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89700000007

第7章 兵家代表著作(3)

《尉缭子》是一部具有重要军事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兵书,所表述的军事思想,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流派,也是当时山东各国变法图强、建立封建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潮在军事上反映的产物。《尉缭子》广泛论述用兵取胜之道。天官、兵谈、制谈、武议、治本等篇,着重论述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等;战威、攻权、守权、战权等篇,主要论述攻守权谋和战法;将理、十二陵、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兵教、兵令等篇,着重论述治军原则、要求及各种军事律令。《尉缭子》反对军事上相信“天官时日、阴阳向背”的迷信观念,主张依靠人的智慧,强调政治、经济对军事的决定性作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

《尉缭子》杂取法、儒、墨、道诸家思想而论兵,涉及政治、军事、经济诸多方面,在先秦兵书中独具一格,后世兵家对其思想内容多有引述和阐发,唐魏征将其收进用于经邦治国的《群书治要》之中,宋代被官定为武学经书,后世兵家多有引述。它很早就传到日本,日本研究《尉缭子》的著述约三十余种,朝鲜也有刊本。

2.军事思想

(1)以“仁义”为本的战争观

《尉缭子》反对用唯心主义的天命观指导战争,提出“天官时日,不若人事”的进步观点,将战争区分为“挟义而战”和“争私结怨”两大类,支持“诛暴乱,禁不义”的战争,反对“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的战争。其文云:“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财货,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兵者……不得已而用之。”“王者伐暴乱,本仁义焉。” 所以,《尉缭子》一再强调要以仁义为本:“兵之所加,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要求用兵不伤害经济发展和政治运行,不以杀人为宗旨。《尉缭子》认为战争有三种胜利:不战服人的“道胜”,威慑屈人的“威胜”,战场交锋的“力胜”,其中以“道胜”为上,这与《孙子》“全国为上”的观点一致,道胜即道义上占优势,这是“力胜”、“威胜”的前提。这意味着只有正义之师,才是不可战胜的,正如儒家所言“仁者无敌”。

《尉缭子》主张“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认为经济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盖形”,因而注重耕战,把发展农业作为治国之本;同时,不能忽视商业对战争的重大影响,“市者,所以给战守也”,“夫提天下之节制,而无百货之官,无谓其能战也”。战争的胜利会促进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战胜于外,福产于内”,但“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所以要慎战,“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

(2)“举贤用能” 和“制必先定”的治军思想

《尉缭子》的治军思想很丰富,它重视将帅的政治品德和个人模范作用,主张“举贤用能”、“贵功养劳”,要求将帅秉公执法,恩威并施,“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为人表率。为此,应废除繁文缛节,“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把“心狂” 、“耳聋”、“目盲”视为将帅修养的三大弊端。同时,重视部队的行政建设,认为军队必须首先建立严密的制度,“凡兵,制必先定”,“明制度于前, 重威刑于后”,制定了较完备的战斗、内务、纪律条令,成为研究先秦军制史的重要资料。《尉缭子》强调严明赏罚,提出“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喜者赏之;杀之贵大,赏之贵小”的思想。《尉缭子》主张重罚,将战败、投降、临阵逃脱的将士宣布为“国贼”、“军贼”,不仅处以“身戮家残”之刑,还要削户籍、挖祖坟、变卖家属做奴隶。《尉缭子》提倡的刑罚很严酷,认为“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只有这样,军队才能做到“令如斧钺,制如干将,士卒不用命者,未之有也”。

《尉缭子》还制定了诸如联保、军队营区划分、警戒、禁令、战场赏罚规定及将士实施惩罚权限、战斗编组、信号指挥等各种条令,如《分塞令》,是营区划分条令,规定各军分塞防守区域及往来通行原则;《经卒令》,是战斗编队条令,规定各军特有的军旗标志、士卒的行列单位及不同的行队单位佩戴不同徽章等;《勒卒令》,是统一军中指挥号令金鼓旗铃的条令,规定了金、鼓、旗、铃等指挥工具的作用和用法。同时,强调法制必须与教化相结合,明确提出兵教的目的是“开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讲究训练方法,“先礼信而后爵禄,先廉耻而后刑罚,先亲爱而后律其身”,要求“审开塞,守一道”,恩威兼施,以达到“治”的目的。

