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90100000003

第3章 概述(2)

据《宋会要·礼》记载,1022年宋真宗赵恒死,宋仁宗赵祯曾为真宗的丧葬下诏:每隔7日在观音启圣院和开宝寺塔设一斋会,中书和枢密院须前往烧香,为真宗超度亡魂。1079年,仁宗皇后曹氏发丧,当朝皇帝宋神宗赵顼下诏:召千余僧侣,穿袈裟,设斋坛,诵《金刚经》,为慈圣太后曹氏超度亡灵,祈求幸福。1127年,金兵南下攻陷汴京城,宋徽宗、宋钦宗、后妃、公主、宗党、大臣约三千人被俘。宋徽宗被俘八年后病死在五国城越里吉(今黑龙江依兰县境)。宋高宗赵构闻讯宋徽宗、宁德皇后之死后,诏令全国各路州县寺庙建道场七昼夜,让僧侣设坛诵经;又下令平江各佛寺选派僧侣三十五人做佛事,为徽宗和宁德皇后超度亡魂。国葬如此,民间更是普及。家人死后,一般都请僧侣念经,有的士庶之家在发丧之日还专门请僧侣威仪前引开道。民间还盛行“做七”,死后每七日供奉斋食一次,有的甚至请僧人诵经礼忏,共计四十九天,为死者超度亡灵。至宋代,民间丧事访僧侣诵经设斋、超度亡灵已成惯例,形成习俗,成为中国丧葬习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一习俗遍及全国,一直流传至今。今天,西藏、川西高原的喇嘛一般都为死者诵经,为发丧送葬做“佛事”。

第四,佛教对中国丧葬影响还表现在我国丧葬中出现了大量佛教文化因素。随着佛教的传入和普及,汉末始,带有佛教观念内容的物质文化也开始在我国丧葬中出现。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造像就开始出现于墓中,如 1956年出土的武昌市莲溪寺一座砖墓中的镏金铜造佛像,年代为三国时吴景帝永安五年(262年);出土于辽宁北票将军山石椁墓中的铜坐佛,年代为十六国时北燕太平年间;还有大量出土的魏晋时期的陶瓷谷仓罐上的佛像等。山西大同北魏文明太后的永周陵,将墓地和佛寺相结合。此外,汉末至明清墓葬雕刻、墓体、墓砖中出现的莲花、飞天以及佛经故事等,都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任何一个时代的物质文化都是该时代人们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从文化的物质形态身上可以折射一个时代人们的信仰、观念和审美取向。从汉末以来墓葬中出现的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物质文化,我们可以感悟到佛教的观念、信仰已深深渗入到我国的丧葬文化之中。

再就是道教,它源自先秦时由老子、庄子创立的道家学派。老子、庄子和列子都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认为,人生在世,受到无数外在的束缚,如肌体之累、声色之乐、利禄之欲、死亡之惧和仁义礼乐之羁,只有超然于这一切之上,才能领悟到人生的真缔——道。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也是宇宙运行的总规律,道生万物,道法自然。春秋战国时代,一方面物质文明迅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享乐、欲望、野心、权势和罪恶也同步增长,面对文明进步和道德沦丧的矛盾,道家强调从个体自身的价值入手,呼唤回归人性,回归自然和归本返真。庄子认为“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人的自然本性被外在的名利、家族、功业等所扭曲、伤害。而这些外在的东西是没有定义的,只有超越这一切的束缚,人才能复归其自然本性,才能真正实现人的价值,才能自由地邀游于无功、无名、无己的绝对的自由境界。

由于道家持顺应天道、崇尚无为的超逸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在个体的生死观上表现出一种超然的乐死态度。庄子认为,生死若一,生和死是同一回事,就如同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故“生时乐生,死时乐死矣”。他认为大自然给我躯体,“载我以形”,用生使我劳苦,“劳我以生”;用老使我清闲,“佚我以老”;用死使我安息,“息我以死”,所以以生为善也就要以死为善。庄子将人死看成是归本返真,复归自然。所以庄子的妻子死后,本应悲痛,而他却“箕踞鼓盆而歌”。为了进一步说明死是人生乐事,庄子不但不主张以珠玉、文锦、车马陪葬,甚至连哭也不要。庄子还讲了一个故事,说他有一次去楚国,途中遇见一个骷髅,对他描述了死去的快乐,“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纵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相信,想请主宰生命的神灵恢复他的原形,遭到这骷髅的断然拒绝。由于道家将生死齐量看待、乐死善生,所以在丧葬上对儒家倡导的“事死如生”的丧葬观表现出嗤之以鼻的态度,主张薄葬。

针对儒家倡导的孝道丧葬观,庄子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不仅主张薄葬,而且也身体力行。据说,庄子临死前,其弟子要按当时流行的习俗厚葬他,他坚决表示反对。他坦然地对其弟子们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当弟子们担心庄子的尸体被乌鸦吃掉时,庄子打趣说:露葬要被乌鸦吃掉,而土葬也要被蝼蛄和蚂蚁吃掉。非要从乌鸦嘴里夺过来送给蝼蛄和蚂蚁吃,这未免太不公平了吧。在今天看来,数千年以前,庄子的薄葬言行更为难能可贵,令人叹服!

