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50100000028

第28章 发明8(3)

10月30日,弗莱明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第一次记录了有关微菌试验的情况:先将菌落在常温下放在盘中培养5天,再将其他多种生物培养液以条状穿过菌落,然后再用培养液加以培养。他把结果记录下来了:“某些生物体直接朝微菌生长,甚至越过并覆盖住了微菌;而葡萄球菌却在微菌前2.5厘米处停下了。”在随后的一次试验中,弗莱明在装有浑浊的葡萄球菌念珠体的瓶中又加入一些微菌培养液,并在45℃下进行培养观察,3小时之后念珠体浑浊液开始变清了。

弗莱明在他那灰色布面的道林纸笔记本上,用墨水写下了这样一句使他誉满全球的话:“这显示在微菌培养液中包含着对葡萄球菌有溶菌作用的某种物质。”这“某种物质”后来被命名为“青霉素”。

接着,弗莱明拿来肺炎菌、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无一例外都被青霉素溶掉。再拿来白喉菌和炭疽菌,也被溶掉。然后,弗莱明着手研究它的药用价值。他把20只老鼠作为研究对象,它们都已感染了烈性病菌。弗莱明只将其中的10只注射了青霉素。不久,本已奄奄一息的10只老鼠又活蹦乱跳,但没有注射青霉素的10只却很快死去。弗莱明反复试验,依然是这种结果。

然而另一些试验显示了它的弱点:青霉素花了4个多小时,才能把细菌杀死;在血清存在的情况下,青霉素几乎完全丧失杀菌能力;如果青霉素通过静脉注射到兔子身上,30分钟之后就会消失在血液中,并不能穿过感染的组织,因而不能将表层下面的细菌消灭……

面对困境,弗莱明感到,继续研究青霉素在临床的使用恐怕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了。但他还是将想法告诉了一位医生,可是立即招来不满:“青霉素?就是烂肉汁、烂番茄上生的霉菌吧?这么恶心的东西也能治病!”人们凭主观臆断否定了他的科学设想。“我在老鼠身上做过试验,它对治疗病菌感染很有效!”这位医生则狠狠地说:“先生,这是人!不是老鼠!”当时的人都不支持他。弗莱明在1929年6月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青霉素的论文,没有引起注意。而他自己又苦于没有资金,也没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弗莱明只好将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放在一边,世人的看法以及一些所谓的权威,使科学的脚步大大放缓。

直到1933年,牛津大学的化学家欧内斯特·金在研究酶时,无意中发现了几年前弗莱明的论文,他对弗莱明关于微菌酶的想法十分感兴趣。他将论文交给他的好友病理学家弗罗里时,两人不住地感叹:“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发现!我们正用得着它。”不久,弗罗里证明青霉素不是溶素,也不是酶,而是一种能抑制有害病菌的细菌。他对青霉素的抗菌效力十分满意。

但药的发明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需要了解药的疗效与毒副作用。1940年5月25日,弗罗里进行动物保护性试验,证实了弗莱明的青霉素菌株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第二年他开始临床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青霉素的应用带来了转机,许多负伤的士兵愿意试试这种药。一次,一个军人因病菌感染已病入膏肓。医务人员用提炼出来的青霉素治疗。几天后,昏迷消失,6天后想吃东西……可就在这时候,他们的药用完了。病菌迅速吞没了军人,军人很快死去。后来,医务工作者改进了提炼方法,得到了更多的药,使得许多垂危病人得以康复。

1943年春天,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激烈的时候。医院里躺满了伤员,受恶性病菌感染的伤员不计其数。每天都有大量的伤员死亡,如果没有这种烂肉汁上产生的细菌,更多的人将失去生命。在用了青霉素以后,许多病人都恢复了健康。

青霉素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单项医学成就,并被称为是抗生素纪元(或称化学治疗的黄金时代)的开始。自从有了青霉素以后,人类在同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便增添了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霉素在挽救人类的生命、延长人类寿命方面,功不可没。

1945年,弗莱明、弗罗里和欧内斯特·金一起分享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此后10年间,弗莱明获得15个城市“荣誉市民”的称号,25个荣誉学位以及140多次重大奖赏、荣誉和奖励。1955年,弗莱明去世。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因肺炎入院,病情严重,医生在使用了青霉素后,丘吉尔得以痊愈。人们在评价青霉素的时候,将它和原子弹、雷达一起并列为二战中的“三大发明”。