(3)先发制人等作战指导思想

《尉缭子》注重战前思想、物质和组织的准备,要求在战略决策、选用将领、进攻理论等方面胜过敌人,主张“权敌审将而后用兵”,“凡兴师,必审内外之权,以计其去,兵有备阙,粮食有余不足,校所出入之路,然后兴师伐乱,必能入之”;主张出其不意,先发制人,“权先加人者,敌不力交;武先加人者,敌无威接,故兵贵先”,“兵贵先,胜于此,则胜于彼矣;弗胜于此,则弗胜彼矣”;注重奇正的灵活运用,认为“故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待机而动,认为“专一则胜,离散则败”;主张攻城要有必胜把握,“战不必胜,不可言战;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略,如“地大而城小者,必先收其地;城大而地窄者,必先攻其城;地广而人寡者,则绝其厄”;防守时,要守不失险,做到“池深而广,城坚而厚”,同时,守军和援军要内外相应,守与攻相结合。

(4)军事辩证法思想

《尉缭子》继承《孙子兵法》、《吴子》有关军事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和辩证思想,如注重从事物的联系中研究战争,强调认识和运用战争运动的规律,对强弱、攻守、有无、专散、文武等诸矛盾的对立与转化有较深刻的认识。此外,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求神鬼不如重“人事”,反对“考孤虚,占咸池,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云之变”的迷信做法,提出“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的观点。

(五)《孙膑兵法》

1.简介

《孙膑兵法》为孙膑所作,古称《齐孙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兵家学派的又一力作。《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把它与《吴孙子兵法》并列,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大约因为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这使失传已久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竹简本《孙膑兵法》经过认真整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的十五篇,包括《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编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即把两“孙子”并称,说二者是一家之言的“孙氏之道”。《孙膑兵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它是战国时期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军事理论著作。

《孙膑兵法》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大量战争实践,从基本理论到战术原则,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在战争观、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诸方面都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特别强调“内得民心,外知敌情”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强调必须遵循战争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去指导战争;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提出对部队实施严格的政治教育、队列训练、行军训练、阵法训练、战法训练,成为先秦时期最完整系统的军队教育训练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这些都受到中外学者的赞赏和重视。

2.军事思想

《孙膑兵法》在军事理论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它继承《孙子》、《吴子》等兵家思想并有新的发展,包含有丰富的军事思想

(1)战胜而强立的战争观

在战略思想上,孙膑明确提出用战争解决国家间问题的主张,认为用“积仁义、式礼乐,重衣裳,以禁争夺”是不可能解决争端的,只有“举兵绳之”,“战胜而强立”,才能达到国家统一。但反对“乐兵”好战,认为喜好战争的国家一定灭亡,贪图胜利的人一定受辱,即“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同时,他又强调对战争应持慎重态度,“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因此,他特别重视要“事备而后动”,主张“有委”,进行有准备、顺民心的战争;要“有义”,进行战争一定要合于“义”,“战而无义,天下无能固且强者”。

(2) 选贤取良和赏罚严明的治军思想

在军队建设上,认为“间于天地之间,莫责于人”,要对士卒进行系统的教育训练,包括处国之教、行军之教、处军之教、处阵之教、利战之教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人的素质,达到强兵的效果。同时,重视将帅的选拔,提出要“选贤取良”,最高标准是要“知道”,即要掌握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也就是说,“道”的内容包括天时、地利、民心、士气、敌情、战法、战机等多方面内容,将帅掌握了“道”便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此外,将帅不能有以下致“败”的缺点:“不能而自能”、“骄”、“贪于位”、“贪于财”、“轻”(轻率)、“迟”(不速)、“寡决”、“缓”(不严)、“怠”、“贼”(残暴)、“自私”、“自乱”等。在治军方法上,孙膑强调要因势利导,赏罚分明,指出:“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不信于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要做到赏罚公平,一视同仁,民就能听其令,而其令也能顺利地贯彻执行。

(3)“以寡击众,以弱胜强”的战术思想

在战术原则上,孙膑首先认为应充分创造条件,变弱为强,以寡胜众。通过总结以往小国打败大国,弱军战胜强军的历史经验,认为要以弱胜强,就要“让威”,避开敌人锋芒,故意向敌人示弱,“以骄其意,以惰其情”,而后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同时,应始终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即把握有利战机,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创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态势,以争取战争的胜利。“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如果饱食以待敌饥,安处以待敌劳,处静以待敌动等,使敌人“卷甲趋远,倍道兼行,倦病而不得息,饥渴而不得食”,“分离而不相救”,“受敌而不相知”,就会以己之长,抑敌之短,出奇制胜。