列子也力主薄葬,对死后的处置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列子》卷7“杨朱第七”记载:“既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沈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这是何等的气魄!先秦道家的生死观和薄葬观充满着理性主义的光芒,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东汉末到魏晋南北朝,丧葬风气由厚葬趋向薄葬,由烦琐趋向简朴,其中道家丧葬观起了很大的作用。到了两汉,先秦道家提出的“无为”思想,因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辩证内核,逐渐被其他学派的思想家、政治家所吸取。汉初道家在最高统治者皇帝、官僚、学者直至民间人士,卜者的社会各阶级中受到普遍的崇奉。除了在政治上利用道家的“无为”思想,在思想领域内道家的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丧葬观上,杨王孙可谓是新道家的代表人物。

据《汉书·杨王孙传》记载,杨氏尊奉黄老,不信鬼神。虽然他家业千金,但在其病终前,他吩咐他的儿子:我死后,我要裸葬,以回归我的真我,请勿要改变我的意愿。下葬时用布袋裹尸,埋在地下七尺即可。人埋后,脱去布袋,这样可以让我的肉体紧贴泥土。我之所以违背世俗这样做,就是要矫正和改变社会上盛行的厚葬陋习。其实厚葬对死者没什么裨益,而世人在厚葬上竞相争厚,实在是浪费钱财于地下。可见,杨氏这种裸葬言行显然是受到先秦道家生死观和薄葬观的影响,具有“归本返真”的意义。在杨氏看来,人之生死是自然现象,人死后,肉体就腐烂,人的灵魂就与肉体相分离,就没有独立的精神,各自回归自然。既然如此,又何必要厚葬呢?基于这种观念,杨氏反对厚葬。杨氏的薄葬观对先秦道家的丧葬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当时及后来的薄葬之风的渐起并成为时代风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至汉末,道家从先秦学派转化为一种宗教——道教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道教推崇老子,奉他为祖师爷,称他为“太上老君”,但其教义与代表老子、庄子的先秦道家学说却背道而驰。先秦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提倡清心寡欲,反对人为束缚,而道教却不然,相信天上是有神仙的,追求长生不老和升天成仙。尽管如此,但共同点之一是道家和道教对现世都持虚无态度,在丧葬上都不重厚葬,主张薄葬。道士死后一般葬在山上或崖上,四川崖葬流行于东汉至南北朝,这一时期正是道教最为流行的时期。东汉末道教开始兴起,在两晋时期,统治阶级中很多人信奉道教,积极倡导。在北朝,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崇信道教,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其后魏孝文帝及东魏、北齐的统治者也都信奉道教,敬礼道主。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这一时期在丧葬上之所以盛行薄葬,固然与战乱、经济凋敝等因素密切相关,但与当时道教的风靡也有密切的关系。

道教自东汉末开始形成,迅速发展,终在南北朝成长为与儒、佛抗衡的一大宗教流派。南北朝以后,道教仍长足发展,经历了隋、唐、北宋的兴盛期,南宋、金元的革新期,直至清代,才逐渐趋向衰微。无疑,道家和道教“归本返真”的薄葬现在我国的丧葬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依据回族的传统习俗和******教法原则,以及多年来上海地区回族殡葬礼仪实践,大体有如下仪式:

1.备克凡

“克凡”即用36尺白布扯成的殓衣,男3件,女5件。在铺陈“克凡”时,撒一些冰片末、樟脑粉等香料,以起到防腐驱虫作用。

2.善面

即近亲好友向亡人遗体告别。善面时,不挂遗像、不奏哀乐、不设花圈、不行鞠躬礼、不对亡人嚎啕大哭,保持礼厅肃静。若丧事承办人要求举行追悼会,一般安排在“净仪”之前,也必须遵守以上“五不”规定。

3.净仪

即为亡人净身洗礼。亦称“浴礼”“洗埋体”“洗艾斯里”。净仪,由主洗人按照******教法规定的程序要求进行。亡人子女或近亲,为敬孝心,可安排1—3人参加净仪,参加人员必须自己净身,并听从主洗人安排。

4.殡礼

即站“者那则”,即为亡人向真主安拉祈祷的集体礼拜。参加殡礼者面向“克尔白”(******教圣地麦加方向),排班站齐,由阿訇率众对着亡人胸部站立、举意、抬手、大赞、祈祷,在领念大赞四次后,向左右道“赛俩目”,殡礼结束。参加殡礼的******须净身、着洁衣、不鞠躬、不叩头、不跪坐。“者那则”不在日出、日落、正午三个时辰举行。

5.落葬

即送“埋体”下土落葬。“埋体”由男性******集体肩扛或车推,缓步送至墓地,安放在事先打好的坟坑内。开始培坟土时,阿訇诵念“下土经”,直至坟土培好,阿訇率众举双手捧接“都瓦”(祈祷),为亡人求赦免。

