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50100000011

第11章 发明3(3)

后来,国王胡夫发现,这些做饭的厨师们的手和脸竟比自己的还干净,觉得非常奇怪,经过对厨师们的询问,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国王立即命令厨师照做一些,以供他使用。厨师不敢怠慢,急忙造出了一些“羊脂炭球”贡奉给国王。

对这种神奇的“羊脂炭球”,国王胡夫特别感兴趣,每天都用它洗手洗脸。不久,“羊脂炭球”便由埃及传到了希腊和罗马等国家。然而,当时的人们虽然使用它,对它为什么能洗污去垢的原理却一无所知。直到近代,“羊脂炭球”的去污奥秘,才被人们所揭示。

原来炭灰中含有大量的烧碱,烧碱可以使污垢分解并脱离皮肤表面,而羊脂则起到一种润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使脸上和手上的脏东西迅速溶解在水里。因此,使用它来清除污垢会有很好的效果。后来,化学家给“羊脂炭球”起了一个名字,就是“肥皂”。

1791年,法国著名化学家卢布兰发明制碱法以后,很快就用化学方法制成了廉价的肥皂。直到今天碱性肥皂依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洗涤用品。

罗马人最初把肥皂当做染发剂使用,那是一种用羊油脂和山毛榉炭灰压制成的名为“萨波”的物质,可将头发染成浅棕红色,多为男子而非女子使用。直到公元2世纪末,罗马人才把它当做清洁剂使用。

从阿拉伯传说中能飞的神毯,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红线毯;从楼兰出土的绝世珍宝狮纹毛毯,到今天新人步入婚姻殿堂的红地毯。它所蕴涵的文化已经超出了它本来的价值,且看——织就人间虹——地毯的来龙去脉今天在任何一家星级宾馆、饭店、飞机场、火车站的贵宾室,还有一些居民的家里,都能发现毛毯或挂毯的踪迹,这些地毯和挂毯或用机器织就,或靠手工制作,都显得非常华贵和高雅。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地毯艺术价值已超越了它作为家居用品的实用价值。那些精美的图案,绚丽的颜色,带给今天的人们更多艺术上的享受。

而在近代以前,无论是挂毯还是地毯,都不是普通阶层的人们可以拥有的,那些不劳而获的统治阶层完全占有着劳动人民的果实。

今天人们知道,比公元前5000年还要早得多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用芦苇来编篮子了,可以说地毯是从席子发展演变而来。遗憾的是,地毯确切诞生的年份却无法获知。这种现象有点像织布一样,虽然人们已经发现了大约是公元前3000年的织机图,却不能确切地知道这些织机是用来做什么用的。虽然莎翁名剧《奥德赛》中曾提到过地毯,但是,它所说的地毯究竟是织成的还是叠成的,却难以弄清楚。

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最古老的一种地毯,是鲁登科于1947年至1949年期间在中国的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约公元前5世纪的冰冻古墓中发现的,这种地毯每英寸有2700个结。据考证,这块地毯来自伊朗,这说明那时已有中外的奢侈品贸易。在这个地区的其他墓葬中还出现了一些毡制地毯,还有一些是剪下来后缝在帆布底子上的毡片。

虽然埃及和叙利亚在12世纪时就开始生产地毯了,但是最好的地毯却是阿拔斯统治下的波斯生产出来的。在同一时期,印度也使用波斯的工人生产地毯。生产地毯的地区还有包括高加索和土耳其的小亚细亚地区。

在西欧,地毯是人们珍视的生活用品。1225年,当卡斯提尔的埃丽诺跟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结婚时,把一些小地毯带到了英国。这些地毯可能是在西班牙的阿拉伯人织造的,带有浓郁的东方色彩。13世纪时,土耳其的地毯十分出名,画家乔托甚至以土耳其地毯作为题材来绘画。15世纪以后,地毯成了很宝贵的物品,从门陵、贝里尼和小贺尔拜因的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无论是地毯还是墙壁上的挂毯,都只有王宫里才使用。