(4)提倡坚持积极进攻的战略原则

孙膑主张打进攻战,在《威王问》中说:“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主张打击敌人没有设防或防守薄弱的要害之处,其实质就是运用大规模机动野战的作战方式,争取主动、避免被动,以扩大胜利的战果,最后全面地击垮敌人。在进攻敌人防守薄弱之处时,要攻势猛烈,穷追猛打,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要“使敌四路必穷,五动必忧,进则傅于前,退则绝于后,左右则陷于阻,默然而处,军不免于患”。进攻敌人应该讲究策略,必先夺取敌人的要害物资和占领战略重地,即“一曰取粮,二曰取水,三曰取津,四曰取涂(途),五曰取险,六曰取易,七曰取隘,八曰取高,九曰取其所读(独)贵。凡九夺,所以趋敌也”。

(5)运用阵法攻守

根据当时战争发展的情况,《孙膑兵法》对阵法的种类、用途及其应当注意的要领,作了详细的系统的总结。依孙膑的论述:“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密)阵,有锥行(前尖如锥)之阵,有雁行(展开如雁飞)之阵,有钩行(两翼如钩)之阵,有玄襄(玄虚多旗)之阵,有火阵,有水阵。”各种阵布法和打法不同,用途也不同,如方阵,用来截击敌人;疏阵用来虚张声势,迷惑敌人;雁行阵,适合摆在蜿蜒曲折而多荆棘的路上;锥行之阵,适于火烧敌人的辎重粮草及接应的战车,等等。而战争的各种场合,应该运用什么阵法来对付,其变化也应该是灵活的。

同类推荐
  • 扶汉歌

    扶汉歌

    国之将亡,必有七患。济世英才,一匡江山。朝堂政治,门阀权谋,且看楚瑜如何游走?西疆羌患,鲜卑寇边,拭目主角挥斥方遒。昏庸无道的灵帝百般拉拢,协皇子“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结义誓言是否能助他化解艰难险阻。先皇的托孤遗诏,他是否会甘愿辅佐协皇子戡平宇内。恢复宗庙。我的存在,就是为了助你君临天下、中兴汉室而生。可是伴君如伴虎,自古忠臣多薄命。面对皇权和相权的逼迫,楚瑜是否会步步退让。长公主刘筝的先皇密诏:倘若楚瑜有不臣之心,天下共击之。一边是深爱的楚瑜,一边是皇弟刘协,两难的她是否会化解两人的矛盾恩怨?
  • 一品书生

    一品书生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一个事故编织一段故事,谱写传奇。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各种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即便是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也未必对它完全了解。然而现在我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只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可以了解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全貌。本书一改以往史学家复杂的著述方式,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为关注点,而是提纲挈领地勾画出历史的宏观脉络,使读者能够在相对简短的篇幅中领略中国历史的无穷魅力。
  • 水浒之特种兵王

    水浒之特种兵王

    特种兵王陈枭穿越到了水浒世界,利用现代知识忽悠梁山好汉,拐骗水泊英雄,打造出一支属于他的精锐水浒军!他说,既然老天不长眼,那就让水浒军替天行道吧!
  • 移情别恋之本不该存在的爱

    移情别恋之本不该存在的爱

    自己被一个想得到皇位的奸臣一个冷箭射昏迷了过去,当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到了一个自己从来不认得的世界,认识了她,并且开始一段曲折坎坷的爱情!他穷追不舍,她最终移情别恋!痛心的思念,回首的怀念!
热门推荐
  • 鬼马女神捕①:绝密卧底(下)

    鬼马女神捕①:绝密卧底(下)

    凤凰蓝翎凭借自己的腹黑和智慧,小妖姬十四凭借自己的自恋和毒舌,在危机四伏的樱宁学校混得风生水起。然而,接踵而至的神秘事件让他们俩焦头烂额,比如,姬十四的忠实粉丝兼同桌雨点点失踪了……为了找到雨点点,蓝翎、姬十四、雨霏霏三人追踪到不受三界约束的自由世界。阴森可怖的无边森林,高耸入云的神秘古堡,让人意想不到的诡异线索,让这起看似普通的失踪事件,变得越来越复杂,背后的谜团也逐渐浮出水面。在疑云密布的自由世界,三人合力救出了雨点点,并顺利封印了星夜姬。可是,当蓝翎的偶像、威震三界的灵界神捕墨羽赶到时,众人才发现,事情远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更大的危机在等待着他们……
  • 生命中的美丽

