可以在纽约的黑人圈子内得到庇护,但他却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住上自己的房子,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大多数时候,他注意到在纽约办公室工作的黑人们大都是秘书或邮递员,而不是那些高楼大厦的主人。在与朋友和同事们谈论过自己的想法之后,他觉得自己的未来不在这里,而应该在一个不会受外界影响的地方。在那个地方,人们会觉得他们之间明显的区别都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在纽约,只要有钱,他就可以过上中等阶层的生活,身边有许多好朋友,可以随时去自己喜欢去的地方,还能接触到自己支持的政治党派。但是他明白,如果留在曼哈顿,像他的黑人朋友们一样过这种生活的话,到了未来的某一天,他就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他花了一年的时间观察这座城市,知道这里可以给他什么,不能给他什么。从那以后,他开始寻找一个能够让他融入,让他停留的地方。[ 巴拉克·奥巴马著:《源自父亲的梦想》,纽约:三河出版,2004年版,第120~122页。

奥巴马开始埋头学习,下定决心要努力做事、认真工作。1983年,奥巴马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在2005年哥大出版的一本校友杂志中,奥巴马曾经这样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涯,他说那些年是“埋头苦读的日子……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没参加过什么交际活动,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珍妮·斯科特:“在纽约与众不同的奥巴马印象”,《纽约时报》,2007年10月29日。

同类推荐
  • 诗家之绝唱:屈原

    诗家之绝唱:屈原

    本书对屈原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一生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展示了屈原苦难而又悲壮的一生。
  • 民国范儿

    民国范儿

    本书特为撷取了五位民国著名人物,分别为一怪杰、一先驱、一情僧、一干才、一丈夫,他们生于天地间,杂然赋流形,或作黄钟雷鸣,为后世所感佩;或气韵流动,摇曳在历史的风景里。五种人生,展现了形神迥异的五种民国风范。
  •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

    本书描述了撒切尔夫人的少女时代、大学生活和政治经历,展示了她的思想倾向、性格特征和个人癖好,并触及了福克兰群岛之战、香港问题、美国轰炸利比亚等重大事件。
  • 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李白生于盛唐时代遥远的西域,随父母跋涉万里来到四川。自少年时代,他就热爱祖国的大自然,决心报效国家。他三次到长安,却每一次都失望地离开。他暮年从军,希望扫平安史之乱,却被诬为“从逆”,险些被杀害。李白一生多次漫游山川,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他和杜甫真诚的友谊更是千古传诵。李白的诗超凡脱俗、飘逸潇洒、气势磅礴、豪放优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学遗产。《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讲述了李白的故事。 《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的作者是尹国宏。
  •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狂武战记

    狂武战记

    天才的体质,不是上天的馈赠,而是他人蓄谋已久的计划任你天资纵横,任你实力超群,终将成为别人的嫁衣。一颗神秘星石的意外融合却将他带上一条与人争霸,与天争命的道路!
  • 末世入侵

    末世入侵

    莫晨做了一个梦,梦见一艘神秘的宇宙舰把地球带入了繁乱纷争的末世。在梦中,他经历了很多,见过丧尸,见过凶兽,见过基因突变把一个弱者变成举世难敌的强者。而更多的是人性中的黑暗面。而当他醒来时,末世已然入侵!灾难降临,拥有先知先觉的他能否改变命运?
  • 未来尽头

    未来尽头

    时光旅行在科技大爆炸年代得以实现。而电磁光墙的研制者科技暴徒,在其后不久便留下神秘字条离奇暴毙。与此同时,由世界最强军团组成的未来探险队,原本要穿越百年窥探未来,岂料却突然停在了十年之后。探险队发现在这个无法穿越的世界里,时间流速急剧放缓,形成一个无法解释的时间漩涡。这一停滞不前的世界后来被人们称为未来尽头。由于时间停滞不前,后续的时空又相继到来,多重世界强制重叠,超负荷的人口大爆炸导致前所未有的大饥荒,未来尽头笼罩在一片永无止尽的恐惧之下。探险队返回后,这一恐怖的消息立刻被严密封锁。现阶段各国政府开始隐瞒事实,并极力寻找未来尽头的成因,不惜一切代价试图阻止。此时距离到达未来尽头的时间仅剩十年
  • 孤独夜:求你别乱来

    孤独夜:求你别乱来

    叫我嫁给总裁?怎么这么变态,第一晚就要那个······那个······你以为你总裁就很了不起?老娘不搭理你,不让你碰我!!
  • 青涩的高三之恋

    青涩的高三之恋

    最为青涩的高三生活,高三生的一段美好的回忆!
  • 沈阳纪程

    沈阳纪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校园到黑道

    从校园到黑道

    混乱世,少年狂,热血男儿当自强。情与爱,欲迷茫,销魂泡妞耍流氓。他,令对手闻风丧胆,令女人痴迷折服!一名学校里的好学生,在遭受了校园流氓欺凌之后,决定不再沉默和懦弱,闯入炼狱般的黑道,凭借天生的超强能力,踏上一场神秘、惊险、刺激的欲望征程……
  • 金牌嫡女

    金牌嫡女

    传闻,慕容依珣貌丑无盐;传闻,慕容依珣无才无德;传闻,慕容依珣花痴无比……然而,传闻只能是传闻。当慕容依珣出现,一切不攻自破。貌丑?路人想:毕竟红颜枯骨,脸就不比了吧;无才?摇身一变成为闻名天下的鬼阁少阁主;花痴?美男环绕冷眼相待。阎殿来了,总能治住吧?未曾想到阎王从背后出来说:“娘子,这些人全绑了?”慕容依珣不看他:“滚!”阎王:“滚我不会,不如滚滚床?”——第一次写文,请多包涵。
  • 自创女生时代
  • 曲江池上

    曲江池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