从16世纪起,英国已开始生产绒面地毯,当时可能只有弗莱明一家工厂生产这种地毯。1620年前后,法国也开始了生产地毯的历史,杜邦和路德在巴黎附近一个原来生产肥皂的工厂内建起了地毯制造厂。1701年,威廉三世曾下令保护位于阿克敏斯特和威尔顿的地毯制造者。

在一个名叫贾卡德的人进一步完善了织造地毯的机器之后,1801年左右,人们开始大量生产地毯。这种织机主要是用一个连续的环形穿孔卡来控制花样编织,贾卡德还以他的姓来为新织机命名。直到19世纪中期,人们都是以蒸汽为动力推动编织机转动的。

中国新疆山普拉地区出土了许多毛织品,其中最有名的一块是“马耳人首执矛武士像”。织物上方是一匹飞奔在花丛中的马,不过马头是人头形象,下方是一个特写的武士像,武士很强壮,脸上的肌肉隆起,嘴角透着坚毅,一双海蓝色的眸子专注地望着远方。更让人惊叹的是,武士脸上的肌肉质感、皮肤颜色的层次都不亚于一幅油画,而这幅用细羊毛织出来的“油画”全部色彩都是以植物为染料。

一位孤胆英雄,验证了它的可行性;两次世界大战,彰显了它的实力。如今,它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小史1910年,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决心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尝试:驾驶飞机从战舰上起飞。11月14日,他勇敢地驾驶着原始的“柯蒂斯”双翼机,从经过改装的轻型巡洋舰“伯明翰”号上徐徐拉起升入空中。当时的改装极为简单,只是在舰首加装了一条长25.3米、宽7.3米的木质跑道。

1911年1月18日,伊利决心再做一次大胆尝试:在战舰上降落!这个难度要比起飞大得多,因为短短的跑道要想制动住冲量很大的飞机很难,弄不好就会机毁人亡。伊利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机尾部加装了一个尾钩,以钩住舰上制动索。结果他成功了,飞机平稳安全地降落在排水量13680吨的装甲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的后主甲板上。这两次创举,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型舰种的生存基础,标志着航空母舰雏形的诞生,开创了飞机上战舰的先河。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各个海上强国开始了激烈的海上争夺。战争的刺激,加速了飞机在海战中的运用。1914年英国海军提出一项庞大计划:拆除几艘战列舰上的障碍物,用它们来搭载飞机去攻击德国库克斯港内的舰艇及其附近的齐柏林飞艇基地。

1914年圣诞节的凌晨,寒风凛冽。清晨6时左右,3艘战列舰改装的“航空母舰”驶进弗里西亚群岛旺格奥格以北40海里的预定起飞位置。尽管寒气逼人,但海面风平浪静,天空碧蓝如洗,能见度良好。旗舰“恩加丹”号向各舰发出吊放飞机的信号。蒸汽绞车喷出股股白烟,粗大的铁链将飞机缓缓吊放到平静的海面上。随着一声令下,水上飞机的螺旋桨开始吃力地转动;不一会,7架水上飞机接二连三贴着海面加速滑跑起来,在湛蓝的海面上,划出水花道道,接着很快脱水升空,飞向远方。在空中指挥员的指挥下,这些“空中云鹰”分别向停泊在锚地内升火待发的德国军舰扑去。德舰也发现了来袭的飞机,慌忙发射舰炮还击。霎时间,炮声迭起,火光四射。飞行员从未遇见过这样的阵势,急忙投下炸弹,拉起飞机,结果大多数炸弹投在海里,少数爆炸的也由于威力过小,而没给对方造成多大的损失,倒是英军飞机有5架被迫降落在海面上,仅有2架飞回了出发地。