    生命中的美丽

    每一个困境都是祝福,每一个恶人都是天使。我们经验着我们的选择,我们经验着自己的心灵。人与人需要和谐,人与自然需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和谐,整个社会需要和谐,而这一切和谐都离不开爱,离不开自我的和谐。爱可以让人充满智慧,自我和谐是一切和谐的基础。多年来,我努力提升自己的心灵力量, 以微薄之力改善自我所处的环境,同时,从改善自我的精神处境出发,以图在任何困难、挫折、磨难、意外等情况面前变得通达、圆润和自在,并对他人构成影响。而这种改善需要一个人不断地去学习,去奋斗,去体验,去思索,去反省,去修炼,去与物对接,与人对流,与生活讨经,与书中探秘,历经千辛万苦,一点点地觉悟,一步步地力行。
  • 危险笑容

    危险笑容

    如果你依然单身,不要心急。上帝正望着你,说:“我要为这个女孩留一个特别的人。”乐瑶带着母亲去世前写的遗书,心情无比复杂的离开了豪门之家,这一走便是四年!为了生计她不得不比别人更加努力,因为她现在一无所有...以前是她是娇生惯养的大小姐,现在她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一个经过四年的磨练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化妆师!她从来不抱怨自己的生活因为某些人所赐,过的如此辛苦,因为她现在还不够强大,她现在所受的这些磨难只会让她更加坚强!总有一天她会证明父亲当时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她不断的告诉自己:要么就闭嘴接受这个社会的现实,要么就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她很幸运,因为她遇到了和她同患难的艾彤!她有非常疼爱她的哥哥,还有那些不问代价,真心对她好的朋友,当她的人生遇到了外貌与气质兼备的蓝诺,才华横溢,一直走在时尚尖端的Edward,一直对爱情非常执着的乐瑶又会怎样选择?
  • 我欲修仙称帝

    我欲修仙称帝

    我欲修仙称帝!天下间种族林立,妖界妖王横行,魔界魔尊主宰,狱族狱王掌权……极北寒冰族称霸,炎火域焚月灵族威震一方……而如今天下正是多事之秋,少年夜凡从而开始他的修仙之路,修仙路上不断突破自我,看破红尘,最终修仙称帝!!
  • 王俊凯:别让落花成离殇

    王俊凯:别让落花成离殇

    她说:“我以为,你从来没给过我承诺,我以为,你从来都不在乎我。我以为.........原来,一切都是我以为.........对不起,是我错了.........”他说:“给你的承诺其实就是伤你等于伤自己,对不起.........终究,你还是路过了我的世界.........”
  • 非常识性主神游戏

    非常识性主神游戏

    新书《慵懒的魔王系统》已经开始更细,希望读者大大们可以去观看,谢啦!!☆⌒(*^-゜)v“小时候我以为世界很精彩,世界告诉了我什么是现实,当我以为现实很平凡的时候,我又被主神游戏选上了。”莫忘深深的吸气之后说道:“但我真的没有见过这么拒绝死人的主神游戏,整个主神游戏就三十二个人参加!”“这是成为主神的游戏,不是成为主魔的游戏,当然不要死人。”“为什么哆啦A梦的世界里小学生要学习函数和象限?”“我们要现实一点才行。”“为什么三国里草船借箭的是孙权?”“因为那是历史”“我说小欣啊……”莫忘愤怒转头:“我问主神问题时候你能不能不插嘴?!”“主神有我回答准确吗?”“我可以揍你吗?”
  • 嫁衣乱红

    嫁衣乱红

    乱红,一个卑微的绝色宫女,戴着丑女的面具,与命运不断抗争。本以为小心翼翼便可置身事外,却不由自主一步一步走向风口浪尖。本想功成身退远走江湖,偏偏朝堂风云色变,不容她视若无睹……
  • 若执手,永不弃

    若执手,永不弃

    一个人,一颗心,为你而倾。一句话,三个字,为你而活。
  • 《神印之王》

    《神印之王》

    一个落魄世家的少爷,强势崛起。为爱人,愿赴汤蹈火;为红颜,愿不入轮回;为亲人,愿倾覆天下;与神斗,与天斗,成就神王之身。
  • 千面罗刹之地狱公主

    千面罗刹之地狱公主

    灵力高超却不谙世事的地狱公主玉芊芊,幻想着有一天能接掌地宫,惩恶扬善,成为天人敬仰的一代明君。好吧,说得有点夸张,那至少也得把那骄横跋扈的嫂子丽姬比下去吧。在冥后妈妈有意无意的帮助下,玉芊芊开始了小屌丝奋斗之旅。叶孤城,天赋异秉的当铺估价师,千面难化的冰块脸。刁蛮公主遇上了冰冷少侠,一路上吵吵闹闹,顺带解决人生多少不平事。冥后到底在搞什么鬼?他命中必有一劫,她救了他。然而她当遇上天人五衰,他能否如冥后所愿,成为她的救赎?各位看官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