6. 游坟

俗称“走坟”“上坟”。是******传统的悼念习俗之一。上海******习惯在亲人亡故后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以及每年的开斋节等进行游坟开经仪式,以纪念亡灵。来公墓游坟的******事先要净身,到墓地要向亡灵致“祝安词”,即道“赛俩目”,然后由阿訇诵念《古兰经》,亡人亲属静默恭听,专心参悟。诵经完毕,跟随阿訇举双手捧接“都瓦”,向真主祈求,把恭听天经的回赐给亡故的亲人。游坟时,要爱护绿化,不在他人坟上践踏,不大声喧闹,不供放祭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墓地的圣洁。

同类推荐
  •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 《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对偶,各讲一个典故。 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
  •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

    这些故事传达了中国人心目中对一切美好的向往:追求万物平等、与大自然和睦相处、逍遥飘逸的神仙境界、长生不老……这些故事的流传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长久不衰,让中国人在平凡生活中活出更多的乐趣。
  •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是抗战期间蒋经国游历考察大西北的见闻。对西北的开发和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提出了要种树蓄水、改善交通、治理风沙、振兴农业、发展教育等主张,并鼓励青年到西北去进行开发建设。今天重读书中对“开发西北”的积极倡导,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蒋经国“一个中国”观念的形成脉络。
热门推荐
  • 携带二次元萌妻

    携带二次元萌妻

    在漫展路转粉喜欢上一coser,“好帅啊!”“你才知道,胖妞,想我没?”竹马归来?什麼情况?啥?“我瘦了!!!瘦了!!”“是吗?我摸摸。”本故事纯属虚构【第一次写文,因为无聊??作者是逗比,各种蠢,如果有什麼不好大家请说出来,我会努力做好,因为是学生党,应该会更很慢。。。谢谢】
  • 葬道棺

    葬道棺

    我跟胡老头学风水已是许多年,为了追寻炼血人,我们前往无望山探险。在无望山,我受困山洞,误解六丁六甲阵法,放出了沉睡的僵尸王将臣。王将臣要用我的血祭天,胡老头关键时候赶到,将我救下,但却让僵尸王给跑了……
  • 每天学一点管理技巧

    每天学一点管理技巧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沟通技巧、奖惩原则、管人用人、企业文化建设、风险控制等,使读者做到一书在手,即可全面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技巧。书中既有技巧指导,又有案例解读,每一节后的“管理技巧点拨”更是使本书的可操作性得到增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管理者参考用书。每一位管理者至少应翻阅本书5遍,并至少从本书中学会100个管理技巧。
  • 富爱穷追

    富爱穷追

    她善解人意,美丽善良,而且家庭殷实,儿女满堂,却红颜薄命。他温文尔雅,相貌堂堂,而且满腹经纶,事业却不尽人意。是网络把他们牵到了一起,她不舍他的一表人才,他眼红她的万贯家财。双方为得到各自的目的,处心积虑,不择手段,暗中运筹,都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却没想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华丽外衣的遮掩下暗藏着弥天玄机。最后的赢家,究竟会是谁?
  • 纹苍穹

    纹苍穹

    万物有它的规律,也有它的纹。纹,可以是一切,不仅能纹出力量,更能将苍穹纹出来。林玄,他便是为他关心的人纹,为力量纹,更为自己纹出一片苍穹任他翱翔。
  • 龙游II龙之子

    龙游II龙之子

    《龙游》正传续集,新的故事,新的冒险!
  • 百鬼莫侵

    百鬼莫侵

    天命神祇,造化四方。地载万物,水泽绵长。人间多舛,广置封疆。魂归蒿里,魄出扶桑。怀仁至善,大庇八荒。温恭朝夕,执事惟常。诸邪不入,有恶皆攘。百鬼莫侵,逢难呈祥……
  • 衍尘战纪

    衍尘战纪

    活死墓下人肠断去留情谛两坤殇问卿尘泣容颜印断来生支路泉潺
  • 痞妃从天降:扑倒恶孔雀

    痞妃从天降:扑倒恶孔雀

    别人穿越都是公主小姐,她项云晚倒好,从天而降掉到水里差点淹死不说,还被这只恶孔雀用尾巴像扫垃圾一样扫开!哼!白毛鸟,别得瑟的太早,等本小姐寻到机会扑倒你再来个吃干抹净,看你还傲不傲得起来……
  • 网游之穿越到古代

    网游之穿越到古代

    现实咱穿越不了,就在游戏里穿越一回!吃货宅女林梦琪,到了《古代》游戏里,居然成了美女!不能打怪升级?死了就得重来?这叫什么游戏!现实里完全是两个世界的男神女神们,居然也在游戏里跟咱关系不一般了!想知道怎么个不一般法?那就点击阅读一探究竟!且看小丫头林梦琪携琴仗剑闯江湖!带给你不一样的《古代》游戏!※本文非重生非反穿非复仇,女主种族不特殊资质又平平,无神技无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