人类海战史上第一次从舰船上发起的飞机进攻,就这样草草收兵了。然而,这次飞机袭击军舰的行动,却向世人展示了航空战舰的全新海战设想。此后航空母舰的研制得以开展。

二战前,海战的“巨舰大炮主义”仍占统治地位,惟一例外的或许就是日本了,1940年日本专门研制了先进的航母载机,即著名的“零式”飞机。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已拥有10艘各载飞机80架左右的航空母舰,而同期的美国只有8艘。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军从6艘大型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数百架飞机,偷袭了珍珠港内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上的硝烟宣告了巨舰大炮主义的破灭,也开创了海战的新时代——以航空母舰为主力舰只,依靠舰载飞机的空袭来消灭对方。于是,各海军强国竞相发展航空母舰,大批新型航空母舰相继建成服役。

二战后美国海军研制了第一级航空母舰“福莱斯特”号,其实是为搭载喷气式飞机而专门设计、建造的首级航空母舰。该级航空母舰在设计时,充分吸取和借鉴英国航空母舰的斜角飞行甲板和蒸汽弹射器两项重要经验,创造了美国航空母舰诸多之最:首次在重型航空母舰上采用斜直两段式飞机甲板。首次正式采用蒸汽弹射器,从而使舰载机滑跑距离大大缩短。斜角甲板部分位于左舷中后部,主要用于飞机降落。直通甲板位于舰中部前端,主要用于飞机的起飞。

尽管航空母舰有越来越强大的威力,它的弱点也显而易见,首先是目标太大,易遭敌方攻击,需在多艘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护卫下组成航空母舰编队。如发生机械设备失灵,舰体遭到破损而造成横倾大于4°~6°,或纵倾大于2°~3°等情况时,舰载飞机就不能安全起落。而且舰上通常还携带5000吨以上的航空汽油和大量弹药,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还有7000吨以上燃油,在遭到攻击时,很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另外航空母舰造价昂贵,每艘造价可高达20多亿美元,建造周期长(一般为5~7年),战时受损后,不可能短期补充。这些都是大型航空母舰不可避免的致命弱点。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讯和卫星导航系统、全天候电子降落装置、各种大功率、高精度的雷达、声呐及电子对抗装置陆续被装上航空母舰,这种现代化的海战巨舰的自动化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多次局部战争中,如海湾战争等,航空母舰都彰显了它“海上巨无霸”的实力。

1915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坎帕尼亚”号正式在英国海军服役。它是一艘由老式邮船改装而成的水上飞机母舰。这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的满载排水量2万吨,最大航速21节,飞机甲板长36.6米,可搭载12架水上飞机。一开始由于飞机甲板过于短小,必须先把飞机吊放到海里再起飞,后来经过改装,飞机甲板延伸到61米,飞机能够直接从甲板上弹射起来,并成为英国皇家海军史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

1922年底,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建成服役。这艘标准排水量为7470吨的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可搭载26架飞机。“凤翔”号还创下了另一项第一:它改变了以往航母的平原型结构,将一个小型的塔式舰桥设置在飞机甲板的右舷。以后成为航母普遍采用的模式,一直沿用到现在。

同类推荐
  • 生命之水在哪里(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生命之水在哪里(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本书阐述了水资源的分布、水文化、水环境被污染的巨大危害、人类应当节约用水等一系列相关的知识。让人们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正是伴随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事业才得以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对增进公众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摄影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摄影

    本书带我们走入图像的世界——摄影。主要介绍了摄影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分类、摄影器材及其摄影技巧等知识,语言生动,科学实用,富有情趣。利用摄影这一现代生活的图像工具,科学艺术地记忆美好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希望本书能让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摄影知识。
  • 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如果没有绿色,我们的绿洲就会变成沙漠,我们的河流将会干涸,我们的天空会变得黑暗,我们的生活会不堪设想……倡导绿色生活,从每个人做起。
  • 不只上海沉没