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代表,它们广泛地使用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战斗中,虽然今天它们不再被使用,关于它们的故事却流传下来——兵器史上的冤家——矛与盾的故事中国自古就有“自相矛盾”的寓言传说,可见矛与盾是互相对应的一组兵器。相对于现在的武器而言,它们属于冷兵器之列。

人类早期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采集植物的根、茎、果实和狩猎。打猎的方式是向动物投掷石头。因此,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矛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木矛,是公元前10万年时的产物;也有大约是公元前3万年的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把坚硬物绑在木棍上做成的矛。矛的出现和使用,是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迈出重要一步的证明。

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的时候,在现今法国的多尔多涅地区出现了一种在矛头和矛杆的连接处有钩子的矛,这种矛比一般的矛要更厉害。标枪大概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作为一种武器而不是一种狩猎的工具,矛比剑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在公元前2700年的古埃及,步兵们都使用铜矛,后来则使用青铜矛。至于比它们还早的苏美尔人,步兵和利用战车作战的将士都使用的是矛。矛也是古波斯人的主要武器,这一点,有位于佩西波利斯地区的王宫中的石头浮雕为证,那上面刻有波斯王大流士的私人卫士执矛的形象。

后来的希腊人也使用矛。投掷标枪是奥林匹克竞技比赛中的一个项目,它向人们提供了希腊人使用矛的证明。当时的壁画上有一个步兵手持着马其顿矛,它的两端都是尖的,以防毁损。显然,这种矛就是用来刺杀的武器。到了荷马时代,帕特洛克卢斯不能使用阿喀琉斯的矛,这是由于它太重的缘故。由此可知,这种矛亦属于刺杀的兵器。然而,荷马时代的英雄们常常是带着两枝矛走上战场,战斗结束后,却只带着一枝矛返回来,这表明轻矛是用来投掷的,重矛则是用来握在手中刺杀敌人的。

骑兵使用的刺杀长矛可能从亚历山大大帝的骑兵最先开始使用的,他的骑兵们穿着盔甲,带着剑、盾和长矛冲锋陷阵。从那时起,不光是罗马人使用长矛,在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王国里,人们也普遍使用长矛作为武器。在中世纪的欧洲,为了提高武士们的作战本领而举行的比武活动,后来演变成了一种残酷的运动,比如,法国的亨利二世就是在1559年的一次比赛中死去的。长矛直到晚些时候仍然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武器。譬如,中国义和团运动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把大刀和长矛作为武器在使用。

至于盾,它可能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最早的防御武器。最早的盾可能是由柳条编织而成,外面蒙上了一层皮,因为金属盾除了沉重外,还由于太昂贵而不可能大量配备给普通的士兵使用。这种盾在公元前3000年就存在了。在大约公元前2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的一件浮雕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士兵列着方阵前进,他们头戴皮盔,手持长矛,身体用齐肩高的方盾遮掩着。此外,我们从墓葬中的兵马俑形象得知,埃及军队的装备大体与此相类似。

这种盾出土的极为有限,一般是显赫人物的墓葬品的盾才有可能保留下来,如公元7世纪时期英国的萨顿·胡的墓葬中的盾就保留了下来,那些盾曾受到过损伤并被修理过,但其主要作用却不是用于作战,而是用于检阅时的一种防护物。这种盾的使用方法是让前臂穿过一根皮带,用手握住盾中心的一个把手。

盾牌问世后,人们就开始用宝石或贵重金属来装饰它。在《伊利亚特》这部史诗小说里,赫斐斯塔司为阿喀琉斯制造的盾“又大又结实,装饰漂亮,用三层闪亮的金属裹边,上面还有银质饰带”。这种装饰给人以穷尽造化的感觉。8至10世纪的北欧海盗使用的是圆形的盾,他们也装饰盾牌,并将其一排排地挂在长长的船舷两侧,既向别人显示淫威,又向别人炫耀富有。公元9世纪的老布拉吉曾说:“此情此景使人联想到海盗出没的森林,仿佛看见树上的片片树叶。”正是这位诗人写了许多盾歌,其中的第一首就叙述了他收到一个装饰精美的盾,并向送盾的人表示感谢的情景。后来,这种装饰方法变成了纹章设计法,纹章最初是用来表示战场上的将士身份的东西,纹章设计法充分发展起来后,盾牌就成了呈现在敌人眼前的庞然大物。

