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07400000016

第16章 要学会自我约束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慎独,即真正的君子,要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严格地约束自己,不能做出背离礼法及伦常的事来。

人们在独处的时候,更应当学会自持和自制。今天,人们有了越来越大、越多的自由,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表现自己的空间。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自持和自制便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我们要明确规定什么是自持和自制,那么,也就是自己给自己立法,并以此来约束自己,提高自己的自持与自制力。古代人之所以要讲究“慎独”,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都是被一些客观的因素和伦理法则所被动地约束。而能在独自一人、无他人在场监督时也自觉地遵守严格的律条,所要求的也就是不仅在公共场合,而且在独处时都能够服从某种伦理观念和法律规范,也更是一种对自我立法的服从,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规定。对这种自我立法的服从程序,反映了一个人自制力的大小。

曾国藩说:“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不可否认,人生本性是趋利避害,然而人生行为却必须框定在符合仁德礼义的规范之中,一个以仁德品性作为人生修养基础的人,在其人生行为过程中,就应坚守自己的德性操练,诚其意者,只有道德品性修养差的人,才会自欺欺人,闲居时才做不道德的事。对于一个道德品性修养高的人来说,有人无人都一样,始终不断地克制自己的欲望,以至于不做出任何一点违反道德的事。

在孔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中,自知、自爱是君子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自知就是知道自己的不足,自爱就是爱护自己的仁德,在人生行为实践中,就外化为慎独。君子自知不足而不骄不躁,君子自爱其身而谨小慎微。君子慎独,就能见仁德于细微之处,制恶欲于无人之境。君子慎独就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儒学强调“君子慎其独”就是要求人们在其人生行为修养过程中自我磨炼功夫,认识到加强人生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人生行为实践的一切得与失、功与过、善与恶、好与坏全在自己。儒学要使人明白的就是:“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一个道德品性高尚的人的自我行为修养,应在于尊敬他人而不必要求他人的尊敬,亲爱他人而不必非得被他人所爱。尊敬、亲爱他人,是自己的事;被人尊敬、亲爱,是他人的事。要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品性的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而不依赖于他人,也不显见于他人。正因为人生行为修养是自己的事业,所以,君子慎独便具有完善一个人全部品性的意义。

宋儒程颢说:“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君子慎独。”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就是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也不去做不道德的事。如《诗经》所说:“相互同处在别人的房间里,君子也不会因为房屋漏而常常感到惭愧。心中无杂念,方能慎重地以德性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只要心中无愧,心怀赤诚,无论身在何处,都无须顾及周围的环境状况。只有心怀私欲的人,才总去担心别人发现自己的不善行为,故而顾虑重重,忧心忡忡。

君子慎独的核心,在于人生行为修养中,坚定自己的内心信念与良心尺度,重在于自己道德意识约束力的增强。因此在儒家们看来,慎独之道,重在养心,使人心能知善知恶。同时见于言行,使言行始终恪守在善道之中。

君子慎其独,历来是儒学倡导为人所应达到的道德行为境界,也是历来仁人君子所极力推崇的一种思想人格。东汉时期,官司至侍御史的雷义,曾经把一个人从死罪中解救出来。这个人后来用二斤黄金感谢雷义的救命之恩,雷义坚决拒收。他就趁雷义不在时,悄悄把二斤黄金投入在雷义家的天花板上。多年以后,雷义修理房子时才发现,这时送黄金的人已经死了,这事自然无人知晓,但当雷义无法将黄金归还送他的人时,雷义就毅然将黄金交给了当地官府。

这种高风亮节之举,是难能可贵的。君子慎独正是从本质上显示出了儒学的“内圣”精神,《吕氏春秋·先己》中说:“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在人生行为修养的整个过程中,君子慎独就在于培养人的自爱思想,在儒学看来,一个人的优秀品质的养成,全在于自己修炼的功夫与自己人生行为修养的实践。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和作家富兰克林在青年时代就为自己订立了十几条规则,其中包括节制,即食不过饱、饮酒不醉、沉默寡言、俭朴等等。显然,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对自己的约束,并且能够始终如一地去遵守,是对自身修养的一种修炼。

在人生中,一个人真正做到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一律用符合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来自觉地严格约束自己,这个人就必能自觉地以他人的行为作为自己的人生行为的借鉴,就能注重于扬善避恶,就能始终守身如玉,洁身自好,身正而令行,言行一致。在其人生行为修养过程中,立志于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看齐,自觉地抵制不良行为对自己的伤害。立足“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人生行为修养使自己最终达到“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生最高境界,成就“内圣外王”是做人的最高理想人格。尽管这些道理,初看起来像是大道理,但这却是千古不变的做人成事之道。