    不只上海沉没

    科学最强警告,世界心急如焚:全球几乎每个著名的大城市,科学家都作出了这个城市在气候暖化情势下的生命预言,那些所剩无几的时光,几乎无法挽留。若地球升温超过2度,100座名城将永成追忆,人们在惶恐地追问:伦敦、纽约、洛杉矶、东京、悉尼、温哥华、威尼斯、上海、北京、香港、台北……
  • 太空飞行轨道

    太空飞行轨道

    在21世纪,伴随着宇宙太空探索热的飞快来到,一个个云遮雾绕的宇宙未解之谜被揭去神秘面纱,使我们越来越清楚看清了宇宙这个魔幻大迷宫,向我们展现了走向太空熠熠闪烁的道路。宇宙太空将是我们人类的最后一块“大陆”,走向太空,开垦宇宙,是我们未来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们未来涉足远行的主要道路。因此,感知宇宙,了解太空,必定为我们未来的人生沐浴上日月辉映的光芒,也是我们走向太空的第一步。
热门推荐
  • 五珠缘

    五珠缘

    “宇文杰,既然你想,我便随你意。”——红绫
  • 看天的少年

    看天的少年

    张科文只想着和冯芮瑶过一天算一天。爱情有的时候就只是一个念想,活着的时候想,靠近死亡的时候也想。也许有些事情不仅仅只是当初的怦然心动,也许有些事情也能和蓝天白云一样长存。直到某一天你回首往事,还能记得那个人的模样,那个人的种种善良,这样便是青春,这样便也无憾。
  • 爱我请别放手

    爱我请别放手

    一段情需要多长时间的等待才能明了,一份爱要忍受多少煎熬才能成熟,无依无靠的留守儿童,冒然走出大山,来到这钢筋的丛林,难道就是为了那份难以舍弃的执念?
  • 毒王追爱妻

    毒王追爱妻

    文佳前世遭到闺蜜洛笛的背叛自爆而穿越了,遇到一个恬不知耻的男人——“你走开,我不认识你!”“娘子,你怎么能赶夫君走呢?”文佳美目圆睁,怒道“流氓,你往哪儿摸呢!”男人如同没瞧见一般,委屈道“娘子,就这儿啊~”,文佳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啪”的一下拍飞了这个无耻的男人(此文,额,纯属我的自我想象,表介意,不喜,请轻喷,作者第一次写文呢~)
  • 忻州,顿号或省略号

    忻州,顿号或省略号

    对于从小出生在城市,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城市好像一枚坚果,他们可以躺在里面睡觉而且做梦。对于农村出生的人们,尤其是中途到城市生活工作的人们,城市是卡夫卡笔下的那座城堡,我们已经前进了很久,它还是虚无缥缈,不可抵达……
  • 守在天涯两端

    守在天涯两端

    这是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两个懵懂的少年发生一段爱情故事,他们没有那么的惊天动地,也没有缠绵悱恻,但是他们的爱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去体会一个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姜浩是一个有些腼腆的男生,李珊珊却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大胆的李珊珊义无反顾的喜欢上了姜浩,姜浩也慢慢接受了李珊珊的爱。两个人就这样慢慢坠入了情网,但是老师的出现却让姜浩对自己的这段感情有些感到迷茫.....
  • 衡山禅师语录

    衡山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混沌至尊

    混沌至尊

    天地朽而吾不朽,日月灭而吾不灭。高手,是用来鄙视的。天才,是用来践踏的。强者,是用来垫脚的。神魔,是用来摧残的。屠戮强敌,杀灭神魔,战天斗地,争得只是那一线生机,成就那永恒不朽。
  • 杂文记事

    杂文记事

    讲述身边故事,一点一滴。将低头族的名字改去,换回与亲人间的沟通。
  • 宅系统

    宅系统

    你听说过吗?一个叫钟信的中二病。一个到处都流传着他中二的传说。却从来不肯承认自己是中二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