虽然矛和盾已经淡出了今天人们的生活,但它们的身影将永远留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中。

在基本告别冷兵器的今天,日本人南丰用7年时间研制出新型盾牌——透明盾,它在2002年世界杯防暴期间大显身手之后,开始走近普通百姓身边。此种盾除了可以防身,平时卸下把柄之后可作店铺的展示台使用。

同类推荐
  • 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数十名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工作、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学者,编选了这套《新编科技大博览》。
  • 古代生物与医学(中国文化史丛书)

    古代生物与医学(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自然的秘密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自然的秘密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水是什么颜色?鹦鹉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这些看似普通又不平常的问题,直到现在,它依然是个最常被人们提起的问题。丛书选材自报纸科学专栏的诸期内容。涵盖物理、天文、生物等诸多学科,除了回答问题,还有相应的科学阐释,配合著名漫画家的插画,非常经典的科普童书。
  •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万事由来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万事由来

    水有源,树有根,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由来。各种各样的事物,经过时间的打磨,最后静静地置于我们身边,用自身的存在,讲述着自己不平凡的故事,证明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顾四周,各类事物围绕在我们身边。追本溯源,谈古论今,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万物之中,有的微不足道,有的则与历史紧密相连,独领时代风骚,开创时代潮流。无论其影响大小,有趣的永远是其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 能源开发新探

    能源开发新探

    本书从独特的视角切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各种新能源的基本知识,演绎了能源的发展史,用生动的表达方式描绘了能源的知识。书中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发展状况,并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状况、利用原理与技术做了介绍。
热门推荐
  • 花烛闲谈

    花烛闲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敌虫族镇宇宙

    无敌虫族镇宇宙

    宇宙浩瀚,神秘无尽,拥有虫族基地的秦凡开始了镇压宇宙的无敌之路。ps:时隔半年又回来了,当初说的必定完本,现在来兑换承诺。
  • 特种护花兵王

    特种护花兵王

    兵王宁飞回归都市,肩负着“帮队友报仇”的重担,要建造属于自己的实力,挖出当初的内幕,阴差阳错之下又救下了一位漂亮的女总裁,并且成为了保镖,开始让人啼笑皆非的生活。兵王的花都生活正式开始了!
  • 中华群妖传

    中华群妖传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拯救的故事……当时空错乱,世界颠覆,谁来改写大预言家诺查丹姆斯《诸世纪》里最后的预言~当天地轮回,星空变幻,谁来证明生命里最后的生灵~我愿意,用最后的誓言,去死守我们最后的灵魂~
  • 纷纭三国归一统

    纷纭三国归一统

    诸葛瞻提前降生,带来一系列变局:西域墨氏回归中土,搅动三国均势;打压蛮族,收复凉州,建立基业;曹、孙、刘三家各有难念的经,谁先念歪掉队;诸葛瞻夹缝中生存,如何一步步攀上巅峰?无限精彩,请关注《纷纭三国归一统》
  • 王维诗全集

    王维诗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行大道

    五行大道

    五行生克,万物皆尘埃。三千大道,善恶易初心。未知的路让他癫狂,心中的梦让他痴狂。究竟是真还是假,谁又能知道。
  • 音速

    音速

    主人公的音乐世界,是创造奇迹的世界,在音乐世界他们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吗?尽请期待!
  • 茶花女

    茶花女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茶花女》也许在社会道德方面未必替小仲马争得好的评价,但却实实在在令这位作者在死后依旧名垂千古。
  • 复仇宝宝

    复仇宝宝

    凤儿死了?她怎么会死?孩子呢?应该还没出世吧?为什么凤儿死了也不肯见我,她是一直不肯原谅我吗?不要以为婴儿体小、不会说话就可以任你处置,要知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他们有一天也会幻化成复仇天使索命的……