同类推荐
  • 编织人际纽带(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编织人际纽带(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孤独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我们是社会的中的人,脱离了群体交往是无法正常生活的。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事业发展中,人际关系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有时甚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用机智、用灵敏、用真情、去编织人际交往的纽带,你会发现一切都很简单、很美好。
  • 让学生勤劳节俭的66个故事

    让学生勤劳节俭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安下心来

    安下心来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安不下心来去认真做一件事情,有的人在做这件事情,心里却想着另外一件事情;在做这份工作,却想着另外一份工作。往往在追求更多未来生活和缅怀过去生活中,失去了当下的自己。由此带来了迷茫、恐惧、不安心理等,活成了机器人、狭隘的人、不安的人、庸俗的人、迷失的人。介于此,作者分析我们安不下心的原因,告诉我们怎样做,才能安下心来,实现期望的事情。
  • 知道更要做到的100个哲理

    知道更要做到的100个哲理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曾为成功而努力过,后来却因一次次的失败而不再坚持;但是有一部分人坚持下来了,并最终取得了成功。为什么后者能够到达成功的巅峰,而前者却不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呢?这并不是因为前者缺乏知识、能力和机会,或许只是因为他们明知道坚持的道理,却不知道该怎样去做;或许只是因为他们明知道机会的重要,却不知道该怎样去创造;或许只是他们明知道自己有很大的潜能,却不知道该怎样去挖掘……而这些都是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简单哲理被忽视所致。
  • 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原籍江苏,佛学大师。逾八十载人生,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等事业。撰有《迷悟之间》、《吃茶去》、《星云禅话》、《舍得》、《宽心》等几十部著作。本书《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在参悟大师一生感悟的基础上,发一家之言,向大师致敬,同时也希冀读者朋友们在领悟大师慈心的同时,对自己的人生活法有更深的觉悟。
热门推荐
  • 仙山修仙

    仙山修仙

    玄天宗的杂役弟子林凡无意间得到一个玉坠中的仙山,仙山一共七层,每上一层就有奇遇和各种天材地宝,和闻所未闻的好处,从此踏上逆天之路,有了仙山的存在,天才什么的在他面前都是浮云!
  • 四域录

    四域录

    普通人一样不平凡。世界因平凡而美丽,让我们拥抱平凡
  • 逗妃嫁到

    逗妃嫁到

    小小逗逼蹦个极既然穿越了?!?!不急不急···穿了就穿了吧既来之,则安之~可偏偏有人让她过得不得安宁,不安就不安吧反正是个美男嘛可以理解,可是美男身边苍蝇多啊逗逼惹来杀身之祸,奶奶的人家姑娘是逗逼但不是傻逼好不好!看我这枚21世纪的美逗逗怎么和这些古代草包抢夫君~喵
  • 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限狂徒

    极限狂徒

    十六岁前,罗烈只是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普通人,十六岁后,他开始暴走。掌控最强元种,觉醒无上精魄,踏碎一切阻碍,吊打各路英豪,目空一切,嚣张无极限!
  • 忘爱

    忘爱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孤辰破命

    孤辰破命

    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穷困潦倒,到底何人从中作梗?曾经恩爱伴侣,为何梦中恶语相向?神秘空间,神秘人物,到底为何而来?重生异界,又该何去何从?破天改命可否如愿以偿?熟悉的故乡,心爱的女子,我们此生是否还能见面?这未知凝聚而成的蜡烛,还需那转瞬即逝的流星才能点燃。
  • 血祭如来

    血祭如来

    十年强,‘我’的青梅竹马赵婵娟告诉我她发现了传闻中的地下古城,我欣喜若狂与她前去,不料灾祸发生她因我而死,十年后,一个长着和赵婵娟同样容颜的女子走进了我的世界,她(赵明雪)一面是江南首富赵家,小家碧玉的大小姐,夜晚,她一身黑貂裘,便是五百年间最出类拔萃的杀手,杀伐无度的夜飞雪,为了探明她是否是我的亲梅竹马,我走上了一条时刻与死神擦肩的游戏….
  • 英雄联盟之卡牌大师

    英雄联盟之卡牌大师

    美女?金钱?权力?手握卡牌,统统得来!一切,尽在卡牌中。
  •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本书叙述了曾国藩的50年官场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